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影響力》讀後感800字(通用5篇)

《影響力》讀後感800字(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影響力》讀後感800字(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影響力》讀後感800字(通用5篇)

  《影響力》讀後感 篇1

聽了孫老師的講座,買了本《影響力》看看。雖然我不是銷售人員,但是一直都對銷售工作感興趣,所以對此類書感興趣。看了之後,果然收益很多。

可能書中說得我們平時都遇到過,但是沒有這樣系統的總結和歸納。也沒有作者看的透徹。看了之後,發現我們在平時與人接觸中,很多行爲是書中講到的。有些內容還是我們沒有發現的,如果不讀此書,可能還被矇在鼓裏。不知道自己被別人算計,還以爲他們爲自己着想,關心自己。現實是殘酷的,不是在被別人騙,就是騙人。如果我們在被別人騙之前就看出騙子們的技法,就能巧妙的躲開,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通過看這本書,,也讓我學會了一些銷售方面的有效的銷售技巧。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對銷售有了新的概念。感覺自己對銷售的技巧太欠缺了,所以還希望通過一年的時間將孫老師說得這剩餘的四本書都看完來提高自己。書中的一些經典的案例,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響力的武器——這是太神奇了,如果不讀此書,好多商家的奇招我們可能還會被矇騙。從這章發現人性的弱點,思想變化,太容易被影響。這裏面的例子我也很喜歡,因爲很生動。

互惠、承諾和一致——我們生活中體會最深的原則,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反而被商家和銷售人員利用。

社會認同——這章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文中舉的例子。最有效的求救方式。以前因爲沒遇到此時沒有體會,但通過書中描述,增長了知識,學到了生活中更實用的方法。

喜好、權威——這也是生活中體會深的,用的也是最多的。

短缺——這是商家用的最多的手法。

通過這衆多方面的介紹,我更全面和具體的瞭解,人通常都被什麼影響着我們的行爲和思維方式。

我只是說了一些這本書的優點,缺點也有。可能外國人的思路想法有的和我們還是有一定差別,再加上翻譯過來的文章,就有些不符合國情。還有些部分有點重複,反而應該細的部分沒有詳細講。我覺得尤其是例子應該多一些,因爲這樣會更生動具體,比起抽象的文章來說要好得多。

不過要是銷售和商家看到了這本書也會提升自己,就會衍生出其他影響力的方法。

我覺得雖然大家都提升了,但是這樣生活每個人都太累了,每天都處在爾虞我詐之中,所以外國人來中國就會不適應,說中國人太會玩心眼。這樣的結果是社會造成的。所以也會影響着大家。

  《影響力》讀後感 篇2

《影響力》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萬象的六條基本心理學原理: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心理學原理就像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定理和經濟學中的看不見的手一樣,悄無聲息的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只是我一直沒有看到而已。這種規律來自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認爲: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爲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感到自己有義務在將來回報已收到的恩惠。因爲這一類東西的接受往往與償還的義務緊緊聯繫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與之行影相隨的負債感,它在人類文明中幾乎無處不在。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如此有效的說服他人,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佔多數的。正因爲如此,篤信並且服從這個原理也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行爲規範。“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凡是有人敢違背它,必然要受到社會的制裁和嘲笑。由於普通人大多討厭一味索取、從不回報的傢伙,我們往往會想方設法地避免被別人看成揩油鬼、忘恩負義的王八蛋,或者不勞而獲的懶蟲。”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因爲一些小摩擦而和同學大打出手,之後老師讓我們相互道歉,握手言和。當時的自己心理並沒有釋懷這件事,但之後竟然會成爲無話不說的好兄弟,我一直認爲是不打不相識的緣故。但讀到互惠原理時,我在思考也許是放學路上的一句簡單問候,也許是學校裏的一次不經意幫忙,也許正是這互惠原理,才使得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好。

現在,我似乎明白這本書爲什麼要用“蒙娜麗莎的微笑”作爲封面,也許它意味心理學的神祕源自於人豐富的內心;也許,它預示着當“心理學”與“經濟學”相遇就變得微妙迷離卻又兩者相宜,而這二者的結合,恰恰成就了《影響力》。

  《影響力》讀後感 篇3

買這本書已經很久了,一直塞在書架上。直到在另一些書上不斷看到這本書的名字,這才發現自己錯漏了一顆明珠。

昨天晚上,乘着大家外出散步,我一個人靜靜地坐下來看了第一章。有點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

第一章講的是互惠原則。互惠原則真是應用廣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互惠原則的存在。互惠原則是社會關係存系的重要紐帶。基本每個人都被納入到了這個關係網絡中,不遵從這種原則的人往往會被社會職責,甚至唾棄。所以,重要性可見一斑。

小到鄰里之間、朋友之間,今天你給送我一根絲瓜,明天我幫你打個水,今天你請我吃飯,明天我幫你貸個款。大到國家之間貿易往來。一方施惠,另一方接受。接受的一方就會產生歉疚感,理所當然的認爲自己有類似“還恩”的義務。故而,超市裏免費試吃,網絡購物裏的免費試用,都是利用了互惠原則,希望引發潛在購買者的歉疚感,讓你不好意思只吃不買,從而成爲真正的購買者。

書中還指出,哪怕是被強塞的恩惠,也能帶來接受方的報恩心理。所以說,即使一開始是不情願的互惠關係,後來也會產生互惠原則帶來的應有效應。

互惠原則裏還有一把利劍叫“互惠式讓步”。簡而言之,先退讓的一方會讓另一方產生歉疚感,從而也做出相應的讓步。所以,由此產生了一個絕招,叫“先提大要求再提小要求”。先提一個較大的要求,待對方拒絕後,再提出小要求,就很容易成功。比如你希望領導能給你批一個假期,但是怕不成功,那麼在和領導談的時候,可以先提一個較高的要求,比如表示自己工作非常繁忙,希望領導能夠給你加薪。加薪沒這麼容易啊,一般領導是不會同意的。當然,如果同意了那就賺到了,如果不同意,也是意料中的,那麼你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希望領導批個假期,這時候就很容易成功了。大家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肯定都有過類似的感受,只是對這種現象沒有歸納總結過。而這本書把我們日常的這種感受歸納總結出來,並用科學的依據進行解釋,故而看完之後會讓人恍然大悟,有了原來如此的想法。

  《影響力》讀後感 篇4

學校安排我們看了有關情商與領導力的視頻,我覺得收穫良多,其中的案例特別多,一個個的小故事卻蘊含着非常深奧的道理。我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快樂的工作。我們應該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這個環境必須是和諧的,團結的,穩定的,這樣有利於提升大家的幸福感。有的時候,員工工資不高,但是心情特別好,就比較穩定。有的時候,工資特別高,但是流動性特別大,這就是工作環境的問題。競爭是一定要的,但是我們需要的是良性競爭,並非惡性競爭。而且,這個環境還必須是學習型的,必須是有價值的。因爲員工並非只需要工資獎勵,所有人心裏還是非常希望提升自己的水平的,工作難度要適中,換言之,要讓員工有成就感。否則,非常容易沒有幸福感,甚至產生消極的情緒。

第二,敢做比會做重要,沒有完美。有了想法和建議,要付諸努力,否則,那隻能是想法和建議。我自己的一個缺點是有了好的想法,好多不能付諸於實踐。不能總在感傷過去,否則現在的機會也會錯過。所以,以後的日子裏,爭取做到把實際的想法變成現實,人生沒有失敗,所以也沒有必要去害怕失敗,不存在的東西不足畏懼。

第三,侍強性,認識到自己的優點,給下屬平臺比指揮他做事重要。我們帶班,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優點,給同學們平臺,讓他們去展示。因爲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培養他們成才。老師不能幫學生做太多事情,否則,老師鍛煉出來了,學生卻沒成才。再有,好的班委的組建需要班主任像劉備一樣,能夠識人,大膽用人。學生非常喜歡在班裏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我們要發揮他們的特長,展現他們的價值。這樣學生纔會有動力。

第四,發揮優點勝過克服缺點,發揮優勢勝過克服劣勢。對於自己,我們要懂得什麼是我們的優勢,什麼是我們的特長。發揮自己的優點和特長,不要一味的沉浸在彌補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上。對於學生和同事,我們要及時發現他們的特長,不要總在關注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一個團隊,肯定是互補的,肯定是相互彌補不足,併發揮自己的優勢。有優勢來彌補不足。

第五,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高,能把書讀完;情商高,能把事情做完。情商做人,智商做事。提高自己的情商,對與我們自己,對於我們的工作都非常有益處。

  《影響力》讀後感 篇5

《影響力》裏介紹的最後一個定律是:短缺。物以稀爲貴,因此我們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短缺原理的影響。在《稀缺》一書中提到,稀缺所帶來的陷阱遠比其帶來的紅利更多。由於人的帶寬有限,人在稀缺狀態時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稀缺的對象上,而忽略其它的東西。與此同時,我們對稀缺之物的價值判斷也會遠超於它在非稀缺狀態下的價值判斷。

因此,當賣家告訴你這款商品數量僅剩一兩個時,或者這棟房子已經有人來看過而且他明天還會再來時,你很有可能會馬上覺得把它買下來,儘管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前你可能並不想買它。

除了數量的限制,對時間進行限制也是依從業者慣用的技巧:限時優惠這種方法讓你覺得不買就虧了,於是你又對銷售者說了yes。

短缺除了會引發對短缺之物的需求,還會引發我們對失去已經獲得的自由的抗拒。當某種東西變得比較少,我們想獲得它的自由受到限制時,我們就會對它產生一種更加強烈的慾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雙方家長的阻止下最終選擇了殉情,但如果他們只是一對普通的情侶而不是仇敵的孩子,他們的愛情不會這麼濃烈,甚至很有可能在幾個月之內發現彼此並不合適而分手。

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有吸引力,被禁止的人就越是想得到。這一點在教育上很有意義:對於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東西,像垃圾食品和電子遊戲,如果嚴格禁止孩子們接觸反倒會適得其反,反倒不如平常心對待並且加以引導。

那短缺面前,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知道短缺壓力產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方式並不足以保護我們免遭它們的傷害,因爲“知道”是一種認知過程,而認知過程會被短缺引起的強烈情感衝動所抑制。

我們需要一個包括兩個步驟的應對方法:

1、一旦我們感受到短缺所引起的情緒衝動時,我們應該利用這種衝動作用作爲使其立即停下來的信號。我們應該冷靜下來,重新恢復理智。

2、問一問自己,我們爲什麼想要這樣東西。假如我們的目的主要是擁有它,那麼我們應該根據它的稀缺程度來決定它的價格。而如果我們想擁有它是因爲它的功能,那麼我們應該記住,無論這樣東西是稀缺還是充足,它的功能是一樣的,稀缺的小甜餅吃起來並不會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