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師第一課》讀後感2500字大綱

《教師第一課》讀後感2500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5W 次

“夢”是理想、是希望,所謂“夢想成真”;“山”是豐碑,是名山事業。“積土成山,風雨興焉”,我們希望通過點點滴滴的辛勤積累,能矗起教育的高山;希望有志於教育的專家、學着嫩鼓盪起教育改革的風雨。“夢山書系”力圖集教育研究之菁華,成就教育的名山事業之夢。

《教師第一課》讀後感2500字

這本書出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夢山書系”,打開書,扉頁的這段話首先吸引了我。單說這文字和氣勢,就讓我無比歡喜,就像是遇見舊識般欣喜不已。於是帶着這種好感,懷着一種期盼,我對這本書進行了細緻的閱讀。

雖然到今天仍然沒有讀完,但,我感慨頗多,有話要說。

主編朱永新給的序言叫“只要一本書就能使我們飛翔”,指出本書能提供解決現實生活裏種種問題的“藥方”,說它是“通俗易懂的小書”。我想,作爲一線教師的我們,因爲直接操作,遇到的現實難題多,往往沒有方向,正苦於沒有良藥醫治問題,這本書就是這味藥,這個好!同樣身爲瑣事纏身的一線教師,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去攻讀高深的理論,而它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小書”,這是極好的!

閱讀第一章《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以《論語》、《禮記大學》開篇,我足足讀了五遍之多,而且是出聲朗讀。不禁感慨經典不老、思想深邃、琅琅上口、百讀不厭,每次讀都因環境、機遇、心態的不同而產生不一樣的共鳴和思考。

我想,“至善”是教育的最低要求,同時也是最高境界。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育人,其次纔是育才。育怎樣的人?培育善良的人是根本,只有善良的人才是對社會有用的人,而教育的終極目標也是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對於個人而言,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幸福的'人,他們能體會到幸福,會創造幸福,而幸福往往棲息在善良者的身上,因爲幸福的感受來源於內心的滿足和快樂,心性純良更容易獲得滿足和快樂。

古今文人常常勵志“修身、治國、平天下”,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它之前的正心、誠意、致知、格物。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後纔會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然後意念纔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纔會端正而無邪念。內心端正,然後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纔會整頓好。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纔會治理好。國家治理好了,推而廣之,然後才能使天下太平。

古人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明確的以遞進方式告知我們怎樣才能取得成功,怎樣才能獲得成就。而練習到教育,作爲教師的我們應該從最基礎抓起,帶領學生逐層取得進步,同時我們也應該從小就教學生立志,高遠的志向是前行的動力。

  像孔子一樣做教師。

註定我們今生無法做像孔子一樣的教師,因爲他老人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至少我們可以像孔子一樣做教師。這是我們應該確立的職業信仰。

  先談信任。

顯然,如今的社會缺乏信任,重建信任,也應該成爲肩負民族使命的教師的己任。教學生信任,首先要自己先懂得信任。相信社會真善美、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學生求上進。就像我們常說的,應該讓自己陽光一些,再陽光一些。更多的關注生活中的真善美,絕不向假惡醜低頭。同時要把這種陽光傳遞給學生,給學生正能量,言傳身教讓學生積極向上。教師肩負的民族使命感要求我們必須陽光。

面對個別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謊言,作爲教師,我實在是哭笑不得,久而久之,難免對他失去信任,但我又時刻提醒自己,孩子還小,三四年級正是撒謊的年紀,這時候不糾正長大了再也沒有機會了,這關係着每個學生甚至是家庭的幸福,我有責任抓住這個教育時機,教育他們。時光不等人,教育沒有回頭路,謹慎爲之,盡力爲之。

  再說教育觀。

孔子的教育觀我最有感觸、最贊同的莫過於兩點:1、有教無類;2、德育爲先。

我不贊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說法,我認爲應該是“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學生都可以教育,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生活閱歷和知識儲備決定了他們的可塑造型,但能教育到什麼程度,關鍵還是取決於他們性格的走向。作爲外因的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爲之,爭取讓自己的教育在每一個孩子身上看到效果,無論從孩子的言行舉止還是談吐修養,都能體現出教育的痕跡,希望這種痕跡是教育者的榮耀而不是污點。

德育先於智育,重於智育,從古至今,一輩一輩人用實踐檢驗着這個真理,無數殘酷的事實告訴我們,如今,我們仍做的不夠。自從教育部提倡素質教育開始,中國的教育便大規模的鑽進了形式、套路的怪圈,素質教育提的及時、響亮,但素質教育到底是什麼?怎麼實施,我想需要我們教育者深入思考、謹慎爲之。

  師德的核心是大愛。

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師愛爲魂,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第四章重點強調了師愛。其中,給我最大幫助的莫過於第二節“在真愛中一起行走”,第二點“愛需要智慧”。其中闡述的“懲戒機智”讓我茅塞頓開。

懲戒機智,師愛,沒有懲戒是不完整的,懲戒過度則又是扭曲的。如何把握度?如何找到恰當的方式方法,邵統亮老師認爲,懲戒教育的機智體現爲代償懲戒、自然懲戒、反省懲戒和處分性懲戒等四種方式。

讀完這些內容,對照自己,我有些沾沾自喜,因爲我最常用的懲戒方式被冠以名稱便是“自然懲戒”、“反省懲戒”,我沒有超綱,暗自幸慶。回想自己的懲戒方式,“反省懲戒”幾乎每次都效果明顯,學生改變大,記憶深刻。“自然懲戒”沒有能堅持跟蹤關注,所以最後常常不了了之,能在其身上產生效果的學生只是極個別。看樣子這種懲戒不太適合年齡小的學生,因爲他們遺忘的本領實在太強,但這似乎也正是這個年紀孩子的可愛之處。

“代償懲戒”有時候也會用到,想不起具體事例,但這不失爲一種有效的方法,對小孩子尤爲管用,所以以後在教育教學中可以相機使用。“處分式懲戒”度太難把握,對自己情緒把控要求比較高,所以易衝動的人慎用。

這章內容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解決了心中的困惑,對處於一線教學的教師來說實用性強。我讀得較爲仔細,邊讀邊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取長補短,在對自己肯定與否定中學習取經,並實踐應用。相信這本書能給我極好的指導。

書就是老師,它雖心有千言萬語卻從不強行言語,只待你靜心閱讀領悟,它也從不強行灌輸,只待你自取自用。做老師,就做書一樣的老師,敦厚儒雅、博學厚重、輕聲細語、不怒自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愈淵博愈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