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

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3W 次

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

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1

用了兩夜的時間,閱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走近首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一書。掩卷之時,內心澎湃難以言喻。爲於漪老師59年教書生涯中生命與使命同行而敬佩,爲中國版鄉村女教師王生英老師30年如一日堅守農村學校的毅力所震撼,爲雪域高原上普瓊老師平凡中那份執着和堅守而落淚……

記憶最深刻的是當記者採訪中國版鄉村女教師王生英時問道:“支撐您堅持不懈做好教育工作的信念是什麼?”,這個樸素的女教師如是回答:“我是個老師,老師的本分就是教學生,把咱的知識踏踏實實地教給孩子們。孩子們能多認識幾個字,會算個帳,長大後就能走自己的路,爲自己的生活奮鬥。他就是賣個雞蛋,修個鎖,有文化也比沒文化強吧。要是個女孩子,大了,結婚了,有文化的話,婆媳之間就會少鬧矛盾,生了孩子也好教育。人活着,不都有個理想嗎?使山裏的娃娃們都能上學,都能上得起學,把山裏的孩子帶好,讓他們大小都能有點出息——就是我的信念、我的理想。”

這段話,平實無華,卻深深在我心裏烙下印記。這份樸素的力量,這份心無旁騖的執着,足足支撐了王生英老師三十年。即便是殘破教室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而倒塌,她不得不將教室挪到自己的家裏;即便是丈夫生病,負債累累,她依舊四處籌錢建設新校舍;甚至是父親去世的那一刻,她依舊在這個小小的三尺講臺上講完最後一課……她也不曾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堅持。

但目視四周,我們所處的環境,物質條件顯然要優越得多,但我們內心,是否還有如此樸素無華的信念和堅持?是否僅僅只爲了把自己的'知識踏踏實實地教給學生呢?答案似乎模糊不清。名利,功績,評價,似乎一直在擾亂我們的教書育人之路。不少老師,能上一堂出色的公開課,贏得無數掌聲和聲名,卻難以真正靜下心來備一堂隨堂課,更別說耐心地與我們的孩子做每一次交流。我們行走着的這一條道路,缺乏的是樸素,多了的是浮躁,使得我們無法心無旁騖地履行着教師最爲根本的責任和使命,即王生英老師所言的——把咱的知識踏踏實實地教給學生。

這份質樸的堅持,一則源於內心的真誠。真誠的對待我們的教育事業,真誠的對待我們的孩子和家長,懷揣這份赤子之心,走上漫漫教育長路。二則源於一顆不爲外物所累的心,對待功名,保持平和淡然,如同一盞明燈,點亮漫漫長路的黑暗。

我相信,如同莊周的登至化境一般,只要我們固守這份質樸的堅持,心無旁騖且樂此不疲,終究會如同大鵬展翅,遨遊於廣袤的教育天地!

讀《生命與使命同行》有感2

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我感受到教師是一個光輝而又神聖的職業,書中的一個個故事,一位位教師,他們都是愛的化身。

用馮恩洪教授的話來說新時代的老師更應該“照亮別人,發展自己”,這不正是教育戰線上的領袖們對我們極大的鼓舞嗎?面對學生,首先就要關心和熱愛他們每一個人,但這句話又何嘗不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老師好像總是傾向於那些好學生,對一些行爲習慣不好、自理能力差或者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帶有一些偏見。於漪老師說:“教師最重要的品質是一個心眼爲學生,爲他們今日的健康成長,明日的長足發展。教師必須有仁愛之心,心地善良,如此才能做到愛每一個學生。”她主張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成爲語文的“發光體”,對每一位學生做到公正評價,儘量發掘其潛能。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於漪老師曾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但一輩子還在學做教師!”在於漪老師眼裏,做一名教師需要不斷拓展視野,只有學習纔是生命的朝陽。於老師尚以“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遠”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刻苦鑽研,克服自己的無知和淺薄,鍛鍊教書育人的真本領,更何況我們這些初出茅廬的新手?

教師不能僅僅只有“才”,更應該注重“德”,要有一份責任心。(讀後感 www.xindetihui.net)普瓊老師也說,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尤其是中小學生,影響甚至遠遠超過知識的傳授。只是可以通過很多渠道獲得,能力也可以通過鍛鍊不斷變強,但是做人是一種耳濡目染的結果,是一種無聲的滋潤。總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對學生最有效的教育。

我一直堅信天道酬勤,從事自己鍾愛的事業,那就要擁有一顆堅強的內心,堅信天道酬勤的真理,成爲一名自己理想中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