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1

在那個美麗的新世界裏,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已被安排得妥當,妥當得不像一個人,更像一個又一個的機器。

五個階級的社會,和現實情況沒多少區別。條件預設之下,人人都感到幸福,這樣的社會看似美好,但能不能算是社會這一點很值得懷疑。更像是一個幸福大機器。

大機器裏的小機器,人人都幸福。野蠻人的極端反抗,愚蠢又動人。難道證明我們獨立思想的唯一手段就是痛苦?可我們卻想逃離痛苦追求幸福?這不是太諷刺太矛盾了嗎!

現實中的條件預設實則不少,只不過都有個度。比如給你一個標準,標準之上是好,標準之下是次,標準存在的意義是給不會自主意識到標準存在的人一個心安的環境和體系,只有在那樣的體系之下,他們纔不會胡作非爲。

而意識到標準存在的人,有的主動,自主選擇,於是成爲了我的人生我做主;有的人被告知,彷彿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凌駕於標準之上,引發騷亂。

痛苦始終都是社會立足之本,革命是因爲痛苦,改革是因爲痛苦,前進是因爲痛苦,人類基因裏的趨利避害,害能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動力。

何時才能因爲極致而極致,恐怕得等到我們擺脫了這沉重的軀殼,成爲單純的精神之體的那天才有可能吧。

但那時人類也已不是人類。

ps:這本書裏的東西,就是大劉缺的。不是文筆,而是對未來人文的深刻思考。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2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一本看了後覺得有些壓抑的書,書本描繪了一個能稱爲“神奇”的未來世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這個世界裏面,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從胚胎到出生前,是在試管裏培育的,在試管裏,就被給予了身份的標識;出生後,接受睡眠教育;工作,生活,將按照固定的模式。

整個社會在我們看來暗淡無光,極其恐怖,“母親”的稱呼被當作恥辱,因爲孩子的培育不是靠母體,而是靠試管,胚胎的成長,靠的是機械的添加日照,營養劑;孩童時期,孩子們接受睡眠教育,通過重複養成思維定勢,怨恨什麼,愛什麼都通過重複的播音形成;以後幹什麼事情,從事什麼職業按照等級早就固定好了,只需要在那個固定的崗位上機械化的操作即可。而活在世界裏面的人卻自得其所,幹着從出生之前就已經賦予的工作,沒有反抗,只有快樂,無盡的快樂,偶爾的不快,也被麻醉劑所撫平。

與之相對的一個世界,是一個被稱爲野蠻世界的地方,裏面還保存着部分原始的東西,母體孕育生命,愛慾自然表達,倫理規範依然存在,宗教信仰仍然佔統治地位。從我們的當代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儘管略顯落後,但和新世界相比,似乎多了些人性。

作爲反烏托邦的代表作,赫胥黎構建了一個來自野蠻世界但嚮往新世界的人,這個人最終又被新世界迫害而死。作者通過描寫“野蠻世界”與“美麗新世界”的矛盾衝突,在書中對高度發達的,機械化的社會做了批判,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唯技術論的荒謬。赫胥黎要表達的正是這樣的思想,技術誠然帶來了進步,但是過分的依賴技術,造成的是人的理性的喪失。看似美麗的新世界,正是一個技術至上的社會。人們追求的社會穩定,是通過技術,規定人的一生,限制人的一切權利,控制人的自然慾望來造成的。從本質上看,新世界和專制社會在是一樣的,試圖通過剝奪人的自然權利,營造一元社會。但事實上,這種尋求穩定的方式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只能是一種動態的穩定,在協商中尋求平衡。

人的自由是至高無上的。在新世界中,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受控制的,不能有異於社會的思想,更不能自由的表達思想。那些對現存新世界持有反對意見的人,總是被周圍的人所鄙視,被要求吃麻醉劑,因爲麻醉劑能緩解反動的思想,把人固定在虛幻的快樂中。在描寫這種衝突時,作者構建了兩種不同結局的人,一個是中心主任,他是一個懷有新思想的人又害怕被現存制度拋棄的人,最終,他還是退縮了,另一個是以穆斯塔法和約翰爲代表的,既對現存制度不滿,又敢於站出來表達異議的人,他們換來了最終的自由。不過,因爲逃脫不了來自新世界的人們的打擾,也擺脫自己背叛舊社會的內疚,約翰還是自殺了。作者安排約翰的命運以死亡結束,應該是對這樣一個近乎變態的新社會的強烈諷刺。

社會離不開道德的約束。赫胥黎所描繪的新世界是一個不靠道德,僅僅靠程序約束的社會。在新世界,性慾代替了愛慾,可以自由的宣泄,人們彼此相屬,誰和誰都可以發聲關係。這是如此的荒誕,所以孩童被教導着玩找拉鍊的遊戲,列寧娜和許多的人發生了關係,當他愛上約翰時,又是毫無顧忌的像佔有約翰,甚至在約翰面前脫關了衣服。而在約翰所處的舊世界,人們只能從一而終。約翰的母親,這個從新世界來的女人,和野蠻世界的很多男人發聲關係,受到了女人們的鄙視和毆打。約翰本人也認爲,對一個女孩的追求,要靠勞動,要經受考驗,纔是真正的男人,是值得信賴的愛情。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念是值得肯定的。很諷刺的是,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在新世界的環境下遭遇了困境。約翰愛着列寧娜,但不能接受列寧娜的愛情觀,所以他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圈套,並在自己設計的圈套中選擇了死亡——一邊罵列寧娜是“表子”,一邊又想着她的肉體。慾望是應該正常表達的,單純爲了肉與的釋放,忽視了愛的存在,超越了道德的界限,是可悲的,如新世界,而過分壓制的愛慾,如約翰,也是不健康的。

宗教觀——宗教是心靈的寄託。新世界是一個虛幻的,沒有信仰的世界,人們遭受困苦的時候,靠的是唆麻。與這種靠麻醉劑來消極躲避的方式相比,宗教算是一種更現實,更高級的信仰。承認宗教的前提是肯定人忍受苦難的權力,哪怕“眼淚也是需要的”。在約翰與總統的對話中,作者也表達了自己的宗教觀:宗教情緒隨着年齡增長而增長,能夠讓靈魂愉悅,彌補人們在其他方面的損失。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3

赫胥黎如果生活在現代,一定會發現廣告比他設想的未來世界裏的睡眠教學更有效率,更無處不在,對人的影響也更大,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睡眠教學只是期望通過在睡夢中不斷的播放相同的內容來增加心理暗示,而廣告提供的不僅是暗示,還有誘惑,讓你集中注意力去接受灌輸,這可比在睡眠教學有效率多了。

《美麗新世界》中的社會是一部完美的機器,每個人都是這個機器的零件,維持着機器的運轉。人的產生從不受控制的自然孕育變成了流水線作業,成爲了標準化生產的一部分。每個人雖然生下來就被分爲五個不同的等級,註定要從事某個工作,但每個人都是快樂的。通過各種化學或者生物手段,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工作,慶幸自己屬於當前的階層。這種快樂當然也是標準化生產的一部分,相同階層的人過着一模一樣的生活,享受着同樣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有一切可能破壞這種快樂和整齊劃一的東西都被毀滅,任何可能激發人的激情、狂亂的東西都被唾棄,從莎士比亞到愛情都是禁止事項,畢竟你已經得到快樂。

這種把人作爲機器的願景從古至今都有,從馬克斯.韋伯的工具理性到近現代的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各種實踐都有所體現。資本主義最深層次的邏輯就是效率和生產,如果人能夠像機器一樣,那麼生產的效率肯定會更高。人類成爲社會動物是自然的選擇,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文明等等一切在一開始只是爲了維持我們的生存,但當我們開始思考我們爲什麼而活時,我們才真正的成爲人,生存就不再是唯一的目標,我們和動物的區別就在這裏,這就是我們的價值理性。

社會是我們生存的保障,也是我們實現價值的平臺。每個社會階段自有它內部的運行邏輯,在當前和之前的階段我們的社會需要分工、需要貧富差距、需要階級分層、需要工廠、需要人勞動、需要更有效率的生產、需要消費才能維持整個社會的生存,在社會分工中、在貧富差距中、在勞動中確實會有人感到痛苦,但是這是當前階段不能避免的,這就是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價值理性的前提,只有當生產力發展到不需要人們勞動就有足夠的物質時,每個人纔會有真正的自由去選擇自己的價值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但是認同工具理性存在的必要性,不代表我們認同把人物化。對於什麼是足夠的物質,我想也是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現在的物質生活相比於幾十年前已經是極大的進步,更別說幾百年前,沒有理由相信以現在的消費主義傾向,人類會有滿足的那一天。

消費主義和物化是發達工業社會所特有的問題,我們越來越生活在一個以消費定義人的社會,一個以你買了什麼來定義你是什麼人的社會。在一個生產力富足的社會,物質生產的擴大是靠消費的擴大來維持的,而不是單純依靠生產力的進步,所以社會展現的消費主義傾向就不足爲奇了,這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消費主義所帶來的人的物化以及價值選擇的喪失,讓我們實現目的的手段變成了目的本身,簡而言之物質生產是我們實現價值的手段,但在消費主義影響下它越來越成爲唯一的目的,我們的`價值變成了更多的消費。

在行政控制和消費引導下,人們從出生開始就被預定將要消費什麼,以及將要從事什麼工作。消費平均主義和政治民主一樣給了人們看似平等的想象,當我們所有人都消費同樣的商品,都有投票權利時,它看起來確實是平等的。

“但這一切都無補於如下事實:個人無力控制有關生死、個人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各種決策的作出。發達工業文明的奴隸是受到擡舉的奴隸,但他們畢竟還是奴隸。因爲是否是奴隸既不是由服從,也不是由工作難度,而是由人作爲一種單純的工具,人淪爲物的狀況來決定的。”

《美麗新世界中》的人是物化到極致的人,所有人的一切都是被預定好的,只是爲了維持整個社會機器的運轉,它確實給人提供了快樂,但是它也沒收了所有人選擇價值,認識價值的權利,而這種權利是我們之所以爲人的根本。作者:胡云亂想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4

近些年,看了很多關於馬老師的書,但大多是東拼西疇的那種,只有這一本,我覺得是寫的最好的,推薦大家讀一讀。網上有電子版或在線的。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到淘寶上買一本看看,不管你是否會從事電子商務,這本書對你都會有很好的啓發的。

書中的內容非常豐富,關於馬雲、關於阿里巴巴、關於淘寶、關於支付寶當然還有馬雲的17個戰友都有說不盡的故事,但對於我來說,最想發表的感悟有以下2點。

關於馬雲

馬老師說過,男人成功需要實力、胸懷和眼光。很顯然,他就是這樣的人。一個不懂計算機、不懂網絡的人竟然可以創辦並領到一家全中國最強的電子商務公司,這不得不讓人驚歎。在看過這本書後,我覺得,馬老師能夠成就如此非凡的事業不僅是因爲他抓住了互聯網發展的這個重大機遇,同時也是他個人魅力的集中體現。首先從他的創業動機來看,他創業的目的並不是爲了賺錢,而是想通過自己的實踐去創辦一家企業,以便把經驗能夠教授給別人。其次,他有極強的行動力,認準的事情馬上就行動。他曾說過,現在很多年輕人是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我想這正是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真實寫照。第三,團隊精神。從創辦中國黃頁,到EDI,再到阿里巴巴,馬雲始終都有一個或大或小的創業隊伍跟隨着他。這樣的情形不僅說明了馬老師極強的個人魅力,同時也說明了在現實社會中,不管是創業還是就業工作也好,要做成事,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才行,只有和別人配合好了,纔有可能把一件是做成功。

要寫對馬老師的感悟,那真的有太多太多,但透過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六脈神劍,就能夠很好的洞悉阿里巴巴(包括淘寶、支付寶)是怎樣一個公司、馬雲是怎樣一個人。雖然很多的企業都有類似於阿里巴巴六脈神劍的企業文化,但真正能夠像阿里巴巴這樣把文化落實到每一個員工身上,落實到每一天的工作中的卻少得可憐。

關於電子商務

在中國談到電子商務,那就必然要談到阿里巴巴和淘寶。但如果單從形式上看中國的電子商務似乎也和美國或者其它地方的電子商務一樣,就是一個提供爲企業與消費者、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在線交易平臺。但通過看這本書,我才發現,電子商務、互聯網對於中國的意義將遠遠超越生意的範疇,進而影響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國人的思想道德層面。從生活中時常聽到的諸如"無商不奸"等句子就能看出,中國的生意人長期缺少誠信意識,一個企業的發展也根本不是以客戶爲導向,而是以利益驅動。在沒有一個完善的誠信體系之下要建立讓人可信的電子商務模式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這也是中國一直以來缺少良好誠信商業環境所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中國的電子商務現在好處於一個很小的規模,從它所佔的居民消費比列中就可見一斑。一方面是我們起步晚了一些,但更重要的還是整個社會對於電子商務的認識不足,對於非面對面交易形式的不信任以及中國整體電子商務配套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所導致的。

但阿里巴巴和淘寶的出現,使得整個電子商務環境在中國有了很大的改善。因爲它們不僅培養了中國人網上購物的習慣,更重要的是爲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很多創新,比如支付寶。支付寶的誕生不僅是爲廣大網民提供了便利的支付方式,更重要的是使人們能夠放心地在網上購物.這個第三方的擔保支付工具不僅加速了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展,更加速了中國人對於誠信的理解。

雖然從規模上看,電子商務在中國整體經濟中所佔的比例還不大,但就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上看,它必將成爲中國乃至世界的重要經濟形式而長期存在。電子商務不僅改變了中國人的購物方式,也推動了經濟增長,對於廣大賣家來說,也是實現理想的重要平臺。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5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一本看了後覺得有些壓抑的書,書本描繪了一個能稱爲“神奇”的未來世界,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這個世界裏面,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着控制:從胚胎到出生前,是在試管裏培育的,在試管裏,就被給予了身份的標識;出生後,接受睡眠教育;工作,生活,將按照固定的模式。

整個社會在我們看來暗淡無光,極其恐怖,“母親”的稱呼被當作恥辱,因爲孩子的培育不是靠母體,而是靠試管,胚胎的成長,靠的是機械的添加日照,營養劑;孩童時期,孩子們接受睡眠教育,通過重複養成思維定勢,怨恨什麼,愛什麼都通過重複的播音形成;以後幹什麼事情,從事什麼職業按照等級早就固定好了,只需要在那個固定的崗位上機械化的操作即可。而活在世界裏面的人卻自得其所,幹着從出生之前就已經賦予的工作,沒有反抗,只有快樂,無盡的快樂,偶爾的不快,也被麻醉劑所撫平。

與之相對的一個世界,是一個被稱爲野蠻世界的地方,裏面還保存着部分原始的東西,母體孕育生命,愛慾自然表達,倫理規範依然存在,宗教信仰仍然佔統治地位。從我們的當代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儘管略顯落後,但和新世界相比,似乎多了些人性。

作爲反烏托邦的代表作,赫胥黎構建了一個來自野蠻世界但嚮往新世界的人,這個人最終又被新世界迫害而死。作者通過描寫“野蠻世界”與“美麗新世界”的矛盾衝突,在書中對高度發達的,機械化的社會做了批判,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唯技術論的荒謬。赫胥黎要表達的正是這樣的思想,技術誠然帶來了進步,但是過分的依賴技術,造成的是人的理性的喪失。看似美麗的新世界,正是一個技術至上的社會。人們追求的社會穩定,是通過技術,規定人的一生,限制人的一切權利,控制人的自然慾望來造成的。從本質上看,新世界和專制社會在是一樣的,試圖通過剝奪人的自然權利,營造一元社會。但事實上,這種尋求穩定的方式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利益多元化的社會,只能是一種動態的穩定,在協商中尋求平衡。

人的自由是至高無上的。在新世界中,人的一切言行都是受控制的,不能有異於社會的思想,更不能自由的表達思想。那些對現存新世界持有反對意見的人,總是被周圍的人所鄙視,被要求吃麻醉劑,因爲麻醉劑能緩解反動的思想,把人固定在虛幻的快樂中。在描寫這種衝突時,作者構建了兩種不同結局的人,一個是中心主任,他是一個懷有新思想的人又害怕被現存制度拋棄的人,最終,他還是退縮了,另一個是以穆斯塔法和約翰爲代表的,既對現存制度不滿,又敢於站出來表達異議的人,他們換來了最終的自由。不過,因爲逃脫不了來自新世界的人們的打擾,也擺脫自己背叛舊社會的內疚,約翰還是自殺了。作者安排約翰的命運以死亡結束,應該是對這樣一個近乎變態的新社會的強烈諷刺。

社會離不開道德的約束。赫胥黎所描繪的新世界是一個不靠道德,僅僅靠程序約束的社會。在新世界,性慾代替了愛慾,可以自由的宣泄,人們彼此相屬,誰和誰都可以有關係。這是如此的荒誕,所以孩童被教導着玩找拉鍊的遊戲,列寧娜和許多的人發生了關係,當他愛上約翰時,又是毫無顧忌的像佔有約翰,甚至在約翰面前脫光了衣服。而在約翰所處的舊世界,人們只能從一而終。約翰的母親,這個從新世界來的女人,和野蠻世界的很多男人有關係,受到了女人們的鄙視和毆打。約翰本人也認爲,對一個女孩的追求,要靠勞動,要經受考驗,纔是真正的男人,是值得信賴的愛情。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念是值得肯定的。很諷刺的是,這種傳統的道德觀在新世界的環境下遭遇了困境。約翰愛着列寧娜,但不能接受列寧娜的愛情觀,所以他給自己設計了一個圈套,並在自己設計的圈套中選擇了死亡——一邊罵列寧娜是“婊”,一邊又想着她的肉體。慾望是應該正常表達的,單純爲了欲的釋放,忽視了愛的存在,超越了道德的界限,是可悲的,如新世界,而過分壓制的愛慾,如約翰,也是不健康的。

宗教觀——宗教是心靈的寄託。新世界是一個虛幻的,沒有信仰的世界,人們遭受困苦的時候,靠的是唆麻。與這種靠麻醉劑來消極躲避的方式相比,宗教算是一種更現實,更高級的信仰。承認宗教的前提是肯定人忍受苦難的權力,哪怕“眼淚也是需要的”。在約翰與總統的對話中,作者也表達了自己的宗教觀:宗教情緒隨着年齡增長而增長,能夠讓靈魂愉悅,彌補人們在其他方面的損失。

《美麗新世界》讀後感6

在學習英語的時候。也許有的同學會羨慕歐美人那一口流利的英語吧。其實羨慕是完全不必要的。我們中華泱泱大國,5000多年的文化歷史,豈能是這些歐美小國能夠比擬的呢?話說到底,這都是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學習英語本身是沒有錯的,它能增進我們的視野,也能方便的利外國朋友的交流,讓我們更好的瞭解,把握住世界的動態。但讓我想不通的是。我們白己的語言,我們自己的漢字,這幾年卻似乎被人忽視掉了。

也許有的人說,漢字還要學習嗎?我們天天在說,天天在用的東西,就算不學也能夠學握的。是的,你也許識字,也許能看明白報紙利電視。但是給你一篇古人寫的文章,你是否能看得明白呢?知道里面所要表達的含義呢?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進程,很多是被記錄在紙上的,如果我們連這些古老的文字都搞不懂,怎麼還好意思去提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前人遺志呢?記住,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

漢字最注重的是橫平豎直。中國人民同樣如此,我們平時所推崇的東西不正是這些嗎?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爲人正直,不屈不撓,有情有義,誠實誠信。我認爲,我們的漢字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工具,更是一種文化,是一種二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節。中華民族歷來備受外族欺擾,從秦王漢武時期的匈奴精騎,到五胡亂華的震盪紛爭,從蒙古大軍的匆匆鐵蹄,到日本鬼子的南京屠掠。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卻始終沒有在這些外來入侵者面前屈服。我們嚥下悲痛的眼淚,拿起反抗的錘子和鐮刀。保衛我們的家園,保衛我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