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有感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這是一本讀起來讓人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痛苦的書。據說此書最初出版之時並未做什麼宣傳,純粹依靠讀者的口口相傳,最後竟然成爲暢銷20多年的心理學經典之作。可是這並不是一本什麼治癒系、安慰系的書,如同書名,作者指明的是一條少有人願意走的路。

讀《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有感

說是“少有人走的路”,也並非是現在流行的營銷噱頭,而是一個真實的論述。因爲看完了這本書,你會發現,就算你知道了所有應該做的事,你也不一定會真的走上那條心智成熟的旅程。這需要個人的勇氣和決斷。

本書的作者是個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專家,因爲職業的關係,他接觸到了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羣。就算在今天的中國,如果誰告訴別人我去看了心理醫生,可能都會感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彷佛這個人得的是傳染病。但是,早在二十年前,作者就告訴人們,其實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是程度和持續時間不同。

假如你接受這個觀點,那麼我們可以來談談這本書。假如你拒絕這個觀點,那麼以下的東西你都不用浪費時間去看了。

沒錯,問題人人都有,所以我們面對的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是否有直面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行動。有點繞。呵。

自律包括以下四大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不復雜,但是需要人的態度和行動。

推遲滿足感有一個著名的試驗,那就是給小孩發糖,告訴他們如果過二十分鐘再吃這個糖就能夠獲得另外一個糖的獎勵。試驗認爲那些能夠忍住不吃糖的小孩具有更高的心理成熟度,未來的發展也更好。證明推遲滿足感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遲滿足感,意味着不貪圖一時的安逸,重置人生快樂和痛苦的次序。也就是說先要把問題解決,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更大的快樂。而不是,忽略問題,貪圖已有的小快樂,最後發現問題如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無法收拾。

這點在孩子教育中體現的尤爲明顯。小學初中的時候,總是喜歡把作業放到最後的deadline來做,所以長大之後還是會把論文,工作任務安排到最後的關節點,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倉促的速度完成。

這種拖延的習慣就是沒有學會推遲自己的滿足感。

承擔責任說的是,把自己的事歸責於自己,而不是別人。埋怨別人,抱怨社會看起來總是一個讓自己免責的好方法。

我們可以說,這件事是別人的錯,可以說,我之所以不成功是這個社會環境的原因,我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企業太苛刻了,也可以說,我之所以被拋棄是因爲他的錯,總之,因爲感覺自己不能應付現狀,所以產生自我懷疑,恐懼、無力感,認爲我的錯都是別人的錯。 而這其中的根源是,我們始終不肯爲自己的問題承擔責任,放棄了自己本應該有的力量,變成了一個永遠的受害者和犧牲者。

尊重事實,意味着拒絕虛假。什麼是虛假?作者在這裏說的虛假是我們對現實所秉持的錯誤觀念。

我們自出生就一直在建立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作者稱之爲“地圖”。這張地圖如果足夠精確細緻,那麼我們就能夠到達我們想要去的那個地方,但是假如這張地圖某些地方早已經扭曲的面目全非,而我們依然按照這張地圖行事,全然不顧事實情況根本並非如此,那麼我們最終到達的地方還是我們想去的那個目的地麼?

我最近自省時發現,我爲什麼會對上一段的戀情如此痛苦,似乎跟我自己所建立的“地圖”有着強烈聯繫。

這張地圖上,有些我以爲已經遺忘的傷處,因爲被這段失戀徹底激發,所以那段時間我時常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

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我已經不是當年那個脆弱自卑的小孩了,我可以有選擇,我可以親手把那段地圖修正,恢復這段事實的真面目。但,這個努力依然處在起步階段,前路漫漫。

最後一個原則,是保持平衡。其最高的原則是“放棄”。也可以說是我們中國人喜歡的說法“捨得”。

人總是貪心不足,所有的東西都想要,最後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修煉成在空中連續拋着五六個球的雜技小丑。總有些東西我們要學會放棄。

有一樣東西,最有放棄的價值。那便是,過去的自我。學會不斷的否定自我,重建自我,是因爲我們面對着瞬息萬變的世界,我們僵化固有的自我,可能在任何時候阻礙我們的前進。

但是,這一步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高階的獨門絕技,學好了就獨霸天下,學不好就只能一遍一遍重複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