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精選9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精選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4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精選9篇)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 篇1

活動目標:

1、在認知、操作和遊戲活動中掌握圓形的特徵。

2、在周圍環境中尋找圓形物體,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圓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活動室佈置一些圓形的物品。

2、圓形紙一張,圓形物品若干(如鏡子、瓶蓋、鈴鼓、盤子)。

3、幻燈片,每桌一隻箱子,箱子裏有各種不同的圓形物品,操作紙若干、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圓形物品。

師:(用神祕的口氣加眼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箱子的玩具,請你們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說說它是什麼?

幼:我拿的鏡子,

幼:我拿的鈴鼓,

幼:我拿的盤子……

師:你發現了什麼?這些物品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幼:他們都是圓圓的。(引出圓形這一話題。)

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提問:它像什麼?

幼:它像盤子,

幼:它像太陽,

二、感知圓形的特徵

師:請小朋友自選圓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邊緣觸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圓圓的,

幼:邊緣是光滑的,

幼:沒有棱角……(幼兒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鼓勵幼兒說出在家裏或者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圓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燈……

三、觀察幻燈片《雜技表演》

師:說一說,畫面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

幼:奇奇、樂樂、歡歡、小熊。

幼:他們在玩雜技。

師:想一想,圓圈能翻跟頭,爲什麼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過去。(引導幼兒說)

師:看一看,獨輪車的輪子是什麼形狀的?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

幼:圓形的,(幼兒一起說)

幼:還有球,呼啦圈,滾圈,盤子

四、做圓形標記

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白紙(四周打好圓形的小孔),指導幼兒沿小孔撕成圓形,然後請幼兒在圓形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或作一個標記,做完後把它貼到自己的物品上作爲標誌。

五、尋找圓形物品

引導幼兒尋找活動室裏的圓形物品,要求幼兒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我發現:是圓形的”。並把他們有規律的擺放到數學活動區。

活動延伸:

爲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圓形的紙,啓發孩子在圓形上面添加幾筆後變成另一個圖案(如太陽,蘋果),鼓勵他畫的越多越好。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活動,幼兒能夠從衆多物體中區分出圓形,能夠通過觀察,尋找到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2、本節課,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這次活動我遵循了幼兒的年齡特徵,以幼兒的興趣爲前提,通過幼兒喜歡的泡泡來引出了今天的活動主題——認識圓圓世界,幼兒能夠根據老師的引導參與其中,並一步一步的認識圓形。不足的是,我覺得我的語言還不夠兒童化,有些話語稍顯生硬,幼兒聽不太明白,導致整節課的活動進程有點不流暢,我以後一定要多聽其他老師課,綜合他們的教學語言,最終形成我自己獨特的教學語言。

3、如果讓我重新上這堂課,我將利用課件來展示各種圓形,設計吹泡泡的遊戲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因爲在我看來,通過課件展示的泡泡更加生動,更加能夠吸引住幼兒的眼球,設計吹泡泡的遊戲,更加能夠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圖形圓形。

2、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運用多種感觀來調動幼兒思維,想象能力,發展幼兒觀察能力,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小圓片、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老師今天帶了一個好朋友,你們想見見他嗎?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我們把它請出來。

它是什麼樣子的?

圓溜溜,很光滑。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圓形。

請跟我一起說一說,圓形。

二、新授

1、師:小朋友們,請你們也從盒子中拿出一個圓形,摸一摸,它是什麼樣子的。

它是光滑的,圓圓的。請大家把圓形放回盒子裏。

小朋友們,我們來找一找,教室裏有沒有圓形的東西?

2、師:老師也找到許多我們生活中圓形的東西,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出示PPT)

依次出示:球、硬幣、盤子、鍾、泡泡、車輪、鈕釦、餅乾、巧克力豆。

三、遊戲

組合圖形,利用圓形,拼出孩子喜歡的圖案。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活動,幼兒能夠從衆多物體中區分出圓形,能夠通過觀察,尋找到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認識橢圓形,能將橢圓形與其它圖形進行區分。

2、能夠讓幼兒找到與橢圓形相似的物體。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音樂《認識橢圓形》,紅色、黃色橢圓形若干個、各種顏色的圖形若干、小組操作圖、橢圓形和圓形卡片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

今天我們去參觀“圖形遊樂園”,路上要經過很多的圖形,我們一邊走一邊讀出它們的名字吧。幼兒聽音樂一邊走一邊複習已認識的圖形。

1、引導幼兒觀察“圖形遊樂園”裏有什麼圖形?

2、找一找“圖形遊樂園”裏來了什麼樣的新朋友?

3、猜一猜新朋友叫什麼?跟讀“橢圓形”

4、點擊“環球動漫城”圖標,幼兒欣賞動畫。“我們剛纔聽到的兒歌名字叫“認識橢圓形”,今天有三個小夥伴被帶入了橢圓形王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二、認知理解:

1、教師提問:

①魔鏡是什麼形狀的呢?

②他們踩着什麼樣的圖形來到巧克力噴泉邊?

2、視覺感知橢圓形:

①出示橢圓形,引導幼兒觀察其邊緣。(光滑沒有棱角)

②出示大小、顏色不同的橢圓形教具,這些都是橢圓形。

3、視覺辨別橢圓形:

①出示圓形和橢圓形,通過重疊比較的方法發現橢圓形比圓形扁,呼啦圈演示。

②通過比較橢圓形和圓形的兩條中心線不一樣長。

③出示所有大小、顏色不同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橢圓形,請幼兒從中找出橢圓形。並驗證。

三、操作體驗:

1、第一組幼兒給橢圓形塗色:將橢圓形找出來、塗上同一種顏色。

2、完成《迪多遊戲樂園》第21頁“大象的晚餐”遊戲。

四、經驗遷移:

尋找生活中見過的哪些東西是橢圓形的如:橢圓形的雞蛋、鏡子、包裝盒、餅乾等。“我們去外面看看有沒有橢圓形的東西好嗎?跟客人教師再見!”

隨音樂退場。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個數學活動,先出示不同的圖形,讓幼兒辨認圖形特徵,整節課程,思路清晰,設計完整,氣氛活躍。感知圓形和橢圓形的不同,瞭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徵。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類似橢圓形的物體。孩子們在活動中收穫的不僅是對圓形和橢圓形,更重要的他們懂得如何去區別它們之間的不一樣。孩子能根據教師的引導進行大膽想象並能說出相應的圖形名稱,能在不同的圖案中找出不同的圖形再通過自己動手拼圖,更加進一步掌握了圖形的特徵。

不足之處:

語言不夠親切,缺乏親和力、幼兒動手操作粘貼時間較長、缺乏了鼓勵孩子的語言、看到幼兒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品,便非常的無措,對個別幼兒的指導不夠、語言不精煉,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還要多加學習。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橢圓形,掌握橢圓形的特點,學習正確區別橢圓形和圓形。

2、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指導家長和孩子共同收集橢圓形物品,並將這些物品擺放到教室的各處。

2、教師演示用具:從圓形變換到橢圓形的電腦課件、圓形與橢圓形圖片,上面有可以活動的從圓心到邊上的距離測量小棍,呈直角擺放。

3、幼兒學具:地板上畫有圓心的圓形和橢圓形、幼兒測量長度的繩、操作盤上圓形和橢圓形的卡紙拼出的圖案、圓形和橢圓形的集合圖等。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認識橢圓形並能正確說出名稱。

難點是比較橢圓形與圓形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觀察感知橢圓形

1、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操作,將圓形拖長變成橢圓形,幼兒觀察由圓形變化到橢圓形的過程,並認識不同擺放位置的橢圓形。

2、指導幼兒觀察認識橢圓形的形狀,並正確爲橢圓形命名。

二:操作比較討論找出橢圓形的特徵

1、教師:小朋友們,剛纔老師用圓形慢慢地變出了橢圓形,那麼圓形和橢圓形它倆一樣嗎?到底哪兒不一樣呢?下面小朋友自己來測量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

2、教師指導幼兒三人一組在地板上的圓形與橢圓形前,用繩子進行操作測量,由於孩子們有測量圓形的經驗,所以教師指導幼兒通過測量、比較得出橢圓形的特徵。

3、指導幼兒講講自己的發現:圓形邊上任意一點到圓心的距離是相等的。而橢圓形從圓心到邊上的距離是不同的,從而知道圓形是圓圓的圓,橢圓形是長長的圓。

4、教師進行總結,出示圓形和橢圓形圖片,比較橢圓形和圓形從圓心到邊上的距離,從而證實幼兒的發現是正確的。

三:實踐應用,觀察尋找並介紹生活中的橢圓形物體

1、教師:“小朋友,剛纔我們認識了橢圓形,知道了橢圓形的特徵,現在我們來找一找在我們的周圍,哪些東西是橢圓形的?活找到了之後,用你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橢圓形的邊緣,感知一下橢圓形的形狀,然後把橢圓形的東西放到前面的橢圓形的筐子裏吧!”

2、教師組織幼兒到教室的各處找:桌子上、窗臺上、玩具櫃裏等等。幼兒找到之後,教師指導幼兒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橢圓形的邊緣,感知一下橢圓形的形狀,然後把橢圓形的東西放到前面的橢圓形的筐子裏。

3、教師組織幼兒檢查橢圓形的筐子裏的物品是否正確,並進行總結。

4、教師提問:“小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橢圓形的東西,請你仔細想一想你還見到過哪些橢圓形的東西?”

5、組織幼兒講講自己見到過的橢圓形的物體。

四:動手操作,鞏固練習

1、教師出示由圓形或橢圓形卡片拼出的各種圖案,指導幼兒講講都有哪些圖形組成的。

2、幼兒每人一套由圓形或橢圓形卡片拼出的各種圖案,指導幼兒將橢圓形的卡片送到橢圓形的集合中,圓形的卡片送到圓形集合之中。

3、教師組織幼兒互相檢查集合中的卡片是否正確,並進行小結。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將手中的教具放到數學活動區中,並在平時的動中進行圖形的拼擺練習,使這一活動得到延伸,從而鞏固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教學反思:

這節認識橢圓形的活動課結束了、覺得孩子還是學會了至少目標是達到了。我的這節活動是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去學習認識圖形、我還是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通過本班孩子的特點來安排的,我們班幼兒很活潑所以不能用太沉悶的教學模式來上、我是想讓孩子在動靜交替的模式中去學習去探索。這節活動整個設計流程不錯、就是在對孩子提問上有點差錯、老是提問的不夠準確。有的問題太過成人化了、這是我不足的地方。還有上課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把握程度不夠。這是我應該注意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的幼兒略微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通過老師引導能正確的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通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形式感知圖形的不同特徵。

活動目標

1、通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徵,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

2、運用多種感官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的觀察力,激發幼兒的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難點:圓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別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圖片,幾何圖形組成的圖畫和三種幾何圖形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1、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拼拼圖,你們願不願意圖?。隨後,我會出示用這三種圖片組成的各種圖片展示給幼兒,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會和幼兒一起繼續通過想象擺出各種圖形。

2、提問;這麼多好看的圖形你們知道它們使用什麼圖形組成的嗎?

3、幼兒回答完我會根據小朋友的'回答用兒歌的形式把三種圖形的特點 和名稱說給小朋友們聽。

二、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圖形。

1、遊戲;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讓小朋友體會這三種圖形的不同之處,並說出圖形的名稱。

2、遊戲;誰的本領大。出示由圖形拼成的各種圖案讓小朋友找出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

3、遊戲;小動物找家。出示小動物圖片,我會告訴小朋友它們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幫幫它找找它們的家。例如;我會扮演小動物說說自己的房子是什麼形狀的,請小朋友來幫忙。

4、遊戲;找圖形寶寶。在教室地板上擺放三個圖形寶寶,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圖形站好看誰找的快又好。

三、結束。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你們都認識了什麼圖形,它們都有什麼特點?你們回家觀察一下,你家裏什麼東西是由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組成的,明天來了告訴老師。

四、放排排隊的歌,帶小朋友去衛生間。

教學反思

當我進行實際教學過程時,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

1、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着敏銳的觀察力,有渴望瞭解圖形寶寶的慾望

2、在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現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夥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

1、在這次活動中孩子樂於參與,積極發現。

2、 孩子們興致濃厚,也願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我覺得我原來的設計可以這樣的調整:幼兒自我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在以後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應加以改進,爲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幼兒善於表達的能力。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 篇6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緒的支配。無意記憶佔優勢,常常在無意中記住一些事物。遊戲、操作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如果單純讓幼兒認識圓形,幼兒會感到很枯燥,興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會不好。因此,在設計這個教學活動時,讓幼兒在遊戲操作中瞭解一些常見的圓形物品與特點,從而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觀察探究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和想象能力。

活動目標:

1、能在認知、操作和遊戲活動中掌握圓形的特徵。

2、能在周圍環境中尋找圓形的物體,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室佈置一些圓形的物品。

2、圓形紙一張,圓形物品若干(如鏡子、瓶蓋、鈴鼓、盤子)。

3、幻燈片,箱子,箱子裏有各種不同的圓形物品,操作紙若干、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圓形物品。

師:(用神祕的口氣加眼神)仔細聽,這是什麼聲音?師敲擊小鼓。

幼兒:小鼓聲。

師:快看看,真的是小鼓。知悉觀察,小鼓長什麼樣子?

幼兒:圓形。

師:來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師:請小朋友沿着小鼓的表面和邊緣觸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圓圓的,滑滑的。

幼:圓圓的,幼:邊緣是光滑的,幼:沒有棱角……(幼兒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像小鼓這樣圓圓的滑滑的,沒有棱角的就是圓形。

(引出圓形這一話題。)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提問:它像什麼?

幼:它像盤子,幼:它像太陽,幼:它像……師: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鼓勵幼兒說出在家裏或者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圓形物品)

二、讓我們一起在活動室中尋找,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幼兒在室中尋找。)

三、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觀察幻燈片上的圓形實物,感知圓形的特徵。

五、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徵

1、出示貼着幾何圖形的黑板,仔細看一看,哪些圖形是圓形?挑選出來,讓它們站成一排。

2、幼兒動手挑選。

六、實踐操作,添畫。

1、小朋友你知道圓形能做成什麼嗎?老師給小朋友變個魔術看看。

一個圓形變變變變出大太陽,兩個圓形變變變變出可愛的小雞,三個圓形變變變變出好吃的糖葫蘆,四個圓形變變變變出可愛的毛毛蟲。

2、爲幼兒準備一些畫有圓形的紙,啓發孩子在圓形上面添加幾筆後變成另一個圖案(如太陽,蘋果),鼓勵他畫的越多越好。

3、觀看幻燈片中的圓形變成的圖形,激發幼兒的想象。

七、延伸:

小朋友們,你們的家中一定有很多圓形的東西,回到家仔細去尋找。然後再用圓形去變個魔術好嗎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 篇7

設計背景

課改綱要的自主學習。

活動目標

1.幼兒利用已有知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圓形來認識梯形和橢圓形。

2.幼兒通過比較,認識到各種圖形的不同及其用處,滿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3.幼兒利用圖形的變化和相互拼湊摺疊做遊戲及手工,看到自己的銷售也靈巧,真了不起。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的彩色紙片,膠水,剪刀。

活動過程

1.開始環節:讓幼兒分別展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讓老師看看,找不準的老師耐心幫助其認一下。

2.基本環節:

(1)讓孩子拿出與老師手中形狀一樣圖形的紙片展示,告訴幼兒這就是梯形,因爲從兩側邊上可以斜爬上去,就像梯子一樣,因此就叫梯形。然後,老師用準備好的長方形重疊到相應位置,畫出兩條垂直線,使梯形變成長方形和三角形。讓幼兒一目瞭然,圖形能互相變換。這個梯形能變成長方形、正方形,還有三角形。請孩子們把手中的梯形折一折,畫一畫,看着變一變。

(2)同樣方法教學橢圓形。讓孩子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橢圓形的物品,再讓孩子把圓形和橢圓形重疊在一起比一比。

3.結束環節:

老師與幼兒一起用不同形狀的紙折物件或者拼圖案。

4.延伸環節:

生活中除過有這些規則形狀外,還有許多不規則、不知名的形狀,請你回家後幫老師找一找。

教學反思

1.備課反思:

梯形認識太抽象,就是扛一架梯子,孩子們也看不到是梯形。所以,只能有意畫成上窄下寬的梯子讓學生直觀。

2.活動過程反思;

(1)對不同形狀梯形應該講到,並且在講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讓孩子不要對梯形定勢,以便充分了解梯形特點。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倒置梯形、立置梯形。

(2)進度不是主要的,要讓各類幼兒充分活動起來,做好巡查和個別指導。

3.對活動效果評價:

基本達到目標,再細些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 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正方形和圓形。

2、能正確區分正方形和圓形,瞭解它們的基本特徵。

3、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正方形、圓形的認識。

教學難點:孩子對正方形的認識有一定的難度。

活動準備

正方形、圓形娃娃圖片;正方形、圓形餅乾各一袋。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安靜入座。

1、念兒歌集中幼兒注意力。;

2、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小一班要來兩個新朋友,他們要來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

二:認識正方形和圓形>(一)

1、師拿出正方形娃娃,跟小朋友打招呼:嗨!小朋友們好,我是方方

2、提問:這個新朋友是誰呀?(方方)

3、師:真聰明!這個是方方,是老師給它起的名字,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正方形,書上都是這麼叫它的。

4、反覆鞏固認識正方形,記住它的基本特徵

5、小朋友們找一找我們的教室裏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呀?(鼓勵幼兒大膽積極發言)

6、幼兒回憶自己家裏或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

7、師小結(二)認識圓形 ,方法同上。

三:遊戲——送圖形寶寶回家教師在黑板上貼上很多正方形和圓形的圖形小寶寶,注意這兩種圖形是混雜着貼的,貼在黑板的最下方,黑板的上方分別貼着方方和圓圓及正方形和圓形,圖形的下面分別畫了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圓形表示他們的家。2、師講故事:有一天方形寶寶和圓形寶寶的孩子去公園裏玩,走着走着他們就迷路了,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他們急得哭了起來,在找自己的媽媽呢,小朋友,你能把這些圖形寶寶送回家嗎3、師:老師現在要找乖的小朋友來送圖形寶寶回家。(對個別出現錯誤的小朋友及時糾正)

四、鞏固活動

1、師:小朋友好能幹呀,把圖形寶寶都送回家了,方方和圓圓可高興了,他們邀請小朋友去他們家做客,你們高興嗎

2、端出兩盤餅乾,一盤是用正方形的盤子裝的正方形的餅乾,告訴幼兒這是方方的家,他們要請小朋友吃正方形的餅乾;另一盤是用圓形的盤子裝的圓形的餅乾,告訴幼兒這是圓圓的家,他們要請小朋友吃原形的餅乾、講規則:你喜歡去方方家做客那麼就請吃正放性的餅乾,你喜歡去圓圓家做客就請吃圓形的餅乾。(幼兒自願幼兒在品嚐餅乾中結束這節課)

教學反思

這節課總的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只是我們班孩子比較小,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孩子們也比較感興趣,整個課堂氣氛是活躍的,孩子們的積極性都很高,教學過程非常清晰,教學效果比較好。

在接下來鞏固形狀的活動中,有些小朋友把圖形寶寶送錯家了,剛開始我應該示範一次的,結果有些幼兒沒明白意思,後來我一一給他們講解,很多幼兒能按要求做了,也許由於小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行爲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所以對於進行遊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於使課堂秩序顯得有點亂影響了活動的效果對於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盡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在課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瞭解《大綱》,熟悉教材,熟悉幼兒,多多鍛鍊,使自己不斷成長。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認識圓形》及教學反思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分享活動,感受圓形的物體,理解圓形的主要特徵。

2、豐富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3、能在生活中找出各種圓形物體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準備:

圖形餅乾,有圓形特徵的小豬圖片活動過程:

1、通過吃餅乾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瞧,這是什麼?(餅乾)

師:這些餅乾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一起來品嚐這些餅乾吧。

師:餅乾好不好吃,餅乾長什麼樣子。

2、觀看圖片,瞭解圓形

師:老師除了帶來圓圓的好吃的餅乾,還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小動物朋友呢。看看是誰?(出示圖片)師:我們來仔細認識這個朋友。看看,①他的頭是什麼形狀的?(圓形的)②他身上還有那些地方是圓形的?

3、師幼討論圓形特點師:圓形是什麼樣子的呢?

4、尋找生活中的圓形師: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是圓形的。我們教室裏也有,找一找?!你還見過那些圓形東西呢?說一說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