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8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熱門】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進行簡單推理,初步理解二維座位號的意義。

2.發展空間方位能力,感受乘飛機的樂趣。

活動準備

佈置飛機場景(圖一:第一排座位靠背上貼座位號,其他每排在一個座位靠背上貼座位號,中間走廊地板上貼排號,每張小登機牌對應的座位下藏驗證號),飛機機艙圖(圖二),大登機牌l張,小登機牌l2張(座位號各不相同),飲料推車,飲料。

活動過程

一、認識登機牌

1.師:你們坐過飛機嗎?要憑什麼才能登機?

2.師:這裏有一張登機牌,我們來看看上面這些信息代表什麼意思。

二、認識機艙圖

1.師:這裏有一張飛機機艙圖,圖上的信息,你們看懂了嗎?

2.師:你能找到這張登機牌上的座位4A嗎?爲什麼覺得在這裏?(根據孩子給出的答案和解釋,引導幼兒觀察、理解數字、字母各代表什麼。)

3.師:我給你們每人買了一張機票,我們一起坐飛機去北京吧!

三、嘗試尋找座位

1.師:看看自己的座位號,你能在機艙圖上找到自己的座位嗎?

2.師: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找自己的座位並向大家解釋。

提示:此環節並不要求每個幼兒在機艙圖上準確找到自己的座位,而是給幼兒一些時間思考,理解同伴的想法,嘗試將自己的座位號與機艙座位建立關係。

四、參觀飛機,對號入座

1.教師帶領幼兒來到飛機模擬場景中。師(戴上綬帶):各位旅客,我是本次航班的乘務員,我帶你們參觀本次航班的飛機,你們看到了什麼?

2.師:各位旅客,歡迎乘坐本次航班!飛機還有30分鐘就要起飛,請您在登機口依次排隊,準備登機,登機時請出示登機牌,對號入座。

重點關注:幼兒尋找座位的策略,遇到什麼困難,是如何解決的。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間互動,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尋找座位。

師:各位旅客,飛機馬上就要起飛了,請儘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繫好安全帶。

3.自我驗證並調整。師:請低頭看看椅子下邊的座位號,你坐對了嗎?

小結:恭喜各位旅客,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都成功找到了座位。

五、體驗乘飛機

1.起飛前。師:請您保管好登機牌,下飛機後憑登機牌領取行李。飛機馬上起飛,請大家系好安全帶。

教師扮演乘務員坐在第一排,也繫好安全帶。

2.飛行中。師:飛機已經飛上天,現在很平穩,請您放下座位前邊的小桌板,我會爲大家提供飲料,請坐在座位上不要離開。喝完飲料後,可以按座位旁邊的服務按鈕,我會走到您身邊收回杯子。

3.飛機降落。師:飛機已經在北京上空,馬上就要降落,請您收起小桌板,繫好安全帶。飛機已安全降落,謝謝大家乘坐本次航班。請您依次排隊下飛機,再見!

重點關注:幼兒的文明禮貌習慣和安全教育。

活動反思

通常,幼兒園都會在中班進行有關二維位置的活動來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能力。常見的做法是藉助平面的材料來進行,如在平面的樓房上找相應的房間號。也有使用看似立體教具的,如將玩具送到對應號碼的櫥櫃裏,但在我看來,這也是平面的材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些問題:這些途徑符合中班幼兒的思維特點和學習方式嗎?能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願望嗎?便於幼兒將經驗遷移到其他生活情境中去嗎?我認爲,對於抽象思維能力尚不強的中班幼兒來說,讓他們作爲活動主體,在立體的、接近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去解決對他們有意義的問題,更有利於他們感知空間方位,積累尋找二維位置的經驗。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一個個真實的問題情境激發幼兒不斷地思考、探究。“登機牌上的信息是什麼意思?機艙圖上,我的座位在哪兒?飛機場景中,我的座位在哪兒?”幼兒爲了能玩“乘飛機”的遊戲,爲了能順利登機去北京,必須思考並解決這些問題。對於這些問題,我不是用灌輸的方式告訴幼兒如何理解、推理,而是利用幼兒希望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激發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富有個性地探究,提出可能的解釋,交流彼此的想法,最後自我檢驗,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

這個活動讓我深深認識到真實的問題情境、有效的對話合作對幼兒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數學源於生活而又服務於生活,幼兒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數學,感知數學是有用的。如何讓數學的集體教學也走進幼兒的生活呢?我認爲創設教學情境、模擬生活是一條最基本的途徑,可以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加強感知,突破難點,激活思維。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影子的顏色、形狀,獲得有關影子的具體經驗。

2.對探索影子的活動產生興趣,提高細緻的觀察力和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一個美麗的布娃娃。

2.幼兒已獲初步經驗,玩過踩影子的遊戲。

3.時間安排:有陽光的日子。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發幼兒對影子的探索興趣

1.教師:你們認爲人有影子嗎?你的影子在哪裏?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請你把它畫下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

1.教師:你的影子是什麼樣的呢?

2.分組實驗:教師引導幼兒在陽光下做各種動作,觀察影子的顏色和形狀變化。

3.藉助布娃娃玩具,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教師:美麗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麼樣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麼顏色的?教師:布娃娃舉起雙手,她的影子怎麼變化了?

(三)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教師:你和你的影子一樣嗎?什麼地方不一樣?

(四)繪畫記錄,請幼兒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畫下來。

1.教師提醒幼兒思考怎樣畫出自己的身體和影子。

2.請幼兒介紹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是哪個?

3.教師和幼兒討論:影子在身體的什麼位置?

活動評析: 中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玩影子是幼兒最感興趣的遊戲,教師緊緊抓住幼兒這一特徵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爲導入,在循序漸進深入,影子是怎樣產生的——影子的舞蹈——進一步探索影子舞蹈的奧祕——到戶外尋找影子,結束本次活動。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活動中,教師提供大量的圖片等操作材料,並分層次逐步投入,鼓勵幼兒想辦法,讓這些材料跳起舞來,這種與材料互動的學習方法,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激發幼兒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了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實踐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養成從小就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提倡幼兒自己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設計玩影子的遊戲,並教幾種手影,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更手影。(用應集燈放在桌子上,手放在燈光中間,射到牆上的各種形態的影子,讓幼兒自由操作感受到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向幼兒提問:爲什麼會產生影子呢?(通過幼兒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併爲他們提供手電筒和一些立體物體,請幼兒用手電筒往物體上照,看看不同角度的光照的方向的影子有什麼不同,關掉手電,觀察還有沒有影子,並提問影子是怎樣產生的。通過實驗觀察,在不同角度的光照方向產生的影子有什麼不同,並小結初,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了光線產生了影子,讓幼兒發現光照方向與投影的關係。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自己動腦解決問題,並通過交流討論是幼兒感知,光線位置變化,影子也隨之變化的現象,即: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從中獲得“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科學活動:沙的特點

設計思路:

沙子具有細小、鬆軟、加水後可以任意造型等特點,容易誘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欲。但平時,幼兒園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經常是乾的或是溼的,而且,玩沙活動大多安排在戶外活動時間,因此幼兒在玩沙的時候經常是在重複着鏟沙、倒沙和堆沙動作,玩得不豐富,沒有創造性。其根本原因在於幼兒不瞭解沙的特性,尤其不瞭解幹沙和溼沙的區別,所以,玩沙活動停留在淺表的動作上,玩法上沒有創造性。

目標:

1、通過幼兒吹、分離、挖、塑造、經驗回憶等活動,感知和探索沙輕、細小、不溶於水及加水後易造型的特性,瞭解沙的用途。

2、發展幼兒的感知能力,誘發想象力和創造欲。

3、引起幼兒對周圍自然物的關注,培養幼兒愛護周圍自然物的情感。

4、學習能兩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點:感知和探索沙的特性。

難點:加水後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過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幹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離出小石子和細沙,並通過觸摸、抓捏感受和體驗沙細小的特點。

2、用吸管吹一吹乾沙,體驗幹沙輕的特點。

3、把篩出的細沙倒入塑料杯中,通過觀察和攪拌體驗沙不溶於水的特點。

4、尋找寶藏—一通過用手扒開沙子找玩具的遊戲。體驗幹沙鬆軟的特點。

二、體驗幹沙與溼沙的區別:

1、愛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幹沙與溼沙捏合上的區別,即幹沙輕,不易捏合;溼沙重,易捏合。

2小組造型活動,體驗溼沙可以任意造型。

三、談話、討論,瞭解沙的用途:

1、交流關於沙的用途:沙紙、沙畫、沙球、沙包、沙漏等。2、害處:沙塵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對環境的危害。

延伸:

一、沙能不能種路物:

提供兩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給於一定的陽光;澆同量的水,一週施一次肥;每組做好紀錄。

二、製作"七色彩泥"。

在細紗中加入水和顏料,混合攪拌,把沙染成多種顏色的沙,然後將彩沙晾乾,分層裝入或分色裝入物色透明的器皿內。

三、製作"沙雕"。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爲認真貫徹落實《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把握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以及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我生成了以科學領域爲中心的中班主題活動《有趣的圓》。本次活動選自省編教材中班下冊主題《好玩的玩具》。活動中,主要通過幼兒觀察、探索、操作、實驗等方法,找出身邊的圓和身體上的圓,瞭解“圓”對人類的作用。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去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能找出生活中圓圓的東西,並用肢體做出圓。

2.瞭解“圓”對我們人類的作用,和“圓”成爲好朋友。

3.積極參與區域活動,並分享在區域中的探索。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手工區材料:紙、筆、橡皮泥等

3.益智區材料:圖片、插塑玩具等

4.奇思妙想區:綵帶、報紙、繩等

5.音樂區:音樂歌曲碟片、各種表演道具

活動重點:通過觀察讓幼兒找到身邊和身體上的“圓”。

活動難點:動手操作創造出圓圓的東西。

活動過程:

1.律動《開汽車》,進人活動室。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開汽車進入活動室。

2.播放多媒體課件,發現生活中的圓。

(1)讓幼兒觀察圖片,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教師:在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圓圓的東西,他們都是我們的朋友,身邊、身上、公園裏、馬路上等等,我們想想看,把它的名字說出來。 (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請幼兒一次性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喜歡吃水果,下面請你一口氣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幼兒踊躍回答)

(3)教師引導幼兒在身體上找圓,然後用肢體來表現圓。

(4)教師講解“圓”的好處,爲什麼有些東西做成“圓圓的”。

3.區域活動:尋找圓、製作圓。

幼兒到各個區域活動。活動中,教師個案觀察。

(1)手工區:準備紙、筆、橡皮泥等材料,讓幼兒動手畫出、捏出、撕出大小不同的圓。

(2)益智區:準備圖片、玩具等材料,讓幼兒在圖片中找出哪些東西是“圓”的,運用玩具插出圓的建築物等。

(3)奇思妙想區:準備繩子、綵帶、報紙等材料,讓幼兒動腦動手把這些不是圓的東西變成圓,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4)音樂區:準備和圓有關的歌曲,讓幼兒聽音樂創編出與“圓”有關的動作或者遊戲,並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4.分享區域裏的成果

教師提出問題:

(1)報紙可以怎麼變出圓?你想到了幾種方法?(幼兒自由回答)

(2)你發現圖片裏的圓一共有多少個?(幼兒自由回答)

幼兒提出問題:

(3)爲什麼喝的水杯口是圓的?(幼兒討論)

(4)爲什麼車輪是圓的?(幼兒討論)

教師請創編動作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一起跳舞。

5.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本次活動重點,讓幼兒初步瞭解“圓”對我們人類的'作用。針對幼兒的表現進行鼓勵和表揚。

活動延伸:給每位幼兒發一條綵帶,請幼兒用綵帶想出多種方法變出圓。

活動反思:中班幼兒正處於對任何事都好奇的階段,他們喜歡觀察、探索和挑戰,爲滿足幼兒這一需求,我在活動中不斷地給幼兒拋出問題,讓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動手動腦。在整個活動中從頭到尾都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環節銜接有序,目標明確,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準備了一些常見的圓圓的東西的圖片,例如鐘錶、硬幣、貓頭鷹、籃球等,讓幼兒找出哪些東西是圓的,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2.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回答。在活動中,提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圓的,身體上有哪些是圓的,用肢體表現出圓來等。通過這樣的提問,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善於思考的能力。

3.利用區域活動達到教學效果。爲了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我準備了幾個區域讓幼兒輕鬆愉快的去操作、實驗,幼兒互相交流,共同成長,尋找答案。

總之,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圍繞着目標展開,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還有不足之處,例如沒有關注到個別幼兒,沒有完全以幼兒爲主,教師有包辦代替的地方,在今後教學中應不斷改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瞭解燈的簡單演變過程,知道電燈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2、通過觀察對比,簡單瞭解各種燈所存在的缺點,培養幼兒思維的批判性。

3、讓幼兒體驗和使用照明工具,感受光明帶來的幸福感。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佈置一個山洞;油燈、煤油燈、檯燈各1"2盞;小兔頭飾一個;風爺爺頭飾;錄音機、磁帶、電話機、圖片一張;手電筒、礦燈、蠟燭許多;絨毛玩具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幼兒感受黑暗。

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感受,提問:怎樣才能在黑暗的.地方看清東西?

(二)認識油燈、蠟燭、煤油燈、電燈、簡單瞭解其缺點和優點。

1、教師以遊戲的形式,向幼兒逐一介紹各種燈,並請幼兒觀察。

2、幼兒操作:給四種燈排列前後發明使用的順序。

3、教師向幼兒講述正確的排列順序。

(三)引出手電筒和礦燈。

1、遊戲《小雞找蛋》,引出手電筒帶來的方便。

2、遊戲《小熊家停電了》,引出礦燈帶來的方便。

3、教師小結:針對電燈的缺點,人們發明了手電筒和礦燈。

(四)體驗活動:遊戲《營救行動》

教師佈置一個山洞,讓幼兒自己選一種照明工具,想辦法照亮後,去山洞營救動物和娃娃。

(五)結束活動

集體舞《兔子舞》。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感受大自然的美,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係

能正確運用“高”、“矮”、“粗”、“細”來描述物體的差異,知道高矮、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比較樹木的高矮、粗細,與樹木建立朋友般的親密關係

難點: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有高矮、粗細的初步概念

物質準備:學具:小紅旗、小綠旗若干。場地:附近樹木較集中的公園

活動過程

一、遊戲:親親小樹

1.看一看,認一認,公園裏都有哪些樹

2.幼兒集體遊戲。如: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楊樹跑回來;小孩小孩真愛玩,親親桃樹蹲下來。

二、比較高矮

1.老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目測兩棵樹的高矮,在高的樹下插上紅旗,在矮的樹下插上綠旗。

2.請幼兒比一比這兩棵樹是不是周圍最高的樹或最矮的.樹,如果不是,請幼兒把紅旗插到最高的樹下,把綠旗插在最矮的樹下。

三、比較粗細

1.教師指定兩棵樹請幼兒討論:怎樣比較他們的粗細。

2.教師引導幼兒運用想出來的方法(如抱一抱、比一比)來感覺樹的粗細。

3.請幼兒找找周圍的樹,哪棵最粗,哪棵最細。

4.組織幼兒遊戲:請幼兒按教師指令行動,如:摸摸最細的樹幹跑回來,親親最粗的樹幹蹲下來。

四、理解高矮、粗細的相對性

1.組織幼兒討論:爲什麼比較的結果會改變

2.教師小結:隨着比較樹木的變化,比較的結果(樹的高矮、粗細)也會發生變化。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知道蜜蜂與蜂蜜的關係。

瞭解蜂蜜的味道及其在生活中的用處。

認識養蜂行業。

活動準備:

"社會":《養蜂人家》。

掛圖:《蜂蜜是怎麼來的.》。

有關養蜂的小知識。

蜂蜜、可做果汁的蔬果,如胡蘿蔔、黃瓜等。

活動過程:

將蜂蜜放在碟子裏,請幼兒嚐嚐味道,然後猜一猜:

--這是什麼?

--你們知道它是哪裏來的嗎?

觀察掛圖《蜂蜜是怎麼來的》,介紹蜂蜜的由來。

--蜂箱是養蜂場裏養蜂的地方。

--收蜜時,採蜜人先戴好面罩打開蜂箱蓋;然後用噴煙器噴一噴,讓蜜蜂飛走。

--再取出一片片蜂巢。

--用刷子刷下還留在蜂巢上的蜜蜂。

--最後將一片片蜂巢放到機器上旋轉,把蜂蜜甩出來。。

--流出來的蜂蜜,經過處理,就可以裝瓶上市了!

大家一起來榨果汁啦!

--請幼兒選擇一中事先準備好的蔬果,放入果汁機,加入適量的水,蓋好蓋子,開始榨果汁。

品嚐果汁,並進行比較。

--把榨好的果汁倒出來,請幼兒品嚐,說說是什麼味道。

--加入蜂蜜後再請幼兒品嚐,並說說又是什麼味道;加蜂蜜前後哪一種更好喝。

--大家一起享用好喝的蜂蜜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