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5篇)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5篇)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玩有關圓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徵。

2、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及操作能力。

3、能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並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圓形積木、鈕釦、薯片罐、八寶粥罐、圓形棋子等,每個面上都粘有一個圓形。

2、課件一個(春姑娘送禮物的畫面,許多圓形寶寶滾動的畫面,由圓形組合成的花、太陽、小雞、鳥、鍾等畫面)。

3、用硬紙板做的斜坡8個,牙籤,中心有小孔的圓片,有軸的長方形積木,輪子等若干。

活動過程:

1、課件導入,引起興趣。

師:"看,誰來了?"(出示春姑娘送禮物的課件)幼:"春姑娘。"

2、自由玩一玩有關圓形的東西,初步感知圓形。(出示禮物箱)師:"春天來了,春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禮物?再玩一玩。玩的時候看看它們長的什麼樣?"(把"禮物"發給幼兒後自由玩)師:"有些什麼禮物呢?"幼:薯片。

師:薯片罐長的什麼樣?

幼:圓圓的。

師:"還有什麼禮物呢?"幼:八寶粥。

師:八寶粥罐長的什麼樣?

幼:圓圓的。

師:"還有什麼禮物呢?"幼:鈕釦、積木。

師:那它們長得什麼樣?

幼:鈕釦、積木都是圓圓的。

師小結:原來春姑娘送給我們的禮物裏都藏着一個圓形寶寶(出示課件)。它長得圓圓的,滾來滾去非常好玩。

師:"我們趕快把藏在禮物裏的圓形寶寶找出來吧。找到後可以和圓形寶寶手拉手做好朋友。"幼兒找出粘在禮物上的圓形,撕下後粘貼在自己的衣服上。

(評析:大膽嘗試讓幼兒積極地與操作材料互動,引導幼兒自由地看看、摸摸、玩玩、找找、貼貼,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鬆、愉快的心理氣,爲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創造了條件。)

3、嘗試在圖上找出與圓形相似的實物的某一部分。

師:"調皮的圓形寶寶們滾呀滾。怎麼不見了,到哪裏去了呢?"(出示許多圓形寶寶滾動的課件。)師:"原來調皮的圓形寶寶們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我們一起來把它們找出來好嗎?可以先和好朋友找一找,說一說。"幼兒自由講述圓形寶寶藏在哪裏了。

師:"圓形寶寶藏在哪裏呢?誰來告訴大家?"幼A:圓形寶寶藏在太陽裏。

幼B:藏在花裏。

幼C:藏在小雞的身體裏。……師:"你們的小眼睛真靈,看圓形寶寶還藏在哪裏了?"(出示圓片和輪子)(評析:通過電教手段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幼兒在寬鬆的"捉迷藏遊戲"氛圍裏自由地與同伴交流,不僅鍛鍊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其大膽發言的信心。)

4、分組嘗試製作有趣的小輪子及汽車,在斜坡上滾動,進一步感知圓形的基本特徵,體驗活動的樂趣。

"調皮的圓形寶寶還藏在圓片和輪子裏,它們還想手拉手到斜坡上玩一玩。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它們,好嗎?"幼兒自選材料製作,有的幼兒把兩個中心有小孔的圓片用牙籤接起來變成一對小車輪,還有的幼兒把帶軸的長方形積木裝上4個小車輪,就成了一輛小汽車等。然後孩子們嘗試着讓它們從斜坡上往下滾動。

(評析:在做做玩玩中,氣氛顯得更加輕鬆、自由,幼兒的操作興趣高漲,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調動,在探索中獨立地獲得學習經驗,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活動結束:

1、找找還有哪些東西也是圓形寶寶變的?

2、給圓形娃娃塗色。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爲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2

活動引入:

科學活動“有趣的蛋寶寶”的準備活動中,需要孩子們收集各種各樣的蛋寶寶來幼兒園。小朋友收集了許多有關“雞蛋”的資料:有的帶來了工具書介紹“蛋”的品種;有的和爸爸媽媽一起從網上找來圖片介紹“蛋”;有的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蛋;還有的帶來了雞蛋做成的工藝品……

爲了使幼兒能進一步地親近這些蛋寶寶並對他們產生興趣,我在教室的一角設置了“蛋寶寶的家”,把孩子們帶來的這些蛋擺放在一起。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與身邊的“蛋寶寶”親密接觸,發現其中的有趣與奇妙,併產生疑問,提出問題。當孩子在撥弄的過程中突然不小心把一個雞蛋掉在地上摔碎了殼的時候,同伴們紛紛圍了上來,蹲在碎雞蛋周圍,三言兩語地議論開了。他們似乎對雞蛋殼的“脆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蛋殼果真那麼“不堪一擊”嗎?孩子們有了疑問,也就萌生了好問的願望,於是討論就很自然地展開了。

在“生成”中設問:“爲什麼雞蛋從桌子上輕輕滾下來就會破掉,上次我吃鹹鴨蛋的時候,用很多很多力氣去捏鴨蛋,它也不會碎掉呢?”沖沖小朋友提出了問題。(孩子們聽了沖沖的話,有的忍不住去伸手捏了一下桌上的蛋寶寶。)師提問:“這是怎麼回事呢?”欣欣答:“因爲鴨蛋大,雞蛋小,所以雞蛋容易破,鴨蛋不會破。”(說完,欣欣還把鴨蛋和雞蛋放在一起,給大家看它們大小的差距。)沖沖答:“不是的,後來我用力氣也捏過雞蛋的,它也捏不碎的。”銘銘答:“肯定是你力氣太小了,我的力氣大,肯定能把蛋寶寶捏碎的。”沖沖生氣地辯駁道:“我的力氣很大的,你不相信你捏好了。”(孩子們互相看看,又看看桌子上的蛋寶寶,期盼着我的回答。)(從孩子們回答中,我瞭解了孩子們存在的共同“問題”。何不讓他們動手實驗?於是就生成了科學實驗活動:蛋寶寶怕捏嗎?)

思考:孩子畢竟年幼,他們並不知道學習什麼對他們是最好的,他們需要教師引導。因此,教師應該善於關注每個孩子的問題所在,通過有目的“設問”,與幼兒展開討論,從而引導幼兒生成有利於發展的相關活動。只有善於從幼兒的問題入手,進行“設問”,才能引導幼兒在教育情景中,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獲得經驗。

在“操作”中釋問:在實驗“蛋寶寶怕捏嗎?”中,小朋友把各種各樣收集來的蛋放在一起比較。通過一次次的實驗、操作,他們終於自己得出了結果,發現了蛋寶寶原來不怕捏的“祕密”。嘟嘟:我把雞蛋和鴿子蛋都捏過了,我用了很多很多的力氣,捏也捏不碎。耀耀:我也沒捏碎。(其他的同伴們也都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表示都沒有捏碎自己的蛋寶寶。)傑傑:哈哈,我捏碎啦!!(傑傑一邊說,一邊開心地把蛋舉了起來。)(小朋友都很驚訝地看着他,又看了看自己手裏的蛋,再用力捏了起來,結果還是沒捏碎。)沖沖:怎麼回事啊?(沖沖向我發出了“求助”的目光。)師:傑傑,你是怎麼捏碎蛋寶寶的?能表演給我們看看嗎?(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傑傑。)傑傑很開心地在大家面前拿起了一個蛋,用出了吃奶的勁。只聽“噗”的一聲,蛋破了。師:你們看清楚傑傑是用的什麼辦法把蛋寶寶捏碎的嗎?(小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沒有發現蛋寶寶被捏碎的“祕密”所在。於是,我又請傑傑表演了一次。)沖沖:他不是捏的,他是摳的!!(小朋友都緊緊地盯着傑傑的手,沖沖第一個發現了傑傑的方法。)(沖沖發現了傑傑的方法後,大家又拿着蛋寶寶“忙活”了一陣。終於發現,不管蛋寶寶長得大還是小,它們都是捏不碎的。但是如果蛋寶寶壞了,殼上有了縫,那隻要輕輕一捏就會碎。)思考:教師在捕捉到個別幼兒的“問題”後,通過師生之間的“問答”,瞭解到班上孩子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此“設問”,生成了幼兒感興趣的、有利於幼兒發展的實驗活動,使幼兒通過動手,真正體驗、理解“蛋寶寶不怕捏”的科學道理。教師及時根據傑傑個人的問題“設問”,在集體中展開爭論,目的是使傑傑在個體建構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孩子間相互作用,創造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使學習者之間通過交流、爭議,最後達到意見整合,從而爲幼兒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積極的支持。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是一節讓孩子們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瞭解蛋的結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的科學活動。

本節活動,小班孩子們很活躍,對各種蛋特別感興趣。唯一缺點就是,這事一節科學課,科學課是讓孩子們自己探索、操作的活動。害怕蛋被弄碎,而沒有給每個孩子發蛋,只是給他們看我在操作,忽略了給他們自己動手操作能力。這點值得我去反省。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3

課程目標:

1、樂於參與活動,積極探索A4紙如何變成圓圈的方法。

2、能獨立製作圓圈,並能夠大膽進行猜想與嘗試。

3、體驗“鑽洞洞”的樂趣。

課程準備:

1、與幼兒人數相對應的兒童安全剪刀。

2、A4紙若干。

3、PPT。

課程過程:

1、引出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出示小玩偶,想要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鑽洞洞,可以鑽什麼洞洞呢?

幼兒思考。

出示A4紙,幼兒思考如何用A4紙製作洞洞供小熊鑽呢?幼兒思考,並大膽進行嘗試。

引導幼兒觀察如何可以剪出更大的洞洞,小結:邊留的越細、越窄,洞洞越大。

2、出示更大的布偶,表示也想參與遊戲,可是A4紙那麼小,哆啦A夢怎麼樣才能鑽過去呢?

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學習製作圓圈的方法,教師講解並示範。

3、幼兒回到座位進行操作。

幼兒獨立進行製作,並大膽進行嘗試。教師來回巡視指導。

4、對幼兒的作品進行點評。

對於成功的幼兒進行表揚,並體驗穿過洞洞的樂趣。

對於沒有成功的幼兒,在旁指導,並鼓勵幼兒進行多次嘗試。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4

設計意圖:

風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也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一種自然現象。從風的形成、風的種類到風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豐富的科學知識。讓幼兒淺顯地瞭解這些知識,可以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強科學素養。通過動手“製造風”,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協調能力等,從而開發幼兒的潛能。

活動目標:

1.瞭解風產生的原因、風的特徵和風的種類。

2.動手“製造風”。

3.感受風的力量和等級。

活動準備:

1.請家長與孩子一起觀察一些與風有關的現象:掛在室內的裝飾小花、小鳥掛件在飄動;樹的搖動;水中的浪等。

2.物品準備:注射器、氣球、扇子、羽毛、吹管、細繩、噴霧器、電吹風、蚊香、風扇、碎紙屑、紙板、飲料瓶等。

3.知識準備:風的諺語;尋找不同的風等。

活動過程:

一、動手實驗,瞭解風產生的原因

1.教師用注射器吹起一個氣球,並用細繩紮好。在吹氣球的過程中,與幼兒互動。 師:氣球有什麼變化?

幼:變大了。

師:爲什麼變大了?

幼:因爲有“氣”進入氣球。

師:“氣”從哪兒來?

幼:從針筒中來。

師:針筒中的“氣”從哪兒來?

幼:從空氣中來。

小結:我們周圍都是空氣(爲下面認識風產生的原因打下基礎)。

2.教師打開電風扇,讓幼兒感受到“風”。

師:現在將風扇關閉,小朋友還能感覺到風嗎?

幼:沒有風了。

小結:當打開電風扇時,由於空氣流動,我們感覺到了風,當關閉電風扇時,空氣不流動,所以就沒有風了。因此,風是由於空氣流動產生的。

二、幼兒實驗,加深對風產生原因的認識

1.各組小朋友從自己的工作臺上選出自己喜歡的物品,試一試如何讓空氣動起來產生風。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麼玩的(各組選出代表)。

2.教師將吹起的氣球發給幼兒,請他們兩人一組,將氣球裏的氣放出,感受空氣被壓迫出來的動力,是否形成了風。

3.羽毛比賽。(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問:如果讓羽毛動起來(不用手觸到)怎麼辦呢?(扇,吹動)(2)幼兒分兩組,老師同時從高處放下兩片羽毛,看哪一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時間長。

(幼兒共同向羽毛吹氣,運用手中的物品扇動空氣)

4.分組討論:你在日常生活中,還能在什麼時候發現風或製造風(騎車,汽車開動,快跑的時候)。

三、歸納總結,分析風的種類

1.根據活動準備,尋找生活中不同的風。

現在就請大家來說一說,你們都找到了哪些風。

(1)空調吹涼風;(2)颳大風時很冷;(3)打開冰箱有涼風;(4)颱風;(5)媽媽灑完香水後有香風;(6)電吹風裏的風很熱。

教師小結:生活中有許多不同的風,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這些風。風是一個大家族,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型的風可以按等級分,按季節分,按風向分。如一級炊煙隨風偏,二級風來吹臉面,三級風吹葉動彩旗飄,四級風吹飛紙片;夏季的風溫暖潮溼,冬季的風寒冷乾燥。

請幼兒根據兒歌判斷現在室外風的等級。

2.實驗風的乾溼、風向。

用風扇將噴出的水霧吹向孩子,讓大家感受風潮溼的感覺,並引導孩子回憶下雨時風的特點(有點涼,吹在身上有溼的感覺)。再用電吹風吹向幼兒的頭,感覺風很熱很乾燥!

點燃蠟燭,讓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門口和走廊上,觀察火苗的方向,並說出風是從哪兒吹來的。

教師總結:小朋友瞭解了判斷風的等級、風向和風的乾溼的方法,這都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對你們以後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進一步提問:你們知道負責天氣預報的科學家是怎麼預測風的等級和風向的嗎?(風向標,測風儀)

3.動手製作風向標。

(1)將紅蠟光紙條兩頭對摺剪出頭,粘在細木棍兒上。

(2)將吸管插入裝有沙子的飲料瓶中,再將細木棍兒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

鼓勵幼兒展示自己製作的風向標,最後把孩子們的作品擺放起來集中展示。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探索光與影子的關係。

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理解空間關係、比較和對比、觀察。

活動準備:

有FrankAsch編寫的《熊的影子》,手電筒,粉筆。

活動過程:

1·幼兒講《熊的影子》的故事,故事說的是一個熊想要擺脫它的影子。就有關影子的現象,想幼兒提出問題,如:你對影子知道些什麼?你在哪裏看到過影子?你在什麼時間看到影子的?

2·問幼兒是否在教師裏看到過影子。問幼兒做些什麼才能產生影子。鼓勵幼兒嘗試他們的想法。爲他們提供可能需要的材料,如手電筒等。

3·在晴天,帶幼兒到戶外,要求他們在地上留下影子。注意幼兒能不能做到。如果幼兒站在一個較大的影子中間,或站在影子的邊上,會發生些什麼?幼兒是如何變化他們的影子的?他們能否使自己的影子變大、變小、變寬和變窄?要求幼兒用不同的物體產生不同的影子,例如運用傘或書等。注意幼兒是如何改變影子的形狀的。

4·要求幼兒兩兩成對,互相畫出柏油場地上對方的影子。每過2—3小時,回到同一個地方,要求幼兒注意影子有沒有變化,是大了,還是小了。

5·玩抓影子游戲。以抓人者踩住被抓者的影子作爲遊戲勝利的規則。用不同的方式制定規則,如抓人者的影子接觸被抓者的影子,或用抓人者的手碰被抓者的影子等。

活動反思:

1、本活動幼兒非常喜歡。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幫助幼兒解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吸引幼兒的興趣。

2、通過實驗演示,讓幼兒容易掌握知識,不僅獲得的印象深刻牢固,還能引起幼兒對光的極大興趣。

3、將觀察和實驗結合教學,引導幼兒的觀察,擴大幼兒的視野,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發現問題的樂趣。

4、還有幼兒自己動手做“手影”“踩影子”遊戲,吸引幼兒的學習趣味性,加深幼兒的體驗,保持幼兒積極探索的願望,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6

活動目的:

1.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和講述的習慣。

3.初步的探尋溶解的現象。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初步瞭解飲料,品嚐過飲料。

2.材料準備:冷水、熱水、一次性的透明杯、勺子、吸管、奶粉、果珍粉、咖啡粉、白糖、椰子粉、檸檬粉等、輕音樂的磁帶、錄音機、毛巾

活動過程:

一、創設到小兔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兒的興趣。

二、幼兒品嚐“小兔”製作的飲料,說說自己喝的飲料。

提問:你喝的是什麼飲料?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味道的?

三、幼兒做飲料,引導幼兒邊做邊觀察。

1、引導幼兒認識材料。

2、提出操作的要求:

(1)你們在做飲料的時候,看看有什麼奇怪的變化?

(2)與你的朋友說說你的發現。

(3)要讓做飲料的房間乾乾淨淨。

3、觀察幼兒的操作,進行個別指導。

提問:你做的是什麼飲料?味道怎麼樣?引導幼兒講述做飲料的過程和發現。

四、鼓勵幼兒互相交流,互相品嚐飲料,說說自己做飲料的發現。

五、鼓勵幼兒與客人老師交流:請客人品嚐飲料,說說自己的發現。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7

背背小書包

設計意圖:

該活動爲特徵的課程組織,強調活動的價值,注重活動的過程體驗,以改變幼兒學習方式爲突破口,優化教與學的方式。活動取材源於幼兒的生活經驗,臨近畢業,孩子們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小書包、在書包的選擇上他們往往關注的是款式、名牌、色彩、功用等,而忽視書包肩帶的寬窄,忽略小書包對自己身體的保護作用。因此,教學活動--背背小書包,從幼兒身體的自我保護入手,與科學小知識:壓力不變,受力面積越大,壓強越小相結合,重在幼兒的體驗探究過程,將科學知識淺顯、易懂的傳遞給幼兒,並能在生活中去有效運用,進一步激發幼兒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受不同寬窄肩帶的書包,帶給身體的不同體驗。

2、積極探索,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重點:感受不同寬窄肩帶的書包,帶給身體的不同體驗。

難點:發現寬肩帶比窄肩帶的書包背起來更輕鬆的小祕密。

活動準備:

材料:不同肩帶的書包若干、圖書若干

小實驗:兩塊海綿和小椅子

活動過程:

一、不一樣的小書包--發現不同

引出話題:

1、這些都是小學生的書包,它們一樣嗎?

2、說說它們哪裏不一樣?

3、小結:小小書包,有這麼多的變化,你一定能找到一個你喜歡的小書包。

二、背背小書包--體驗感受,發現祕密

1、剛纔,你們發現了書包的肩帶有的寬,有的細窄,如果在這兩個書包裏放入一樣多的圖書,背在我們的肩上,哪個會更舒服、更輕鬆呢?

2、請你們2人合作,一起完成一個任務。

小提示:2人合作--在書包中分別放入5本圖書--兩人輪流背背小書包,慢慢繞走一大圈。

3、幼兒合作探索,相互交流。

4、交流分享?說說感受,哪個書包背起來更舒服?

你覺得可能是什麼原因?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小實驗,海綿代替我們的肩膀,小書包背在我們的肩上有什麼變化?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

細肩帶書包壓在我們的肩上,會刻出深深的痕印,我們背起來會覺得痛,很不舒服,而寬肩帶的書包不會把我們的肩膀勒疼,背起來舒服和輕鬆。通過小實驗,我們知道了寬寬肩帶的書包能保護我們的肩膀,讓我們背起來更舒服,所以,我們以後選擇小書包的時候,要儘量選擇寬寬肩帶的書包。

三、遷移運用--嘗試運用,拓展生活經驗1、這是細肩帶的書包,我們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它變寬,讓我們的肩膀背起來更舒服、輕鬆呢?

2、出示加肩帶的書包,加上一個小小的寬肩條,就能讓我們背得更舒服。

3、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些這樣的好方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你想一想它什麼部位加寬了?加寬了以後有什麼用處?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在張弛有序的過程下逐一展開,幼兒學得很快樂、很輕鬆,教學環節的設計爲教學活動目標而服務,活動的有效性得到體現。活動注重幼兒的體驗和探索;注重科學小實驗的論證,讓幼兒在即時有效的觀察中,得到論證,達成共識;注重科學道理與生活的結合,將科學知識淺顯化、生活化的傳遞給幼兒,活動中的延伸環節,讓幼兒更多地關注自己生活周圍的事物,去發現更多這樣的好方法,科學和生活的結合更具有教學的意義。

活動評析:

活動取材源於幼兒的生活,過程中注重幼兒的探索和體驗過程,讓幼兒充分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將科學道理淺顯、生活化的傳遞給幼兒,幼兒在快樂中學習,獲得經驗。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探索將長條形紙製作成麥比烏斯圈,並等分不同的次數後會產生不同的現象。

2、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發現,對科學現象感興趣。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人手三張長條形的蠟光紙,剪刀一把,固體膠,每組若干個麥比烏斯圈供幼兒觀察。

2、PPT課件(過山車圖片、立交橋圖片)。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互動,集體制作圓圈,發現圓圈等分後變成了兩個一樣的圈。

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什麼?請你想想紙條怎樣變成一個圈?猜猜從中間剪開它會變成什麼?

集體制作紙圈,再將紙圈沿中線剪開。

二、探索麥比烏斯圈。

1、觀察麥比烏斯圈是怎樣製作成的,猜測沿中線剪開會是怎樣的。老師記錄。

2、幼兒嘗試製作麥比烏斯圈。

3、觀察二等分麥比烏斯圈後的變化,大膽交流自己的發現。老師記錄操作結果:一個象八字的大圈。

4、猜測三等分麥比烏斯圈的結果,並嘗試探索發現圈的變化,激發對麥比烏斯圈現象的興趣。

5、觀察和交流探索結果並作記錄。一個大圈連着一個小圈。

三、拓展並瞭解麥比烏斯圈在生活中的運用。

PPT出示過山車的圖片和城市立交橋的圖片,感受麥比烏斯圈帶給人類的方便和快樂。

四、延伸:展示畫有三條等分線和四條等分線的麥比烏斯圈,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慾望,發現等分不同次數後麥比烏斯圈變化,感受圈的神奇。

活動反思: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節生成的美術活動。緣於孩子們對彎彎繞繞物體的認識和感受。語言《什麼東西彎又彎》、科學《植物的彎曲運動》等活動的開展爲這個活動做了一個前期鋪墊,所以基於幼兒的認知能力,生成了這個美術活動。

如何開展這個活動呢?我把活動目標定位在:

1、積極主動參加繪畫活動,體驗表現圓形變化過程中產生的快樂情緒。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自主創作圖形的變化。

3、用不同的繪畫方式在圈圈上添畫,使其變成不同的物體。

大班的孩子對於想象畫還接觸的不多,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經驗不足,還有就是繪畫技能的缺乏。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展開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語言風格定位在簡潔、直接。其次在教師出示的範例上進行分析、考量,爭取盡多的吸引幼兒。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美術活動先出示一幅成品範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畫紙粘貼成一本畫冊,每頁畫紙上按圈數的數量遞增畫好。開始出示時,幼兒看見的是白紙上只有一個圈,這個圈對於幼兒的概念來說只是一個單一的圓,幼兒的興趣並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給了他們一個經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圈,也可以叫圈圈。接下來,我給了幼兒一個變式,在幼兒閉眼數到三的時候一個圈圈變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於是在幼兒的驚奇和感嘆中,又翻出了第二頁。第二頁上,還是一個圈,由於第一個圈圈的直觀引導,所以幼兒的興趣大增,一下子想出來好多可以變化的圈圈圖案,如太陽、手鐲、棒棒糖————有了這個想象的基礎,在出示兩個圈、三個圈、四個圈時幼兒的想象較快,幼兒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把這些圈圈融入自己認識的物體中。

這樣一路下來,孩子的想象思路打開了,在觀看老師添畫的過程中感知了添畫的技巧,爲親身操作提供了基礎。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象能力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隻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作。在活動最後環節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後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節,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後,出示了兩幅老師的範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範例中,老師把不同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佈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通過這兩幅作品不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能力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佈局和建構能力的提升。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的:

1、知道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2、激發幼兒動手操作和對顏色的興趣。

3、培養探索自然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薄手工紙、裝有紅、黃、藍、綠、紫等眼力的盤子。

活動一:

1、出示紅、黃、藍的玻璃紙,讓幼兒說出顏色的名稱,在說一說活動室裏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哪些東西的顏色和這些相同。

2、幼兒自由擺弄、重疊色紙相互交談自己的發現。

3、師以變魔術形式把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興趣和好奇心。

4、組織幼兒自己動手將兩種顏色混合,倒在一起,引導幼兒發現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變成另一種顏色。

活動二:噴焰火

1、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

2、教師介紹玩法。

3、請幼兒與教師合作噴焰火讓幼兒說一說噴的焰火有什麼顏色?顏色混在一起是有什麼變化?

4、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噴焰火,提醒幼兒不弄髒衣服、桌面。

自由觀賞、評價同伴的作品。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0

一、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知道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是沉的,哪些是浮的。

2.能夠動手操作實驗,記錄結果,並大膽講述出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3.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4.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喜歡參與到實驗中,嘗試探索改變物體沉浮的不同方法。

2.活動難點:能夠動手操作實驗,並大膽講述出自己操作的過程與結果。

三、活動準備

1.盛水的大玻璃缸、各種能沉浮的物品(小木塊,勺子,橡皮,小石頭,泡沫板,海洋球等)

2.記錄物體沉與浮的圖標。

四、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實驗導入老師分別將兩樣東西放入玻璃缸中,請幼兒觀察。

師:這兩樣東西放入水中會怎樣?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觀察材料,猜測物體沉浮想象,師:這裏都有什麼啊?如果把這些東西放進水裏面它們會怎麼樣呢?

2.動手操作,驗證物體的沉浮現象並記錄結果。

(1)出示觀察記錄紙,教師指導記錄的方法;

(2)教師示範操作並做好記錄;

(3)分小組讓幼兒們自己操作,自己探索物體的沉浮,並對沉浮作好記錄。

3.交流討論結果各組展示並講出自己的操作結果,教師與幼兒們一起進行驗證。

(三)結束部分總結:根據物體的沉浮現象,教師與幼兒們一起進行分類,哪些是沉下的的,哪些是可以浮在水面上的。

五、活動延伸

與藝術領域美術相結合,折一些紙的小船和幼兒一起探索讓沉下去的物體浮在水面上。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教師時刻要爲幼兒的探索認知創設一個寬鬆、和諧、自由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認識物質的性質。本次教學活動通過看一看、嘗一嘗、動一動,幼兒從親身體驗中,對水的概念從形象到抽象的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始至終都是“實驗者”,知識在孩子們的實踐中自然就形成了。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1

活動名稱:

躲在哪裏?

活動目標:

1、體驗味覺,增加味覺經驗。

2、品嚐、分辨酸、甜、苦、辣、鹹的味道。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準備:

1、分別裝在5個杯子裏味道不同的水。

2、“酸、添、苦、辣”表情圖片。

活動過程:

1、向幼兒講述“酸、甜、苦、辣、鹹”的故事。

2、提問:小朋友們聽過了故事之後,那現在也請小朋友們來當一下大廚師,找一找酸、甜、苦、辣、鹹五個朋友躲在哪裏。

3、請幼兒上前來品嚐味道,並講述自己所品嚐的味道。

4、展示圖片《酸、甜、苦、辣》。告訴幼兒:“小朋友們看看掛圖上的表情,然後想一想自己品嚐之後的表情。”

5、將幼兒分組後,請每個幼兒都自己品品嚐一下五種不同的味道。

6、提問:“小朋友們現在都嘗過了這幾種味道,那現在就請小朋友想想自己嚐到的味道的感覺,在掛圖上把味道和相應的表情連線。”

7、提問:“小朋友們今天都嚐到了哪些味道?爲喜歡的是哪種?”

8、在幼兒閱讀“愛吃甜的動物”後,提問:“小朋友知不知道有哪些動物喜歡吃甜食?它們都喜歡吃什麼樣的甜食。”

9、活動總結,請幼兒互相交流自己品嚐不同的味道時候的感覺。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2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觀察天氣變化的興趣,嘗試多種記錄的方法。

2、學畫晴天、陰天、雨天、雪天、颳風、下冰雹等畫面。

3、激發幼兒表現美的慾望。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引導幼兒觀看電視上的天氣預報,豐富知識經驗。

2、紙張、彩筆等。

活動過程:

1、放天氣變化的錄像,看後請幼兒講講不同天氣的特點,爲接下來描繪天氣變化做好準備。

2、如果沒有錄像,教師出示不同天氣的範畫,便於幼兒認真觀察並學習記錄。

3、幼兒自己學及氣象日記,在畫面上表示出來。幼兒相互學習,交流氣象日記。

4、延伸活動:教師爲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便於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做氣象日記,教師注意提醒幼兒在科學區堅持做好氣象日記,每個月都與幼兒一起分析天氣變化的規律學會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戶外活動:練習早操

活動反思:本節活動基本上能達到所設的目標,幼兒能自己畫出晴天等畫面,但在交流的時候有的幼兒不能大膽的表現出來。

區域活動:棋類區:指導幼兒學習下圍棋,知道:(1)兩個人依次下棋子(2)棋下在十字線上(3)學習吃子。

活動反思:

《做氣象記錄》他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學習觀察天氣和溫度計來做氣象記錄。想要給每個小朋友準備個溫度計來進行操作好象不能實現,於是我就將這篇教案來個大整容。

教案涉及到“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這四個地方,小朋友人不認識這四處地名啊?”“當時候我來給孩子豐富一下,花點時間讓孩子認識一下這四個地名就可以了吧!大班了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是可以的。”我放心地說道讓她不用擔心這個。想來想去總認爲有點簡單,上的時候不要一會兒就上完了,於是我又選擇了幾個氣象標誌,如果真的一會兒就上好,可以讓小朋友認識一些其他的氣象標誌來充實一下課堂的內容。

星期五上午展開了實際行動。活動一開始,PPT天氣預報錄像的導入,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眼球,孩子們對這個活動的內容看來還是感興趣的。當我問到:“爲什麼要聽天氣預報呢?”孩子們各抒己見,爭着表達自己的觀點。接下來的環節應驗了一句話,“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我覺得這堂課的最大不足之處是我讓幼兒記錄的天氣地方太多了。因爲小朋友們有的還是不認識這四處地名,他們不知道城市與表格的對號入座。雖然我在記錄前先示範一下記錄北京的天氣,其他三個城市讓小朋友們記錄,但是有的小朋友還是沒有對起來。我覺得如果每個地名上分別標上1、2、3、4,那效果一定會比現在好的多,或是以圖片展示,讓幼兒看圖片記錄會更好。

另外,幼兒的注意沒有成人注意的長,他們聽了天氣就不會去聽溫度,聽了溫度就忘了天氣。所以在記錄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沒聽到天氣,有的小朋友喊到我沒有聽到溫度,非常亂。這也關係到視頻展示時的時間太快,孩子一下子不能全都記住。因爲小朋友記錄這一環節超時所以導致下一個環節不能按計劃進行,最終還是無法把“山羊老師”請出來。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3

變化的溫度

教學目標:

1.認識溫度計,知道溫度計的用途

2.使幼兒獲得溫度計如何指示溫度的粗淺經驗,學習觀察、測量溫度的簡單技能。

3.培養幼兒對測量溫度的興趣。

教學準備

每組一隻溫度計、其他溫度計活動過程:

1.讓幼兒認識溫度計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溫度計,看看這些溫度計有什麼不一樣?

2.教幼兒怎樣測量氣溫

a:幼兒小組測量,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幼兒正確使用溫度計和讀數。

b:引導幼兒將溫度計拿到戶外,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1.小組進行,將溫度計分別放入冷水、熱水中,觀察溫度計的變化

2.教師指導並參與記錄。活動結束。

效果分析:

因孩子們對溫度計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前期經驗(班級內有,孩子們已早就觀察過)所以接受起來較容易些,孩子們的興趣較濃厚,觀察到了溫度計在不同水溫中的變化,但數字記錄不是很理想,因溫度計上的數字過小,分格過小,有些幼兒看不清楚。建議進行此次活動時,教師可將溫度計的小格放大,畫在紙上使用,效果會更好些。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磁鐵吸鐵的特性,初步感知磁鐵兩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2、激發幼兒的探究欲,發展幼兒探索的能力。

3、鞏固學習操作的記錄方式,通過記錄提煉認知經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人手三塊磁鐵(一個彩色磁鐵,兩個環形磁鐵),兩份記錄紙,紅綠水彩筆和即時貼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活動課題。

1、小朋友,你們看過天線寶寶嗎?它們四個好朋友你愛我,我愛你的時候會怎麼做呢?

2、(老師出示彩色磁鐵)你們看這是什麼?它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呢!它找到好朋友的時候也會和好朋友緊緊地吸在一塊兒。你們猜黑板是不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老師演示實驗,並引導幼兒學習記錄的方法)如果是他的好朋友就畫上綠點,如果不是它的好朋友就畫上紅點。

3、出示第一張記錄紙。彩色磁鐵還想找朋友呢,猜一猜哪些東西會是它的朋友呢?到底這些東西是不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呢?我們一起試一試並且把它記錄下來。

4、集中。你發現哪裏有彩色磁鐵的朋友?(總結出磁鐵能吸住鐵做的東西)

二、引導幼兒發現磁鐵的兩極。

1、彩色磁鐵能和鐵做的東西做好朋友,那它能和環形磁鐵做好朋友嗎?是不是環形磁鐵的兩個面都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呢?我們來試一試。交流幼兒的發現。

2、我們發現環形磁鐵有一面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一面不是。那我們怎麼記錄下這個發現,告訴大家哪一面是彩色磁鐵的朋友,哪一面不是呢?(引導幼兒在是朋友的一面貼上綠色即時貼,不是朋友的一面貼上紅色即時貼。)

3、幼兒根據實驗在兩個環形磁鐵上貼上相應的即時貼。老師驗證幼兒貼得是否正確。

三、引導幼兒發現磁鐵兩極“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1、剛纔我們發現環形磁鐵都有一個面是彩色磁鐵的好朋友,一個面不是。那環形磁鐵和環形磁鐵是不是朋友呢?是不是每個面都能做朋友呢?

2、出示第二張記錄紙,綠點和綠點的一面會是好朋友嗎?紅點和紅點的一面會是好朋友嗎?紅點和綠點的一面會是好朋友嗎?幼兒猜想並把猜想記錄下來。

3、到底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我們一起來實驗,並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4、集體。你發現了什麼現象?引導幼兒總結“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四、結束。今天我們用磁鐵玩了找朋友的遊戲。你還會用磁鐵怎麼玩呢?幼兒自由玩磁鐵。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時科學《磁鐵找朋友》,磁鐵對於幼兒來說並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今天的科學活動主要讓幼兒對磁鐵的想象感興趣,並初步瞭解不同形狀的磁鐵都能吸鐵和鐵製品的特性。讓幼兒藉助對磁鐵的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幼兒用磁鐵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鐵的性質,幼兒再通過自己的觀察結果,會生成很多有關磁鐵的問題。充分讓幼兒自己探究並在探究中發現問題。特別是我在問他們爲什麼不能吸布條時,有幾個小朋友告訴我說,我能吸住布條,從而使讓我能爲下一步隔着物體吸鐵有了明確的指引。

在實驗操作時,小朋友能認真參與到實驗中,但是出現過於關注實驗,等實驗結束後,才發現忘記記錄了。說明小朋友還不太習慣記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記錄這種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後要讓小朋友多記錄。

在活動結束後,我將磁鐵放入區域活動中,在區域活動時,很多小朋友拿着磁鐵去找好朋友,教室裏、走廊上、活動室、午睡室。每當他們找到磁鐵的朋友,他們都會興奮不已。我請小朋友到家裏再找找磁鐵的朋友,找到了再和小朋友來分享。通過這樣的探索活動,小朋友就知道鐵和鐵製品都是磁鐵的好朋友。

幼兒園科學公開課教案15

一、授課題目:小動物怎樣過冬?

二、授課學時:一學時

三、課型:中班科學課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幼兒瞭解過冬的方式,重點了解冬眠和換毛這兩種過冬方式,並知道這兩種過冬方式的代表性動物;

2、技能目標: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的原因,並自主探索、討論,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操作和觀察,並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得出結論;

3、情感目標:激發和培養幼兒好奇、好問、好探索的態度,讓幼兒探索動物的生活從中感受到極大的興趣。

4、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5、體驗遊戲的快樂。

五、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①教學主要內容:本課首先由一個手指遊戲作爲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再由一個故事作爲過渡,引出動物兩種過冬的方式,重點了解動物冬眠的原因,再延伸內容,讓幼兒瞭解動物過冬的方式除了冬眠和換毛,還有遷徙和儲存糧食等。

②教學重、難點: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啓蒙性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本次活動的重點就是讓幼兒瞭解過冬的不同方式,通過觀察,激發他們的求知和探索慾望。難點就是讓幼兒根據動物生活的習性以及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進行簡單的分類,通過操作讓幼兒實際的參與了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

2、學生分析:中班幼兒的想象水平提高,可以在課堂討論中回想,答出很多延伸的問題及自主想象。理解能力也增強,喜歡有遊戲,有互動的課堂氣氛,中班兒童有一定生活經驗,可以理解成人的很多語言。

六、教學用具:

自制過冬、換毛過冬小動物的房子、ppt課件、多種小動物的圖片。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教師通過帶領小朋友做手指遊戲《悄悄話》,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

悄悄話

小鳥小鳥住在大樹上

田鼠田鼠住在大樹下

喇叭花喇叭花爬呀爬

喇叭花喇叭花變成小電話

喳喳喳,吱吱吱......

小鳥和田鼠說着悄悄話......

手指遊戲結束後,教師緊接着詢問小朋友:"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鳥田鼠在說什麼悄悄話嗎?那你們想知道小鳥和田鼠在說什麼悄悄話嗎?"緊接着教師講小鳥和田鼠說的悄悄話故事,作爲導入。

(二)、基本部分:

1、重點掌握冬眠和換毛的過冬方式:

①、下雪了,找動物寶寶出去玩兒,並且出示下雪天的PPT。

"哇,下雪啦!動物寶寶們,我們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們到小刺蝟家叫小刺蝟出來玩吧!"

教師做敲門動作。

"咚咚咚,請問小刺蝟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刺蝟睡覺的PPT,"噓,別吵,小刺蝟在睡覺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兒呢!"

"哎,算了,小刺蝟在睡覺呢,我們還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兒吧!"

教師敲小青蛙的門:"咚咚咚,請問小青蛙在家嗎?我們一起出去玩吧!"

出示小青蛙的PPT:"誰啊,別吵,我在睡覺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來玩呢!"。

②、教師拋出問題,請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哎呀,怎麼回事啊?怎麼都要睡覺啊?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③、"哦,原來他們是在冬眠啊!那他們爲什麼要冬眠呢?"請孩子說一說。

④、出示PPT,解釋什麼是冬眠。

老師:"那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冬眠?"並且出示PPT。

博士爺爺:"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博士爺爺,你們知道嗎?小刺蝟和青蛙都是冷血動物,天氣越冷,他們的體溫也就不斷地下降。有的動物體溫只有幾度,甚至0度。爲了自己不被凍死,像青蛙、刺蝟這樣的冷血動物就鑽進泥土裏、洞裏,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個冬天。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你們明白了嗎?"

⑤、小青蛙有話讓老師轉告小朋友們,小青蛙說:"真冷啊!我不像小兔子一樣有溫暖的皮毛,如果不冬眠,我就會凍死的!"

⑥、出示小兔子的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隻可愛又美麗的小白兔,冬天到了,爲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換上厚厚的毛,就像給自己蓋上了一層厚厚的被子,這樣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嗎?"

提問:兔子是怎麼過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脫落長成了長長的、厚厚的毛)

⑦、提問:還有哪些動物要像兔子那樣需要在冬天換毛呢?

⑧、做遊戲。

教師出示多種換毛過冬的小動物與冬眠過冬的小動物的圖片,並請小朋友們一一認識,接着請兩位小朋友上臺來把動物分別送到冬眠過冬和換毛過冬的小房子裏面去。

2、小動物過冬方式的延伸:

請幼兒思考除了冬眠、換毛,動物還有什麼過冬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述)

觀看PPT:簡單瞭解另外兩種過冬的方式:遷徙、儲存糧食。

(三)、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課件《小動物怎樣過冬》做爲結束,並總結小動物們過冬的方式,並且提醒小朋友們,天氣寒冷,注意保暖,預防感冒。

附:《小動物怎樣過冬》的歌詞:

冬季裏刮呀刮北風

冰天雪地天呀天氣冷

我們穿上厚棉衣

小動物怎樣過冬

小動物怎樣過冬

小羊毛兒長得長

小兔毛兒厚絨絨

燕子飛到南方去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小青蛙睡在泥土中

八、課外學習引導,課後作業:請小朋友回家詢問爸爸媽媽,瞭解在我們生活中的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九、授課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十、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兒童的主體性的發揮,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活動的趣味性,並且本次活動給予幼兒充分自由討論時間,以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但是本次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遊戲中,如果在教室內創設幾個動物過冬的場景,請小朋友分別扮演一種小動物,然後帶上相應的動物頭飾,去找到自己過冬的地方,會使課堂的氛圍更加的活躍,更能加強幼兒的參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