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白鷺、百合花、一個深夜的記憶、關於散文《白鷺》、《簡單的故事,精緻的情節——小說家談小說》《詩人談詩——寧靜而深沉的意境》(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白鷺、百合花、一個深夜的記憶、關於散文《白鷺》、《簡單的故事,精緻的情節——小說家談小說》《詩人談詩——寧靜而深沉的意境》(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88K 次
白鷺、百合花、一個深夜的記憶、關於散文《白鷺》、《簡單的故事,精緻的情節——小說家談小說》《詩人談詩——寧靜而深沉的意境》(蘇教版九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教學設計
——閱讀有獨特的感受
↘內容簡析及教學提示
本單元以學會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爲主題。圍繞這個主題,編排了三組課文。每組均由兩篇文章組成,一篇是附錄的文學作品,一篇是對這篇文學作品的評論;三組課文中的文學作品分別是散文、小說和詩歌。
這個單元的教學內非常豐富。教學中要突出單元的主體要求,同時兼顧幾個方面的內容,必須精心設計,力求主體突出又互相融合。不妨以三組課文的教學爲重點,讓學生初步瞭解如何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感受,表達出自己的見解,並從三篇作品中體會作者是如何發現平常事物和人物的“美”的。可以將欣賞誦讀的作品作爲學生閱讀實踐,形成閱讀感受,學會評價作品的材料。
本單元的綜合學習與探究,圍繞單元的主題,從讀、寫和說等方面設計了具有一定綜合性的語文實踐活動。誦讀欣賞的內容是著名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寫作的要求是學習發現平常事物和人的“美”,修改文章的專題訓練是結構的調整。
↘單元學習目標
1.瞭解《白鷺》《百合花》《一個深夜的記憶》三篇作品不同的特點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把握《關於散文〈白鷺〉》《簡單的故事 精緻的情節》《寧靜而深沉的意境》三篇評論的主要觀點,認識它們的共同特點和個性特點。
3.能把自己的感悟與評論作家的感悟進行比較,有條有理地說出異同點。
4.掌握鑑賞散文、小說、詩歌的基本方法,能夠寫出自己對某一具體作品的評論。
↘課時安排 共14課時
《散文家談散文》 3課時 《小說家談小說》 3課時
《詩人談詩》 2課時 《鄉愁》 1課時
《綜合學習與探究》 3課時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 2課時
十三、散文家談散文
關於散文《白鷺》
↘設計意圖
在誦讀的基礎上,師生共同研討、品味散文《白鷺》。着重談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感悟與曉雪的感悟進行比較,看看差別在哪裏。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瞭解散文的文體特點和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感受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在這個形象中寄託的思想感情。
3. 瞭解評論的一般寫法和《關於散文〈白鷺〉》的寫作特點。
4. 養成勤於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學會發現常見的事物和人物的獨特的美。
◆過程與方法
1. 反覆誦讀散文,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
2. 找出課文中作者對白鷺獨特的美的描寫,參照評論文章,看看是否把握住了作者的獨特感受和獨到見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
1. 感受白鷺的美,體會作者在這個形象中寄託的思想感情。
2. 養成勤於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學會發現常見的事物和人物獨特的美。
↘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點
1. 瞭解散文的文體特點和本文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 把握本文評論的重要觀點,學習評論的寫作方法。
◆難點
1. 認識散文抓住對象“神”的特點加以表現而不拘泥兩者之間實在描寫的寫作特點,並嘗試這種寫作方法。
2. 養成勤於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學會發現常見的事物和人物獨特的美。
◆活動突破
1. 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展開豐富聯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
2. 學習簡單文學評論的寫法,讓學生用書面或口頭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具體作品的評論。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
新課 散文是一種瀟灑活潑、優美空靈的文學樣式。在散文的領域裏,有匕首、投槍式的戰鬥檄文,有親切動人的世態風俗畫,也有給人以愉快休息的小夜曲。博覽散文,我們可以“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鑑賞古往今來的那些出自大家手筆的華章精品,確是一種富有啓示而又充滿樂趣的精神享受。然而,好的品評需要有良好的散文鑑賞知識來支撐。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探討有關散文的鑑賞知識。 聽教師解說,明確學習的任務。
聚焦
考點 散文的鑑賞知識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就要看我們是不是會用心觀察,用心體會。比如說,同學們在考場上碰到的散文閱讀題就多少蘊涵着鑑賞散文的信息。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經常碰到哪些散文閱讀題?
參考答案:理解字詞的含義及表達作用;理解字詞的感情色彩;理解字詞的準確運用;分析關鍵句的含義及表達作用;分析散文的線索及常見的表現手法;分析散文所蘊涵的哲理;分析領會散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欣賞文中優美、精闢的語言……
2.這些考點具有普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能夠很好地考查同學們的散文閱讀和鑑賞能力。所以請同學們從這些考點中探討一下鑑賞散文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參考答案:領悟立意;分析結構;品味特色。
1.回憶,交流。
2.聯繫學習體會,自由發言。
迴歸
文本 的確,我們在鑑賞散文時可以從領悟立意、分析結構和品味特色這三個方面入手,那麼我們在領悟立意、分析結構、品味特色時應該分別細化到哪些方面呢?請同學們回憶學過的散文思考一下。
1.領悟立意
⑴要注意不同性質的作品之特點。
抒情散文的立意往往是一種情感,而敘事散文和議論散文則常常是一種思想、一種觀點;此外,不同的文體樣式對立意的表達方式也有不同的需求:議論散文要求觀點明確突出,不可含糊隱晦;而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則要求思想感情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讚》,通過對白楊樹的讚美,熱情洋溢地歌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抗戰的北方農民,歌頌了他們的堅強不屈和英勇豪邁,充分表現了作者對於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而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則告訴我們生命的長河是生生不息的,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偉大與堅韌,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放棄信心,而是揚起生命的風帆。前者的立意是一種含有濃郁詩意的情感表現,後者則是一種閃耀着思想光芒的哲理觀點。
⑵一要“高”,二要“深”,三要“新”。
所謂“高”,主要是指作品立意的高遠,能夠站在時代的高峯,俯瞰人生,給人以啓迪和教益;所謂“深”,就是指作者對生活,對事物有透闢的瞭解,從中開掘出生活的底蘊,引申出深刻的認識;所謂“新”,是指立意要有新鮮感,而不能人云亦云。
例如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寫過一篇散文《秋聲賦》,把秋天描寫得肅殺可怕,淒涼陰沉。當代作家峻青則寫了一篇《秋色賦》,反其意而用之。他在鋪陳了斑斕的秋天景色、喜人的豐收景象、農民中普遍形成的高尚風氣之後,筆鋒輕輕一轉:“寫到這裏,我突然明白了爲什麼歐陽修把秋天描寫得那麼肅殺悲傷,因爲他寫的不只是時令上的秋天,而且是那個時代,那個社會在作者思想上的反映,我可以大膽地說,如果歐陽修生活在今天的話,那他的《秋聲賦》一定會是另一種內容,另一種色澤”,這樣,作者就由讚揚秋天而轉爲讚頌社會主義時代,使文章的思想境界得到了昇華。這一立意既深邃又高遠,且不落窠臼,同時具有“深”和“新”的特點。
2.分析結構
⑴理清線索
以線索來組織材料,所以文章雖然放得很開,卻處處讓人感到一種有機的整體結構美,體現了形散而神聚的散文的藝術魅力。散文的線索是多種多樣的,一種思想、一種觀點、一種境界、一種聯想、一件事物,或者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換、性格的發展、事件的延伸,都可以作爲線索,鑑賞者把握了它們,便有助於理解散文的結構藝術。
⑵抓住文眼
散文的“眼”並非指某個字用得巧妙,某句話顯得警策,它是主題思想的凝聚點,藝術意境的聚焦點,藝術結構的結合點,作者着力表現的中心點。
如同散文的線索是多種多樣的一樣,散文的“眼”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一個事物,如《荔枝蜜》中的蜜蜂;有的是一個畫面,如《背影》中父親的背影;還有的是一個細節、一種色彩等等。鑑賞者抓住了它們,分析其中的奧妙和匠心,就能看到不同散文結構的特點和價值)
⑶把握角度
從散文創作實踐看一篇散文結構的成功,它的角度必然新穎獨特,能夠充分地展示立意。
例如柯藍的散文《寫在貝殼上的詩》,此文是作者在青島海濱療養時寫的。作者想寫“我”隨同青島海洋研究所的同志參觀海上養殖場時的所見所聞,以表現海洋工作者的忘我工作精神和高尚美好的情操。如按一般觀後感的常規寫法來寫,那就得按時間和事情發展的順序,先從參觀養殖場開始寫起,寫自己的見聞,寫感動自己的事和人,這樣寫出來的散文可能也很生動真切。但作者不滿足這種老套構思的角度,而是反覆地醞釀、思索,從更廣闊更深沉的角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和感情積累,採用了時間的倒敘和聯想的手法,使這篇題材普通的散文,不僅包含一定的社會內容,立意新鮮深刻,而且結構獨特巧妙,具有詩的意境,詩的情趣,詩的韻味,像一首清新雋美的散文詩。
3.品味特色
⑴語言的品味
散文作品,很講究語言的運用。縱覽古今散文佳品,從語言文字的角度來考察,無一不具有形象、優美、樸實和簡潔的特色。與小說比之,它多幾分濃密和雕飾;與詩歌比之,它多幾分清淡和自然,恰恰就在這濃與淡、雕飾與自然之間,透着情韻的美妙,所謂語言的情韻美,就是指作者的感情、心聲與客觀事物的融合諧和,而暗暗透入文字中的一種美的情調和韻味。
例如:以下面兩段話來比較:①根據埃及朋友的介紹,我在一個夜晚去看金字塔,想多瞭解一些這個民族的歷史。②聽埃及朋友說,金字塔的夜月,朦朦朧朧的,彷彿是富有幻想的夢境。我去,卻不是爲的尋夢,倒想親自多摸摸這個民族的活生生的歷史。前一段,是通訊報道寫法。後一段,纔是散文的語言,它的特色是富有形象性,從動人的境界中顯示出一種特別的情致和韻味。朦朦朧朧的月夜,被作者寫成“富有幻想的夢境”;瞭解一個民族的歷史,卻說成是“摸摸這個民族的活生生的歷史”。這就顯得優美、生動、充滿情韻和魅力。
⑵風格的品味
散文的藝術手段豐富多彩,白描、象徵、比喻、誇張、擬人、對比等等手法的自由運用,使散文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風格;風格是作家成熟的標誌,是作家作品經常重複出現的思想和藝術特點的總和。一個散文作家的風格,會從他的構思、題材、主題、結構、語言等等方面表現出來,這就形成一種獨特的跟別人不同的總體特色。
如茅盾的深刻嚴謹,巴金的細膩纏綿,冰心的清婉明麗,楊朔的含蓄深沉,峻青的真切樸實,餘秋雨的底蘊豐厚,張承志的沉雄蒼涼,賈平凹的清淡古雅,周濤的氣勢恢宏等等,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在鑑賞時進行認真細緻的品味。 在教師的引導下逐一發展自己的認識,以加深理解。然後整理相關知識並形成技能。
課堂
總結 散文,有如山間的白雲,溪間的流水;也似花叢中飛翔的蝴蝶,天宇間展翅翱翔的雄鷹;或是大海深山藏有的“珠寶”;亦或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國式的“袖裏乾坤”。如此美妙的文體需要我們帶着科學的鑑賞觀去細細品味。希望同學們能帶着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去採擷那美麗芬芳。
作業:閱讀散文《白鷺》,運用所學的鑑賞知識做好批註。
第二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
新課 提起郭沫若,我們往往會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鳳凰涅槃》、《雷電頌》等作品,這些作品曾強烈地震撼着讀者的心靈,郭老由此而享譽文壇。然而,郭沫若先生的散文同樣別具一格,清新雋永,情趣盎然。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郭沫若先生的散文詩《白鷺》,看他爲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如畫的美妙境界。 聽教師講說。
朗讀感悟 1. 下面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在聽讀過程中想象文中的“畫面”,在頭腦中形成總體印象,感受白鷺的美。
組織學生交流自己聽了以後的感受。
2. 請同學們把課文大家的齊讀一遍。 1.一位同學朗讀,其他同學邊聽讀邊想象。
自由發言。
2.齊讀課文。
細讀
課文
?
理清
思考 1. 文章如何起筆,如何收束全文?
參考答案:本文以“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開頭,以“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結尾,首尾呼應,以“詩”作喻寫白鷺的美,內涵比開頭深了一層,強調白鷺是“韻在骨子裏的”詩。
2. 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來描繪白鷺,體現白鷺之美?用簡潔的語言勾畫出幾幅有關白鷺的畫面。
參考答案:作者先通過比較寫了白鷺的形體美(2、3),然後再寫它的尋常之中的美麗。四幅畫面:白鷺的形象美,白鷺立於清水田裏的一幅畫面,白鷺悠然站在小樹的絕頂的畫面,黃昏中低飛的白鷺等四幅圖畫。
3. 在這些描繪中,哪些是靜態描寫,哪些是動態描寫?
參考答案:前兩幅是靜態描寫,後面兩幅畫則是先靜中有動,後動中有靜。 分小組學習:
先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後在班上交流,評價。
品味
語言 1. 文章採取了哪種修辭方法來描繪白鷺,起到了怎樣的效果?
參考答案:比喻,作者抒白鷺比作“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突出了白鷺的美,說明其容易被人忘卻,因爲相對而言,散文詩不如詩那樣容易被人發現。
2. 文章首尾圓合,讚美白鷺,從哪幾個詞語上體現出來,如何理解這幾個詞?
參考答案:“實在”、“韻在骨子裏”,“實在”是對上文描寫的一個總結,即突出了作者的認識和感覺,表現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和讚賞;又呼應了開頭,使文章首尾圓合,渾然一體。“韻在骨子裏”指自然而成,平凡而不易被人發現。
3. 文章選用哪些材料來刻畫白鷺?爲什麼選擇這些材料?
參考答案:水墨,爲了突出其清淡素雅。本文作者以粗線條的勾勒和大寫意的手法表現白鷺,很多地方都是虛寫的。
4. 全文感情基調爲讚美,爲何作者又說“白鷺不會唱歌”?
參考答案:進一步說明了白鷺是“優美”而不是“鏗鏘”,這就使作者心中白鷺的美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現。
意圖:這幾個問題層層推進,由易到難,充分體現分層教學的實施,清晰地而展現對白鷺由外在美的刻畫昇華到其內在美的具體過程,感情也進一步推進。 1.交流。
2.閱讀,勾畫,交流。
3.討論,交流。
4.小組討論,交流。
欣賞
意境 1. 文章首尾都提到白鷺是一首詩,那麼,文章是如何將“散文的詩”和白鷺形象相融合的?
參考答案:詩有美的意境,美的語言,美的意蘊,這跟白鷺相似。
2. 找出能透視全文主旨的句子。
參考答案: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
教學建議:第一個問題難度較大,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從散文和詩的特點入手分析,把握散文詩這種文體的特點,從而讓學生體會本文有形無聲卻有情的優美意境及淳美的意蘊,在此基礎上提煉出主旨。在這兩個環節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學會品讀文章的方法。
總之,這篇散文通過對白鷺的讚頌,謳歌了那些“因爲它常見,而被人忘卻了”的美。 1.小組內學習,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2.閱讀,交流。
感悟
美點 1. 積累語言:《登徒子好色賦》中的語句轉化和富有詩意及哲理的語句。
2. 學完這篇文章以後,給自己怎樣的啓示?
由讚美白鷺美在自然,進一步聯想到人,那些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地、無私奉獻的人,同樣具有美的閃光點。
溫馨指津:借物抒情的散文往往由讚美物到讚美人,對物的感情其實就是對這種人的感情,回答此類問題要注意聯繫這一點。 1.理解,積累。
2.自由發言。
課堂總結 郭沫若先生以粗線條的勾勒和大寫意的手法來表現歌詠對象——白鷺,又巧用襯托比較的手法,將白鷺與白鶴、朱鷺、蒼鷺等比較,讓我們體會到作者在白鷺這個形象中寄託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白鷺那種“因爲它常見,而被人忘卻了”的美。 聽教師講解。
作業:
《訓練與測評》一、三、四題。
第三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
課文 庫貝爾說過:“美的東西是在自然中,而它以最多種多樣的現實形式呈現出來。一旦它被找到,它就屬於藝術,或者可算是屬於發現它的那個藝術家。”同學們,相信大家在學習了郭沫若的《白鷺》後一定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吧!不僅我們,著名散文家曉雪對《白鷺》也有着獨到的見解呢,下面讓我們來聽一聽他在《關於散文〈白鷺〉》裏是怎麼說的。 聽教師講說。
讀評論 1. 請同學們先朗讀全文,然後請依據你的理解,試給曉雪的這篇欣賞文字重擬一個標題,要求形象生動,能揭示出白鷺的獨特之美。並談談你擬題的理由。
示例:“一首精巧的詩”,“一首韻在骨子裏的散文詩”。
2. 郭沫若先生用優美的文筆寫出了白鷺詩一樣的美,那麼評論家又怎樣評價郭沫若先生的這篇散文呢?
明確:文字上:非常精彩,極其簡練;感受上:獨特的感受,獨到的認識。
3. 請同學們談一談《關於散文〈白鷺〉》的文章思路。 1.朗讀,思考,交流。
2.勾畫,交流。
3.討論,交流。
評評論 1. 《關於散文〈白鷺〉》第二自然段舉出一些作家的藝術風格,目的是什麼?
參考答案:第二段中,作者以他的博學多識信手舉出一些作家爲例證,並扼要指出他們在藝術風格上的突出特色。指出這些作家風格上的不同,一方面有力地支撐作者上文提出來的觀點,同時也爲下文概括郭沫若的散文風格作一個鋪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讀者在比較中對郭沫若的風格有更準確的把握和理解。
2. 如何理解《關於散文〈白鷺〉》中引述的姚鼐和萊辛的話的意思,並說說引用的目的是什麼?
思維提示:引用自然是爲評論服務的,所以理解這兩句話,關鍵是要結合作者對散文《白鷺》的評論。
參考答案:這段話以一串比喻說明文章的一種很高的境界,也說明了陽剛和陰柔等不同的文章風格,尤其着重說明了一種“柔婉”風格散文的藝術魅力。作者引述這段話是爲了說明郭沫若的《白鷺》是一篇境界和品位很高的散文,是郭沫若“豪放激越、氣勢磅礴”的風格以外的又一種“柔婉清麗、含蓄秀美”的風格,意在告訴讀者要感受這篇散文的魅力和藝術的價值,必須用心去品味,否則是無法發現水面的漣漪和珠玉的光輝的,是無法聽出寥廓天際的鴻鵠鳴叫的。萊辛的話的意思是,好文章應該耐人尋味,說明欣賞文學作品不能浮光掠影地粗疏閱讀,必須仔細品味,方能進入其藝術境界。作者引用這兩段話,目的是用來說明《白鷺》達到了一個很高的藝術境界,惟有深入品味,才能知其“味”。
溫馨指津:引用的文字要注意切合作者寫作意圖,要恰當。這對同學們寫作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鑑。
3. 你覺得曉雪的這篇評論寫得怎麼樣,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看法。
4. 將你對《白鷺》的感悟與曉雪的感悟進行比較,看看有沒有差別,差別在哪。 1.交流,評價。
2.討論,交流。
3.自由發言。
4.閱讀,思考,發言。
寫評論 經過剛纔的比較,相信同學們對於文學短評該如何寫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吧,請同學們也來爲郭沫若的《白鷺》動手寫一小段自己的評論。
建議與要求:①要細緻地閱讀作品,準確地把握評論對象。②可以從思想內容、創作風格、寫作特點、語言等方面進行評價。③要有獨特的閱讀感受。④評論點要集中。⑤引證的材料可以來自作品本身,也可以適當地旁徵博引。 閱讀,思考,動手寫作。
課堂
總結 通過這節課,我們既看到了曉雪這篇評論優美的文筆和科學嚴謹的品性,也感受到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感悟;我們不但瞭解了一般文學評論的基本寫法,更明白了文學評論的寫法可以不拘一格,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特感悟。 聽教師講說,自己有所領悟。
作業:
1.修改、完善所寫短評。
2.《訓練與測評》第二題及“課外拓展”。
《訓練與測評》一、三、四題。

十四、小說家談小說
簡單的故事 精彩的情節
↘設計意圖
小說是一種常見的文學樣式。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散文的一般特點和學習小說的一些方法。學生在閱讀和欣賞散文時,能夠結合生活體驗,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從散文優美的語言中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能力。
↘學習目標
1. 瞭解小說的文體特點和作者在小說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 體會小說百合花這一形象的象徵意義。
3. 理解小說的思想內容,分析其藝術特色。
4. 學習閱讀和鑑賞小說的基本方法。
◆過程與方法
1. 自主閱讀學齡前,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感受。
2. 體會在小說中表現人物精神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學習小說中主人公的崇高品質和美好的心靈。
2. 學習作者在平常的事物和人物中發現美的能力,養成勤於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重點
1. 瞭解小說的故事情節和作者表達和思想感情。
2. 把握評論的主要觀點,學習小說評論的寫作方法。
3. 學習在閱讀中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並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
◆難點
1. 把握小說的基本特點。
2. 理解茅盾先生對小說的評論觀點。
3. 學習小說鑑賞的基本方法。
◆活動突破
1. 自主閱讀小說,在教師的指導下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和思想感情。
2. 學會在閱讀中形成自己的感受,學習小說評論的寫作方法。
3. 結合評論文章加深對小說的理解。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
新課 在天空飄着雪花的靜謐的夜晚,坐在溫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說,與書中的人物共度歡樂時光,是多麼令人嚮往。然而,你可知道怎樣去欣賞小說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些基本的小說鑑賞知識吧! 聽教師講說。
知識
盤點 請同學們回憶小說的有關知識,思考下列問題:
1. 什麼是小說?
2. 小說包括哪些要素?
3. 如何閱讀小說?
提示:小說是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以刻畫典型人物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環境的描寫,來反映複雜的社會生活。典型人物、故事情節、典型環境是小說的三個要素。閱讀小說,與閱讀一般的記敘文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同時還應注意幾點不同之處。
指點
迷津 1. 我們剛纔說到的閱讀小說與閱讀記敘文的不同之處到底是什麼呢?這與小說的三要素有關。從三要素入手對小說進行鑑賞是鑑賞小說最重要的方法。那麼,我們如何從三要素入手來鑑賞小說呢?
明確:⑴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⑵熟悉並分析故事情節。⑶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義。
2. 知道了這些基本的方法,我們如何落實到具體的操作上呢?
⑴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尤其要重點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分析人物,可從三個方面入手:
①分析人物外貌、動作、細節、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從多方面準確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徵;
②着重分析人物與人物、人物與環境的矛盾衝突;
③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義。
⑵熟悉並分析故事情節。
①熟悉情節可採用朗讀、編寫提綱、複述內容等方式;
②分析情節,要與分析人物性格結合起來,因爲小說的任何一個情節都是爲塑造人物和表現主題服務的。
③分析時既要掌握情節發展的連貫性和完整性,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全過程來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又不能對情節發展的各個階段平均用力,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節的發展和高潮部分。
⑶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義。
①分析環境描寫,不應當孤立地進行,而應當與人物形象的分析結合在一起,
②當然,有時爲了弄清小說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單獨抽出環境描寫來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內容以後再進行。 1.自由發言。
2.聽教師講解,掌握方法。
課堂
總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研究了一些基本的小說鑑賞知識,尤其是從小說的三要素入手對小說鑑賞,相信同學們一定會有所收穫。當然,並不是在閱讀每篇小說時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據各篇小說的特點和讀者自己的具體情況可以有所側重。 聽教師講解,加深記憶。
作業:閱讀小說《百合花》,運用今天學習的小說鑑賞知識寫下閱讀感悟。
第二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
新課 同學們見過百合花嗎?喜歡百合花嗎?爲什麼?
曠野上的百合花,是何等的清新,何等的俊逸!讓我們共同欣賞小說《百合花》那傳神的細節描寫,感人的人物形象吧! 自由發言。
聆聽教師講說。
感知
情節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百合花》,讀後說說自己的感受。 閱讀,交流。
品味
細節 1. 讀了小說之後,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最精彩,挑一處來說說給大家聽聽。
提示:大量生動的細節描寫,使人物形象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2. 小說《百合花》中哪些前後呼應的細節刻畫使你難以忘懷?結合小說內容具體分析這些細節描寫的作用。
明確:讀完《百合花》這篇小說,通訊員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卻彷彿歷歷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這獨特的人物性格,還得益於許多典型細節描寫,尤其是前後呼應的細節刻畫,在全篇中就有這麼幾處:通訊員槍筒插的樹枝和野菊花,通訊員給“我”兩個饅頭,通訊員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婦的棗底百合花新被,通訊員被門鉤撕破衣服等細節描寫。①通訊員被門鉤撕破衣服這一細節描寫,前後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時因慌張而掛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訊員要給“我”開飯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見他安詳的合着眼,軍裝的肩頭上漏着那個大洞,一塊布還掛在那裏;最後一次新媳婦縫那個破洞。通過這前後呼應的細節描寫,一方面表現通訊員不顧個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的高貴品質。另一方面表現新媳婦對通訊員的關心、痛惜。②饅頭這一細節,出現兩次;第一次通訊員要去時給“我”留下的兩個饅頭,說是給我開飯,這是他對同志的關心、體貼;而第二次是當通訊員犧牲後,“我”無意中摸到他給“我”開的飯,兩個乾硬的饅頭。撫物思人,幾小時前,通訊員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讓人痛心疾首。③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婦的五次笑,步槍筒裏的樹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細節。有些細節描寫不但深刻地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對於表現主題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說結尾對那條百合花被子的描寫,它不僅起了刻畫人物的作用,說明新媳婦對解放軍的真摯情感,而且巧妙地點了小說的主題:我們的戰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熱愛是當之無愧的。戰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對戰士的赤誠感情,猶如百合花那樣純潔、美好,又如通訊員槍筒裏的樹枝和野菊花,這一細節,不僅直接表現通訊員的天真質樸和即將參加戰鬥的樂觀情緒,而且說明他對大自然、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熱愛。 1.自由發言。
2.閱讀勾畫,獨立思考,互相交流,集體評價。
欣賞
人物 這篇小說運用了許多傳神的細節描寫,塑造了一些非常感人的人物形象。細讀課文,讀後請說說你喜歡小說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注意引導學生從情節的發展來談。
1.小通訊員的形象
人物性格隨着故事情節的展開而越來越鮮明。開始,從“我”去前沿包紮所而引出通訊員,當初,“我”對通訊員並沒什麼好感,甚至因通訊員一下“把我撂下幾丈遠”而對他“生起氣來”,進而,對通訊員“總和我保持着丈把遠的距離”感到好奇,並且對他“發生了興趣”;當我與通訊員通過艱難而有趣的對話,便對他“越加親熱起來”;當通訊員和“我”一起把被子借來之後,“我”已“從心底上愛上這位傻呼呼的小同鄉”;戰鬥打響,不斷有傷員被送到包紮所的時候,“我”掛念着通訊員的安危,待通訊員身負重傷被送到包紮所時,“我強忍着淚水”,“磕磕絆絆地跑去找醫生”。
隨着這些情節的步步發展,“我”的思想感情也在發生着變化,通訊員的性格也在不斷的展示,從他總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離,看出他細心地關懷同志;從他的靦腆羞澀,看出他的樸實、純潔;從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舉動,看出他勇於改正錯誤的精神;從他掩護羣衆和傷員,看出他捨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評這篇小說時談到,這篇小說“人物的形象是由談而濃,好比一個人迎面而來,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內心”。
2.新媳婦的形象
另一個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着喜氣。她盡咬着嘴脣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着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唯一的最心愛的嫁妝敬獻出來。小說主要寫了她在兩件事情上態度的前後變化。
第一件事:對那作爲新娘子唯一嫁妝的新被子,開頭出於捨不得而不願借給傷員蓋,後來卻主動用它來給烈士收殮遺體。
第二件事:在包紮所護理傷員時,開始又羞又怕,放不開手,後來卻莊嚴、虔誠地給重傷員解衣拭身子,通訊員犧牲後,她以極爲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淚爲他縫補肩上的破洞,並把自己的新被子鋪在棺材裏。
新媳婦的性格變化,我們也是逐步認識的。開始作者讓我們着眼的是新媳婦的嫺靜、美麗、忸怩、羞澀,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深刻地瞭解了她的內心,她對解放軍的熱愛。
作者就是這樣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隨着情節的發展通訊員和新媳婦的形象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有光彩。
溫馨指津:在情節的發展中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合情合理,耐人尋味。 根據閱讀感受自由發言。
課堂
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看到,前後呼應的細節描寫不但深刻地刻畫了人物性格,而且對於體現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主題也非常重要;同時在情節的發展中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耐人尋味。 聽教師講解,加深理解。
作業: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爲《百合花》寫一篇400字左右的評論。
第三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溫故
舊知
?
導入
新課 1.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茹誌鵑的小說《百合花》,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着重從哪些發麪來研究這篇小說的。
2. 我們曾聆聽了散文家娓娓談散文。聽,我們耳邊又傳來了小說家朗朗談小說的聲音。這是文學泰斗茅盾的聲音。現在,讓我們跟隨他的步伐,步入鑑賞《百合花》的文學殿堂,聽聽他在《簡單的故事 精緻的情節》裏是怎麼說的。 1.交流。
2.聽教師講說。
理解
評論 自由朗讀《簡單的故事 精緻的情節》,思考下列問題:
1.茅盾先生認爲《百合花》的主題是什麼?藝術風格是什麼?
明確:茅盾認爲主題是反映解放軍的崇高精神和人民愛護解放軍的真誠。風格是清新俊逸。
2.茅盾的《簡單的故事 精緻的情節》一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評論這篇小說的?
明確:六個方面:第一段先概括情節,然後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風格。第二段明確評論的重點:怎樣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的。第三段說明作品通過發展的細節,描寫人物的精神風貌和精神世界。第四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五段說明作品通過細節描寫使情節一氣貫通。第六段概括寫閱讀作品的感受,並概括作品的特點。 分小組學習,討論,歸納;班上交流,集體評價。
運用
評論 讀完《百合花》,你一定會被小說的結尾深深打動。小說的結尾爲什麼會這樣感人?請你試着運用茅盾的觀點,加上自己的思考,來分析這個問題。
思維提示:文章之所以感人,原因無非是情節出人意料或情感上打動人心。分析時可圍繞這兩方面進行。
明確:小說的結尾,描寫新媳婦爲犧牲的戰士細細密密地縫着衣服上的破洞,並蓋上她唯一的嫁妝——全新的百合花被子,這讓我們自然回憶起前文的有關細節:新媳婦起初捨不得借被子,小戰士刮破了衣服卻死活不讓新媳婦縫補,戰士給我兩個饅頭開飯,新媳婦在包紮所的忸怩羞澀……藉助這些前後呼應的細節描寫,我們不難讀出少婦平靜的外表下內心翻騰的情感波瀾:對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惱懊惱,對先前忸怩的慚愧,對小戰士獻身精神的崇敬……這個極富藝術張力的細節描寫折射出少婦純潔又美好的心靈,這種人性美對讀者的心靈也造成了強烈的衝擊,引起了讀者情感上的共鳴。
溫馨指津:寫文章講究“鳳頭、豬肚、豹尾”,結尾就要有力,能打動讀者。 獨立思考,自由發言。
比較
評論 1. 你覺得茅盾的這篇評論寫得怎麼樣?請你評價一下。
2.把你對《百合花》的評論與茅盾的評論比較一下,然後談談你的心得:如何寫小說評論?
明確:寫好小說評論應該注意:⑴有高度集中的論題。緊扣小說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緊緊抓住小說評論的兩個核心內容——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時又突出小說最成功的特點——細節描寫展開評論。⑵有新穎獨到的觀點。評論是議論文的一種,議論文都必須有明確的觀點;好的評論都應該有獨到的見解。⑶有有力的分析論證。可以運用列舉事例的方法來說明自己的見解,並運用小說創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適當進行理論分析。 1.自由評價。
2.比較,自由發言。
課堂
總結 通過對這兩篇文章的學習,我們不僅感嘆於茹誌鵑筆下的《百合花》風格的清新俊逸,《百合花》中細節的精妙傳神,百合花般人物形象的感人肺腑,也同樣感嘆於茅盾先生把握小說風格進行評論的評述思路和方法。相信所有這些都會對我們有深遠的影響。 聽教師講說,感悟。
作業:
1. 運用所學的小說評論方法修改自己對《百合花》的評論。
2. 《訓練與測評》一、二、三題。

附:
一、《百合花》作品鑑賞
短篇小說《百合花》是茹誌鵑的成名之作。作家寫這篇小說時,正值反右鬥爭處於緊鑼密鼓之際,她的親人也未能倖免於此。面對冷酷的現實,她不由懷念起戰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係。於是,這象徵着純潔與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憂慮”、“不無悲涼的思念”之中燦然開放,給當時文壇帶來一股沁人的清香。茅盾評價這篇小說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百合花》的成功主要在於作家在表現革命戰爭、軍民關係這類莊嚴主題時突破了當時流行的條條框框,顯現出清新俊逸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首先,作者選擇的人物都是普通平凡的戰士和老百姓,她們有血有肉、個性鮮明,與通常那種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顯然不同。小說中的小通訊員年僅19歲,參軍才一年。他涉世不深、天真質樸,不乏關心戰友、體貼羣衆的愛心,又對生活充滿情趣,槍筒裏常用樹枝和野花來點綴;他憨厚靦腆,與女同志一接觸便渾身不自在,但在危急關頭卻能挺身而出捨己救人。另一個人物是俏俊的新媳婦,過門才三天,渾身上下洋溢着喜氣。她盡咬着嘴脣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沒笑完。這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善良純樸,對“同志弟”有着樸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戰爭的意義,理解了小通訊員生命的價值,她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唯一的最心愛的嫁妝敬獻出來。作者寫出這樣一個鮮亮的形象是想以“一個正處在愛情幸福之漩渦中的美神”來“反襯這個年輕、尚未涉足愛情的小戰士”從而譜寫出一曲“沒有愛情的愛情牧歌”。同時,小說的表現手法也有許多獨到之處。從選材上講,作者將戰火紛飛的戰鬥場面推爲背景,將小通訊員壯烈犧牲情景通過民工的敘述從側面表現出來,就連小通訊員第一次向新媳婦借被碰壁的衝突也是做暗場處理,不做正面描寫。作品僅僅截取幾個極爲普通的生活橫斷面,從幾件平凡的小事中深入開掘,展開對軍民關係饒有詩意的描寫。作者的構思巧妙,“她以那條棗紅底上灑滿百合花的假洋緞被面作爲貫穿全文的線索,以純潔的百合花象徵人物的美好心靈,使小說中的人物聯繫起來,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藝術整體,從一個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戰爭勝利的基礎和力量源泉,以小見大,意味深長。”作者還擅長通過細膩而有層次的心理活動來刻畫人物。例如作品中的“我”在剛剛接觸小通訊員時,因趕路不及而“生起氣來”,然後又對他奇怪的保持距離的作法而“發生興趣”,以後是對小同鄉“越加親熱”,接下去是“從心底上愛上這位傻呼呼的小同鄉”,最後,“我”懷着崇敬的心情,“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灑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就這樣,小說通過“我”的一系列心理變化,由遠而近、由表及裏、由淡而濃地刻畫和凸現了小通訊員動人的形象。善於運用典型的細節描寫也是這篇小說的特點。如小戰士槍筒中插的樹枝和野花,他衣肩上的破洞,給“我”開飯的兩個饅頭,以及那條百合花被等細節都在作品中重複出現,前呼後應,這些描寫不僅渲染烘托出情境氣氛,而且極生動地反映了人物的神態和心理,使作品極富感染力,具有濃郁的抒情性。總之,這篇小說以樸素、自然、清新的筆調抒寫和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的最美好最純真的感情,創造出一種優美聖潔的意境,讀後令人久久難忘。
二、《百合花》中對比構建的詩意
茅盾用古人評詩常用的“清新、俊逸”二詞來評價《百合花》的風格,並說它“富於抒情詩的風味”可謂一語中的,而對比手法在小說詩意建構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可忽視。
第一處是通訊員出場時他的槍筒裏插着幾根樹枝作僞裝,在他離開作者時,槍筒裏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槍是戰爭工具,戰爭中誰也無心賞花,在能射出殺人子彈的槍筒裏插着象徵自然與和平的樹枝與菊花,這本身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一個戰地寓言,讓我們在無言中感受戰爭與和平的劇烈衝突。
第二處對比是通訊員犧牲後新媳婦與醫生、“我”的態度之不同。醫生聽了聽通訊員的心臟後,默默起身說:“不用打針了。”他是從職業技術的角度來作出這一決定的;對於通訊員衣服上的破洞,“我”勸道:“不用縫了。”這是從理智出發而言;而新媳婦卻拿着針“細細地、密密地縫着那個破洞”,此時,她一定想起了通訊員借被子時的靦腆與侷促,臨走時的狼狽模樣宛在眼前,捨身救人的英勇無畏宛在眼前……也許她又什麼也沒想,只是這樣一針一線地縫着,只求內心一片安寧。這是情感與理智的鮮明對比,是情感對死亡的戰勝。
第三處對比發生在小說結尾。在把通訊員的屍體放進棺材前,衛生員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婦卻“劈手奪過被子”,將這條灑滿“象徵着純潔與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蓋在通訊員身上,似乎在她眼裏,通訊員只是睡着了。在這樣的對比中,通訊員、新媳婦的形象更臻完美,文章也劃上了詩意的句號。
這三處對比,有如火與冰、生與死的對視,有如現實與理想的遙望,有力地增強了文章的詩意。
十五、詩人談詩
——寧靜而深沉的意境
↘設計意圖
抓住詩歌的特點在反覆誦讀詩歌的過程中,展開聯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然後再對比評論文章,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掌握現代詩歌鑑賞的方法。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瞭解詩歌的文體特點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 體味詩歌中“寧靜而深遠的意境”美。
3. 理解《寧靜而深沉的意境》的思想內容。
4. 學習作者是怎樣私憤自己閱讀詩歌的感受和形成的評價表達出來的。
◆過程與方法
1. 反覆誦讀詩歌,展開聯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
2. 對比評論文章,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體味詩歌中“寧靜而深沉的意境”美,從中受到薰陶和感染。
2. 學習詩人堅強的意志和對光明的渴望精神。
↘重點、難點及突破方法
1. 學習並背誦這首詩歌,並能談自己讀詩時的感受。
2. 理解詩人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 瞭解詩歌評論的寫作特點。
◆難點
1. 分析詩歌中詩句的內涵,體會詩歌的意境。
2. 學習作者怎樣欣賞和評論詩歌。
◆活動突破
1. 從背誦入手,熟讀並背誦詩歌,然後談體會。
2. 把詩歌和評論對照看看,結合評論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
新課 1. 詩歌作爲一種重要的文學樣式,古往今來,爲廣大人民所喜愛。在同學們的記憶積累中,你最喜歡的一首詩是什麼?能背誦出來並簡要地談一下理由嗎?
2. 同學們所談的這些,都是我們賞析詩歌的角度。當然,我們還可以從自己的閱讀感受出發,從角度深入賞析詩歌。今天,我們就先共同賞析一首現代詩歌——現代作家魯藜的《一個深夜的記憶》。 1.背誦,自由發言。
2.聽教師講說。
朗讀
釋義 1. 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邊朗讀邊嘗試分析詩句的含義,把行與行、節與節之間跳躍的空隙填補起來。 1.朗讀。
2.朗讀,思考。
描述
意境 1. 請一位同學在理解詩歌含義的基礎上朗讀詩歌。
2. 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把這首小詩誦讀一遍,邊聽邊想像詩中所描繪的畫面,聽完後說說你感受最深的地方。
溫馨指津:從剛纔的描述中我們發現,同學們用的語言很生動,也竭力將詩中的形象、圖景描繪出來了。不過,從大家剛纔的評價中我們也發現,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描述雖生動,但似乎少了靈性,難以引起聽衆的共鳴。那麼,原因何在呢?我想,這或許與同學們沒有考慮到詩歌的意境有關。
3. 點撥:一首好詩問世,往往會不脛而走,萬口爭傳,洛陽紙貴。中國是詩的國度,詩的奧祕歷來爲人所樂道。而詩的藝術真諦往往在可談與不可談之間,有隻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妙處。那麼,妙處是什麼呢?這就應探索詩歌背後的藝術色彩。如何去探索詩歌背後的藝術色彩呢?這就得從詩歌語言上如手,從詩歌語言中找尋意象,去體會它給讀者帶來的某種境界或意境,從而在一種或幾種意境的基礎上形成心靈的空靈世界。 1.朗讀。
2.聆聽,想象,交流。
3.聽教師講解,理解詩歌鑑賞的角度。
引進
概念 1. 意象:所謂意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
2. 意境:所謂意境,就是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事物或畫面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意”是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事物或畫面。 聽教師講解,瞭解相關知識。
再造
想象 1. 請同學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意象是入詩的必經之門,意境是詩的靈魂。請同學們穿過必經之門去把握靈魂,再次發揮想象,將詩歌描繪成一幅統一而重放異彩的畫面。 1.朗讀。
2.想象。
體情
悟理 追求“意境”——這詩歌的靈魂,同學們的“再造想象”較之前動情多了。所謂“意境”的“意”就是指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詩言志”,“詩緣情”,這首小詩寧靜而深沉,既有理,又有情。請同學們結合詩歌相關內容以及“再造想象”時的感受來談談你體驗到的情或是悟到的理。
可根據學生髮言情況適當引導學生理解下列內容:
1.在詩的第一節中,詩人這樣寫道“月光流進門檻/ 我以爲是陽光”。詩人看到月光,以爲是陽光,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寫出這種“錯覺”,更顯示他對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這充分看出詩人內心對光明的追求;看出了詩人對黎明的渴望。
2.詩的最後一節中,“河岸被山影壓着”中的“壓”字,給人一種很沉重的感覺,讓人喘不過氣來。既寫出了現實的黑暗,又表現出詩人盼望黎明不到的壓抑心情。
3.“我感覺到,萬物還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來的人”這兩行詩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強烈地盼望黎明以後發現夜還正深(河岸被山影壓着/ 有星流過曠野去)以後的失望,但只是失望而不是絕望,這是看清現實以後的一種冷靜和成熟,從“只有我是最初醒來的人”也可以感受到詩人的執着。 獨立思考,自由發言。
探析
特點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各種文學體裁都不能脫離語言而存在。小說、戲曲還有故事和人物,但詩歌(抒情詩)甚至連故事和人物也沒有,它唯一給讀者的就是語言。我們已經體悟到了《一個深夜的記憶》這首詩歌的意境,觸摸到了詩歌藝術深處的靈魂。那麼,這首詩中作爲構建詩歌材料、詩歌意境的物質外殼的語言有何特點呢?請同學們結合詩歌探討一下。
明確:1.精練:第一節的十八個字裏,詩人卻蘊藏着多麼豐富的內涵。這就是語言精練所具有的藝術魅力。2.準確:第二節中的 “彷彿”,就是把想象合情合理的表現出來了。可見準確的使用詞語對增強使詩的藝術表現力之重要。3.寄寓深刻:這首詩的寄寓也是非常豐富而深刻,詩歌通過精練準確的語言,營造了特定的意境,使讀者感受到了詩人豐富而敏感的內心世界,難以言述的思想內涵。 集體討論,交流。
課堂
總結 領略了詩的意境之美,今後在賞析的過程中就可以與作者近距離接觸,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也許是寧靜深沉的、也許是冷清肅殺的、也許是喧鬧盎然的,我們要通過品析詩歌的語言,欣賞詩歌的優美意境。感受詩人豐富而細膩敏感的內心世界。 聽講。
作業:
《目標與測評》第二題。
第二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
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一個深夜的記憶》。今天,讓我們來讀一讀曾卓——這位極具影響力的詩人是如何以詩人的身份寫下這篇對《一個深夜的記憶》的評論的。這篇評論雖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卻以其精練明晰的文字,深刻獨到的眼光,爲我們如何閱讀和評論詩歌,學習詩歌評論的一些常識做出了榜樣。 聽講,明確學習內容。
賞析
寫法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
2.這篇評論雖然篇幅短小,但卻堪稱精華。請同學們探討一下:它在寫法上有何特色?
明確:⑴篇幅短小,結構嚴謹。⑵見解獨到、新穎。
3.你能結合課文內容對寫法上的特點進行分析嗎?
⑴篇幅短小、結構嚴謹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詩歌評論。文章的開頭,作者就表達出自己對《一個深夜的記憶》這首詩的“偏愛”,表現了自己獨特的眼光、獨特的感受,以及獨特的理解;文章最後一段,表達了對這首詩的總體評價,簡練而準確地概括出這首詩的特點,同時也表明了作者的見解“寧靜而深沉的意境”;文章的中間幾段,都對詩歌的意境進行了闡發,探索了詩文內在的情感世界,同時又進行了合理的想像和分析,爲最後得出結論打下堅實的基礎。
⑵見解獨到、新穎
思維提示:如果僅僅是複述一番詩的意境,他的評論就等於把詩改寫成散文,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而曾卓進入了詩的意境,並進一步豐富了詩的意境,這是難能可貴的。
首先,他指出“劃破夜的流星,被風吹響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襯了夜的沉靜,又使夜有了動態感”,這裏對“夜的沉靜”和“動態感”的評說,就是他的獨到見解。流星和風聲,一有形無聲,一有聲無形,但是曾卓用自己的聯想豐富了詩的意境,使動者成了反襯夜的沉靜的參照物,而夜則因它們的存在而變得有動態感。其次,在曾卓筆下,“夜在沉靜中行進,黎明即將到來”,這是原詩在字面上沒有出現的意蘊,是曾卓對它的發揮。這個發揮可以說恰到好處,使詩的主題意蘊進一步深化了。最後,他特別指出了詩中“感覺到”這個詞的雙重含義。一方面指詩人生理上的感覺,即對黎明到來的“光感”;另一方面則是暗示詩人是“對於時代最敏感的人”。而這個詩人“不僅是指他自己。”這就把詩人個人的感受同時代的脈搏跳動,同廣大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
溫馨指津:寫文章就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東西,這樣纔有生命力。如果人云亦云,恐怕就不會有什麼價值。 1.朗讀。
2.同桌討論,班上交流。
3.獨立思考,班上交流。
取長
補短 1.將自己整理的關於讀《一個深夜的記憶》的感受或困惑與同桌交流,記錄要點。
2.將自己的想法與曾卓的感悟進行比較,找出自己不夠深入、不夠準確的地方,加以糾正。
3.結合曾卓的評論以及自己的閱讀經驗,談一談鑑賞現代詩歌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⑴詩歌的語言
詩歌藝術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藉助語言。詩歌語言富有凝練、含蓄、跳躍性強的特點。所以,鑑賞詩歌要反覆朗誦,盡力揣摩,抓住飽含作者深情的詞語來仔細品味其深層含義。
⑵詩歌的形象
鑑賞詩歌必須準確把握詩歌中的藝術形象。要把握詩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徵。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較多,我們應該對衆多的單個形象進行組合加以想象,構成整體形象;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並非實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徵的內涵,把握這類作品的形象就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而應結合時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過想象、聯想來挖掘形象的內涵。總之,理解詩歌的形象應立足於深層理解和整體把握,不能望文生義,浮於表面。
⑶詩歌的情感
詩歌是抒情言志的文體,鑑賞時,須深切體會詩歌的感情內涵。可以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啓迪讀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一些詩歌的思想情感是通過詩歌形象的比喻、象徵意義來體現的。理解這類詩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準確把握形象的內涵,進而展開聯想和想象,加深對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實指性。理解詩歌的感情還要顧及詩歌的體裁、風格、流派等因素。
⑷詩歌的藝術特色
藝術特色主要指抒情手段、用典、構思和表現手法。在詩歌鑑賞中,要能掌握詩歌常用的表達手段與藝術技巧,如擬人、比喻、借代、誇張、對比、象徵、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合、襯托、託物言志等。
4.用學到的方法在原詩旁邊加上批註。
教師注意巡視指導。 1.同桌交流,記錄。
2.比較,修改。
3.自由發言。
4.動手寫旁批。
課堂
總結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有着悠久的詩歌傳統,然而,詩歌是高度凝鍊的語言,鑑賞時,要從詩歌凝練含蓄的語言入手,進而把握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品味詩歌所抒發的情感,分析其多種藝術手段,把握並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聽講。
作業:《目標與測評》第一題。
推薦閱讀
窗 下 (洛夫)
當暮色裝飾着雨後的窗子/ 我便從這裏探測出遠山的深度/ 在窗玻璃上呵一口氣/
再用手指畫一條長長的小路/ 以及小路盡頭的/ 一個背影/ 有人從雨中而去
發 現 (聞一多)
我來了,我喊一聲,迸着血淚,/ “這不是我的中華,不對,不對!”我來了,因爲我聽見你叫我;/ 鞭着時間的罡風,擎一把火,/ 我來了,不知道是一場空喜。/ 我會見的是噩夢,那裏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夢掛着懸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 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 我問,(拳頭擂着大地的赤胸)/ 總問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嘔出一顆心來,——在我心裏!
七里香 (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 浪潮卻渴望重回土地 / 在綠樹白花的籬前 / 曾那樣輕易地揮手道別 / 而滄桑的二十年後 / 我們的魂魄卻夜夜歸來 / 微風拂過時 / 便化作滿園的鬱香
雨 巷 (戴望舒)
撐着油紙傘,獨自 / 彷徨在悠長,悠長 /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 / 一個丁香一樣的 / 結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

誦 讀 欣 賞
——《鄉 愁》
↘設計意圖
全課的教學分四個步驟:
1.深情地誦讀;
2.細膩地品讀;
3.優美地解讀;
4.豐富的聯讀。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較有感情的朗誦。
2.理解詩歌的特點:音樂美、情感美。
3.理解詩人以獨特的意象抒思鄉懷親之情的手法及藉助時空變化來推進抒情的特色。
◆過程與方法
1.加強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
2.自由探討詩歌深刻的主題、精巧的構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熱愛祖國的感情,培養健康的藝術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
1.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較有感情的朗誦。
2.理解本詩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現的具體含義。
◆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把握其內在感情基調。
◆活動突破
學生對“鄉愁”這種情感的認識相對比較薄弱,在教學中應採用多種形式造境,並且注意學生的參與度。引導啓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總結這首詩的意象和構思對錶達鄉愁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創設
情境
?
導入
新課 同學們,初中階段我們學過哪些表現鄉愁的古詩詞?是啊,鄉愁就是遊子想家時那種牽腸掛肚的思念。自古以來有多少文人騷客抒發過這種美好的情愫。余光中的《鄉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長、音調動人的一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這一首膾炙人口的現代抒情詩。 回憶,交流。
資料
平臺 余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現居臺灣。當代詩人和評論家。《鄉愁》《聽聽那冷雨》是其詩歌和散文中流傳最廣的。回憶70年代初創作《鄉愁》時的情景,余光中說:“隨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懷鄉之情便日重,在離開大陸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廈門街的舊居內一揮而就,僅用了20分鐘便寫出了《鄉愁》。” 互相交流。
欣賞
誦讀 播放朗讀錄音。
欣賞要求: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
2.把握詩歌的語速、節奏和重音。 聆聽,感受。
朗讀
詩歌 1.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和語速。
2.讓學生自由朗讀詩歌,體會節奏和重讀音。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並以第一小節爲例,劃分節奏並標出重讀音。
學生回答並解釋理由,整合信息。
節奏:按音節或意義單位來劃分;
重音:能突出對象的特點,能體現中心、突出主題,是段中的關鍵、句意的重點或情感強烈的地方。
3.指導朗讀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4.讓學生再讀詩歌,請學生範讀,並作評價。
5. 讓學生齊讀詩歌。 1.討論,交流。
2.朗讀,體驗,交流。
3.理解,感悟。
4.朗讀,評價。
5.齊讀。
我來
評論 我們學習詩歌,不光要會讀,更要會評。請同學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主題、詩歌的結構、詩歌的用詞、修辭手法和想象聯想等方面任選其一來評論。
參考:
1.詩歌化抽象感情爲具體形象,感染力強。鄉愁本是一種難以表現的情緒,詩人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四個意象,藉助它們把鄉愁表現得深刻感人。這四個意象運用得典型而貼切,聯想豐富而合理。如“郵票”讓人聯想到寄信、寫信,聯想到母親在家對兒子的惦念,母親捧讀兒子來信的情景,總之聯想到母子天各一方彼此的思念。
2.詩句簡練,用語明白但意味深長。如“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中“淺淺”一詞的運用:“淺淺”意味着臺灣與大陸山水相連,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淺淺”意味着隔着的海峽再深也隔不斷臺灣同胞對祖國的思念;“淺淺”意味着造成臺灣同胞和大陸同胞之間聯繫不上的不是這海峽,而是其他的原因;“淺淺的海峽”表達了臺灣同胞對祖國的深深思念。
3.形式整齊,節奏感強,結構精巧。四個詩節句式完全一致,形成了詩歌的形式美和節奏美。而從內在情感的角度看,四個詩節之間又有着時間的推進和情感的加深的變化,即四個意象按照時間順序來寫,概括了一代華夏兒女的經歷,並使個人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相聯繫,思想愛國之情逐步昇華,頗具牽動讀者心絃的藝術魅力;寫過去的三種鄉愁襯托了“現在”的鄉愁,使“現在”的鄉愁(思鄉愛國之情)更爲突出。 分小組閱讀,思考並注意整理記錄;然後在班上交流。
超級
鏈接 同學們覺得余光中先生這首鄉愁詩寫得怎麼樣?很多同學還是意猶未盡。爲了滿足同學們的這種需求,下面我們進入“超級鏈接”環節,一起來欣賞由余光中作詞,羅大佑演唱的《鄉愁四韻》。一邊欣賞《鄉愁四韻》,一邊思考歌詞中將鄉愁化作哪些具體可感的意象?
明確: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 欣賞後交流。
才思
比拼 這些意象用得很形象很貼切,一定也點燃了同學們創作的靈感。我想同學們肯定還有其他形象而又貼切的意象來詮釋鄉愁。
1.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意象,完成句子“鄉愁是 ”並簡述用這個意象的理由;
2.分男生和女生兩組,以舉手方式進行;
3.意象合理,句子表述準確,理由恰當者可加100分;
4.每個人均可當裁判,只要反駁有理,對方便不能加分。 互相交流,集體評價。
教師
寄語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遠不會老去。願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更愛自己的家鄉,更愛自己的祖國!讓我們共同祝願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聽講。
作業:把《鄉愁》改寫成一篇500字左右的抒情散文。
附:
《鄉愁四韻》歌詞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那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掌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那信一樣的雪花白 那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那家信的等待是鄉愁的等待 那母親的芬芳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綜合學習與探究
——發現那被忘卻的美
↘學習目標
1.能找出三篇評論的獨特觀點,認識它們的共同特點和個性特點。
2.能掌握簡單的文學評論的寫作方法,並對具體作品進行評價。
3.能挖掘父母、同學、老師身上“被忘卻”的美,並以此寫一篇作文。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導入
新課 讀一篇文章,理解作者寫的是什麼,爲什麼這樣寫,好在哪裏,這些都很重要。但是,一篇好的文學作品傳達的不僅僅是這些一般的信息,更爲重要的是,它是作者人生狀態的沉澱,是社會思想價值的體現。因此,讀一篇文章,需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獨立地思考,品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本單元學習的三篇課文,作者從自身創作的實踐體驗出發,說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領略完三位名家的風采之後,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們“從平凡中發現美”的獨特視角,做一個會讀書、善發現、懂生活的人。 聽講。
重溫
課文
?
學會
評論 1. 思考下面兩個問題,並帶着問題再次閱讀三篇課文,然後形成自己的觀點,並與同學討論、交流。
⑴三位作者從各自的創作體驗出發,寫出了自己對作品的獨特的感悟。請找出作者對三篇作品的獨特評論。
明確:“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極其簡練的文字,抒寫了作者對白鷺的獨特的感受和獨到的認識,絕妙地描繪出白鷺‘因爲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的美”(《散文家談散文》);“作者把這兩者(指‘展開故事和塑造人物’)結合得很好,而且儘量讓讀者通過故事發展的細節描寫獲得人物的印象……不但描寫出了人物的風貌,也描寫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說家談小說》;“詩人是對於時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這裏的詩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僅是指他自己”(《詩人談詩》)。
⑵請結合各篇作品的內容,分析三位作者爲什麼能寫出這樣獨特的評論。
明確:①三位作者都對作品進行了反覆、專注、投入的閱讀,並開展獨立、深入的思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感受、獨到的見解。②三位作者都選擇了恰當的角度,以此集中、具體地展開評論,如散文重在寄託的感情和思想,作者就對白鷺進行“形”和“神”兩方面的把握和理解,認識白鷺“被人忘卻的美”;小說重在情節和人物,作者就從人物的言行入手,抓住細節描寫,把握人物的性格;詩歌重在意境的體味,作者就結合背景,展開合理的想像和聯想,透過詩的意象去把握詩人的內心世界。
2.結合本單元的三篇課文,你能說說該如何評論一篇文章嗎?
3.借鑑本單元三篇評論文章的寫法,閱讀下面魯藜寫的《泥土》,寫一篇250字左右的簡短評論。
注意:
①帶着詩歌的感覺認真閱讀,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②評論抓住恰當的切入點,中心集中,有條理,不偏離話題。
附: 泥土 (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
就時時怕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做泥土吧
讓衆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組織學生交流,評價。 1.分小組學習,問題⑵在班上交流。
2. 自由發言。
3.閱讀,創作。交流。
第二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練就
慧眼 郭沫若說:“白鷺卻因爲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事實上,高明的作家總能從“常見”的事物中發現它的美;優秀的文學作品總能寫出“常見”事物未被人發現或“被人忘卻”的美。這是因爲高明的作傢俱有一雙發現美的慧眼。《白鷺》《百合花》《一個深夜的記憶》這三篇作品的作者,都以自己的獨特眼光,從“常見”事物或人物身上發現了美,你能說出他們發現了怎樣的美嗎? 自由發言。
挖掘
美 其實,不僅作家有慧眼,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發現美的慧眼。讓我們睜大“慧眼”,找一找生活中“被人忘卻的美”,並用美的語言告訴大家。
我們與父母、同學、老師生活在一起,對他們身上的“美”本來應有獨到的發現和深刻的感受,可是他們的“美”卻常常“被忘卻”。因此,在作文中,寫父母,往往只有生活上對自己的照顧;寫同學,只有刻苦學習;寫老師只剩下帶病工作之類。你能分析出這樣“老生常談”的原因嗎?
明確:對他們太熟悉了,認爲他們所做的事情是理所當然,沒有好好地觀察過他們,更沒有用心去感受過;缺少發現美的“慧眼”和敏感的心靈,不能從平平常常的事件和細節中發現美的心靈和美的情感,人云亦云;寫作文缺乏真情實感,爲了完成任務……
點撥:“慧眼”在心中,只要我們用美好的心去發現,用感恩的心去體會,用激情的心去感悟,你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就讓我們從最熟悉、最親近、最值得我們去探索的父母、同學、老師開始吧,挖掘他們身上的美,你會有豐厚的收穫的。 聽講。
自由發言。
書寫
美 寫作練習(《綜合學習與探究》第五題1) 動手創作。
作業:完成寫作訓練。
修改文章專題訓練
——結構的調整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意在從大處着眼,斟酌文章全篇結構是否合理,從而幫助我們掌握結構調整的一般方法,並且能夠在寫作中對自己的文章結構進行調整或對結構有問題的文章進行修改。在具體操作中要重視段落順序的安排、段與段的銜接、開關結尾的照應、詳寫略寫的調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調整修改之後,力求做到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首尾呼應,詳略得當。
↘學習目標
1.能說出文章結構上常見的毛病。
2.能運用列提綱、改大局等方法修改文章中結構方面的毛病。
3.養成寫作文列提綱和修改文章的習慣。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故事
導入 相傳唐代賈島初赴京師時,在驢背上得到兩句好詩:“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後又想把“敲”字改爲推字,正當他吟哦不定時,撞上迎面而來的韓愈車騎,韓愈問明原委後,不僅不怪罪他,還幫他一起斟酌,許久後說:“敲”字佳,這就是有名的“推敲”故事,可見古人對修改是何等的重視。
俄國19世紀的作家果戈裏,規定自己的稿子起碼要修改八次;托爾斯泰寫過一篇《爲克萊塞爾樂章而作》的文章,全文只有五頁,可手稿卻有800頁;海明威《永別了,武器》的最後一頁修改了三十多遍,《老人與海》的手稿讀了近兩百遍纔拿出付印;曹雪芹寫鉅著《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我們如果能養成修改自己的文章的習慣,那麼我們的作文水平也一定能很快提高。 聽講,感悟。
熱身
運動 1.請運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的短文。
⑴換用號: ⑵增補號:
⑶刪除號: ⑷調位號:
人 生 是 無 法 回 頭 再 來 的,然 而 做 每 件 事 都 要 細 心 瑾 慎、 小 心 翼 翼。有 時 也 許 就 是 因 爲 一 個 不 留 神 的 錯 誤 , 造 成 無 法 挽 回 的 一 個 遺 憾。
朋 友 :珍 重 地 走 好 每 一 步 ,不 要 對 小 事 就 吊 以 輕 心 ,希 望 你 穩 健 地 走 完 自 己 的 旅 程 。
參考答案:①“然而每件事都要細心瑾慎,小心翼翼。”句中,“然而”改爲“所以(因此)”;“瑾”應改爲“謹”;“細心瑾慎”與“小心翼翼”重複,刪去其一。②“有時也許就是因爲一個不留神的錯誤,造成了無法挽回的一個遺憾”,欠通順,改通即可;“有時”後可加“,”;“一個”調到“無法”前。③“朋友:珍重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對小事就吊以輕心”句中,“:”改爲“,”;“珍重”改爲“慎重”;“吊”改爲“掉”。④“希望你穩健地走完自己的旅程”欠通順,改通即可。)
2.你能說說常見的語病類型嗎? 1.動手實踐。
2. 自由發言。
學習
調整 1.讓我們來看這篇習作,請你幫它修改。(見課本《要苦練基本功》)
2.一篇文章的語句要通順,用詞要準確,寫字要正確,但如果忽略了整體的謀篇佈局,那麼再流暢優美的語句也只是“表面文章”。通過剛纔的短文修改,你覺得要安排好文章的結構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明確:合理組織語段、段落順序的安排、段與段的銜接、開頭結尾的照應,詳寫略寫的調配。
3.結合我們平時的寫作實踐,你認爲怎樣才能避免犯結構上的毛病,提高謀篇佈局的能力。
明確:養成寫作前列提綱的習慣;修改文章注意從大處着眼,斟酌全篇結構是否合理。
4.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習題。 1.動手操作。
2.閱讀材料,交流。
3.自由發言。
4.動手練習,交流。
第二課時
步驟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實戰
演習 1. 小亞同學寫了篇作文投到語文報社,編輯老師發現,文章寫得很美,但還有一些語病。以下是她的習作片斷,請用規定的符號,按照文後試題的要求,直接在原文上幫她修改。
一天的熙熙攘攘結束後,世界歸於寧靜。躺在牀上,想好好看看美麗的星空,細雨卻像一位久別的朋友,打破了這難得的靜謐。這倒使我想起了家鄉的雨。
家鄉的雨,也總在夜晚不期而至,或溫婉儒雅,或豪氣萬丈。倘若沒有碰到撒野的風兒,雨總會來得那樣輕,那樣靜,那樣有氣勢。碰到風兒搗亂,“冷雨敲窗,”鄉人們有時會起身推窗而望。細雨如絲般飄下,不一會兒,空氣中便塞滿了泥土的味道,深深吸了一口氣,呵,真讓人陶醉啊!慢慢地,屋頂便奏起了低低的交響樂章,滴滴答答,滴滴答答,讓人煩躁。
先是和風細雨,繼而滂沱淋漓,漸而縹緲迷茫。品着、聽着、看着,好不愜意。
⑴第一段中的比喻句與上下句表達的情感不協調,請加以改正。
⑵二、三段中也存在着不協調等語言表達及標點使用問題,請選4~5處加以修改。
參考:⑴“永遠的好朋友”與作者表達的情感不協調,可改爲“不速之客”或“不受歡迎的人”“搗蛋的傢伙”。⑵①第二段中 “那樣有氣勢”與上文矛盾,可刪去; ②“冷雨敲窗,”標點用錯,把“,”放到引號外;③“空氣中便塞滿了泥土的味道”,把“塞滿”改爲“充滿”; ④“屋頂便奏起了低低的交響樂章”中搭配不當,可去掉“章”字;⑤“讓人煩躁”與上文表達的情感不一致,可改爲“煞是好聽”。⑥第三段中“品着、聽着、看着”詞序不當,可改爲“聽着、看着、品着”; ⑦“品着、聽着、看着,好不愜意”中的“看着”可以刪去。
2. 修改本單元自己的作文。
教師巡視指導。 1.分小組練習,在班上交流,評價。
2.四人一組修改一篇,有疑問向教師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