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研究紙的教案

幼兒園大班研究紙的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7W 次

教學資源分析:

幼兒園大班研究紙的教案

《研究紙》是材料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紙爲例對某一類材料進行研究容易導致科學探究活動的深入,並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材料是《科學》新加入的內容,它是物體(具體)到物質(抽象)的過渡內容,反映社會技術發展的水平,回顧人類從誕生起直到今天的幾千年文明史,每天都有使用材料,每天都在探索新材料,歷史學家也正是將材料的發展作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標誌。正是出於這些考慮,《標準》在物質世界的具體內容標準中加入了此內容,本單元《它們是什麼做的》是這一主題的入門,單元共分爲五課:1,常見材料2,研究紙3,我們穿什麼4,玻璃和陶瓷5,材料的使用與環境。通過本課及本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認識材料的多種多樣的活動中,收集材料,交流信息,觀察比較材料的不同特點等,從而意識到材料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到科學技術的重要作用,並樹立節約材料和環保意識。

《研究紙》的主要內容分爲四個部分:

一、瞭解紙的用途的多樣性。

二、研究不同紙的特點。

三、瞭解紙的發明及其它相關知識。

四、製造再生紙。

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者着重把握以下幾條:

1、重視學生的信息收集渠道,上課之前,讓學生收集各種不同的紙,以便研究它們的特點,同時讓他們查詢一些關於紙的資料,可以向老師,父母詢問,也可以到圖書館去找資料,還可以上網查詢,形式不限;

2、選擇有結構的材料,注重對比研究,在各種各樣的紙中,幫助學生挑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牛皮紙、面紙、普通白紙、馬糞紙、包裝箱紙,同時注重方法的指導;

3、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與同伴合作,分享收集的信息,意識到節約材料的重要性等;

4、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教者在教這節課的時候,對內容作了適當的調整。

課前:學生收集各種紙及有關的紙的信息(種類、作用等)

課上:

1.瞭解紙,交流收集的信息。

2.研究紙的特點。

3.做紙的標本。

4.設計紙。

課後:製作再生紙。

教學目標:

過程方法:收集多種多樣的紙。

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對紙進行淺顯的研究。

能夠運用語言、文字符號等多種方式表達探究結果,並進行交流。

知識技能:知道紙的一般特性和常見用途,並能把紙的性質和用途聯繫起來。

情感態度價值觀:養成節約用紙的好習慣。

體會到使用工具進行探究的優越性。

教學過程設計:

一、瞭解紙

1.學生介紹各自帶來的紙。

2.師介紹幾種特殊的紙(紙幣、複寫紙、糯米紙)

出示紙幣,學生肯定認識,但幾乎沒有學生把紙幣作爲一種紙收集過來的。

講述:紙幣裏有人頭像,上面有盲點,還有幾個民族的文字。但紙幣是一個國家的貨幣象徵,我們應該保護它,今天課上我們就不研究它了。

(評:課上雖然沒有多少學生帶紙幣來觀察,但他們聽了老師的介紹後,相信他們會課後去觀察驗證的。同時用紙幣向學生進行保護人民幣的教育,不失爲一種較

好的愛國教育。)

3.交流收集到的紙的其它信息。

學生可以對紙的發明,紙的作用,種類及特點作介紹。

教者準備好蔡倫的畫像以及古代造紙時的幾張圖片,在學生提出四大發明——造紙術的時候,向學生展出:造紙術是中國人發明的,比西方國家早了一千多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評:課堂一開始,就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學生從教室到實驗室,一碰面,肯定是互相交流帶來的名種名樣的紙,這些紙是和他們的生活緊密相聯的,也是他們接下來要研究的對象,他們勢必對這些平時不在意的紙要多留心一些。教者一開始介紹的那些特殊的紙,也是爲了激發學生探究紙的慾望。)

二、研究紙

1.分類:桌上有很多紙,請學生按一定的標準給紙分類。

(注意:分類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初步的比較過程。分類標準可以是按用途分,可按質地、顏色分等,標準不要求統一,只要求有科學的依據。)

2.選紙:從不同的種類當中,各挑出一張作爲研究對象。

(說明:此舉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把研究的對象相對集中,避免重複研究,剩餘的紙放在桌子下面。)

3.研究紙:

(1)提問:你打算怎樣研究這些紙?

學生分組討論

(2)大組交流方法。

學生說出可採用的研究方法,教者加以適當指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工具的重要性,可採用尺、天平、小刀、放大鏡等。在學生說方法的時候,教師可挑一兩種方法詳加指導,其它的舉一反三。

(3)選擇方法研究紙

A.研究前讓學生說出一些注意點(安全、地面清潔等)

B.發給學生研究的記錄表格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

C.學生研究時,適當補充學生研究的材料。確保每一組都至少有以下幾種紙:牛皮紙、面紙、普通白紙、蠟紙、馬糞紙、包裝箱紙。

D.在學生研究時,提醒學生方法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觀察研究要深入一些。

E.讓學生邊研究邊做記錄,記錄要注意簡潔明瞭。

(4)交流研究發現

4.討論:研究紙的特點有什麼作用?

(說明:目的在於把紙的特點與紙的作用聯繫起來,紙的特點決定了紙的用途,研究紙的特點是爲了更好地掌握紙的特性,有助於設計新的適應其它特殊用途的紙,更好地爲人類服務。)

(評:教者在這一部分注意學法的指導,提供給學生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有東西可研究。在學生探究的同時,注重指導時機的介入。指導過早,扼殺了學生的思考時間。指導過晚,學生又會感到困難重重,從而失去了探究的勇氣。在科學探究時,學生往往容易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上,往往研究得不夠深入,在這裏,教者不要求學生採用所有的方法,而是讓學生選擇其中的幾種方法,這樣就保證了學生在某一方面研究的時間,從而可以使研究得以深入開展下去。)

三、製作紙的標本

講述:爲了更好地保留今天的研究成果,可以通過製作標本的形式把它保存下來。

1.準備:活動記錄手冊中的“紙的標本”硬紙板,膠水,剪刀。

2.交待好學生注意清潔衛生。

3.提醒小組分工合作,剪、貼、寫操作有序。

4.在標本旁寫上紙的名稱和作用。

5.做好之後相互交流展示。

6.準備好垃圾袋,剩下的紙讓學生收好,課後可以用這些紙來製作再生紙。(進行節約用紙的教育)

四、設計紙

1.講述:有時候,人們爲了生活的需要,會設計出一些新型的材料。

2.創設情境:下雨了,騎車的人沒帶雨披,買一件又太貴,有沒有一次性的雨披呢?

學生設計防水紙,可利用防水紙來製作一次性雨披。

3.學生設計其它新型紙。

要求:A說明紙的特殊作用;B介紹怎樣製作(不要求實際製作,只要給出想法,思路)C紙這種紙取一個各字。

發給學生第三張紙:紙的資料設計紙,畫出或寫出設計的思路

(評:江書記說過: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學生在多年的應試教育下,死記硬背,以記住了多少條知識爲衡量學生的標準。他們的創新思維,創造性往往在初現端倪的時候就被教師扼殺掉了。而今的科學教育就是要打破原有的教材格局,改革原有的考覈制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讓學生設計紙,可以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科學同人們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繫,樹立用科學服務人類的思想。)

至此,學生的身邊有了三張表:

(一)研究紙

(二)紙的標本

(三)設計紙

再發給學生一張“紙的資料”封面,上面有班級,姓名,形成一份完整的“紙的資料”保存下來。

教學片斷賞析:

學生選擇好紙後,討論如何研究紙。

師:你們打算怎樣研究這些紙呢?

生:可以用放大鏡看。

師:(板書:看一看)看什麼呢?

生:看紙的中間有沒有孔隙,有沒有紋路。

生:還可以看紙的邊緣是什麼樣的。

師:看哪一種紙呢?

生:每種紙都看一看,這樣好有個比較。

生:還可以用滴管向紙上滴水,看哪些紙會吸水。

師:(板書:滴一滴)怎樣知道水是否會吸水呢?

生:看水滴能不能在紙上擴散,擴散得大說明紙吸水。

生:摸一摸。(師板書:摸一摸)哪一種紙比較光滑。

生:可以用小刀在紙上刻(師板書:刻一刻),看哪一種紙結實。

生:小刀也可以在紙上刮一刮(師板書:刮一刮),看看紙裏面有什麼。

師:猜猜可能會有些什麼。

生:可能有木屑。

生:還有草,樹皮。

師:你爲什麼這麼說?

生:因爲我看過課外書,紙就是用這些東西做的。

師: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

生:比一比,把它們放在一起,看誰厚。

師:如果我想知道一張紙有多厚,怎麼辦呢?

生:用尺量。(師板書:量一量)

生:薄一些的紙,把它們摺疊起來,用尺量出總厚度再除以多少層,就得出一層的厚度了。

生:(看到天平)用天平稱一稱(師板書:稱一稱),比較它們的重量。

(接下來學生選用兩三種方法進行小組研究)

(評:自然科學教育經歷了“傳授科學知識——關注科學方法——培養科學素養”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它側重的部分。世界向多極化發展,而教育目標也在向多無化發展。科學教育不再是背一些條目,做一些實驗這麼簡單的事了。科學教育更注重學生的能力發展,更接近他們的日常生活,更強調他們學習科學的親歷過程,更重視他們的情感體驗,更關注他們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人生觀。在科學課程中,學生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的人,因此教師也不能千篇一律,要創設多種情境,提供給學生有結構的材料,讓他們的個性得以充分地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