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5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集合十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給幼兒提供展示自己本領的機會,使幼兒產生自豪感。

2 引導幼兒敢於在小朋友面前說,做,唱,跳。

3 引導幼兒模仿小雞,青蛙等各種動物的叫聲。

4 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5 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敢於在小朋友面前說,做,唱,跳,展示自己。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模仿小雞,青蛙等各種動物的叫聲和動作,並展示自己所學到的本領。

活動準備:

1 小雞,青蛙等動物的頭飾。

2 毛絨玩具小雞,青蛙,小鴨等。

3 錄音機,磁帶。

4 佈置森林,草地,小河的遊戲場景。

活動過程:

一 聽音樂模仿小雞,小鴨,青蛙的叫聲和動作進入教室。

二教具導入:以小動物的口吻向幼兒介紹各種小動物的本領。

1出示毛絨玩具,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剛纔我們學的哪些小動物?今天老師把它們請到了教室裏來了,看看都有誰?”

教師逐一出示,幼兒說出後,要求做出相應的動作,發出聲音。

2“小動物真可愛啊,你們知道嗎?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呢,猜一猜,它們都會些什麼呀?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說一說。

3分別以小動物的口吻介紹它們的本領。如:小雞“小朋友,你們好,我是小雞,我的本領可大了,我的小嘴尖尖的,可以吃小蟲子,我的叫聲可好聽了,你們聽,嘰嘰嘰。”依次介紹小鴨子,小青蛙。

(評析:以小動物來引題比較符合小班幼兒心理,能引起幼兒興趣,首先在活動前,幼兒瞭解這三種小動物的叫聲,在老師的提問下:“那它們都有自己的本領,它們會幹什麼啊?”啓發幼兒進一步瞭解小動物的慾望,豐富知識面,併爲下一步小朋友自己展示本領做鋪墊。)

三通過談話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本領,並鼓勵他們大膽的展示。

1“小朋友,小動物們都有各自的本領,那我們小朋友也會很多本領,對不對?誰能說一說,你都會哪些本領呢?”

請個別幼兒說出後,站到前面來給大家展示一下,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表揚,讓幼兒體會大膽展示自己產生的自豪感。

2教師以啓發性語言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

“你們看,有的小朋友會唱歌,有的小朋友會背詩,這些都是本領,還有啊,會自己吃飯,自己睡覺,上幼兒園不哭鬧,都是小朋友的本領,再想想看,你還會什麼呢?”

注意不愛表現的幼兒,多鼓勵和引導,並表揚一些來幼兒園有進步的幼兒,讓每個幼兒都體驗喜悅感。

(評析:在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讓幼兒敢於在大家面前進行展示。教師積極引導,並給予充分的鼓勵,能讓幼兒產生自信和自豪感。對於不敢表現的幼兒,老師可以從其他方面進行啓

發,如自己吃飯,自己睡覺,讓每個幼兒都感到自己也是有本領的,增加自信心。)

四 利用遊戲的形式引出兒歌,體驗遊戲的樂趣。

1“啊,剛纔小動物們說小朋友表現的真好啊,個個都是本領大的好孩子,我們做好朋友一起來遊戲好嗎?”

2出示青蛙和小雞頭飾若干,讓幼兒按自己的喜愛選擇頭飾,按青蛙和小雞分成兩組。輪流學小動物叫聲,引出兒歌歌詞:“你學小雞嘰嘰嘰,我學青蛙呱呱呱,你和我,我和你,嘰嘰嘰,呱呱呱。”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五 情景表演。

1佈置森林,草地,小河的遊戲場景,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頭飾,扮做小動物。

2播放背景音樂,師幼一起在場地上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和動作,盡情遊戲。

活動延伸

請幼兒回家向爸爸媽媽或者小夥伴們展示自己的本領。

教學反思

幼兒通過展示自己的本領,都增加了自豪感,增強了自信心,這時再讓幼兒戴上頭飾做遊戲,學兒歌,又進一步增加幼兒的興趣,佈置遊戲場景,讓幼兒置身於動物的生活環境,在森林裏嬉戲,在草地上蹦跳,在小河裏游泳,身臨其境,給幼兒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臺,讓活動在盡情的遊戲中結束。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瞭解小白兔的主要外形特徵和飲食習性,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2、讓幼兒產生喜歡小白兔、關心小白兔的情感。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白兔兩隻。

2、胡蘿蔔、青菜、水果、水各三份。

3、音樂《小白兔》。

4、小白兔耳朵、嘴巴、尾巴、眼睛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謎面:眼睛紅,毛衣白,長長的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謎底:小白兔

二、觀察兔子,大膽描述兔子的外形特徵。

1、提問:“你們喜歡小兔嗎?今天,周老師請來了兩隻可愛的小白兔,請你看一看,摸一摸!”

2、請幼兒看小白兔,引導幼兒觀察兔子特徵。

3、提問:“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兔子?”(白的)

兔子的耳朵、眼睛、嘴巴、尾巴什麼樣?(長耳朵、紅眼睛、三瓣嘴、短尾巴)身體看上去有什麼感覺?(毛茸茸的、軟軟的)

4、提問:“小白兔的眼睛爲什麼是紅色的?”(因爲小白兔的眼睛其實是透明的,但它的眼睛裏有很多紅血絲,所以看上去眼睛是紅顏色的。)

5、提問:“小白兔的嘴巴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它叫做三瓣嘴”。

三、觀察小白兔的飲食習性。

1、提問:“小兔喜歡吃什麼?”(胡蘿蔔、青菜)“今天,周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食物。請你看一看,小白兔最喜歡吃什麼?它是怎麼吃東西的?”

2、出示實物:胡蘿蔔、青菜、香蕉、橘子、水。

3、幼兒觀察,講述小白兔吃了什麼?怎麼吃的?

4、小結:小兔喜歡吃青菜、喝水。

四、聽音樂,結束活動。

“好了,小白兔玩累了,它想回家了,我們和它說再見吧!”

活動反思:

將整個科學活動轉變爲一個很隨機性的觀察遊戲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的空間中學習知識,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玩。對於小白兔的外形特徵進行挖掘,讓幼兒近距離觀察實物小白兔,就是在這種隨意的接觸過程中幼兒就驗證了已有的知識,同時他也在發現問題、找尋問題,獲取新知識。

通過近距離的實物接觸,孩子更能接受和理解小白兔的習性。教師對幼兒看到的知識加以提升、總結,重點介紹小白兔的突出特點,讓幼兒樹立正確的科學意識和觀念。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複述故事的主要內容。

2、通過故事畫面的引導,鞏固對顏色的認識。

教學準備:

1、幼兒用書、掛圖、CD。

2、彩色卡紙、圖片。

教學過程:

1、講述《聰明的燕子姐姐》故事內容,並組織幼兒討論。

聽故事,教師提出問題:

(1)誰的生日快到了?

(2)小動物們請誰來幫忙?

(3)燕子姐姐向誰要布來幫小動物們做衣服?

(4)燕子姐姐幫小松鼠做了什麼衣服?燕子姐姐做的黃背心是給誰穿的?小山羊的大衣是什麼顏色的?

(5)燕子姐姐做給獅子大王的生日禮物是什麼呢?

2、教師取出圖片,再聽一遍故事。熟悉每個動物衣服的顏色。

3、記憶動物衣服的顏色並請個別幼兒來給小動物們穿衣服,並請全班幼兒檢查是否正確。

4、幼兒熟悉顏色後,教師將幼兒分組,並將色卡放在紙箱中。

5、教師從相中取出色卡,請幼兒依照色卡的顏色在教室中尋找相同顏色的物品,哪一組找的物品多即將獲勝。

6、活動結束,請幼兒進行分享。

(1)除了色卡上出現的顏色,你還知道哪些顏色?在哪些地方看過?

(2)你最喜歡哪種顏色?爲什麼?

(3)請幼兒回家尋找,家中有哪些物品同色卡上的顏色是一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1~24小節)

1、聽《大熊貓》音樂,表演入場;

2、導入新課題:動物世界裏還有許多小動物也想和小朋友做遊戲。

依次掛示“小貓”“小雞”“小鴨”“小豬”頭像圖片。

3、引導幼兒依次表現以上幾種動物的叫聲,並從圖片筐中找出相對應的動物嘴形貼在預留背景圖中。

4、教師模仿動物叫聲、範唱,幼兒學唱。

從圖譜一目瞭然可以看到:對照動物頭像唱出小動物名字:對照嘴型唱出動物叫聲。

5、對應圖譜觀察討論:歌曲中旋律的高低起伏。

第二部分:(25~42小節)

6、分析討論:幾種常見動物的生態關係,導入歌曲後半部分的學習。

7、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唱法。

可視幼兒能力由教師先領唱、幼兒合唱,逐步到幼兒領唱、合唱。

第三部分:創編歌曲

8、請幼兒充分發揮想像;

①你在生活中、動物園裏、影視圖片中分別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

②模仿這些動物的叫聲;

③儘可能將圖片筐中準備的圖片出示出來

(如青蛙、小鳥、小狗等)

9、利用創編的歌詞,結合已有旋律,創編歌曲。

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製作、收集多種動物圖片,學習、討論各種動物。

2、準備音樂旋律伴奏材料,爲幼兒創造、表演提供平臺。

設計意圖:毫無疑問,孩子們喜歡小動物。各種各樣小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行爲習慣、聲音等,都是會讓孩子們感到好奇的內容。有關動物的主題永遠是孩子們探究的重點之一。

很多動物不僅生動可愛,也很美妙,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可挖掘。在參與了《動物世界》之《大熊貓》這一活動後,孩子們明顯更愛模仿小動物了,她們妙趣橫生的樣子,讓我靈機一動:何不生成一節音樂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動物們身上感染更多的藝術氣息呢?

音樂主題活動《誰在叫》由此而創設。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歌曲,探究歌曲中旋律的起落,學習領唱、合唱的基本方法。

2、體驗愉悅歡快的情緒,初步瞭解幾種動物的生態關係。

3、發展幼兒創編歌詞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①學會並表演歌曲《大熊貓》②從生活中、影視圖片中收集,瞭解多種動物資料。

2、物質材料準備①《大熊貓》音樂磁帶;《誰在叫》音樂磁帶。②多種動物頭像圖片、及對應的嘴形圖片(如小貓、小雞、小鴨、小豬、老鼠、小魚、小象、小狗、青蛙等)

③簡單背景圖,表現出旋律音的高低起伏(如圖片的起伏:高區對應歌曲高音、低壓對應歌曲低音)

活動反思:

《誰在叫》是一首2/4拍,七聲宮調式的兒童歌曲,該歌曲描繪了小動物不同的叫聲,生動形象,極富童趣;歌曲節奏有規律地重複、變化着,旋律以級進爲主,流暢上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探究興趣。

本活動使用了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幼兒在較短時間內學唱了歌曲《誰在叫》,嘗試並使用了“領唱”“合唱”的唱法,用旋律線的背景圖方式,淺顯地培養幼兒對高音區和低音區唱法的簡單感受,幼兒積極性較好,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不足之處,對第二部分的展示較少,幼兒在唱的時候,對歌詞、旋律掌握不太明朗;對幼兒啓發創編的力度還不夠,同時應作好系統歸納的準備(如提前準備可能出現的青蛙、小鳥、老虎等,小狗、牛、羊等動物圖片,用白極預留空間,及時展示幼兒的創造成果;也可給幼兒提供。自制圖片、圖譜的空間,讓幼兒把想唱的畫出來)讓幼兒更多體會創造的樂趣和成功的愉悅。

總體來講,幼兒在短短一節課時間內學會了這首42小節的歌曲,並用多種形式來表現,我覺得幼兒的能力不錯,並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說出本身是X X幼兒園的小同伴。

2.初步感受幼兒園景物、房舍的美,產生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3.能用簡略的語句描述幼兒園,如:很大、很美等。

活動準備:

事先選擇好帶幼兒參觀幼兒園哪些有代表性的地點的照片。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用簡單的詞語描述幼兒園。

難點:感受幼兒園的美,產生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認識幼兒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是哪個幼兒園的小朋友?你覺得我們幼兒園怎麼樣阿?漂不漂亮?

師:現在啊,讓我們一起來參觀一下我們的幼兒園,好不好呀?

引導幼兒大膽表述。

二、找幼兒園的園牌,認園名。

1.參觀幼兒園大門師:這裏是什麼地方呀?哦,這裏是幼兒園的大門,你看到了什麼?

2.看着園牌告訴幼兒幼兒園的名字,幼兒跟念幾遍"X X幼兒園"。

三、參觀幼兒園全貌。

1.走進大門瀏覽幼兒園的全貌,知道幼兒園很大、很美。

師:走進大門,終於來到了我們幼兒園啦!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看看吧!

師:誰來猜猜看,這是什麼地方?(出示操場圖)哦,是我們小朋友每天做早操的地方。

師:誰還向來猜一猜的,這裏又是什麼地方?(帶領幼兒依次參觀)師:我們參觀完幼兒園了,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我們幼兒園怎麼樣啊?(引導幼兒說出很大、很美)2.找找幼兒園最漂亮的地點。

師:看了這麼多地方,你覺得幼兒園裏最漂亮的地方是哪裏?你最喜歡那個地方?你爲什麼喜歡那個地方呢?你想在哪裏做什麼呢?

3.讓幼兒自在地在喜愛的地點參觀玩玩。

師:今天,我帶小朋友參觀了我們幼兒園,小朋友也可以帶爸爸媽媽參觀一下我們幼兒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選材自繪本《你好》,該繪本是關於朋友見面互相問好的過程,其中的角色是四個小動物,情節簡單,突出了交往這一社會性主題,而小班年齡段的幼兒正處在社會性發展技能習得與迅速成長的時期,學會如何與他人進行交往和互動是一項非常必要的技能,因此該教材非常適合小班年齡段的幼兒。

教學目標:

1.鼓勵幼兒觀察畫面,願意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畫面內容,在情境中說“你好”。

2.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和朋友打招呼,感受交往的快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四位好朋友

利用多媒體逐個出示小河馬、小老鼠、小豬、小鱷魚形象,你認識誰呀?並向新朋友問好。

二、好朋友來問好

1.小豬來問好。

有一天,小河馬在公園裏玩,它在玩什麼呀?

播放聲音“你好!”你們聽到了什麼?是誰在說“你好”呀?

出現小豬,兩個好朋友玩什麼呀?心情怎麼樣?

2.小老鼠來問好。

播放聲音“你好”,又有朋友來了!是誰呢?猜猜看。

出示“小老鼠”:是我呀,我們一起玩吧!

現在有幾個朋友了?數一數。三個好朋友會在一起玩什麼呢?

3.小鱷魚來問好。

播放聲音“你好”。這個聲音聽起來怎麼樣呢?

原來是誰呀?他是怎麼和朋友說“你好”的?朋友們喜歡嗎?

沒朋友和小鱷魚一起玩,它怎麼了?心情怎麼樣?怎麼樣才能讓朋友們願意和它一起玩呢?

最後小鱷魚是怎麼問好的呢?

4.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幫助幼兒鞏固故事內容。

三、遊戲:你好你好

1.“你們和好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是怎麼問好的呢?”

2.播放歌曲《你好》,引導幼兒互相問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知道冬天有些地方會下雪,有些地方不會下雪。

嘗試根據細節特徵尋找答案。

瞭解雪的特徵,感受故事情節的有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

“冬日雪景”圖片;“這是誰的家”圖片;《雪花》故事音頻及圖片。

材料準備:

顏色不一的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冬日雪景”,組織幼兒討論畫面內容。

——圖片上是什麼季節?

——圖片上白色的是什麼?

——你們的家鄉會下雪嗎?

——你知道哪些地方冬天會下雪/不會下雪?

小結:同樣是冬天,有些地方不會下雪,有些地方會下小雪,有些地方則被厚厚的白雪覆蓋,到處都是白白的雪。

操作課件,引導幼兒根據畫面細節尋找答案。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思考畫面內容。

——雪地裏有什麼?

——有幾座房子?會是哪些小動物的`家呢?

——這些腳印又是哪些小動物留下來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2.幼兒操作課件,將小動物與其房屋對應起來。

播放故事音頻及圖片《雪花》,引導幼兒瞭解雪的特徵並感受故事情節的有趣。

——小黃狗、小花貓、老母雞和雪之間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小動物們覺得天上下的是什麼?

——他們說對了嗎?

——米婭是怎麼說的?

小結:冬天天上會下雪,雪花是白色的,摸起來冰冰涼涼的,吃在嘴裏沒有味道。

發放繪畫材料,鼓勵幼兒畫一畫雪景圖。

——請小朋友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畫一畫冬天的雪景。

——想一想,雪會落在哪些地方?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在美工區,投放剪好的雪花片、固體膠,卡紙以及其他裝飾材料鼓勵幼兒製作雪景圖。

附【故事】

雪花

白花花的大雪從天上飄落下來,不一會兒,大樹上、屋頂上、大地上都蓋上了一層白色。

小黃狗從屋裏跑出來,搖着尾巴,說:“天上下糖了,大家快來看呀!”

小花貓從屋裏跑出來,說:“下鹽了,大家都來看呀!”

老母雞聽見了,慢慢走過來,拍拍翅膀,說:“不甜也不鹹,吃在嘴裏冰涼涼,不是鹽也不是糖。”

米婭從屋裏走出來,樂呵呵地對小黃狗、小花貓和老母雞說:“雪下得這麼厚了,我們一起堆雪人吧!”

啊,原來這是冬天的雪!小動物們和米婭一起在雪地上堆了一個漂亮的雪人。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幫助孩子瞭解各類食品營養價值和食用比例。

2。讓孩子在遊戲過程中知道怎樣的飲食纔是健康的。

3。通過遊戲培養幼兒有益健康行爲形成。

活動準備:

多媒體播放器;FLASH飲食金字塔的光盤。

活動過程:

一、打開多媒體播放器

1。介紹遊戲名稱,引起幼兒學習愛好。

2。熟悉飲食金字塔,瞭解飲食的初步分類。

3。邊示範邊講解遊戲玩法:遊戲共有兩關第一關提供十二款食物,第二關提供十八款食物,

4。玩家需按食物金字塔分類原則,把左邊的食物放在儲存格內。完成第一關纔可進入第二關。

5。個別幼兒示範。

二、幼兒遊戲

1。幼兒操作,選擇食品放到金字塔塔上。

2。幼兒輪流操作數遍(教師引導食物分類)

三、小結

幼兒悟出遊戲道理:食物金字塔愈往上,愈收斂,即表示愈往上我們愈要減少進食分量。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學習詩歌《蝴蝶樹葉》,並樂意跟隨詩歌做動作。

2.能初步嘗試替換詩歌中的個別詞語,體驗創編詩歌的快樂。

3.能通過表情、動作表現詩歌內容嘗試仿編詩歌的最後一句。

4.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到戶外撿過落葉

磁帶

活動過程:

*欣賞戶外撿樹葉照片

——共同回憶、討論撿落葉和落葉飄情景。

師:寶寶們你們看這些是什麼啊?(照片) 照片上有誰? 在幹什麼呢?

——出示樹葉

——師:你們看我們撿的小樹葉也來啦?

——說說樹葉的顏色、形狀,

感受詩歌意境

——師:每一片樹葉都是一首好聽的詩歌

——幼兒完整欣賞詩歌

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小樹葉像什麼? 小樹葉爲什麼會飛?

——跟着老師邊唸詩歌邊做動作。

*嘗試仿編詩歌

——編新的詩歌,集體朗誦

*遊戲 “大風和樹葉”——播放歌曲落葉

老師做大風

幼兒手拿樹葉扮小樹葉!

小樹葉隨風的方向做下蹲、搖晃……動作!

附兒歌:蝴蝶樹葉

秋風秋風吹吹, 樹葉樹葉飛飛,好象一羣蝴蝶,張開翅膀追追!

反思:

活動中,我發揮無聲的肢體語言,用動作表現詩歌的內容,幫助孩子理解詩歌內容。由於這首詩歌中涉及到幾個動詞“吹”“飛”“追”等,我採取了運用肢體動作這一策略,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這些詞,進而理解詩歌的內容。活動中,我教孩子學習詩歌和仿編詩歌時,運用非常直觀、形象的動作,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積極性很高,詩歌仿編的又快又多。活動最後,我帶領幼兒模仿小樹葉輕輕飛進活動室時,“你看到的小樹葉是怎樣飄下來的?”一句話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將他們平時看到的不同的景象都表現出來。我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詩歌中的句子,效果很好,始終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孩子爲主體,讓孩子在生活、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讓孩子在玩中學,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活動中我發現還有好多的不足之處,如提問設計方面,有些提問很封閉,多是填鴨式的提問。如:就象一羣什麼?張開翅膀幹嗎?這些提問很羅嗦,沒有實際的意義,有些甚至繞來繞去的,卻始終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不能發揮幼兒的想像力,這樣的一些提問如果經常在課堂中實出現,對幼兒的思維發展來說,那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想:我要加強學習,注重反思,促進自身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成長。

小百科:蝶,通稱爲“蝴蝶,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掌握歌曲的內容,能用身體動作表現抱娃娃的動作。

2.能借助情境表演、遊戲來記憶歌詞的內容。

3.在結伴遊戲時,願意與同伴交換進行抱娃娃表演。

活動準備:

1.日常生活中玩過“娃娃家”遊戲,有抱娃娃的經驗。

2.布娃娃若干(幼兒人數的一半)。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遷移抱娃娃的經驗。

1.教師:今天我把我家的娃娃帶來了,你們看看她長什麼樣?她穿什麼樣的衣裳?

2.教師:娃娃說想和你們玩,誰願意來抱抱她?

3.教師反饋幼兒動作,如兩手輕輕地抱娃娃。鼓勵幼兒大膽遷移玩“娃娃家”的經驗。

(二)教師演唱歌曲《小娃娃》,幫助幼兒熟悉歌詞。

1.教師抱娃娃清唱歌曲,幼兒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詞。

教師:我們是怎麼玩的?(重點熟悉第二句歌詞)

2.教師再次演唱歌曲,可邊做動作邊唱歌曲。

教師:我是怎麼介紹我的娃娃的?她長什麼樣?(重點熟悉第一句歌詞)

3.教師唱歌曲,同時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引導幼兒用創編的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三)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初步學習演唱歌曲。

1.教師抱娃娃,幼兒跟教師完整地學唱歌曲1~2遍。

(四)幼兒通過示範幫助幼兒明確遊戲規則。

1.教師:這次娃娃想找一個新朋友一起玩,仔細看娃娃是怎麼找新朋友的。

2.教師唱到最後一句時放慢速度,將娃娃送給一位幼兒,並與該幼兒交換位置。。

3.教師:我唱到哪一句把娃娃送給朋友的?

4.教師:現在你是媽媽,帶娃娃去找朋友吧。想一想唱到哪一句時把娃娃送給朋友。(教師指導幼兒一幼兒扮演“媽媽”,幫助幼兒進一步明確遊戲規則)

5.繼續請一位幼兒當“媽媽”表演,集體演唱歌曲。

(五)出示多個娃娃,幼兒完整玩遊戲。

1.教師:現在有4個娃娃,誰願意來做他們的媽媽?(邀請4個較大方的幼兒玩遊戲)

2.教師帶領幼兒玩遊戲。唱到最後一句時放慢速度,提示找朋友送出“娃娃”。

3.教師在遊戲中增加間奏,幼兒可連續玩遊戲3~4遍。

4.增加娃娃的數量(班級總人數的一半),集體玩遊戲2~3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