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6篇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錦集6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學習完《2—5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這天有位小朋友突然問我:“老師我知道了5的 分解與組成,可是我們馬上就六歲了,你能告訴我們6的分解與組成嗎?”,對於數的組成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後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最近我們學了《樹的名片》、《樹媽媽寫信》兩首詩歌,孩子們知道秋天到了,樹媽媽告訴小動物們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結合詩歌的內容,本次活動以嘗試爲小動物分房子,學習6的分解組成。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

2、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3、發展幼兒觀察力、分析力,記錄能力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學習並記錄6的5種分法。

2、難點:總結歸納6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規律。

活動準備

教具:大掛圖一張(圖上兩座房子、圖兩邊各有一個畫有空格的6的分解式)、6只熊貓卡片、記號筆、記錄紙。

學具:幼兒每人一張圖(圖上兩座房子、圖兩邊各有一個畫有空格的6的分式)、

每人6只動物卡片、鉛筆、橡皮、1—5數字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導入:

師:秋天來了,大樹媽媽寫信忙,寫給這寫給那,紅葉黃葉都寫光。

問:都有誰收到了樹媽媽的信?(引導小朋友回答都有哪些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

問:樹媽媽的信上寫了些什麼?(告訴小動物們要準備過冬)

師:小動物們收到了樹媽媽的信,蓋了許多新房子,準備在新房子裏暖暖和和的度過冬天。

2、出示大掛圖引出“6的分解組成”

師:熊貓家分到了兩座房子,熊貓家一共有幾隻熊貓(和幼兒一同點數共六隻)出示“6”的數字卡。

師:6只熊貓兩座房子怎樣分,熊貓們犯了愁,不知該怎樣分,有幾種分發。請小朋友們說一說

(二)、基本部分

1、請幼兒幫助自己的小動物來分房子。

(1)、幼兒觀察自己的學具,說說自己分是什麼小動物,點數小動物的數量(6只)

(2)、幼兒將6只小動物分在兩座房子裏,每分一次將分的結果記錄下來

2、請幼兒分別到前面說一說自己分的結果。教師在記錄紙上記錄幼兒的分法。

3、教師歸納幼兒的分法,總結出“6”的5種分法。

4、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引導學習有序進行“6”的分解組成

(1)、教師演示給6只熊貓分房子,一邊分一邊和幼兒點數兩座房子裏小動物的數量,並記錄下分的結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 3、4和2、5和1。

(2)、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瞭解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5、幼兒第二次爲小動物分房子,嘗試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記錄每次分的結果。

(三)、結束部分

遊戲《找朋友》

幼兒每人挑選一個數字卡(1—5)戴上,伴隨找朋友的音樂找到和自己的數字和在一起是“6”的幼兒做朋友。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設計根據新《綱要》精神,要求幼兒“從生活和遊戲中感知事物的數量關係”,還要關注幼兒探索、操作、交流、問題解決和合作的能力。本學期我們大班幼兒已經學過了《2—5以內各數分解與組成》,對於數的組成孩子們也已經有了一定經驗。我嘗試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然後記錄結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尋找分解和組成的規律,讓幼兒在玩中學,以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活動的設計思路來源最近我們學的《樹的名片》、《樹媽媽寫信》兩首詩歌,孩子們知道秋天到了,樹媽媽忙着寫着信,樹媽媽告訴小動物們要做好過冬的準備,結合詩歌的內容,本次活動以嘗試爲小動物分房子,幼兒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感知6 的分解組成,掌握6的5種分法,在感知數的分解組成的基礎上,掌握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

活動圍繞着給小動物分房子進行,每個幼兒都分到6只小動物,小動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貓、還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獅子等。每個幼兒還一張畫有兩座房子的圖。形象可愛的教具,再加上幼兒樂於幫助小動物分房子的喜悅心情,充分調動了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在第一次給小動物分房子並記錄的過程中,幼兒通過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種分法,在展示幼兒分房記錄時,有的孩子沒有找出了“6”的五種分法,還有的分出的一組數字合起來不是“6”,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嘗試記錄,對沒有掌握好的在下一個環節中我會多給予關注。接下來引導觀察幼兒無序的分法,教師並演示給6只熊貓分房子,一邊分一邊和幼兒點數兩座房子裏小動物的數量,並記錄下分的結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導學習有序進行“6”的分解組成,幼兒觀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瞭解數組成的遞增、遞減規律、互相交換的規律。幼兒在第二次爲小動物分房子時,掌握了有序的進行“6”的分解組成,記錄每次分房的結果。活動在遊戲《找朋友》的歡快氣氛中結束,幼兒通過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學,學中玩,達到活動目標與幼兒興趣最優化的結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繪畫的方式,誇張地表現自己或他人的外部特徵。

2、體驗和大家在一起的親密感,增強集體歸屬感。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增進參與環境佈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集體照。

2、彩筆、紙張。

活動過程:

一、我們的集體照。

1、和幼兒一起觀看本班的集體照。找一找,自己在哪裏。

2、這張照片是全班每個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拍的,看起來讓人感覺怎麼樣?

二、畫個自己留在幼兒園。

1、參觀活動室牆面上的裝飾及教師的自畫像。

2、把自己畫下來,貼在我們的“全家福”裏吧!

3、教師及時指導,要求構圖合理,佈局恰當,把自己富有個性的地方一一表現出來,如:五官、頭髮、衣着等明顯特徵。

4、請同伴看看,自己畫的像不像。

三、親密全家福。

1、請幼兒把自己的自畫像,掛在活動室的牆面上。

2、幼兒一起欣賞“全家福”,猜一猜每一幅畫像分別是誰?

教學反思:

本次開展的美術活動,不僅讓幼兒觀察人物的外表特徵,分辨出每個人在家庭中的稱呼,還讓幼兒感受家庭的親情,初步培養他們愛家庭、愛父母,尊敬老人的情感。

小百科:全家福,是一個家庭團聚的紀念,是一個組織團結築夢的表現,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發自內心對家團結和諧的凝聚力。一張全家福,定格了家的團聚時刻,凝聚親情、凝聚夢想,是人們追尋幸福的影像記錄。一張全家福,像族譜一樣記載家庭、企業、組織的成員變化和重要時刻,傳遞出不同家的情感和夢想。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隨着知識經驗的豐富,視野的開闊,思維及動手能力的逐步發展和提高,他們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更加濃厚,同時他們的思維特點正由原先的形象思維逐步向初步的邏輯思維轉變。該活動內容本身就具有趣味性和多變性,對孩子充滿了吸引力和挑戰性,因此,在活動中我們增加猜想、操作、觀察、驗證等環節,讓幼兒在疑問中發現,在探索中創造,突出體現了從“趣”中引、在“玩”中學、在“說”中知,引導幼兒有序、合理地安排空間,發展科學的思維方式,爲幼兒解決平時碰到物體整理擺放的難題提供幫助,更有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活動目標:

1、在反覆嘗試“裝罐子”的過程中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2、通過觀察與試誤體驗成功的快樂u。

3、能根據記錄表用語言大膽表達操作的過程和發現。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懂得分離物品

材料準備:幼兒人手一份材料(一個罐子、5個乒乓球、一杯玻璃球、一杯米和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介紹過程,激發探索興趣

1、引導幼兒觀察操作材料

2、提出操作任務:請小朋友們想辦法把5個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都裝進罐子裏去,並且能蓋上蓋子,你們能完成嗎?

二、引導幼兒嘗試裝罐,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1、幼兒猜想裝罐的順序

2、提出操作要求

1)一種東西全部裝完才能裝另一種

2)三種東西全都裝進罐子,還能蓋上蓋子,纔算完成任務

3)每嘗試一次就把你的操作順序記錄下來

3、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按要求裝罐,感知物體間的空隙

4、交流分享,鼓勵幼兒大膽表達操作的過程和結果

師:你是按什麼順序裝的?完成任務了嗎?

小結:原來同樣5個乒乓球、一杯玻璃球和一杯米,裝的順序不同,結果就不同。

三、幼兒再次操作,驗證填補空隙的最佳方法

1、教師巡迴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大小不同的物體填補空隙的現象

師:仔細觀察,看看誰鑽到誰的空隙裏去了?

2、交流操作結果,引導幼兒發現物體填補空隙的最佳方法

1)師:你們都完成任務了嗎?你發現誰鑽到誰的空隙裏去了?

2)教師演示,師生共同小結裝罐的最佳方法。

小結:原來乒乓球大,球之間的空隙也大;玻璃球比較小,會鑽到乒乓球之間的大空隙裏;而小米粒最小,就把更小的空隙給填上了。

3)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現在的罐子裝滿了嗎?還能往裏放東西嗎?

教師小結原來只有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才能裝下更多的東西。

活動延伸:遷移經驗,解決問題—————請小朋友用今天學到的本領解決圖片上的問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探索使潛水艇又快又穩地潛入水底的方法。

2、在小組活動中,懂得分工合作,明確各自承擔的任務。

3、勇於嘗試,不怕失敗,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製作微型潛水艇一艘(在飲料瓶的一面鑿一排或兩排孔用來進水),打好洞眼的塑料瓶(每組一個)。

2、操作材料:螺絲、木塊、鵝卵石、橡皮、長磁條、沙子等。

3、皮筋、膠帶、整理箱裝三分之二的水、抹布、記錄表。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自制的潛水艇,提問:這是我們自己製作的潛水艇,誰來試試怎樣讓它沉下去?

2、幼兒演示,大家仔細觀察,發現問題。

教師:潛水艇下沉了嗎?下沉的速度怎麼樣?(幼兒爭先恐後表述:潛水艇下沉得太慢了:潛水艇後面先沉下去了,前面沒有沉……)

3、教師以海軍叔叔的身份交給大家一個任務:讓潛水艇快速下沉,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並要求幼兒與同伴商討解決的辦法。

4、幼兒4人一組展開討論推測,第一組認爲在潛水艇上加上鐵塊或鐵條:第二組確定用石頭加重的辦法:第三組統一意見是在艇里加沙子,讓潛水艇變重;第四組認爲再在潛水艇上多鑽幾個進水孔:第五組討論的結果是用磁鐵捆綁在潛水艇上增加它的重量。

5、教師詢問究竟哪種辦法好,幼兒都爭着說自己組的辦法好。這時,教師出示相應的操作材料和記錄表,讓幼兒明確如何記錄,提出分組操作要求,鼓勵幼兒去實際操作嘗試自己的推測能否成功。

6、幼兒4人一組開始分工,商討誰是記錄員、取材員、操作員和彙報員,明確了各自的職責後,大家開始進入有趣的實驗操作過程。

7、教師巡視觀察各組的操作進程,並有目的地指導幫助。

8、小組交流,確定彙報內容。(你們用了什麼材料?是怎麼做的?成功了嗎?)

9、集體交流,請操作員展示潛水艇是否下沉,彙報員彙報操作的過程後,本組其他成員可來補充。表揚能始終堅持分工、職責明確的第一、第二、第四小組。

10、根據幼兒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潛水艇不能平穩地下沉),師生共同展開討論:潛水艇爲什麼會一頭先沉另一頭後沉呢?(重心不穩)哪一組有辦法讓潛水艇的身體同時平穩下沉?引導幼兒思考解決的辦法(將加重的物體放在潛水艇底部的某一個地方)。

11、鼓勵幼兒小組討論出解決的方法後,再次嘗試讓潛水艇既快又平穩地下沉。教師分別巡迴指導,提供能幫助固定的輔助材料。

12、請各組幼兒交流實驗的經驗、感受。

師:你們是怎麼取得成功的?(幼兒彙報本組實驗的過程,採用的方法及實驗的感受。)

13、表揚在小組合作中能遵守職責的小組,鼓勵沒有成功的小組再次嘗試,尋找更好的方法。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對籃球的應用創新,教師及夥伴的肯定等方式,使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自主探索精神。

2、通過創新玩法及合作遊戲,培養幼兒勇於挑戰自我,不斷提升自我,及團隊合作精神。

3、通過與小籃球有關的一系列活動,提升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及靈敏度等身體素質。

4、學習遊戲的玩法及規則。

5、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創新玩法及合作遊戲,提升幼兒身體素質

難點:鼓勵幼兒創新玩法

活動準備

小籃球若干、籃球場或空地一塊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場地領入(教室將幼兒從幼兒教室到籃球場或空地)

2、籃球操熱身(排隊從框內拿籃球,師生共同完成籃球操)

二、基本部分

1、提問回憶: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我們手中的籃球還可以怎樣玩?

學生回憶以前曾經玩過或是見過的籃球玩法。

2、嘗試

教師引導學生嘗試學生提出的玩法,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觀察交流。

3、探索

學生交流或是自主創新玩法,探索出自己感興趣的玩法。

4、展示模仿

學生展示探索成果,教師帶領其他幼兒共同學習模仿。

5、評選遊戲

教師和學生共同評選出最好玩、自己最想玩的遊戲,並共同參與玩一次。

6、分享交流

教師引導幼兒之間分享交流遊戲的心得,怎樣玩得更好?遊戲哪裏還要改善?等

7、遊戲——小兔蹦蹦跳

將小籃球放於兩腳之間,雙手出兩指做兔子耳朵於頭兩側,跳着前進,既要保持球不落地,又要比誰快。可設計成接力形式,提高幼兒的團隊合作。

教師和幼兒在玩遊戲後,對於遊戲出現的問題,共同探討提出解決方案,在次遊戲。

三、結束部分

1、相互之間用籃球拍拍手、身體、腳,達到放鬆的目的

2、將籃球放入框內,退場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是爲了更好的使幼兒自主創新遊戲,提升興趣,但是活動中幼兒畢竟還處於初生期,需要教師密切注意引導,同時對幼兒創新的遊戲,教師既要肯定也要注意引導他們修改完善。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⑴對幼兒發展的反思,幼兒創新的遊戲或許創新性不強,這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其他幼兒去理解、尊重、接納他的創新,但是教師也不能過多的參與,應給學生適度的自由空間,通過與環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發展。

⑵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反思,對觀察瞭解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把握教育內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展線索能力不夠,造成效果不佳,不能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⑶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師幼共同完成遊戲配合情況較好,教師也能依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在對目標、策略的驗證與分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並明確今後改進與完善的方向。

4.如果在上這節課,我會把中間部分進行有效的劃分,同時增強教師的引導能力,爭取用自己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聽過這堂課的老師說這堂課中基本部分在孩子的自我探索時,顯得雜亂無章,教師沒有起到很好的有效引導,使課堂脫離掌控,幼兒不是在探索而趨近於玩耍,沒有達到發展幼兒創新能力的目的。我想自己應該多加強有效的引導,同時認真觀察幼兒的動態在脫離掌控現象出現之前及時改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能跟着音樂節奏創編中有趣的動作玩木頭人的遊戲,體驗遊戲的快樂。

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使幼兒學會用肢體動作配和遊戲的玩法。

重點難點:

跟隨節奏創編動作玩遊戲

活動準備:

有玩木頭人的經驗、音樂、統計表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玩過的木頭人遊戲嗎?那我們再來玩一次怎麼樣?

2、師幼共同遊戲,關鍵提問:咦,那我想考考你們,木頭人遊戲說到哪一個字的時候就不能動了?

3、追問:還有一個不許笑,那到底是哪一個字的時候要擺造型?

4、小結:原來玩木頭人在說到笑的時候就要停下來擺造型。

5、過渡:今天,我想和大家來玩一個音樂木頭人的遊戲,用音樂來玩木頭人,我帶來一段音樂,裏面有一段特別的聲音,它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要停下來做木頭人了,我們來聽聽看!

二、熟悉音樂,瞭解規則

1、(播放音樂)提問:請大家來說說看,你聽到的這段音樂裏面有特別的聲音嗎?

追問:那嘟嘟嘟,很長的聲音是什麼發出來的?

追問:我們喇叭聲響起來的時候我們要幹嘛?

2、教師示範聽音樂玩遊戲

關鍵提問,我是在什麼時候變木頭人的呀?

迴應:就是在很長喇叭聲後,聽到“嘟”馬上變木頭人。

小結:喇叭聲“嘟~~~”響起是告訴我們要準備了,當喇叭聲“嘟”響了就是變木頭人的時候了。

3、幼兒初次嘗試遊戲:你們都知道了,來一次怎麼樣?

“我們都是木頭人,不許笑,不許動,123,就快變成木頭人,123,就快變成木頭人,嘟~~~,變!”

4、這次我要把這個遊戲加大難度了,聽一聽,這次音樂裏有幾個特別的聲音?自己聽啊!

(播放音樂)

關鍵提問:連續發出的兩次喇叭聲音,提醒我們怎麼辦?

小結:有2次特別的聲音,而且這2次要連續變2個不同的造型。

5、幼兒跟着音樂嘗試。

三、挑戰比賽,創編動作

1、鼓勵幼兒4組挑戰比賽。1組比賽,另3組幼兒做評委,找一找哪些幼兒是不能跟着音樂來變?

2、進入第二輪比賽。規則變了,要聽好指令來玩。幼兒嘗試玩一次。

3、進行第二輪比賽。

4、進入第三輪比賽。

一組幼兒要統一動作。

5、第四輪比賽,根據幼兒遊戲情況及時間安排看。

活動延伸:

音樂停,每組要變一座橋。

教學反思:

維持紀律的技巧。活動中有小朋友不聽指令,獨自玩樂。發出很嘈雜的聲音。這時候我指着吵鬧的小朋友叫他們不要再吵鬧,可效果不是很明顯。遊戲結束後,王老師對我這個事情做出了更好的解決辦法——你可以表揚乖乖站好的小朋友,然後說“其他小朋友像他們學習!”這樣可能更能讓小朋友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