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5W 次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5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

活動目標:

1、初步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知能力。

2、鞏固練習徒手用泥團圓與搓長的技能。

3、初步練習分泥的技能。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5、培養幼兒樂意在衆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彩色長布條若干、紅色方塊布一塊、橡皮泥若干、印模兩個、幼兒圍圓坐好。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出示紅色方布,放在圓圈中間,告訴幼兒這代表我們的幼兒園。問問幼兒你住在那裏?你每天是怎樣來幼兒園的?

給“幼兒園”安上大門(用印模)在次提問:你每天從哪裏進到幼兒園?請幼兒走一走注意不要碰到兩邊。

二、放“地圖”:

在“幼兒園”四周方布條作通道,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從那條路進入幼兒園的,走走看。

拓展通道的各個方向與長度、擺放小區大門(用印模)引導幼兒看看自己上幼兒園時走過的路。說說來幼兒園時一路上看到那些東西?(人、樹、房子)三、置展:

示範用手將一團泥分成2塊,徒手團圓與搓長,分別表示樹與人。將他們放在道路兩旁與道路中間。

給每個幼兒一團泥,指導幼兒團圓與搓長,並放置到地圖上。注意不要碰到邊上的作品。

四、個人解說:

三裏亭序早上可真熱鬧!馬路上到處是人,有的是幼兒園的,有的是上班的。路旁種滿了數,真漂亮,走在幼兒園的路上,小朋友可真開心!

請幾名語言表達能力較好的幼兒來說說自己上“幼兒園”走過的路上有哪些東西,是從哪裏來近來到達幼兒園的?

《我愛我的幼兒園》教案一、活動目標:

1、反覆感受歌曲,知道歌曲名稱,初步瞭解內容,喜歡唱歌。

2、通過大帶小的活動過程,體驗活動的樂趣,萌發愛幼兒園的情感。

二、活動重點:知道歌曲名稱,初步瞭解內容。

活動難點:瞭解歌曲的內容。

三、活動準備:

1、大班幼兒事先排練好表演和節奏樂。

2、表現歌曲內容的掛圖一幅。

3、木偶娃娃一個。

四、活動過程:

1、大班幼兒扮演小動物(小鴨、小狗),聽音樂表演小動物律動,在教師的帶領下,啓發小班幼兒邊走邊學小動物的叫聲。

2、“我們跟着哥哥姐姐邊走邊學小鴨子叫,到幼兒園去玩嘍!”表演大膽跟着做的幼兒。

3、觀看哥哥姐姐做歌表演兩遍,感受音樂歡快的情緒。

(1)觀看第一遍表演後問:哥哥姐姐在做什麼?(唱歌、跳舞、做遊戲)(2)觀看第二遍表演前提示:哥哥姐姐在幼兒園唱歌、跳舞、做遊戲,真快樂,我們邊看他們的表演邊給他們拍拍手吧!

4、感受歌曲的內容。

(1)教師邊演示木偶邊演唱兩遍歌曲。

我是中班的小朋友,我真喜歡我的幼兒園,我還會唱一首歌曲呢!名字就叫《我愛我的幼兒園》,你們聽聽,我們在幼兒園有些什麼高興的事。

(2)欣賞哥哥姐姐表演。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後出示相應的圖片,並唱出相應的歌詞。

誰愛我的幼兒園?(我愛我的幼兒園)幼兒園裏什麼多?(朋友多)哥哥姐姐在幹什麼?(又唱歌來又跳舞)大家一起怎麼樣?(真快樂)(3)教師邊指點圖片邊唱。

(4)哥哥姐姐演唱,並用節奏樂伴奏。

5、跟着大班幼兒表演,進一步理解內容,體驗歡快的情緒。

(1)在歌曲伴奏下,哥哥姐姐帶幼兒隨意做動作,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2)跟隨哥哥姐姐邊唱邊表演。

6、在《我愛我的幼兒園》的音樂伴奏下,哥哥姐姐帶幼兒邊唱邊做動作歡快的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幼兒期也是健康情感的奠基期,是情感教育的黃金期。因此,在具體的教育實踐中,我們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孩子感興趣的各種活動,使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比較穩定的、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良好的道德情感。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2

設計意圖:

媽媽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孩子對媽媽的瞭解卻很少。讓孩子初步地瞭解媽媽的工作,瞭解媽媽工作的辛苦,引發幼兒關心媽媽情感的基礎,由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清楚地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2.用畫面的方式表現媽媽抱着自己的溫馨情景。

重點難點:

觀察畫面,清楚地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

活動準備:

活動前請家長幫忙發一張抱着孩子的照片的電子版給教師,幼兒用書《媽媽和我》,教學電子資源《媽媽和我》,圖畫紙、水彩筆、油畫棒、彩色蠟筆。

活動過程:

一、請幼兒一起欣賞幼兒用書封底的名畫《母與子》和兩幅幼兒作品。

1.畫裏有誰?

2.他們是什麼樣子的?

3.畫裏的媽媽是怎樣抱小寶寶的?

4.小寶寶胖嘟嘟的手在做什麼?

5.小朋友的作品裏媽媽坐在什麼地方?她穿着什麼顏色的衣服?

二、教師播放電子資源中其他“母與子”的名畫,請幼兒欣賞。

三、教師播放家長抱着孩子的照片,請幼兒進行分享。

1.這是誰和自己的媽媽呢?

2.你的媽媽是怎麼抱你的?

3.媽媽抱着你時,你有什麼樣的感覺?

四、給幼兒發放圖畫紙和畫筆,請幼兒畫一畫媽媽抱着自己的樣子。

五、延伸活動:語言《我的媽媽》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引導孩子關心愛護媽媽,不依賴媽媽,萌發獨立活動的意識。由於孩子認識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討論媽媽的工作時,僅限於知道媽媽在哪裏工作。還應在以後的活動中讓幼兒能通過多種途徑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的愛,瞭解到媽媽對孩子無微不至地照顧,並能大膽表達自己對媽媽的喜愛之情。但小班孩子的情感萌發,還需依賴生動、有趣的活動來實現。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名稱、主要角色及對話。

2、能用連貫語言講出角色間的對話,學習詞語:蹦蹦跳跳、摘、頂着。

3、教育幼兒同伴間要互相團結、互相幫助。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故事圖片、角色頭飾、雨傘

活動過程:

(一)出示雨傘,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把什麼?(雨傘)

那我們什麼時候要用到這把雨傘呢?(引導幼兒說:下雨的時候)小朋友真聰明,都知道下雨的時候我們要用到雨傘、雨衣,這樣我們身上就淋不到雨了,就不會溼了。

(二)學習故事

可是,有一天突然下雨了,小白兔在草地上玩耍沒帶雨傘,那它是怎麼辦的呢?下面聽老師給你們講這個故事。

1、交待故事名稱後,直接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

2、逐一出示故事圖片,教師邊講述故事邊提問:

剛纔,老師講到誰在草地上玩?(小白兔)小白兔是怎樣來到草地上的?(學習詞語:蹦蹦跳跳)跟幼兒一起用動作表示。小白兔玩着玩着天怎麼樣了?(下雨了)小白兔有沒有淋到雨,那它想了一個什麼辦法來避雨的?(學習詞:摘、頂)請個別幼兒上來表演這些動詞。

3、教師繼續講述故事,然後提問:

小白兔走呀走,前面遇到了誰?(小雞)小白兔看見小雞被雨淋到了,它連忙說了一句什麼話?(引導幼兒說出:小雞,小雞,快到葉子底下來吧!)請個別幼兒回答,集體練習。這時候,小雞有禮貌的說了什麼?(讓幼兒學說:謝謝你,小白兔)請個別幼兒上來扮演角色,練習動物間的對話。

方法同上,讓幼兒練習小白兔、小雞和小貓之間的對話。

4、幼兒與教師一起邊表演邊講述故事。

5、啓發幼兒說一說:“如果下雨,手中沒有雨具,我們還可以用什麼方法避雨?”

6、利用角色頭飾,請部分幼兒表演,啓發幼兒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引導幼兒用清楚、連貫的語言進行表達)

(三)教育幼兒相互間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聽了這個故事後,你喜歡誰,爲什麼?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因爲他們都有自己的經驗,他們觀察分析畫面,想像一些故事情節,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夠了解圖片中的含義,大概說出圖中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不明白所要表達的意義:遇到困難的時候要互相幫助,應該隨時抓住機會告訴孩子們遇到困難要互相幫助,如:有小朋友沒帶鉛筆、橡皮的時候,要給予幫助等。

活動後,我反思這個問題:在閱讀活動中,孩子們所理解的故事情節遠離文學作品原意時,教師應該如何作出反應,是去順應孩子,呵護他們創造性的思維火花,提升他們的經驗呢?還是按部就班地追求原定的教學目標,把孩子的思路引向作品的主題呢?

我想,我們所追求的應是“以兒童發展爲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活動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教育目標的實現,更要考慮實現這個目標是否有價值,以及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和方式是否有助於孩子的發展。我們不要太在意活動的結果是不是符合作品本身,而應更多關注活動是否能激活孩子的思維,孩子的發言有沒有自己的理由,在交流中能否擦出火花,產生共鳴?文學作品本身也是作家創作出來的,作家未必然,讀者未必不然。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4

活動目標

1、培養他們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2、通過教學活動讓他們知道吮吸手指是一種壞習慣,會影響身體健康。

3、讓他們懂得經常洗手,保持手的乾淨,這樣有利於健康。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5、初步瞭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培養孩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

2、改掉吮吸手指的壞習慣。

活動過程

(一)不乾淨的手指

按設計思路,我想讓寶寶們感知吮吸手指是一種壞習慣爲第一活動目的。

師:“平時啊,老師經常看到有些小朋友把他的小手指放在嘴巴里吃。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呀?”

幼:“璐璐、小魚兒、傑傑”

師:“哇!有這麼多呀!那你們說你們的小手指乾淨嗎?”

幼:“不乾淨。”

師:“爲什麼不乾淨呀?你是怎麼知道的呢?”

幼:“手指上有蟲子,吃了會生病的,生病要打針的”

師:“恩,小朋友們說的都很對。那你們說吃手指是不是一種壞習慣呢?”

幼:“是”孩子們在老師的有效提問中初步感知吮吸手指是不衛生的,是一種壞習慣。

分析:小班幼兒的思維水平仍處於直覺行動階段,他們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獲得相關經驗、認識。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水平。吮吸手指在小班是常見的行爲習慣。教師要懂得把生活中的東西轉化爲有價值的學習內容,從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得到相關認識。

(二)痛苦的手指

在上一環節中有個別吮吸手指的孩子就認識到了自己行爲的不對,迅速將手指從嘴中拿出,並表現出害羞的樣子。我認爲這正是引導孩子進入這一環節(痛苦的手指)最好的時機。

師:“瞧,小朋友們,我是手指,我生病了,病的很厲害。因爲我的主人總是把我放在嘴裏吸呀吸,有時候還咬我呢!我就變成這樣子了,多難看呀!皺巴巴的、光禿禿的,做起事來也不方便了,我真難受呀!”(教師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出示痛苦表情指偶,邊講述邊表演)幼兒聽得很認真。教師抓住時機及時進行提問。

師:“小朋友們,手指爲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呀?”

幼:“因爲他的主人咬他、因爲他難受”

師:“對呀,那你們說說他的主人咬他好不好啊?”

幼:“不好”

師:“那我們小朋友要不要咬小手指呢?”

幼:“不要”

師:“爲什麼不能咬呢?”

幼:“他會痛、會難受的”孩子的回答我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表揚。

我思考:孩子已經明白吮吸手指是不好的,手指會難受。但小班幼兒需要親身經歷方能深刻感受到。爲此,我在想是否可以讓孩子真正嘗試一次呢?

分析:通過擬人手法讓幼兒感受手指被咬,被吮吸的痛苦。但我還是終止了讓他們嘗試的想法。因爲孩子的手指實在不乾淨,一但讓他們嘗試,或許有些孩子會覺得:“咦,真好玩!”

(三)高興的手指

打消上面的念頭後,我接下來直接還是已擬人手法展示了高興的手指。

師:“小朋友們好!現在我可高興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還經常給我洗澡。瞧,我多幹淨,多漂亮呀!(教師同時出示高興表情的指偶)

師:“小朋友們,現在我的手指怎麼樣了呀?”

幼:“笑了,變乾淨,變漂亮了”

師:“對,這是爲什麼呢?”

幼:“主人不咬他了,給他洗澡了”我給予幼兒肯定、讚許。

分析:鼓勵孩子自主的發現事物的變化和聯繫比教師“單程式”灌輸知識經驗給孩子的發展更爲有益。難受的手指,高興的手指通過指偶比較,這是直接的視覺感知。提供生動的教具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四)乾淨漂亮的手指

這一環節我直接讓孩子在觀察瞭解的基礎上進行討論。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互相看看小手指,說說自己的手指乾不乾淨,漂不漂亮?”

幼:“不乾淨,不漂亮,乾淨,漂亮”教師在此時可查看每位孩子的手指,將發現的個案拿出來評析。並通過這個環節提醒幫助孩子糾正吮吸手指的習慣。

分析:幼兒討論得很積極,也大膽表達了自己的所見。通過個案引導孩子的習慣。對於孩子的想法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活動中來

教學反思

1把握教育時機,提供教育引導

吮吸手指是平時生活中發現的現象,教師抓住了機會開展活動。作爲教師這點是很關鍵的。案例中對手指的觀察都是對小班孩子行爲習慣培養的前提。在生活中感受,在生活中體驗,把握教育時機,提供教育引導。

2師生呼應,形成學習共同體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發現吮吸手指現象,請幼兒說說痛苦的手指爲什麼難受,孩子們答得很棒。此時幼兒覺得成功時,教師又讓孩子觀看高興的手指,又讓孩子重新思考:手指爲什麼現在高興了?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個分支。手掌的五個終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這五個。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5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牙齒的作用,知道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刷牙的習慣。

3、培養幼兒良好的刷牙習慣、

4、學習在集體活動中表達和傾聽同伴表達,初步形成樂意幫助他人的情感和意識。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6、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牙齒的作用。

2、學習正確的刷牙的方法。

3、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牙齒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用紙盒做的“大嘴怪”(嘴裏有齲齒),糖果、餅乾等甜食若干。

2、小牙刷人手一把。毛絨玩具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大嘴怪

1、出示“大嘴怪”,引發幼兒學習興趣。

2、請幼兒自由給“大嘴怪”餵食。

二、“大嘴怪”的煩惱

1、引導幼兒分析“大嘴怪”突然牙痛的原因。

(幼兒自由表達牙疼的原因。)

2、請幼兒想辦法幫“大嘴怪”解決問題。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及時進行歸納、小結。)

三、“大嘴怪”學本領

1、討論刷牙的方法。

(幼兒討論交流,“大嘴怪”邊聽邊做各種刷牙的動作。)

2、創編刷牙歌。

(師幼一起創編刷牙歌《大家來刷牙》:小牙刷,手中拿,我們大家來刷牙。上面上面刷刷刷,下面下面刷刷刷,裏面裏面刷刷刷,外面外面刷刷刷。這邊刷,那邊刷,刷呀刷,刷呀刷,最後喝口清清水。啊,牙齒好舒服呀!)

3、與“大嘴怪”一起邊唱兒歌邊做刷牙動作。

4、與“大嘴怪”再見。

四、幫小動物刷牙

複習鞏固《刷牙歌》。)

活動延伸:要求家長在家裏配合、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

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方案設計的教“大嘴怪”刷牙,雖然激發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樂於助人的情感,但我們嘗試一下就知道,在實際生活中幼兒給自己刷牙和給別人刷牙是有很大區別的。對於成人或者大點的孩子來說,這可能只是個簡單事情,但對於小班的孩子來說是很有難度的。我會在第二課時加強幼兒實際操作的過程。我在活動過程中用一首刷牙歌讓幼兒練習給自己刷牙,但活動結束後,我認爲還可以把步驟細化些,比如,增加“幼兒自己模仿練習刷牙,教師指導”“幼兒互相觀看,糾正刷牙動作”等內容,以幫助幼兒真正學會正確地給自己刷牙。

小百科:牙刷是一種清潔用品,爲手柄式刷子,用於在刷子上添加牙膏,然後反覆刷洗牙齒各個部位。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6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愛上幼兒園的情感。

2、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認真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4、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5、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二,活動準備

1、故事圖片,錄音機,磁帶。

2、《幼兒用書、語言》。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入主題。

教師:"今天小動物的幼兒園開學了,你們知道都是誰去了幼兒園?他們高興嗎?"

2、欣賞《小朋友愛上幼兒園》故事。

出示故事圖片,教師邊表演,邊講述故事。

3、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故事的名稱叫什麼?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動物?

(2)提問:小白兔高高興興地去上幼兒園,路上遇到了誰?它是怎麼說的?小鴨子是怎麼說的?最後又遇見了誰?它是怎麼說的?小花貓又是怎麼說的?

(3)它們最後來到幼兒園對小朋友怎麼說的?

4、放錄音,教師指圖片,幼兒欣賞故事。

5、教師指圖片,幼兒講故事。

6、幼兒分角色講故事。

7、學習故事後,教育幼兒愛上幼兒園。

四,溫馨提示

1、製作小動物的頭飾和衣服,讓幼兒表演故事。

2、請幼兒看《幼兒用書、語言》,和同伴相互指着書上的圖片講故事。

附:故事小朋友愛上幼兒園今天幼兒園開學了。小白兔起得特別早,它的臉上笑眯眯的,高高興興地去上幼兒園。它走着走着,突然聽見後面有人叫;'嘎嘎嘎,嘎嘎嘎、''小白兔回頭一看,噢,原來是小鴨子。小鴨子笑眯眯的,身子搖搖擺擺的走過來了。小白兔:"你早,小鴨子,你去哪兒?"小鴨子說:"我上幼兒園。"兩個好朋友,手拉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它們走呀走呀,突然聽見後面有人叫:"喵喵喵,喵喵喵。"他們回過頭一看,噢,原來是小花貓。它倆一起問:"你早,小花貓,你去哪兒?"小花貓說:"我上幼兒園。"三個好朋友,手拉手,高高興興地去上幼兒園了。

它們來到幼兒園,告訴小朋友:"幼兒園就像我們的家,我們最愛上幼兒園了!"五,延伸活動創設表演區,請幼兒表演故事。

活動反思:

通過本節課,幼兒初步知道幼兒園有很多得樂趣,並願意與同伴交流,大部分幼兒能夠用漢語表達出故事的情節,在互動的過程中,幼兒願意參加,積極性很高。有個別幼兒不願參與,但經過老師的鼓勵,能夠用語言表述,只是沒有動作。本節課教學目標完成良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7

活動目標:

教育幼兒瞭解缺水的危害,知道要多喝水。

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幹了的水果娃娃、新鮮的水果(兩種水果的品種是一樣的)、乾落葉、溼落葉。

活動過程:

一、比較:

1、比較乾落葉與溼落葉的不同 。

2、比較幹水果娃娃與新鮮水果的不同。

二、討論:

同樣的東西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

三、通過討論知道自己以後要多喝水:

1、落葉缺水了就幹了,水果缺水了就皺了、爛了,小朋友缺水了會怎麼樣?

2、爲了不讓自己缺水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做?

活動反思:

活動時我請幼兒通過摸、看、說,去感知乾落葉與溼落葉的不同、幹水果與新鮮水果的不同,討論時旭說:“乾落葉脆,手一捏就會碎,而溼落葉溼手捏時不會碎”,笑笑說:“乾落葉幹得裂了口子,溼落葉沒有”……心說“水果娃娃裏的桔子不能吃壞了,而(新鮮的桔子)另一個可以吃是好的”,瑄說“水果娃娃不好看了太醜,而另一個好看”……比較時我請幼兒學一學幹水果的樣子,小朋友不約而同的都把臉皺起來,在學新鮮水果時,大家都舒展小臉笑了起來。在充分感知了它們的不同後,我才把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告訴了幼兒,告訴幼兒乾落葉幹水果娃娃是因爲缺水了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還滲透了秋天有的樹落葉就是大樹媽媽爲了保存水份的簡單知識。在討論小朋友缺水會怎樣時,幼兒明白了自己缺水時會大便乾燥;嘴會裂口;尿會黃等,活動後我請幼兒喝水吃水果,結果幼兒都爭着喝兩杯水,吃水果時班上還剩了一個桔子,我把它分給大家吃時,連平時最不愛吃桔子的琪琪、笑笑都爭着吃。

活動後我把這個活動佈置到了牆面上,隨時教育強化幼兒要多喝水,同時調整自然角,把乾裂腐爛的水果及水果娃娃換掉,換上了新鮮的水果及水果娃娃。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8

目標:

1、嘗試根據相關線索大膽的想象,在比較中篩選出符合線索的物品。

2、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尋找的樂趣。

3、願意欣賞散文,感知散文語言的優美,風趣。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活動準備:

小兔圖片、信封、印有"O"的記錄卡片、尋找步驟16格一覽表活動過程:

一、出示兔子,引出故事:

1、出示小兔子的尾巴、耳朵,這是誰呀?

2、小兔子想請我幫它找樣東西,東西就藏在信封裏,誰來把它取出來?

二、觀察線索,幫助尋找

1、(請幼兒打開信封取出信紙)信封上寫的是什麼呢?小兔子想找什麼?你能告訴小兔子哪些東西是圓圓的嗎?將幼兒所猜測的內容用添畫的方式記錄到大表中。

2、數數幫小兔子想了多少樣東西。我們身邊好多東西都是和圓有關係的。小兔子,這些是你需要的東西嗎?信紙上還有東西,打開看。小兔子要找一個怎樣的圓?

3、教師翻開第二頁,現在圓變得怎樣啦?顏色是紅色的。

4、幼兒猜測,表述。這些東西里面,哪些是紅色的,哪些不是?

5、線索三:找紅色的圓圓的在天上的東西幼兒最終根據線索猜出"太陽"。

6、完整講述並詢問"小兔爲什麼要找太陽?太陽有什麼用?"

三、延伸討論,感受陽光根據幼兒情況出示相應圖片,瞭解動植物、人們都喜歡太陽

課後反思

首先我利用晨間活動組織幼兒感受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然後,出示小兔子手偶引出故事,通過邊講故事邊運用手偶移動背景圖片(燈籠、蘿蔔、氣球、太陽),讓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結合自身體驗瞭解一些太陽的特性。通過比較這四種圓圓的、紅紅的東西,豐富幼兒的詞語: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最後是表演壞節,怎樣才能讓教師和孩子真正的互動起來,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孩子們在這個環節最爲興奮:開始,我只請了一位"小兔子"來和我表演對答,活動氣氛缺少高潮,孩子表演時有點拘禁、放不開。於是我就多請了一位幼兒扮演"兔媽媽",孩子們的興致更高了。接着,沈喻航說到:“老師,我來當兔爸爸好嗎?”部分幼兒也爭先恐後的舉手,喊着想上來表演。爲了滿足孩子們的表演慾望,最後,我請孩子們一起來演故事,男孩子當小兔子,女孩子當兔媽媽,就這樣,全班幼兒都進入了表演的環節,進入了故事裏,全然不覺得厭煩。讓我覺得活動的不足,那就是我的語言表達還有些羅嗦,不夠嚴謹,因個人原因造成的活動不足之處,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反思,改進。

從這次活動我發現,教師的眼光要面向全體幼兒,如何讓每位幼兒都進入到故事裏,真正理解故事就顯得非常之重要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9

活動背景

小班幼兒非常活潑可愛,喜歡蹦蹦跳跳,但是他們的動作還不是協調,我根據幼兒思維形象,對扮演小動物非常感興趣的特點,設計了小班體育活動"小白兔採蘑菇",以小白兔跳小溝、爬山坡、鑽山洞的故事情節貫穿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使身體機能得到鍛鍊,動作變得協調。

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立定向前蹦跳,提高動作協調性。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3、體驗人多力量大,同伴間應該相互合作的情感。

4、通過活動鍛鍊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鍊。

(二)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彩色熟料板,錄音機,磁帶,蘑菇。

2、場地佈置如圖。

小溝斜坡山洞蘑菇

(三)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幼兒扮演小白兔以各種姿態睡在菜板上,老師扮演兔媽媽也作睡覺姿勢,然後以故事形式帶領幼兒聽着音樂做韻律活動)"寶寶們,天亮了,讓我們來刷牙,洗臉,梳頭,照鏡子"。

2、基本部分:

(1)繼續以故事形式讓幼兒在活動中探索雙腳併攏立定向前跳的方法。

兔媽媽:今天天氣真正好,媽媽帶小兔一起去採蘑菇,但是蘑菇地四周都是小溝,怎麼辦呢?(跳過去)對,我們可以跳過去,現在你們每人有以一塊塑料彩板,大家找一個好朋友搭成一條小溝跳一跳。

小白兔結伴分散練習(在練習過程匯中,教師注意指導幼兒雙腳併攏,兩手可以前後擺動,用力向前跳起,這樣就能跳過小溝。)

幼兒集中,請跳的好的小兔示範給大家看。(教師強調動作的要領)

幼兒再次分散練習(教師注意個別指導)

(2)以遊戲"小白兔採蘑菇"的形式複習跳、鑽、爬等動作

師:讓我們一起搭一條小溝,媽媽要帶你們去採蘑菇了。

提出遊戲要求。

兔媽媽:現在我們都學會跳過小溝,媽媽可以帶小兔去採蘑菇了,路上要跳過小溝,爬過山坡,鑽過山洞,才能採到蘑菇,我們跳的時候雙腳併攏向前用力跳起,爬山坡時要手、膝蓋着地爬鑽山洞到頭,身體不能碰到山洞。

幼兒集體遊戲。(遊戲反覆進行兩次)

第一次:小白兔採完蘑菇再次鑽山洞,爬過山坡,跳過小溝回到家。兔媽媽:"天黑了,我們睡覺吧。"(大家蹲下做睡覺樣子)

第二次:兔媽媽:"天亮了,我們再去採蘑菇吧。"小兔們再次跳過小溝,爬過山坡,鑽過山洞,再次遊戲。

3、結束活動

兔媽媽:蘑菇採完了,我們高興不高興?讓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跳舞吧!小白兔聽着音樂跟着媽媽跳着舞離開場地。

教學反思:

利用多種感觀讓幼兒去認知事物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們的態度積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創造力也得到發揮。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0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狗尾巴草,探索其多種玩法,體驗活動的快樂。

2、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染色、作畫。

3、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手眼協調的能力。

重點、難點:

活動的重點是:探索狗尾巴草多種玩法。難點是:把狗尾巴草當作畫工具,願意和同伴一起在大舞臺上選擇顏色作畫。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狗尾巴草(插在花泥上)、顏料水、作畫的舞臺(在塑料板上貼上宣紙)、抹布、課件。

2、經驗準備:幼兒散步時見過狗尾巴草。

設計理念:

《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爲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設計思路:

小班的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會很興奮,喜歡擺弄、操作。我園正處農村,狗尾巴草是孩子們隨處可見的比較熟悉的一種秋冬季植物。結合我園課題《鄉鎮幼兒科技教育活動研究》,因此,我設計了本次綜合活動《狗尾巴草》。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遊戲的方式貫穿始終。

教學過程:

(一)認識狗尾巴草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草,快來摸一摸、看一看它是什麼樣子的?(教師指導幼兒觀察、講述)

2、誰來說說它是什麼樣子的?它像什麼呢?(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操作課件,引出名稱——狗尾巴草。)

3、狗尾巴草長在哪裏呢?(待幼兒講述後,觀看課件)

4、師小結:原來大樹下、小河邊、牆角邊都長着狗尾巴草,它呀就生活在我們的.周圍。那你們有沒有和狗尾巴草玩過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一開始,我就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自由寬鬆的活動環境,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充分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爲引出下一個環節玩狗尾巴草作了鋪墊。)

(二)玩一玩狗尾巴草

1、今天我們就來玩一玩狗尾巴草,你可把它變成什麼?怎麼玩?快來試一試!

(幼兒手拿狗尾巴草自由玩耍。在這過程中發現有特別的玩法時,就引導全體幼兒一起做一做。)

2、(師手拿狗尾巴草作跳舞狀)看,現在狗尾巴草在幹什麼?我們也一起來跳一跳。

(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發孩子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調動了他們探索狗尾巴草多種玩法的積極性。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遊戲活動能夠面向全體,能力差的、膽子小的幼兒也能體會到成功和快樂。同時又爲下一個環節染色、作畫作了鋪墊。)

(三)幼兒作畫

1、演示

師:狗尾巴草呀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在舞臺上跳舞了!看,它要穿衣服了(示範染色),穿了什麼顏色的衣服?衣服穿好了,跳舞開始了(師邊念兒歌邊作畫)狗尾巴草跳累了,休息一下,看!舞臺上留下了一幅美麗的(畫)。

(教師將角色適當轉換,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動,並提出活動的要求、規則。這一環節目的是通過演示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染色、作畫方法,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幼兒情緒十分高漲,爲下一環節幼兒作畫打好基礎。)

2、幼兒操作

師:看,後面有個大舞臺,快讓你們的狗尾巴草也穿上漂亮的衣服跳舞吧!

(此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重點,小朋友們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索,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在這個活動環節中,我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自由寬鬆的活動氣氛中,幼兒的表現慾望得到了滿足。)

(四)欣賞作品,結束活動

師:快和好朋友一起來看一看、說一說,狗尾巴草跳完舞后,留下的畫像什麼?

(此環節爲幼兒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空間,一方面體驗交流的樂趣,另一方面通過聽、看、想,積累更多知識經驗。在這個環節中,他們不受干擾,說自己想說的,看自己喜歡看的。師幼互動交流評價,可讓幼兒在自我表達中,在聽同伴,聽老師的建議中,在思考中提高語言能力、擴展思路、提高審美情趣等多方面能力。也有利於教師進一步瞭解幼兒,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評價是美術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孩子們各抒己見,有的說自己的畫,有的說同伴的畫,大家在相互交流中,感到十分的有趣,得到許多不同的啓發。活動在自我展示,體驗樂趣與成功中落幕。)

活動反思:

1、從選擇的內容上看,比較貼近農村孩子的生活,狗尾巴草是孩子們隨處可見的比較熟悉的一種秋冬季植物,他們具有一定的感性經驗,因此,做到了活動內容源自於生活。

2、多媒體的使用使活動內容更加直觀,便於幼兒理解,使幼兒更快更直接地瞭解到狗尾草的生長環境,符合小班幼兒的理解特點。

3、多種顏色的使用:豐富了幼兒視覺感受。紅、黃、藍做爲小班幼兒最便於認識的顏色在本次活動中充分發揮了視覺效果,從而保證了幼兒參與活動的重要性,

4、實物的使用,從多種感官來刺激幼兒,便於幼兒深入理解實物從而爲其後的活動做好鋪墊的作用。的環節讓幼兒大膽地觸摸、觀賞、感受狗尾的特性,讓幼兒喜愛上狗尾草,喜歡和狗尾草遊戲。從而爲後半部分玩狗尾草、作畫環節打下基礎。

5、作爲綜合活動,在設計過程中我注重了各領域的整合滲透,在作畫環節中我不僅強調了藝術方面的美感、色感,要求還注重了情緒方面的體驗,讓幼兒感受自我作畫帶來的快樂和自我作畫過程中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練習挺胸、雙肩打開,兩臂上舉的動作。

2、能根據音樂的提示,來表現小兔跳、採蘑菇、筆直的松樹等情節。

3、通過活動,引導幼兒感受參與遊戲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5、鍛鍊幼兒手臂的力量,訓練動作的協調和靈活。

活動準備:

1、人手一把椅子。

2、《小兔和狼》的音樂磁帶。

3、蘑菇若干個。

4、松樹林場景。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我做兔媽媽,你們做兔寶寶讓我們聽着音樂,活動活動身體吧!”

“今天天氣真正好,小兔小兔起得早,跟着媽媽來做操,要把身體鍛鍊好!點點頭、點點頭,伸伸臂、伸伸臂,彎彎腰、彎彎腰,踢踢腿、踢踢腿,轉一圈、轉一圈,蹦蹦跳、蹦蹦跳,一二一二往前跳,拔出一個大蘿蔔,切蘿蔔、切蘿蔔,啊嗚啊嗚真好吃,我是快樂的兔寶寶。”

2、聽音樂做動作。

二、基本部分

1、兔媽媽帶領兔寶寶來到松樹林:“今天媽媽要帶寶寶們來到了松樹林採蘑菇,這裏的蘑菇又大又嫩,你們想不想去?”“松樹林裏到處都是松樹”“可是我聽說最近松樹林裏有一隻可怕的大灰狼,經常去吃小白兔,你們有什麼好辦法,不被大灰狼發現?”

2、練習動作

(1)“在松樹林,當大灰狼來的時候我們可以學做一棵小松樹來保護自己,不被大灰狼發現。”

活動反思

《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指出“選擇、編排教育內容要依據目標進行。要充分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與規律,貼近兒童實際。學前教育應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形式。”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徵決定了遊戲是他們學習的最佳形式,也是最容易讓他們接受的。以上案例中的遊戲是我根據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小兔乖乖”設計的,遊戲情節簡單又充滿童趣,可愛的小白兔又是孩子們都喜歡的動物,連平時幾個總不愛參與集體遊戲的孩子都輕鬆地玩起了遊戲,在愉快的活動中孩子們的基本動作得到了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2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喜歡閱讀的興趣。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大膽的表現能力。

3、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表現故事中的擬聲詞,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重難點分析

重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大膽表現故事對話。

難點:喜歡閱讀,感受故事的童真童趣。

活動準備:《好餓的小蛇》繪本書、故事課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教師出示繪本《好餓的小蛇》引導幼兒觀察圖書封面

提問:封面上有什麼?小蛇餓了,它會找什麼吃呢?會發生一件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二、展開

1、出示小蛇吃東西的圖片,引導幼兒進行猜測。

提問:請你猜一猜小蛇肚子裏吃了什麼?(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大膽猜測)

2、教師根據課件生動的講述故事

指導語:讓我們一起完整的聽一聽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麼好東西。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蛇都找到了些什麼好吃的東西?

總結:蘋果是圓圓的、紅色的;香蕉是長長的、黃色的;飯糰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蘿是帶刺的。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小蛇吃東西的樣子。

雙手分開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動的表情表現“啊嗚”和“咕嘟”這兩個擬聲詞。

4、教師第二遍完整的講述故事

(1)教師和幼兒共同分享圖畫書《好餓的小蛇》

(2)教師講故事,幼兒進行大膽表演。

三、結束

討論:最後小蛇會怎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後環襯和封底。

小結:小蛇吃飽了在呼呼呼的睡覺呢。

教學反思:

早期閱讀活動“好餓的小蛇”昨天在班裏進行了,也達到了我的預期效果。

在暑假期間就知道開學要進行早期閱讀活動研討。我在選取活動時首先考慮到,小班剛入學不到一個月的孩子,什麼樣的活動纔會讓他們感興趣呢?

首先,選取的材料要貼近他們的現實生活,好餓的小蛇,故事中所出現的水果都是平常生活中孩子能夠接觸到的。在活動中孩子能大致說出水果的名稱或者是顏色,於是教孩子們一些新的詞,提升幼兒已有的經驗。在準備活動時,菠蘿這種水果,繪本上是說刺刺的,我原以爲,孩子們不一定會用到這個詞,因爲這種水果買回來時,基本上已經可以吃了,孩子們應該會用甜甜的或者水水的這些詞語,沒想到,孩子們一看到小蛇菠蘿形狀的肚子,就用到了刺刺的,這個詞了。

其次,在製作教具時,我考慮到小班孩子剛入園,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畫了一本大的圖書,在聽故事時,有意識引導孩子們正確閱讀的方法。使用書本的方式,孩子更容易安靜的聽故事,對每一頁的內容觀察的也仔細。

最後,我採用了動畫片的形式,給孩子們一個完整的故事再現,同時,我們一起扮演小蛇去找吃的“啊嗚~咕嘟”,孩子們快樂地模仿着小蛇的樣子去吃五種食物。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3

設計意圖

夏天到了,慢慢的天氣開始變得越來越熱,冰糕和各種各樣的冷飲成了孩子們的最愛,他們毫無節制的享受着這些冷飲的同時,卻不清楚這些東西對自己的傷害。在幼兒園裏我們有時碰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由於吃了過多的冷飲甚至拉肚子拉到褲子裏,有的家長向我們求救,由於孩子一次吃很多,讓我們幫着改變孩子們的這種做法,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開展了活動《太陽生病了》,目的是在有趣的故事中,懂得吃這些冷飲不要過量的道理。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太陽生病的原因,懂的關心別人。

2、知道吃冰激凌、汽水等冷飲不能過量。

活動準備

掛圖《太陽生病了》,自制背景圖一張、兩個太陽圖片(傷心地、高興地),電話機、實物:冰激凌。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談話。

出示冰激凌:小朋友這是什麼?(冰激凌)你喜歡吃嗎?你是怎樣吃冰激凌的?(孩子們回答的很有趣:每天只吃一個)如果吃多了會怎麼樣?那到底是誰多吃了冰激凌呢?(有的孩子想到了班裏的幾個經常吃冰糕的孩子。)

  基本部分:

  一、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掛圖一(太陽公公很熱):小朋友你看太陽公公怎麼了?(很熱)你能幫幫他嗎?請幼兒想一些讓太陽變涼快的辦法。(喝冷飲、吃雪糕、吃冰激凌等)

2、瞭解太陽生病的原因。

出示掛圖二:太陽公公聽了小朋友給它想的辦法,就吃了很多的冰激凌,小朋友們猜它怎麼了?請幼兒根據畫面結合經驗進一步推理和表達。(知道吃得太多生病了)請幼兒學一學太陽公公生病難受的的樣子,還要打針吃藥,這是小朋友都不願意做的事情。

太陽公公生病了,你應該怎樣做?(教育幼兒關心病人)

3、推測太陽公公好了以後會怎樣。

出示掛圖四:太陽公公的病好了嗎?太陽公公好了以後,還那樣吃冰激凌嗎?爲什麼?

4、教師邊操作教具邊完整講述故事。

  二、知道自己不要多喝冷飲、多吃冰激凌。

小朋友們都喜歡吃冰激凌,吃的時候應該怎樣做才能不生病呢?

教師:夏天天氣很熱,我們吃冰激凌、冰糕降溫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吃的太多,吃得太多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病,所以小朋友不要多吃涼的東西。

  三、鼓勵幼兒給太陽公公打電話,知道關心別人。

1、太陽公公生病了,你想對它說些什麼呢?

2、做遊戲:給太陽公公打電話。

出示“電話機”,引導幼兒給太陽公公打電話,教師指導告訴太陽公公以後天氣熱了怎樣做。(引導幼兒說一些怎樣降溫的一些辦法)

結束部分:太陽公公的病好了,咱們出去一起和太陽做遊戲吧!(帶幼兒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在區角活動中可一次性杯子和掛曆紙,引導幼兒自制“冰激凌”。

活動反思

通過活動可以看出,孩子們對各種冷飲、冰糕、冰激凌很是喜歡,也知道多吃對自己身體的壞處,在提問時孩子們都爲自己辯解沒有多吃這些冷飲,但是我們能夠感覺到,現在的孩子太任性,有時候家長也是沒辦法,在活動課上我針對幾名典型的幼兒(經常吃冰糕的幼兒)展開了提問,收到了好的效果。過後我們還要時常提醒孩子們,做好他們的工作,使他們能夠健康的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4

活動目標:

1.通過積木壘高活動知道如何使積木可以壘得又高又穩,初步感知建築原理;

2.喜歡參與壘高活動,提高耐心及求勝心。

活動準備:

1.彩色長條形積木每人20塊;

2.照相機、直尺;

3.獎狀。

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趣。

小朋友,你們玩過壘高遊戲嗎?想不想玩?

二、講解遊戲規則。

1.每人20塊積木,教師說開始的時候才能開始。

2.將積木壘高,看誰壘得又高又穩。

3.積木不僅要壘得高,而且不能倒,否則就不算,老師用尺子進行測量。

三、幼兒自由進行練習,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四、壘高比賽。

1.看誰壘得又高又穩。

2.競賽後,教師通過尺子的測量宣佈比賽結果。

3.頒發獎狀。

活動反思:雖說壘高活動最適合小班的孩子進行,但小班孩子對於壘高他只會注重結果,而且找不到任何規律,只會毫無目的地隨便壘。對於大班孩子來說,壘高似乎很簡單,但是壘高遊戲中其實還蘊含着簡單的建築原理,這是隻有大班孩子才能感知並且嘗試進行的,所以,我還是決定在大班開展了這次活動。當孩子們一看到彩色長條形積木得知要進行壘高比賽的時候全都顯得很興奮,並且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在教師講解遊戲規則的時候,孩子們並不是聽得很認真,全都專注於積木,在那裏數積木。(由於是大班的孩子,教師覺得孩子們能夠自己分配積木,所以將積木分發在了桌子中間,請小朋友自己從中間數20塊放在自己的前面)

由此可見,教師分發積木的時間選擇不恰當,應該在講解好要求後再進行分配,這樣,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分散了。在接下來的壘高練習中,發現有的孩子只追求壘得高,將積木豎豎地一個個往上面壘,結果沒壘幾個就倒了;有的孩子雖然壘得比較穩,但是卻壘得很低,沒有高度可言,這兩種孩子其實都是失敗的。我也發現有的孩子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在壘高,他們在嘗試如何可以壘得又高又穩,一次失敗了再來一次,真的很不錯。雖然我發現了問題,但是我沒有馬上指出,我決定通過比賽來讓孩子們自己經驗,得到提升。在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結果正如我預期的一樣,有的孩子沒壘一會就倒了,有的壘得很低,有的孩子卻壘得又高又穩。我給壘得最高的3個孩子頒發了獎狀,然後請其他小朋友說一說,爲什麼他們能夠得獎,最後請獲獎的孩子介紹了自己的經驗。孩子們在研討的過程中感知到了要壘得又高又穩,底部是關鍵,最下面的要最寬,然後越來越窄,而且壘的時候要非常有耐心,否則,積木會被自己碰倒。

在了經驗後,孩子們再一次進行了嘗試,這次,效果都很好呢!由此可見,讓孩子自己發現,自己經驗是一項非常好的教育手段,遠比教師一味地講解好多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及反思15

活動目標

1、喜歡朗讀兒歌,讀準字音“幼兒園”、“老師”、“她”。

2、感受老師的愛,喜歡上幼兒園。

3、引導幼兒在兒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木偶寶寶和老師,場景佈置。

2、幼兒用書第8頁。

指導要點

1、活動的重難點:學習有節奏地朗讀兒歌。

2、指導要點:聯繫幼兒的已有經驗,過模仿學習有感情地朗讀兒歌。

活動過程

1。觀看木偶表演,初步感知兒歌內容。教師出示木偶寶寶和老師,藉助木偶和簡易聲場景,邊念兒歌邊表演。

提問:寶寶喜歡上幼兒園嗎?

提問:寶寶喜歡老師嗎?爲什麼?

2、學習兒歌。

(1)教師有感情地示範朗讀兒歌。

導語:現在老師給小朋友們朗讀一首好聽的兒歌,兒歌的名稱叫《幼兒園像我家》。

提問:老師朗讀兒歌的時候聲音是怎麼樣的?(有感情、有節奏的)

教師小結:我們朗讀兒歌的時候要用好聽的聲音把兒歌讀出來。

(2)幼兒跟讀兒歌。

3、兒歌表演,再次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1)個別朗讀

(2)分組朗讀

(3)集體朗讀

附:兒歌《幼兒園像我家》

幼兒園像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

老師叫我好娃娃,我說老師像媽媽。

活動反思

我考慮到小班孩子年齡小,剛進園,我會用情景貫穿整個活動,要用媽媽的語氣告訴他們,大家已經長大了,進入幼兒園後要認真的學習本領,做一個合格的小班幼兒。

如果條件允許多發一些發響聲的玩具各一些機動玩具,像在家一樣自由取放,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