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6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幼兒園大班教案模板集合9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用AAB排序規律爲媽媽設計項鍊。

2、表達對媽媽的熱愛之情。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重點與難點:

用AAB排序規律爲媽媽設計項鍊。

活動準備:

1、知道媽媽的生日。

2、掛曆一份、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媽媽生日

幼兒交流,說說自己媽媽生日是幾月幾日?

小結:通過交流,每個人不但知道了自己媽媽的生日,還知道了其他小朋友媽媽的生日。

二、送媽媽禮物

1、媽媽過生日了,你會送媽媽什麼禮物?

小結:過生日可以送給媽媽很多很多禮物,可以自己折花、也可以給媽媽買蛋糕唱生日快樂歌、還可以抱抱親親媽媽。

過渡語:一位小朋友的媽媽要生日了,她爲媽媽親手串了一根項鍊。

2、項鍊美嗎,爲什麼?

小結:項鍊很美,因爲項鍊上有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排列的很整齊,是有規律排列的。又是小朋友自己親手製作。

3、幼兒觀察討論項鍊是如何有規律的排列。

小結:要想讓項鍊上漂亮,一定要有規律。

三、設計項鍊

爲自己的媽媽設計一根項鍊,要求項鍊一定要有規律。

1、幼兒用AAB的排序規律爲媽媽設計項鍊。

2、你是怎麼樣給項鍊排列的?

活動延伸:

1、媽媽生日除了送項鍊,還可以送什麼禮物?

2、在個別化學習過程中,可以按照AAB的排序規律給媽媽設計蛋糕等。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設計層層遞進,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以數學活動生活化、遊戲化”爲主旨,結合幼兒的生活實踐,將抽象的按規律排序具體化、生活化,從而幫助幼兒輕鬆的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通過給媽媽製作生日禮物,使幼兒對有規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用線條、圖案進行組合,裝飾花盆。

2.體驗線描活動的快樂。

3.大膽嘗試繪畫,並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範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誰呀?

2.花盆身上有哪些漂亮的圖案呢?

3.小結:花盆身上有像很多的波浪線,波浪線與波浪線之間有很多可愛的小圖案。

二、教師講解示範畫裝飾圖案。

1.除了這上面的圖案,你還能想到哪些好看的圖案呢?

2.教師根據幼兒的想法進行範畫。

3.請個別幼兒來嘗試畫裝飾圖案。

(1)那這個圖案是用了那些線條和圖案組合成的呢?

(2)那誰來試試,這個圖案可以怎麼畫?

4.小結:今天,我們發現可以用很多好看的線條和圖形組合來裝飾花盆。等會兒就請你們也來試試吧!

三、組織幼兒操作

1.提出操作要求:我們裝飾的圖案要整齊地排列,現在一起去裝飾吧!

活動反思:

幼兒有了之前很多次組合線描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大部分孩子能夠運用線條和圖形組合來進行繪畫,但是在豐富程度上還有待提高,很多孩子畫的都是老師之前示範過的,幼兒自我的創造還未能較好地體現出來。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意圖綜述幼兒對輪子並不陌生,從咿呀學語時的玩具汽車到幼兒園路上的車水馬龍,可以說輪子伴隨幼兒成長。但越是熟悉的東西越是容易忽視。種類繁多的輪子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以前沒有輪子時人們怎麼運送物品?輪子是怎樣演變來的?幼兒對這些從不關注。因此我設計了《以前沒有輪子》這節教育活動,幼兒通過玩各種輪子玩具,瞭解輪子的異同;通過沒有輪子這個假設,瞭解沒有輪子的侷限和輪子的重要作用;通過看生動有趣的動畫,瞭解輪子的演變,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

  活動目標

1、瞭解輪子的異同及作用。

2、發展言語表達和聯想推理能力。

重點難點了解輪子的異同及作用

教具準備1、收集各種輪子(滑輪、齒輪)2、有輪子的物品(自行車、溜冰鞋、玩具)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15——16頁

  活動流程:

一、我見過的輪子。

1、你見到過輪子嗎?在哪見到的?是怎樣的?

2、幼兒觀看各種輪子,感受輪子的特點。

3、輪子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又有什麼一樣的地方?

二、假如沒有輪子。

1、幼兒自由反思:沒有輪子會怎樣?

2、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我們離不了輪子。

三、從前沒有輪子。

1、很早以前沒有輪子,那時候,人們要到很遠的地方去,該怎麼辦?

2、引導幼兒說說,在沒有使用輪子的交通工具前,人們是怎樣旅行的?

3、引導幼兒反思,在沒有使用輪子的運輸工具前,人們是怎樣運東西的?

4、沒有輪子太不方便了,人們是怎樣想到發明輪子的呢?我們來聽一聽《沒有輪子的時候》。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豐富幼兒有關恐龍的知識,瞭解恐龍消失的原因。

2.激發幼兒對恐龍的興趣,培養幼兒真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情緒。

活動準備

1.ppt課件:恐龍的類別

2.ppt製作:恐龍的面具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恐龍蛋圖片,引起興趣。

1.看圖片提問

教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2.你們知道恐龍長的什麼樣嗎?

讓幼兒充分講述自己對恐龍的理解。

二、瞭解恐龍的類別

1.課件演示:恐龍的類別

陸地恐龍

劍龍

三角龍

棘背龍

空中恐龍

翼龍

無齒翼龍屬

海邊恐龍

薄片龍

克柔龍

滄龍

2.幼兒討論:

恐龍的牙齒什麼樣?

它吃什麼食物?

它有什麼本領?

是卵生還是胎生?

3.你最喜歡哪種恐龍?爲什麼?

四、探討:恐龍爲什麼不見了

1.現在還有恐龍嗎?恐龍爲什麼不見了?

2.認識恐龍化石。

3.恐龍是怎樣消失的?

教師:關於龍龍的滅絕有很多種說法

(1)地球氣候突變,恐龍無法適應;

(2)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地球上塵土飛揚,終日的塵土擋住了陽光,使植物不能光和作用,

使恐龍沒有食物,餓死。

(3)由於地殼運動,使得氣溫大大下降,冰雪覆蓋大地。

這樣作爲冷血動物的恐龍,擋不住寒冷環境的侵襲,慢慢死亡,便在地球上消失了。

恐龍爲什麼會在地球上滅絕呢?這個問題一直爲科學家們所思考與研究。

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地球上的生命,好好保護大自然!

五、製作恐龍面具

1.課件演示:恐龍面具

2.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恐龍面具進行製作。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橋樑設計師

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樑展示圖、紙、筆

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爲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爲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樑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樑。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幼兒對動物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上海市學前教育指導綱要》特別強調:科學教育要選擇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在開展大班主題“動物大世界”過程中’我們從“培養幼兒保護環境意識”這一角度出發,設計具有挑戰性的環保教育活動。在幼幼互動、師幼互動及家長資源、媒體資源的支持下使幼兒的主題經驗得以初步的積累,並進一步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界”的慾望、信心,培養幼兒保護環境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從隱性互動的環境創設來說,提供三種場景和自制裝飾材料’引導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使幼兒在遊戲情境中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保護色:感知許多動物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本領。

2.初步瞭解和運用有關動物保護色知識來保護自己的方法,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究的願望。

活動準備:

音樂、PPT、綠色和白色縐紙。

創設雪山情境的材料:餐巾紙、桌布、白色馬夾帶、棉花、紙。

創設森林情境的材料:柳條、紙背心(迷彩服)。

創設沙漠情境的材料:牛皮紙、枯樹葉、紙背心。

活動過程:

一、課件欣賞、資料分享

1、看PPT第一段:瞭解動物保護色。

幼兒觀看視頻,說說:“你在圖片中看到了哪些動物?”(幼兒觀察:青蛙、魚、蛇、蟲等。)

繼續回放這些動物,提問:“你容易發現它們嗎?爲什麼?”(根據幼兒回答,老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並在黑板上出示“保護色”三個字。)

師:有的動物體表顏色與周圍環境很相似,不容易看出,那就是保護色。

提出疑問:“動物爲什麼要有保護色?” (問題引發幼兒互動,相互討論思考保護色的作用。)

小結:動物的保護色與環境相似是爲了僞裝自己,不讓敵人輕易發現自己。

2、資料分享,瞭解哪些動物有保護色。

相互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分享有保護色動物的信息。

師:小朋友都瞭解了什麼是保護色,回去也向爸爸媽媽瞭解了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今天大家都把資料帶來了,那就不妨向旁邊的朋友介紹一下。(幼兒相互之間進行認真交流,有的根據電視裏看到的情況,繪聲繪色地向同伴介紹變色的情況。)

個別幼兒介紹資料,瞭解各種運用保護色保護自己的動物。

師:小朋友都已經相互介紹過了,誰向全班小朋友介紹一下你的資料? (提醒介紹的幼兒要大方、大聲。)

(運用自己蒐集的材料向大家介紹,老師給予幫助和補充,使隱性師幼互動融人在自主介紹中。)

觀看課件:外形保護色類似生物形狀的動物。

師:小朋友找到了許多具有保護色的動物,老師也找到了一些,看看他們是不是也有保護色?(放樹葉螳螂、蘭花螳螂、枯葉蝶、竹節蟲等。)

(運用課件隱性補充其他具有保護色的動物,師幼互動拓展了幼兒對神奇自然界的認識,豐富了關於保護色動物的知識面。)

3、看PPT第二段:瞭解動物的不同保護色。

繼續觀看課件第二段,然後引導幼兒討論:“這些動物和剛纔的有什麼不一樣?”(一種動物有好幾種保護色。)“爲什麼一種動物有好幾種保護色?”(它要根據氣溫來變化;它要根據外面的環境來變化;它要保護自己就要會變化。)

小結: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保護色,一種動物也有幾種保護色,這也是弱小的動物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

(通過兩段課件圖片,隱性說明動物保護色有幾種:一種是一個動物只有一種保護色;另一種是一個動物有好幾種保護色,讓幼兒逐漸發現大自然的很多奧祕。)

二、欣賞故事、經驗遷移

1.老師講述故事:有一次,英國人在非洲叢林打仗,英國的騎兵都穿着紅色的軍裝,非洲的軍隊都穿着綠色的軍裝。他們誰能取勝,爲什麼?(一定是非洲的軍隊贏,因爲他們穿了有保護色作用的綠色服裝。)

2.引發思考:“由動物聯想到人類,我們人類能不能用動物保護色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綠色的軍服就是模仿了青蛙的綠色保護效應。)

(這個環節在承上啓下聯想中,由動物保護色聯想到現實的生活需要、軍事需要。這樣的故事,隱性爲後面的遊戲環節作鋪墊,又爲幼兒營造了一個與生活聯繫的學習氣氛:需要思考、聯想。)

三、自我設計、展示保護

1、(播放三種PPT場景圖片:雪山、森林、沙漠。)你想去哪個地方隱蔽?你可以怎樣利用保護色來隱蔽自己不被敵人發現?(幼兒討論:可以用材料武裝自己,也可以躲在一個地方不出聲。)

(提醒幼兒做小小偵察兵前,先用材料把自己裝飾好,然後聽到音樂,迅速找地方隱蔽,不要有動靜。)

2、幼兒選擇材料爲自己設計保護色衣服。

一起觀察場景,都有哪些地方?(帶領幼兒一一認識這些場景,幼兒看到漂亮的場景都非常激動。)材料都在桌上,你們可以自由選擇材料,但一定要根據所選的地方來選擇材料,讓材料裝飾到你身上後別人找不到你。

(此環節的隱性互動在於幼兒既要選擇場景和相應的材料,還要運用材料裝飾自己。因爲材料是半成品,需要幼兒自己加工並進行全身裝飾,難度較大。)

幼兒開始選擇材料裝飾。(許多幼兒往往出現只裝飾局部,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場景中去了。)

3、情境演習:我是小小偵察員。

遊戲方法:當聽到《解放軍軍歌》音樂,幼兒開始巡邏;當聽到《衝鋒號》音樂,幼兒根據自己設計的服裝選擇不同的陣地躲避;當聽到《佔領陣地》音樂,幼兒就從場景中出來,表現出勝利歸來的樣子。

(這是活動的延伸,幼兒在趣味遊戲中鞏固自我保護方法,也將保護色的作用繼續延伸到生活中。)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一天,月月帶來一把胡琴,並給小朋友表演了一支曲子,引起了許多小朋友的關注,並圍繞“爲什麼胡琴會發出好聽音樂”、“聲音是從哪裏來的”等問題討論個不停。之後,在班上經常會看見的幼兒談論胡琴、小提琴等樂器怎樣發出聲音等問題。於是,我們開展了“會唱歌的線”這一主題活動。

本活動以問題情境引出主題,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嘗試探索能使線擴大其聲音的材料,最後請幼兒分享經驗和交流結果。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發現能使線擴大聲音的材料。

2、願意與同伴交流探索的過程、方法與結果,分享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請班上學習小提琴、大提琴、胡琴的幼兒將樂器帶到幼兒園給幼兒表演。

2、欣賞幼兒較爲熟知的交響樂、管絃。

3、(各種材質,粗細不同)線、麪粉、玉米粉、洗衣粉、松香、紙盒、紙杯、筆和記錄紙等。

4、每人一張記錄表。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實驗探索發現普通的線可以發出好聽的聲音。

難點:探索用輔助材料使線發出的聲音更加洪亮。

活動過程:

1、由演奏引出實驗。

教師:今天明明要用胡琴給大家演奏一支曲子,大家欣賞並仔細看看胡琴什麼地方發出的聲音?

琴聲剛落,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說:是線,是琴上的線。

教師:我這裏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2、探索能幫助線唱歌的適宜方法。

教師:我們都知道了線能唱歌,但是它們發出的聲音有點低,必須離得很近才聽得見,你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你的線唱出的歌聲大一些能讓更多的人聽到?

幼兒說:能,我有辦法,可是沒有線呀?

教師:我這裏有許多線,咱們百寶箱中還有其他材料,大家都可以用。

孩子們各自選取了自己認爲合適的材料進行驗證:有的孩子直接選用製作小喇叭;有的孩子乾脆在一個紙碗上固定兩根線,這時線唱出的歌聲是雙音的;有的選用高低不同薯片筒幫忙,線唱的歌聲也有高低變化;還有的孩子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粗細不同的線,然後自信地問我:“想聽我的線唱歌嗎?”我點點頭,她拉起我的手到座位前,熟練地操作着手中的“樂器”說:“先昕女高音吧!再聽低音!”

“哎!效果還挺不錯的。”我豎起了大拇指。顯然,她享受了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紛紛選取材料探索着……

3、分旱、總結。

教師:我看你們的實驗都成功了,請講講你們用了什麼方法?

幼兒:因爲我們用紙喇叭、薯片筒、紙杯給我們想辦法把不同粗細的用紙杯、薯片筒等拉直,再一撥就發出了聲音。而且聲音很大線裝個發聲器,像音響的喇叭一樣,能使線發出更大的聲音。

個人反思:

我首先用歡快的音樂形成輕鬆的活動氣氛。在探索線發出聲音時爲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材料,使幼兒充分感受音樂就在身邊。探索聲音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促進幼兒主動去探究新知識。還體現了教育與幼兒生活實際相結合。

主要內容:

1、大班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探索意識很強。探索線發聲活動是次新奇有趣的活動,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需要,因此在今天睜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專注並大膽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進行探索操作由此可見,活動工具和適宜材料的提供可以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

2、應該給幼兒提供更多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經驗的機會,這種機會可以在延伸活動中藉助記錄表進行補充。

3、教師沒能捕捉到個別幼兒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探究行爲,並給予有效地支持和幫助,如當一個幼兒在兩個紙杯分別固定了粗細不同的線,分爲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時,教師應提出一些啓發性的問題如,“爲什麼你認爲它們一個是高音,一個是低音呢?”這些啓發性的怍題可以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究不同線所發出的聲音的音質是不同的。

綜合評析:

本活動選題新穎,利用身邊不起眼而又方便取材的“線”,引導幼兒進行充分的探究,又利用生活中幼兒熟知的輔助材料深入挖掘“線”白教育價值,真正體現了科學教育生活化的特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設計思路:

幼兒對生活中的“0”,已經有了廣泛地接觸,對“0”也具有了初步地認識。但這些經驗是零散的,不完整的。爲了使幼兒對“0”有個較全面的瞭解,我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認識“0”》。依據《綱要》和課改新的精神,圍繞市級《幼兒園數學活動有效師幼互動策略研究》研究的課題,此教學活動選擇的內容極具生活化,提供豐富直觀、形象的課件、實物,意在擴展幼兒的視野,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採用“主動參與、樂於探索、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方式,促使幼兒與教師、與同伴、與材料有效的互動,使之在學中玩,玩中學,從而獲得直接的數學的經驗,瞭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目標:

1、瞭解、懂得“沒有”可以用“0”表示,並初步瞭解“0”還可以表示“起點”、“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3、培養幼兒的觀察、思維及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

2、教具、學具:3個罐子(內裝有硬幣、圖片)、數字0—6卡片4套;直尺、電話機、門牌號、車牌號、電話號碼、計算器、手機模型手機、溫度計、秒錶、體重器、電風扇、小鉤稱圖片和實物等。

活動過程:

一、溫故蘊新,複習《拍手歌》

1、以玩遊戲的形式複習拍手歌。

師請幼兒各找到一個好朋友玩《拍手歌》遊戲,提示幼兒《拍手歌》唸到“你拍六我拍六,六隻小猴盪悠悠”即好。

2、“小猴子盪悠悠,盪鞦韆玩累了,肚子也餓了,心裏想:媽媽爲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小朋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瞭解“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展示課件:小猴子逐次吃桃的過程。

猴媽媽爲小猴準備什麼食物?(桃子)

(1)盤子裏有幾個桃子?(2個桃子)

我們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數字2表示)出示數字“2”。

(2)小猴肚子餓了,吃了一個桃子,盤子裏還剩下幾個桃子?(盤裏還剩1個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1表示)出示數字“1”。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一、目標

1.在說說、聽聽、寫寫活動中,初步瞭解上海部分景點。

2.引導幼兒關心上海著名景點,激發幼兒熱愛上海的情感。

3.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並大膽表達。

二、準備

1.字、圖片、照片、提示牌、小黑板。

2.初步瞭解上海部分景點的名稱並熟悉相應漢字。

三、過程

(一)自主選擇

“小朋友,今天,老師請你們來做小導遊,老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活動內容,你們等會去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然後,請你們向大家介紹你是怎麼玩的?知道了上海的哪些著名景點?”

(二)自主遊戲

1.內容

聽錄音――介紹上海景點,看圖片,邊聽邊把相應的景點勾或寫出來,並說說聽到了上海的哪些景點。

遊戲棋――“小汽車”爲棋子,上海各著名景點爲棋盤,幼兒邊玩邊說說上海的景點。說對了,跳一格,說錯,停一次。

名詞連接――如“楊浦”與“大橋”連接。

照片――說說在什麼地方拍的,簡單介紹,寫地名。

圖書――“孫悟空游上海”,看看、說說有哪些景點,念念“游上海”的兒歌。

寫字――圖片、字,幼兒可說說、寫寫上海的地名。

配對――字、圖片找朋友。

製作導遊圖――根據圖片、漢字提示製作導遊圖。

2.重點指導(製作導遊圖)

第一層次:將所選的上海景點剪貼在紙上,註明先後順序,並能說出各景點。

第二層次:將所選的上海景點用文字寫在紙上,註明先後順序,能讀出漢字並能簡單介紹景點的特點。

3.一般指導

聽錄音:圈一圈,要求幼兒能將聽到的景點圈出來。照片:請幼兒說說自己在什麼地方拍的,並寫下地名。

(三)分享交流

請幼兒來做小導遊,介紹今天你們玩了哪些景點?你最喜歡的景點是什麼?爲什麼?重點請“製作導遊圖”的小組將導遊圖展出,說說有哪些景點,能正確說出景點名稱。

四、提示與建議

活動前組織幼兒收集相關材料。該活動適合5~6歲幼兒。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二等分的含義,學習二等分的方法。

2.通過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給圖形二等分,體驗等分中的包含關係、等量關係。

3.探索對不同圖形進行二等分。

活動準備

1.課件-找展開的圖

2.正方形彩色紙片若干、多項操作學具、棋盤若干,記錄單,剪刀,鉛筆、手偶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手偶:你們看誰來了?(小熊)

2.以手偶表演

提問:小熊今天怎麼不高興了,有什麼煩惱嗎?

小熊:今天早上吃早點,我發現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大熊一起來分享,

小朋友,你們快幫我想想我該怎麼辦呢?

3.教師:誰想到好辦法了?

(把麪包片分成兩份不就行了嗎!)

4.小熊:可是分完了會有大有小,怎麼辦?

5.教師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紙片

提問:麪包片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的。)

教師:那我們就用正方形的紙來代替麪包片幫小熊來分成兩塊一樣大的!

二、提供幼兒正方形紙和剪刀,請幼兒操作。

1.提供給幼兒嘗試的機會,驗證自己的想法,並可以不受限制地嘗試各種二等分的方法,

用剪刀將其剪開的方法便於幼兒驗證兩部分是否相等。

2.教師小結。

(1)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幾塊什麼形狀,你是怎樣分的?

(2)有幾種分的方法?(對角和對邊折)

(3)怎樣證明這兩塊一樣大呢?(比一比)

(4)怎樣分才能一樣大呢?

(5)教師於幼兒共同總結:

只要找到了中心線,就可以將一個分成兩個一樣大的。進一步引導幼兒掌握二等分的關鍵要點。

三、運用學具進一步探索。

1.教師:你們用了兩種辦法,還有沒有更多的方法呢?

2.請幼兒運用學具進行嘗試,並準確找到不同形狀的中心線,探索檢驗的方法。

3.幼兒分組操作,引導幼兒記錄、檢驗。

4.展示幼兒作業單

請幼兒來說一說用了什麼方法進行了等分,是怎樣知道它們是一樣大的。

請幼兒將有創新的分法介紹給其他的幼兒,並展示不同檢驗相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