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9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合集9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小海螺》,進一步感知樂曲表現的歡快活潑的情感。

2、感受小海螺對大海不依不捨的依戀和讚美。

3、感受音樂的歡快熱烈的情緒。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活動準備:

小海螺、音樂《小海螺》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今天老師爲大家請來了一位神祕佳賓,你們想不想見見它呀?通過謎語,引出貫穿全課的線索--小海螺。身穿小盔甲,沒腳又沒手,住在大海里,揹着屋子走。

師:小海螺多漂亮啊!它還爲我們帶來了大海的聲音呢!(老師將海螺放在個別學生耳邊感受海風)。

二、欣賞歌曲(意圖:讓學生通過仔細的聆聽及肢體語言,深刻的感受大海)

1、老師以小海螺的口吻向學生提出邀請:同學門,你們好啊,我是小海螺。你們去過大海嗎?今天我來邀請大家去美麗的大海作客,你們願意嗎?

2、提問:請學生說說心目中的大海美在哪裏?是否去過海邊,見過大海退潮的情景嗎?退潮後海灘上都有什麼?你撿過貝殼、小蝦嗎?(教師鼓勵性總結評價)

3、播放歌曲《小海螺》(要求學生閉眼聆聽),說一說聽到這首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快樂、喜悅)(小朋友在海灘上拾貝嬉戲)

4、復聽歌曲,用手指跟着旋律點節奏,進一步感受歌曲節奏特點和音樂風格。(明亮、歡快)

5、再聽歌曲,教師引導和啓發學生用自已喜歡的動作伴隨小海螺的歌聲翩翩起舞。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學唱歌曲《建築之歌》的基礎上,嘗試用打擊樂器和肢體動作創造性地表現建造房屋的情景,激發幼兒學做小小建築師的願望。

2、在“大家一起造房子”的遊戲中,進一步增強幼兒的節奏感,培養相互合作創編奏樂的能力。

活動準備: 小樂器若干、中音琴、木琴、音樂《加油幹》。

活動過程:

一、卡儂遊戲:小小建築師 師:上個星期我們逛街,看見有很多房屋都圍了起來,爲什麼呢? 幼:建築工人叔叔要把房子整修一下,讓房子變得更牢固。 師:工人叔叔請小朋友學做小小建築師。

(1)請幼兒編一句節奏語。

(2)幼兒集體用此句節奏語玩卡儂遊戲:從兩組到六組。

二、複習歌曲《建築之歌》

1、集體演唱歌曲一遍。 師:我們能幫建築工人叔叔什麼忙呢?讓我們用歌聲來唱一唱,學做小小建築師。

2、重點指導。 剷土:嘴脣放鬆,把土剷起來不要灑了。 轟隆隆:注意換口氣,別累壞了。

3、幼兒集體演唱歌曲第二遍。

4、啓發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

三、樂器遊戲“建築迴旋曲”

1、集體演唱《大家一起造房子》。 師:造房子的時候,又要搬磚頭,又要攪拌水泥,要用很多力氣。我們一起來做啦啦隊,爲小小建築師加油鼓勁。

2、教師引導幼兒邊做節奏動作,邊演唱歌曲。

3、請一名幼兒用木琴伴奏,教師插奏,其他幼兒邊唱歌邊做節奏動作。

4、教師引導幼兒分組用樂器表現建造房子時的場景。 (例如:讓幼兒分組討論,在建造房子時會有哪些聲音?選用什麼樂器?運用什麼節奏?並讓他們嘗試操作。)

5、集體表現:建築迴旋曲。 聽着《建築之歌》的歌曲,敲擊小樂器。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瞭解維吾爾族兒童的基本特徵,對維吾爾族歌曲產生喜愛之情。

2、學習歌曲,嘗試進行表演。

3、熟悉樂曲旋律,並用相應的動作進行表演。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着節奏律動。

二、活動準備:

1、事先請一名女孩打扮成維吾爾族小姑娘的模樣。

2、維吾爾族服飾,表現維吾爾族風情歌舞的錄像帶或教學掛圖《維吾爾族小姑娘辮兒長》。

3、音樂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觀看教學掛圖,簡單瞭解維吾爾族的民俗常識。

2、訪問"維吾爾族小姑娘",初步理解歌詞,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師將維吾爾族小姑娘請進活動室,鼓勵幼兒大膽訪問她。

師:寶貝們,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漂亮的維吾爾族小姑娘,讓我們快快把她請進來吧!

師:美麗的小姑娘,請告訴大家你今年幾歲了?你從哪裏來?

你能用唱歌的形式來回答嗎?(鼓勵幼兒也來訪問)

(2)、教師總結提出的問題,討論維吾爾族小姑娘唱的歌曲內容,重點理解"幾歲和幾根正相當"。

3、教師和維吾爾族小姑娘共同邊唱邊表演,請幼兒欣賞並輕聲跟唱,對於歌曲中的難點如:切分音符,教師應用肢體動作來幫助幼兒感受並理解。

師:寶貝們,有一個地方啊老師覺得你們唱的跟老師不一樣,下面你們仔細聽老師再唱一遍這個地方。

師:下面看老師做動作來表示這個地方的節奏,寶貝們認真看!

4、幼兒隨音樂自編動作演唱歌曲。

師:老師把這首好聽的歌變成了舞蹈跳給寶貝們看,你們也把它編出來給老師看好嗎?

四、活動延伸:

在表演區幼兒身穿維吾爾族服飾,自由表演《嘗葡萄》。

五、活動效果及反思:

通過活動幼兒瞭解維吾爾族兒童的基本特徵,培養了幼兒的自信心和表現力,對維吾爾族歌曲產生喜愛之情。

小百科:葡萄(學名:Vitis vinifera L、)爲葡萄科葡萄屬木質藤本植物,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或被稀疏柔毛,葉卵圓形,圓錐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發達,果實球形或橢圓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大班音樂教案《圓圈舞》含反思適用於大班的音樂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音樂舞蹈中感受交換舞伴的快樂,學習英國民間舞蹈《圓圈舞》,感受4/4拍與3/4拍的交替音樂節拍,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快來看看幼兒園大班音樂《圓圈舞》含反思教案吧。

設計思路:

大班下半學期開始嘗試性的讓幼兒接觸各種形式的舞蹈,《圓圈舞》是一種起源與英國的舞蹈,它通過舞蹈中的"問好、握手、交換舞伴"等細節幫助一些陌生的人更快的成爲朋友。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我覺得,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前提,只有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才能使活動具有生命力,活動纔會真正的屬於幼兒一、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音樂教育作爲幼兒得以和諧發展、健康成長的一種重要途徑,應激發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動性。《圓圈舞》出現於英國鄉村舞蹈,肢體動作並不豐富,動作簡單、規律、通常都包括交換舞伴的環節,十分簡單易學,很適合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幼兒的興趣也非常高。

新《綱要》中指出:老師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要促進幼兒的主動性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圓圈舞》活動中,教師都讓音樂"說話"、讓幼兒"說話"、讓圖譜"說話",引導幼兒傾聽音樂並熟悉音樂旋律,從而更好的進行舞蹈的演繹。

活動目標:

1、學習英國民間舞蹈《圓圈舞》,感受4/4拍與3/4拍的交替音樂節拍

2、在音樂舞蹈中感受交換舞伴的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並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重難點:

學習民間舞蹈《圓圈舞》中交換舞伴並向夥伴問好;學看圖譜,根據圖譜來排列相應的隊型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音樂CD、ppt、圖譜幼兒前期

經驗準備:理解圖譜中各個圖形的'含義(如:○代表妹妹;□代表弟弟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進教室--《賓果》(Bingo)CD播放《賓果》音樂,幼兒在音樂伴奏下根據老師手勢的暗示,改變隊型進入教室。

A隊型--1人變2人B隊型--2人變4人C隊型--4人變2人D隊型--2人變1人,圍成圓圈【設計意圖:律動音樂《賓果》是一首節奏輕快、跳躍的曲子,它不僅能渲染現場氣氛,更能幫助幼兒更快地進入音樂帶來的奇妙世界,感受音樂的快樂。】

二、音樂舞蹈《圓圈舞》

1.《圓圈舞》的起源。

--師:"在英國有一種傳統的舞蹈《圓圈舞》,它是種神奇的舞蹈,它能讓原本彼此不認識的幼兒在跳完《圓圈舞》後很快的成爲好朋友,因此人們也叫它《交誼舞》。"【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介紹,讓幼兒瞭解一些關於歐洲等地區的民間舞蹈,拓展幼兒的音樂知識與眼界。】

2.《圓圈舞》的欣賞與音樂解讀--師:"聽聽看,你發現了歌曲裏的哪些祕密?"(《圓圈舞》是4/4拍與3/4交替的音樂節拍)--師:"聽了這個曲子你的感受是怎樣的?"【設計意圖:《圓圈舞》的曲式結構是A、B兩段體,幼兒可以非常容易地進行區分。但是《圓圈舞》的音樂節拍是有變化的,且變化不明顯,幼兒不容易區分,需要在老師的暗示和反覆欣賞音樂後才能進行區分。因此,在欣賞音樂環節,需要老師單獨"拎"出來,幼兒只有在理解音樂的節拍後才能將舞蹈進行演繹。】

3.《圓圈舞》的圖譜隊型--師:"看看《圓圈舞》的圖譜,你能根據圖譜找到自己的位置嗎,試試看!"圖譜1(即動作分解1)--請幼兒們站成圓圈,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組成一隊舞伴。

圖譜2(即動作分解2)--女孩手拉手向圓心方向走一個八拍,男孩原地站立。

圖譜3(即動作分解3)--男孩向圓心行走一個八拍,行走到自己的女伴左邊(位置不變),並將雙手從女孩前面伸出。與兩邊男孩的手相拉,女孩原地站立。

圖譜4(即動作分解4)--1.男孩將雙手舉起並翻到身後去,女孩從男孩雙手舉起時搭成的"小山洞"中鑽過去,但不移動腳步。2.女孩將雙手舉起並反到後面去,男孩從女孩舉起時搭成的"小洞"中鑽進去,但不要移動腳步。此時,男孩女孩的雙手都在身後且女孩的手在男孩手的上面。

圖譜5(即動作分解5)--所有的幼兒都放開手,所有的幼兒向後轉身並拉住自己舞伴的手,回到第一個大圓圈的位置。

圖譜6(即動作分解6)--回到自己的位置後,舞伴面對面。

圖譜7(即動作分解7)--女孩和自己的舞伴面對面並用右手相握,從舞伴的左邊想圓圈方向走。

圖譜8(即動作分解8)--幼兒們彼此背對自己的以一個舞伴,而面對新的舞伴。

圖譜9(即動作分解9)--音樂結束,回到動作分解1開始重複整個舞蹈。

【設計意圖:通過圖譜即動作分解(ppt)的展示,幫助幼兒更快地學習舞蹈動作和舞蹈隊型。】

4.《圓圈舞》視頻觀看【設計意圖:通過《圓圈舞》的視頻觀看,幫助幼兒更直觀地學習舞蹈。】

5.《圓圈舞》完整表演--師:"現在,我們一個個弟弟都是英國紳士,一個個妹妹都是英國淑女,讓我們跟隨音樂共同跳起這神奇的舞蹈《圓圈舞》。

三、音樂舞蹈出教室--《圓圈舞》

完整播放音樂,音樂舞蹈《圓圈舞》

【設計意圖:完整表演舞蹈《圓圈舞》,體驗舞蹈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在以綵帶舞的軌跡請幼兒在圓圈上進行添畫,完成後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畫講述一個故事。老師在示範時更多地是添成太陽花朵等幾幅簡單的圖畫,沒有更多給幼兒觀看一些關於圓圈可以變成什麼的案例,所以導致幼兒在畫的過程中都是和老師一樣的,並且在講述故事時幼兒也不能很好的講出。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課前準備

第二課時呈現。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在歌曲欣賞中,嘗試領唱與合唱的表現形式。

2、感受歌曲鏗鏘激昂的氣勢,大膽創編動作。

3、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並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播放好漢歌伴奏,帶領幼兒入場後音樂停止)。

2、觀看第一段視頻,引導幼兒尋找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3、觀看《好漢歌》ppt 1,和幼兒共同探討好漢,瞭解幼兒的原有經驗爲幼兒理解和表現好漢做準備。

(l)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英雄、好漢呢?(幼兒自由回答)

(2)觀看好漢出場。(播放pptl)

(3)引導幼兒學好漢。(教師請幼兒模仿看到的英雄的動作並簡單點評好漢的動作、眼神等。)

(4)播放好漢歌,引導幼兒用動作感受歌曲,教師指導)

(5)啓發幼兒想出生活中平凡的好漢。(播放ppt2)

(6)教師與幼兒討論當好漢的條件。

4、教師與幼兒一起表現歌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山》這首歌抒情、優美,歌詞生動、形象,表現出在四季中山上的不同美景。在設計時爲了豐富演唱形式,更好地表達對四季的山的美好情感,在歌曲的每個句末的休止部分進行伴唱處理(啦啦啦),更好地調動了幼兒參與歌唱的積極性。中班幼兒的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對音樂形象與情緒的感知必須藉助於多種感官的形象感知,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圖片感知,引導幼兒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情緒,激發幼兒積極參與歌唱活動,並能夠傾聽同伴的歌聲、協調一致地演唱。

活動目標:

1、根據圖片提示理解、記憶歌詞,能用優美、連貫的聲音演唱三拍子的歌曲,並嘗試用活潑、跳躍的聲音唱出襯詞。

2、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圖片若干幅。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嗎?

二、藉助圖片理解歌詞

1、(出示“山”)——在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中,山上的景色會有什麼變化呢?春天的山是什麼樣的?

——春天的山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鮮花,真像一個花籃呀!出示圖片,引出歌詞:春天的山呀是花籃。

2、——夏天的山是什麼樣的?夏天的山是一隻什麼籃呢?出示圖片,引出歌詞:夏天的山呀是果籃。

3、——春天的山呀是花籃,夏天的山呀是果籃。哎!那麼秋天的山呢?會是什麼樣的?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秋天,山上的樹葉都變成金黃色的了,遠遠看去,真像一隻金籃呀!出示圖片,引出歌詞:秋天的山呀是金籃。

4、——冬天的山像是什麼籃?爲什麼?

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片,引出歌詞:冬天的山呀是銀籃。

5、——又有花又有果,又有金又有銀,家鄉的山上裝了這麼多的寶貝呀!出示圖片,引出歌詞:家鄉的山呀是寶籃。

6、完整念歌詞。

(1)——家鄉的山美不美呀?我們一起向客人老師介紹一下家鄉的山吧!(加入旋律)

(2)——我們一起來誇誇家鄉的山!(加入旋律)

三、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教師範唱

——吳老師不僅能說着誇家鄉的山,我還能唱着誇一誇呢!(加入伴奏)

——出示圖片“啊”,這張圖片表示什麼呢?應該放在哪裏?

3、幼兒學唱

——你們會不會像老師一樣把家鄉的山誇一誇?

——我們看着小圖片一起來唱一唱!

4、加入襯詞演唱

(1)幼兒唱歌曲,師唱襯詞。

——家鄉的山有這麼多地寶貝,這麼美!我們多自豪呀!這一次我們用自豪地聲音唱一唱。(師加入襯詞“啦”。

——你們唱得這麼好聽,老師也忍不住跟你們唱了起來。唉!我剛纔唱了什麼呀?在什麼地方唱了“啦”呢?請你們再聽一聽。你們幫吳老師唱歌曲,好嗎?

——出示“啦啦啦”,誰來幫老師放一下這個圖片?

(2)師唱歌曲,幼兒唱襯詞。

——現在,我們來交換一下,老師唱歌曲,你們來唱“啦”,好嗎?最後一句我們一起唱。

——怎麼樣唱這個“啦”纔好聽呢?用輕快的聲音來唱。

——我們再來試一試,用輕快的聲音來唱“啦”。

(3)分組演唱。

——現在,這邊的小朋友來唱歌曲,另一邊的小朋友唱“啦”。

——我們交換一下。

(4)——讓我們把這首好聽曲子唱給客人老師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2、激發幼兒對聖誕節的嚮往,感受歌曲帶來的歡樂情緒。

3、熟悉歌曲旋律,爲歌曲創編動作。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活動重點:

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活動難點:

激發幼兒對聖誕節的嚮往,感受歌曲帶來的歡樂情緒。

活動準備:

磁帶,鋼琴,曲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練聲:《山谷迴音真好聽》、《賣報歌》。

2、律動:《擠奶》、《蘋果豐收》、《淘米洗菜》。

二、談話導入活動。

1、幼兒初步欣賞音樂。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們認真聽,然後告訴我這首是什麼節日的歌曲?聽到歌曲後有什麼感受?

師小結:聖誕節是西方基督教爲了紀念耶穌誕生的一個節日,而這首鈴兒響叮噹正是西方人們在聖誕節的時候經常唱的歌曲。後來聖誕節就傳到了很多國家,同樣也傳到了中國。鈴兒響叮噹這首歌也跟着傳到了中國,就有人把它翻譯成了中文。

2、師:聖誕節裏聖誕老人是怎樣送禮物的?

三、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1、教師範唱,請幼兒邊拍手邊欣賞歌曲。

師:歌曲裏唱了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如果幼兒說不出,再欣賞歌曲。同時老師可配上簡單的動作。)

2、欣賞音樂第二遍。

師:小朋友們知不知道這個鈴兒是哪裏的呢?(聖誕老人的雪橇的馴鹿上。)

師:它是怎麼響的?(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

3、幼兒討論後老師小結:“新年到了,聖誕老人趕着馬車去給小朋友發新年禮物。聖誕老人坐在雪橇上,奔跑過田野,馬兒鈴兒響叮噹……。教師完整的朗誦歌詞內容。

4、師:現在請你們當小喇叭,老師當大喇叭。我們一起把這首歌的歌詞念一遍吧!聽聽誰的聲音最好聽。

四、完整練習歌曲。

1、教師:你們想學這首好聽的兒歌嗎?請你們和老師配上音樂完整的唱一遍。

2、鼓勵幼兒加入表情進行初步的表演。進行分組輪唱,增加趣味性,熟練歌詞。

教師小結:聖誕老人說聽到了你們的歌聲,但這麼好聽的歌曲如果加上很美的表情唱我想就更精彩了。你們也覺得嗎?

五、結束部分。

1、引導幼兒關心他人,知道聖誕節送聖誕禮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過聖誕節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很快樂,因爲他們收到了聖誕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聖誕禮物。

2、師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引導幼兒說出歌曲的名字:鈴兒響叮噹)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流行音樂作爲音樂表達的一種最爲直接、能最快讓人理解接受的方式,他的影響範圍已逐步由年輕人向幼兒和中老年人延伸,特別是一些節奏歡快、曲調變化簡單,容易上口的歌曲,尤其受到孩子們的喜歡和青睞,在孩子的生活中已佔據一定的位置,有的甚至儼然一位超級小"泛絲",對很多歌曲達到了張口就來的程度。自從she的歌曲"波斯貓"在街頭巷尾唱響以後,經常在幼兒園的孩子口中能聽到她們的"童聲版"演唱,而且通常都是一人演唱衆人和,氣勢雄壯之極,儘管他們對其中歌詞的意義理解不是非常深刻,但對樂曲的曲調和節奏卻可以絲毫不差的進行演繹和模仿。而偶然的一次,我接觸到了奧爾夫音樂智能教學中的一首"波斯集市"的樂曲,樂曲那跌宕起伏--活潑、舒緩與氣勢宏大的敘事詩般的曲調風格,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特別是其中一段和歌曲極其相似的樂曲,更是讓我激動,於是,一個流行音樂與古典交響樂的融合點所觸發的教學思路,在我腦海中漸漸形成了。根據新《綱要》中藝術指導的內容與要求: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我通過一個很古老又很經典的"貓和老鼠"的遊戲,讓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自由地感知、理解音樂的內容,提升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音樂結構、內容,感知樂句力度的強弱變換以及曲式風格的不同。

2、藉助簡單而有節奏的念、唱和體態律動,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達形式。

3、能利用已有的道具對自己進行簡單裝扮,以更好的表現作品內容,感受表演的樂趣。

4、培養幼兒獨立與合作表演的基本技能,激發幼兒對音樂情景劇的興趣。

活動準備:音樂:"波斯集市"剪輯、有關背景圖4幅、化裝臉彩棒人手一份、尖嘴巴12只。

活動流程:分段欣賞並用身體動作表現--整體表演--裝扮自己--彙報演出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出示小老鼠,問:

1、小朋友看,這是誰?(幼兒回答後,教師有節奏地朗誦我是一隻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

2、小老鼠長得什麼樣子?(啓發幼兒說出尖尖的嘴巴長鬍須,長呀長鬍須。)聽說,今天小老鼠的很多朋友也要出來逛逛,瞧,他們來了。聽,他們一邊走一邊還在唱歌呢。(播放曲一,同時出示圖譜,老師有節奏地進行兒歌朗誦:我是一隻小老鼠,快樂的小老鼠,尖尖的嘴巴長鬍須,長呀長鬍須,朗誦兒歌的聲音由輕到響。)

二、分段欣賞並表演:

(一)、欣賞表現第一段音樂。

1、提問:小老鼠在唱什麼?

2、小老鼠唱的歌前後聲音有什麼變化啊?(先輕後響,表現老鼠越走越近,越來越大的樣子,請幼兒用身體動作和聲音表現這種變化。)

3、小老鼠今天出來幹嗎?這段音樂中,你能感覺小老鼠的心情怎樣?爲什麼?

教學反思: 音樂中的弱--強漸變的過渡通過兒歌的聲音漸變表現了出來,結合幼兒自己日常的生活經驗,幼兒容易感知距離遠近、聲音強弱和身體大小變化這三者之間的關係。通過幼兒的身體和有節奏的語言的幫助,可以進一步加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表現力。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受流行歌曲旋律,有表情的表現老虎神奇以及小狗傷心、生氣等情緒。

2、通過創編、表演動作,理解,記憶歌詞。

3、與同伴表演合作時,能有規則的控制自己的表演的動作幅度,不影響同伴的表演。

4、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以學會按節奏念兒歌《小狗擡花轎》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幼兒複習兒歌《小狗擡花轎》,引入活動。

教師:你們還記得《小狗擡花轎》的故事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二、幼兒傾聽、感受樂曲的旋律,嘗試將兒歌與樂曲旋律進行歌曲匹配。

1.幼兒嘗試用默唱的方法進行歌曲匹配。

教師:有一首曲子說的是小花狗擡轎的事,請你們聽一聽,用默唱的方式跟着音樂一起來會議這個故事。

教師:我也用和你們一樣的方式唱歌,請看我的口型來猜一猜,你們和我唱的一樣嗎?

師幼共同嘗試聽音樂演唱歌曲,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教師:這一次我們試着跟音樂唱出來,想一想如果有困難的話應該怎麼辦?

2.教師鼓勵幼兒自己匹配歌詞並大聲唱出來。

教師:這次老師不用口型來幫助你們了,你們會唱麼?

三、師幼共同創編表演動作。

1.教師引導幼兒分組創編表演動作。

教師:我們還可以配上哪些好玩的動作,把這首歌表演出來呢?我們可以分成五個人一組,一邊聽音樂一邊想可以表演哪些好玩的動作。

鼓勵幼兒將在小組中創編的動作大膽的表演出來。

2.教師:剛纔幾組小朋友都上來表演了,你們覺得哪一組小朋友表演的最好?爲什麼?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兩次“一二三向上拋”的區別,指導幼兒根據對歌詞的理解,先輕後重的演唱。

教師:兩次“一二三向上拋”的音量一樣麼?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呢?

四、嘗試幼兒分角色合作表演

1.教師扮演老虎,幼兒扮演小狗,教師重點提醒幼兒注意表演的動作和表情,同時控制自己表演時的幅度。

2.請一部分幼兒扮演老虎,其他幼兒扮演小狗,大家邊演邊唱。

活動反思:

“八隻小狗擡花轎,老虎坐轎把扇搖,一隻小狗跌一跤呀,老虎狠狠踢一腳……花轎擡到半山腰呀,想個辦法可真好,一、二、三,向上拋!老虎摔了一大跤,哈哈哈!” 《八隻小狗擡花轎》是一首帶有民族風味的歌曲,節奏感強,歌詞淺顯易懂,形象生動,幽默風趣,念起來朗朗上口,旋律歡快流暢,同時也是一首表演性極強的歌曲,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首先,我根據孩子們喜歡新鮮事物的特點,巧妙地利用花轎導入教學。然後使用了形象鮮明、生動的教學課件,讓幼兒瞭解了故事的大致內容。爲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引起他們的興趣,我充分運用肢體語言,一邊朗誦一邊用身體動作把內容表現出一些來。活動的最後環節,是請孩子們表演童謠的內容。這個情節的安排,使活動達到了高潮。幼兒嘗試了小狗擡轎的樂趣。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並對歌曲內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設計的肢體語言:擡、坐轎、搖扇、跌跤、踢、睡覺、想辦法、噓、拋、摔、大笑等一系列動作,果然起到了預期的效果。當我很有語氣又加身體動作的把童謠讀完時,孩子們都覺得很有意思,開心的笑着,他們一邊學着某一句話一邊學着動作,積極性特別高。這樣帶着動作學習,孩子們不僅積極性空前高漲,而且學習的速度有了明顯提高。

整個活動構思新穎,趣味性強,始終以坐轎——擡轎這根主線進行教與學的雙向活動,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感知、體驗、嘗試,較好地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幼兒說完整語句的能力。

但在活動過程組織少緊湊,時間沒有把握好,前面理解故事內容用去的時間太長的關係,在最後表演環節,並沒有讓孩子們扮演老虎來表演。這樣就導致孩子們不能體驗到老虎的心理感受,應該請孩子們來表演老虎,老師在這時候就推出表演。只是讓少數幾個孩子參與,沒有關注到全體,其實可以讓所有的孩子共同來嘗試小狗擡轎,從而產生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