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9篇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模板9篇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節奏,體驗歌曲所表現的優美意境。

2、初步嘗試用連貫、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3、通過圖譜提示理解記憶歌詞,體驗探索學習帶來的快樂。

4、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1、課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節奏。

2、圖譜一幅,小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練聲:向風兒問好]

“美麗的春天來了,風兒輕輕地吹着,小朋友,讓我們來向風兒問個好吧。”

2、引導幼兒傾聽、感受歌曲。

(1)完整欣賞音樂。

“聽了以後有什麼感覺?”

“猜一猜,風兒在唱些什麼?”

“它會唱些春天的哪些變化?”

“風兒唱的這首歌曲《小籬笆》真好聽,讓老師也來爲你們唱一唱。”

(2)教師清唱歌曲一遍。“聽到了什麼?”

(3)教師隨音樂範唱歌曲。

“歌裏還唱了些什麼?”[請幼兒用歌詞來回答。]

3、看圖譜學說歌詞。

(1)出示不完整圖譜一張。

“圖譜上有什麼?”

“每一張小圖片代表歌曲裏的哪一句歌詞?”[幼兒學說]

“這張圖譜完整嗎?“

(2)教師邊指圖譜邊演唱,請幼兒填補圖譜。

出示小圖片四張,將幼兒分成四組,每一組負責一張圖片,將它填在圖譜上相應的地方,並說出相應的歌詞。

(3)有節奏的集體朗誦歌詞。

4、幼兒學唱歌曲。

(1)輕聲學唱。

(2)好聽的聲音學唱。

(3)學習不同風格的演唱。

“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

“微風吹進小籬笆給人的感覺很連貫、很優美,當小籬笆上的積雪融化成小水滴往下滴時,應該怎麼唱呢?”

[個別幼兒學唱,集體學唱一遍。]

(4)個別幼兒做小指揮帶領大家演唱。

(5)集體表演唱。

5、延伸活動。

“春風除了給小籬笆的周圍帶來了許多變化,還會給我們的周圍帶來什麼變化?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把它們也編到這首歌曲裏來,一定也很好聽的。”

【活動反思】

《小籬笆》是一首優美的樂曲,舒緩悠揚的三拍子音樂呈現出初春的喜人景色,結束句的水滴聲又體現了歡快跳躍的不同風格,樂曲的意境與歌詞內容符合近階段孩子的生活經驗。

我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是:

1、感受三拍子歌曲優美的情緒,體驗歌曲表達的春天的美。

2、能較完整地演唱歌曲。

3、積極參加表演唱,體驗表演唱的樂趣。

在本次活動中,我利用色彩鮮豔的圖譜,結合琴聲,加上適當的體態動作,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積極表達。活動後的幾點反思:

1、在觀察圖譜時,可以讓幼兒踊躍回答,談談圖片上的內容,多給幼兒提供發言的機會,鼓勵幼兒積極回答、探索。

2、在幼兒基本會朗誦歌詞後,我便讓孩子們來跟着伴奏跟唱,小朋友的興奮狀態還未被完全激發,我應該再給孩子一點時間,如讓孩子們自由地跟着教師哼唱,從而初步熟悉旋律,給予更多的緩衝與支持,爲歌唱積累一定的經驗,到最後能夠完整的歌唱。

3、在隨音樂拍節奏時次數有些少,應讓幼兒多感受幾次,音樂的節奏可逐步加速,激發幼兒的興趣。

4、活動結束前,應讓幼兒跟着音樂邊唱邊用動作表現一下歌曲,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雖然在活動中我還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但是整個活動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中學會歌曲,爲以後的培養藝術氣質積累經驗。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2

背景:

在組織孩子集體活動前,通過節奏的練習、音樂欣賞活動,讓孩子們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體會、欣賞到音樂的美感。我們都會採用一些方法,讓專注於課間遊戲活動的孩子們安靜下來,從興奮中歸位,如:拍手、念兒歌、聽音樂、手指遊戲等。靈活運用這幾種方法,效果很好,但時間久了,孩子們也會失去新鮮感,不靈驗。

案例描述及分析:

案例一:

一聽到"12345671"旋律的琴聲,幼兒開始搬動自己的小椅子。這樣的旋律響過三次後,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坐好了,唯獨陳澤宇小朋友還在後面玩積木。我叫道:"澤宇,搬小椅子坐好了!"澤宇在興致十足地搭積木,好像沒聽到老師在叫他。我皺起眉頭喊道:"澤宇,沒聽見老師在叫你啊?快點坐好"澤宇小朋友回頭看看老師,說:"聽見了!"但沒有收拾積木的意思,我見澤宇還在磨蹭,馬上走過去奪過澤宇手中的積木,厲聲的說:"沒有看見其他小朋友在等你嗎?快點給我回到位子上去!真沒有見過向你這樣的小朋友。"說完推了澤宇一把,澤宇小朋友只好乖乖地找小椅子坐好了。

分析:其案例一,幼兒在教師準備組織教育活動時,還在玩積木。教師對幼兒的這一違規行爲進行兩次言語警告仍無濟於事,於是採用言語批評並動用非言語行爲來干預。"真沒有見過向你這樣的小朋友"這句帶有點諷刺性的話語,會無意中刺傷幼兒的自尊心。教師的非言語行爲使用不當,含有潛在的安全隱患,易造成幼兒的意外傷害。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打擊樂是幼兒平時比較喜歡的活動之一,利用各種樂器,簡單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樂,的確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然而在我們平時的打擊樂活動中,我們往往也面臨一種難題--樂器不夠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們生活中、教室裏常見的一些東西來替代正規的樂器,經過簡單的加工改造,也能成爲滿足孩子樂趣的一種"樂器"。而《機器貓》這首音樂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他們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節奏也比較明顯。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打擊樂《機器貓》。

本次活動爲第二課時,整個活動以"機器貓"這個形象來貫穿,從簡單地拍打身體部位到利用"樂器"爲歌曲伴奏,讓幼兒在討論、實踐、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將這些簡易的"樂器"帶入歌曲。希望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能夠拓展我們平時對打擊樂器的定義,鼓勵幼兒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有意識地改造,積極地投入到"打擊樂"活動中。

活動目標:

1、能夠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物品拍打出一些簡單的節奏。

2、根據圖譜,用拍打身體的各個部位及利用各類"生活中的樂器"爲歌曲《機器貓》拍打節奏。

3、通過用另類的"器樂"來演奏歌曲,從而鞏固對歌曲節奏的把握,提高對打擊樂活動的興趣。

4、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已聽過《機器貓》音樂,熟悉音樂節奏。

物質準備:

1、節奏譜。

2、鐵罐子、小鈕釦、牛奶箱子、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跟音樂舞蹈,回憶感受節奏

1、今天我們教室來了這麼多客人老師,讓我們一起來用手指跳個舞歡迎客人老師吧。

2、你知道剛剛我們玩手指操的那首歌曲叫什麼名字嗎?(出示節奏譜)大家是不是還能看着節奏譜來爲這首樂曲打一打節奏呢?

3、除了大家一起來拍手,你覺得還能用什麼動作以怎樣的形式來打節奏會更有意思呢?

二、爲音樂伴奏,自由選擇樂器

1、大家知道,機器貓身上有一個什麼東西最神奇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看機器貓的袋袋裏給我們大家帶來了什麼有趣的東西。

2、逐一出示鐵罐子、小鈕釦、牛奶盒、積木等"樂器"這些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3、這些物品出了剛剛大家說到的那些常見的作用。還有一個特殊的作用,你聽。當我用手拍打牛奶箱的時候會發出什麼?有了聲音我就能拍打出好聽的節奏。你能嗎?

4、除了牛奶盒你還能利用我這裏的什麼東西拍打出好聽的節奏呢?誰願意來試試?

提示:當拍打不能使一樣東西發出聲音的時候可以想一想它和誰一起合作就能發出聲音了。

5、大家真棒,能夠把我的這些沒用的東西都變成了一個個有趣的樂器,爲了感謝機器貓,我們就利用這些"樂器"來爲這首歌曲打一打節奏吧。

6、幼兒自由選擇樂器。

三、聽音樂表演,完整演奏歌曲

1、誰來說說看,你手中的樂器表演哪一段會比較合適呢?我們來嘗試一下。

2、對比每一種演奏方式,選出最合適的一種。

3、交換樂器。

4、大家剛剛的表現真棒,機器貓聽了大家的演奏也很滿意,特意爲我們大家準備了它最喜歡的"銅鑼燒"來跟我們一起分享呢。

活動反思:

打擊樂《機器貓》說課打擊樂是幼兒平時比較喜歡的活動之一,利用各種樂器,簡單的拍拍打打就能演奏好好的音樂,的確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幼兒往往對於這類活動也比較感興趣。然而在我們平時的打擊樂活動中,我們往往也面臨一種難題--樂器不夠用。所以我想到了利用一些我們生活中、教室裏常見的一些東西來替代正規的樂器,經過簡單的加工改造,也能成爲滿足孩子樂趣的一種"樂器"。本次活動中,我就利用"牛奶盒"、"鐵罐子"、"鈕釦"、"積木",通過教師的提示、幼兒的想象,分別改造成"鼓"、"沙球"、"碰鈴",讓幼兒分別以拍、搖、敲這三種形式來表演樂曲。而我之所以選擇《機器貓》這首歌曲,是因爲它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他們非常熟悉,而歌曲本身節奏也比較明顯。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打擊樂《機器貓》。

本次活動爲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的時候就已經讓幼兒初步掌握了歌曲的節奏,能夠以拍手的形式爲歌曲打節奏,爲第二課時做好鋪墊。在第一課時過程中其實有一個難點,就是最後一句的節奏,也是幼兒比較難以掌握的。在今天這個活動中,"機器貓"這個形象貫穿始終,從簡單的拍手,到拍打身體部位,再到利用"樂器"爲歌曲伴奏,遵循由易到難的順序層層遞進。出示"樂器"後讓幼兒自己在討論、實踐、合作的過程中,逐漸將這些簡易的"樂器"帶入歌曲,到最後還能分段看指揮合作演奏,不斷對幼兒提出新的要求,讓幼兒的興趣點始終圍繞着活動的進程。

另外,本次活動中我的圖譜也是加入了自己想法。既然《機器貓》是一首非常活潑富有童趣的音樂,那麼傳統的"叉叉"不免有些煞風景,因此我想到何不就利用與機器貓有關的一些物品,如機器貓的小鈴鐺,機器貓最愛吃的銅鑼燒等來替代傳統的"叉叉",這樣會更有意思。希望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能夠拓展我們平時對打擊樂器的定義,鼓勵幼兒利用身邊常見的物品進行有意識地改造,積極地投入到"打擊樂"活動中。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歌曲內容,能夠愉快地演唱歌曲,準確地唱出弱起拍。

2、通過欣賞、隨樂意歌詞以及看圖仿編歌詞等活動,學習完整正確地演唱歌曲。

3、體驗森林動物生活的自在和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實物展示儀一呂。

2、音樂磁帶或CD,錄音機一臺。

3、圖片:小松鼠、小白兔、小熊貓、小提琴、喇叭小鼓。

4、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及小鑼若干。

活動過程 1、打擊樂活動:小看戲。

——教師帶領幼兒隨着音樂給《小看戲》伴奏。

——教師:剛纔,你們用了哪些樂器演奏《小看戲》的?

2、教師朗誦歌詞,感知歌詞內容,帶領幼兒學習念歌詞。

——教師講述歌詞《森林音樂家》第一段歌詞。

——教師:在熱鬧的森林裏有許多音樂家,第一位是誰?他有什麼樂器?他是怎樣演奏樂器的'?

——教師出示小松鼠圖片和小提琴樂器圖片,帶領幼兒有節奏地念歌詞。

3、學唱歌曲《森林音樂會》第一段。

——引導幼兒看圖片,教師放慢彈奏音樂,帶領幼兒隨着音樂有節奏地念歌詞。

——教師演唱歌曲.鼓勵幼兒隨着音樂跟唱。。

——教師:小松鼠怎樣拉小提琴?

——引導幼兒探索表演小松鼠拉提琴的動作,然後邊唱歌邊完整地表演第一首歌曲。

4、看圖仿編歌詞,學習第二段、第三段歌曲。

——教師分別出示小白兔和喇叭圖片以及小熊貓圖片和小鼓樂器圖片。

——教師;在熱鬧的森林裏,第二位音樂家是誰?他在演奏什麼樂器?怎樣演奏這個樂器呢?

——啓發幼兒根據第一段歌詞的結構,仿編小白兔吹喇叭的歌詞,鼓勵幼兒快樂地演唱第二段歌曲。

——採用上述方法,學習表演唱第三段的歌曲。

5、完整地看圖表演唱歌曲《森林音樂會》。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5

【遊戲玩法建議

1、幼兒吹畫時,在樂曲A段中每個樂句1--3小節引導幼兒用自己創編的雨點的動作表對準紙上的種子吹風;反覆四次。B段引導幼兒用手指隨音樂的變化畫出小樹苗的枝葉。

2、吹畫結束後將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體驗成功感。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清新優美的旋律與蓬勃向上的意境,積極參與多樣化的欣賞和表現活動。

2、嘗試運用吹畫、體態動作等方式表現種子逐漸鑽出地面,慢慢長大的情景。

3、萌發對美好事物的喜愛與美好生活的嚮往,體驗創造的樂趣。

4、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的經驗,理解歌詞,用優美的聲音演唱歌曲。

5、初步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節奏既充滿幻想希望的情感,並嘗試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過程】

(一)講述《種子託比的故事》,自然引出活動內容。

師: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裏,有高高的大樹……(故事詳見附錄),種子託比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引導幼兒完整傾聽音樂。

1、引導幼兒完整傾聽音樂跟隨故事的情節自由想象種子託比的變化。

師:你覺得託比發生了什麼變化?

2、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帶着問題再次完整傾聽音樂,初步感受音樂所表達的優美的意境。

師:是誰叫醒了託比?託比被叫醒後會發生哪些事情?

(三)結合圖譜,引導幼兒感受AB兩段不同的音樂性質和所表達的音樂意境。

1、引導幼兒感受A段音樂師:調皮的小雨點和風寶寶來到託比身邊,它們是來叫醒託比的嗎?

(l)教師隨音樂操作A段圖譜,幫助幼兒理解A段音樂中蘊含的情境節奏。

師:小雨點和風寶寶把託比叫醒了嗎?它們來了幾次?如果你是小雨點和風寶寶,你會怎麼叫醒託比呢?

(2)教師引導幼兒大膽表現小雨相風的動作,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動作引導幼兒一起進行動作再現。

(3)結合幼兒的想象,鼓勵隨音樂動作模擬再現A段種子發芽的情境。

2、引導幼兒欣賞B段音樂。

(1)教師隨樂用畫筆逐步描繪出種子託比蓬勃生長,成爲大樹的情境,加深幼兒感受。

師:託比慢慢地鑽出了地面,慢慢地它又有變化啦,我們一起來看看。

(2)引導幼兒嘗試用肢體動作來再現託比長出枝幹和葉子的情境。

師:託比是怎樣慢慢長成大樹的?你能試一試用動作告訴大家嗎?

教師根據幼兒表現提出要求:和音樂配合才能讓託比長得又高又美。

(3)引導幼兒大膽用動作模擬再現B段情境,提醒幼兒動作合拍。

(四)運用多種形式加深幼兒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1、引導幼兒嘗試運用肢體動作再現種子萌芽、成長的情境,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2、觀看flash,進一步加深幼兒對音樂蘊含情境的理解。

3、引導幼兒伴隨音樂,以吹畫的形式再現種子萌動、逐步成長的過程,充分感受音樂的氛圍。

4、欣賞幼兒作品,充分感受音樂充滿着喜悅與希望的意境。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聆聽的習慣,感受小魚和鯊魚不同形態的音樂,引導創編各種小魚遊的動作,表現其音樂形象。

2、激發幼兒喜歡小魚的情感及做音樂遊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大海圖一幅,各種水生動物。

活動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開火車來到“海邊”。

1、提問

(1)我們來到了哪裏?

(2)大海里有什麼呀?

2、幼兒自由想象,教師根據回答,在圖中放上螃蟹、海馬、烏賊蝦、帶魚、鯨魚、小魚和鯊魚等。

二、初步感受小魚的鯊魚的音樂。

1、自由想象音樂。(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聽嗎?我們來聽吧!

提問:你聽了音樂,有什麼感受?

2、小魚和鯊魚也來了,聽聽看,哪是小魚遊,哪是鯊魚遊。

(完整欣賞一遍)

1)欣賞小魚遊的音樂,創編小魚遊的動作。

(1)我們來聽這段音樂是誰來了。(幼兒欣賞辨別)

(2)小魚怎麼遊的?

(3)我們跟着音樂來遊吧!幼兒跟着音樂做小魚遊。

(4)老師請出一位能跟着音樂節奏遊的“小魚”示範。

(引導幼兒發現,這條小魚能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擺動)

(5)集體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擺動。

(6)小魚還可以怎麼遊?讓幼兒創編各種不同的小魚遊的動作。

(7)跟音樂不同的小魚遊。

2)欣賞理解鯊魚的音樂。

(1)聽聽着段音樂是誰來了?

(2)鯊魚的音樂聽上去怎麼樣?(幼兒自由想象)

(3)鯊魚遇到小魚會怎麼樣?(幼兒自由述說)

(4)辨別小魚逃跑的樂句。

3)音樂中有小魚逃跑的樂句嗎?我們來找一找!

三、師生合作遊戲。

1、出示頭飾,激發幼兒玩遊戲的熱情。

2、交代遊戲要求:

(1)老師做鯊魚,小朋友做小魚,小魚可以按自己喜歡的小魚遊動作參加遊戲。

(2)聽到小魚逃跑的樂句,才能逃跑。

3、遊戲。

4、簡短小結,請一幼兒做鯊魚再次遊戲。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7

一、預設目標

1、繼續欣賞樂曲,體會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2、瞭解樂曲基本的節奏型,能夠看指揮用打擊樂器爲樂曲伴奏。

3、感受集體合作演奏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一)知識準備:

1、幼兒已經有了牧羊的概念,瞭解牧羊人。

2、幼兒已經熟悉這首樂曲的旋律。

(二)物質準備:

1、音樂《孤獨的牧羊人》。

2、自制打擊樂圖譜、樂器標記圖。

3、打擊樂器若干(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三、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完整的欣賞樂曲《孤獨的牧羊人》一遍。

提問:

1、前兩天我們一起聽了一首曲子,誰還記得叫什麼名字?《孤獨的牧羊人》。

2、孤獨的牧羊人在放牧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你們想不想知道?(他的羊羣裏有大羊有小羊,剛到山坡下,他的羊看到青草一下子都跑了,大羊跑,小羊追,牧羊人這下可着了急,爲什麼呢?他怕羊跑丟了,於是他拿着牧羊鞭連忙追過去,你們猜他追上了沒有?)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看圖譜學習節奏兒歌,並分組通過肢體動作練習節奏型。

1、看圖譜,讀兒歌熟悉節奏型。

①、教師示範看圖譜讀節奏兒歌。

前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複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追 0 0 |

B段: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 起 | 小皮 鞭0 |

我 是 | 牧羊 人呀 |

揮起 小皮 | 鞭0 0 |

間奏:做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拿起鞭子的準備動作。

A段:(重複1遍)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小羊小羊 小羊小羊 | 快 快 追 0 |

大 羊 大 羊 | 向 前 奔 跑 |

追呀追呀 追 上 | 了 0 0 ||

②、看圖譜練習讀節奏兒歌。

師:我知道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小朋友,那你們可以幫他一起追他跑掉的羊嗎。牧羊人說了,只有學會了這首兒歌,纔可以啊。你們有沒有信心把兒歌用最快的時間學會。我們來試一試。

③、聽音樂練習讀節奏兒歌。

師:加上音樂來一次好不好?

2、分組練習用肢體動作打節奏。

①、一起確定4種角色的身體動作。

師:我來看一看圖譜上有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皮鞭,現在我們要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羊,小羊,牧羊人和皮鞭,比如大羊可以用拍腿動作來表現,誰來說一說小羊用什麼動作?牧羊人用什麼動作?揮皮鞭用什麼動作?好的我們一起說着兒歌試一試。

③、分組嘗試邊聽音樂邊打節奏。

師:好我們現在分成四組,大羊組,小羊組,牧羊人組和揮鞭組,到誰的時候誰做動作。

(三)、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並分組進行演奏

1、根據音樂形象選配樂器

師:終於追上了,牧羊人要慶祝一下,你們瞧他還帶來了樂器呢,看看都有什麼? (碰鈴、圓舞板、鈴鼓、沙錘、)

師:大羊,小羊,牧羊人和揮鞭分別應該用哪種樂器演奏呢?誰來說一說?

(教師綜合幼兒建議在圖譜上貼上相應的樂器圖片,並一起嘗試。)

2、分組進行樂器演奏練習

①幼兒自由選擇樂器。

②分組練習運用樂器看圖譜練習演奏。

3、嘗試看指揮分組演奏樂曲

教師跟隨音樂指揮,幼兒看指揮集體演奏。

活動延伸:

師:牧羊人說今天他一點也不孤獨因爲有小朋友們爲他演奏,他的大羊和小羊也爲他跳舞呢,他還說演奏時再可加入一種樂器會更好聽,你們猜猜是什麼樂器,好的,下一次我就把它帶來跟小朋友一起演奏好不好?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小黑眼和小白眼》,感受歌曲中“×××××”的節奏。

2、體驗崑山話吆喝聲“吃茶哉!”“怎麼辦呢?”帶來的詼諧風格,分享與教師、與同伴合作表演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小黑眼和小白眼》

經驗準備:會說一定的家鄉話。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孩子興趣。

1、回憶小黑眼小白眼的故事。

師:還認識他們是誰嗎?幼:小黑眼和小白眼

師:他們平時最喜歡幹什麼啊?幼:喝茶

2、崑山話旁白練習

師:喝茶用崑山話怎麼說呢?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師:今天小黑眼和小白眼來到了我們崑山的茶館,他們很開心。誰能用開心的聲音來說崑山話的喝茶呢?一起來說說看好不好?

教師帶領幼兒用崑山話說“喝茶則”,並請個別幼兒嘗試說。

師:剛纔我們說他們來到崑山的茶館很開心,那現在表示他們的心情怎麼樣啊?是因爲他們來到崑山的茶館遇到了困難,怎麼辦呢?崑山話怎麼辦呢是怎麼說的啊?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崑山話“怎麼辦呢”,並請個別幼兒學習。

遊戲:看圖說話。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 篇9

課題生成:

在進行有關“馬”的主題活動時,爲了進一步促進幼兒加深對馬的認識,我結合了二胡獨奏曲《賽馬》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它是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不失爲幼兒音樂欣賞的好教材。我將一首結構比較複雜的器樂曲詮釋成特定的情景表演,讓幼兒去了解它、接納它、表現它,運用多通道參與理論的方式,讓幼兒通過欣賞、律動、打擊樂演奏活動讓幼兒自發的投入到聽、說、想、做、演的活動中來,進行探索性、創造性的學習,從而生成本課題。

課題名稱:駿馬奔馳保邊疆

教育目標:

1、通過觀看木偶表演,欣賞樂曲《賽馬》,根據音樂形象和情緒,`用筷子隨節拍較投入地進行表演。

2、 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和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嘗試用筷子不同的敲擊方式,並探討其他樂器如何進行合理的匹配。創造性的表現自身對音樂的感知。

3、培養幼兒對欣賞樂曲的興趣及對民族音樂的喜愛。

活動準備:四種顏色(紅、黃、白、黑)的木偶馬飾,二胡曲《賽馬》,共四組幼兒人手兩把筷子,串鈴,圓舞板,小鈴,實物二胡。

活動過程:

一、 情景導入

老師:在一片美麗的大草原上奔跑着四匹駿馬,一匹紅馬、一匹黃馬、一匹白馬、還有一匹黑馬(相繼出現馬飾),看----它們來啦!(兩位老師手持馬飾,隨樂進行木偶操作)幼兒邊聽樂曲,邊欣賞木偶表演。

二、 分析音樂,將音樂情境化。

<1>師幼討論:剛纔的音樂聽了有什麼感覺?你們看到它們在幹什麼?幼兒回憶剛纔的情景表演,討論音樂情節。在此基礎上教師小結:對,剛纔小朋友看得很仔細,聽得很認真。這首音樂聽上去很歡快、奔放,表現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羣馬飛奔,你追我該的動人場面。

三、幼兒根據音樂情節大膽表現音樂。

<1>教師示範隨樂用筷子敲奏。

① 教師:你應該表演什麼顏色的馬?爲什麼?幼兒:我坐的是紅色的椅子,就扮演紅色的馬。

② 教師:你怎樣表演馬在奔跑?幼兒1:我可以象騎馬的叔叔那樣揮鞭;幼兒2:我可以喊“駕——”

<3>幼兒聽音樂,分組用筷子演奏。

① 教師出示小樂器:圓舞板、小鈴、串鈴。手持木偶馬飾:剛纔四匹馬奔跑時,哪裏發出聲音?哪種樂器最象馬鈴聲?(串鈴)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集體);哪種樂器最象馬蹄聲?(圓舞板)加在單獨演奏,還是集體演奏的地方?(單獨)

② 各請兩位幼兒分別加奏串鈴和圓舞板,全體幼兒共同演奏。

四、小結:

今天我們大家共同欣賞了我國著名的民樂樂曲《賽馬》,它是由絃樂器二胡演奏的,好聽嗎?下次老師再次帶領你們欣賞優美的二胡曲!(出示二胡實物,讓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