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一年級教案 > s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誰住頂樓》教學反思?

s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誰住頂樓》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7W 次

  篇一:s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誰住頂樓》教學反思

《誰住頂樓》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主要講的是:新樓房蓋好了,動物們圍繞着誰住頂樓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教學關鍵是使學生體會動物們團結友愛,先人後己的美好品德。

s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誰住頂樓》教學反思?

從課題《誰住頂樓》中抓住“頂樓”一詞理解。從形象直觀的圖片中感知:最高的一層就是頂樓。再從現實生活經驗入手,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說說:“你住過頂樓嗎?住在頂樓好不好,爲什麼?”使學生憑自己的經驗瞭解頂樓帶來的不方便:夏天熱,冬天冷,上樓累。理解住“頂樓”的不方便。

接着抓住:“頂樓有那麼多的不方便,動物們爲什麼要爭呢”這一問題,精讀課文,讀中感悟。在這一環節,我採用了設問的方式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直接進入新課學習——誰住頂樓?在學生明確老牛爺爺年歲大不能住頂樓後,引導學生從文中小馬,小兔,小狗,小猴的談話中得出結論是小猴最適合住頂樓,接着讓學生找出能表現小猴是住頂樓最佳人選的語句。然後我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先通過自讀找出其他動物以什麼理由要求住頂樓,又爲什麼不適合住頂樓?最後深化中心,點明主題:動物們的爭是愛心的體現,它們的“爭”實際上也是“讓”,它們爭的是困難,讓的是方便,可見它們都在爲他人着想。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訓練學生說話的能力,如用上“因爲……所以……”說出小動物爭住頂樓和不適合住頂樓的理由;創設情境用上“自告奮勇”說話……

課後反覆琢磨,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一些缺陷:

1、當提出“頂樓有那麼多的不方便,動物們爲什麼要爭呢,它們是怎麼想的?”這一問題時,有學生的回答已揭示了主題:動物們爭的是困難,把方便讓給別人。我欠缺了應有的教學機智,沒能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找出動物們最初爭住頂樓的共同想法,再去深究它們具體怎樣爭。

2、有些教學環節安排不夠合理,如可分組合作學習突出論點:一組找出動物們認爲自己適合住頂樓的理由,另一組找出別的動物不適合住頂樓的理由。這種方式不但節省課堂時間,還能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性。節省下來的時間可讓小組分角色朗讀或表演課文,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3、應更加註重學生們的朗讀訓練,平時還得加強訓練,使朗讀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

4、應進一步強調:動物們反對的理由其實也是在爲別人着想,這個“理由”直接把解決問題的關鍵指出來了,更容易體現主體。

5、由於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最後應進行的一個拓展沒能實施: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爲別人着想的人?如果這樣,學生們就會更明白,更加突出主題。

  篇二:s版一年級下冊語文《誰住頂樓》教學反思

S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誰住頂樓》是一篇內容淺顯易懂,語言也貼近孩子們生活的課文。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閱讀教學的方法讓教學充滿了情趣月活力。

  一、 “讀得正確”是朗讀的基礎

教學生正確朗讀,要求必須做到:用普通話進行朗讀,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複朗讀字句。在教學中我積極提供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讓他們在讀書的時候語速略慢一些,多讀幾遍。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爲學生今後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

  二、“技巧指導”是朗讀的靈

關於朗讀技巧(如:重音、速度、語調等),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很不容易理解的。我讓學生通過不斷練習,感受不同的意義該怎樣通過朗讀體現出來。在本課中,我讓不同的學生讀不同的對話,互相感受與評比。還做了一個有趣的遊戲:出示一個句子:請不同的學生來讀,看誰猜得準他要表達的意思。

  三、 “形式多樣”是朗讀的'興奮劑

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化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讀準讀好文章,還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興趣的提高。我在本課中採取了以下形式

(一)、帶讀,由讀得好的學生帶領其他學生讀。

(二)、學生自由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三)、個人讀,由老師指名學生朗讀。

(四)、範讀,由老師示範朗讀。

(五)、開火車讀,,可讀同一課文,也可按課文一節一節地開火車讀。

(六)、分角色朗讀,先指導學生體會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研究語調和語氣,在分別練習的基礎上,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下去。本課的對話多,角色多,比較適合分角色朗讀。

(七)、齊讀,讓全班學生一起朗讀。在課堂教學中,我採用了不同的朗讀方式來吸引學生,促使學生興奮起來,達到樂讀的目的。

 四、“讀後評議”是朗讀的良方

學生讀完後,我總是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撥,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讓學生了解,朗讀的好壞不是單純的語言技巧問題,而是在深入分析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方面多下工夫,同時經過自己刻苦的反覆實踐,才能真正地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