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精選12篇)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4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精選12篇)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給課文分段,並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3.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4.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5.複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6.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強暴、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教學重點

瞭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質疑探究。學生:讀、議、辯、演有機結合。

教學準備

師:準備《史記》中的其他精彩故事,多媒體課件。

生:瞭解和本文相關的歷史背景,預習課文。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預習課文,學習課文的生字新詞。

2.理清課文的條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瞭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瞭解“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質疑探究。學生:讀、議、辯、演有機結合。

教學準備

師:準備《史記》中的其他精彩故事,多媒體課件。

生:瞭解和本文相關的歷史背景,預習課文。

教學設計:

一、走進古典名著,瞭解名著內容

1.導入:你一定聽過或讀過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諸葛亮的故事……它們都出自我國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麼?(《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

我國的文學、歷史名著浩如煙海,除了“四大名著”,你還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資治通鑑》等)名著中有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勝的故事。在我國漢代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叫司馬遷,他出了一部偉大的作品《史記》,請同學們翻開教材,讀一讀“資料袋”。(生讀)

2.破題、解題。題目中“將”指誰?“相”又是指誰?“和”的意思呢?

二、走進課文內容,領悟文章中心

1.聽課文配音朗讀,邊聽邊想:課文主要講了哪三個故事?指名說後再讓學生上臺板書。(完璧歸趙 澠池相會 負荊請罪)

2.學生自讀課文,把生字詞多讀幾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當場交流解決。

3.指名接力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哪些自然段講“完璧歸趙”?哪些自然段講“澠池之會”?哪些自然段講“負荊請罪”?

讀後反饋、明確:第1~10自然段講“完璧歸趙”;第11~14自然段講“澠池之會”;第15~18自然段講“負荊請罪”。)

4.學習“完璧歸趙”的故事。

(1)指名讀課文第1~10自然段。其餘同學邊聽邊想,再提出幾個感興趣或不理解的問題。

(2)先在小組內交流解決;再指名提出小組尚未解決的問題,全班交流解決。

(3)以下的問題如果學生沒有提及,可以由教師提問,重點討論:

①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導秦國去。……”

藺相如說話前爲什麼要“想一會兒”?(一是因爲這是一個事關國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問題,必須思考成熟,二是因爲這是一個難題,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要思考。但藺相如“想”了“一會兒”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表現出藺相如的才智的確有超過一般人。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藺相如自己帶着和氏璧到強大的秦國去,表現出藺相如膽識過人和爲了國家的利益置個人安危於度外的勇於犧牲的精神。)

②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聯繫上下文,說說你對“理直氣壯”的理解。

藺相如爲什麼能“理直氣壯”?(因爲藺相如已經把璧獻給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給城,秦國理屈,趙國就佔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氣壯地說。)

◇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歡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來威脅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來,送回趙國,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會真撞的,他決不會讓和氏璧落到秦王手裏。)

◇讀這句話,讀出“理直氣壯”的語氣來。

③到了舉行典禮那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

藺相如爲什麼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個時候藺相如的心理狀態?(踏實、坦然、輕鬆、放心、沉着、輕鬆、無懼無畏)

④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從“只得”“客客氣氣”中你讀懂了什麼?

(秦王的“客客氣氣”與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對比,說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終於在藺相如的面前敗下陣來,而藺相如則取得第一個回合的勝利。“只得”說明秦王的“客客氣氣”,是無可奈何,沒有別的辦法,不是甘心失敗。)

(4)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

完成練筆:

藺相如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膽識過人、機智勇敢、隨機應變、勇於犧牲、英勇無畏、足智多謀……)⑤朗讀課文第1~10自然段。

三、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18.將相和

第1~10自然段講“完璧歸趙”

第11~14自然段講“澠池之會”

第15~18自然段講“負荊請罪”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學文學會十個生字,並能正確讀寫、積累詞語。

2、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三個故事的內容,在此基礎上領悟三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

4、體會文章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激發愛國情感。

5、感悟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1、體會人物的精神。

2、領悟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學案設計:

1、自主學習生字詞。

2、仔細閱讀課文,給三個故事加小標題。

3、把三個小故事講給家長聽。

4、讀文章,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二課時連堂

一、初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文中的三個小故事: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二、學生自讀課文,自主質疑。

三、學生質疑總彙??師生合作解疑:

完璧歸趙

1、和氏璧真的是有毛病嗎?藺相如這麼說的目的何在?

2、藺相如真的要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嗎?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3、秦王明明已經答應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璧,藺相如爲什麼還叫人抄小路把和氏璧送回趙國去?

4、秦王得不到和氏璧,爲什麼沒有殺掉藺相如?

澠池之會

5、澠池會上,秦王爲什麼要趙王鼓瑟,並叫人記錄下來?

6、藺相如又是怎樣做的?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7、秦王擊缶後,爲什麼“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負荊請罪

8、藺相如立功後職位比廉頗高,廉頗爲什麼很不服氣?你是否同意廉頗的看法?爲什麼?

9、藺相如是否很怕廉頗?他一再躲避廉頗是爲了什麼?

10、廉頗是一個戰功赫赫的大將軍,爲什麼要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11、你認爲“將”“相”和好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

附重點題答案:

11、“將相和”的表面原因是:藺相如的開闊胸襟,廉頗的知錯能改。從實質上是“將”和“相”共同的愛國思想。

5、秦王叫趙王鼓瑟,是爲了表示秦王可以指揮趙王。他們之間是不平等的。這對趙國來說是奇恥大辱;

6、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是爲了說明兩國之間是平等的,他冒着生命危險,維護了趙國的尊嚴和榮譽。

8、不同意。每個人的工作和貢獻是不一樣的。藺相如雖然不能像廉頗一樣持刀作戰、立下赫赫戰功;但他的脣槍舌戰,也同樣是驚心動魄,同樣也需要用自己的生命爲趙國保住尊嚴。一樣值得敬佩。

二、體會人物品質:

1、文章中,突出體現了“藺相如”和“廉頗”兩個人物形象。請你用紅筆劃出文章描寫這兩個人物最精彩、最令你感動的片段,反覆讀讀,品品,用你自己認爲準確的詞語歸納:你認爲他們分別是個怎樣的人?

2、談談你對“秦王”和“趙王”的看法,要說明理由。

三、把握文章的主體結構:

《將相和》中有三個獨立的故事:“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你能說說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嗎?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詞語的意思。

2、初步認識過渡句,瞭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和爲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藺相如和廉頗忠於國家、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和爲貴”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板書課題):同學們,上節課我們預習了課文《將相和》,誰來說說課題的意思?(武將和文官和好)

2、既然是“和好”,說明將相以前有過“不和”,他們爲什麼不和了呢?看看廉頗是怎麼說的?

⑴ 生讀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頗說的話,指名讀:“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去!”

⑵ 指導朗讀:讀書要讀得“聲情並茂”,老師教大家一個方法:邊讀邊揣摩廉頗當時的心理,想象他說話時的表情,動作,這樣自然而然就讀得“聲情並茂”了。想不想試試?

⑶ 生自由練讀後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

3、找到將相矛盾的焦點了嗎?(師生討論交流)

4、小結:

在廉頗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會耍嘴皮子,沒什麼真本事。竟然爬到他頭上去了,心裏就不平衡,不服氣。那麼藺相如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他的嘴到底厲害不厲害?官到底該不該升?這就是咱們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二、新授

1、我們先來看“完璧歸趙”這個故事。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找到描寫藺相如面見秦王說話時表現的兩個詞語,做上記號。

⑴ 生自由讀文。

⑵ 請兩位同學將詞語板書到黑板上。(理直氣壯 大大方方)

2指名讀“理直氣壯”,理解詞意,指導讀出詞語的味道來。

3、引讀: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4、藺相如的理“直”在哪裏?請大家默讀2到8自然段,劃出重點句,組織好語言,替藺相如來擺擺這個理。(師生共同討論交流)

5、導讀:

是啊,拿城換璧是你秦王提出來的,我把和氏璧給你送來了,你卻不交城。理由充分,說話纔有氣勢。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生讀“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有理有據,所以藺相如面對的雖然是虎狼之國的秦王,卻仍然毫無懼色,言語中字字擲地有聲。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生齊讀“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6、討論交流:藺相如真的撞嗎?

(引導:秦王對和氏璧是愛不釋手,藺相如已看在眼裏。這是藺相如使的“金蟬脫殼”之計。)

7、除了金蟬脫殼之計,藺相如還用了幾個計。請大家接着讀書,看看誰能讀出來?

(生讀書後交流,師相機引導: “緩兵之計、瞞天過海、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 )

8、過渡: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所以到了舉行典禮的那一天,他進宮見了秦王纔會──(師指板書“大大方方”,生齊讀)

9、引讀: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說──

“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10、討論交流:藺相如難道不怕秦王殺他嗎?這可是欺君之罪呀!請大家再讀藺相如的話,揣摩一下秦王當時的心理。

(相機指導:藺相如已揣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殺了藺相如也沒有用。反而落下不講信用的惡名,讓天下人恥笑。)

11、導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藺相如已經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會殺他,所以纔會大大方方地說──

(生齊讀“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12、你們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不畏強權 機智勇敢)

13、小結:

藺相如憑着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你們說說,他這張嘴厲害不厲害?

(擦去黑板上“厲害”後的“?”,改爲“!”)

14、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氣氣地送回了趙國。咱們懸着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讓我們靜下心來想想:藺相如決定接受趙王讓他帶璧入秦的使命時,他心裏有把握嗎?請大家讀書,找出文中的句子來。

“我願意帶着這塊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⑴ 指名讀後自由讀。

⑵ 你們又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交流:“自信、胸有成竹”,相機指導朗讀)

15、總結提升:

“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一切盡在掌握。這就是大智大勇的藺相如。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纔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板書:不辱使命)

16、同學們,如果你是趙王,面對這樣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才,要不要給他升官?

(師擦去黑板上“升”後的“?”,改爲“!”)

三、複習檢查

進一步指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四、課堂小結

藺相如憑着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藺相如纔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不辱使命。

五、作業

1、朗讀課文。

2、預習第二個小故事:澠池之會。

【板書設計】

將(廉 頗) 負荊請罪

→ 不和 →和

相(藺相如) 完璧歸趙──澠池之會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對敵人要不畏強權、敢於鬥爭;對自己人要以國家、大局爲重,團結一致。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學會生字新詞。

4、有感情朗讀課文,並自述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在故事中品析人物的思想品質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2、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是難點。

【教學準備】生字詞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件:介紹作者和歷史背景。

2、《將相和》中的“將”指誰?“相”又指誰?“和”是什麼意思?

二、檢查預習情況

出示課件:

1、讀準字音:

“和氏璧”、“推薦”、“澠池之會”、“膽怯”、“侮辱”、“擊缶”。

2、朗讀課文並分段,給每段加小標題。

3、指名朗讀課文。

三、熟讀課文 同桌互相講述課文。

四、佈置作業

1、結合課後“思考練習”。

2、自學本文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聽寫生字詞

二、整體入手,直奔難點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將相和》。

2、指出廉頗是怎麼說的?並讀一讀這些句子。

3、藺相如是不是靠一張嘴爬到了廉頗的頭上。

三、讀議第一段

1、默讀一段理出故事的情節(起因、經過、結果)。

2、從這些句子看出藺相如是一個怎樣的人?

藺相如是怎樣完璧歸趙?

3、藺相如立下了什麼大功?

(維護趙國利益、是有功之臣。)

4、指出名複述這個故事。

四、讀議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理出故事情節。

2、澠池會上秦王怎麼侮辱趙王?藺相如怎麼對付?用的是什麼辦法?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人?

3、藺相如爲了趙國的利益連自己的命也不要了,多麼勇敢啊!請同學們齊讀。

4、澠池會上的鬥爭趙國佔了上風,功勞應屬於誰?爲什麼?

(提示:這份功勞也有廉頗的一份,不是他在邊境上做好準備,秦王也不會這樣輕易放回他。)

5、這個與第一個故事有什麼聯繫?

6、複述故事。

五、佈置作業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知道藺相如完璧歸趙立了大功,趙王封他爲上大夫;在澠池會上,他又立了大功,又封他爲上,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說要給他個“下不了臺”,這就是將相不和的主要原因。

二、默讀第三段,思考問題

1、藺相如立了功,廉頗爲什麼要給他個下不了臺?廉頗說的對不對?

2、藺相如怎樣對待?

3、將相怎樣和好?說一說你對他們的認識。

三、總結全文

1、從這三個故事中,我們知道“將”“相”經歷了由和到不和的過程,想想他們爲什麼不和又爲什麼和好?

2、藺相如的勇敢機智、顧全大局表現在哪?廉頗的英勇善戰,知錯就改表現哪?

3、學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

四、課堂練習

複述三個故事。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5

教材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爲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爲主線,通過三個相對獨立而又緊密聯繫的故事,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失和到和好的過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關係錯綜複雜。

學情分析:

《將相和》這篇課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因年代久遠,內在聯繫複雜,教學前可佈置學生查閱有關資料,初步瞭解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物的情況,爲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教學中抓住"撞"、"逼"、"避"三個字引導學生體會人物性格,理解三個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體會人物的個性特點,從人物的好品質中受到啓示和教育。

4、複述三個故事中的一個,並自由組合進行排練,在班上演一演。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理清文脈。

3、學習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導語解題

2、板書課題:11 將相和

二、檢查預習

(一)交流本課的資料,並相機評價。

預設:

1.和氏璧的資料。引出無價之寶一詞。

2.春秋戰國時期的資料,瞭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

3.課文的出處。

4.藺相如的資料。提醒大家注意藺的寫法等。

(二)、文章主要講了那幾個小故事,並說說自己是怎樣概括出來的。

三、學習完璧歸趙

1、指導璧的寫法

2、探究藺相如爲什麼能完璧歸趙

(1)自由讀文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

(3)小組代表發言

(4)自由發言

(5)學習重點句子"他理直氣壯的說……"

(6)指導朗讀

(7)總結人物個性

四、課時總結:

藺相如在趙王危難之時,羣臣無策之際挺身而出,面對強大的敵人毫無懼色,由被動爲主動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他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6

【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生字:

璧、允、廉、頗、侮辱、拒。

⑵新詞:

理屈、示弱、抵禦、推辭、侮辱、拒絕、無價之寶、絕口不提、完璧歸趙、同心協力、負荊請罪。

⑶重點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王不敢進攻我們趙國,就因爲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來打我們。我所以避着廉將軍,爲的是我們趙國啊!

2、能力訓練點:

⑴給課文分段,並給每段加上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⑵通過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⑶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故事之間的聯繫。

⑷複述“負荊請罪”這個故事。

3、德育滲透點:

學習藺相如對敵不畏暴力、機智勇敢,對友胸懷寬廣、忍辱退讓的高尚品質;學習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改過的精神;學習他們兩個的愛國精神。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本文的重點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主要通過默讀分析、討論、交流解決。

2、本文的難點是弄清故事之間的聯繫。主要是在反覆朗讀課文、分清每個故事的前因後果的基礎上,分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突破難點。

3、本文的疑點是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決這個疑點的辦法是先解決本文的重、難點,再達到水到渠成解決疑點的目的。

【課時安排】

三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1、根據課後思考題默讀課文,獨立思考、分組討論、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複述課文。

4、課堂口頭、筆頭練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加點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3、再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個故事。

〖整體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爲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爲線索,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敘,寫出了將相之間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發生、發展和結果。

〖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課前同學們齊唱《黃河頌》。聽到同學們雄壯有力、氣壯山河的歌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歷史上無數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的新課《將相和》,就是一個流傳千百年的動人故事。板書課題。

二、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1、“將相和”這個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當時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國家並存。秦國最強大,要統一中國,不斷向其它六國進攻。趙國緊鄰秦國,是一個比較弱的國家,常受到秦國的侵略。文中講的故事就發生在秦昭襄王和趙惠文王時期。

2、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看到課題,我想知道“將”、“相”分別指誰?“將”、“相”之間是怎樣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三、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生字:(要求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會組詞。出示幻燈,組詞:)

2、解詞:

無價之寶:形容物品特別珍貴,用多少錢也買不到。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7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從藺相如爲了國家利益,對敵不畏強權,機制勇敢和對友胸懷寬廣,忍辱推讓的好品質,從中受到啓示和教育。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4.從三個小故事中任選一個演一演。

教學重點:

1.理解三個故事的原因和結果。

2.瞭解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整體感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歷史故事嗎?爲什麼喜歡?你知道的歷史故事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歷史故事--板書:將相和

2.請同學們讀課題。看到課題時,你想到了哪些問題呢?

3.(檢查預習〕通過預習,你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板書文中出現的三個小故事)還有什麼問題沒有弄明白呢?

二、深入探究

下面,我們就帶着這些問題來讀書。

1.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故事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解決了哪些問題?

2.全班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3.你喜歡誰?爲什麼?(學生板書自己喜歡的理由,就是人物具備的品質)

4.他們兩個人使我們喜歡的相同之處是什麼呢?(愛國之心)

三、作業

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自由結合,練習表演故事。

第二課時

一、回憶

1.說自己弄明白的問題。

2.提出自己沒有解決的問題。這三個故事之間有怎樣的聯繫呢?

二、深入探究

1.繼續讀書,討論這些問題。繼續討論。

2.交流。

三、表演

小組表演自己喜歡的小故事。大家認真看,看後做評論:哪裏演得好,哪裏不好,爲什麼?

四、總結

1.通過學習,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麼收穫?獲得了什麼啓發?

2.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如何修改?

3.還有哪些問題?我們課下討論,查找資料解決好嗎?

五、作業

小組合作,編寫課本劇。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愛國思想和他們各自的美好品質。

2、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瞭解三個成語故事的來歷,理解它們的含義並能使用。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感受民族文化的語言美和古代勞動人民顧全大局、知錯就改的美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敘述順序,知道這篇課文通過講“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這三個故事,記敘了廉頗和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這節課我們一起深入地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交流自學情況

引導學生討論喜歡文中的哪一個人物。

1.喜歡藺相如。因爲他機智勇敢,不畏強權,顧大局,識大體,爲國家的利益着想,深謀遠慮。

板書:機智勇敢 不畏強權

2.喜歡廉頗。他知錯就改。

教師總結:這兩個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質,大家都喜歡。但爲了交流方便,下面我們就“完璧歸趙”這個故事先交流一下你們的學習收穫和體會。

三、學習“完璧歸趙”

1.具體說明在“完璧歸趙”這個故事中,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機智勇敢,不畏強權的人?

(l)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2)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聽他這麼一說,就把璧交給了藺相如。

(3)藺相如捧着璧,往後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你並不想交換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着,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看圖,抓住藺相如的動作、神態、語言描繪一下。

我們在讀這一部分的時候,就要把藺相如的大義凜然和勇敢機智的精神讀出來。自由讀,指讀。

(4)“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典禮的日期。”

(5)從“大大方方”這個詞可以看出藺相如勇敢。結合第九自然段,講講你對這段話是怎樣理解的?

2.理解最後一句話:“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教師小結:秦王本想殺了他,本想愚弄趙國,可是反而被藺相如捉弄了,他現在是啞巴吃黃連有口說不出了。這句話僅僅是寫秦王的心理嗎?(突出了藺相如的聰明機智)可見作者用詞是多麼的巧妙。

自己練習讀一讀,體會藺相如的聰明才智。

3.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爲了什麼?(爲了趙國的利益和尊嚴)

過渡:爲了國家的利益,爲了國家的尊嚴,藺相如鋌而走險與秦王進行了機智勇敢的鬥爭,既做到了完璧歸趙,又使秦王處於被動的局面,爲趙國立了大功,受到了趙王的重用,封他爲上大夫。我們看看藺相如在幾年之後的澠池之會上有什麼表現?

四、學習“澠池之會”

1.在澠池之會上藺相如又有什麼表現?具體談一談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1)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爲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

(2)當秦王讓趙王鼓瑟,並叫人記下來時。藺相如非常生氣,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爲趙王擊缶。”

(3)“您跟我現在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你拼了。”

最後秦王被逼無奈,只好爲趙王擊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了下來,說在澠地會上,秦王爲趙王擊缶。

2.同學們想一想,澠池之會這場鬥爭秦趙兩國是打成了平局,還是決出了勝負?爲什麼?

(如果學生爭執不下時,老師可作兩點提示:一、秦國比趙國力量強大;二是秦王是一國之王,而藺相如則是趙國的一名大臣。)

教師補充:“瑟”是古代的一種絃樂器,聲音悅耳動聽。“缶”是古代的一種打節奏的樂器,形狀像個瓦罐子,聲音單調。這兩種樂器比起來,秦王顯得更丟人。

3.教師小結:同學們都能認真讀書,積極思考,很好。的確,澠池會上的鬥爭是趙國佔了上風。那麼這場鬥爭的勝利應該歸功於誰?

過渡:藺相如機智勇敢地與秦王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又一次維護了國家的尊嚴,爲趙國立下了大功。可見藺相如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藺相如在這場鬥爭之後,被封爲上卿,職位比廉頗高。廉頗不服,廉頗和藺相如開始不和,也就引出了課文的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

五、學習“負荊請罪”

1、小組合作學習

你覺得廉頗是個什麼樣的人,說說爲什麼。

你覺得藺相如是個什麼樣的人,說說爲什麼。

2、 交流學習結果

廉頗知錯就改。(看圖讀課文體會,指導有感情朗讀)

藺相如顧全大局。(讀藺相如的話,體會他寬廣的胸懷和顧全大局的精神)

六、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七、、質疑、釋疑

附:板書設計

藺相如 廉頗

機智勇敢 不畏強權 知錯就改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負荊請罪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題文聯繫,理解課題。

2、 學會生字,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3、 初步瞭解課文寫什麼。利用過渡句或過渡段,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重難點:理解課題。利用過渡句或過渡段,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錄音機

1、揭題,解題,介紹背景。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發生在戰國末期的故事《將相和》,同學們已預習過課文,“將”、“相”各是誰?“和”在這裏應該是什麼意思?可用課文中哪個成語來概括’

2、簡介時代背景。

出示《七國方位草圖》,簡介時代背景。

3、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1)讀準字音,尤其是多音字,着(zháo)急、上當(dāng)、答應(yīng )、爲(wéi)難、便(pián)宜、上朝(cháo),據詞定音,完成作業本題1。

(2)認清字形,比較形近字,璧(壁)、秦(奏)、歸(舊)、克(刻),完成作業2。

(3)查字典,解釋帶點的字。

完璧歸趙、攻無不克、理直氣壯、負荊請罪、同心協力。找出課文中帶這些詞的句子讀一讀。再說說這些詞在句子中的意思。

4、讀通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根據過渡句劃分段落。

(1)課文寫了哪幾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2)劃出故事與故事間的過渡句或過渡段,並根據過渡句或過渡段給文章分段。(提示:過渡句、段一般往下分。)

5、利用過渡句及文中的關鍵句概括段意。(學生自己概括,交流、彙報。)

第一段寫藺相如見秦王沒有誠意以械換璧後,用計取回和氏璧並冒死抗爭,然後將和氏璧送回趙國。

第二段寫藺相如在秦王以鼓瑟侮辱趙王后要秦王爲趙王擊缶,維護了趙國的尊嚴。

第三段寫藺相如爲趙國利益避免與廉頗發生衝突,而廉頗知過即改,負荊上門請罪,兩人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6、啓發學生提出預習中不理解的問題,以便教師有的放矢地教學。

7、完成作業本第6、7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一個故事,瞭解藺相如與秦王鬥爭的經過以及故事的結果。

2 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艱險的鬥爭精神。

重難點: 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感受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艱險的鬥爭精神。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1、聽寫生字及本課的成語。

2、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思考文章一開始作者告訴了我們什麼。

(2)自由朗讀課文第2-10自然段,同學們邊看邊想,將這部分內容分成四層意思,每層意思用兩個字的小標題來概括。

(3)交流“騙玉”、“解難”、“智鬥”、“歸趙”。

(4)逐層講讀課文。

a、趙王碰到了一個什麼棘手問題?你能用上“如果……就,如果……就”來說好嗎?(學生自說。)

b、面對如此棘手的問題,藺相如怎麼說、怎麼做的呢?請你劃出描寫藺相如語言、動作的句子,鑽研一下從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想好了的同學可以互相討論。(板書:願意,如果……就,如果……一定,理直氣壯,撞碎,舉起等。)

c、學生互相交流,教師歸納:在趙王爲難之際,藺相如挺身而出出使秦國。從藺相如取回寶玉拿在手中到理直氣壯地揭露秦王,從揚言要把“腦袋和寶玉一塊撞碎在柱子上”到巧妙地想出舉行授璧典禮的主意,這一系列語言動作,都表明了藺相如的(隨機應變、大智大勇)。

d、指導朗讀:指導學生用理直氣壯、大大方方的語氣讀藺相如與秦王的兩段對話。

c、故事的結果怎樣? (板書:歸趙。)順勢完成作業本第5題的第1小題:藺相如之所以叫人帶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是因爲___________。秦王之所以客客氣氣地送藺相如回國,是因爲________。

(5)學生參照板書複述智鬥經過。小結課文第一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三兩個故事,瞭解“澠池之會”,“負荊請罪”兩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2、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詞句,概括藺相如、廉頗兩個人物的特點。

重難點:抓住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詞句,概括藺相如、廉頗兩個人物的特點。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錄音機

1、複習導入新課。

(1)指名簡要複述“完璧歸趙”。

(2)啓發談話:秦國騙取寶玉失敗後,不肯善罷甘休,因此又生一計。請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第二大段,瞭解這件事的起因、發展、高潮。

2、講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二大段,邊讀邊思考:這一大段可分幾層? 將每層的意思用兩個字概括成小標題。[赴會(第11節),勇鬥(第12~13節),返回(第14~15節)。]

(2)默讀第一層,思考:秦王又生出什麼計謀,目的是什麼?藺相如爲什麼決定赴會? (根據課文內容,用‘‘爲了……”的句式回答。)板書:赴會。

(3)在澠池會上藺相如是怎樣和秦王作鬥爭的?請學生劃出有關句子,仔細研讀,想一想,藺相如是靠什麼在澠池會上再次鬥敗秦王的?板書:勇鬥。

(4)齊讀第15節,小結後板書:返回。

(5)讓學生根據板書試說這個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尾。教師小結本段內容。

3、獨立閱讀課文第三大段。

(1)指導學生自讀課文,劃分層次,列小標題。

不服(第16節)——迴避(第17節)——和好(第18節)。

(2)重點研讀藺相如對手下的人說的一段話。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藺相如爲什麼要回避廉頗。

(3)“負荊請罪”是什麼意思?廉頗爲什麼要負荊向藺相如請罪?

(4)將相和好的基礎是什麼?

4、課堂練習:(出示“負荊請罪”幻燈片)想一想,廉頗向藺相如請罪,他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試寫一片斷。

5、作業:修改課堂練習。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1、 複習字詞。

2、簡評人物,指導完成作業本第8題。

3、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

重難點: 簡評人物,理解三個故事之間的關係。

教具 投影片小黑板錄音機

1、複習鞏固。

(1)聽寫生字新詞及本課的成浯。

(2)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指導簡評人物。

(1)同學問互說藺相如、廉頗是個怎樣的人。

(2)教師細說人物簡評與人物的品質特點兩者的區別。

(3)學生試寫人物簡評(藺相如、廉頗中任選一個),集體評議並修改。

(4)完成作業本第8題。

3、總結全文,理解三個故事間的關係。

教師邊指板書邊總結:“將相和”是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組成的一個完整的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寫趙秦兩國之間的矛盾衝突,鬥爭中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艱險,抓住秦王弱點,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鬥爭,爲趙國立了功,因而被趙王封爲上卿,職位比老將廉頗高,引起將相之間的矛盾衝突。後來藺相如以高尚品德感染廠廉頗,廉頗知過就改,負荊請罪,將相和好。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10

一、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璧、藺”等生字,會寫“趙、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

(3)能抓住人物特點,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繫及各段與整篇的關係,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務求理解的讀書習慣。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把握各段之間的聯繫及各段與整篇的關係,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表演加深對人物形象的認識與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

(1)感受藺相如的機智勇敢、識大局和大將軍廉頗知錯認錯等優秀品質。

(2)懂得遇事要從國家利益出發,顧大局,識大體,講團結。

二、重難點:

(1)瞭解“完壁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的主要內容,理清各段之間的聯繫及各段與整篇的關係。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點。

三、教學方法:

自瀆感悟,討論交流。

四、課時安排: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發預習內容)

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課前蒐集的故事背景資料。

二、初讀課文,學生自悟

1、指名分節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中存在的問題。

2、速讀課文,討論交流。

(1)畫出“將”、“相”分別指誰?“和”是什麼意思?

(2)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3、清脈絡,概括段意。

(1)了幾個小故事?找出每個故事的起止,並用一個合適的小標題概括每個小故事的內容。

(2)討論交流。

4、明晰每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展示課)

一、導入新課

1、書課題後提問:通過上節課的預習,我們已經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藺相如從一介布衣升爲上卿,可謂平步青雲,廉頗對此很不服氣,那麼,他是怎麼說的?

請快速從課文中找出這段話。誰來讀一讀?

2、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1)你從這句話中都讀明白了些什麼?

(2)誰來讀一讀這句話?

3、這樣下去,廉頗和藺相如遲早會鬧僵,爲了能使將相和,你現在的任務是勸勸正在氣頭上的廉頗。願意承擔這個重任嗎?

二、解析“完璧歸趙”

(一)自讀故事,感悟人物特點。

1、大家先讀讀“完璧歸趙”這個故事,看看藺相如到底有什麼能耐。爲了使你的勸說詞更具說服力,老師建議你把藺相如與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較,看看在秦趙兩國圍繞和氏璧發生的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樣說怎樣做的,而藺相如又是怎樣說怎樣做的,把有關句子勾畫下來,讀一讀,通過比較你或許很快就能發現藺相如的過人之處。

2、自己就近找有相同體會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通過和這些人物的比較,你發現了藺相如的哪些過人之處,依據是什麼?

(二)集體交流,深化認識。

1、藺相如與趙王及文武大臣對比,你得出了什麼結論?

2、點撥要點:

(1)趙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a、爲什麼非常着急?

b、生體會秦趙雙方實力差距。

c、想象一下趙王能急成什麼樣,誰能用自己學過的詞語形容一下?

(2)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a、相如說話前爲什麼要“想一會兒”?

b、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讀一讀這句話,想想強調哪些詞,才能讀出這種胸有成竹的從容。己先練一練。指名讀。

3、教師小結。

4、藺相如與秦王比,你得出了什麼結論?

(1)生闡述結論,師追問:課文中哪些描寫表現出了這一點,要言之有據呀!

(2)學生自由回答,師相機點撥。要點:

A、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裏,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a、理直氣壯”什麼意思?藺相如爲什麼能“理直氣壯”?

b、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

c、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理直氣壯”的語氣來。

B、相如捧着璧,往後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

這句話中有一處細節充分體現了藺相如不僅膽大而且心細,發現了嗎?

(3)體會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襯作用。

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聽他這麼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

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

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a、王老師有個疑問,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是藺相如,大家來看這個重點段,一共三百來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來寫秦王,作者這樣寫秦王,是不是有點喧賓奪主呀?

b、認爲這樣安排不合適的請舉手,認爲這樣安排挺好的請舉手。好,真理愈辯愈明,我們開一個小型辯論會,請大家各抒己見。

c、學生討論。

d、這樣的描寫故事中還有嗎?讀一讀,你有什麼感悟?

5、讀完這個故事,瞭解了藺相如,你會怎麼勸廉頗呢?誰來說說?

三、解析“澠池會見”

1、從一介布衣升爲上大夫,不久,他在澠池會上又立新功。那麼這一次是不是如廉頗所言:“沒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呢?”

2、見時廉頗並不在現場,你能不能給他講一講當時都發生了什麼?爲了讓大家更能入戲,請你從“趙王、趙王侍從、趙國大臣”這三個角色中選擇一個,以這個角色的口吻給廉頗講講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節,幫他分析分析藺相如在這一事件中表現出了哪些過人之處。

學生根據發言提綱準備發言,師巡視。集體交流。

3、國和秦國是打個平手,還是趙國佔了上風?爲什麼?

4、自己學過的詞語和句子來形容秦王的失敗嗎?

四、小結全課

課,通過同學們自己的閱讀,感悟,探究,我們深刻體會到藺相如兩次爲趙國立下大功,絕不僅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張嘴後面是拳拳的愛國忠心,是超過常人的智慧和膽識。聰明的廉頗在冷靜下來以後定然會明白這一點,接着還會發生什麼呢?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文分解,下課。

第三課時(展示課)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上節課的學習,你都瞭解到藺相如的哪些過人之處?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負荊請罪”

1、個故事,勾畫語句,體會藺相如的過人之處——顧全大局。

2、讀書上描述負荊請罪的句子。

3、生看插圖,書上只說:“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廉頗負荊請罪一直被後人傳爲美談,他們當時一定說了許多感人的話。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們當時說的話還原出來。

4、作,交流。

(二)理清課文條理。

結構特點,是由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組成,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是怎樣的, 它們與全文的關係又是怎樣的?以小組爲單位表演其中一則小故事。

三、總結提升

課後延伸了課文,請你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喜歡哪個人物,爲什麼?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後去閱讀有關的書籍,瞭解一下後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麼趙國爲什麼最終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板書設計:

將(廉頗) 相(藺相如)

百戰百勝 完壁歸趙 機智勇敢

勇於改過 澠池之會 不怕犧牲

不和

負荊請罪

以國家利益爲重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11

設計理念:

在長期的閱讀教學中,我有這樣的體會,無論是課文描述的景色怎麼迷人,還是敘述的事情怎麼感人,可學生就是無動於衷。語言文字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新課程明確指出:要把讀書變成一種自主的行爲。因此,我在學習前設計了一個小情境,目的就是爲了使學生能夠自主走進文本之中,培養學生感悟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由課文的旁觀者變爲當事者,讓學生自主、有目的的讀書,教師適時的點撥,這樣就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自覺性,從而對讀書產生極大的興趣,能夠在閱讀中產生真實的情感流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運用“自主研究”的方法讀懂課文,抓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會人物的愛國主義情感,學習他們美好的精神品質。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重點理解藺相如的胸懷寬廣。

教學難點:

引領學生走進藺相如和廉頗的內心世界,體會“同心同德,團結一致”的重要性。

一、激情導入:

《將相和》是一段流傳千古的故事。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再一次走進這個故事之中,共同體味這個故事的精彩感人之處。

1、複習:這篇文章共講了那幾個小故事?

2、創設情境:老師還有個業餘愛好,那就是考古。最近,老師在考古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件文物。他是一張趙王給藺相如頒發的嘉獎令。同學們請看:出示

嘉獎令

藺相如:

你在我國與秦國的交往中立下了大功,並且還能與廉將軍和睦相處,可見你是一個( )的人。特發此令,以表鼓勵。望你以後,更好地爲我國出力,把我國建設得更加富強。

公元前279年

可是由於年代久遠,有些字跡已經模糊不清,同學們能幫老師填上嗎?

二、品讀感悟

1、進行讀書前的指導。

要想把這個內容填好,你有什麼建議?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小結:要補充的準確、恰當。應從課文的具體語句中去尋找,找出最有說服力的語句,進行深入地研究,因此,要先仔細的讀讀課文,再一起討論。畫出感觸最深的語句,並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當然,還可以用其他適合自己的方法去研究。在此基礎上,再把內容補充完整。

2、學生自讀課文。

三、回報交流

1、學生彙報所填的內容(各種填法),教師總結(機智勇敢、胸懷寬廣)。板書

師:下面我們進行一個研討會。我們請一個同學說明他這樣填的理由,其他同學如果與發言的同學意思相同,也可以對他的發言進行補充。

2、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重點點撥:

1)、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主要表現在假摔璧、從小路送回、逼秦王擊缶等方面。引導學生重點抓住藺相如的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進行體會,並重點指導“逼秦王擊缶”這段的朗讀,進而理解藺相如的機智勇敢。

在學生彙報到藺相如逼秦王擊缶時,對課文內容有所瞭解之後,爲了加深對藺相如這個人物的認識,教師適時向學生敘述《史記》當中對這一段的描寫。並用一句名言“爲什麼我的雙眼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來總結這一部分。

在學生彙報藺相如支持趙王去澠池赴約時,教師創設情境:教師就是趙王,正在猶豫不決時。同學們就是藺相如,你會怎樣對趙王說。

2)、藺相如的胸懷寬廣主要體現在不與廉頗計較,躲避廉頗。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讀廉頗和藺相如的話語,指導學生表演,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文章的結尾寫到:他倆“同心協力保衛趙國”時,教師適時講解他倆是怎樣輔佐趙王,使趙國強大起來的,以此向學生滲透團結的重要性。

四、昇華情感

1、解題。學到此處,你能理解課文題目的深刻含義嗎?

2、總結:《將相和》向我們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是一個集體,只有同心同德,團結一致,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五、學習寫法。

1、學生通讀整篇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把三個故事巧妙地連接起來,是文章脈絡清楚。

2、走進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來展示人物的個性品質。

總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穫?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總結,記得一句話說得好,文學使人全面,歷史使人明智。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多讀讀關於歷史的名著,使自己成爲一個多能的人。

《將相和》教學設計及板書 篇12

一、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理解:“和”,就是和好。

2、質疑激趣。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

“將”和“相”是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爲什麼和好?

二、初讀感知

1、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簡單介紹歷史背景。

3、快速瀏覽全文,把“將”、“相”的名字畫下來。同時想一想,這篇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三、理清層次

1、這三個故事分別用了哪幾個自然段來敘述的?

2、交流。

完壁歸趙(1~10)自然段,寫藺相如出使秦國,機智勇敢,保護國寶,立了大功。

澠池之會(11~15)自然段,寫藺相如在澠池會上,不畏強暴,維護國威,又立新功。

負荊請罪(16~18)自然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四、深入研讀

1、你覺得廉頗和藺相如不和的原因是什麼?課文中哪個地方描寫了將相的不和?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功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

(1)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從廉頗的話中能讀懂些什麼?(廉頗內心的不服氣、不滿、妒忌……)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藺相如是不是真的就像廉頗所說的僅僅靠一張嘴,沒什麼能耐?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藺相如並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劃出重點語句,寫出感受。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幾個重點句子的理解。

(1)“藺相如看到這種情形,直到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大王,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說着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讀這段話,從中你發現了藺相如得什麼特點?從哪裏看出來的?

“……我指給您看”這是有謀;

“我的腦袋和璧就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這是有勇。

②體會藺相如在說這些話時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藺相如說的話。

(2)到了舉行點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自讀這段話體會藺相如的性格特點。

(3)“藺相如一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藺相如也叫人記下來,所在澠池上,秦王爲趙王擊缶。”

①讀讀這段話,想象當時的情境。澠池會上藺相如爲什麼逼秦王擊缶?秦王擊缶後爲什麼“不敢拿趙王怎麼樣”?

②從這裏可以看出藺相如得什麼特點?

“我就跟你拼了”──捨身救主,維護趙國的尊嚴

“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爲趙王擊缶。”──不畏權勢

(4)綜上所述,藺相如靠的並不是一張嘴,學生總結靠着聰明才智、機智勇敢和不畏強暴的精神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3、廉頗開始很不服氣,後來背上荊條到藺相如門上請罪,是什麼原因讓他改變了呢?

出示: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我所以避着廉將軍,爲的是我們趙國呀!”

廉頗聽了這話心裏在想什麼?

4、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親自到藺相如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這時候兩人相見會說些什麼呢?

5、你認爲廉頗是個什麼樣的人?(以國家利益爲重、勇於認錯、知錯就改、爲人坦率)

6、說說你喜歡課文中的哪個人物,爲什麼?

7、三個故事之間的聯繫(相對獨立又緊密聯繫,第二個故事是第一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又是第三個故事的原因)

五、課後延伸

1、同學課後去閱讀有關的書籍,瞭解一下後來秦國滅了六國,趙國也包括在內。那麼趙國後來怎麼也逃脫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呢?

2、閱讀根據《史記》改編的其他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