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五年級語文教案 15篇

五年級語文教案 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5W 次

作爲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語文教案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教案 15篇

五年級語文教案 1

教學目標:

1、針對景物思路嚴謹地提問方法。

2、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式蒐集資料,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

3、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積累詞語和名言警句,養成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馬背上的小學》

1、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採用學到的各種方法。圍繞“馬背上的小學”寫了哪些內容?

2、讀課文之後,有什麼疑問提出來。

3、小組交流。

能在小組解決的就在小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進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學生提問的時候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對於那些提問比較有意義的同學進行及時表揚。

4、全班討論。

5、全班進行朗讀,分小組朗讀,自己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

二、讓學生進行充分的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短文的意思。

1、運用掌握的學習方法再次閱讀短文《馬背上的小學》。

2、劃出你感興趣的詞語。

3、短文有幾個自然段?

4、逐段指名讀課文,思考每段主要說的是什麼?對較難歸納的自然段,教師加以指導。

分小組朗讀。

第二課時

一、暢所欲言。

1.課前蒐集民間傳說,生動、流利地講述有關馬的成語故事。

2.引導學生介紹、交流自己的蒐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簡潔明瞭的學習方式。

3.小組交流。

4.全班圍繞“馬”這一主題進行成語故事會。

二、初顯身手。

1.通過課前預習,你都蒐集到哪些有關馬的作品?誰願意展示給同學們看一看?

2.你對其中的哪些作品最感興趣?爲什麼?

3.評選最佳小騎手。

第三課時

筆下生花

馬曾經和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請你選一個題目寫一寫馬。

你收集了那麼多有關馬的作品,又選出了最喜歡的介紹給大家。現在把“它”寫下來吧。

以《棗紅馬的故事》《馬和汽車》《令人叫絕的馬術比賽》等爲題,也可以自擬題目。

想象作文:馬的未來。

1.要寫好有關馬的作文,你認爲需要注意些什麼?

2.你打算如何來寫這篇作文?

3.小組交流,共同完成寫作提綱。

4.全班交流寫作提綱。

五年級語文教案 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詩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並說說詩句的意思。瞭解作者生平事蹟。

2、能力目標:學生能憑藉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精神。結合作者生平及當時時代背景體會作者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並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重難點】

1、能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詩美的意境,使學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走近古詩。

1、同學們,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朝氣蓬勃,彌久不衰。我們從小一直學古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指名吟誦兩至三首古詩)

2、賀知章寫了一首《詠柳》,大家會背嗎?(齊背),詩中的“剪刀”可以換成“菜刀”嗎?(學生說說理由,教師用“推敲”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典故引導學生體味詩歌語言的精煉及韻味)

二、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板書課題),齊讀詩題。

2、瞭解詩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撫,兵部尚書等職。爲官清正,不畏強暴,深受人民愛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誣陷殺害,1465年,明朝政府爲于謙平反昭雪,並賜諡號爲“忠肅”

3、釋題:吟:吟誦,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如孟郊的《遊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頭吟》等。

4、質疑:作者爲什麼要吟誦石灰呢?大家瞭解石灰嗎?

課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相關知識。

三、初讀古詩,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詩,要求讀正確。

2、指名讀,正音。學習生字“焚”,描紅。

3、範讀,明確節奏。

石灰吟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4、指名讀,要讀出韻律美。

5、默讀,想一想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集體交流:(預設)

(1)“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板書:千錘萬擊、烈火焚燒)

千錘萬擊:形容開採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擊,擊打、開鑿。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受千錘萬擊纔出深山,烈火燒煉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寫開採石灰岩的艱難困苦,表明石灰從出世時就經受考驗。第二句寫了石灰在燒製過程中要經過烈火的

煅燒。面對嚴峻的考驗,卻能夠從容自若,處之泰然。“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襯托出石灰的頑強。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板書: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操。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三、再讀古詩,品悟詩情。

1、討論交流:讀1、2兩句你想到了什麼樣的情景?“千、萬”說明次數多,這個詞說明了什麼?(抓住“千錘萬擊”引導學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錘萬擊以及烈火焚燒的情景)。見到此情此景,你體會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質?(不怕磨難、不畏艱險)齊讀1、2兩句。

2、過渡:石灰還受到了什麼磨難?讀3、4兩句,這時你看到了什麼畫面?這兩句寫出了石灰的什麼特點?(勇於獻身、清白留世、潔身自好)齊讀3、4兩句。

3、小結石灰的高貴品質並指導學生練讀全詩,讀出對石灰的尊敬。

4、由這樣的石灰你會想到什麼樣的人?(剛強勇敢、勇敢奉獻、勇於犧牲的英雄)于謙是不是這樣的人呢?

四、三讀古詩,昇華情感。

1、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爲什麼要寫這首詩呢?(他要做個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齊讀全詩,讀出讚揚之情。

2、于謙是個怎樣的人呢?(出示于謙生平事蹟)瞭解于謙生平事蹟及當時時代背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朗讀古詩,深入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情感。

(1)(出示)于謙:明代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進士,他爲官清正,不畏強暴,救濟災荒,關心百姓,深受人民愛戴。于謙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幾百個囚犯。這樣的人值得我們景仰嗎?齊讀全詩,讀出景仰之情。

(2)(出示)正統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舉入侵,宦官王振挾持英宗親征導致英宗被俘,震動朝野。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京師防禦。當時朝廷中有些人主張南遷,于謙提出“社稷爲重,君爲輕”,反對南遷,並擁立景帝,率京師羣衆擊退瓦剌軍,使千百萬人民免遭塗炭,局勢轉危爲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復位,于謙卻遭受誣衊被定爲謀逆罪,判處死刑。

此時,于謙後悔了嗎?他會對自己說些什麼嗎?引讀第3、4兩句。

(3)(出示)于謙被殺之後,按例應該抄家,可抄家的官員到于謙家時,才發現于謙家裏什麼也沒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財。于謙死的那天,陰雲密佈,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齊聲爲他呼冤。

看到這兒你有什麼感想?于謙的一生正像他詩中寫的一樣:(引讀全詩)。

3、這樣的古詩就叫言志詩,誦讀古詩,並試着默寫。

五、總結拓展,佈置作業。

1、小結古詩意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深化對古詩及詩人的認識。

2、補充閱讀于謙的《入京》以及鄭燮的《竹石》。

六、板書設計

石灰吟

千錘萬擊不怕磨練

烈火焚燒清白留世不畏艱險

粉骨碎身勇於獻身

附:石灰的自述

我叫石灰。

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裏,勤奮的工匠經過千錘萬鑿把我與大山分離。將石灰石放入石灰窯中與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燒,就變成了生石灰。經過烈火的考驗,我的主要成分發生了變化,由碳酸鈣變成了氧化鈣。這時的我外形仍然象一塊塊石頭,但渾身雪白。

如果把生石灰放進水中,水立即就沸騰起來,像水燒開了一樣。如果這時碰到人的肌膚,其燙傷程度要遠遠超過沸水的燙傷程度。經過這次鉅變,我成了另一種形態——熟石灰。這個過程把我由塊狀的石頭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鈣變成了氫氧化鈣。

不過,這個過程對我而言不算什麼。因爲只有這樣,我才能更好地爲人類服務。人們把我灑在豬舍、雞舍或刷在樹上用於消毒殺菌;把我與沙子混合攪拌均勻後用來砌磚,這樣砌的磚較爲牢固;房子修建好後,還要用石灰漿來粉刷牆壁,讓牆壁變得潔白堅硬;許多化工廠用我來處理酸性污水;果農也用我和硫酸銅配成藥液來殺菌除蟲。

五年級語文教案 3

【學習目標】

1、培養獨立鑑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2、培養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

3、積累詠月的詩詞。

【學習重點】

培養獨立鑑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學習難點】

培養豐富的聯想、想象能力。

【學前準備】

1、利用書籍、報刊、網絡收集關於詠月的詩詞、佳句,謄寫在小卡片上。

2、小組評析其它詠月的詩詞佳句。組長記錄有價值的賞析,綜合成一篇賞析短文,全班交流。

【學習時間】

1課時

方法指導:

1、讓學生結合自己對詩句意思的理解,來想象詩的意境意、體會詩的主旨。

2、學習賞析詩歌的方法,來賞析“明月之詩”,培養獨立鑑賞詩詞的能力。

3、學會對關於明月進行美的想象和描寫。

4、你是課堂的小主人,請你大膽與老師對話,此堂課你表現棒嗎?你學到了什麼嗎?你是怎樣學到的?你學得快樂嗎?

5、誦讀、默寫故事是積累古詩的重要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誦明月之詞,歌窈窕之章”這是歷代文人墨客的雅事,今天我們將通過《十五夜望月》來學會如何賞析這些名句佳作。

(二)賞析《十五夜望月》

1、我會讀這首詩:

2、我會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所描繪的美景:

在《春江花月夜》的樂曲聲中,生輕聲吟詠,走進詩中,回答: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起了什麼?

3、請你看下面《十五夜望月》的賞析文章,請加以體會,並進一步展開討論,哪些地方特別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見解或補充?

《十五夜望月》賞析

在唐代詠月的篇章中,這是較爲的一首。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溼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溼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淒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我要補充的是:

“ ”字用得好,好在:

“”句寫得好,表達了

(三)誦明月之詩

小組之間把準備好的有關“明月之詩”的小卡片,相互交換賞析,組長記錄學生的賞析或評價,大家動手把有價值、有個性的見解綜合成一篇賞析文章,全班交流。

(四)思維訓練

用媒體展示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諸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中望月等)學生對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揮想象、進行聯想。

(五)學生小結

你認爲這堂課好不好?說明原因。

(六)誦讀此詩,比賽默寫:

五年級語文教案 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3.重點朗讀課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瞭解大概內容。

(二)讀準生字,瞭解生詞。

(三)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簡介小說的背景。

本文選自中國古代著名長篇小說《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這部小說通過對高俅等剝削者、壓迫者的描繪,展現了封建社會的百醜圖,揭示了階級壓迫是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這一真理。“亂自上作”的事實在《水滸傳》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漢們大多存在嚴重的封建正統思想,他們要把“酷吏贓官都殺盡”,爲的是“忠心報答趙官家”。他們不可能最終把封建社會的代表者皇帝作爲反對的目標,終於接受了招安,使起義失敗。

《水滸傳》成功地塑造了林沖、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鮮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剛烈,言出必行,果斷堅強,有勇有謀。這些性格在十字坡孫二孃的黑店裏,在替兄報仇的整個情節中,在痛打蔣門神、怒殺西門慶的故事中,在景陽岡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封建統治者對充滿反抗意識的《水滸傳》深惡痛絕,但傳世的優秀文學作品總是會在社會上不斷擴大自己的影響,成爲人民的精神食糧。

《水滸傳》在流傳過程當中出現了多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後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陽岡一回主要寫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要求:

1.自學本課的生字、新詞。

2.標出作品的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自學情況,掌握下面的詞語。

一飲而盡——一口氣喝完。盡:完、光。

請勿自誤——請不要自己耽誤了。勿:別,不要。

豈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難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豈:難道。

使盡平生力氣——用盡全身的力氣。平生:一生,平生力氣指所有的力氣。

(四)再默讀課文,想一想:

1.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着重寫了哪兩件事?

2.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提出來。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學生分段時,可讓他們先把課後第1題做好,然後根據提示再給課文分成四個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寫武松進店喝酒,不聽勸告,執意過岡。

第二段(5~7自然段):寫武松上岡,見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恥笑,決定繼續上岡。

第三段(8~12自然段):寫武松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終於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寫武松打死老虎後,一步步挨下岡來。

(六)作業。

1.完成書後思考練習第1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三)重點朗讀文中描寫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武松打虎的經過和所表現出來的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課文根據什麼分的段?是怎樣分的?

2.課文主要寫了哪兩件事?

(二)學習第一大段。

1.默讀課文,理清層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時與店家的對話,主要談了幾方面的內容?

這段主要談了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關於酒的,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另一方面是關於虎的,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語言。

2.精讀課文,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

寫酒,主要是想表現武松性格的豪放。寫虎,是突出武松倔強無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畫人物性格時作了哪些細緻的描寫?請你們用筆畫出有關詞句。

這道題是想讓學生找出描寫人物神態動作的詞,從而體會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要點具體描述的。

(三)學習課文第二大段。

1.默讀這一段,畫出描寫武松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想一想從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麼特點。

在這一大段當中,教師要着重指導學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動。第一次:想轉身回去又怕人恥笑,決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麼,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兒有大蟲,是人自己害怕。這些心理活動突出表現了武松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

2.指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四)自學課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學生運用前面的學習方法,理清層次,抓住要點。

這段是寫武松打虎的過程,武松先是躲過老虎的一撲、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後拳打腳踢打死老虎。

2.勾畫出表現老虎兇猛及表現武松打虎時勇敢、機智的有關動詞,體會這樣寫的作用。

寫虎是爲了突出人物的特點,用虎的“猛”襯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學情況,概括本段的內容。

(五)讀最後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寫爲什麼?

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這兩段寫了上岡和下岡,這是武松打虎這件事的起因和結果,不能不寫。而且第二段通過人物心理活動描寫,反映了人物倔強、無畏的性格。結果的心理活動:如再來一隻大蟲,怎麼鬥?讓人覺得“下岡”合情合理。

完成書後思考·練習第2題。

(1)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

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過岡之說,所以店家只給武松篩三碗酒,結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聽勸告上景陽岡。

這是因爲官家有榜文,店家勸武松不要上岡,而武松不聽,走上景陽岡,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額大蟲。

(3)武松提不動那隻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爲武松打虎使盡了氣力,提不動那隻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換下岡來。

(六)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讀武松打虎這一部分。

五年級語文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過程方法:理解課文中奶奶這些“老話”的深刻含義,適當地做好積累可以在課外蒐集一些這樣的“老話”。

情感態度: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的內容,明白大家稱奶奶爲“語言大師”的原因。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中奶奶這些“老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理解課文的內容,明白大家稱奶奶爲“語言大師”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幾句“老話”讓學生讀讀,說說能理解這些話的意思嗎?

2、議議這些“老話”,看看這些話是否說得有道理。

板示課題:30語言大師

3、讀讀課題,在預習的基礎上說說課題的含義。

二、學習課文。

自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1、自己讀讀課文,也可以同桌交流讀。

2、用簡練的語言說說奶奶是個怎樣的人。

3、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人物的特點。

4、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任務的特點。

5、指導學生爲課文劃分段落。

學習課文2、3、4小節,體會奶奶那些“老話”的含義。

1、指名讀讀2、3、4節。

2、找到奶奶說的“老話”,用線在書上劃出。

3、在黑板上出示這幾句話“早睡早起身體好,昨晚遲起百病長。” “越吃越饞,越玩越懶。”“人勤出金山,人懶敗家產。”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4、請學生讀讀這句話,議議每句話的意思。

5、再去讀讀課文2、3、4節,說說奶奶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這些話?

6、拓展練習下面這些情況,想想能對他們說些什麼?星期五下午,妹妹在家,只想看電視,不願做作業,我耐心地告訴她:......弟弟每天起牀,不疊被子,媽媽勸他:......

爸爸愛睡懶覺,我會對他說:......

a)組自學第5節、讀讀課文、說說奶奶還說了哪些“老話”?議議每一句“老話”的含義。

b)全班交流。

c)發揮想象,說說在什麼情況下,可以用上奶奶的這些“老話”。

三、再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課外拓展:

1、出示課外的一些“老話”。

2、讓學生議議它們各自的含義。

佈置作業:

在課外蒐集一些“老話”,和爸爸、媽媽或同學交流一下,看看這些話是否有道理。

五年級語文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矗凹”等七個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說出這條路被稱爲“絲綢之路”的原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讓學生採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學會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從網上查閱關於絲綢之路的其他知識,能用簡潔的話介紹,從而培養他們的信息素養及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點:

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三、教學難點:

絲綢之路的價值

四、課前準備:

掛圖,蒐集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導語:有一條路,東起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羅馬。這條路,承載了無數的駱駝與商旅;這條路,傳播了東方的古老文化;這條路,傳承了東西方的友誼與文明。它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讓我們一起隨着一座古樸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時空的阻隔,一起走近──絲綢之路。

2.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學生自由提問,板書比較主要的問題。如:爲什麼稱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有什麼價值或意義?對於比較簡單的問題可由學生互相解答)

4.帶着同學們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你特別喜歡的地方,或者讀得不太通順的地方多讀一讀。

2.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最喜歡的部分,讀給他聽一聽,如果能說說理由,就更好了。

(三)閱讀課文,交流體會

(1)體會絲綢之路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的價值。

①出示句子:“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②讀讀這個句子,你體會到了什麼?

③你是怎樣理解“聯繫”這一詞語的。文中描寫“我們”是怎樣“聯繫”的?

④再讀文章,用筆勾一勾你認爲有價值的地方。

⑤集體交流

(預設:學生會找出中國使者和安息國互相交流的地方。找到中國使者爲安息國帶去了“綾羅綢緞”,而安息國則將自已國家的”駝鳥蛋”,以及特色文化“魔術”、“雜技”等獻給了中國。如果個人學生沒有找到,可以再討論)

(四)體會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①安息國與中國在進行交流的時候,兩國人民都是怎樣的心情呢?小組內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模仿一些動作與表情,體會一下兩國人民的心情。

②小組彙報表演,再讀文章。

③通過分角色朗讀,你體會到了兩國人民怎樣的心情?學生充分交流。

(預設:學生通過文章對兩國人民一些動作表情的描寫,例如:安息國臣民等待時的“浩浩蕩蕩的大軍在邊境迎候”,剛出現駱駝隊時人們的“歡呼”“奏樂”“歡騰”。中國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滿面笑容”;安息國將軍的“翻身下馬”“高興得連連點頭”等地方可以看出兩國的友好與融洽。)

④引讀:這一場景的實現,多虧了一條道路呀!──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繫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

(五)結合資料,深入理解

①其實,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一幕,只是通過絲綢之路發生的一個小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還有好多好多。你還知道些什麼呢?把你搜集的資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交流小組內蒐集到的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③老師也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和大家交流。由於公元前1世紀,古羅馬執政官愷撒,穿着中國絲袍進入劇場,轟動一時,從而,出現了中國的絲綢熱效應。從此以後羅馬城內的豪華市區,就設有專售中國絲綢的店鋪。而當時中國的絲綢,全部都是經過這一條道路進入羅馬城內的,而這絲綢之路的開闢者就是的──張騫。

④齊讀課文13自然段

⑤你有什麼體會?

⑥再讀13自然段。

⑦回答課前兩個問題

(1)爲什麼稱作絲綢之路?

因爲在這條道路上,主要的貿易物品是絲綢。

(2)絲綢之路有什麼價值或意義?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時板書。

六、教學結束

小結:

古代的絲綢貿易,駱駝與商旅的情形,我們沒有機會再看到。而現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門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給我們講述着絲綢之路上那古老而美麗的故事。(出示掛圖)讓我們再來看看這一幕古老的風景,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幕。齊讀第一自然段與最後一自然段。

五年級語文教案 7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敏捷、光滑、搭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重點:

瞭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爲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有關松鼠的資料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習舊知,導入新課

學習了第13課,我們瞭解了一位非常有趣的動物朋友──貓,老舍筆下的貓(性格古怪、活潑淘氣)作者運用具體事例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見面,它是誰呢?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位朋友的祕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四課《松鼠》。(板書課題)

二、多種形式,自主識字

1、出示單獨的生字,多種形式認讀。

敏捷嵌搽茸蹦蘚蔽榛

2、課件出示詞語多種形式認讀。

敏捷光滑遮蔽榛子儲藏縫隙橡樹慄樹扒開嵌着

苔蘚毛茸茸搽過油連蹦帶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不熟練的地方反覆讀幾遍。)說說松鼠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這篇文章寫了松鼠哪幾方面的內容?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正音)

四、朗讀課文,品讀課文。

五年級語文教案 8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新詞,讀準字音“鮑、仲”,理解“形影不離、真心待友、管鮑之交、鮑子遺風”詞語的意思,並積累有關朋友之間友情的成語和名言。

2.學習用小標題的方法複述三件事的主要內容。

3.通過課文學習,懂得與人交往要以誠相待,要真誠地幫助他人。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用小標題的方法複述三件事的主要內容。

2.通過課文學習,懂得與人交往要以誠相待,要真誠地幫助他人。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用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記得上學期我們感受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偉大的友誼,他們真心對待彼此,無私地爲對方付出,讓我們的心靈爲之震撼。今天這節課,讓我們回到春秋時期,認識一對朋友,感受另外一種友情。板書課題27鮑叔牙真心待友學習生字鮑

2、齊讀課題,真心待友什麼意思?(真心誠意對待朋友)

3、文中鮑叔牙的朋友是誰?簡介鮑叔牙和管仲管仲和鮑叔牙都是生活在2650多年前春秋時期,兩人都是齊國的賢臣良將。他們年輕時就結爲好友,一向交情深厚。

4、師:認識了這一對朋友,我們一起看看文中哪個詞語來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的關係密切?(形影不離)

5、還有哪些詞語也是形容朋友之間關係密切的,誰能說一說?情同手足親如兄弟生死相隨休慼與共肝膽相照同舟共濟

二、初學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寫了鮑叔牙真心待管仲幾件事?快速讀文,等會兒請你來介紹一下這幾件事情,可以用什麼情況下,鮑叔牙怎麼樣的句式來說。

出示:管仲家境貧困時,鮑叔牙出錢幫助做買賣。打仗時,鮑叔牙爲保護管仲而受傷。做官後,鮑叔牙爲成全管仲而辭官。

三、品讀課文,學習鮑叔牙真心待友的三件事。細讀第一件事

1、哪些語句能看出鮑叔牙真心待友?

2、反饋;交流句子,說說理由。 ※鮑叔牙掰着手指算了算,說:“錢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樣做生意吧。” ※每次賺了錢,鮑叔牙總是把大部分給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 (鮑叔牙出錢出力,但賺了錢卻將大部分給管仲。(毫無私心) ※鮑叔牙誠懇地說:“我們是朋友,你家有困難,我理應幫助。你就收下吧!” (鮑叔牙把幫助管仲看作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真是情同手足啊)

3、師引讀:鮑叔牙提議要與管仲合夥做生意,管仲覺得很爲難,可是鮑叔牙卻這樣說——在分金時,鮑叔牙總是——,管仲有些過意不去,可鮑叔牙卻告訴他——

4、你能不能用一組關聯詞說說鮑叔牙是如何真心對待管仲。

5、鮑叔牙爲了幫助管仲不僅出錢出力,而且還將賺了錢卻將大部分給管仲。老師將這個小故事概括了小標題呢:出資助友(板)

第二課時

一、小組學習第二件事情

1、小組學習,找一找哪些語句能看出鮑叔牙真心待友?讀一讀這些句子,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出鮑叔牙真心對待管仲?嘗試列小標題,注意要抓住要點,簡明醒目,形式儘量保持一致。

2、反饋※每次打仗,鮑叔牙都緊緊跟在管仲身邊。衝鋒時,他跑到管仲的前頭;後退時,他又走在管仲的後邊。遇到危險,鮑叔牙都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體去保護管仲。

在一次戰鬥中,鮑叔牙受了傷,管仲急忙爲他包紮傷口。管仲看到流血的傷口,難過地說:“你是爲了我才受了傷的啊!”鮑叔牙笑了笑,說:“沒關係!沒關係!”(這真是危難之中見真情啊!)

1、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出鮑叔牙真心對待管仲?

2、排比句的運用在這裏有什麼好處?指導朗讀排比句。

3、你能不能也仿照剛纔的小標題說說看呢?以身護友(板)

四、研讀第三件事情

1、齊讀:後來,他們在齊國做了官,都是很有才華的政治家。管仲在鮑叔牙支持下成功地進行了改革,使齊國成爲當時大的國家。不久,管仲的官職超過了鮑叔牙。這時,一些大臣議論紛紛,替鮑叔牙抱不平。

2、大臣們爲什麼要爲鮑叔牙打抱不平呢?大臣們會說些什麼呢?有的說( )有的說( )

3、鮑叔牙自身很有賢能,但是他卻舉薦管仲讓他當丞相,並且管仲的官職超過了他。難怪有人要非議管仲,鮑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繼續做官,可能對管仲不利,於是就毅然決定向齊桓公辭官回鄉。這可以概括出:辭官爲友(板書)

4、師:面對鮑叔牙的辭官,齊桓公挽留他,說:“你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呀!管仲就是您推薦給我的。現在爲了他,你要辭官了。我要管仲,也需要你。你留下吧。”鮑叔牙內心產生了強烈的鬥爭,請你設身處地思考一下,他會如何想?鮑叔牙( )

5、師:於是就在第二天,鮑叔牙還是悄悄地離去了。鮑叔牙爲了朋友的前途,更是爲了國家的利益,甘願放棄自己的官職。管仲果然沒有辜負好友的一片真心。

6、補充資料:爲了達到民足、國富、兵強,管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齊國由於管仲實行改革,很快強盛起來,他還輔助齊桓公做了諸侯霸主,爲齊桓公創立霸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被齊桓公尊爲仲父。鮑叔牙也因此被後人稱爲歷一個大賢大智之人。

五、複述“真心待友”的事。

1、鮑叔牙與管仲親密無間,並如此真心對待管仲。鮑叔牙爲了資助管仲,出錢幫助他做買賣,爲了保全管仲,用自己的身體保護他;爲成全管仲,辭官力薦。

2、同學們一定被鮑叔牙真心待友而感動,正因爲鮑叔牙真心誠意地對待管仲,所以——出示:管仲逢人就說:“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鮑叔牙!”

3、管仲十分動情,飽含着對鮑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對真摯友情的禮讚。知己之人、知遇之情的難能可貴。 4、後來人們把管仲與鮑叔牙之間的友誼稱爲“管鮑之交”,管鮑之交,也成爲交友的典範,流傳千古。這種交情的基礎不是利害關係,不是互相借重、互相吹捧,而是真心相助,不圖回報。用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親密無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板書設計:

鮑叔牙真心待友

管鮑之交鮑子遺風

(管仲)

出資助友

以身護友

辭官爲友

作業設計:

1、聽寫27課9個詞語,家長聽寫並簽字。

2、完成27課上海作業。

3、積累關於友誼的名言。

4、預習28課(聽錄音,熟讀課文,解決不懂的字和詞語)。

五年級語文教案 9

【教學目的】

1、學習6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學習說明靜物的寫作方法

3、培養獨立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4、培養觀察能力,領略荔枝的鮮美

【教學重點】

掌握按一定順序說明的方法。

【教學難點】

準確理解並翻譯文言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預習作業

1.通讀課文,將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試着串譯課文.

2.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有關介紹水果的資料。

【相關資料】

《荔枝圖序》是白居易爲一副荔枝圖寫的序,圖和序的目的,正如白居易所說爲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而作,含有宣傳荔枝的意思。

《荔枝圖序》是一篇短小精悍介紹荔枝知識的文章。教學內容不太難,但最有特色的是文章運用大量的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學生對荔枝有直觀上的瞭解,比如樹行團團如惟蓋,更重要的是課文中還有一些句式有一定的規律可幫助學生的記憶。如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色香味盡去,也可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多媒體展示荔枝畫圖)

關於荔枝,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由於其色、香、味俱美,歷來被公認爲果中的珍品,

爲歷代文人墨客所喜愛和讚美,荔枝的妙,在楊朔的《荔枝蜜》也曾有過,蘇東坡的《惠州一絕》也有此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多媒體展示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歷史上,楊貴妃爲了吃到新鮮的荔枝,不遠千里從廣東快馬加鞭運送荔枝。杜牧的《過華清宮》中就是諷刺這一現象,但我們能從中可看出荔枝保鮮不易的特點。

而今天我們來學習白居易的《荔枝圖序》,看看又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二. 整體感知

1. 解題

⑴本文是作者爲荔枝圖作序,其目的是什麼?在原文中有答案嗎?

蓋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者雲(最後一段)

⑵齊讀最後一段,並請一名同學串譯成現代漢語。

2. 檢查預習

⑴通讀課文,給下列字注音

帷wéi 枇杷pī pa 繒zēng 綃xiāo 瓤ráng 醴lǐ酪lào

⑵四人一小組,試譯課文,將不明白的字詞句舉手提出來,師生共同討論。老師巡視

輔導。

華:huá 花

葉如桂,冬青:葉子好象桂樹的葉子,冬天也綠。

大略如彼,其實過之:大略像上面說的那些東西,其實超過了那些東西。

3. 齊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本文圍繞荔枝介紹了哪些知識?討論出說明順序。

(明確:介紹了荔枝的產地、形狀、樹葉、花、果實及果實的朵、核、殼、膜、瓤肉、漿液、荔枝的保鮮)

順序:由外到內,介紹果實的具體情況。由整體到句,從樹的形狀。

4. 本文說明重點是什麼?爲什麼這樣安排呢?

(明確:以果實爲說明重點,具體介紹果實的內外形態及保鮮不易的特點,突出重點,

且可以層次清楚的介紹荔枝)

5. 作者在介紹荔枝的時候,語言生動形象,這是爲什麼呢?舉例說說。

(明確: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6. 小結課文。

三. 拓展訓練

1. 全班齊讀課文打比方的句子,並展現其它常見水果,利用課文句式葉如桂,冬青漿液甘酸如醴酪寫一種水果,儘量形象逼真。

2.交流作品。

3.學生散讀課文,爭取當堂背誦。

板書設計

外形:產地、形狀、葉、花 (略)

果實:朵、核、殼、膜 (詳) 由外到內

保鮮: (詳)

五年級語文教案 10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主動探究,團結合作,提高欣賞閱讀及口語交際能力,在閱讀中瞭解敘述、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抓住事物特點描寫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錄音播放《小燕子》,全體同學跟着哼唱。

二、圖文結合,體會小燕子的外形特點

1、自由說說對小燕子的瞭解。

2、從文中找出具體描寫小燕子外形特點的句子。

3、全班學生齊讀。

4、對比讀,體會形容詞的作用:

(突出了燕子的特點)

⑴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⑵ 一身羽毛,一對翅膀,加上尾巴,湊成了小燕子。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語調輕快,流露喜歡之情)

三、學習燕子的飛行,體會動態美,欣賞作者的遣詞造句

1、師導入:

衆多的燕子在春光中,在湖面上飛行,爲湖光春色增添了活力,使早春更加生機勃勃。大家輕聲地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認真地體會。

2、教師提供導學提綱,學生自由讀文,反覆吟詠體會:

⑴ 文中具體寫了燕子的幾種飛行姿勢?

⑵ 文中有什麼詞將它們聯繫在一起?這說明了什麼?

⑶ 用“·”標出燕子飛行時的動作詞語,想作者用得好嗎?

⑷ 讀文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畫面,用--畫出你認爲優美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

3、逐題反饋,欣賞佳句: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着,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4、指導有感情的朗讀,並熟讀成誦。

四、學習燕子的停歇部分,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會中心

1、教師一邊板畫一邊說:燕子在春光中飛來飛去,累了就落在電線上休息。

2、自由採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最後一自然段,要求:

⑴ 批出你認爲用得好的詞語或句子。交流好在哪?

⑵ 畫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逐題反饋:

用得好的詞語或句子:

“落”──寫出了小燕子的輕盈、迅速。

“痕”──使得細線更具美感,遠望去就像什麼從天上飛過留下的痕跡。

“藍藍的天空,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比喻手法的運用,使得句子更加的生動形象,作者把燕子比作符,把電線比作五線譜,更具體地寫出了遠看燕子、電線的特點。

含義深刻的句子: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了一支正等演奏的春天的讚歌”──“春天的讚歌”是指讚頌萬物復甦、大地呈現一片生機勃過的歌曲。這句話以想象點明全文中心,即借描繪小燕子,讚美像徵生機、活力的春天,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讀這一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

1、總結文章的內容。

2、學了這篇課文後,你在寫作上有何啓發和收穫。

(要求學生各抒己見)

3、教師歸納總結。

⑴ 點面結合。

⑵ 動靜結合。

⑶ 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及動詞運用準確。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外形美 活潑機靈

燕子 飛行美 斜身掠過天空 掠過湖面

停歇美 譜出讚歌

【教後反思】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蘊含想象,爲人們描繪了春天百花盛開、萬物復甦、春意盎然的迷人景象。小燕子從南方飛來,給春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在教學時,教師要從書中的圖畫入手,讓學生整體感畫面,試着描繪看到的景色,爲學生學習課文作鋪墊。教師利用句子的對比,按課文填空,以及小組討論、全班彙報等多種方式來學習語言,讓學生品詞析句,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引導學生體會春天的美好,小燕子的可愛。

五年級語文教案 11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書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做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麼,有什麼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就隨着作者的介紹去認識一種動物。請看錄像,提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板書課題 鯨)

3、你們知道它爲什麼叫鯨而不叫鯨魚呢?看上去明明是魚,怎麼又不叫魚呢?你們想知道嗎?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解這個謎。

二、自由朗讀,自主學習

1、按要求自讀、自學:

讀課文,要求正確、通順;生字會讀、會認、會寫;理解字義、詞義,不會的;想一想課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問題。

2、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你知道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有待探討?

(教師巡視點撥,各小組歸納整合不懂的問題。)

3、全班交流自學所得:

⑴ 生字的讀音及書寫:

肺的右半部不要寫成市。

⑵ 聯繫上下文理解部分詞語:

(垂直 捕獲 寬敞 傾斜 適應 比較 胎生哺乳動物 鰭 吞進)

⑶ 朗讀課文:

師生探討某些句段的讀法。

⑷ 整體感知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鯨的形體、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

(可以用詞語概括出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⑸ 各小組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教師小結,完成作業

自主讀課文,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鯨》這一課,並在課外蒐集了有關鯨的資料。同學們,今天老師先講一個小故事,你們猜猜其中的謎,好嗎?

師:海中之王鯊魚的生日快到了,它邀請海洋中各種各樣的`魚來參加它的生日宴會,可是鯨卻沒有收到請貼,它跑去質問鯊魚夫人:爲什麼不請我參加海中之王的生日宴會呢?鯊魚夫人不慌不忙的告訴了它,鯨一聽。確實有道理,就回家了。孩子們,鯊魚夫人會說什麼呢?

生:你不屬於魚類,當然不給你發請貼啦!

生:你太龐大了,如果你來了,我們坐哪兒呢?

生:

師:鯨到底是怎樣一種動物呢?孩子們,讓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師板書課題:鯨)

師:對於鯨,課文給我們作了詳細的介紹,請同學們打開課本40頁,自由朗讀課文,看看課文給我們介紹了鯨的哪些特點?

二、自學、小組交流、全班探討,突破重難點

1、自學,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看大屏幕思考問題:

課文從哪幾方面講鯨的特點的?

師:誰來告訴大家課文介紹了鯨的哪些特點?

生說。

師板書:

形體

進化過程

種類

生活習性

師:請你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把最感興趣的一個方面和同學交流,交流後推選一名同學在全班中交流,老師爲你們準備了一張表格,請你們認真填寫,會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

生彙報。

生:我們研究的是鯨的體形,他的體形特點是大,

師: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它的體型大的,請爲大家讀一讀。

生讀。

師:我來評價一下,你讀的很流利,但你讀的鯨好像沒達到這個重量,怎樣才能讀出來呢,誰再來讀一遍?

生讀,生評價。

師:我們一起來讀好嗎?男生讀十六萬公斤,我讀四萬公斤,女生讀後面的,我們都爭取讀到十八萬公斤,有沒有信心?

師:在介紹鯨形體這一方面中,作者用怎樣的方法來說明鯨的形體很大呢?有什麼好處?

用了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方法來說明這個特點,具體清楚,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生接着彙報。

(師做出評價,指導學生明確說明方法。並指導朗讀。)

師:鯨是怎樣由陸地生活逐漸適應了在海洋生活的?

師:從鯨的進化過程可以看到什麼?想到什麼?

(鯨的進化過程與人類由猿進化而來一樣需要了很長時間,找出描寫時間的詞。)

師:請你聯繫上下文,從哪還可以看出鯨是哺乳動物?

(用肺呼吸、胎生、用母乳餵養。)

師:你能給大家讀一讀嗎?

師:你們選的是種類,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鯨可以分幾類,是根據什麼來分的?

(齒鯨:有鋒利的牙齒;鬚鯨:沒有牙齒 。)

師:文章中介紹了鯨的哪些生活習性?

(食物、呼吸、睡覺、生長。)

師:請你們給大家介紹吧。

(呼吸出的水柱形狀可以描述,可以畫圖;鯨睡覺的方式也可以用圖畫表示。)

師:作者用哪些方法來說明鯨的生活習性?

(列數字、打比方)

2、師小結:

同學們的介紹都令老師耳目一新,沒想到你們小小的腦袋裏竟然裝了這麼多的創意,真是棒極了,把掌聲送給自己。老師在課下也蒐集了不少關於鯨的資料和圖片,我們來一起看一下。看完了這麼美的圖片,老師想採訪一下你們,如果你是一頭鯨,你最希望自己是什麼鯨?聽完你們很有特色的介紹,老師是更加喜歡鯨了,可現在地球上鯨的數量是越來越少,請閱讀課後的資料袋,然後看老師蒐集的這兩張圖片,想一想,我們人類應該做些什麼?

師: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綠色小使者,在你們的保護和呼籲下,地球上的環境會更好,各種生物也會得到更好的生長。

三、佈置作業

根據課文內容和自己蒐集的資料,以鯨的自述爲題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計】

形體 大 做比較 列數字

進化 哺乳動物 陸地 淺海 海洋

鯨 種類 鬚鯨 齒鯨

食物 列數字

習性 呼吸

睡覺

生長 列數字

五年級語文教案 12

【教材簡析】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專題爲“父母之愛”。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的愛。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可以運用已有的識字、朗讀能力,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詞,讀準課文。在此基礎上,教師引領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聯繫生活實際,以體會父母不同形式的評價都是對巴迪的愛。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認讀“糟糕”、“確實”、“自豪”、“謄寫”、“敬仰”、“判斷”、“出版”、“戲劇”、“嚴厲”、“靈感”、“創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謹慎”、“極端”等詞語。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揚揚”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父親和母親對巴迪的詩爲什麼有不同看法。

3.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怎樣逐漸理解了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體會父母兩種不同形式的評價都是對巴迪的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拓展閱讀《我的母親》(節選)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初步揭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新課文。請大家和老師一起寫課題。

2.誰能讀一讀課題?(1——3名生讀)

3.你發現,這篇文章的題目有什麼特點?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交流初讀後的收穫。

(三)研讀語言,個性感悟。

1.請同學們根據自學提示,完成以下學習任務:(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學生自學,教師行間巡視,參與學生的小組學習。

2.分組彙報

(1)研讀母親做出的評價。(課件出示)

“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

“親愛的,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

“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麼意思!這不是在你的公司裏。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①指名讀,交流體會。

②相機指導朗讀。

(2)研讀父親做出的評價。(課件出示)

“這是什麼?”

“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的。”

“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

“我不明白,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麼?”

①指名讀,交流體會。

②相機指導朗讀。

③此時,巴迪可能在想什麼?

3.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有了剛纔的體會,讓我們再來讀父母的對話,你們一定能讀得更好。(分角色讀文中父母的對話,同桌讀、師生讀、男女生讀。)

(四)再讀課文,指導學法。

1.在這一課中,作者還運用什麼方法來描述人物的?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2.師:通過這些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讓我們體會到了父母親對巴迪的愛。我們如果能抓住這些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就能悟出父母的情感,這就是悟情感的讀書方法。

(五)聯繫生活,拓展文本。

1.請大家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分組討論,你覺得哪種教育方式更適合我們的成長呢?

2.你們各有各的看法,巴迪長大後,如何看待父母的愛的呢?

(六)感悟真情,昇華情感。

1.出示巴德舒爾伯格的簡介。

2.自由讀作者簡介。

3.結合課文第16自然段內容,誰能說一說,一個人要想獲得成功,需要什麼力量?

(一個作家,應該說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來自母親的力量,這種愛的力量是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但是僅有這個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會把人引入歧途。所以還需要警告的力量來平衡,需要有人時常提醒你:“小心,注意,總結,提高。”)

我們都沐浴在父母愛的陽光中,父母的愛更是伴隨着我們的成長。讓我們像小巴迪一樣,——

課件出示: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因爲,我們從心底裏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們努力地向前駛去。

五、板書設計

19、“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慈祥 嚴厲

走向成功

第二課時

(一)積累詞句,體會情感

1.聽寫以下短語。聽寫後自己對照課文訂正,再讀一讀。

眼睛(發亮)

既(靦腆)又得意揚揚

有點(迫不及待)

懷着(一種)自豪感

實在(等不及)了

把頭埋得(低低的)

頭也沉重得(擡不起來)(一如既往)地鼓勵我

2.背記自己喜歡的三兩個短語,互相交流啓發。

(二)朗讀全文,內化情感。

1.如果你是課文中的“我”,你會有什麼感受?請你帶着這種感受朗讀課文。

2.選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誦。

(三)隨文練筆,加深感悟。

結合課後問題:在本文作者看來,愛有兩種表現形式。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感受嗎?先說一說,再寫下來。

(四)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課外蒐集閱讀其他體現父母之愛的作品:《秋天的懷念》、《奇蹟的名字叫父親》、《背影》等。

五年級語文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讀議文章二、三兩段。

2、進一步學習“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3、明確陳毅先生的沉着應敵、大智大勇。

4、分角色朗讀人物語言。

教學重、難點:

1、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日本鬼子的兇狠、狡猾與陳毅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的對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回顧:通過第七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寫人的文章可以如何來概括人物的特點呢?(明確“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並板書)

2、導入:這堂課我們繼續用這種方法來學習8、“私塾先生”,領略陳毅先生的大將風範。(板書課題)

二、讀議文章二、三兩段

1、初知形象

(1)自讀課文二、兩段

引:文中同樣的意思的話仲先生卻說了兩次,找出這兩句。(幻燈出示)

①“寫字心要靜,不管有什麼情況都不要緊張,不然是寫不出好字來的。”

②“寫字第一心要靜,第二心要真,不把心思集中在字上,字就沒有精神。”

(2)讀讀這兩句話:你覺得仲先生同樣意思的話說了兩次,有必要嗎?(各抒己見,不作定論)

(3)要真正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再一起去讀讀課文,找找文中有關語句,說說仲先生是在怎樣的情況下說這兩句話的?

第一次:

①在練字時:“這天中午,天……認真地練寫毛筆字”(針對性)

②在敵人包圍時:“立刻調來了軍隊,把全鎮包圍起來。”(緊急中)

③學生認識且疑惑時:“他不是在李家作客的仲先生嗎,怎麼當起私塾先生來了?(表明身份)

第二次:

①連續盤問時:一個小頭目……問:“共產黨的有?”

“你的,什麼的幹活?”小頭目又問。

……(證明身份)

②鬼子查看時:鬼子沒吭聲,不斷查看着學堂裏的每一個人。(穩定情緒)

③暗示身份時:“他們都是學生的幹活”(再明身份)

(4)再議:有必要嗎?(而且很重要)

他真正的目的在於什麼?

可見仲先生的?(遇事冷靜,沉着對敵)

以上隸書部分教師相機板書。

2、進一步感知

過渡語:通過剛纔我們共同的學習,進一步明確了抓住人物言行能概括人物特點。那麼文中能反映人物特點的言行還有嗎?找出來讀讀、說說。

(1)找、讀、練說。

①“共產黨的沒有!”仲先生泰然地回答。(鎮定)

②“我的,私塾先生……,”仲先生指指在座的學生,接着說,“……”

(藉機行事)

③“……”仲先生說到這兒,哈哈大笑了。(智高膽大)

…………

(2)四人小組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3)交流評議。指導感情朗讀。(抓住人物提示語)

教師藉機表揚:同學們讀得真不錯,把仲先生的大智大勇表現得很充分。

(板書“大智大勇”)

3、對比

過渡語:應該說仲先生的人物形象已躍然紙上,但文章還用了不少的筆墨寫了日本鬼子的言行,這是爲什麼呀?

(1)找出寫日本鬼子言行的語句,說說你覺得日本鬼子怎樣?

兇狠:殺氣騰騰……

狡猾:“鬼子沒吭……,不斷查看……”

“既不走,也不查問,只是一邊走,一邊察看。”(板書隸書部分)

(2)讀表結果的內容,問:你對文章爲何寫這部分內容是否已經恍然大悟了呢?

①情節安排上的需要。

②襯托(更顯大智大勇)。

(3)分角色朗讀體會。

過渡語:那我們可要把仲先生的沉着、大智大勇與日本鬼子的兇狠、狡猾同時也愚蠢之間的對比給體現出來。

三、小結

1、人物形象。

2、學法。

3、延伸

(1)學“寫人”文章的方法——寫“寫人”文章的方法:把事情交代清楚,抓住人物言行、神態等是一種好方法。

(2)人物:課外可找有關介紹陳毅的文章去讀讀更深瞭解他。

四、作業佈置

作業本5

板書:

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

仲先生(陳毅)大智大勇日本鬼子

一、成功之處

1、針對綜合探究課的特點,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獲取信息,自主分析史料,培育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突顯以生爲本的教學理念。

2、教學以有機結合的五個環節結合而成,把分散的人物主線,糅合成以人物簡介、思想與反思爲主線的整體,有利於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本課時內容。並通過補充典型史料,進行分析,引導學生理解把握本課時的重點難點,培育了學生史料分析的能力與史論結合的意識。

3、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度高,興致盎然,能積極思考,積極作答,對問題的思考深入且有自己的看法,這一探究課的特點是符合的。

二、不足之處

1、選擇的史料多爲文字資料,爲尊重史實,基本保持文言風格,對於八年級學生而言部分字句難以解讀,教師在史料解讀方面的引導時間過多。

2、教學中學生提出部分頗有啓發性的問題,如:“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難道不對嗎?爲什麼同樣是面臨侵略日本卻如此歡迎《海國圖志》一書?,限於時間與教師思考深度,只能將這些問題延後解決,總覺得有遺憾。

五年級語文教案 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從故事中體會語言文字所產生的巨大力量,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

2、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讓學生透過具體的語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蘊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體驗滲透在字裏行間的真情。

3、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用語言去溝通,要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內心真實的想法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能默讀短文,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真實、樸實的語文課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初步感受語言的魅力,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感受愛是需要表達的,並從中受到啓發,學會用語言、眼神、行動、用筆,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愛。

教學過程:

一、回顧單元內容,體會愛的傳遞。

(一)激情導入,(出示課件)聽歌曲《愛的奉獻》。

(二)回顧本單元課文那濃濃的愛意,思考這愛是怎樣傳遞出來的呢?(出示課件)

1、《燈祭》父女的對話:

父親:“把那些光全折騰沒了吧?”

和諧、融洽的父女關係感受到生活在這個家庭中的溫暖。

2、《捐贈天堂》的捐贈物小毛毛熊、兩張剪紙用兒童語言表達孩子對災區孩子的牽掛。

3、《小抄寫員》中兒子深夜起來抄寫的行動堅持四個月讓父母震撼,感動和欣慰。

(三)小結:(出示課件)愛需要用語言來表達,更需要用行動來詮釋。

二、走進故事,體味語言的魅力。

(一)默讀全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抓住“變化”,啓發思考

1、我們已經知道隨着木牌上的話發生了變化,行人的表現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下面默讀課文,思考:你發現哪些情況沒有變?那些情況變了?(出示課件)

不變:一天中恰恰事情發生的地點還是那條大街、人物還是那位盲老人。

變化:木牌上的字和人們心情與行爲的變化。(出示課件)

(三)引導思考,感受語言魅力

1、啓發思考:爲什麼“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一句會產生這麼大的作用?

啓發談話:

美麗裏的春天,天空……

美麗裏的春天,田野……

美麗裏的春天,花草……

……

美麗的春天和雙目失明相成了殘酷的對比,激發了人們的同情心,進而使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出示課件)

(四)聯繫生活,適當拓展

1、結合實際,說出自己發現的生活中打動人的語言(如廣告語、名言警句等)。

2、根據提供的畫面,嘗試寫一句打動人的語言。(出示課件)

三、走進生活,表達自己的愛意。

(一)啓發談話,我們曾經如此的和諧……

1、介紹自己父母疼愛自己的事情。

2、說說融洽的父子(女)母子(女)關係

(二)談談現在的和父母之間溝通時的變化。

與父母的溝通有沒有出現問題?怎樣的情形?

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現在的你們和父母之間好像沒有往日親密了,與父母之間的距離無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媽媽之間可能再也不是無話不談了。

(三)是什麼使我們疏遠?

分組討論:是什麼使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密(從學生講述的的具體問題入手,找出原因)

(四)我們還能親密如初嗎?

1、思考:《小抄書員》中,在敘利奧抄寫的四個月中,爲什麼感覺父親不在愛他?

2、當我們和爸爸、媽媽發生矛盾時,我們可以這樣做:

首先,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自己的父母,其次,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五)小結:一句知心的話語,可以使親情迸發出靈性的火花,如果你愛你周圍的人,就要勇於告訴他們,愛可以用語言直接表達,也可以用含蓄的方法表達出來,讓我們大家把自己的愛說出來、寫出來,與我們的家長、老師多進行溝通,你們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四、愛心在行動。

做一張親情卡,送給自己身邊的人,表達你的理解、尊重、寬容、諒解……以自己的火點燃旁邊的人的火,以心發現心,讓愛心傳遞。

五年級語文教案 15

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起承轉合”法分析詩歌

2、理解和感悟詩人豁達的胸襟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過程:

導語:應該說每個人都經歷過離別,人們在同自己的家人、朋友離別時,心情總是難過的,免不了要講些祝福的話語,有的甚至做兒女態流下眼淚來。這當然時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詩作爲藝術,如果把這些都寫進去的話,就會讓人覺得似乎有些平庸,落入俗套了。那送別詩到底給人以怎樣的意境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送別詩—————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文學常識

——王勃,字子安,唐高宗時應舉及第,年僅14歲,尚是一少年,但因才華外露,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27歲那年到交趾探望父親,溺水而死,著有《王子安集》。 ——律詩8句分4聯,分別爲“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根據每一聯的作用,分別稱爲“啓、承、轉、合。

二、讀

語速,語調,節奏

三、釋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縣的縣尉。蜀州,在今四川省。

四、賞析

1、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起:首聯,破題,交待送別的地點和時間。 ——起:就是開頭,首聯。首聯的作用在於破題,即交待題目當中的主要因素。輔:輔衛三秦:長安附近關中一帶的地方(點出了送別地點。)風煙:風塵煙霧(點出送別時間:早晨)五津:四川省岷江上的五個渡口(點出了行人將要去的地方)“遠遠望去但見四川省一帶風塵霧靄中蒼茫無際。”

2、首聯描寫了那些景物?第一句與第二句描寫景物特點上有什麼不同?——城闕三秦風煙五津。一近一遠,一明一暗,對比強烈,構成了一幅非常生動真實的送別畫面。

3、詩的開頭明說離別了嗎?說了些什麼?——沒有,描寫了這兩個地方的形式和風貌。現在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詩人與好友杜少府站在長安城下,擡頭看看長安城,再張望一下蜀州的方向,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那送別的情意就自在其中了。

4、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的問題,詩人站在長安城下能看到千里之外的蜀州嗎?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不能。類似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裏詩人超常人視力之所不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開篇就爲我們展示了一個壯闊的境界,這同一般送別詩只着眼於楊枝、淚痕、酒盞是不同的。

5、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承:緊承上聯所描寫的內容和方向加以具體化的描述。離別意:離別的情意;與君離別意:我和你離別的情意宦遊人:爲做官而漂泊在外的人。(古時離開家鄉到異地求學成爲遊士或遊學,離開家鄉到異地做官稱遊宦或宦遊)作者意在告訴杜少府此時我和你一樣難過,但因爲我們同是宦遊人,命運相同,這次分別是別中之別,這兩句詩很自然的把兩個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寫出來了。

6、“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名句)——五六句筆鋒一轉,轉而去安慰即將遠行的友人。轉:頸聯,強調在內容上要改變描寫方向。(這一句往往就是名句)海內:四海之內,指全國比:靠近,挨着。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即使在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這既是對杜少府的安慰也是對他的一種讚揚(點撥:知己)表現出詩人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志趣,是真摯的友情得到了昇華。

7、“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合:尾聯,迴應題目,迴應標題。無爲:不要,不需要歧路:分別得路口沾巾:揮淚告別(人哭了,就要用手帕拭淚,於是沾巾就可以用來代替哭泣。這種字眼叫做代詞或代語)

8、回顧全詩: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爲了勸慰他的朋友杜少府,但他不是一上來就勸他不要過於傷感。而是先用環境描寫勾畫出一個真實的送別畫面,又表示自己和他一樣都是宦遊人,因而最能理解他那種因離開親友遠出求仕的心情。接下去又說,山高水遠並不能阻隔知己在精神上和情感上的溝通,“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遂成爲全篇的警策。直道最後才勸他不要在分手的時候過於悲傷。這樣委婉寫來,杜少府一定會感到親切,他那點纏綿悱惻的感情一定可以排解了。

小結:

這首詩樂觀開朗,沒有一般送別詩所有的纏綿和悱惻,我想這正是它受人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從齊樑到初唐,浮華豔麗的詩風一直佔據着詩壇的統治地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等人扭轉了齊樑的詩風,爲詩歌創作開創了新的風氣。

課後作業:

1、課後蒐集有關初唐的詩歌加以分析比較

2、背誦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