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漁歌子》教學反思教學3篇

《漁歌子》教學反思教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4W 次

  《漁歌子》教學反思【1】

《漁歌子》教學反思教學3篇

《漁歌子》是唐代詞人漁歌子,是唐代詞人張志和所作,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位漁翁形象,讚美了漁家生活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中,我緊抓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詞的意境,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發現美景,體會詩中美景

詞中所描繪的江上漁舟,兩岸紅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鷺,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所以在教學時我通過圖片、錄相充分地讓學生進入到景美人愛的意境,讓學生與詩人產生共鳴,更深刻地體會詩人的情感。

二、師生互動,營造輕鬆氣氛

課堂是師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個領域,而學生學習的精神面貌又取決於課堂的氣氛,因此我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的課堂氛圍,將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動融於其中,不露痕跡卻不忘引導,學生也在笑聲中、沉思中、感動中一起領悟。

三、談話交流,拓展加深體會

以往教學詩詞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通過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這樣顯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讓學生讀詞圈出景物,理解了詩歌的基本內容,再通過想象畫面對詞入座落實了字形、詞義,整體結合起來,又把整首詩所描繪的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避免了單調地解釋詩意。再讓學生由畫中提到的景物想開去,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讓詞的內容內化爲每個學生心中的畫面。通過學生的用心感受,對詞有新的認識以後,再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而結尾的拓展,學生也能比較容易地抓住重點的字詞進入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通過對比也更加深對該詞的理解。

四、悟寫結合,拓寬想象空間

一篇教材要儘量大的發揮它在本位上的教學價值,而該詞就可以很好地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從單調的字面表達到色彩明麗的直觀畫面,從枯燥的文獻資料到詞中對話的深刻體會,這都是學生髮揮想象,讓思想深入其中的過程。爲此,我在課上積極讓學生圖文結合,充分展開想象,使每幅生動的畫面內化爲語言,很好的鞏固了內化語言的功效。

  《漁歌子》教學反思【2】

《漁歌子》是唐朝詞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花,青笠綠蓑,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對學生強調學習詩詞不但要思考,理解詞句的表面意思,而且要展開想象,進入詩詞所描繪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體會寫作意圖,從而真正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教學主要分三個環節:一、在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理解詞句的意思。二、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三、品析“漁翁”形象,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首詞淺顯易懂,學生的理解沒有遇到什麼障礙。在想象畫面這個環節,我引導學生抓住詩中寫景的詞語進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如詩如畫的春景圖。美麗的西塞山、展翅飛翔的白鷺、豔麗的桃花、清澈的流水、肥美的鱖魚、微風拂面、春雨如絲……清新宜人的畫卷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學生的臉上洋溢着陶醉的表情——他們顯然已經享受到文字帶來的美感。接着,引導學生把目光聚焦在畫面中的“人”。學生抓住“斜風細雨不須歸”體會到他的悠閒自在,聯繫“白鷺飛”理解他漁夫生活的無憂無慮。我還補充了作者的背景資料:時局動盪、官場黑暗、退隱江湖、寄情山水,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嚮往自由、熱愛自然的思想。學生的朗讀與背誦明顯更有感情了。

  《漁歌子》教學反思【3】

在教學中教師採用創設情境、互動教學的方式,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彙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詩的基礎上,創設情境使學生充分感悟到詩文的意境,並且讓學生運用多種表達的方式和詩文互動,從而更深刻的理解詩文。

1.借想象互動。

把學生帶入古詩詞境界,瞭解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是該課的一個重點。上課伊始老師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讓學生邊想象邊組織語言,激發學生濃厚的的學習興趣,既發展了語言,又爲後面理解詩意作好鋪墊。在理解詩意後又讓學生在朗讀、背誦中想象,體味詩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畫面互動。

《漁歌子》的作者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這首詞不僅有鮮明的山光水色,還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通過讓學生想象畫面,簡筆畫再現畫面,配樂再現情景,讓詩句和詩意化爲可以視覺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圖片,引起學生的共鳴。拓展活動中又通過展示情景交融的動畫,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從而達到激發和培養學生閱讀古詩詞的興趣的目的。

3.借音樂互動。

音樂是開啓人們感情閘門的鑰匙。教學音樂成爲拉近時空、拉近學生與文本距離的手段。在欣賞詩詞情境動畫時,在朗讀、背誦、想象的時候,均選用了優美的古箏曲以激發學生無邊的遐想。

4.借吟誦互動。

新課程標準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薰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吟誦是古詩教學中常用的並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師在課中通過範讀、自讀、小組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誦,誦中說,說中解詩意、品詩情,悟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