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

《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通過回顧、交流學習本組課文後的收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回顧·拓展一》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課文,交流對魯迅的認識。

2、交流體會本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總結體會這類句子的方法。

3、積累魯迅的名言。

4、通過閱讀“魯迅巧對先生”的故事,感受魯迅的敏捷才思。

學習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回顧本組四篇課文,說一說《山中訪友》《山雨》和以前學過的《桂林山水》《觀潮》等在表達方法上有什麼不同?

本組課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在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過程中,充分運用聯想和想象。

2、聯繫《草蟲的村落》,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收穫和體會,體會聯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課外閱讀中讀到過的類似文章,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悟。介紹相關的課外閱讀文章及書籍。

二、日積月累

1、在許多描寫景物,讚美祖國大好河山的詩作中,詩人以其獨特的視角,大膽想象,抒發情感,留下了光輝的篇章,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幾句。

2、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幻燈片)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於寒盡覺春生。(張維屏)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陳與義)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

⑴ 學生自由吟誦。

⑵ 嘗試理解。

3、選擇其中的幾個詩句,體會詩人在寫景過程中的聯想與想象。

⑴ 己亥雜詩(龔自珍):

浩蕩離愁百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花並非無情無義之物,化成春泥使後來的花更紅。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詩人比喻自己不做官並非喪失報國志,而是走另一條路爲國效力。

⑵ 月夜(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夜半更深,在夜寒襲人、萬籟俱寂之時,響起了清脆、歡快的蟲鳴聲。初春的蟲聲,可能比較稀疏,也許剛開始時還顯得很微弱,但詩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從中聽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靜靜的月夜中,蟲聲顯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標誌着生命的萌動,萬物的復甦,所以它在敏感的詩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聯想。

⑶ 菊花(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後凋謝的,一旦菊花謝盡,便沒有花景可賞,人們愛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來。因此,作爲後凋的花,它得天獨厚地受人珍愛。詩人從菊花在四季中謝得最晚這一自然現象,引出較深的道理,回答愛菊的原因,表達了詩人特殊的愛菊之情。這其中當然也含有對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謝的堅貞品格的讚美。

4、背誦並積累這些詩句。有興趣的同學讀讀背背原詩。

三、趣味語文

1、自由讀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體會一字詩的妙處。

四、鞏固練習

將以前學過的描寫景物的古詩詞再重溫一遍,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景物的,詩人要表達的思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