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五年級教案 > 回顧·拓展四

回顧·拓展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回顧·拓展四1

回顧·拓展四

教學目標:

1、瞭解賢文的含義內容及表現形式。

2、對課文中的成語、名言能熟讀體會。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主要板書計劃:

8、古今賢文

堅持真理,實事求是

謙虛謹慎,聽取意見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背誦課文。

課外: 收集一些名言、成語及諺語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介紹名人名言導入。

二、帶着問題自讀課文。

1、自讀

2、交流了解詞語。

三、進行朗讀比賽

1、自己練讀課文。讀準到讀流利

2、朗讀比賽

四、討論

第一自然段:聯繫學生自己生活實際,運用語言材料討論,領會“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含義。

第二自然段:結合生活實際提出討論議題,再從學生所知道的名人中舉例說明“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

五、再讀課文,聯繫實踐

1、再讀課文,文中哪些語句給你啓發最大,你能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說明嗎?

2、交流。

3、: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事例,希望我們每個同學都能做到實事求是,這樣我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六、熟讀。

七、課後收集一些名言或成語或諺語。

教後感:

指導學生認真朗讀成語、名言,感悟課文語言,要把讀、思、議、悟結合起來,多方位進行感悟訓練,以全面吸收語言材料。

教學時可組織朗讀比賽活動,從讀準、讀流利到有感情地朗讀,一次一次逐步提高要求。

回顧·拓展四2

讀讀背背、閱讀

一、完成“讀讀背背”。

1.出示詞《長相思人學生認讀。不認識的宇查字典。

聒,guō,聲音嘈雜。

2.介紹作者。

納蘭性德,原名成穩,清代著名詞人,康熙年間進士,曾任侍衛,隨康熙皇帝到過許多地方,江南塞北都有他的足跡。他主張作詩須有才學,填詞須有比興。反對模仿。此詞作子康熙二十年(l6xx年),是作者隨康熙皇帝東巡到山海關的途中所作。

作者用質樸無華的語言,精練的手筆,描繪錢北方塞外的雪夜風光,抒發了思鄉的離情別緒。

(以下解釋,供參考。)

走過了千山萬水的路程,~直向山海關那邊走去。夜深了,東巡的隊伍歇息下來,一片燈火。(寫出了皇家巡行的氣魄和陣勢,展示出空間的遼闊。)

在這風雪交加的夜晚,嘈雜的風雪聲擾得人不能成眠,家鄉可不是這樣。

3.練習背誦。

二、閱讀短文《貝殼》。

1.指名讀短文,糾正讀音,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一絲不苟:苟,馬虎。形容辦事認真,絲毫不馬虎。

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卑微:地位低下,沒有權勢。

脆弱:不堅強,經受不了挫折。

2.默讀短文,思考第2題。

3.討論交流。

(1)作者由貝殼感悟到了什麼?

作者由貝殼感悟到一個人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該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認認真真,堅持不懈地去做,並能爲後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驚歎的東西。

(2)你對短文最後一句話是怎樣理解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一絲不苟認認真真地去做,讓後人從中體會出“我”的堅韌不拔,執着的追求,體會出“我”的一顆純樸、真誠的心。

4.有感情地朗讀短文。

回顧·拓展四3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⑴學習並掌握本科的生字新詞

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對爸爸的愛以及爸爸對我的愛

⑶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閱讀教學的原則,讓學正在字讀的基礎上交流、反饋

3.情感、價值

感悟父愛的偉大與無私,教育學生懂得體諒父母的難處。

  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

2.難點:激發學生對父母的熱愛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具準備:生字詞語與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設置懸念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讀題目

2.教師導:課文圍繞一雙鞋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教師提出自讀要求

2.出示生字詞語與卡片

3.教師進行強調。

  三、品讀句子、體會情感

1.教師指名反饋:讀了全文,課文給你什麼樣的感受?

2.被什麼感動?:被父親對兒子的愛、兒子對父親的愛

3.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問題:想想父親對兒子的子和兒子對父親的愛是什麼?

4.指名反饋:父親爲滿足兒子的願望,把準備買零食的錢給兒子買鞋,兒子爲爸爸的腳不再愛凍放棄了自己的願望,爲爸爸買一雙最需要的鞋

5.討論:爸爸很需要新鞋,爲什麼沒有去買?

6.教師小結:愛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故事最感人的地方是父子倆都把對方放在第一位

  四、總結全文

人間最美的情感是愛,母愛的無私,父愛的偉大。我們應該愛護、關心、體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回顧·拓展四4

學習目標

1.積累交流課文、課外書中有啓示意義的語句.

2.瞭解、積累生活中的座右銘.

3.閱讀成語故事《水滴石穿》

課前準備

蒐集課外書中有啓示意義的語句.

交流平臺

◆從課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啓發的句子,讀一讀,說說感受.

◆把你平時從課外書中積累的、使你受到啓發的句子進行展示,和同學進行交流.

◆把從課文、課外書中找出的語句,摘抄在本上.

日積月累

◆自己讀一讀5個句子,注意讀準字音.

◆簡單說一說5個句子分別是什麼意思.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誦.

◆在作業本上抄寫.

成語故事

◆自己練習讀短文,讀準生字“吏、懈”.

◆跟同桌合作練習讀,互相幫助、點評.

◆指名讀,比一比誰的讀音最準確.

◆交流一下怎樣理解“水滴石穿”這個故事.

◆齊讀第2自然段,理解成語的含義.

◆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回顧·拓展四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爲什麼認爲懷特森先生是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生字、新詞、重點語句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交流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你認爲什麼樣的老師是的老師?

2.這節課讓我們去認識一位的老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請你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制定自己的學習任務。

二、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繫上下文,看圖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三、圍繞提示,自讀自悟

1.學生圍繞閱讀提示中的思考題“作者爲什麼說懷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師?’”來自主學習。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

四、全班交流,讀中點撥

小組代表向全班彙報本組學習體會,教師組織學生就重點內容進行全班交流與研討。

1.關注作者前後的不同情感變化。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2.關注對懷特森先生的認識。感受先生與衆不同的教學方式,及作者爲什麼說懷特森先是他“的老師?”

3.關注文章給學生其他方面的的啓示。

五、總結收穫,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

2.選下面的一個題目寫一寫。

回顧·拓展四6

教材分析:

本文寫了四合院和樓房住宅的不同,指出了四合院中鄰里的關西密切,樓房住宅鄰里關係疏遠。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感受小四合院裏鄰里之間互相幫助,和睦相處的那份溫馨。

3.體會作者抓住具體事情來表情達意地方法。

重難點:

體會鄰里之間的互相幫助、和睦相處以及作者對四合院的留戀。

教法:

講授法

教具:

多媒體

學情分析:

學生對四合院比較陌生

教程:

一、這是一篇略讀課文

1.自主閱讀

2.自讀想象

3.體驗情感

二、閱讀指導

1.學生自由初讀課文

讀準字音,認識生字,找畫詞語,把課文讀書讀流利。

2.抓住重點段,學生自讀體會

(1)自讀第2---4自然段,想想小小的四合院爲什麼給作者的印象是那樣深刻,那樣神奇迷人。

(2)學生討論交流

(3)體會作者抓住具體的事例來表情達意的方法。

(4)體會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3.討論:爲什麼要加上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三、語文實踐

瞭解一下具有老北京特點的建築

四、作業:自選

板書:

院子

四合院裏鄰里關係密切

院子 回憶四合院裏的快樂、和睦、甜蜜

離開四合院、懷念四合院

回顧·拓展四7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婉轉、磕牙、撩動”詞語;積累“豐富而不重複、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徹”等詞語。

2、抓“隨時隨地”一詞,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維也納充滿音樂氣息;通過具體品讀描寫“鳥鳴、鐘聲”的語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 引導運用總分的寫法進行寫話練習,寫出維也納充滿音樂的氣息。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維也納的生活之美、音樂之美;體會作者對維也納的讚美與嚮往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品讀描寫“鳥鳴、鐘聲”的語段,初步感悟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音樂,是撩動人們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維也納靈魂之所在”

  教學難點:

運用總分的寫法進行寫話練習,寫出維也納充滿音樂的氣息。

  教學流程:

  一、初識維也納

1、配樂欣賞維也納的風情。

2、板書課題:維也納

  二、走近維也納

1、導入質疑;

2、初讀課文;

3、解決疑難字詞。

  三、感受維也納

1、抓“隨時隨地”一詞,整體感知維也納充滿音樂氣息。

2、重點引導品讀描寫“鳥鳴、鐘聲”的語段。

3、小練筆:

(選擇一種聲音寫★,選擇兩種聲音寫★ ★ ,選擇三種聲音寫★ ★ ★ )

維也納的清晨,鳥兒的叫聲豐富而不重複;教堂的`鐘聲深沉而持久、清脆而透徹;

使“免費音樂會”達到了高潮。

第四板塊:享受維也納

  四、激情引讀

1、小結引讀,昇華感情;

2、引讀:

2、總結全文,補充課題(板書:生活圓舞曲)

回顧·拓展四8

聽了王慧老師執教的《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很受啓發。這節課從課題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營造情感基調,理清文章脈絡,抓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感悟,逐漸加深情感體驗,悟出人生的道理。這節課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

1、教給學生方法,授課思路清晰。

在揭示課題後,王老師就出示自主學習的內容,告訴學生讀書應會找要點,讀課文,其他同學用書中句子概括,這就教給了學生把握小標題概括課文內容的一種讀書的方法,從而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

2、讓學生逐漸深入文本,加深情感體驗。

王老師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讓學生逐漸深入文本,加深情感體驗。如在品讀“看駱駝咀嚼”這一段時,讓學生反覆讀,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作者看呆了,這是難以想象的事情,於是王老師先讓學生感悟駱駝咀嚼是多麼有趣。想象出駱駝的上下牙交錯的磨來磨去,吃得津津有味、全神貫注、悠然自得、其樂無窮,於是作者看呆了,自己的牙齒也跟着動起來。重點的句子讓學生反覆的讀,在聯想中理解語言,激活學生的思維,進入情境,感受到駱駝有耐力,有韌性,耐得住寂寞。

3、把課堂放給學生,收放自如,營造良好氛圍。

王老師在整節課的教學中都體現了以讀代講,讀中感悟的理念,講完“看咀嚼”部分,把時間放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體會,然後交流展示。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在學習“談駝鈴”一部分,感受駱駝耐得住飢渴、寂寞後,從反覆讀中悟出在生活中要沉得住氣,有耐性、忍性、韌性,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真是水到渠成。

總之,王老師這節課是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讓我感受到了語文的味道,給我的教學指明瞭方向。

回顧·拓展四9

古埃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游地區,是典型的水力帝國,受宗教影響極大,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就是古埃及人對永恆觀念的一種崇拜產物,也是法老的陵墓。除了金字塔以外,獅身人面像、木乃伊也是埃及的象徵。

古埃及文明形成於6000年前(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前王朝開始於5500年前(公元前35世紀)左右時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終止於公元前343年波斯再次征服埃及。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佈。現在的尼羅河下游,散佈着約80座金字塔遺蹟。最大的是開羅郊區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是一座位在卡夫拉金字塔旁的雕像,外型是一個獅子的身軀和人的頭。位於埃及開羅西薩市南郊沙漠中,在金字塔的前方,爲著名的景點。

古埃及人在“大金字塔”附近建造了一座“人面獅身像”。至今仍然沒有人確定建造這座由“獅身”與“人面”組成的巨大石雕的原因。一些人相信“獅身人面像”可能是金字塔的守護神,另一些則認爲它是古埃及偉大文明的象徵。

尼羅河

尼羅河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尼羅河長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

尼羅河從蘇丹首都向北穿過蘇丹和埃及,所經過的地方均是沙漠。從古代開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羅河而形成和興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數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羅河畔,幾乎所有的古埃及遺址均位於尼羅河畔。

回顧·拓展四10

 教材分析

《珍珠鳥》屬於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珍珠鳥在“我”的悉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爲一體的經過。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係的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的深入思考。

  學情分析

《珍珠鳥》屬於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述了珍珠鳥在“我”的悉心照料、誠心呵護下,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爲一體的經過。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係的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的深入思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珍珠鳥,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在聽讀與自主閱讀中感悟、欣賞文章;在思考和交流中體會文章的深刻含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和世間萬物應該是信賴而和諧的關係。

 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學習作者對珍珠鳥細膩、人性化的描寫,並在描寫中傾注喜愛之情的手法。

回顧·拓展四1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講人物故事,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和交際能力。

2.講述者要選擇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事來講,要講得具體生動。聽衆聽時要認真,聽後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詢問,還可以補充相關情節。

3.運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

  教學重點:在口語交際中理清思路,學會表達。

  教學難點:用課文中一些寫人的方法寫一個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點。

 教學準備: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人物故事的活動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口語交際

教學流程: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開展閱讀人物故事活動

  一、引入

同學們愛聽故事嗎?我們今天就來開一個故事會。

  二、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

這次我們講什麼故事呢?在我們的文學作品裏,在我們看的電影、電視裏,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們的腦海裏。今天的故事會呢,我們就來講一講這些人物故事。看誰講的故事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聽的同學要認真聽,聽後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詢問,還可以補充相關情節。

  三、講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誰?他的什麼故事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說給自己聽,再在小組內交流。

各小組推舉一—二名同學在全班交流

  四、評選故事大王

評評:誰講的故事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深?爲什麼?

  五、總結:要想故事講得生動具體,要注意哪些方面?

回顧·拓展四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字.

2.朗讀使學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3.瞭解本文的說明順序,方法.

4.增長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生仔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松鼠的可愛之處和生活習性。

教學難點: 通過與《鯨》的比較閱讀,探究兩篇課文不同的寫法,體會本文作者的表達。

教學準備:

1.教師關於松鼠形態及生活習性的課件.

2.學生查找有關松鼠的資料.

3.學生自讀課文,準備字典幫助掃清生字障礙.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一、 出示松鼠的圖片:同學們,你瞭解松鼠嗎?請把你知道的給大家說一說. 今天,我們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封所寫的《松鼠》,讓我們讀一讀,他給我們介紹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 讀課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組自學生字、鞏固生字.自己讀書,畫出不懂的詞語,利用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的方法解決問題.

2、自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再想一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說的是什麼?

三、默讀思考,合作交流

1、 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

2、 在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學結果,教師參與交流,適當點撥.

四、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學生圍繞提示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後,在全班發言.

1、松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齊讀第一句話,體會它統領全文的作用.

2、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小松鼠的?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回答,教師加以歸納.

漂亮: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形體等方面表現它的特點.

回顧·拓展四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段落。

2.通過多元朗讀,體會作者怎樣逐步理解父母的兩種不同中飽含的愛,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3.通過朗讀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體會作者語言的準確性、流暢性。

  重難點

認識兩種不同方式的聯繫,體會兩種不同中飽含的愛。

樂學善思辦法

課本劇表演(三名學生,表演我、媽媽、爸爸)

  教學流程

1.導入: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有兩股“風”在影響着我們,一股是媽媽的“順風”,一股是爸爸的“逆風”。其實無論是順風還是逆風都飽含着父母深沉的愛。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美極了與糟透了》一起感受作者是怎樣小心地把握父母這兩股不同的風呢?板題:10美極了與糟透了

2.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通、讀順,並找與“美極了”與“糟透了”這兩個詞組的句子,畫上橫線。

3.指名朗讀課文,結合這兩個詞,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4.指名歸納主要內容。

5.組內互讀,從文中找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後來對作者有着怎樣影響的有關語句,相互交流。

6.指導朗讀:重點指導感情朗讀對作者影響的句子,加深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

7.有感情朗讀課文,找出不懂的詞語或句子,聯繫上下文或小組內討論解決。

8.分角色朗讀課文

9.生本節課的收穫。

個性化設計,小組討論交流,通過課文,你是怎樣理解爸爸媽媽對巴德的的?

板書:10“美極了”與“糟透了”

母親父親

回顧·拓展四14

教學要求

1、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讀音及相關意義,能夠正確區分、嫺熟運用。

2、參讀名著《三國演義〉,瞭解名著,掌握相關歇後語,感悟祖國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

3、鞏固冒號、頓號、句號等標點符號的用法,並在抄寫中積累句子,積累思想。

4、在讀讀背背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

5、閱讀短文,體會意境,感受經典藝術給人心靈的陶冶。

一、多音字組詞語。

1、瞭解多音字的特點:同義多音字、多義多音字。

2、指導學生正確運用。

3、補充練習多音字。

二、讀一幅有趣的對聯

1、瞭解對聯的歷史淵源。

2、誦讀對聯。

三、讀《三國演義》,掌握有關歇後語。

1、介紹《三國演義》。學生可以講述自己感興趣的人物。

2、瞭解歇後語。

3、誦讀理解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4、積累自己掌握的歇後語。

四、複習常用標點符號。

1、朗讀理解。

2、抄寫積累。

五、讀背古詩《清明》。

1、學生誦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六、閱讀短文,體會其中的意境。

1、自由讀短文,勾畫自己喜歡的語句。

2、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幾遍,說說自己的感受。

3、摘抄喜歡的語句。

回顧·拓展四15

師:老師爲同學們讀第四自然段,同學們認真聽,說主你聽出了什麼。

(教師範讀第四自然段)

師:你們覺得老師讀得怎麼樣?

生:有兩處老師停頓了,不連貫。

生:我聽也了老師在“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一句後和“還能作急轉彎”後停了很長時間。

生:我聽也了老師在第一處停頓的時間比第二處停頓的時間要長些。

生:我聽出了老師故意停頓的。

師:那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生:我明白了,這一段的中心句是“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老師在停頓中告訴了我們這一段是圍繞着第一句寫的。

師:你說得很好,你聽也了老師重讀了哪幾個字嗎?

生:特別好。

師:哪些地方描寫了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生:行船的速度快,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

生:遇上擁擠的地方,他也能擠過去。

生:還能作急轉彎。

生:非常平穩、安全。

生:兩邊的建築飛一般地往後倒退,寫了行船速度快,也表現了船伕的駕駛技術好。

師:看來,這一段的第一句總寫了船伕的駕駛特別好,後面描寫了怎樣好。那老師爲什麼要在中間停頓一會呢?

生:我覺得這兩節肯定有什麼不同。

生:我明白了,在這裏,前面一部分描寫了船伕,後面一部分描寫了“我們”。

生:前面一部分描寫了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後面一部分描寫了“我們”坐船時的情況。

生:前面一部分通過描寫船伕如何駕船來表現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後面一部分通過描寫“我們”坐船時的感受來表現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師:你們說得真好。在聽老師讀的過程中你們明白了這段所寫的內容,體會到了作者描寫的不同方法。我們再次讀讀這個段落,來體會它們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