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通用12篇)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9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通用12篇)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2、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發展目標:培養學生的朗讀、理解、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AI課件、尺子、學生課前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CAI課件出示琥珀的圖片。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裏面有一個小動物並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這塊琥珀裏同時存在着兩個小動物,還有掙扎過的痕跡,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故事。

二、學習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CAI課件出示有聲動畫——松脂球形成的過程]

學生看松脂球形成的過程。

2、看完故事後你覺得這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呢?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9自然段,邊讀邊用直線畫出相關的句子。板書:松脂球形成。

3、小組同學討論,合作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條件,教師巡視幫助。

4、全班彙報交流。學生讀出相關句子,歸納松脂球形成的相關條件。

根據彙報情況板書:

太陽光:暖暖的、火熱、熱辣辣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繼續滴

蒼蠅、蜘蛛:巧遇

5、請同學們找找文中有幾處是描寫太陽的?太陽光熱辣辣的,這會對松脂球的形成起到什麼作用呢?指名讀相關句子

(暖暖——火熱——熱辣辣,陽光熱度的變化說明天氣很炎熱)

6、課文中哪一句話說蒼蠅、蜘蛛同時巧遇松脂球呢?在這裏“剛好”是什麼意思呢?指名讀相關句子

(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剛好——說明極少見、非常巧合。)

7、齊讀2—9自然段,邊讀邊想象這個松脂球形成的過程。

三、學習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過渡:松脂球的形成我們都瞭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並不等於琥珀,琥珀應該是古代松樹脂的化石,下面我們繼續來了解一下由松脂球變成化石的過程。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10—12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

3、學生彙報並歸納松脂球成爲化石的原因,板書:時間長、被淹沒

指名讀相關句子體會漫長的變化過程:“幾十年、幾百年、幾千年、時間一轉眼過去了。”“又是幾千年過去了,”“陸地漸漸沉下去,海水漸漸漫上來,”“水把森林淹沒了,樹腐爛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

4、[CAI課件出示動畫——松脂球化石的形成過程]

(1)我們知道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下面我們就來展開想象,看看整個形成過程是如何變化的?

(2)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過程的CAI課件,激發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

(3)小結:琥珀的形成是一種地殼運動、滄海桑田鉅變的結果。咱們讀讀這一部分的課文,再來感受一下這一過程。

5、全班齊讀10—12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1、小結課文的寫作順序: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黃河象》:先介紹黃河象化石的樣子、特點,再假想黃河象化石形成過程,最後講發掘過程。

《琥珀》:先假想這塊琥珀的形成過程,再講如何被發現,最後介紹這塊琥珀的樣子、特點及其價值

2、總結全文:作者由蒼蠅和蜘蛛的腿的四周顯出的幾圈黑色的圓環想出它們掙扎的過程,又由這塊琥珀是從海邊撿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沒在海底的經過。可見,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據的。學習了這篇課文,在今後的寫作中我們也要學會抓住內容的要點,考慮周到,有順序地把事情敘述清楚。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激發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想象的合理。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題目叫《琥珀》。(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

1.你們知道什麼是琥珀嗎?(琥珀是古代松樹脂的化石,可以做裝飾品。)

三、指導學生自學,理解課文內容

1.提出自學要求:認真閱讀課文,想一想,這塊琥珀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形成的,它有什麼價值。

2.學生按要求自學。

3.討論交流。

(1)這塊琥珀是什麼樣子的?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從這塊琥珀,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從這塊琥珀還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2)課文中哪一部分講了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從“一個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請同學們把講這塊琥珀形成經過的部分讀一讀,再用自己的話把形成經過說一說。

(4)課文的其他部分是講什麼的?(第一自然段講故事發生的時間;從“海風猛烈地吹”到“這是很少見的”,講這塊琥珀怎麼被發現的;最後一個自然段,講這塊琥珀的樣子和它的價值。)

(5)請四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

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佈置作業

練習朗讀課文。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這塊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

錢素珍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複習質疑。

1.想一想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課文按先後順序都寫了哪些內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寫了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3.默讀第四段,用直線畫出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用曲線畫出寫它價值的句子。

4.老師分別指名讀描寫琥珀樣子及價值的句子。

5.老師隨後出示這個琥珀的幻燈片,提問:看了圖片,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問題?蜘蛛和蒼蠅爲什麼會被包在裏面?它們是怎麼被包在一起的?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讀課文,進行思考。

(三)學習課文,瞭解松脂球的形成。

1.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呢?

2.默讀第二段,想想蒼蠅和蜘蛛怎麼會同時被包在一個松脂球裏?

老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追問:

(1)這到底是一隻什麼樣的蒼蠅,什麼樣的蜘蛛?

(2)爲什麼科學家推測蒼蠅快樂,蜘蛛小心翼翼呢?這和後面的結果有什麼關係呢?

3、它們是怎樣被包在松脂球裏的呢?

(1)老師引導學生自己讀讀第7自然段。

(2)然後讓學生一隻手當蒼蠅,一隻手當蜘蛛,另一個同學雙手在上當松脂,表演體會那一瞬間的情景。

(3)隨後老師出示幻燈片,邊講解邊演示松脂包住這兩個小蟲的活動片

(4)後來的情形又怎樣呢?

4.默讀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這個奇特的松脂球必須具備什5.組織討論

6.討論小結

7.指導朗讀第二段。

(1)明確要求:第一要處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輕鬆、有趣的聲調,給人以有趣的感覺,不能使人有緊張的恐怖的感覺。

(2)學生自己練讀,然後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老師點評。

(四)瞭解松脂球變成化石的過程。

1.一對敵對的小蟲包進了松脂球以後,小蟲的活動停止了,但自然環境還在繼續變化。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呢?

2.默讀第三段,思考松脂球變成化石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在學生默讀思考後,老師指導他們討論,然後再指名說說。老師隨機板書松脂球變爲化石的必備條件:

地殼變動埋在海底時間漫長

3.學生自由有感情地讀這部分內容。

(五)總結琥珀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

科學家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它形成必備的條件,同學們根據板書,說說琥珀的形成經過了哪兩個階段?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六)瞭解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1.科學家根據這塊奇異的琥珀推測出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況,科學家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麼呢?

2.出示思考、練習第2題,按照這題下面的提綱,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3.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4.老師小結

(七)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板書課題)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想知道什麼嗎?(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看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藉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松脂:針葉樹的樹幹上流出的膠狀液體,是製造松香和松節油的原料。

拂拭:指撣掉或擦掉。

粘稠:形容液體的粘性很強。

颯颯:風的聲音。【例句】風越刮越大,樹葉颯颯作響。

琥珀:古代松柏樹脂的一種化石,淺黃色、褐色或紅褐色的透明固體。可用它製造漆、裝飾品等。

斷絕:指原來有聯繫的失去聯繫,原來連貫的不再連貫。

推測:根據已知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生機: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濤聲互相撞擊。

前俯後仰:形容身體前後晃動。俯,頭向下;仰,臉朝上。

約摸:估計,大概的意思。

怒吼:原指猛獸發威吼叫。課文中比喻水的風浪聲很大。

熱辣辣:形容熱得像火燙着一樣。

(3)思考:琥珀是什麼?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明確: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裏面裹着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

三、教師出示琥珀圖片,讓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四、聽課文錄音,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

五、學生複述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真閱讀課文,通過理解琥珀形成過程,培養、提高學生想象力;

3.瞭解課文敘述的特點。

教學步驟:

一、複習導入

課文寫了關於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麼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麼?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明確: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爲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捱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裏面。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麼了嗎?

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1)默讀思考最後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後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並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麼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佈置作業

以《未來的××》爲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正確讀寫“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粘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3、初步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

2、初步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課文

通過觀察和查找資料,誰說說什麼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樹枝的化石,淡黃色,也有褐色或紅色的,可以作裝飾品。)

快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塊什麼樣的琥珀?

二、檢查預習

1、讀一讀本課生字,組詞,說說易錯的字

琥珀 蠅 脂 撣 拭 辣 滲 澎湃 黏 測

注意:“脂”“滲”“湃”的讀音;“拭”“黏”的書寫。

2、交流預習時弄懂的詞語

三、默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琥珀形成過程的部分,作上記號,再給文章分段,並批註每段的主要內容

1、指名讀每部分,說說每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敘述了琥珀的發現。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後描寫了琥珀的形態,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

2、默讀課文,思考畫批: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3、小組討論,並提出不懂的問題。

四、小結

記住我們同學提出的問題,下節課繼續討論,並回憶對比一下這篇課文在敘述順序上和《黃河象》有哪些不同?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啓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誰還記得《黃河象》這篇文章講述了什麼內容,按什麼順序講的?我們是怎麼學習的?

出示板書:

黃河象

按一定順序寫: 看 ── 想 ── 發現

(骨架) (來歷) (化石)

化石的形成: 200年前 炎夏 河邊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變化石

學法:先理清文章順序,然後細讀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過程和依據,最後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二、那麼《琥珀》這課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呢?請你快速默讀課文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琥珀》 想 ── 發現 ── 推理

(形成) (化石) (價值)

2、接着我們上節課的話題討論: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有哪幾個階段?

⑴ 學生交流畫批的結果,教師幫着梳理點撥

松脂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裏面;積成松脂球;松脂球變成化石。(有語氣地讀一讀相關的句段)

⑵ 出示學生的問題:在什麼情況下“松脂球”纔可能把兩個小蟲一起包裹在裏頭?

學生歸納出:炎熱的夏天;在松林裏;非常巧合(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⑶ 這塊琥珀形成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時間長,上萬年;陸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樹慢慢腐爛;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請你有語氣地讀一讀“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邊讀邊想象琥珀形成的過程。(評讀)然後誰來複述這個過程?

⑸ 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麼?指名讀最後一段,注意各句之間的關係。

三、總結對比

《黃河象》和《琥珀》在寫法和內容上有何異同?(內容相似,但敘述順序有所不同)

順序:

《黃河象》 看 ── 想 ── 發現

(骨架) (來歷) (化石)

《琥珀》 想 ── 發現 ── 推理

(形成) (化石) (價值)

化石形成:

《黃河象》 200萬年前 炎夏 河邊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變化石

《琥珀》 一萬年 夏天 樹林 松脂裹小蟲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語氣地讀一讀你喜歡的段落並評讀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這塊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備條件;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備條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二、簡介琥珀

1、PPT:琥珀之謎一:琥珀是什麼?

琥珀的簡介以及圖片欣賞。

2、過渡:那麼課文是怎麼描述琥珀的呢?

三、學習課文首尾段

1、PPT展示:琥珀之謎二:這一塊琥珀是什麼樣子的?它的科學價值是什麼?

2、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描寫琥珀樣子和價值的句子在哪一個段落。生答:20自然段。

3、師讀20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用橫線和波浪線畫出琥珀樣子和價值的句子。指名讀所畫的句子。

4、PPT展示20自然段的段意。

5、要求學生找出本段中的“一萬年”還在哪裏出現過。生答:第一自然段。

6、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問:“約摸算來”能不能刪除?爲什麼?

生答,明確答案。

7、師引導學生說出第一自然段段意: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

四、學習課文,瞭解琥珀形成的過程

快速默讀2—19自然段,思考,填空:寫了哪兩層意思?生答。

PPT展示:

(1)琥珀 形成 的過程;(2—13)

(2)琥珀 發現 的過程。(14---19)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9

教材說明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想象,具體記敘了琥珀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增加了關於化石的科學知識。文章先敘述了琥珀的形成過程,接着敘述了琥珀的發現,最後描寫了琥珀的形態,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過程的依據。

教學目的

1、瞭解琥珀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培養想象能力。

2、繼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啓發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領會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課前收集信息

1、到大自然中觀察松樹,注意松脂的特徵(形態、顏色等)。

2、收集有關琥珀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信息,激起興趣

同學們,關於琥珀,同學們一定了解了不少知識吧,那麼趕快把你們知道的告訴大家吧!

(學生互相交流、補充,教師相機點睛,小結。)

(二)圖片引路,讀文質疑

有這麼一塊琥珀,琥珀裏有一隻蜘蛛和一隻蒼蠅,這兩個小東西怎麼一起被永遠封鎖在了這塊琥珀裏了?作者作了怎樣的想象?他爲什麼作出這樣的想象?

一邊讀課文1——12自然段,一邊提出問題。

(學生質疑,解疑,弄清想象的依據。)

學生小結琥珀形成的條件。

(三)感情朗讀,品味語言

作者將琥珀形成的過程寫得精彩生動、有情有趣,找出喜歡的自然段有滋有味地朗讀,我們要進行一場朗讀比賽。

(四)資料再現,想象描述

出示你們找來的琥珀圖片,選擇一幅,想象它是怎麼形成的?

(小組交流、彙報)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10

一、教學背景分析

《奇異的琥珀》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向人們介紹了奇異的琥珀的形成、發現及價值。知識性是課文的明顯特點。但本文又不同於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語言極富特色,兼嚴密的推理、準確的表達和生動、形象、優美、傳情的文采於一體,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二、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本課生字,通過多種方法,理解並積累琥珀、颯颯地、翻騰怒吼、拂拭等詞語。

2、熟讀課文,能夠根據提示,簡要複述琥珀的形成過程和條件。

3、在品詞讀句中體味琥珀的奇異,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熱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熟讀課文,能夠根據提示,簡要複述琥珀的形成過程和條件。

2、在品詞讀句中體味琥珀的奇異,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的熱情。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組織學生質疑、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藉助插圖幫助學生理解。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教學過程

(一、)題目提問,明確目標

(1) 師:讀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

(2) 板書:樣子?、形成?、奇異?

教學指導策略:爲了達到教學目的而精心設計的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這幾個問題形成一個整體,幾個問題解決了,整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 師:通過我們課前查閱資料,誰來說一說什麼是琥珀呢?

生: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

隨生板書:松脂

化石

(4) 師:松脂又是什麼?化石又是怎樣形成的?

生:松樹樹幹上滲出的膠狀液體

師:見過鬆脂嗎?

生:在炎熱的夏天老松樹的樹幹上

隨生板書:炎夏松林

師: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蹟埋藏在地下變成像石頭一樣的東西

師:化石的形成要經歷怎樣的變化?

生:漫長、巨大

師:也可以說滄海桑田的變化

板書:滄海桑田

師講述:傳說有一個叫王方平的仙人,有一次去拜訪仙女麻姑。她看上去像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頭上盤着一個髮髻,長髮垂到了腰間,衣服並不是普通的綢緞,上面繡的花紋光彩照人。他們訴說着五百年的闊別之情。王方平詢問麻姑的年齡,麻姑笑着說: 自我得道以來,我已經三次親眼看到大海變成桑田。剛纔我路過蓬萊島的時候,看到那裏的海水又比以前淺了很多,也許又要變成陸地了。成語比喻,光陰似箭,世界發生了很的變化。

(5) 師:歷經滄海桑田變化的琥珀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請你輕聲自讀課文。

教學指導策略: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記敘的主要內容,或是描寫的主要對象,或是表達的中心思想,或是貫穿全文的線索。因此,根據題目設問,能達到以問促讀的目的。

(二、)整體感知,層層解疑

1、輕聲自讀課文

2、指名讀琥珀的樣子

出示一琥珀的樣子圖及文字

3、師:看得清這是一塊怎樣的琥珀嗎?心情覺得怎麼樣?

4、指導讀

5、師:這樣的琥珀是怎樣形成的呢?藉助板書說一說

6、自己說一說,指名說

炎熱的夏天,太陽火辣辣的照射着整個松林,老松樹滲出了厚厚的松脂。一隻小蒼蠅飛累了落在老松樹上,被一隻蜘蛛看到了想要吃掉它。這時,一滴松脂落下來包住它們。松脂繼續滴層層包裹住了兩個小傢伙,形成了松脂球。經過滄海桑田的變化,松脂球成爲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7、師:琥珀的形成是我們親眼所見嗎?

生:不是,是想象和推測

師:既然是想象推測,就要科學合理,再來讀讀課文看看文中的哪些語句提到了形成琥珀的第一個條件炎熱的夏天,松樹滲出松脂

深入分析:

1、學生默讀課文,並用~劃一劃

2、指名讀:想想炎熱的夏天松林帶給你什麼感覺

(1) 一個夏天,太陽暖暖的照

(2) 那裏長着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

(3) 晌午的太陽光

3、剛纔劃的不全的同學補充~,再讀

4、師:炎熱的夏天,老松樹被陽光照射滲出了松脂,松脂的香味引來了一隻小蒼蠅,小蒼蠅又引來了蜘蛛。

教學指導策略:這一水平的提問可用來幫助學生組織所學的知識,弄清他們的含義。這類提問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來敘述所學的知識,能比較和對照知識或事件的異同,還要求學生能把一些知識從一種形式轉變爲另一種形式。重點詞句是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師若能準確抓住重點詞句,並進行適當的歸納綜合,設計的問題,必能引導學生透徹理解課文內容

5、師:就在這隻蜘蛛剛要撲向這隻小蒼蠅時,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看書中插圖:蜘蛛剛撲過來,突然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 。

(1) 觀察插圖。

(2) 帶着觀察再讀。

(3) 如果松脂落下蒼蠅飛走,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未爬過來,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吃掉蒼蠅

師:說明了蜘蛛和蒼蠅的相遇簡直太?

生:湊巧

板書:蛛蠅巧遇

(4) 師:滴落的松脂象什麼呀?

生:老松樹黃色的淚珠

6、(1)師:就這樣琥珀形成了,對嗎?

(2)生:不對,還要經過滄海桑田的變化

教學指導策略:在創新教育活動中,教的目的是激勵思維,啓發學生勤于思考,善於思考,勇於創造。學生以創新的精神去學,在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學成於思,思源於疑。

(3)出示幻燈片:滄海桑田的變化圖

(4)師:你看到了什麼?

(5)小組說,指名說

(6)師範讀10段,生接讀11 12段

7、師:你還知道了什麼?

教學指導策略:設計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在討論的問題具有開放性,能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啓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或多角度來審視、思考和剖析同一問題。

生:被漁民父子發現,遠古時代世界上就有了那樣的蒼蠅和蜘蛛了

( 三)情感交流、賞析疑難

(1)這節課我們一起賞玩了琥珀的樣子,推測了琥珀的形成,認識了琥珀的奇異。課上到這裏,我感到很欣慰,因爲這篇文章是我小學階段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感謝奇異的琥珀帶給我們這麼多的感受!

(2)再來欣賞一些美麗琥珀的圖片吧!

(四)運用所學

(1)查找滄海桑田的寓言故事

(2)查找更多琥珀的資料

(3)讀一些科學推理的小故事(積累本上,會令你更加睿智)

教學反思

教師通過提問、啓發引導、體態語言、口頭激勵、觀察等方式激勵和評價學生,促進教學。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想想要有科學依據,合理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2、瞭解琥珀的形成過程,價值及依據。

3、學會生字新詞,並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瞭解琥珀的形成、價值及依據,懂的想象要科學合理,培養想象了。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探究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0課《琥珀》,誰能讀課題。

指名讀,齊讀課題。

師: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樣形成的?

生:琥珀到底有什麼用?

師: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共同學習課文。

二、合作交流

要求:

1、自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如果有不懂的詞語或句子可以問同桌或老師。

2、檢查自學情況。

(1)誰想讀出下列詞語:

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後仰淹沒澎湃粘稠

(2)生說出自己理解的詞語。

(3)還有那些不懂的詞可以提出來

3、檢查讀書情況

思考: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那些內容?

指名讀文

生說課文講了那些內容

4、作業: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三、品讀體驗

1、過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兩隻活蹦亂跳的小動物,會被一滴松脂同時報在裏面,它們到底是怎樣被包在裏面的,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們進一步學習理解課文。

2、交流

師:除了上節課即課後的問題,你還想知道什麼?

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過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條件?

3、熟讀課文

(1)、摸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條件。

(2)、同桌間互相交流,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3)、彙報

生:我認爲琥珀的形成必須有太陽、老松樹、蒼蠅和蜘蛛。

師:讀出有關語句並進行分析。

生:那裏長着許多高大的松樹,太陽照得火熱,可以聞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爲松脂只有在太陽光強烈時,纔會變軟,纔會滴下來,爲後面地下來包住兩隻小動物做了鋪墊。

生:小蒼蠅停在了一棵大松樹上,他正用腿來撣翅膀,沒有注意蜘蛛,也沒有看到要滴下來的松脂。

生:本來蜘蛛想把蒼蠅當一頓美餐,沒想到松樹上滴下松脂。

生:我認爲“剛好”一詞用得比較恰當,因爲必須在蜘蛛要靠進蒼蠅而還沒有靠近的一瞬間,松脂才滴下來,正好把他們兩個包住,松枝早點、晚點滴都不行。

師:同學們分析得都不錯,那麼松脂包住了蒼蠅和蜘蛛就成了琥珀嗎?

生:不是的,通過讀書,我知道琥珀的形成需要經過很長很長的年代,甚至上萬年。

師:請讀一讀書中語句,

生:我還知道琥珀的形成還經過了地殼的變化,經過了很長的時間,被埋在地下形成了化石,這也是琥珀形成的條件。、

師:通過剛纔的分析理解我們知道了琥珀的形成過程,那麼這些全是科學家的推測,你認爲他們推測的合理嗎?

4、繼續讀課文,進行討論,共同交流。

5、分角色讀這一部分內容

師:那麼這塊琥珀到底有什麼價值呢?你們想知道嗎?趕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最後一自然段。

生:從這塊琥珀可以推測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形,還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就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

生:我還知道遠古時代,蜘蛛就吃蒼蠅。

四、鞏固延伸

1、學習這篇課文,你們有哪些收穫?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教學反思:

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解決,也可以採取課下進一步蒐集資料進行探究的方式來解決。探究式學習是對本課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擴大他們的知識面,還能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和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內容教案 篇12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這塊琥珀的特點和價值,認識琥珀的形成過程。培養同學閱讀科普讀物的興趣和能力。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指名讀課文,讀後考慮討論:

1.課文中講的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透明的琥珀裏有一隻蒼蠅、一隻蜘蛛躺在裏面。)

2.那麼,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呢?(人們可以知道,在遠古時代,世界上已經有蒼蠅和蜘蛛了,這爲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提供了依據。)

二、啓發談話

這篇課文的作者通過仔細觀察這塊琥珀的樣子,運用了豐富合理的想象,告訴了我們這塊琥珀的形成經過及發現過程。

三、閱讀課文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讀後討論:“約摸”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一萬年前要用上“約摸”這個詞?

(“約摸”,大概估計。從課文中可以看出這個松脂球掛在一棵老松樹立過了幾千年,後來地殼發生變化,松樹腐爛,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又過了幾千年,這樣合起來肯定超越一萬年了。)

3.老師小結:因此,科學家的推測和估算是有根據的。

4.指名讀第2-11自然段。讀後考慮:

(1)我們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需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要有松柏樹,從課文中找出描寫松樹的句子。

(2)課文中有幾處寫了太陽光的熱?找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3)爲什麼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光熱辣辣地照射着整個森林?”(因爲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幹滲出樹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陽光最熱的時候。)

5.老師小結:因此,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需具備的第二個條件。

6.課文中還有一句寫“海在很遠的地方翻騰怒吼”,科學家想象的根據是什麼?(由松脂球變成化石,要經過很長時間,而且要淹沒在地層裏面,所以科學家想象,離森林很遠的地方有海在翻騰怒吼,這就爲下文琥珀出現在海灘上伏下了一筆。)

7.指名讀第3-4自然段。

8.老師小結:作者對蒼蠅的出場,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細緻地描寫了小蒼蠅的外貌、動作、心情,寫得活靈活現。

9.指名讀第8自然段。

10.老師小結:作者對蜘蛛的描寫,突出地刻畫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動作,生怕驚飛了蒼蠅而捱餓的心理,寫得十分傳神。

四、繼續學習課文

1.考慮討論:科學家是根據什麼想象就在“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呢?

(松樹滲出的一滴樹脂能同時包住一隻蒼蠅和一隻蜘蛛,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蒼蠅又必定要捱得非常近。這樣就出現了千載難逢的巧遇。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據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師小結;松脂把兩隻小蟲包在裏頭,再加上松脂繼續地往下滴,又把原來的蓋住了,就積成了一個松脂球。

3.考慮討論:松脂球是怎樣變成了化石的?

(後來經過很長的時間,地殼發生變化,陸地沉下去,海水漫上來,森林被海水淹沒,松脂球淹沒在泥沙下面,這就形成了兒石。)

五、啓發談話

對於這塊琥珀的形成,科學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考慮討論:

1.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風吹浪捲到岸邊,小朋友踩着後挖了出來,小朋友的爸爸認出這是一塊琥珀。)

2.漁民看到這塊琥珀,爲什麼說“這是很少見的?(一塊琥珀包裹兩隻蟲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示出了這塊琥珀的車載斗量,極有價值。)

六、齊讀最後一段

七、老師小結

這塊琥珀給科學家們提供了研究的依據。既然在一萬年前形成的琥珀裏已經有蒼蠅和蜘蛛,那麼蒼蠅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萬年以上了。這是這塊琥珀在科學研究上的價值。

[評析]

《琥珀》是一篇閱讀課文。閱讀課的任務和講讀課的任務是不相同的。一般地說,講讀課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同學學習方法,讓同學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知本課語文基本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而閱讀課的主要任務是“讓同學運用在講讀課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顯然,這兩類課文的任務是有差別的。因此,其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也不盡相同。

徐國宣老師的這篇《琥珀》教學設計,緊扣了閱讀課的“主要任務”來設計,真正體現了閱讀課教學的特徵,把閱讀課文真正上成閱讀課。在教學活動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總覺得閱讀課文不好上,到底怎樣上才符合閱讀課教學的要求,總感到掌握不好尺度。徐國宣老師設計的這篇《琥珀》教學設計,爲我們上好閱讀課文提供了範例。

一、緊扣“半獨立地理解”進行教學

所謂“半獨立地理解”,就是教學時既不是老師代替代替,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的引導、點撥下,同學運用自身已有的語文基本功,自主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語言文字。要使同學的“半獨立地理解”能有效果,首先就要把預習引進課堂。預習這個環節很重要,沒有預習,就談不上“半獨立地理解”。這篇教學設計設計,其教學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讓同學預習課文,並檢查預習的效果,看看同學在預習中是否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這篇課文內容的關鍵是:

(1)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

(2)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同學在預習中能理解了這兩個問題,也就初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了預習的效果。預習及檢查預習效果之後,是引導同學自身去閱讀課文,理解語言文字。這一教學過程,同學也是在“半獨立地理解中進行。教學的主要方法是教師點撥,同學討論。而教師點撥的方式是設疑啓發。例如,要同學理解“約摸”一詞時,徐教師是這樣點撥:“‘約摸’是什麼意思?爲什麼一萬年前要用上‘約摸’這個詞?”經過設疑啓發,通過討論,同學對“約摸”的含意就清楚了。

從課文中知道,這塊琥珀的形成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要有松柏樹,第二個條件必需是炎熱的夏天。第一個條件是顯性的,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中明顯地流露出來,讓同學找出描寫松樹的句子並把它讀一讀就能明白。第二個條件是隱性的,它隱含在語言文字的背後,要同學理解那些語言文字並加以想象才幹領悟,所以徐教師十分注意設疑點撥:爲什麼科學家想象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晌午‘太陽光熱辣辣的照射着整個森林’?“通過點撥啓發,同學領悟到“松樹、柏樹只有在天氣很熱的時候才幹滲出樹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陽光最熱的時候。”然後教師小結:“炎熱的夏天是科學家想象琥珀形成必備的第二個條件。”這樣,同學就能“半獨立地理解課文中這些關鍵句子的含意,感悟了語言文字,讀懂了這塊琥珀形成必備的另一個條件。

二、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

採用討論方法,是閱讀課文教學讓同學“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一個有效方法。現代教學論認爲:集體自學優於個人自學,集體討論優於個人獨立考慮。強調同學“半獨立地”理解課文,必需輔之以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這篇教學設計設計,就是採用了討論方法組織教學,用得紮實有效。綜觀整堂課的教學過程,老師組織同學進行了五次討論。第一次是“檢查預習”時,指名同學讀課文後讓同學討論兩個問題:

(1)這塊琥珀有什麼特點;

(2)這塊琥珀有什麼價值。通過討論,互相啓發、補充。發揮集體的智慧,同學就初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第二次是學習第一自然段、品味詞語的含義時,組織同學討論“約摸”一詞是什麼意思,讓同學通過集體的力量來感悟語言文字。第三次是對“科學家根據什麼想象就在‘蜘蛛剛撲過去,一大滴松脂從樹上滴下來剛好落在樹幹上,把蒼蠅和蜘蛛一齊包在裏頭’”這句的理解,也採用了討論方法,以發揮集體的想象力。第四次討論課文的一個難點:“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第五次討論課義的另一個難點:“這塊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教學設計設計這樣的五次討論,旨在讓同學通過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以達到“半獨立地”理解課文的目的。採用討論方法來組織閱讀課文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採用討論方法組織教學,必需注意兩點:一是討論必需紮紮實實,認認真真,講求實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義。我們過去聽的一些公開課或競賽課.經常看到一些流於形式的課堂討論。比方教師要同學轉過臉來進行四人小組的討論,但當同學轉過臉來剛開始討論,教師馬上宣佈停止討論而轉到別的教學活動上去了。這樣的討論,顯然是走過場,流於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課文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處組織討論(這可從這篇教學設計的設計中看出來),並非什麼問題都要組織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