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作爲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1

1.會寫“絡、錘”等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默寫《竹石》。

3.藉助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瞭解三首古詩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向,表達的方法有什麼共同特點。

- 第一課時 -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奔騰的駿馬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馬的興趣。)

2.板書課題,交代作者信息。

3.導入新課。馬是吉祥、幸福、奮鬥、成功的象徵。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於馬的古詩,(板書:馬詩)讓我們有氣勢地讀一遍題目。

二、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提出讀書要求:有節奏地朗讀古詩,小組內合作認讀本課生字、新詞。

2.指名讀生字、新詞。

着重指導:燕(yān)山 月似鉤 金絡腦

3.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根據古詩前兩句,師生共議“沙如雪”“月似鉤”的豐富意蘊,思考: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對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予以肯定。(板書:沙如雪 月似鉤)

(詩的前兩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即爲比;從一個富有特徵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

2.自讀“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思考這是一匹怎樣的馬?引導學生抓住“金絡腦”“快走”思考。

這兩個詞形象地展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板書:金絡腦 踏清秋)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駿馬怎樣的感情?(表達了詩人對駿馬的讚美、喜愛之情。)

這匹馬真的受到重用了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沒有受到重用,從“何當”一詞可以看出來。“何當”是“何時將要”的意思,可見這只是詩人的希望。)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心情?(表達了詩人渴望報效國家、施展抱負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討,感受深義。

1.師:現在大家理解這首詩的含義了,(點擊幻燈片,展示古詩)讓我們帶着對古詩的感悟,齊讀古詩。

2.學到這兒,老師不禁要問一個問題:詩人爲什麼要寫這首詩?他真的只是在寫馬嗎?馬能發出這樣的呼喚嗎?

實際上,這首詩是用託物言志(板書:託物言志)的手法寫的,通過詠馬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那詩人是要抒發什麼樣的情感呢?(懷才不遇,渴望有所作爲)

3.師:李賀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詩人,年少時便極負盛名,他爲何會發出如此感嘆呢?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李賀的生平。(展示幻燈片)

4.師:詩人在這萬里平沙中,想到自己的才華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嘆:“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詩人想到昏庸腐敗的朝廷,怎能不憂慮?因此他感嘆:“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詩人想到自己被小人迫害,英雄無用武之地,怎能不憤慨?因此他感嘆:“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馬詩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背誦《馬詩》,說說詩歌內容。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李賀通過詠馬錶達自己的志向。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另一首託物言志詩——《石灰吟》。

二、“吟”出詩題,弄清題意。

1.出示“吟”字,引出詩題。

師:同學們,古人寫詩經常在題目中用上一個字——“吟”(課件出示)。它是個形聲字,從口,今聲。吟,是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有吟誦、讚美之意。我們也曾經學過題目中帶有“吟”字的古詩,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遊子吟》,誰能給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誦)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帶“吟”的詩——明代于謙《石灰吟》(出示題目並板書)。《石灰吟》可以說是一首石灰的讚歌,更是高尚情操的體現。(齊讀詩題)

3.看着這個詩題,你會產生什麼疑問呢?(引導學生思考)

過渡:是啊,司空見慣、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相關圖片)有什麼值得讚頌的?讓我們在詩中尋找一下答案吧。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詩意綻放(讀懂詩意,讀出詩情)。

默讀古詩。讀到“千錘萬鑿”,彷彿看到了鐵錘,聽到了鐵錘擊打聲;讀到“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眼前彷彿出現了焚燒的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騰騰熱氣。讀完古詩,我們能想象出石灰石在石灰窯裏被燒成石灰粉的過程。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石灰的什麼品質?(板書:志向清白 堅強不屈)

2.集體交流,指導朗讀。

詩歌前兩句:“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裏開採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詩歌后兩句:“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意思是縱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懼怕,只要能將清白留在人世間。

讓我們帶着欽佩,帶着讚美,再次來感受石灰的堅強和潔身自好的追求吧。(板書:潔身自好)

四、交流探討,體會詩人情感。

1.“詩言志”:詩人借石灰的志向、清白和堅強不屈,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

2.全班交流:這首詩要表達的深層意思是什麼?(這首詩正是詩人于謙自己的人生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寫照。)

3.本詩屬於託物言志詩。看起來描寫的是石灰,實際上是詩人在寄託“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強烈感情以及愛國愛民,哪怕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情懷。

五、課堂小結。

這首古詩,通過讚美石灰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進而表明詩人于謙正像他筆下的石灰一樣任憑千錘萬鑿,烈火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精神品質。

石灰吟

志向清白

堅強不屈

潔身自好

- 第三課時 -

一、複習故知,導入新課。

1.背誦《石灰吟》,說說詩歌內容。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古詩《竹石》。這同樣是託物言志詩。板書課題,交代作者信息。

3.這是一首題在《竹石圖》上的題畫詩。以竹子爲主題的繪畫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這幅圖把竹子和石頭畫在一起,詩人又爲這幅畫題了一首詩。現在,我們一起學習鄭板橋的這首古詩吧!

二、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誦讀古詩,走近詩人。

鄭板橋,江蘇興化人,晚年客居揚州,以賣畫爲生,爲“揚州八怪”之一。擅長畫蘭、竹、石。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2.默讀古詩,分析古詩的含義。

(1)前兩句“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中的“咬定”是什麼意思?詩中“咬定”的是什麼?說明了什麼?(用力地咬着不鬆口;青山;說明可紮根破巖的堅定。)(板書:紮根破巖)

(2)後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的“磨”和“擊”各是什麼意思?“堅勁”是什麼意思?“任”和“爾”又各是什麼意思?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什麼?(折磨;打擊;堅定挺拔;任憑;你。遭受無數次的折磨和打擊仍然堅定挺拔,任憑你從何方刮來什麼風。)(板書:堅定強勁)

3.你們還知道鄭板橋有哪些代表作品?(《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三、領悟寫法,拓展延伸。

1.這首古詩通過鏗鏘有力的“咬定”兩個字,採用“擬人化”的寫作手法,表現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着的品質。

2.本詩屬於託物言志詩。這首詩看起來描寫的是竹石,其實是藉助竹子的形象表現了詩人那種剛烈、堅勁、不畏任何艱險、不怕任何打擊的崇高精神。

四、課堂小結。

這首古詩表面上是寫竹,其實是寫人,借竹子紮根於巖縫之中堅韌不拔的特點和高潔品質,表現詩人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

竹石

咬、立、磨、擊、任、爾

紮根破巖 堅定強勁

1.本課包含三首古詩,三首詩皆託物言志,所以教學時我都是先讓學生從朗讀中體會詩歌的表層意思,然後再引導學生理解詩中所言的“志”,並激發學生自己探索詩的深層含義。

2.由於本課內容較多,所以朗讀環節所用時間較少,仍有所不足。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老師引導下,發展學生的語言,能聯繫上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小學老師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從而加深對“師恩難忘”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質疑

1、談話:“記得詩歌《爸爸的老師》嗎?”(出示這一課文,齊聲朗誦)是啊,無論多麼偉大的任務,都從學習識字、學習簡單的加法開始,都有啓蒙老師、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是一位作家寫的,回憶了他的啓蒙老師、

2、板書課題:老師領進門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麼?(老師是誰?老師領誰進什麼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交流課題提出的問題

(隨機形成板書:)領進

田老師—————→(文學創作之門)

劉紹棠

2、“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介紹作者(課件)

3、引入:同學們,田老師真厲害!真有本事!培養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師到底是一位怎樣的老師,當年上課時到底用了什麼“絕招”使幼小的“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講故事)

三、研讀課文田老師講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師把一首小詩編講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輕輕讀一讀,想想,課文從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師是一位講故事高手?

2、交流:你覺得田老師講故事的本事怎樣?田老師編故事、講故事真可以說是“天下一絕”!你能用課文中的三個成語來形容一下嗎?(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

3、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看出來?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聽得入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組織討論:

A、問:這句話是圍繞句子中哪個詞語來寫的?(入迷)“入迷”是什麼意思?句中的哪些詞語生動的.表現了“我”入迷的樣子?

B、聯繫上下文想想“我”爲什麼會入迷?

C、這句話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意思?(田老師講故事娓娓動聽、引人入深、身臨其境;我喜歡聽田老師講的故事,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被田老師的文學藝術吸引了,感染了,從此我愛上了文學,形成了從事文學的願望、)

②小結過渡

一首小詩就有了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個故事就是一粒文學的種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到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入地、

A、“門下受業”是什麼意思?(跟老師學習)這是個什麼句子?從那裏看出的?(比喻)

(明確這是個比喻句,重點詞語是“春雨點點入地”)

B、都是些什麼故事?從動人的故事中讀懂了什麼?(田老師口才好,文筆好,想象力豐富、還教給我做人的道理、)

C、小組討論:田老師講故事和“春雨點點入地”有什麼聯繫?

(田老師那上千個故事不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發了他的想象力,激發了他編故事的慾望,這樣也就把他領入了一扇文學創作之門、田老師的教學方法真高明!)

作者爲什麼要用“春雨”來比喻呢?閉上眼睛想象:當種子受到春雨的滋潤會是怎樣的情景?它會有怎樣的感受?

(引導學生髮散性思維,感受作者內心的舒暢、欣喜以及對田老師的感激之情、)

個別朗讀句子將作者的舒暢、欣喜、感激之情表達出來、

D、田老師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無聲地進入到了孩子的心田,這不禁讓我們想到了一首古詩(出示)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真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田老師就是這樣漸漸地把“我”領進文學創作之門的、

四、研讀課文感謝老師部分

1、正因爲這些,當我功名成就,衣錦還鄉的時候,看到我闊別四十年老師,我還像小學生一樣向老師鞠躬、來讀一讀(出示句子)

2、師:回到現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師的時候,又是怎樣的心情?

生:感激之情

3、(師白):大作家深深感謝“老師領進門”,(指着課題)

同學們,這個“門”指的是什麼門?(文學的大門、文學殿堂的大門、田老師把“我”領進了文學殿堂的大門!田老師使幼小的“我”對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文學的種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發芽了、)

4、面對學生的深深感謝,田老師是怎樣做的?

老人家搖搖頭,說:“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陰啊!”(出示)

(1)理解“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意思、

(學生交流後出示):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陰

(2)田老師說的“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罷了”反映了什麼?

①田老師謙虛、

②當年只不過是講講故事而已,不必感謝、

③田老師當年並沒有刻意要去培養一名未來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並不是我的功勞,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

這四種理解都正確,如果要選擇一種最恰當、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應該是哪一個?(第四個,在課題後板書:修行靠自身)

齊讀課題:老師領進門,修行靠自身

5、出示,指名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養是百年大計;②形容培養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終身難忘、”如何理解?

(①老師對“我”的教育、培養,我不能忘記;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記)

齊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終身難忘、

這句話大家來讀讀,你讀出了作者對田老師的什麼感情?

(培養一個人纔要花費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師謙虛地認爲自己並沒有特別爲作者做過什麼,但作者仍舊對老師當年的栽培深懷感激、)

6、感情朗讀

——當作者回憶起自己的老師講述着那娓娓動聽的故事時,他不禁感慨萬千,情感流淌於筆端,寫下這樣一句話——(齊讀最後一段)

——當作者回到家鄉路遇恩師,感激之情涌上心頭時,他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話語——(齊讀最後一段)

——當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學上取得偉大的成就時,他還時時想起這句話——(齊讀最後一段)

真是“師恩難忘,難忘恩師”啊!(板書:插柳之恩,終身難忘)

7、劉紹棠認爲,田老師對自己的影響很大,所以一直以來在他的作品裏有很讚美老師的話,讓我們來輕輕吟誦吧——(大屏幕出示)(配樂《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四、小練筆:寫幾句表示祝福和讚美老師的話、

幾十年過去了,作者對他的恩師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學生活,你肯定也有難忘的老師,請你寫幾句話向老師表示祝福或讚美、

五、總結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師恩難忘啊!有一天,當你長大成人,面臨選擇自己職業的時候,你也許會發現正是由於當年的一位老師激發了你對於某一專業的興趣才決定了你今天的選擇、當然,有句話說得好,老師領進門,修行靠自身、走進門後,想開拓出一片更廣闊的天地,還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六、朗誦詩歌:感謝您,老師!

板書設計

領進

田老師—————→文學創作之門)

劉紹棠

插終

柳生

之難

恩忘

上千個故事

(口才好、文筆好、想象力豐富)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3

活動指導:

活動主題:珍愛生命感悟生命

活動目的:通過這樣的活動生命在春天裏小動物盡情綻放。生命,是每一位母親用血肉與靈魂孕育的瑰寶;是每一位藝術家用感情和肢體塑造的奇蹟;是每一位智者用心智和時間探討的奧祕,使同學們瞭解生命的起源和意義,理解生命的珍貴和價值。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係,學會關心、關心他人、關心自然。

教學構想:鼓勵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理解大意。課前讓學生廣泛地收集有關長城的資料,課堂上要充分地引導學生交流資料,以此幫助學生理解凝聚的民族智慧。

活動步驟:

一.準備。

1.分組討論擬定活動,如擬定活動內容.方式方法.注意事項.程序等。

2.如果掃墓要了解程序.應注意事項等;如果觀察小動物,要準備好筆和紙,隨時記錄現象.心情等;如果採訪,要先擬好採訪提綱。活動。

3.清明節掃墓,緬懷先輩,思考怎樣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

4.參觀動物園.植物園,觀察植物及小動物的出生.成長,感受生命力量的偉大。

5.採訪敬老院或醫院,瞭解老人的過去,瞭解老人與病魔的抗爭,瞭解器官捐獻.移植情況,體會生命的堅強與脆弱。

6.開一個故事會,講一講有關生命的故事,知道生命來之不易,知道生命是愛與奉獻的結晶。

成果展示

活動範例掃墓

今天是我們全家去祭掃外公陵墓的日子。可一大早天空便下起了傾盆大雨。在我看來,這場雨下得正巧,下得好,因爲它加深了我們的誠意,讓我對外公的思念又多了幾分。

早晨,一個小時的車程後,我們來到了外公的陵墓前。與前幾次一樣,舅舅先拿出準備好的食物,並分類放在瓷盤子裏。我一看,有麻糕、蛋糕、蘋果、柑橘等。在我們看來都是那麼好吃的點心,現在供給外公吃,好像他就在我們身邊,過着和我們一樣的生活。我看着舅舅一邊口中說着祝福外公的話,一邊往放在墓中間的酒杯中倒滿白酒,還插了三柱香。點着後,一條淡淡的青煙隨風飄散。爲了不讓給外公的東西淋溼,媽媽、阿姨、舅舅輪流撐着一把大傘。我能看出,在他們的眼神中透着淡淡的憂傷。隨後,舅舅把紙錢燒着了還說要多燒一點,讓外公用個夠。不知爲什麼,我的眼睛一下子溼潤了。也許是思念外公吧。我含着淚水,帶着無比的.思念之情朝外公的陵墓鞠了三個躬。雨還在“嘩嘩”下着,那是天空的眼淚。人們雖然知道,祭祀是迷信的,送去的吃的外公都不可能再吃到了,傳達給去世的人。

你相信嗎?我到現在一次都沒有看見過外公。外公在我還沒出世前就去世了,已整整離開我們十六年了。我只能靠着外婆家的照片和我的猜測想象外公的樣子。在我看來,外公一定是世界上第一慈祥的老人。他戴着一副深色框眼鏡,感覺時刻在思考,時刻在享受生活。而我不知道外公其實還是個特別能幹的人。聽媽媽和阿姨說,他們小時候的飯都是外公燒的,外公還會做很多家務,是我想象不出來的。要是他現在還活在我身邊,我一定會很依賴他。聽媽媽說,小時候外公可寵她了,我想,如果他還在,他一定會像寵愛媽媽一樣寵愛我吧!那我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外孫女。

中午,回到外婆家團圓。當我看到外婆時,突然感到特別親切溫暖。是啊,外公已離我而去,外婆卻仍然在疼愛我。我要把對外公的思念轉化爲對外婆的加倍孝順,讓外婆因有我這樣一個可愛的外孫女而更加幸福快樂,讓活着的人兒能體會到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門外,雨仍在瀝瀝地下着,一如我思念親人的情感仍在流淌着……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案4

學習目標

1.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和理解生字所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關注課文中人物的命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

4.激發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的興趣。

學習重難點

1.從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關注小女孩的命運。體會作者實虛結合的表達方式及表達的效果。

2.從最後三個自然段的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五次擦燃火柴的課件;樂曲《天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們的大年夜是怎樣過的?(學生暢所欲言)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筆下,有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卻有家難歸,在寒冷的街頭賣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樣的命運,在這個大年夜發生怎樣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個風雪交加的大年夜。

2.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簡單地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先敘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小女孩爲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象;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了。)

3.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把課文分成三段。

三、創設情境,喚起對小女孩深切的同情

1.下面我們就靜下心來,仔細地品讀課文,試着走進作者和小女孩的心靈世界。認真聽老師讀課文的`第一部分,然後說一說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讀讀這部分內容,小女孩目前的處境是怎樣的,在文中空白處寫一寫。

3.結合具體的語句彙報

(非常寒冷;非常飢餓-—光着頭赤着腳;只好赤着腳走路,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蜷着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人情冷漠,痛苦孤獨-—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分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

4.找生試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請同學結合自己的感受來評價,並提建議。再自由讀這部分,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5.指名配樂朗讀。(播放《天鵝》。)

6.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現在最需要什麼?(溫暖、食物、疼愛等)可是,她又冷又餓,有家又不敢回,除了舊圍裙裏的火柴,一無所有。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序號: 時間: 課型:

一、深入品讀,感受女孩的悲慘命運

1.自由輕聲讀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並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2.以彙報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運的悲慘。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現實生活的殘酷:小女孩特別寒冷,渴望溫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爐;特別飢餓,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鵝;現實中孤獨,渴望親人的疼愛,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現實與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襯托出了現實的悲涼,讓人越發感覺到女孩命運的悲慘。

3.選擇讓你感動的段落,有感情地讀給小組同學聽。

二、圍繞中心,提出疑問

1.在別人幸福地歡度新年的時候,女孩卻悄無聲息地凍死在街頭。讓我們讀讀課文的最後兩部分,提出問題。

2.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學生可能質疑:多麼美麗的東西指什麼東西?爲什麼會看到?怎樣看到的?

兩個“幸福”是什麼含義,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