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5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5篇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歌詞內容。

2、體會當時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鬥志。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課文內容。

4、學會並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歌詞中發生事件的時代背景。

2、理解歌詞內容。

教學過程:

1、讀書指導。由於本首歌詞,與學生生活經驗距離遠。所以教學時先要將歌詞所涉及到的時代背景將清楚。讓學生先了解“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日本侵略軍如何踐踏中國大地,使人民流離失所的情況,在體會歌詞中所表達的情感。

首先要引導學生回顧歷史。課上彙報蒐集來的有關“九一八”事變的材料。瞭解當時的中國人民遭受到的苦難。可指名介紹,也可展示材料。

然後讓學生熟讀課文。讓學生先將歌詞讀通讀順,在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進行。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歌詞的內容。讓學生說說讀後體會到了什麼,作者是如何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的。(作者通過三部分進行表達的,先敘述家鄉是如何美好,在說苦難的來臨。最後是人民盼望早日回到家鄉。)

2、積累內化。朗讀並背誦這首歌詞。

3、寫字指導:“衰”字不要丟掉中間的橫。

4、作業

這首歌中的“我”指的是什麼人,他的心情怎麼樣?歌中唱的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理解歌詞內容,體會當年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鬥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看錄像瞭解時代背景,以讀爲本,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個性,讀中體驗,讀中悟情。邊讀邊畫邊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對文章的感情讀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當時東北人民無家可歸、流亡關內的痛苦,教育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從小具有愛好和平,遠離戰爭的美好願望。

德育目標:教育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教學重難點

瞭解歌詞中事件的時代背景。以誦讀歌詞爲重點,在誦讀中體會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鬥志,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1931年,在我中華大地上發生了震驚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麼事嗎?(九一八事變)

2、師生共同觀看記錄片瞭解九一八事件始末

日本侵略的鐵蹄隨意踐踏我國領土,國民黨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在日本鐵蹄的踐踏下,東三省很快淪陷。中國東北三省的勞苦大衆攜老帶子,被迫離開自己的家鄉流亡關內。東北是他們的家鄉,可此刻,他們有家不能歸,有仇不能報,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愛國志士勇敢的站出來,號召、組織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敵人進行堅強的戰鬥,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張寒暉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筆,譜寫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獨唱曲。悲怨壯烈的歌聲深深打動了每一位中華兒女,這首歌並迅速傳遍全國,引起強烈的轟動。

3、放歌曲《松花江上》

4、聽完這首歌曲,你心情怎樣?

這節課,我們就共同來學習這首歌的歌詞。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現在我們來讀讀這首歌詞,看看讀後你又有什麼感受?

1、讀了這首詩,你憤怒不憤怒?痛心不痛心?同情不同情?牽掛不牽掛?憤怒的是什麼?痛心的是什麼?同情的又是什麼?牽掛的是什麼?

2、好,同學們,就請你們帶着你所感受到的情感,再來讀一讀這首歌詞

三、深入體會:

1、出示: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裏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

那裏有我的同胞,

還有那衰老的爹孃。

這裏的“我”指誰?讀了這一部分歌詞你有什麼感受?誰來讀一讀?

在這一部分裏,有兩處重複的內容(課件畫線),它的作用就是強調了作者懷戀家鄉的情感。

那麼,作者歌詞中所寫的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呢?其實準確的說,應該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

2、出示:

“九一八”“九一八”,

從那個悲慘的時候,

脫離了我的家鄉,

拋棄那無盡的寶藏。

流浪!

流浪!

整日價在關內,

流浪!

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九一八事變”?爲何要脫離家鄉?爲何要拋棄寶藏?上一部分中用到了反覆,這一部分有嗎?在哪裏?“九一八”爲什麼反覆出現兩次呢?還有嗎?(“流浪”反覆三次)表現出了流浪的時間長、無休止,又說出了人民的無奈和內心的痛苦。

好,下面請同桌間接讀,要把你心中的體會讀出來。

3、出示:

哪年哪月,

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

哪年哪月,

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

爹孃啊,

爹孃啊,

什麼時候,才能夠歡聚一堂。

這部分中,“哪年哪月”的反覆有什麼作用?兩次反覆“爹孃啊”充分的表達了什麼感情?

流離在外的人們最渴望的是什麼呢?他們的願望怎樣才能實現呢?如果你是當時的一個青年,你會怎樣做?是啊,好多英雄志士都投入到了抗日的行列。通過八年的抗戰,咱們中國最後終於勝利啦!

好,同學們,我想通過進一步的學習,對這首歌詞,你一定有了更深的體會,下面就請你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吧。(有時間的話,先自由讀,再齊讀)

4、在引導學生放着配音讀全詩。

5、在咱們這個和平年代裏,你認爲怎樣做纔算是愛國呢?(機動)

四、結束,掀起。

我們現在處於和平年代,我們要勿忘國恥,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學好本領,將來才能是我們的國家更加富強昌盛。

現在讓我們再一次回味這首曾被譽爲“流亡三部曲”之一,風靡中華大地的抗戰歌曲《松花江上》。在歌聲中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3

一、提示課題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猜謎語:“嗡嗡嗡,嗡嗡嗡,飛到西來飛到東……”(蜜蜂)出示圖片。

(2)蜜蜂“飛到西來飛到東”幹什麼?(採花粉釀蜜),蜜甜不甜?(做嘗甜味的表情)

(3)蜜蜂採花粉釀的蜜很甜,我們每學習一個新的知識,掌握一項新的本領,高興不高興?甜不甜?

(4)讓我們就像小蜜蜂一樣,來到盛開着知識鮮花的語文園地中,盡情地採集知識的花粉,釀出知識的甜蜜吧。

2.在黑板上出示課題:語文園地七及幾叢綠草鮮花圖片(綠草叢中暫隱藏“我的發現”等欄目標題),師生共誦自編兒歌:“來到語文園地,這裏花香四溢,我們是快樂的小蜜蜂,知識的花粉釀甜蜜。”圖片演示小蜜蜂採蜜動作。

二、教學“我的發現”

1.演示小蜜蜂飛到第一個草叢,翻轉綠草叢,呈現“我的發現”之花,口號:“我的發現,只要細心!”

2.出示字的組合體“音克(上下結構)”的放大圖片於黑板上,示範拆合過程並相機提示:拆合字的部件不拆散筆畫。

3.小組合作,觀察並動手拆合“音克(上下結構)”的組合體卡片,發現其中所隱藏的字,一個個寫下來,比快,比多。

4.指名小組展示拆合結果,並請學生上臺,師生合作演示拆合過程,板書這些字。

5.拓展練習:從“樹、春、園”等組合體或字中,選自己最有興趣的一個,也可以自己想出能夠拆分的字,小組內互相考一考。

6.又學到一種新的識字方法,高興不高興,甜不甜?(生做甜的表情)我們已經把“我的發現”之花釀成甜蜜了!

三、教學“日積月累”

小蜜蜂飛到第二個草叢,翻開綠草,呈現“日積月累”之花,口號:“日積月累,越積越多!”

1.“我會接”──詞語接龍

(1)以書中詞“父親→親人→……”爲例,通過教師有節奏的示範讀“父親的親呀,親人的人呀,人生的生呀”,帶動學生跟讀接龍,迅速板書,相機指導方法和規則。

(2)任選一個非課本上的詞(如“園地”)爲龍頭,小組合作接龍,在規定時間裏,比快、比長。

(3)展示:小組各自帶讀本組接龍詞語,師生共同評價。口號:“日積月累,越積越多!”“甜不甜?”

2.“讀讀說說”──“把”字句、“被”字句轉換練習。

(1)指名朗讀、對比,體會兩個句子之間的關係,男女生分讀、齊讀。

(2)指名練習(師動作演示、引導):“他把小魚放進大海里”,改成“_____________被_______________。”齊讀、體會。

(3)拓展訓練。

①以課堂環境、實物等隨機內容,結合教師表情、動作演示等,練習由“把”字句到“被”字句的口頭轉換。

②教師只以動作演示,引導學生根據情境,自主說出“把”字句或“被”字句以及兩種句子的相互轉換。

激勵:“園地之花”。這朵園地之花又釀成甜蜜了,真甜!

3.“讀讀背背”──《小花鹿》

(1)出示情境:神祕地請一個同學藏在講臺後面,帶上小花鹿頭飾,語言引導:在美麗的森林裏,有一個可愛的小動物(慢慢露出庭角,輕輕搖擺),你們看它是誰?它可愛嗎?

(2)指名說出對小花鹿的可愛的感受,培養情感。

(3)自由讀《小花鹿》,讀出對小花鹿的喜愛之情。

(4)指名讀,評議:讀出了小花鹿的可愛嗎?

(5)指名同學分別扮演小花鹿、小山羊、小白兔,表演讀《小花鹿》(熟讀成誦)。

(6)情感滲透:喜歡它們嗎?(小動物走進同學們中間)讓我們和小動物們成爲好朋友吧。

四、總結、課堂延伸

口語交際

組織過程:

1、出示課下收集的小動物的圖片、掛圖或錄像、課件等資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啓發提問:你認識畫面上的哪些小動物?除了這些小動物,你還能說出其他小動物的名稱嗎?

2、小組內相互交流,說說這些小動物對人類有哪些益處?你喜愛這些小動物中的哪一個,說出自己的理由。可以挖掘學生生活經驗,引用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說明。

3、小組討論:我們應該怎樣保護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學生自己決定討論哪一種小動物;教師巡視,隨機鼓勵小組成員全員參與,並相機點撥指導)

4、彙報交流:小組派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學生討論出來的方法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合理就行。其餘學生可以向說的同學質疑,實現師生、生生互動交流。)

5、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如,設計廣告、製作標語牌,畫宣傳畫等。

6、展示實踐成果,師生共同評議。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學生掌握了新的識字方法,詞語接龍訓練學生的詞彙量,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背誦也很順利,孩子們的口語表達不是很好,需提高訓練。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理解歌詞內容,體會當年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鬥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看錄像瞭解時代背景,以讀爲本,讀出理解,讀出情感,讀出個性,讀中體驗,讀中悟情。邊讀邊畫邊想,再把自己的感受,對文章的感情讀出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當時東北人民無家可歸、流亡關內的痛苦,教育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讓學生從小具有愛好和平,遠離戰爭的美好願望。

教學重難點

瞭解歌詞中事件的時代背景。以誦讀歌詞爲重點,在誦讀中體會日本侵略者給中國人民造成的苦難和抗日軍民高昂的鬥志,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瞭解歷史

播放“九一八”事件視頻,請同學們先看短片,認真觀看後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談觀後感受。

東北三省很快淪陷。成千上萬的東北人民流亡關外,無家可歸……當時的愛國音樂家張寒暉,被這些景象深深觸動,便寫出了這首滿懷思鄉之情、國難之痛的歌曲《松花江上》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歌的歌詞。(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歌詞,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檢查自讀情況:認讀生字

3、再讀歌詞,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解歌詞

1、指名讀1—6行,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我的家鄉。

師介紹:東北是個好地方。那裏有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等自然林區,還有撫順煤礦、大慶油田等自然資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國糧食的主要產區。是勤勞而善良的東北人民祖祖輩輩的艱苦奮鬥,才創造了美麗的東北。

再讀這幾行,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對家鄉的熱愛,對親人的思念)。抓住“同胞”體會;“同胞”本義是什麼?這裏指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千千萬萬流亡在外的人民對自己家鄉父老、對所有中國人民命運的擔憂。)

過渡:生活在這快黑土地上的東北人民應該是幸福的',但是,他們卻無法和親人在一起安居樂業,因爲——

2、1931年9月18日,這是個黑色的日子。是每個東北人,每個中國人都難以忘懷的日子。讀7—14行。

(1)抓住“拋棄”體會(拋棄本意是什麼?東北人民真的不想要這些寶藏了嗎?是不能要,因爲他們自身難保啊!這“拋棄”兩字透着多少無奈!多少辛酸!)

(2)成千上萬的東北人民背井離鄉,來到遙遠的中原地區,開始了漫長的——

板書;流浪!流浪!流浪!從這三個“流浪”中,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結合文中插圖說說。

訓練想象: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

一個7歲左右的小孩,———————————————

一位中年男子攜着妻兒,—————————————

小結:他們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報,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日本軍在他們的土地上橫行霸道,眼睜睜地看着他們的家變成一片廢墟……

再讀這幾行。指導三個流浪的讀法:第一、二個逐漸加重語氣,讀出流浪的苦,第三個慢而輕,讀出無奈和蒼涼。

過度:這流浪的日子何時才能結束?何時才能結束?一年又一年,他們就這樣遙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讀最後幾行。這是對遠方親人的呼喚,這是對國民黨政府的控訴。它激勵國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戰場,爲中華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犧牲。

四、欣賞歌曲,加深體會

請聽歌曲《松花江上》聽後說說你的體會。

師總結:1931年美麗富饒的東北三省被日軍侵佔,我國東北三千多萬同胞慘遭塗炭,陷於水深火熱之中,這僅僅是個開始。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8年抗戰,東北淪陷了整整14年。但我們中華民族是個不屈的民族,是打不垮的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號召下,掀起了保衛母親河,保衛全中國的抗日。要學的下一首歌曲《保衛黃河》就爲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的抗日救亡畫面。

四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教案5

複習目標:熟練掌握第七單元的字詞,能找準反義詞,瞭解課文的內容,知道從文中得到的啓發。

複習過程:

一、 複習認讀的字

1、 學生自由朗讀生字表(一)中第七單元的生字,注意容易讀錯的讀音。

2、 交流重點的讀音:注意翹舌音:持( ) 恥( )逝( )

平舌音:素( ) 前鼻音:憤( ) 樸( )

3、 交流多音字,並組詞

量( )( ) 盛( )( ) 稱( )( ) 撒( )( )

二、 複習要求寫字詞

1、 讀讀詞語表,記憶字形,注意難寫的字

2、 提出容易寫錯的字:注意:“矛盾” “謙虛” “鞋” “懂”

重點區分:搶 坦 般 階 惱 樸 陶

掄 擔 船 價 腦 僕 淘

3、相信詞語的意思,找找反義詞

進攻 傲慢 醜陋 懦弱 愚蠢 大方 冷漠 認真

三、 複習課文

(一) 複習《矛和盾的集合》

1、 說說矛和盾分別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2、 利用矛和盾的優點發明瞭什麼?

3、 從文中得到什麼啓發?

4、 例舉課外的例子說明最後一句話

(二) 複習《科里亞的木匣》

1、 讀讀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找出動作的詞,從中覺得科利亞怎麼樣?

2、 讀讀科利亞挖木匣的句子

1找出兩次挖有什麼不同?

2從文中你又覺得科利亞有什麼特點?

3、 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麼啓發?告訴我們什麼?

(三) 複習《陶罐和鐵罐》

1朗讀複習1-9小節

2找出描寫鐵罐與陶罐神態的詞

3從中覺得它們有怎樣不同的性格特點?

2、《陶罐與鐵罐》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