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小學古詩《元日》評課稿彙編

小學古詩《元日》評課稿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18K 次

  《元日》評課稿之一

陳繇老師的課堂上一直洋溢着民主、寬鬆的氣氛,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把要學的知識拋給學生自己去探究,創設出對話式的閱讀教學。陳老師非常重視學法指導,她始終保持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充分相信學生,初讀詩之前出示導學目標,放手讓學生依據目標學習,方向明確,收效明顯。

小學古詩《元日》評課稿彙編

教師一直用平等的身份,以飽滿的情緒與學生交流,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詩句。通過激趣,讓學生懷着濃厚的興趣去讀詩,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詩句所描寫的場景和韻味。學生在讀、議、說中想象、理解、感悟。在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中,其樂融融地品味《元日》中所描述的過新年的習俗。

陳老師一直耐心地、逐步深入地指導學生讀好詩句。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教師指導同學們讀詩這一環節,給予學生的評價方式靈活多樣:“你讀得很專注。” “聲音響亮。讀得很清晰。” “讀出了節奏感。”隨即呈現課件上的節奏提示,讓學生練讀,教師示範朗讀後再請學生朗讀,“再讀,看看有什麼變化?”這樣指導之後,再請第四位同學讀,陳老師給出的評價是:“我聽出你很努力地讀出節奏。”這樣的鼓勵,學生怎不努力?“你讀出了韻味。”同樣是讚揚學生,但沒有用“你讀得很好。”這種籠統的評價語。當學生讀得不夠準確之時,老師耐心地給予指導,讓那位同學再讀,直到讀準、讀好爲止。“請你把第一(二)句再讀一遍……再讀。”老師留足了時間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糾正。這種不爲“趕時間、走流程”而進行的教學,彰顯一種大道無痕的本色。陳老師在課堂上適應着學生的學習節奏組織教學,表面上看,似乎是教師的教學隨意性太大。而實際上是,因爲教師的耐心等待,課堂上的知識漏洞能得到及時彌補,課堂的效率極大提高,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大大減少,學生學習興趣的越來越濃,實現了 “輕負、高效”,課堂教學也進入了良性循環之中。

陳老師爲學生架設了一道溝通文本的“橋樑”,班級的學生在她的教導下,已經具備較強的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教學中,她自己也爲學生提供了相關的資料(關於“桃符”的資料,作者王安石的簡介以及《元日》的寫作背景資料等),拓展了閱讀文本的空間。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文化積澱定會越來越足,認知能力定會越來越強。

  《元日》評課稿之二

陳金風老師的課堂上一直洋溢着民主、寬鬆的氣氛,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把要學的知識拋給學生自己去探究,創設出對話式的閱讀教學。陳老師非常重視學法指導,她始終保持組織者、引導者的身份,充分相信學生,初讀詩之前出示導學目標,放手讓學生依據目標學習,方向明確,收效明顯。

教師一直用平等的身份,以飽滿的情緒與學生交流,巧妙地引導學生品讀詩句。通過激趣,讓學生懷着濃厚的興趣去讀詩,讓學生讀出自己的體驗,讀出詩句所描寫的場景和韻味。學生在讀、議、說中想象、理解、感悟。在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中,其樂融融地品味《元日》中所描述的過新年的習俗。

陳老師一直耐心地、逐步深入地指導學生讀好詩句。給我印象很深的是,教師指導同學們讀詩這一環節,給予學生的評價方式靈活多樣:“你讀得很專注。” “聲音響亮。讀得很清晰。” “讀出了節奏感。”隨即呈現課件上的節奏提示,讓學生練讀,教師示範朗讀後再請學生朗讀,“再讀,看看有什麼變化?”這樣指導之後,再請第四位同學讀,陳老師給出的評價是:“我聽出你很努力地讀出節奏。”這樣的鼓勵,學生怎不努力?“你讀出了韻味。”同樣是讚揚學生,但沒有用“你讀得很好。”這種籠統的評價語。當學生讀得不夠準確之時,老師耐心地給予指導,讓那位同學再讀,直到讀準、讀好爲止。“請你把第一(二)句再讀一遍……再讀。”老師留足了時間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我糾正。這種不爲“趕時間、走流程”而進行的教學,彰顯一種大道無痕的本色。陳老師在課堂上適應着學生的學習節奏組織教學,表面上看,似乎是教師的教學隨意性太大。而實際上是,因爲教師的耐心等待,課堂上的知識漏洞能得到及時彌補,課堂的效率極大提高,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大大減少,學生學習興趣的越來越濃,實現了 “輕負、高效”,課堂教學也進入了良性循環之中。

陳老師爲學生架設了一道溝通文本的“橋樑”,班級的學生在她的教導下,已經具備較強的收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教學中,她自己也爲學生提供了相關的資料(關於“桃符”的資料,作者王安石的簡介以及《元日》的寫作背景資料等),拓展了閱讀文本的空間。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文化積澱定會越來越足,認知能力定會越來越強。

最後提出兩點個人看法:一、導入時播放音樂的時間過短,導入時看畫面的環節可以安排到後面學詩說意的環節中。二、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熟讀中背誦《元日》,最好能寫一寫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