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語文A版四年級語文上《27 勇敢的少年》教案

語文A版四年級語文上《27 勇敢的少年》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7W 次

教學目標:

語文A版四年級語文上《27 勇敢的少年》教案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斯的勇敢。

2.將母親阻攔漢斯出海的過程改寫成對話,並演一演。

3.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漢斯的勇敢。

 教學難點:

將母親阻攔漢斯出海的過程改寫成對話,並演一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人們冒着生命危險援救遇險的船隻,第一次救援順利地完成了,可是還有一個人正等待第二次救援。這時,人們的心情“剛纔還歡欣鼓舞的人們,頓時又陷入不安之中,才落下的心,又懸到了嗓子眼兒。”救援隊長開始組織另一支自願救援隊。這支隊伍與上一支有什麼不同?

二、講授新課

(一)那是一個漆黑的夜晚,海面上烏雲翻滾,狂風怒吼,一條漁船在巨浪中顛簸,船艙已經進水了。船員的生命危在旦夕。

1.問:誰來讀一讀?(指名讀,評價。)

你聽出了什麼?把這種感受送進去讀。

情況危急和環境危險,側面表現了漢斯的勇敢。

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危險性和危機感。

2.師:海難發生後,村民們迅速趕去救援。一個小時後,救援船順利返回。由於船太小,還剩下一個人留在那等待人們的第二次救援,可救援人員個個累得筋疲力盡。這時,一個勇敢的少年出現了。(課前板題)讓我們喊出他的名字。(漢斯)他是怎麼做的?

(二)十六歲的漢斯自告奮勇報了名。

1.課件出示:漢斯報了名。

十六歲的漢斯自告奮勇報了名。

比較兩句的區別,理解“十六歲”(未成年少年),“自告奮勇”(主動要求),突出漢斯的“勇敢”。

2.一個在海邊成長的孩子,知不知道海浪足以吞噬生命?一個體驗過海難痛苦的人,明不明白憂心忡忡的背後是生死未卜的命運?可是,在這緊急關頭,——十六歲的漢斯自告奮勇報了名。

3.出示說話練習:十六歲的漢斯自告奮勇報了名,_____地說:“_____”。

4.母親聽到兒子自告奮勇報了名,她是怎麼做的?

(三)他的母親卻抓着他的胳膊,用顫抖的聲音說:“漢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萬不要去!

1.課件出示句子,自由讀。

2.指名讀,問:聽他讀,你聽出了什麼?(適當讓學生說)

你準備用怎樣的語氣讀?爲什麼?帶着自己的感受讀——

3.小結:母親極力勸阻,你認爲對嗎?

是啊,可憐天下父母心,誰願意自己的親人去冒險呢?

4.師引讀。

看到狂風怒吼的海面,母親抓着他的胳膊,用顫抖的聲音說:——(課件出示)“漢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萬不要去!”

想起十年前,漢斯的爸爸、自己的丈夫在海難中不幸喪生,母親抓着他的胳膊,用顫抖的聲音說:——

想起半年前,漢斯的哥哥、自己的大兒子出海至今杳無音訊,母親抓着他的胳膊,用顫抖的聲音說:——

得知唯一的依靠——小漢斯將要去冒險時,母親抓着他的胳膊,用顫抖的聲音說:——

5.望着母親憔悴的面容,聽着母親苦苦的哀求,漢斯真的一點都不爲所動嗎?不——!漢斯心頭一酸,淚水在眼中只打轉。但他強忍着淚水,堅定地說:(課件出示)

(四)“媽媽,我必須去。您想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說‘我不能去,讓別人去吧’,那情況將會怎樣呢?您就讓我去吧,這是我的義務。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們就得竭盡全力幫助他。”

1.齊讀。

2.漢斯說了幾句話?請自由讀讀這四句話,把你感受最深的那句反覆讀。

問: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話?爲什麼?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3.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細細地品讀漢斯說的四句話。(學生髮言)板書:品到心裏讀出感受。

第一句,“必須”表示堅決去救援的決心。(師板書:漢斯我必須去)

第二句,假設大家都不去的情況。(試想:假設大家都不去,情況會怎樣?

第三句,去援助別人是義務。義務:道德上應盡的責任。

問:他只是一個未成年的少年,這難道真是他的“義務”?這並非他的義務,他卻當作了自己的義務。)

(在漢斯心裏,“義務”是什麼?課件出示:只要________,就得________。

第四句,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們就得盡全力幫助他。

4.師:危機四伏的海面,沒有讓漢斯退卻,母親憔悴的面容,苦苦的哀求,沒能讓漢斯遲疑,他還是走了!強烈的責任感、義務感讓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出海救人?

小結讀題: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三、課堂練習

將母親阻攔漢斯出海的過程改寫成對話。

 四、本課小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們對勇敢有哪些更深的認識呢?讓我們向文中勇敢的人們學習,尤其向年僅十六歲的漢斯學習,記住他說的話。

 五、課下作業

1.抄寫文中的生字及成語

2.課外閱讀勇敢者的故事,在班裏開展“我心目中的勇者”故事會。

  板書設計:

勇敢的少年

只要有人需要援助

就得竭盡全力幫助

這是我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