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課文《趕海》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課文《趕海》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37K 次

  《趕海》教學反思1

本文主要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海邊趕海的事。生動地展示了趕海的無窮樂趣,流露出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三年級下冊課文《趕海》教學反思

文章重點是第三自然段。教學這一段時,立足於本課的“趣”、展現趕海的歡樂。文中描寫了追趕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蝦幾件事。我採用了讀、找、說、演這幾個環節。如教學第一句時,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讓學生反覆朗讀。再用上這樣句式口頭訓練,教學後面幾句話時讓學生找出動作描寫的詞,“摸、抓、捏”等詞語,讓學生同桌演練這些動作,再讓比較富有表演天分的學生上臺表演。從表演中理解文本,品味細節描寫,精彩的表演,給課堂帶來了歡樂,爲課堂增添了活力。

其次,重視了朗讀訓練,在整堂課中,我反覆讓學生進行朗讀,在讀中感悟課文,如:除了上面動作描寫的句子進行重點訓練外,還抓住一些描述語氣句子來訓練。如:“嘿、哎、哎喲、咦”。利用了多種形式,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來讀,讓學生在美美的讀中品味,《趕海》的情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之情。

課後進行了反思,:1、教學中只重視朗讀訓練,就課文而讀課文,應重視學生好詞好句的積累,以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2、課堂缺乏遷移訓練這個環節,如課文中細節描寫,動作生動細膩,應仿造抓螃蟹和捉蝦的寫法,憑藉生活經歷或想象,進行小練筆,寫寫生活中有趣活動。如:小河裏撈魚,捉蝌蚪等。結果時間調控不當,先鬆後緊,草率結束。

  《趕海》教學反思2

《趕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敘述了“我”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限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

對於大海,學生並不陌生,有的自己親眼目睹過大海的雄姿,有的在電視或書上見到過,但大海給他們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無邊的大海”、“遼闊的大海”、“波濤洶涌的大海”等等,那趕海是怎麼回事呢?不少學生都很難理解,那怎樣讓學生理解趕海並體會到趕海的樂趣呢?我想應該抓住文本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形式,啓發學生想象,從而感悟趕海的樂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點,圍繞“趣”字,讓學生找找文中“爲了表現趕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幾件事來寫的?”學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龍蝦”。“這幾件事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件?爲什麼?比較詳細的是哪一件?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通過這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從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趕海的快樂。有趣的幾個情境,還讓小組的同學進行表演,使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尤其是抓住幾個語氣詞的朗讀,從而既體會到樂趣,又理清了課文的條理,並教會學生在平時開展活動進行習作時也要像課文一樣有條理的寫清每一件事。

在“鬧”字的理解上,雖然我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去體會,但指導不到位,沒有引導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感覺,反而是後來的環節中提到了;還有在“追趕浪花”這一趣事上,沒有讓學生充分地想象浪花不時回頭,小作者追浪花會和浪花相碰的情景,這纔是追浪花的樂趣呢,我竟然沒有讓學生去想象,這說明我在備課時,有些細節方面沒有關注到。

我的教學語言雖然生動有趣,但是有時口語太多,教學語言還不夠精煉。

  《趕海》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一、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

《趕海》是蘇教版第六冊第11課,敘述了作者童年時代跟着舅舅趕海的一些趣事,抒發了熱愛大海,難忘童年生活的真摯情懷。全文的內容緊緊圍繞“趣”和“樂”來展開,重點描寫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蝦”等有趣的場景。課文行文流暢,內涵淺顯明朗,字裏行間充滿活潑和真摯,很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和情感實際。分析通篇課文,寓意簡明,可深挖的“點”不多,教學回旋餘地相對較小,故採用抓朗讀訓練學生語感,引導學生領會課文生動活潑的寫作特點,以讀寫結合的方法訓練學生寫作結束的教學方式。

二、做得還比較滿意的方面

1、先把學生導入意境。課前,播放《大海啊,故鄉》這首旋律優美,意境深長的歌曲,動人的旋律迴盪在教室,喚起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和無限嚮往。在課文結束時,《大海啊,故鄉》的旋律又一次響起,讓學生隨着美妙音樂進入意境,再次回味趕海的樂趣。還有追浪花時的視頻、摸海星和捉螃蟹時代創設情境,都是爲了讓孩子更好的體會趕海的樂趣。

2、緊扣“趣”,輻射全篇。

從一開課就激趣導入,整節課以“趣”貫穿整個課堂,放手讓學生圍繞“趣”自主默讀課文,動筆畫出體現趕海有趣的句子並進行品讀賞析。 抓住重點詞句,比如“摸呀摸呀”,“嘿…!”中體會捉海星給我帶來的樂趣。想象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和小夥伴被大螯夾住的有趣畫面,

4、讀寫結合,培養寫作能力。創新是課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目標,小學生模仿能力強,課文中的某個詞語,某個句子,或者寫作技巧都是學生模仿、提高寫作技能的對象和樣板。在這篇課文裏,值得學生學習借鑑的地方也不少,在教學時,我適時滲透方法,引導學生領悟,並幫助學生總結方法:這篇課文裏作者用了很多動詞和語氣詞,如:抓海星的時候用了“摸呀摸呀、嘿”,捉大蝦時用了“捏、咦、哦”,還運用了比喻句和擬人句,這不僅讓語言活潑了,還讓這些事更有趣味性。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們不妨學一學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寫我們自己的生活,把快樂與大家分享。

三、需要改進的方面:

1、對於課文的主題挖掘不夠深。教學時只是抓住了“趕海的樂趣”這一點,忽略了引導學生對“大海的熱愛”這一主題的體會。

2、這節課沒有徹底放手讓學生品讀和感悟,牽得過多,不敢放手讓學生自己評議讀書,學生之間的互動有些蒼白。

3、學生對句子的品讀停留在表面,對文本的思索與體驗的不夠深入,讀不到位。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根據對文本的理解大膽朗讀。

此次授課,我再一次體會到了教學機智,感受到了教師備課、精心設計各種有新意的教學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爲學生的“學”“悟”服務,讓學生更有興趣、更輕鬆地學習,豐富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讀寫能力,從而提高語文素養。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有進一步深鑽教材,靈活運用教材,讓學生成爲學習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