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7W 次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1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後面飽含着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代表着“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爲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

那麼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凸現語文本體,凸顯語文課程審美特點,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分析,做了精妙的設計。

教學片段一:先抓首尾,再探中間。

1、學生初讀課文後,交流: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你在哪裏找到的答案,能說說你的理解嗎?(學生:寂寞、不自信、孤單)

2、剛纔同學們說英子自卑、孤單,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它概括了英子的這些表現,哪個詞?大家找一找!(學生:憂鬱)

3、她就這樣一直憂鬱下去了嗎?沒有?你從哪裏知道她沒有一直憂鬱下去?(生:她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

4、英子是那樣自卑、憂鬱,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是什麼使英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課文的2、3自然段就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

[把第一自然段中英子經歷掌聲前的形象瞭解後,直接引導學生讀到第四自然段,看到英子經歷掌聲後的驚人變化,激發學生好奇心,是什麼力量如此神奇?]

教學片段二:以悟代講,以悟促情。

1、默讀第二、三自然段,畫出描寫英子動作和神態的語句,多讀幾遍,想一想英子是怎麼想的,在空白處寫一寫。師問:誰來讀一讀,說一說呢?

2、學生讀句子,把自己當作英子,說說自己心裏是怎麼想的,其餘同學結合課文中的詞句進行補充說明。

3、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通過朗讀來啓發學生感悟課文人物的心理、情感,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融入到新一輪的朗讀中。]

教學片段三:抽絲出繭,對比理解。

1、我們的課題是掌聲,在第三段中,寫到了大家的幾次掌聲?(兩次)

2、這兩次掌聲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第一次是支持、鼓勵;第二次是稱讚、表揚)(板書:支持、鼓勵、稱讚、表揚)

3、帶着不同的感情來讀兩次掌聲。

4、對比兩個“一搖一晃”。

師點擊出示: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的走上了講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裏一搖一晃的走下了講臺。師問:大家看,這兩句話中都有“一搖一晃”這個詞語。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姿勢,英子的心情有什麼不同嗎?(生答:第一次的心情是緊張、害怕;第二次的心情是高興、愉快)

[如何讓學生領會英子的內心變化,從而體現掌聲對英子深遠的影響,就要讓學生學會對比。英子上臺前後的心理變化要讓學生對比;英子經歷這一次掌聲前後的變化要讓學生對比;幾年後的英子和當初的英子也要進行對比。對比是學好這篇課文的一座重要橋樑。]

二、挖掘教材空白點,學會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

教學片段一:“猶豫”處填白。

師:英子, 當我叫到你時,我看到你猶豫了一下,才慢吞吞的站起來,眼圈還紅紅的, 你在猶豫什麼?

生:如果上去的話,同學們會笑話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話,老師會批評我。

教學片段二:“掌聲”處填白

師:同學們, 你們的掌聲這麼熱烈這麼持久,你們肯定是想借這熱烈持久的掌聲對英子說什麼吧?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會講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們會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難過,我們不會笑話你。

師:同學們,我又一次聽到了這熱烈的掌聲,這一次你又想借掌聲對英子表達什麼?

生:英子,你講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動人了,以後歡迎你再爲我們講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話說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聲音真好聽。

教學片段三:“感動”處填白

師:英子, 聽了同學們這熱烈的掌聲, 你爲什麼流淚了呢?

英子:因爲我沒想到,同學們不但沒有笑話我,還用掌聲鼓勵我,我非常激動。我一定要講好。

師: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爲什麼?

生:感謝大家對我的表揚,我還要繼續努力;謝謝大家的稱讚,我以後也要加入到你們中間和你們一起快樂地學習、遊戲。

三、拓寬教材精神領域,把愛化做支持、鼓勵、表揚、讚許。

在這篇課文中,英子因爲同學們的兩次掌聲改變了性格從而也改變了人生。課前閱讀提示說掌聲是一種愛的表現,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掌聲遠遠不是一個愛字能包括的,它還能細化成支持、鼓勵、表揚、讚許,從而也教孩子們明白在生活中我們能把掌聲送給更多像英子這樣需要掌聲的人,他們不僅是殘疾人,還可以是貧窮的弱者,甚至就是你身邊成績不太好,信心不太足的人。

上完這節課,我和學生都久久地沉浸在愛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從中領悟到: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愉悅、興奮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反反覆覆地朗讀,一次次地穿越語言文字,還文本以形象,還文本以畫面,還文本以情感,變他語爲己語,化文境爲心境。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2

上課前對於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清晰的地方也有模糊的地方。在識字環節以及對比掌聲前後英子給人的印象時思路比較清晰,但在引導學生感受理解英子的心理變化過程中教師心中目標還不夠明確,沒有一定的教學策略,這使得整節課有很多缺漏。上完課後仍有很多困惑,直至聽了老師們的評課以後獲得了一些彌補的方法。對於本節課三維目標落實情況及評課收穫反思如下。

1、知識與能力。

三年級教字要把握度,不能一節課讓學生吃成大胖子。本節課中知識與能力目標只是是認識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姿勢、猶豫、憂鬱、小兒麻痹症”等詞語。而寫字放到第二課時教學中。

在指導學生讀詞中重點指導學生容易混淆的詞“猶豫、憂鬱”,反覆讓學生多讀兩遍識記強化。在試講過程中,有的學生讀錯了,老師也只是強調兩遍讀音,至於學生有沒有真正記在心裏,就不得而知了。在此,教師應當停下來推學生一把,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區分兩個詞的讀音,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識記,印象會更加深刻。對於多音字“調”“落”,我只讓學生組詞區分,這樣區分學生的認識可能只停留在淺層次的認識上,並沒有學會怎樣去運用它,如果落實不到位,學生照樣混淆。可以把多音字不同的讀音組詞放到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選擇區分,老師也可將其作爲檢驗學生是否掌握詞語運用詞語的一種手段。另外,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識字詞不乏是一種好的識字方法,不僅增強了學生語感,還有利於學生聯繫課文內容識記。

三年級課堂識字要做就要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否則學生會留下很多“ 後遺症” ,老師再拿出時間來補救就得不償失了。

2 、過程與方法。

在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抓關鍵詞方法體會英子心理的變化。如在課文第一段中,引導學生透過“總是”體會出學生的自卑、孤獨、憂鬱等心理。先讓學生自讀,說說你讀懂了什麼?英子總是在什麼時候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學生自由談體會。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之後,老師創設情景引讀,“每當在--時,英子總是--,因爲--。”學生在反覆的想象朗讀中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再來談體會就談的比較深入了。最後再讓學生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學生讀出了味也就悟出了情。

在上課過程中,學生回答“在什麼時候英子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這個問題時,只是簡單的回答“上課時,下課時”這樣簡單的句式。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學生養成很好的說話習慣便能行文如流水了,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每一句話。

教學中我還讓學生動筆畫一畫描寫英子神態及動作的句子,課前預設在學生畫完後深入體會這些句子。但讓學生畫出來以後老師就置之不理了,畫的句子沒有發揮好作用,只是走了一個形式,老師也是僵硬的引導學生淺談體會。

除此之外,還運用了角色體驗,情景對話,想象補白等方法幫助學生揣摩英子的心理。但這些策略在課堂上並沒有凸顯出來。

在讓學生理解“英子猶豫了一會,慢吞吞的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句話時,試圖讓學生通過抓關鍵詞“猶豫”“慢吞吞”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但是隻讓學生初步談了自己的感受,便急於讓學生讀出英子當時的心情。學生在此理解的並不深入。在這裏學生自由談感受僅停留在第一層次的朗讀體會上,學生談完了,教師可讓學生置換角色。“如你是英子,此時你在想些什麼呢?”教師可隨機採訪“英子”的真實感受,學生真正把自己當成英子,感受會更深入。然後再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抓關鍵詞談出理解,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方法把對這些關鍵詞的理解讀出來。可以這樣引導學生,“猶豫,慢吞吞這些詞語讀好了就能體會出英子的內心了。”“你就是英子,怎樣讀?”“我彷彿看到了一個自卑的英子,你想怎樣讀?”這樣給學生方法引導學生朗讀會比單純的讓學生朗讀更有效。

聽到兩次掌聲時讓學生想象補白英子的心理。學生能想象出英子的心理活動,但在讓學生合作朗讀時,卻朗讀的大打折扣。要讓合作朗讀不走形式,讀出味道,首先要分工明確,哪些角色讀哪部分要責任到人。其次讓學生練習合作朗讀,配上適當的音樂渲染激情,教師還可適當的增加過渡語。最後學生放開聲音展示朗讀讀。經歷這樣一個訓練醞釀的過程學生的合作朗讀也就不再是形式上的朗讀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課目標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他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學生經歷完兩次掌聲帶給英子的變化後,讓學生感受英子的來信所表達的內容。教師問學生“這掌聲僅僅是掌聲嗎?掌聲還是什麼?”學生回答是友誼,是關心等等。事實上,學生已經談的很好了,但老師卻僵硬的將學生的情感昇華到是一種“愛”。這種牽引很沒有必要,應當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即便是“愛”的'體現,也不能強加給學生愛就是公共汽車上給老奶奶讓座,就是對爸媽的一句問候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這樣的引導只能框住學生的思維。可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生活中的愛都有哪些體現,如此才能將愛植根於學生的心靈。

除了以上三維目標的落實情況外,教師自身也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本課讓學生齊讀課文較多。齊讀強調整齊劃一,聽覺效果好,但不利於學生的個性化朗讀。因此,齊讀要有選擇在適當的時機運用,在四上《觀潮》一課中,可讓學生齊讀感受潮來時的壯觀,學生在齊讀的過程中能夠幫助理解。但在《掌聲》這一課中就沒必要總是讓學生齊讀了,在這裏齊讀只成了一種形式而已。

其次,在本節課中教師的評價太單一,有時在重複學生的話,這都說明了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沒有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沒能抓住學生的回答進行適當的點評。教師在上課中若想不自導自演,唱獨角戲,就要學會用心傾聽,如此才能與學生交流互動,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效的評價對教師也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首先要明白,當學生讀到“這樣”的程度時,教師應怎樣推進學生的思考;當學生讀到位時,應當怎樣激勵評價;讀不到位時,應當怎樣評價;學生的讀較之前有了發展時,應怎樣的鼓勵評價。在評價中教師心中若做到有目的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才定然是高效高質的評價。

最後,教師的提問過多也比較瑣碎,之所以有那麼多的問題反覆的問學生,這也是教學無策略的一種體現。上課中有很多無效的問題隨口而出,不講求策略。提問在課堂上是不能避免的,但如果做到以一掛問,所有的小問題都圍繞一個大問題展開,這樣會使課文結構形散而神聚,所有的小問題便成了有目的的策略性問題。提問還應當是推動學生理解的,不能只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問題要有推動性指引性,如果問來問去使得學生的思考迂迴縈繞,沒有發展,那麼問題便是無效的。提問應幫助學生體會文章情感,還要落實學段特點。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3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小英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

《掌聲》這堂課我主要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後來的小英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對比,由淺入深,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內容,受到思想教育。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兒童的情感容易激發,也容易變化,因此,在生情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情感的體驗上升爲理性認識。從情到理是認識上的昇華。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給學生進行場景的描摹,或情境再現,或傳遞情思,或渲染氣氛,力爭讓學生如臨其境,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既豐富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使其心靈產生感應,加深對文本主旨的理解。教學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會說……”、“如果你是小英,你會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說……”等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爲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融入情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在角色參與、角色轉換中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昇華了思想認識。

教學中更存在許多遺憾,讓學生通過朗讀品讀感悟到小英的前後變化,從自卑、憂鬱、膽小到開朗、自信、勇敢,在朗讀指導上,品讀上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也不不夠及時與機智。作爲低年級的學段,識字寫字教學時間不夠充分,受限於文本教學任務的完成,對於識字寫字教學的力度還不夠,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並有效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