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通用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通用12篇)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①、識記積累有關字、詞和文學文體常識。

②、學習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體會記敘的感情色彩。

〖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教學的目標、教材重點,選用的教法和預計效果如下:

提問法、討論法—— 能精講、善導、內容要點集中,思維方向集中。

比較練習法——優化訓練,突出重點,使難點形象化。

讀寫結合法——以寫促讀、突出“應用語文”。

談話法、演示法——作激趣、引思,突出“與生活密切聯繫”,創設良好課堂氣氛。

〖學法指導〗

1、根據單元的要求,要求學生自覺使用工具書。

2、根據課文內容特點,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和課後練習,會速讀(或跳讀)、研讀相結合。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佈置預習〗

(1)、查字典:給課文“預習提示”中和閱讀過程中的生字注音,連同課文註釋中的文字注音一起拼讀,並抄錄積累。

(2)、閱讀理解課文中註釋的詞義,其他生詞查詞典解決,抄錄積累。

(3)、指出本文的文體,作者及其稱號、著作,抄錄積累。

(4)、通讀全文,熟讀課文第②段和第⑦段描寫:“捕鳥”過程的文字。

(5)、以《我的樂園》爲題寫一段話,要求對身邊生活作細緻觀察,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

〖課堂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1、導入新課:先由上單元寫“家庭生活”引入學生另一個身邊生活“學校生活”,交代本單元學習的就是“學校生活”,然後投影課本插頁中魯迅像,並強調魯迅作品在中國

文學上的影響和在教材中的地位引入本課學習,板書課題。

2、明確課文的教學目標和本課時學習要點。

(二)預習檢查:

作爲本課的預習檢查,內容很重要:一是通過檢查“預習(1)、(2)、(3)”,教師幫助明確後,完成“目標①”。二是檢查“預習(5)”時(注意省時)只作抽查,且主要記錄一二個同學習作中詞語的形容、動作的.表述與文段總體意思一致和不一致的句子作課堂訓練時的範例,檢查不作評述。此外,檢查“預習(4)”主要是爲學生疏通閱讀障礙和強調課文重點文段。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提問:課文寫的是什麼時候的事?寫了哪幾個地方?作者喜歡哪一個地方?

討論:從題目上看,本文應分幾個部分?[兩部分]從百草園寫到三味書屋,在層次結構上中間怎樣處理?[過渡]”學生討論明確後再讓學生找出文中的過渡段。

在這一步的操作中同步完成一個板書(附板書一)

感情[美、喜愛] 感情[醜、討厭]

8 對原文的詞語改寫,要求表達討厭的感情。

油蛉在這裏([低啼]); 蟋蟀在這裏([抽泣])

有時會遇見([嚇人])的蜈蚣;噴出一陣([惡臭])

小結:詞語本身是有感情色彩的,要表達自己的感情,可以不直接說出來,藉助“準確的形容”即能表情達意,無論是閱讀理解或作文表達,應深刻地體會這一點。

4、學習③—⑥段:

略講。先小結第②段“詞語形容 景物美,喜歡 百草園是‘樂園’(補充“板書二”)然後用談話法讓學生結合課文逐層明確“這一層寫故事 喜歡聽神祕的故事 長媽媽講的故事很神祕,很喜歡聽 百草園是‘樂園’”(補充“板書三”)

5、學習⑦⑧兩段

在文中找出“捕鳥”過程的句子並上講臺演示捕鳥過程,再導入“準確表述動作”的學習。由於演示中,動作的“準確表述”很具體,易快速把握。然後教師小結並板書(附

板書三)

語言特點:

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

6、“部分”小結

依據“板書二”從整部分層次結構上作簡單小結。

五、課時小結。

六、佈置課後練習作業:

1、背誦第二段。

2、“百草園”裏,作者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是“學校生活”。“三味書屋”直接寫了“學校生活”。試預習“三味書屋”部分,分別找出兩部分中“學習的環境、教課的先生、學習的內容”,並加以對比,結合完成文後練習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學習“三味書屋”部分,體會文章對三味書屋環境和先生的描寫。

2、討論文章的主題。

〖教學過程〗

一、朗讀第九自然段

完成課後練習三

點撥:

1、副詞及其表達作用。

2、過渡的知識

二、默讀10-24段

1、從文中找出寫三味書屋環境的句子,說說三味書屋的環境是怎樣的?

點撥:第10段的描寫。第17段的描寫。

2、文中還寫到了作者的老師,從文中找出這些句子,說說這是怎樣的一位老師,你喜歡他嗎?

點撥:抓住文中關鍵詞語和關鍵語句去理解

極方正、質樸、博學,和藹,

A、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

B、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

C、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

D、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

3、百草園中有許多趣事,如拔何首烏等,作者在三味書屋有沒有?分別是哪些趣事?

點撥:第17段;讀書;上課時的畫畫等。

4、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三、討論文章的主題

討論課後練習一

點撥:從文中看來,作者覺得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是快樂的還是痛苦的?

充分肯定學生的意見,最後統一爲第三種。

四、積累

魯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業

你知道魯迅先生的經歷嗎,請同學們查找課外資料,寫一篇介紹魯迅先生的練筆,下節課上課時給大家介紹。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課文描述百草園生活的部分,學習課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

2.體會作者對百草園作爲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感受百草園的趣味生活

2.通過討論交流掌握本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3.在導遊活動中感受作者對百草園的特殊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偉人童年時美好的記憶,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描述百草園生活的部分,體會作者對百草園作爲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課文多角度,多層次,井然有序寫景的特點

突破方法:通過“導遊”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着問題讀書;問題抓住重點,指導讀書方法,引導學生思考;注重方法的指導,引領學生進入課文,與文本對話,與事物對話,從而感受文章的表達技巧,感受作者對百草園作爲兒時樂園的特殊感情

【教法與學法導航】

教法導航:情景法、引導法、點撥法、討論探究法、活動法等

學法導航:

朗讀法、品味法、合作法、讀寫結合法、體驗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認真分析學情,根據本課內容特點和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等

2.查閱有關“百草園”的書籍、網站,收集與本課時有關的圖片、文字資料等,創設一個輕鬆活潑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

3.對課堂充分預設,積極尋找重難點的突破方法

4.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繼續朗讀課文,掌握百草園部分的主要內容

2.查閱有關導遊知識的資料,準備課上交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自從魯迅先生創作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後,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便名噪海內外每到節假日,大批遊客涌向浙江紹興魯迅故居附近,去遊覽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以此來回味魯迅先生小時候的逸事,表達對魯迅先生的懷念

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名導遊,請根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的內容,爲遊客做一番聲情並茂的導遊(出示魯迅故居圖——百草園)你認爲一個出色的導遊最基本的素質應該是什麼?

(投影顯示:能準確挖掘景點的妙處,並將它準確傳達出來,以增強遊客遊覽的興趣)

今天,大家將面臨一項艱鉅的任務,那就是爲魯迅老屋後的百草園擔任導遊,引導遊客遊覽百草園,領略百草園的美希望每一位學員都能順利過關!

二、美點概覽:

雖然,我們暫時還不能身臨其境去遊覽真正的百草園但是,我們手頭有最好的資料: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們和少年魯迅一道共同領略百草園的無窮樂趣吧!

自讀課文1~8自然段,用“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你看那”的句式概括百草園的妙處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回答示例: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美麗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莢樹……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神祕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魯迅的眼中,百草園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鳥遊戲……

概括你對百草園的瞭解,說一說百草園有哪幾方面的美點

學生回答後明確:景物美傳說美遊戲美

三、美點欣賞:

我們已經知道了百草園的景物美、傳說美、遊戲美,那麼它們究竟美在何處呢?下面讓我們細讀課文,親自去領略吧!

投影顯示:(百草園圖),以持續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句子

1.課文第2自然段,描繪了哪些景物?它們的特徵分別是什麼?作者按怎樣的順序介紹景物的?作者又是如何做到繪聲繪色地描寫景物的?

討論明確:

景物:“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葚”“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蟊”“何首烏”“木蓮”“覆盆子”,草園中的景物如此繁多

特徵: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①“碧綠的”“紫紅的”寫出了繽紛的色彩;

②“光滑的”“肥胖的”“輕捷的”寫出了有趣的情狀;

③“長吟”“低唱”“彈琴”給人聽覺上的愉悅;

④“又酸又甜”寫出了充溢於口的味覺感受

同時這些景物又反映了季節的更迭,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是在盛夏,蟋蟀叫是在秋天,冬天雪景,構成了完整的四季圖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基於上述認識,這一課着重實現兩個教學目標:

(一)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準確生動地描寫事物的方法以及遣詞造句的精妙。

(二)體會作者輕鬆愉快、幽默風趣的散文筆法。

二、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回憶童年趣事,是溫馨而甜蜜的。中年時的魯迅爲了追尋這種甜蜜,特意寫了一組回憶散文,結集爲《朝花夕拾》。單看書名,就洋溢着濃濃的詩意和情趣,今天我們學習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

教師以輕鬆愉快、幽默風趣的語調朗讀全文(或用配樂磁帶),爲學生理解文意題旨及風格特點作好鋪墊。(如換成學生自讀,效果較難保證)。

四、重點學習

(一)詳學“百草園”部分。

問:作者回憶描述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地的童年生活,文章以此分爲兩部分。

大家覺得哪部分最有趣、最愛讀?(百草園)那我們就重點學習“百草園”部分。能否給這一部分加一個小標題?

“相傳叫百草園”,連園名都是“相傳”而來,可見年代久遠。開篇即渲染一種滄桑感、神祕感,令人嚮往,急欲一遊。第一段最後一句“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畫龍點睛,成爲第一部分的“文眼”。字裏行間流露出深深的懷戀。

問:具體描寫“百草園”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二段)

學生齊讀第二段。教師引導學生想像“百草園”的美景,並給學生時間,將之擴寫得更細膩逼真:“百草豐茂的百草園,在身體四周鋪展開來,空氣中瀰漫着百草清純的芳香和泥土溫和的氣息。時而站在菜畦的壠上,彎腰間一間苗,菜葉上滾動着晶瑩的露珠,陽光下閃耀着七彩光輝。時而站在井臺上,用手摸一摸石井欄,潔白而光滑。縱身從井臺上跳下,仰起頭來,看高大的皁角樹,從墨綠的樹冠上,透射下一縷縷筆直的光線,斑斑駁駁地印在地上,微風過處,無數光斑閃耀,像一地碎紙屑在翻動。爬上桑樹,把柔嫩的枝條拉彎,摘一把桑椹,又紅又紫晶瑩剔透,不用吃,嘴巴里已溢滿了口水。看到樹葉里拉長聲音、引吭高歌的鳴蟬了嗎?看到黃黃的菜花上那隻忙忙碌碌的黃蜂了嗎?時起時伏,嗡嗡不已。突然,一隻輕快的叫天子突然從草間直竄上雲霄去了,天瓦藍瓦藍,只有朵朵白雲飄浮着,天上早沒了雲雀的影子。……”富有詩情畫意的想像以引導和擴寫訓練,使學生如臨其境,更增添了對“百草園”的喜愛之情。

作者寫百草園的概貌很有次序,反映出觀察得細緻:第一個“不必說”從低處寫到高處,寫植物,是靜態,是春景,給人清新遼闊的感覺;第二個“不必說”又從高處寫到低處,寫動物,是動態,是夏景,使人感到人跡罕至的百草園充滿生機;“單是”以後,又從動物寫到植物,動物又分有聲和無聲,植物分可吃與不可吃,是秋景。對各色動植物的形狀、聲響、滋味各方面都作了恰當的點染,使人感到百草園確實生機盎然、樂趣無窮。第二段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反覆誦讀,限時背誦。

問: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用了哪些動詞、形容詞,把“百草園”的各種景象描寫得形象生動、歷歷在目?

(形容詞如:“碧綠”“光滑”“高大”“紫紅”等;動詞如“長吟”“伏在”“直竄”“低唱”“彈琴”等。用詞準確、精練而生動。)

教師強調:描寫景象,需仔細觀察,抓住特點,巧用動詞、形容詞。(板書)

問:爲表現“百草園”的“無限趣味”,作者採用了一種什麼句式?(採用了“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的句式)

這種句式的容量很大,不但在“不必說”之中,做到了簡略地概說,而且突出了“單是”以後的重點,讓人感到僅僅“單是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已趣味無窮,可想而知“百草園”的佳趣一定比比皆是,數不勝數,更勾起了讀者無限美好的嚮往。要求學生運用“不必說…”句式及恰當的動詞、形容詞,進行口頭作文。5分鐘後,同學們爭先恐後口頭作文,或講述童年玩“老鷹叼小雞”的遊戲,或回憶小學捉泥鰍的情景,或口述升入初中後的見聞。如《我校的宣傳走廊》:“跨入初中大門半月來,我感到一切都很新鮮。不必說寬敞的實驗室儀器琳琅滿目,也不必說校史陳列館的.內容豐富多彩,單是校門內兩側的宣傳走廊,就有無限的情趣:‘時事要聞’‘文苑天地’‘數理世界’‘學生風采’……”口頭作文費時不多,卻爲學生將知識轉化爲能力架設了一座橋樑。

描寫百草園時插入的“美女蛇故事”,可不講或略講:這是由“赤練蛇”引起的相關聯想,豐富文章內容,增添閱讀情趣,塗抹神祕色彩。說明即便是驚心動魄的“美女蛇故事”,也是趣味盎然的“百草園”的一部分,中年的魯迅依然記憶猶新。

問:春夏時的“百草園”是美麗迷人、充滿趣味的,那麼冬天的百草園如何呢?(不下雪的百草園比較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作者描寫雪後的百草園也是充滿樂趣的,重點寫捕鳥。教師要求學生熟讀“掃開一塊雪……養不過夜的”一段,體會“雪地捕鳥”一段作者連續運用了哪些動詞?(掃、露、支、撒、系、牽、拉、罩)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捕鳥的經歷,談談捕鳥時緊張而愉悅的心情,並準備竹篩、短棒、長繩等捕鳥用具,讓學生按照魯迅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動手演示捕鳥過程。這樣,既引導學生認真看課文,體會一系列動詞的準確性,又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增添了課堂的生活情趣。

教師強調:交待事情,需有條理、準確地運用動詞。(板書)

印發或誦讀史鐵生的散文《我與地壇》的片斷,與課文比較閱讀,異中見同,擴大閱讀面:“……撅一杈樹枝左右拍打,驅趕那些和我一樣不明白爲什麼要來這世上的小昆蟲。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停在半空;螞蟻搖頭晃腦捋着觸鬚,猛然間想透了什麼,轉身疾行而去;瓢蟲爬得不耐煩了,累了祈禱一回便支開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樹幹上留着一隻蟬蛻,寂寞如一間空屋;露水在草葉上滾動、聚集,壓彎了草葉轟然墜地摔開萬道金光。滿園子都是草木競相生長弄出的響動,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園子荒蕪但並不衰敗。……”(全文見新高中《語文》第二冊)

(二)略學“三味書屋”部分

問:作者如何從描寫“百草園”過渡到“三味書屋”?(用過渡段)學生齊讀過渡段,體會幽默風趣的語言。“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的句式表達了少年魯迅對百草園的留戀,對自由生活的熱愛,而且以兒童的心理來作種種揣度,更顯質樸、天真、可笑。

問:私塾先生給大家印象最深的表現是什麼?(讀書的樣子)

讓學生依照書上的描寫,模仿先生讀書的樣子。若有條件,可適當化裝:長衫、眼鏡、鬍鬚……

問:爲使人物形象生動有趣,魯迅描寫了教書先生哪些方面?(神態描寫——微笑起來……;動作描寫——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語言描寫——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

教師強調:刻畫人物,需注意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板書)

私塾先生在文中並非反面角色,作者並沒有表現出對先生的惡感,也沒有把主題放在批判舊教育制度上。儘管先生有些古板迂腐,但不失爲一位教學認真、心地善良、值得尊敬的老人。在魯迅看來,“三味書屋”的生活和“百草園”一樣,是值得留戀和回憶的。

五、梳理總結

本文思路清晰,先寫“百草園”,後寫“三味書屋”,中間用過渡段。寫百草園重點寫了三方面內容,寫三味書屋重點寫了私塾先生讀書神態,層次分明。語言輕鬆愉快,幽默風趣,可讀性很強。籠罩全文的是一種依依深情。

六、課後作業

剛纔我們一起分享了童年魯迅的歡樂。同學們也是十一二歲,也是剛剛走出童年的大門。

童年就像珍藏在你們記憶深處的桃花源,有青山、有綠水、有白雲、也有藍天;有晚歸的牛羊,有牧童的短笛;更有母親那一聲聲悠長的呼喚。童年,濃縮了一段歷史,一段淚珠也在唱歌的歷史;童年,沉澱了一個童話,一個冬天裏也有花香的童話。童年的故事說不完,就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顆都晶瑩剔透,每一顆都熠熠閃光。同學們能不能把童年的趣事說出來給大家聽,讓我們也一塊來分享你們的快樂呢?大家想不想用我們這節課學到的方法試着也寫一篇《難忘的童年》,和魯迅先生比一比誰寫得好呢?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4

【指導思想】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文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隨着歲月,他的煩惱增加了這便是成長,有喜也有憂,有憧憬也有一絲絲擔心。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將邀請一些大作家爲我們講述成長的故事,今天走進我們課堂的是文學大師魯迅,他帶來的故事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合上書,快速回想課文內容。

2、提問: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內容?

⑵課文提到了哪些地點?

⑶百草園對於作者來講有什麼重要意義?

(板書:樂園)

三、分組討論

爲什麼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麼樂趣?

四、引導學生總結

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幹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1、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一般學生會回答泥牆跟一帶,捕鳥)

2、爲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爲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

因爲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小結:

童年是夜空中偶然閃爍的星星,雖不十分耀眼,卻透漏着永恆的生命力。

童年是半空裏的風箏,整天飛行在嬉笑中。

所以當魯迅一天天的長大,他不得不同他的樂園告別上學去了。我們可以想見一個小孩子被押解着,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上學的情形。他能適應得了學校生活嗎?

五、快速閱讀我在三味書屋中的生活

百草園是我用回憶美化了的樂園,三味書屋卻是我生活了七年的學堂。

(板書:學堂)

小組討論:

1、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對於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於知識的追求,天真幼稚,歡樂,細緻的觀察生活,好奇心。

2、這時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生活的我和我的生活又有什麼不同之處?

生活比較枯燥,學習內容引不起興趣,老師不允許問課外的知識,原來的貪玩到現在的用心學習,有趣的'故事到聽不懂的文章。對長媽媽的依戀到對老師的尊敬。

3、告別了童年的無憂無慮,魯迅開始有了自己的祕密。自己的煩惱,自己的思想與見解了,他爲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呢?他能夠逃避,不去上學嗎?

(板書:成長)

4、什麼纔是真正的成長,是年齡的增大?是體重的增加,結合課文,說說你的見解。

六、再次認真看課文,請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七、回到課文中去,模仿你認爲寫得最美的句子寫一段話

八、小結拓展

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在我們學過的《風箏》一課中,在我們看到的魯迅的照片中,他卻是一個很嚴肅的,甚至有點不近人情的感覺。那麼魯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作業就是蒐集關於魯迅的文章、作品與資料,然後寫一篇《我眼中的魯迅》,時間是兩週。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5

創意說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景色描寫形象細膩,事情記敘完整生動,人物描摹惟妙惟肖。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這些特點,學習本文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豐富自己的語彙,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步驟:

一、組織學生聽課文朗讀磁帶,並討論下列問題:

1.從課文標題和文章看,全文寫了哪兩個地方?作者對這兩個地方各是什麼感情?

2.文章的過渡段是哪一段?全文是按什麼順序記敘的?

二、研讀課文第一部分,體會作者童年時代在百草園的樂園生活。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2.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1)這一部分的寫作順序是什麼?

(2)這一部分寫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徵分別是什麼?請學生找出相關的詞語。

(3)“雪地捕鳥”這一情節,哪些動詞運用得準確、生動?

(4)“美女蛇”故事的插敘有什麼作用?

(5)離開百草園,作者的心情怎樣?這一小節(第9小節)的內容在文章結構上所起的作用是什麼?

3.指導學生集體朗讀文章第一部分,體會作者所表達的對百草園的喜愛和留戀之情。

三、研讀課文第二部分,理解“我”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的方方面面。

1.指定學生朗讀課文第10、11小節,概括這部分的內容。引導學生體會“我”對先生的敬重之情,並找出相關的詞語進行分析。

2.學習課文第12節至文章最後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1)這部分內容寫了幾件事情?

(2)寫大家到三味書屋後面的'園裏去自尋樂趣,除了表現孩子們的天性之外,還有其他什麼作用?

(3)哪些內容的描寫表現了封建教育的陳腐與失敗?

四、課後練習。

1.認真朗讀並背誦課文第2小節,體會作者寫景手法的高妙。

2.通讀全文,請說出你所認爲的作者童年生活中最有趣的事情,說明理由,並與同學交流。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6

【教學重點】

學習重點應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園”。即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這一部分。只有深刻體味到在“百草園”這個自由廣闊的天地裏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三味書屋”單調、沉悶、枯燥的生活是怎樣束縛和摧殘着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的。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後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3、理解結尾的話。

4、理解行文中敘述口吻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結構、情感、和主題。

2、學習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準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3、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探究的習慣。

【學習方法】

朗讀法、感悟、品味、交流。

【課前準備】

1、讀準“讀一讀”中的字音。

2、自看並理解註釋中的詞語。

3、閱讀課文,質疑。

4、思考:探究與練習。

【課堂類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已學過回憶魯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問回憶的方法回顧已學過的有關魯迅的知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爲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2、導語:

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充滿着生機和活力,裏面滲透着作者強烈的感情,閱讀時要細心品味;文章寫景狀物、敘事寫人真切具體,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

三、學習文章結構

1、提問:本文題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討論並歸納:文題出現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從此,可以發現,課文大致分爲兩個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耍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裏?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討論並歸納:

⑴百草園:從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⑵三味書屋:從“出門向東”到完。

⑶過渡段:第9自然段。

3、提問: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麼?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並歸納:第一段是總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後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麼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四、學習景物描寫

1、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並歸納:(老師提示引導並歸納)

⑴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⑵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讓學生分別找出相關內容)

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

聲:長吟、彈琴。

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鳴蟬。

秋景:蟋蟀的叫。

⑶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牆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地寫動物;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

(4)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的樂園。

2、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寫景的妙處。

五、學習民間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園

1、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後,又寫的是什麼?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讓學生簡要複述和評論這個故事。

2、問:文章爲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並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祕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爲兒童樂園的情趣。

3、下面一段寫的是什麼?

寫的是冬天的百草園。

4、冬天的百草園最有趣的是什麼事?

5、捕鳥。

6、文章是怎樣描寫捕鳥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爲什麼要寫捕鳥?

討論並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後寫捕鳥的收穫、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六、小結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着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七、佈置作業

1、背誦第二段。

2、“百草園”裏,作者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是“學校生活”。“三味書屋”直接寫了“學校生活”。試預習“三味書屋”部分,分別找出兩部分中“學習的環境、教課的先生、學習的內容”,並加以對比,結合完成文後練習一。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7

【教學目標】

1、進行閱讀方法指導,使用閱讀通用學案,留給充足的閱讀時間,讓學生獲得屬於他們自己的閱讀體驗,再在討論閱讀所得中學會參與、表達、傾聽與討論,獲得自己的閱讀成果。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理解作品內容,領會文章主旨,鼓勵獨特見解,引導明確: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3、體會記敘的感情色彩。

4、揣摩作者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指導學生寫作,能在記敘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點】

1、學生地主題閱讀和閱讀習慣的培養。

2、對文章主旨的主體領悟。

3、準確的表達。

【教學難點】

1、學生討論閱讀所得,形成自己的閱讀成果。

2、準確表達的訓練與運用。

【教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學案。

【教學過程】

一、通用閱讀指導

目的:重新明確文章的一般閱讀方法、要求和程序,爲生成性閱讀做好準備。

1、二步自讀法指導及閱讀要求。

2、分發學案。

3、重申學案填寫的方法。

二、生成性閱讀

目的:把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寬鬆、沒有太多的事先束縛的狀態下,獲得對本文文本閱讀的第一手經驗。

1、學生開展主體閱讀,理解文本,感悟主題,揣摩表達,收集所得,提出疑問,自述理由。

2、碰到困難與周圍同學交換意見或向老師求助。

3、教師巡視,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閱讀中碰到的難題。

4、完成閱讀後,與周圍同學交流閱讀所得,探討問題。

5、完成學案相關內容的`填寫,要注意味自己的觀點準備理由,等待下節課參與全班的討論。

三、閱讀思路的拓展

目的:根據本文本的特點,引導學生採用雙向互動對話式閱讀的方法,拓展閱讀思路,開展更深層次的主體閱讀活動,爲下一課時的討論和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作更充分的準備。

1、教師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觀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運用猜測、聯想、換位思維等方法,估測本文的寫作內容、順序安排和主要寫法。

2、學生討論。

3、歸納結論:

⑴ 從標題上看,作者必須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地點轉移順序來安排寫作內容,重點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各自的樣子和生活狀況;兩者之間必須安排過渡,過渡段要交代轉移的原因;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有可能形成對比。

⑵ 從上面的猜測可以看出,閱讀本文,應先從整體上掌握4個問題:百草園的樣子和生活?三味書屋的樣子和生活?爲什麼到三味書屋?作者力圖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四、作業

課外圍繞猜測獲得的結論,作進一步深入的閱讀,準備下課時交流閱讀所得,參與討論,收穫自己的閱讀成果。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1、交流閱讀所得、討論讀後疑問、整理各自領悟、收穫到的閱讀成果;

2、進行語言運用訓練。

教學程序

一、交流閱讀所得,探討對文本的整體理解

1、出示上課時學生歸納所得的對文章整體把握必須首先解決的4個問題:

⑴ 百草園的樣子和生活?

⑵ 三味書屋的樣子和生活?

⑶ 爲什麼到三味書屋?

⑷ 作者力圖表達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交流閱讀所得。

3、對有不同看法的結論,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要充分地給學生時間探討,不能急於下結論。

4、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的是對作品主題思想的悟解,要藉助課後第一題,引導學生明白:從自由自在的嬉戲到接受學校教育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都一樣的值得珍惜。

這是最基本的`底線。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可以保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觀點,教師要允許這種不同理解的存在。

二、交流閱讀所得,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獨特領悟

1、學生說出自己認爲文中寫得精彩成功的地方,或說出覺得作品寫得失敗的地方要求說明理由。

2、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做到:一是引導學生說透,二是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討論百草園物事、雪地捕鳥、痛別百草園三個文段中語言運用技巧和情感色彩的表達的作用,達成第3、4個教學目標。

3、對精彩之處多形式朗讀。

三、討論閱讀中產生的疑問,激勵深入或拓展式的探討

1、學生說出自己在閱讀中的疑問,並陳述自己的理由,或陳述自己對答案的猜想。

2、教師引導、激勵學生參與探討,用頭腦風暴的方式來碰發學生對作品的進一步解讀;對學生實在莫衷一是的問題,教師可作適當點播;對課堂上解決不了,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充分肯定,並且存疑,激發學生課外進一步尋求答案。

3、教師在本環節中要高度注意,隨時根據學生的問題和討論的情況,判斷、選擇、生成新的學習點,並引導學生探討學習。

四、歸納形成結論

1、學生整理閱讀和探討所得,在學案上整理、寫下自己的收穫和感受。

2、交流學習成果,談學習的感受。

3、共同歸納學習成果,讓學生形成必要的筆記。

4、教師強調:這些成果都是同學們自己在閱讀和探討中自己收穫的,而不是老師講給的。

五、語言運用訓練

課後題二、三題。

六、作業

1、基礎作業:

⑴ 生字詞抄寫、生字注音,重點詞語的解釋;

⑵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說……”仿寫;

⑶ 雪地捕鳥仿寫:動詞的準確運用。

2、拓展閱讀:練習冊課外文段閱讀。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9

教學目的

1、培養熱愛大自然,追求新鮮知識的童心。

2、學習通過對比來反映生活的寫法。

3、學習運用形象、準確的詞語狀物、敘事、寫人。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

(2)記敘的感情色彩。

2、難點:

(1)對三味書屋內容和寫法和理解。

(2)兩相比照的結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約二分鐘〉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種子撐起毛絨絨的絮傘離開母親的'懷抱到大自然去尋找自己的天地一樣,包含着依戀與嚮往。魯迅先生在他四十五歲時,回憶自己童年時期的往事,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這是朵“夕拾”的小花,字裏行間蘊含着純真、質樸之情。閱讀時要細心體會。

二、看文下注釋和“預習提示”瞭解作家作品及學習重點。〈約三分鐘〉

三、檢查預習情況(不看課文)。〈約五分鐘〉

1、出示小黑板(學生說、互相糾正、教師指導)

①常用字(要求會讀、會寫、會用)

畦、斂、髓、罕、蛻、鼎、拗

②辨析讀音(要求掌握)

確鑿、攢成、長媽媽、系一條長繩、宿儒

2、出示詞語(要求會解釋)

確鑿、輕捷、鑑賞、人跡罕至、人聲鼎沸

四、默讀課文(集中注意力、不動脣、不指讀),讀後回答〈約五分鐘〉

1、根據本文標題的結構“從……到……”分清寫百草園和寫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一、(1-8)節、二、(9-24)節]

2、哪一節是連接這兩部分的過渡段?[第9節]

五、教讀文章第一部分,重點分析第二節。〈約二十八分鐘〉

1、範讀第1節,回答:〈約3分鐘〉

這一節包含幾句話?[兩句]每一句話的重點詞語是什麼?

把一、二句的重點詞語連綴成句,概括本段內容。[百草園是“我”的樂園。]

本段中“似乎”與“確鑿”是否矛盾?試用現代語“好像確實”加以體會。[不必求同,只要體會出“現在”與“那時”的不同即可。]

2、齊讀第2節,思考:〈約13分鐘〉

作者是如何寫百草園的生活的?

作者寫百草園時具體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用了哪些準確生動的詞語來描寫?

指導:作者在描寫百草園時抓住了春、夏、秋的動植物,從色、狀、聲、味各方面對百草園的靜景、動景進行了具體的描繪。

運用:讓學生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造句。(完成練習二)

再讀第2節,進一步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並運用準確的詞語描繪百草園的。藉助黑板上的詞語當堂試背課文第2節。

3、速讀3—6節〈約5分鐘〉

第3節有什麼作用?[過渡]由此引出了一個什麼故事?[美女蛇的故事]

引導:讓學生複述美女蛇的故事,並指出課文穿插此傳說,並非宣揚封建迷信,那麼其作用是什麼?[增添神祕色彩]

思考:從課文的哪一節可以看出此故事是虛構的?(第6節)

4、小聲朗讀7、8兩節〈約5分鐘〉

畫出描寫捕鳥動作的詞。[掃、支、撒、系、牽、拉]

爲什麼作者只寫了幾十個字,就把捕鳥過程交待清楚?[動詞用得準確、貼切]

引導:捕捉益鳥是違法行爲,我們要保護自然,維護生態平衡。

練習:口說一種遊戲,描寫連續動作,至少用五個表動作的詞。

5、教師小結〈約2分鐘〉

作者寫百草園,始終圍繞着一個“樂”字——樂於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於聽美女蛇的故事,樂於捕鳥活動。那麼,“我”爲什麼還要離開百草園呢?下一課我們共同分析。

六、佈置作業〈約二分鐘〉

1、抄寫常用字、多音多義字、生詞。

2、熟背第二自然段。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10

教學目標:

1、體會文章語言具體生動、準確傳神的特點。

2、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樂趣,體會其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快樂自由活的嚮往與追求。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語言具體生動、準確傳神的特點。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兒時遊戲與學習生活的經歷,體味童真、童趣。

教學設想:

本文是作者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優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時代的生活戀歌。文章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出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教學本文,圍繞教學重難點,採用自主研讀與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主質疑,合作探究,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課間播放歌曲《童年》,營造學習氛圍。)

一、創設情境,精心導入

二、走進作者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也是勤奮工作的一生。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裏。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來撿,就是成年時回憶往事。

三、預習檢測

1、給下列紅色字注音:

確鑿菜畦收斂倜儻蟬蛻攢

2、根據意思寫詞語:

很少有人到來。()

人聲喧嚷嘈雜,好像鼎裏的水沸騰起來一樣。()

墊高枕頭,無憂無慮地睡覺。 ()

四、認定目標

五、揣摩題義:

文章題目傳遞給我們有哪些信息?

六、徜徉百草園、趣味無限

跳讀課文百草園部分(1—8自然段)思考:百草園有哪些趣事?

七、合作交流、美點欣賞

1、第2自然段作者寫百草園了哪些景物?作者爲什麼能把百草園的景物寫得如此精彩?

提示:從用詞是否準確、修辭手法、觀察、順序、觀察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特殊句式等方面進行賞析。

2、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

3、找出第7自然段描寫捕鳥動作的詞,說說這些動詞的作用。

交流總結寫景技巧:準確用詞理清順序多樣角度妙用修辭特殊句式

4、品析第9自然段(出示第9自然段)

①三個“也許””表現作者什麼樣的心態?

②兩個“我的”、三個“們”表達了“我”什麼情感?

八、走進三味書屋,苦中找樂

相比百草園,三味書屋的生活怎麼樣呢?(瀏覽課文10——24自然段,試舉例說明。)

九、學生質疑、主旨探究

魯迅在這篇文章中想要表達一種什麼情感呢?

十、課堂練習

必做題:(任選一題)

1、仿寫句子: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

2、模仿“雪地捕鳥”,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一種活動,注意用詞準確。

選做題:

摘抄文中喜歡的段落,來點賞析會更好!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讀音、字形及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朝花夕拾》

3.學習本文寫景善於抓住景物特徵,層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寫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

4.品味作者簡練生動、準確傳神的語言特色,增強語感。

5.體味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樂趣,嘗試表達自己的生活經歷和體驗。

6.學習魯迅先生從小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識的精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對事物的準確描摹、對動作的準確表達及寫作思路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瞭解插敘。

2.揣摩三味書屋這一部分的思想內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詞語。

3.引導學生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

教學方法

藉助多種形式誦讀,感知內容,體味情趣;

通過多角度品析,感受語言、習得語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層次評說,體驗“成長”,感悟思想情感。

訓練朗讀、探究標題、理清思路、評說人物、把握特色五種閱讀方法指導,注意細節、逐層漸進、手法新穎,有助於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一定會由許多趣事,令人回味無窮。你能講一講你的童年趣事嗎?(指名幾個學生回答)下面讓我們來學習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寫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這個集子的名稱就很有藝術性,“朝”本來是指什麼,這裏指什麼?(早晨,童年)“夕”本來指什麼,這裏指什麼?(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標:

①介紹魯迅,走進課文。

②速讀探究標題、朗讀評說樂趣,感知文章。

三、自主學習

1.魯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斷續在三味書屋;1898年入南京水師學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記》: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聯”;1936年病逝。

詳細介紹見附錄一。

2.或者選讀《阿長與〈山海經〉》、《五倡會》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進魯迅的童年世界,導入課文。

魯迅一向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那裏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日裏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

3.《朝花夕拾》,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憶往事。是生活中最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寫成的,爲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閒靜來”,即借回憶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除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閒靜,寄一絲安慰。這組散文,正是浸透兒時故鄉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魯迅把它比做一組晨光裏綻開的花朵。

四、展示交流(以小組爲單位展示交流)

怎樣快速理清本文思路?怎樣由思路把握課文內容?

方法是:

抓文題——明確思路

尋過渡段——理清結構

扣“樂趣”——把握內容

具體分析如下:

從標題看出,全文以地點爲中心,按時間順序敘寫了兩部分內容。1~8段寫百草園的生活;9段爲過渡段;10~24段寫三味書屋生活。“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點明童年的快樂和美好;全文表現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五、合作探究

問題

讀1~8段,說說百草園的樂趣

讀10~24段,思考:百草園是樂園,是不是三味書屋就沒有樂趣了呢?

小組討論

點撥

1、學生讀、圈、議,教師側重訓練學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進行朗讀的能力:

“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一句,輕讀“似乎確鑿”,淡化“現在”的`回憶,重讀“樂園”,強化“那時的感受”。

“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一段,“不必說”“也不必說”輕讀,這是“抑”的部分,它們所引領的部分在朗讀時要語速稍緩,語調柔和,體現作者回憶時的喜愛讚歎之情,同時給讀者回味遐想的餘地;“單是”“短短”“無限”重讀,這是作者描繪的重點,帶強調意味,它引領的內容要通過甜美的語氣和略帶誇張而多變的語調,表現出兒童或驚喜或羨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讓學生逐句揣摩和練習)

美女蛇故事部分,可進行講故事式演讀,讀出故事味。前半部分以敘述語氣,娓娓道來,後半部分讀出故事的玄妙之感。故事前後的文字是往事與回憶的銜接性的語言,要讀出作者寬慰反諷的的敘述語調。

雪地捕鳥部分,可進行想象性誦讀,想象孩子們捕鳥時的緊張等待、充滿希望以及小心謹慎的情景,讀出歡樂的情趣和迷戀之情。

不必說色彩斑斕、明豔美麗的植物,也不必說體態可愛、生龍活虎的動物。單是神祕、奇異的美女蛇傳說,就有無限樂趣。

不必說泥牆根一帶的自由玩耍,也不必說夏夜乘涼聽到的美女蛇故事。單是冬天裏雪地捕鳥,就有無限樂趣。

2、根據課文內容,說說三味書屋的苦與樂。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的說法有:

雖有讀書、對課不斷增加的事實,卻也有三味書屋後園無聲的“偷樂”;

雖有先生拒答“怪哉”的面有慍色,卻也有不常用“戒尺”“罰跪”的開明寬容;

雖有課堂上先生枯燥乏味的唱讀,卻也有“做戲”“描繡像”的“相宜”之樂。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劃出表現哺鳥動作的動詞,推薦兩小組分別上臺表演。(提示: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魯迅,兩人演小鳥;要求模擬出以下動作,魯迅:掃開、支起、撒、系、牽、看、拉、捉拿;小鳥:飛翔、落下、啄食、飛走、罩住。)

2、觀察表演者動作,要求用上系列動詞描述。

初一上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設計 12

教學目標:

㈠知識和能力目標:

瞭解作家作品;領悟課文寫景的精妙,提高描寫的能力;理解並學習課文按空間順序記敘事件;把握文章的主旨

㈡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合作與交流,探討寫景的妙處;反覆朗讀課文,理清層次;結合自身實際,用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多角度深思課文的主題

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識魯迅從小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啓發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教學重點:

1、領悟本文的寫景的筆法,瞭解寫景的基本原則和常用手法;

2、通過複述課文,學習本文選材、組材的技巧

教學難點:

描寫三味書屋的部分難在兩點:

1.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困難;

2.有些難解的詞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時,老師在一旁解說: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謠,每個人都有難忘的童年,童年的小夥伴、童年的小祕密、童年的故事是我們記憶中的珍寶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憶起自己童年時期的'往事,寫下了一篇優美散文,字裏行間蘊含着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讓我們伴隨這首優美的樂章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魯迅先生的童年和我們的童年有哪些不同?

二、鞏固基礎知識

1.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於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

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2.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人跡罕至確鑿

人聲鼎沸輕捷

鑑賞倜儻

三、學生朗讀課文

四、題解: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憶自己童年、少年時代生活的寫這些文章時魯迅先生已經40多歲了,這本散文集題名爲《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課題用“從……到……”兩個介詞有以下的含義:

a)“百草園”“三味書屋”點明全文記敘的兩個地方“從……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園”在前,“三味書屋”在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很明顯就是把文章分爲兩大部分內容

b)全文敘寫了作者童年兩處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記敘百草園的生活;第二部分,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c)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遊戲、玩樂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五、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探究: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從題目看,文章是按空間順序來寫的,那麼他們各自的起止段落爲何,哪一段又是過渡段,請探討

明確:(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

(9段)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去讀書

(10—24段)回憶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經歷

2.兩個生活片段中各寫了哪些好玩的事情?百草園:

[1]有趣的動植物

[2]神奇的傳說

[3]雪地捕鳥三味書屋:折花、尋蟬蛻,做戲,畫畫兒,喂螞蟻(問“怪哉”蟲——充滿好奇心;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逃課到小園中玩耍;師生一起朗讀時的情景;上課時偷偷在下面玩紙盔甲,畫畫兒)

六、佈置作業,學生活動

1、閱讀1—8段,以“一個的童年”說一段話或給個這幾段加一個小標題

2、閱讀10—24段,以“的讀書經歷”說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