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案設計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K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着重要的地位。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案設計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筆下的白鵝的鮮明特點,體會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準確描摹的方法。

3、品味欣賞本文生動而風趣的語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回憶曾經讀過的以“鵝”爲題材的詩文來導入新課。如駱賓王的《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討論:這首詩突出了鵝的什麼特點?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白鵝》寫於1946年夏天。抗戰期間,豐子愷內遷重慶,住在郊外一座荒村裏。當時正值戰時,生活條件艱苦,而人們內心更是焦慮苦悶。豐子愷在讀書、作畫之餘,在院子裏種豆、種菜、養鴿。養鵝,這成了作者排遣苦悶的一種寄託。

三、範讀課文

四、討論課文1一4段內容

1、作者筆下的鵝有什麼鮮明特點?

傲慢(高傲、最傲人、架子十足)。

注意對這些詞語的意義加以比較:

傲慢:輕視別人,對人沒有禮貌。

高傲:自以爲了不起,看不起人;極其驕傲。

傲人:驕傲自大,瞧不起人。

架子十足:非常自高自大的樣子。

3、爲了突出白鵝傲慢的特點,作者怎樣稱呼鵝?(“鵝老爺”)

“老爺”一詞原是舊時代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一種尊稱。作者用以稱呼白鵝,可見白鵝在他家中擁有特殊“地位”。享受特殊待遇。於是,白鵝也就有理由表現得“架子十足”。

4、“傲慢”一詞常被用以形容人輕視別人,對人沒有禮貌,作者爲什麼用這個詞來形容白鵝作者對白鵝懷着一種怎樣的感情?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4段。要求繪聲繪色,通過朗讀來領略作者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第二課時

一、研究課文1~4段的寫法

1、學生自由朗讀1~4段。

2、爲突出鵝的特點,作者將鵝和其他動物比較着寫,結合文中內容作具體分析。

3、作者之所以能對白鵝作如此生動傳神的描寫,是因爲他對白鵝觀察得非常仔細。描寫鵝吃飯的第4段文字,代表性,試作分析。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鵝吃飯時所表現出的傲慢?

二、討論課文第5段的內容

1、作者用淺顯質樸的文字,輕鬆幽默的筆調,勾勒了白鵝既可笑更可愛的形象,表達了對白鵝的喜愛與懷念。自由朗讀第5節,然後說說作者及其家人喜愛白鵝還有什麼原因。

2、談談你對文章結尾的兩句話的理解。

3、這節文字主要寫白鵝的貢獻,但其間仍不乏表現白鵝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來欣賞一下。

三、按照“思考與練習四”的要求進行口頭作文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本文是一篇富於詩情畫意的優美散文,文章運用生動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鶴羣飛行於空中的優美姿態,記錄了鶴鷹之戰的激烈場面,讚頌鶴的羣體精神。如何體會鶴的形象及把握理解鶴羣精神,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對文中"鶴鷹之戰"開始時鶴羣的驚慌的理解是本文

教學重難點:

文章描寫細緻傳神,語言貼切富有表現力,可以藉此訓練學生的描寫能力以及語言領悟能力,在教學中宜注意加以引導。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二、介紹學習重點,交代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方向。

三、指導學生學習全文。

(一)初步瞭解文章內容。

1、快速閱讀全文,感受文章要點。

要求: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大致瞭解文章內容,如果有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書上標誌出來,也可以寫出來。

2、排除閱讀障礙,把不理解、不熟悉的字詞句標出來,必要時查查工具書。

①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佇(Zh)立綺q )麗湮(y n)沒剽悍(p )盤旋(X n)

②結合課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義:

佇立:長時間的站立。綺麗:鮮豔美麗。

輕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條,動作輕快。剽悍:敏捷而勇猛。

寡不敵衆:人數少的抵擋不住多的。本文形容一隻鷹抵擋不住衆多鶴的攻擊。

無濟於事:濟,幫助。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盤旋:環繞着飛或走。本文指鶴羣環繞着飛。

(二)仔細閱讀文章,思考以下問題。

1、這篇文章是用第幾人稱寫的?

2、複述文章主要內容。

3、梳理文章寫作思路,劃分結構層次。

提示:

這篇文章是運用第一人稱來寫的。"我"是鶴羣翔空全過程的目擊者,又是文中情感抒發者。

運用第一人稱,可以使"我"的所見和"我"的所感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沒有半點雕琢的痕跡。作者從南側羣山上空浮現一排小斑點寫起,一直寫到鶴羣向北飛去爲止,敘述了自己觀察到的鶴羣翔空的全過程。

其中鶴鷹之戰是重點,戰前,戰鬥,戰後,是三個大層次。戰前又有兩個小的層次,前一層寫"一"字形模隊的飛翔貌,後一層寫變換方向。戰後,也分兩層,一層是護送,一層是遠飛。

(三)深人閱讀,完成以下閱讀任務。

1.找出文章表現鶴羣飛翔於空中的細節。

2.找出文章表現鶴羣搏擊蒼鷹的細節。

3.找出表現鶴羣救護同伴的細節。

(四)通讀,進一步思索以下問題,並從總體上體會全文的寫作風格和思想內涵。

1.作者描寫鶴悠然飛翔於空中的意圖是什麼?

2.在鶴鷹之戰中,一開始寫鶴羣"立即崩潰""驚恐萬分""陷入一片混亂",這些描寫是否破壞了鶴的形象?

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見到因車禍倒於血泊中的人,或看見寒風中沿路乞討的乞丐,或看見老人顫巍巍立於公共汽車中,人們~般作何反應。與鶴羣比較,體會鶴羣的可貴之處在什麼地方?

4.文章最主要的修辭方法是什麼?

5.討論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四、課文學習小結。

注意結合所學內容的主要點小結即可,突出學習收穫即可。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

2、揣摩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深層含義、表達作用。

3、體會詠物記敘文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課文中描寫石榴枝幹、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徵的句子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領悟文章的主題,理解作者執着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指導初讀

1、帶領學生認識石榴,觀察講臺上的一盆石榴。

2、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石榴。

3、帶領學生總結石榴的特點。

4、指導學生分析描寫石榴枝幹、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徵的句子,

二、抓住特徵,分析課文

1、帶領學生品味描寫石榴的句子。

2、帶領學生閱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作者爲什麼將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臟”。

三、深入探究,體會感情

1、給學生髮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結合背景組織學生討論:在石榴衆多的特點中,作者爲什麼偏偏選它在五月開花這一特點來寫?

3、帶領學生閱讀全文,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課小結

《石榴》一文託物言志,借石榴寄託情懷,通過對石榴的具體生動的描繪,歌頌真善美,讚揚了不怕威壓、堅貞剛勇、奮發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時也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執着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第二課時

一、輻射閱讀,體會寄情於景的寫法

1、帶領學生閱讀《白楊禮讚》片段。

2、帶領學生閱讀《荔枝蜜》片段。

二、寫作練習

指導學生觀察大幹世界裏的事物,描寫其特徵,同時練習“託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寫法。

三、本課小結

要寫好物託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學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案設計4

教學目標:

1、瞭解小傳特點,理清順序。

2、品味儉省、平實的語言。

3、培養、提高學生網絡環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瞭解魯迅先生的主要經歷,解讀魯迅精神。

2.品味儉省的語言,感受含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父親,他窮盡一生之力呵護着“十世單傳的嬰兒”,教給他在風沙撲面的世界上作爲人的生存本領;有這樣一位戰士在他短暫的55年人生歷程中“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有這樣一位良師益友,他的愛縱貫了長幼,跨越了尊卑……….他是偉人,也是凡人。

同學們知道他是誰嗎?(請在桌面上打開課件“魯迅自傳”)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個怎樣的人?(請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魯迅”。)

哪位同學想把你的評價展示給大家?

(“轉播”學生評價,演示給大家,並作簡要評價)還有不同評價嗎?(再“轉播”,再簡評)下面請大家閱讀上“名人眼中的魯迅”。

“魯迅眼中的魯迅”怎樣,請讓我們一起走近魯迅,去追尋他閃光的人生足跡。

二、明確學習重點、難點:

課前,大家已作了預習,你認爲應確定怎樣的學習重點、難點?

我結合課文確定了這樣兩個重點,請齊讀。如果你還有補充請添補在下面“空格”內。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下面請讓我們一起運用網絡資源來研讀魯迅。

(一)整體感知課文。點擊“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請自主朗讀課文,並思考:

1、本文以xx爲順序,以爲xx線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結:

1、本文以時間爲順序,以思想轉折爲線索。

2、少年變故、青年求學、回國工作、著述情況。

(二)重點、難點突破

我們已粗略瞭解了魯迅的主要經歷,請同學們按“shift鍵”進入“合作探究”,依據問題,再讀課文,歸納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跡,窺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瞭解自傳特點,追尋偉人足跡

閱讀課文,兩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務:

梳理魯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動,並在文中劃出有關時間和事件的關鍵詞句。

品味含蓄語言,觸摸偉人心靈

1、聯繫你學過的課文,你能爲魯迅的童年補上“空白”?揣摩詞語和標點,體會先生的感情,補上語言背後的“空白”。

2、魯迅爲什麼不走鄉間子弟的老路?

3、魯迅爲什麼要選擇學醫?又是出於什麼考慮決定棄醫從文的?

4、魯迅回國後,爲什麼屢屢從這個學校輾轉到另一個學校?

5、傳記是以寫生平事蹟爲主的,而文章的最後一節寫的是作者的著述情況,是否可以刪除?

下面我們來共同關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在“表格”內“單擊”出現先生主要經歷,請對照。(有無疑問?隨機點撥)

2、誰來讀讀第一段?你是怎樣完成前2個問題的?爲什麼?

3、誰回答第3個問題

四、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翻頁到“拓展延伸”,迅速瀏覽頁面內容:

1.總結:我們今天學習了一篇名人自傳。這篇自傳以時間爲順序,選擇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詳略得當,分清主次。對關鍵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讓讀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們從魯迅先生的自傳中瞭解了先生熱愛國家、人民、求學進取、自強不息、追求進步、不懈奮鬥的偉大精神。魯迅先生雖然並不生活在我們的時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時空的永恆力量,激勵我們爲國家、人民而努力讀書,不畏邪惡,正直自強。

2.擴展:爲了讓同學們對魯迅先生有更多的瞭解,更好的認識學習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偉大的品格,請同學們將你課下蒐集到的關於魯迅先生的語萃、事蹟講給同學們聽,要求同學們試着談談你從中得到的收穫。全體同學準備好摘記本,將你認爲同學們交流中有價值的材料記錄下來。

七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案設計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文章細節,揣摩人物內心世界。

3.品讀文章質樸深沉的語言。

4.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過程與方法:

從情境創設和情感鋪墊導入,解讀“我”和母親。引導學生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悟親情和生命。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作者和母親的經歷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愛的偉大,並用正確的態度面對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品味揣摩語句,深入理解課文。

2.走進“我”和母親的內心世界;感受母親形象。

教學難點:

切實體會母愛的博大無私,指導學生學習如何面對磨難。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情境引導法、朗讀法、賞讀評議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通過情境創設和情感鋪墊導入,反覆品讀課文,逐步深入理解課文。

2.學生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置好問題,激發學生閱讀體驗。豐富學生情感,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入:

教師出示PPT並朗讀:

我一直有一個悽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地哭喊,心裏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麼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聽,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並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之不去。

這段文字節選自史鐵生的散文《有關廟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一個人強烈的想念之情,這個人便是他的母親。學習了史鐵生回憶母親的散文《秋天的懷念》,我們會對這種情感有更深的體會。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走進作者

播放視頻課件《秋天的懷念》作者介紹。

1.史鐵生雖遭遇了不幸,但他最終走出了人生的困境。看完視頻,說說史鐵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2.課件展示:

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心……(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xx年度傑出成就獎授獎詞)

3.導入下一環節:史鐵生不僅給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學作品,而且用自強不息的精神光輝照亮了很多人的心。那麼,是誰照亮了史鐵生的心?

板書:史鐵生──被母愛照亮的人

下面,一起來欣賞《秋天的懷念》吧!

【設計意圖】1.營造情境,引導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突出史鐵生的成就以及母親的重要性。2.引導學生帶着感情走進課文。

(三)感知課文

1.播放情境課文宣泄的痛苦並引導思考:

(1)當初,史鐵生如何面對“雙腿癱瘓”遭遇?(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分析理解)

(2)母親又如何面對“暴怒無常”的“我”?

(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體會母親內心的痛苦)

2.播放情境課文秋日的遺憾並引導思考:

(1)母親爲什麼要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喚起“我”對生活的勇氣,鼓勵“我”要好好活)

(2)這段文字對母親作了哪幾方面的描寫?(動作、語言、神態、心理)

3.播放情境課文爛漫的秋菊並引導思考:

(1)在前文中找出和最後一句話照應的句子。

(2)把題目“秋天的懷念”改爲“懷念母親”好不好?

不好。一是作者以季節的變化來組織材料的,“秋天的懷念”體現了這一點。二是文章末尾描寫了秋天的菊花,起了襯托心情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改爲“懷念母親”則體現不出作者精巧的構思。

4.自讀課文,讀出人物的情感。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聽讀、朗讀、思考、討論中感知課文,重點感知“我”和母親的形象。

(四)解讀人物

第一,解讀作者的心路歷程。

同學們!下面讓我們細細品讀文章的語句,走進作者的精神世界。

1.播放課文解析從絕望到希望──探究作者的情感脈絡。

2.提出並探討問題:

①“北歸的雁陣”“甜美的歌聲”爲什麼會讓“我”更加痛苦?

②從文章的字裏行間,體會一下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

看着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

明確問題一:“北歸的雁陣”帶來春的信息,其自由自在飛翔的樣子讓人羨慕;“甜美的歌聲”往往激起人們對生活的憧憬,在這些美好的事物的反襯之下,雙腿癱瘓的史鐵生會覺得更加痛苦。

明確問題二:“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寫出母親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卻包容“我”的喜怒無常,側面表現作者的內疚;“再也”寫出了深深的遺憾。

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找出相關的句子細細體會。

第二,解讀母親的形象。

1.組織討論:母親的感人形象是通過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寫體現出來的,畫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小組交流,說說其動人之處。

2.出示《我與地壇》裏的一段文字:

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爲母親着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爲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的兒子;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着,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最終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對照上面一段話,結合文章相關語句思考:爲什麼“這樣的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引導學生從三方面理解:一是母親深受病痛折磨;二是“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三是擔心兒子不能“好好兒活”……

【設計意圖】對文章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通過品讀重點字詞及具體的描寫分析人物形象。

(五)寫法探究

探究“借景抒情”的手法。

探討問題:文章最後一段爲什麼要詳細描寫多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綻開得爛漫?

一是通過菊花的爛漫襯托作者對生活的熱情,這是以景襯情的寫法;二是以菊花照應上文“母親生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這件事,借菊花懷念母親,同時照應了題目。

【設計意圖】引導瞭解常見的寫作手法,體會寫作手法的作用。

(六)活動學習

主題:說說給我最關愛的親人。

參考文本素材秋天的懷念活動設計。(主題:感恩母親)

【設計意圖】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實現能力遷移和情感內化。

(七)佈置作業

1.佈置檢測練習。

參考秋天的懷念同步檢測。

2.拓展閱讀。

史鐵生的其他作品《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寫一篇讀書筆記。

【設計意圖】

1.基礎知識鞏固。

2.讓學生感受母愛並用行動和語言表達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