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魯教版七下《故宮博物院》優秀教案

魯教版七下《故宮博物院》優秀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故宮博物院》是一篇比較典範的說明文,課文按照遊覽參觀路線,由南到北逐次並詳略得當的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佈局和功用。

魯教版七下《故宮博物院》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磬、攢、鰲頭、琉璃、藻井、蟠龍、中軸線、金鑾殿”等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和詞義。

2.瞭解祖國傳統的建築藝術,瞭解故宮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3.瞭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覆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2.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故宮博物院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藝術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偉大創造力的集中體現。學習它,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爲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爲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裏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劃分結構層次,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重點研討太和殿相關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體會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說話訓練,採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訓練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建築物的能力。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教師出示視頻文件-故宮,讓學生觀看。

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築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今天,讓我們順着作者的指引去參觀故宮博物院,去見識它那宏大壯麗的規模與層次井然的佈局。

 二、檢查預習,組織學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爲話題進行交流,營造學習氛圍

1.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故宮的圖片和資料。圖片交由教師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全體同學,資料由各位同學朗讀或用自己的話介紹。學生提供的資料可能包括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和與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介紹這些資料,有助於學生熟悉說明對象,爲理解課文作準備。

2.請遊覽過故宮的同學談談見聞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攝的照片,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慾。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

玲瓏:精巧細緻。

湛藍:深藍。

佈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緻。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造句略。

2.學生大聲讀課文兩遍,給每個自然段加上序號,注意方位詞語的運用。

3.教師要求學生畫出參觀故宮的路線圖,同桌之間討論、交流。

4.選三位同學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其餘同學補充。

明確:天安門 端門 午門 漢白玉石橋 太和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廣場 後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御花園 順貞門 神武門

 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明確空間順序。

(1)師生一同回顧關於說明文的說明順序的知識。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宜採用時間順序。

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裏、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以讓讀者看明白。

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繫。

(2)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遊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

(3)學生默讀課文,按文章的說明順序填寫下面的故宮示意圖。

教師總結:本文在安排說明順序時着眼於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逐次介紹建築物。作者沿着參觀路線,以天安門爲起點,穿端門,進午門,過漢白玉石橋,來到前三殿。依次介紹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略提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文華殿、武英殿合稱爲“前朝”。然後繼續向北,簡單介紹了位於中軸線上的“內廷”建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最後出順貞門到神武門而離開故宮,這樣寫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學生思考,明確:第1、2段是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築中的地位、總體佈局和藝術風格。中間(3~15)是分說。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後面的小廣場爲界把故宮分爲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築(4),然後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內廷主要介紹“後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着總結介紹後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最後一段對故宮作總的概括,再次強調其藝術特點。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築羣佈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

  五、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教師展示太和殿內景圖片。

太和殿內的金鸞寶座

1.學生齊讀5~8段。

2.學生精讀5~8段,思考:

(1)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採用了什麼樣的說明順序?

(2)作者爲什麼把太和殿作爲解說的重點?

(3)揣摩文中寫“龍”的句子,探究作者這樣寫的原因。

同桌之間交流,選六位同學回答。

明確:(1)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爲統一整體的臺基——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 七米),並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着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樑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額枋等上面都裝飾着多姿多態的龍);最後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說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徵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藉雄偉的建築顯示威嚴。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2)因爲太和殿是“前朝”以至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築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築羣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爲介紹的重點。

(3)文中寫龍的句子有:“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裏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着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着下面的寶座。樑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着流雲火焰。”

寫龍,大概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一是說明對象的特徵決定的,故宮曾是封建統治的中心,它的建築是爲封建統治者服務的;二是龍有象徵意義,歷朝歷代的皇帝把自己神化爲受命於天的“真龍天子”,把龍作爲自己的化身,龍是皇權的象徵。

太和殿藻井

教師總結:說明文在以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要抓住重點,詳略分明,這樣才能突出說明事物的特徵。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實踐中,要學習作者這種重點突出,有詳有略的寫作特色。平均使用筆力,只能分散讀者的注意力。

六、說話訓練

要求學生採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

教師展示故宮博物院全景圖。

教師提示:可以試着以神武門爲出發點,沿中軸線前行到午門,介紹沿途的建築;可以以三大殿爲中心分別介紹三大殿前後的建築;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長方形小廣場爲中心分別介紹廣場以南的建築——前朝和廣場以北乾清門以內的建築——內廷;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將故宮裏的建築分成幾組逐次介紹。

選四位同學口頭介紹,其餘同學評價。

  七、課堂小結

故宮博物院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羣,值得介紹的東西很多很多(九千多間房屋,九十多萬件藏品,九百多萬件檔案材料),如果全部說明,難免太多太雜,中心不突出。作者抓住中軸線,採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總——分——總的寫法,突出重點,詳略分明,使讀者對路線、方位、各組建築物的特點與聯繫,清晰明瞭,使文章條理十分清楚。說明對象“故宮博物院”給我們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八、佈置作業

閱讀下面這段話,指出其說明順序,並畫出說明這種順序的有關詞語。

陵墓的入口位於最南端,標誌是一座三間三樓的石牌坊。在明間的檐下,懸掛着 孫中山先生手書“博愛”橫匾一方。石坊北就是通往陵門的緩長坡道,汽車可循此直達陵門之前。墓道北端有一傾斜臺地,東、西兩側各建面闊三間的硬山捲棚小屋一片,爲過去守陵衛士的駐所。正面建陵門,高 十五米,寬 二十四米,深 八米,藍玻璃單檐歇山頂。屋身用花崗石砌成無樑殿式樣,正中拱門楣上鐫刻着中 山先生手書“天下爲公”幾個金光大字。

(提示:採用空間順序介紹陵墓,由南向北,依次介紹了石牌坊、墓道、捲棚小屋、陵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