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送董邵南序》精品教案

《送董邵南序》精品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8K 次

  一、激趣導入,講解課題

《送董邵南序》精品教案

(ppt)這節課,我向大家介紹一種古代文體——序。顯示:序,贈序。古代的一種文體,用於臨別贈言,形成於唐代。

師: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家、以卓越的散文成就被列爲“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董邵南,韓愈的朋友,是當時一個正直而不得志的下層知識分子,多次舉進士不第,爲謀出路準備到藩鎮割據的河北。

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韓愈的政治觀點

  二、聽讀,正字句

1、播放課文錄音,聽清字音、節奏。

讀準加點字的字音:夫以子之不遇時矧燕趙之士惡知出而仕

2、讀句子,注意節奏: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

連不得志/於有司

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

爲我/吊/望諸君之墓

3、要求學生朗讀課文

結合課下注釋翻譯課文;疑難問題在課本上做標記。

 三、自讀,明文

(學生質疑後,教師歸納、總結本課古漢語語詞、文化知識):

(1)通假字

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

(2)解釋重要字詞

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爲我謝曰

特殊句式:連不得志於有司;而觀於其市

翻譯句子:

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

吾因子有所感矣。爲我吊望諸君之墓。

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

 四、再讀•明句讀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自舉進士屢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時苟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於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爲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於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爲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五、悟讀•思文氣

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懷抱利器,鬱郁適燕趙。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以子之不遇時,□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燕、趙之士皆出乎其性□。□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知其今不異於古也。□以吾子之行慎之矣。董生思之矣!

吾因子有所感矣。汝雖贊不得用,今明天子在上,我知汝必有合也。

思考:

1、爲什麼把第一句“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放在句首?

2、第二段刪除這幾個詞語後,語氣上有什麼變化?

3、第三段我這種寫法,與原文相比,那個更好?

•小組展示: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遊河北。開頭就預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

•第二段雖懷疑燕趙的風俗可能變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還是要送他去;

•結尾託他去吊望諸君之墓、勸諭燕趙之士歸順朝廷,仍然是送他去。總之,的確是一篇送行的文章。

•但送之正是爲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於筆墨之外.

作者寫這篇文章作爲臨別贈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祝福,勉勵董生有所遇合,後表示擔憂、告誡,主旨在於,用委婉的方式,規勸他爲朝廷效力,建功立業。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六、背讀,會提升

當堂背誦

  七、佈置作業

1、《自主學習叢書》相關題目

2、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