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下《黃紗巾》賞析

蘇教版七下《黃紗巾》賞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5W 次

  虛實留白皆是詩

蘇教版七下《黃紗巾》賞析

  --《黃紗巾》賞析

中國詩畫講究虛實留白,妙於無筆墨處,或幻化成萬千雲霧,或匯聚成浩瀚江湖,或深涵遠山幽谷,畫有盡而意無窮,詩含不盡之意於言外,皆給觀者留下了深廣的想象空間,感受到味外之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文藝本同源,而對微型小說精品《黃紗巾》的品讀亦使人感受到虛實留白的魅力。

這篇小說超越了跌宕起伏的情節模式,以散文化的結構,質樸無華而又雋永深刻的語言記錄了一段平常的生活細節--一位家境貧寒的女孩喜歡上一條黃紗巾,商販"中年人"極力慫恿她買下來。可是女孩最終因爲家庭經濟窘迫而無力購買,而中年人願意送給她,她卻拒絕了這種贈送,爲了能圓女孩子的夢,中年人給黃紗巾貼上"永不出售"的標籤。

小說中的人物平凡如每一個朝夕相見卻擦肩而過的路人,而他們的際遇也讓讀者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如果都一味地做完說盡,不留一點空白,不給讀者留下一點發揮想象的餘地,其藝術效果就會淡而無味。作者的巧妙正在於運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把日常的'情節分解成一個個連續的特寫鏡頭。琢磨小說情節,女孩無法圓夢早有鋪墊,並不意外;如果紗巾賣出或送出意蘊又會大打折扣;偏偏"買不起--送不出--定不賣"成了匠心獨運。因爲小說只是通過人物簡單的言行實寫了幾組獨立而又有連續性的鏡頭和畫面,虛化了兩個人之間的具體心理活動過程,而至於兩個人之間因這條黃紗巾而引起的心理波瀾,則需要通過閱讀過程由讀者來加以豐富和具體化。文字後面的人物的心理活動,正是《黃紗巾》巧妙的留白。就在這看似漫不經心的敘述中,卻透着作者極其精細的鋪設:兩人之間的心理活動雲山霧罩般淡淡地鋪開,作者讓讀者參與設計兩顆美麗心靈的默契,使人們感到了一種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互相撫慰的溫馨之情。作品同時也取得了"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效果。

除了情節與人物形象的設計外,《黃紗巾》的語言留白還調動了讀者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體驗,從而增強了小說的意蘊詩化,提升了小說的藝術美。例如(畫線句):

"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東西。"女孩毫不猶豫地說。……"不能!那樣我會很難受,比得不到它還難受。"……女孩跑開了。

這樣的對白就是一種人格的崇高之美,讓我們觸摸得到的並非高不可攀的"崇高"。

女孩又回頭說,"反正站在樓上也能看見它。能看見它。就很好了。"……中年人立在那兒。從此,女孩不再從那裏經過。註定買不下,繞開它不是更好嗎?女孩寫作業累了就往樓下看看,看看那條在微風中舞動的黃紗巾。

  附原文

  黃紗巾

  作者:薛濤

女孩放學要經過一個小小的服裝市場。

女孩看見並喜歡上了一條黃紗巾。

女孩停住不走了,呆呆地看。

賣貨的是一箇中年人。

買下吧,孩子。就剩這一條了,只賣10元錢。

女孩無奈地搖搖頭。錢,女孩沒有。

可以向家裏要嘛,我給你留着。看得出你很喜歡它。

女孩戀戀不捨地離開了。

整個晚上,女孩都下不定向家裏要錢的決心。

最終,女孩也沒提要買黃紗巾的事,併發誓永遠不提這件事。

家裏不富裕,女孩知道。

女孩再走過小市場時,老遠就看見黃紗巾還在那兒飄舞着,像一隻黃蝴蝶。女孩遠遠看了一會兒,才慢慢走近。

帶錢來了吧?

女孩搖搖頭。

中年人撫摸着這條黃紗巾又看看女孩,並想象了一下。覺得女孩與黃紗巾搭配在一起是很絕妙的組合,就很替女孩惋惜。

你喜歡它,沒錯?

嗯,女孩認真地點點頭。

女孩準備離開了。註定買不下它,不如早點兒走開好。

女孩剛走開,中年人已摘下黃紗巾,並追上女孩。

孩子,送給你吧。收下。你圍上它肯定好看。

女孩一愣。

不,我不能白收人家的東西。女孩毫不猶豫地說。

收下,是我願意送的。我自願的。

不能!那樣我會很難受,比得不到它還難受。

女孩跑開了。

女孩又回過頭說,反正站在樓上也能看見它。能看見它,就很好了。

中年人立在那兒。

從此,女孩不再從那裏經過。註定買不下它,繞開它不是更好嗎?女孩寫作業累了往樓下看看,看看那條在微風中舞動的黃紗巾。

許多天過去了,那條黃紗巾仍舊掛在那裏,它爲什麼一直掛在那兒沒人買?那條黃紗巾,裝飾了女孩的夢。

其實很簡單,中年人掛了個標籤在旁邊。標籤上寫着:永不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