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凡爾賽宮》教學反思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凡爾賽宮》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凡爾賽宮》公開課教學反思

【備課反思】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凡爾賽宮》教學反思

經過了一個星期的磨礪,再翻開這幾次備課的教學設計,感慨頗多。

從一週前開始第一次備課,把教學目標放在了說明文的對象、特徵、說明方法、說明語言、建築藝術的歷史文化啓示,感覺把說明文要素幾乎都囊括了,無一處不妥。試上時,時間緊缺,兼顧太多不能突出重點,無法完成這麼多的教學目標。自己對文本研讀不深。總之一句話,推翻。

第二次,把教學重點設於說明文語言的賞析上,從詞語的運用、說明方法或表達方式等角度對說明語言進行賞析。用歷史文化檔案和導遊的方式解決說明對象和特徵的問題。但試上結果,學生對語言的賞析,啓而不發,原因:問題太大,而且很不明確,看似有落腳點的問題,卻無從落腳。

第三次,課堂的前20分鐘基本不動,但後面的語言分析一直無法得到合理的解決,每次在語言上總是提不出一個提綱挈領並且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最後還是沿用上一個問題,但對《辭海》文字的使用精當起來,通過比較閱讀,對辭海中的句子進行修改,但過度地把側重點放在了語言的生動性分析上,而忘卻了生動說明的目的。同時,一直不敢大膽地把時間花在指導學生寫導遊詞上,不知是否浪費。真的感謝我們備課組在此時給了我莫大的勇氣。總而言之,三次試上,每一次都讓自己備受打擊,總有許多不到之處,所有不到之處歸結到一點,就是不知自己要做什麼,目標不甚明確。

最後一次備課,錢老師給我提出了非常中肯又具有很強的操作性的建議,直奔目標,說明文的一切都是爲了說明特徵。我有點恍悟。田老師又給了我餘映潮老師《濟南的冬天》經典課例評課稿,這又讓我萌生了對本課的一點希望。果斷切掉建築藝術給予我們的啓示,主抓特徵與生動性說明,生動性說明必須圍繞說明特徵。在處理方法上還是文化檔案,導遊詞概括,辭海的比較閱讀和詞條修正。最後的修改沒有來得及試上。

但在這樣的備課中,我對教學目標的設立,有了重新的認識,針對文本,針對自己想要向學生傳達的.內容,小範圍設立,一堂課時間何其短,對大而化之的目標必須審視,並落到實處。對教學目標的處理,也有了正確的認識,有時,不一定要死板硬套教學目標的問題,直接向學生提問,更要注重提問的藝術,條條大路通羅馬,但路也有捷徑與彎道。太過生硬的問題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參與度與目標的達成息息相關。

【課堂反思】

因爲沒有試上最後一次形成的教案,懷着一絲忐忑走上了講臺,看着學生滿懷熱情地走進來,鼓勵似的朝我笑笑,我回報着故似淡定的笑容,不知是想要給學生以熱情,還是在聊以慰己。

課堂時間切割:時間2分鐘候課,20分鐘感知與概括訓練,20分鐘說明語言的賞析與訓練,五分鐘測試。比較前面的備課與試上,自己感覺在一些大的方向上把握比試上準確了一些:

1、 課內與課外結合。感知與概括訓練板塊基本幫學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找到了說明對象極其特徵。利用一檔電視節目《檔案》之名的形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2、 生活與課文聯繫。以導遊的形式概括特徵,讓學生先學習後模仿。生動性說明目的性較強。

3、 欣賞與訓練相映。在語言的賞析與訓練板塊,對文本第三小節生動說明的賞析

4、 對比辭海的平實說明,緊扣藝術魅力。通過學習,修改《辭海》變平實爲生動。

但卻也遺漏很多,不是緊張,只是當時沒有想到。即使是試上的過程中已經做到的,在這堂課上也忘卻了。

1、 叫答不能與評價呼應。在學生站到講臺上說導遊詞環節,不能正確評價學生,“無結束語”“語言不夠嚴謹”等。不能一味地表揚。

2、 分析不能與總結呼應。在語言的賞析與訓練板塊,學生對錶現凡爾賽宮藝術魅力的語言進行分析,但我卻沒有對學生的分析如何進行生動性說明形成總結。導致測試時學生無法對《辭海》進行我想要達到的仿寫。這一環節在備課在試上中都有涉及,甚至有一次試上用了這樣的總結做了板書,可在最後的備課中竟然忘卻了。當然這也不是一種忘記,仍然是備課的不足。

3、 語言的表達缺少感情,不乾淨,簡練。

4、 導遊詞對概括特徵的這個目標的印證不強。

當然,小問題還有很多,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依然要潛心修學,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凡爾賽宮》教學反思

這是初一下有關建築藝術的說明文。本單元的前兩篇課文分別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巍巍中山陵》。這是本單元第三篇說明文,是自讀課文。教學本文重點有兩個:一是學以致用,把前兩文所學方法應用到自讀過程,引導學生自己讀懂文章的內容和寫法;二是這課在說明中運用了文學性的描寫語言,讓學生讀寫結合,掌握這種生動的說明語言。

課前用圖片導入,激發了學生閱讀興趣;用“凡爾賽宮是(  )的,從(  )可以看出”一句話來概括凡爾賽宮的特點,學生較好的把握了全文的內容,解決了理解文章“寫什麼”這個問題;學生自主發現文章寫作方法環節,學生能把前兩課所學用於這一課的分析,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文章結構、語言特色等方面加以分析,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這一教學理念;由學生的發現順勢導入文章生動的文學性語言,用朗讀、與改文對比、並讓學生修改作文選段,都是爲了讓學生明白說明文的生動的文學性語言的特點,並會根據需要在寫作中運用。

一節課似乎條理清晰,環環相扣,師生配合默契,。但認真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深深的遺憾。

一是上課的重點不夠突出。一節課45分鐘,又要展示圖片,又要掌握文章“寫什麼”,還要自主發現“怎麼寫”,最後再要具體分析此文富有文學性的語言。這樣好像每個都是重點,犯了上課的大忌,面面俱到,實際是哪一方面都沒有講深講透,只是蜻蜓點水。

二是文本解讀不夠,只注重形式上的譁衆取寵。這點在分析語言生動性這一環節最明顯:學生朗讀了,比較了,也學以致用,修改範文。但沒有細細品味語言,學生肯定還不瞭解其中一些詞的意思,哪談得上體會用詞的精彩生動呢?

上一次公開課,讓自己痛很久,只希望痛後的我獲得新生,而不致於“誤盡天下蒼生”。

  《凡爾賽宮》教學反思

在“同文異教”的教研活動中,我和潘遠成老師共同上了《凡爾賽宮》這節公開課,我深深體會到“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在文本教學設計上,我和潘老師分別備課,精心準備,我們之前也沒有交流過。《凡爾賽宮》是一篇說明文,我害怕將這節課上得像說明書一樣地枯燥無味,沒有了語文味,就失去了語文教學的意義了。如果繼續按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說明文教學,無非按部就班讓學生了解說明對象及其特徵、掌握說明方法,揣摩說明語言,學生的學習肯定索然無味,又怎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呢?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開拓說明文教學新創意。於是,我開始苦苦尋求,決定借用多媒體,用凡爾賽宮富麗堂皇的圖片來吸引學生;重視方法,用簡潔明確的說明方法教會學生;抓住文本,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感染學生。

在導入新課時,學生一下子就被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金碧輝煌的凡爾賽宮吸引住了,彷彿遊覽其中。我藉此機會發問:要求學生用一個恰當的詞語概括宮殿的特點,表達自己的感受。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凡爾賽宮並運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概括,既能及時反饋學生觀看錄像的效果,又能鍛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測試了他們的眼觀、口說、思維能力。學生的表現欲被激活了,一發不可收拾。

爲了讓學生學習抓住特徵,突出重點進行說明的方法,我緊緊抓住課文“藝術價值高” 這一特徵進行說明。這樣一個“點”串聯起很多“面”,學生有據可找、有話可說。並且挖掘出很多我課前沒有備到的地方,讓我驚歎不已。原來發現力和創造力是不可估量的。

一篇優秀的說明文並不像有的人所想像的那樣呆板枯燥,而是同樣具有一定的文學性。請同學們從文中摘錄所喜歡的語句,從語言角度和說明文特點出發分析理解說明理由。“玉帶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點點,兩側大樹參天,鬱鬱蔥蔥,綠陰中女神鵰塑婷婷而立。” 等生動說明充分體現了語言的文學性。這一環節,將語文味上了出來,同學們可自由發揮,處處“咬文嚼字”,嚼出各種各樣的味道,令人欣賞。

兩節課上下來,我發現我和潘老師對教學重點的把握是共同點,其中還有很多細節是不同的,通過上這節課,我從一位經驗豐富、充滿魅力的優秀教師身上學到了很多。雖然備課如此精心細緻,但是我仍感到些不足,一是對於中心的把握“人類藝術寶庫中一顆燦爛的明珠”在分析課文是扣得不是太緊,雖然之前我設計教案的時候充分考慮到了這點,但是操作起來還是有一些困難的。二是讀書的聲音少了些,可能是因爲這是一篇說明文的緣故,在這個方面沒有考慮太周到。對於這些反思,都是我今後教學過程中需要改進的,也是一筆難能可貴的經驗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