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上《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上《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蘇教版六上《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篇一】

蘇教版六上《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

何謂細節?一些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所謂“一葉知秋,見微知著,一滴水能見太陽”。一些教學細節,的確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咀嚼。有時,看似不經意的一個標點,卻蘊含了作者豐富的情意,我們應善於發現標點符號中的“祕妙之處”,品其味,悟其情。

《最後的姿勢》中有這樣的句子:(1)忽然,課桌搖晃起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地震!(2)他意識到情況不妙,來不及多想就大聲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3)在教學樓即將坍塌的瞬間,還有四位同學衝不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四個學生。(4)地動山搖,碎裂的磚塊,水泥板重重的砸下來,樓房塌陷了……

這些語句中多次出現了感嘆號,教學中,我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展開想象,這些感嘆號中究竟蘊藏着什麼?

同學們經過一番思考,悟出了這些符號的“語言”——第一句中的感嘆號,體現了當時情況的緊急,地震了,整棟樓房都搖晃起來,萬一塌陷了呢?太危險了!第二句中的感嘆號,體現了當時譚老師心情很着急,他在爲大家的安危擔心,也寫出了當時情況十萬火急,大家晚一秒鐘跑就可能來不及了!也有學生說:“我從中讀出了譚老師捨生忘死的精神,緊急關頭,譚老師讓學生先走,自己卻沒有走,按理說,老師離門口最近,最有可能脫離危險,但他沒有這樣做,而且,樓房坍塌的瞬間,譚老師還用血肉之軀護住了四個孩子,他太崇高了!”當時,情況越是緊急,就越能體現譚老師的崇高精神。再讀讀第四句,其中的省略號你又讀出了什麼呢?“譚老師被壓在廢墟下了!”“譚老師遇難了!”“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孩子們,自己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但你也深知:老師也是血肉之軀,難道他不會疼痛?老師也有兒女情長,他也有着深愛的妻子兒女、父母朋友,難道他不渴望美好的生活?”

“爲了四個孩子的生命,我一個人付出生命,值得!”

“當時他心裏什麼也來不及想,他唯一想到的就是讓孩子們脫險!他什麼都顧不上了!”

“他也渴望美好的生活,但在那一刻,他什麼也顧不上了,救了孩子們再說!還有,如果他拋下這幾個孩子,自己逃生去了,他的良心會一輩子感到不安的。”

“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四個孩子的生命,就算死了,他也是欣慰的。”

……

就這樣,藉助標點,叩向文本,孩子們一步一步走進了譚老師的內心深處!

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句一讀意蘊深!

 【蘇教版六上《最後的姿勢》教學反思篇二】

看到各位老師都在對文本中的一些所謂的虛假細節進行批判,這裏就小談自己上課的心得。

1、天空陰沉沉。

學生是這麼理解的:其實天氣並不是真的陰沉沉的,只是現在人們回憶起來,對於5.12大地震心有餘悸,所以再藍的天空,在人們心裏也是陰沉沉的了。“一切景語即情語”其實,這裏是說的人們的心裏陰沉沉的。而且還預示着後面的大地震。

2、上政治課“人生價值

學生是這麼理解的:其實,譚老師無論之前上的什麼課,可是他給學生上的最後一堂課,講的就是人生的價值,而且這堂課,是用他自己的生命作爲課本來傳授的。作者寫出了譚老師的心聲。

你看,其實學生們比我們更能思考,在我們還在糾纏細枝末節的時候,其實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而且還是這麼的貼切。莫要再糾纏什麼藝術處理的手段,也不要破口大罵說不符合事實。我們不是在教歷史,我們是教文學,這些文字是作者的悲痛回憶,是對譚千秋最後一課的補充。那個最後的姿勢,恐怕是譚老師給學生,給全人類上的最後一堂課,而這堂課講述的,就是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