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六年級上:《學弈》教案與反思

六年級上:《學弈》教案與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六年級上:《學弈》教案

六年級上:《學弈》教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 能讀通課文,理解課文意思。背誦課文。

2、 能瞭解古今語言的區別,能根據課後的註釋理解課文。

3、 能從課文中領悟到做事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對文言文產生興趣,並嘗試在課外讀一些文言文。

  一、導入新課

出示常見的文言警句(投影片):

三人行,必有我師。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些警句,再把你理解的意思講一講。

2.跟我們平時所用的書面語言比較一下,這些警句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文言文的一般特點:有些字與現代的讀音、意義不同;言簡意賅,語意深遠……)

3.這些警句就是用文言寫成的。用文言寫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書面語體,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誦讀文言文,能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誦讀,最好的方法也是誦讀。

今天我們學習的《學弈》這篇文言文,僅有5句話,70個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蘊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

  二、讀通課文,理解每句話的意思

1.師範讀課文(能有聲有色背誦更好),也可讀兩遍。

2.總結老師讀文言文的特點:一是速度比較慢,二是句中停頓較多。

3.學生小聲跟老師讀兩遍。

4.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爲止。

5.學生邊讀邊結合文後的註釋,理解每句話。

6.討論交流。(只要能說出每句話的大致意思就行。)

 三、讀熟課文,讀懂故事

1.學生自由反覆誦讀,重點指導讀好“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前一句讀出疑問的語氣,後一句讀出肯定的語氣。

2.再聯繫前後句子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內容。

3.同座互相說說故事的內容。

  四、讀書明理

1.討論:“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麼?從中能總結出一個什麼道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理解總結。)

2.大家談談自己是否有這種經歷和體會。(聯繫實際談談,目的是進一步認識專心致志對待學習、工作的重要性。)

 五、練習背誦

  六、課後擴展

教師把以前學過的“揠苗助長”“守株待兔”“掩耳盜鈴”等文言成語故事,印發給學生,練習讀文言文,還可以試着背誦一篇。

  七、佈置作業:

1、(書面作業)抄寫課文,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意思;

2、(表演作業)分小組、分角色,演課本劇;

3、(蒐集作業)蒐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語故事:揠苗助長、守株待兔等。

  六年級上:《學弈》教學反思

三十分鐘的課很快將就結束了,但思考還在繼續。

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其博大精深昭示着中華歷史文化的悠久與燦爛。小學文言文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感受我國古典文化的悠久燦爛,初步感知那精練的語言、悠遠的意境、特有的韻味,努力使學生喜歡上文言文,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熱愛和嚮往。而那些繁瑣的內容分析,深奧的語法知識,晦澀的大道理我覺得不應該在小學的文言文課堂教學中出現。因此在實際教學《學弈》中,我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爲主,熟讀成誦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們必須爲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範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並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粗略瞭解文言文中的常用字“之”

老師們都知道,這個“之乎者也”在文言文中是常用字,而本篇課文中出現最多的就是這個“之”字。考試的時候,自然是不會考學生這個字的意思,但我認爲,在學生已經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適當的知識拓展也是有必要的,就好像義務教育法規定年滿六週歲的兒童要接受義務教育,而現在的孩子決不會真是上了小學纔開始識字、計算。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說一說句子中的“之”指的是什麼。比如“一人雖聽之”當中的那個“之”,學生只要結合課文,就知道這裏的“之”是指“弈秋的教導”。我設計這個環節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想讓學生學習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字詞的意思,並且讓他們覺得,學習文言文並不難。

  三、適當拓展,昇華情感

在學生完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啓發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感悟。並適當的插入《孟子告子》原文中的一句“今夫弈之爲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讓學生藉助註釋自己理解,併爲昇華主題起到了助推作用。

這堂課的教學,學生總體情緒較高,由於學生以前也學習過好幾篇文言文,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較得心應手,只是我還應該讓學生聯繫學習實際和生活實際談談,更加深刻地明白這個故事所蘊涵的教育意義。也許效果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