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山谷中的謎底》說課稿彙編

《山谷中的謎底》說課稿彙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山谷中的謎底》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山谷中的謎底》說課稿彙編

《山谷中的謎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蘇教版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的一片講讀課文

本文主要寫兩位旅行者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條山谷中旅行,發現了山古裏的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之謎而揭示的人生哲理。不僅表現了人們在大自然面前勇於探索的精神,而且展示了人們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思考。初步領悟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爲進。揭示了“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活和更好的發展”這一人生哲理。

根據新課標對高年級學生的要求並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進一步培養朗讀能力,品析推敲重點詞句。

2、理解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3、聯繫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

根據教材特點,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聯繫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文中最後一個自然段“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六年級學生已具有初步閱讀理解的能力,視野較寬,有了一定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利用學生已有的語文學習經驗,巧妙結合遠程豐富的資源,通過直觀展示,以讀促悟,扶放結合的方法,抓住謎底爲切入口,直奔謎底所揭示的人生哲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學法

根據學生實際,結合教法,採用“讀——找——品——悟——論”的方法學習課文。

 三、說資源巧用

本節課我應用了一下幾個資源:

1、本節課生字、詞語幻燈片

2、雪松的直觀圖片

3、重點句子品析幻燈片

4、《臥薪嚐膽》動畫資料展示

5、司馬遷發憤寫《史記》資源材料

6、同步拓展訓練題

[新課標明確要求:“課堂教學要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展”而農遠資源運用於課堂教學恰能更好的倡導新課標理念,優化了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習興趣,促進直觀感觸,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向着“同在藍天下,共享好資源”的目標闊步前進。]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舊知 導入課文

1、複習生字和有關詞語

(幻燈展示有關詞語)指名讀讀再任意選詞造句。

2、導入課文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大家可知道山谷中有什麼迷?(幻燈展示圖片資源)

生: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這一奇異的自然景觀就是一個謎。

(展示雪松直觀圖片)

師:看吧,雪松經受着風欺血壓,可它依然傲骨挺立,看着它們,同學們能不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讚美它呢?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用一首詩,有的用一個成語,有的用一句優美的句子讚美了雪松的堅強品質。

[及時溫故,學以自用,同時通過直觀展示,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想象的空間裏自由馳騁,培養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細讀課文 深刻領悟

教學時,圍繞“爲什麼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長雪松?”以這個謎面直奔謎底,組織讀讀,找找,畫出有關句子細細品析,再進行小組討論

謎底是什麼?是誰發現的?學生默讀課文第二段,找出謎底。

(出示課文揭示謎底的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東坡只長雪松”的關鍵在於“東坡雪大”以及“雪松的本領和頑強的生命力”接着我趁熱打鐵:那麼雪松到底有什麼本領呢?課文又是怎樣描述的呢?學生再讀課文第二段,找出描寫雪松特點和品質的詞語,畫出雪松與大雪做抗爭的語句。

(出示有關句子)學生反覆悟讀,讀出雪松是在儘可能的去承受大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住的情況下才選擇彎曲。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爲它學會了“彎曲”。我在詮釋“彎曲”這個詞時,不是狹隘的定義爲一種鬥爭的行爲策略,而是拓寬“彎曲”的內涵。“彎曲” 不是懦弱,只是暫時的退讓,爲的是尋找機會“反彈”以退爲進。讀到這裏,我們都被雪松什麼樣的精神所折服呢?(不屈不撓,能屈能伸)

是啊!雪松雖然暫時的彎曲了,但這裏蘊藏着抗爭的力量。。

[這部分的設計依據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因此,課堂上我充分讓學生閱讀感悟,緊扣文中重點詞,關鍵句,反覆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並不失時機的組織交流,讓學生把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通過語言領悟釋放出來,達到培養學生朗讀、分析、理解和感悟能力。]

(出示兩位旅行者啓示的話)重點品悟第二個旅行者的啓示,交流討論從第二個旅行者的話中你明白了什麼?想到什麼?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什麼時候該正面抗爭,什麼時候該適時退讓,以及古今中外有哪些人具有雪松這種精神的?讓學生自由談感受。

(出示越王勾踐和司馬遷的課件資源)說說畫面的人物和主要事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這一人生哲理。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把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書面哲理通過學生的討論,感悟,又重新回到了學生的生活中去,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的生活經驗,爲每個學生創造富有個性的發展空間]

活中去,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的生活經驗,爲每個學生創造富有個性的發展空間。

 (三)總結課文 加深感悟

1、指着板書總結課文內容

2、(出示遠程同步聯繫)加深對生活中事例的理解和感受

  五、說板書設計

山谷中的謎底

[設計簡潔明瞭,突出重點,概括主要內容,讓學生一目瞭然。]

  《山谷中的謎底》說課稿【2】

《山谷中的謎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蘇教版)第十一冊的一篇講讀課文。作者用簡練的文筆,通過記敘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爲進。文章前半部分有自然界的奇異景觀之謎說起,主要寫謎底如何被揭開的,側重寫實;後半部分主要由揭開謎底而獲得的啓示,重在揭示哲理。本文借具體、真實的事情來說明人生道理,令人信服,這是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

根據新課標對高年級段學生的要求並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3、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4、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文敘事簡潔,內容較易理解,學生在學習時不會遇到太大問題。朗讀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是教學的難點。

根據上述情況,我設想用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分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開門見山,直擊主旨。

上課一開始,我首先讓學生說說對“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理解,讓學生知道這句話是讚揚那些寧死也不願失去氣節的人。緊接着,我話鋒一轉,由“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人固然值得我們欣賞,但還有另外一種抗爭與生存的方式同樣值得我們借鑑。是什麼呢?等我們學完課文就明白了“直擊課文的主旨,同時還給學生設下的懸念,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回憶上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對山谷的謎和謎底再有更深刻的印象,然後由“東坡雪大,許多樹都喪失了生機,爲什麼只有雪松存活下來了呢”這一問題引出雪松具有獨特的本領,然後由獨特的本領是什麼呢,導入新課的學習。

  三、瞭解雪松逆境生存的本領。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認真朗讀第三自然段,畫出描寫雪松本領的相關句子,明確雪松特有的本領是“彎曲”。

當學生對雪松的本領有了初步印象後,我預設了一個小小的辯論“有人讀了課文的第三段以後說,雪松面對風雪,一個勁地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羣膽小的弱者。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用辯論的方式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雪松的頑強,雪松的彎曲策略。

  四、聯繫舊知,領會“雪松的本領”。

當學生對雪松的獨特本領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我緊接着讓學生打開記憶的倉庫,尋找像雪松一樣的人。通過一個簡單的填空練習,既加深了學生對彎曲思想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積累了語感。

  五、聯繫生活,學習“雪松的本領”。

“確實,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這是本課的中心所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也是本課的難點之所在。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讓學生聯繫身邊的具體事例來談對本句話的理解。這一環節的安排,可以說是對文章中心有效的拓展和延伸。

在最後的總結時,我又迴歸到這節課的開場白上,正面抗爭固然重要,但有時也要學會適時的彎曲,以求走出困境,尋求更好的發展。

  六、佈置作業,課後延伸。

蒐集有關“彎曲”思想的成語、俗語、名言。

  七、板書設計:

山谷中的謎底

謎 西坡 東坡

謎底 雜樹 雪松

本領 (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