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山谷中的謎底》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山谷中的謎底》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7W 次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山谷中的謎底》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山谷中的謎底》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山谷中的謎底》教學反思1

《山谷中的謎底》記敘了兩位旅行者來到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看到了一番奇異景象後得到人生啓發的故事。課文敘事簡潔,說理深刻。重點要求學生理解“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初步領會“面對壓力,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爲了突破這個重難點,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⑴抓題眼。題目是課文的眼睛,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課文,抓住題目,步步深入,不失爲一種好方法。緊扣題目,引導學生分以下步驟教學:山谷中有什麼?謎底是什麼?緊扣題眼,就抓住課文的重點,使教學思路清晰,課程目標得到整合。⑵抓關鍵詞。課文第三節中謎底的揭開與雪松有彈性、能彎曲、會反彈分不開,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仔細地閱讀和品味語言文字,從而發現課文中有許多高度概括,內涵豐富的詞語,這些詞語對錶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很大的作用。 ⑶抓中心句。中心句的呈現方式因文而異。有的開篇點題,有的篇末總結。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結。《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篇末兩句啓示既是課文內容的總結,又是作者情感的真實表達。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三節,抓住句子理解,並聯系自身生活實際談感受,使難點突破水到渠成。學生在我努力爲他們營造的寬鬆、民主、合作的空間中閱讀感悟、合作探究交流,經歷了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也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當然,反思本課的教學,也有很多不足之處。語文課上讀很重要,但這堂課朗讀指導缺乏深度和力度。安排學生的練筆,學生沒有豐富的,足夠的語言來表達。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學生的積極性。今後,我在自身知識儲備、課堂調控能力、教學機智等方面還要多作努力。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山谷中的謎底》教學反思2

《山谷中的謎底》通過記敘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爲進。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聯繫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理解文中最後一個自然段“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爲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教學時,我首先圍繞“爲什麼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長雪松?”以這個謎面直奔謎底,組織學生讀讀,找找,畫出有關句子細細品析,再進行小組討論。接着引導學生讀出“東坡只長雪松”的關鍵在於“東坡雪大”以及“雪松的本領和頑強的生命力”。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爲它學會了“彎曲”。接着,出示兩位旅行者的話,交流討論從第二個旅行者的話中你明白了什麼?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什麼時候該正面抗爭,什麼時候該適時退讓,以及古今中外有哪些人具有雪松這種精神的?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把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書面哲理通過學生的討論,感悟,又重新回到了學生的生活中去,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的生活經驗。

這節課我對學生的表現是很滿意的,但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什麼時候該正面抗爭,什麼時候該適時退讓時”,學生將歷史的英雄人物和事例進行了一個分類歸納,如:越王勾踐、藺相如、司馬遷、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等一些事例都是暫時地彎曲退讓,保存實力以求更好地發展,而沒有聯繫到今天的實際,這兒教師的引導、點撥有些缺欠。在教學時需要考慮地全面些,引導、點撥及時些,這樣纔會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