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通用11篇)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通用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通用11篇)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1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作者想象豐富、描寫細膩、感情真摯的寫法;

2、品味語段含義和訓練快速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

1、研習文本,能夠說出文中富有哲理的語句的含義

2、討論與探究,體味作者借心中想象之景抒發的熾熱、真摯之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堅強不屈、樂觀向上的精神和關愛人生、關愛他人的高尚人格;

2、領悟作者的情感美,提高自己領悟生活美和自然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品味語言,步入海倫·凱勒的心靈,深入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對海倫·凱勒和盧桂蘭的精神(內心)世界的體悟和分析。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電腦播放《二泉映月》),教師:讓我們閉上眼睛,聽聽瞎子阿炳在向我們訴說着什麼?

音樂悽婉,悲涼,向我們訴說着瞎子阿炳坎坷的經歷,悲慘的命運,淒涼的心境。

2、美國有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她是否也象瞎子阿炳一樣呢?

不。(電腦展示海倫·凱勒生平。)

〖同樣的殘疾,不同的命運,當同學們瞭解到海倫·凱勒的感人事蹟時,不禁爲之讚歎。這樣,就使作爲鑑賞個體的每一個學生,進入了特定的審美心境。用媒體展示海倫·凱勒的風貌,以企創造氛圍,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之中。〗

3、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作家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被譽爲精神楷模的傑出女作家在三天裏給我們展示的豐富情感。(引出課題、教學目標、方法)

二、作者介紹

海倫·凱勒生平: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社會活動家。1880年出生,19個月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7歲時,安妮莎莉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19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190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第一本書《我生命的故事》,敘述她如何戰勝病殘,不僅給盲人而且給成千上萬的正常人帶來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她爲許多雜誌撰寫文章,還寫了幾部自傳性小說,《我所生活的世界》《從黑暗中出來》《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後的生活》和《願我們充滿信心》,在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與寂靜並不存在,她自己也是個有理智的人。凱勒後來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她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爲盲人和聾啞人的教育籌集資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的崇敬。著名的傳記作家範懷克布魯克斯爲她寫了傳記。海倫·凱勒以殘疾之軀,創造了正常人難以企及的生命輝煌、人生奇蹟,她以她的人格,以她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被人們譽爲“精神楷模”。

三、快速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主體部分,分組討論,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動內容,並體會思想感情。

第一天:

白天:看望麥西夫人,約朋友來家,樹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憶這一天。

第二天:

白天: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藝術博物館。

夜晚:看戲

第三天:

白天:遊覽紐約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劇。

提示:三天的活動,雖是想象的,卻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第一天的活動表現作者對親情的重視;第二天的活動是對“世界的物質方面”和人類精神的千姿百態的關注;第三天活動表現出對世人生活的關心。三天的活動,其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是對人類生活的全面考察。既表現內心對生活中美的追求,也表達對人類生活的高度讚美,並以自己痛苦經歷和美好渴望,勸誡世人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陰。

四、概括出這三天活動中體現作者怎樣的細膩心理和情感,並仔細加以體味。

明確:第一天:作者對周圍的人懷着及其真摯的友愛,表現她對親情的重視對人類的摯愛。她希望能看到表現他們內心美的外部特徵,說明她是多麼善良!她陶醉於森林的美景,田園的風光,壯觀的落日,又說明她是多麼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啊!

第二天:他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簡要歷史,還要看到人類精神的千姿百態,這顯示了她對物質世界和人類精神的關注,顯示了她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求知的渴望

第三天:她關心日常生活,希望看到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場面,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當作自己的歡樂和痛苦,表現了她對世人生活的關心 及與外部交流的願望,顯示了她的博愛精神和寬廣美麗的胸懷。

五、研習《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有關對世人規勸和提醒的段落語句及富有哲理的語句,理解其含義。

1、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2、重點引導學生研習下列語段和文句:

①對於你們許多有視力的人來說,藝術的世界是一個沉沉的黑夜,是一個無法探索和難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明確:作者以她獨特的人生體驗告訴人們,要抓住生活,要 珍惜光陰,珍惜幸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②因爲在我生活的漫長黑夜裏,我讀過的書以及別人讀給我聽的書,已經變成一座偉大光明的燈塔,向我揭示出人類生活和人類精神的最深泉源

明確:這表明作者心靈世界充滿光明,她心裏裝着整個世界,也深刻理解世界。是書籍和知識照徹了她的心靈,她比許多視力健康的人更清楚深刻的把握宇宙和人生。

③有些場面是令人愉快的,讓你內心喜悅,可有寫情景卻使你感到悲哀和憂鬱。對於後者我也不會閉上眼睛,因爲它們畢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它們閉上眼睛就等於緊鎖心靈,禁錮思想。

明確:這表明作者具有博大的胸懷、博愛的精神和善良的心靈。她爲苦難的人們悲哀憂鬱,寄予了無限的同情與深切的關心,她願這世界充滿溫暖關愛,她願這世界變的更加美好

六、課堂小結

我們從海倫的三天光明中,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美景充滿了“陶醉”之情,對人類的美好生活高度禮讚。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她那顆對人類美好的未來、美好的人生執着追求的善良的心靈。而這種對光明的渴望,對生命的珍視,對美的追求,從這位先天具有生理缺陷的盲人女性身上迸發而出,不能不給我們這些身體健全的人以強烈的震撼!在她身上,我們絲毫看不到恐懼、淒涼、悲哀,看到的只是光明的內心世界、堅強的意志和對生活充滿的摯愛。因此,海倫的人生之路不是一曲哀怨的《二泉映月》,而是一曲高昂的《命運交響曲》

七、議一議,作者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麼?作者的經歷給了我們哪些啓示?

一顆熾熱、求索的心;

一顆坦誠、真摯的心;

一顆樸素、博愛的心;

一顆渴望生存、珍愛生命的心;

一顆對生活熱戀的心;

一顆對知識渴望的心;

一顆對人類友愛的心;

一顆堅忍不拔的執着心;

一顆戰勝厄運、積極樂觀的上進心;

一顆追尋人類美和崇高精神美的心……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品析本文豐富細膩的心理描寫。

(2)結合文章內容,訓練學生聯想、想象能力。

(3)學習作者的精神,豐富個人對生活的認識。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朗讀《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認識“水”的片斷。

(2)從正常人的角度體會殘疾人的感受而談。

(二)默讀課文:

(1)海倫·凱勒雖是殘疾人卻感受細膩,我們雖爲健康者,卻不如其感受之細,哪些內容是她體會到了,而你卻未體會到的呢?

(2)海倫·凱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麼?

(三)淺析課文:

(1)深入體會作者的敘寫,跟隨其進入五彩絢麗的精神世界。(引導學生捕捉文章的思想內涵)

(2)海倫·凱勒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珍愛生命,戰勝困苦、善待生命……

(四)作業:

(1)找出一句話,其內容觸動了你,說說何以觸動了人你?

(2)課外閱讀:讀《語文讀本》的其他片斷或借閱《我的生活故事》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一節課我要求大家找出課文中對你觸動最大的一句話,並談談自己的感受。現在,就請大家來談一談。

(二)交流:

(1)教師示範:

第85頁第一段第1、2句話觸動了我。我整日與家中的小東西們相伴在一起,卻從未仔細看看它們,海倫卻從感謝它們把一所房屋“改變成家”的角度來仔細觀察它們。我也應該看看它們,感謝它們帶給我的溫暖,安全和情感。我們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

(2)學生交流(教師依學生情況而隨時調整)

(3)小結:

結合學生交流內容,總結板書,請學生再體會本文作者珍愛生命、戰勝困苦,善待生命的種種精神。

(三)聯想、想象訓練:

(1)要求: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海倫·凱勒最渴望的,如果我給你一個機會來訴說,你最渴望的是什麼呢?請你來談談你的假如……

(2)學生展開聯想、想象,擴展思維,暢談自己的願望。

(3)小結:

結合學生內容小結。引導學生無論何種願望都要向海倫一樣,保持一顆不失信心與努力的沸騰的心。

(四)作業:

在作業本上,依要求寫出你與同學交流的內容。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學會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故事情節。

2.能說出本劇的主題,學習借一件小事來反映深刻的主題。

3.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描寫,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4.學會在生活中維持自己的尊嚴,懂得要體諒父母,學會寬容,努力做一個正直、誠實、善良、有責任感的人。

【學習重點】

1.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外貌,心理描寫,神態描寫等,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

2.課文借一件小事來折射人性的光輝,映照平凡中的偉大這一深刻的主題。

【突破策略】

這篇課文是百集電視連續劇《咱老百姓》的節選,很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品。所寫的是一件小事,卻反映了一個嚴肅的主題: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靈,如何培養孩子的精神人格,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尊嚴的問題。在學習中應抓住矛盾衝突,在衝突中表現人物性格,品味戲劇語言。作品還成功地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在學習時要注意體會。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默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勾畫並疏解疑難字詞。

①皸裂( ) ②吝惜( ) ③內疚( )④矜持( )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剎那 古箏 竹筍 報消

B、秉公 釋然 耐煩 配服

C、挑剔 帳蓬 冰晶 瀟灑

D、狡黠 內疚 反駁 無措

3.再讀全文,疏通文章結構。

4.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作者介紹】

畢淑敏,女,1952年出生於新疆,中學就讀於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崑崙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11年。1980年轉業回北京。從事醫學工作20年後,開始專業寫作,成爲“文學界的白衣天使”。 共發表作品200萬字,曾獲莊重文文學獎、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崑崙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臺灣第17屆聯合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餘次。 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著有〈〈畢淑敏文集〉〉八卷,長篇小說〈〈紅處方〉〉,〈〈血玲瓏〉〉等。

5. 按原文填空。

(1)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兒子,隨着小也的步伐,這目光像 。

(2)他順手一指,牆上有條紅線, 。

6.《一釐米》是當代女作家 的作品。主人公是 ,作爲一位普通的母親,她爲孩子的 作出艱辛的努力。本文的情節是圍繞 而展開的,而其中的關鍵是“ ”,但這一點關係着 ,雖然引發的是一樁小事,折射出的卻是母親 ,映照的卻是 。

1. ①jūn ②lìn ③jiù ④jīn2. 2.D A中“報消”的“消”應該是“銷”;B中“配服”的“配”應是“佩”;C中“帳蓬”的“蓬”應是“篷”3.× √ √ √ 4.柔軟的蠶絲從繭中抽了出來。 像雨後偶爾爬上馬路的蚯蚓。5.畢淑敏 陶影 健康成長 該不該買票 一釐米 母親在兒子心目中的形象 人性的光輝 平凡中的偉大

7.小組競爭,講析《周計劃》關於本文的“積累與運用”的習題。

二、課堂導學

(一)預習展示

(二)課堂探究

一)設疑導入:

教師拿出一把尺子,問:尺子上的一釐米會引發你哪些聯想呢?

(學生各抒己見)

導語:一釐米只是一段微不足道的長度,但這一釐米卻引發了一場風波,今天我們就走進畢淑敏的《一釐米》去探個究竟。(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理清結構

1、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自由讀,默讀,幾個人一組分角色朗讀等。)

熟悉課文基本故事情節。

2、說說文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情節。

(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師作充分的肯定和評價。)

3、根據前幾位同學的回答,請以課文故事情節所發生的先後爲順序,用自己的話給

大家講講課文所發生的故事。(複述時應適當地突出人物的外貌,心理,細節等描寫)

4、師把學生的回答歸納總結並板書:

車上陶影爲小也買票——張師傅送票――寺廟門口發生爭執――被誤解逃票掃興而歸――投書報社討回公道――兩位領導登門――拒絕贈票――挽回尊嚴

5、文章是按什麼線索組織全篇的?

“買不買票”是課文的線索,而這關鍵就是那“一釐米”。

6、對文章結構的理解

【明確】

(1)段落分析:

點拔:這篇小說圍繞“一釐米”,通過主人公陶影要努力成爲一個“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的執著追求,塑造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肯定了主人公對完美的執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也表達對不完美的理解寬容,對正直善良與責任感的褒揚。

課文可分成三個部分,其中二、三部分爲課文的重點。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烘製螺旋形沾滿芝麻的小火燒”):交待主人公的做事原則和身分,爲人物的出場做鋪墊。

第二部分(從“她領着兒子小也上汽車”到“她覺得生活多了幾分追求”):圍繞“一釐米”集中寫了主人公陶影與兒子乘車的一次經歷。

第三部分 ( 從“今天她領小也到一座巨大的寺廟參觀”到結尾):圍繞“一釐米”,集中記敘了主人公與兒子一次參觀寺廟的經歷。

三)悟讀課文,分析人物

過渡語: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總是給予子女最無私最博大的愛。課文中的陶影,也全力以赴地給孩子以正面教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位偉大的母親,去感受她心中對兒子那份摯熱的愛情。(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從文中找出描寫陶影的部分。)

1.看後請思考:你認爲陶影是一位( )的母親形象?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作適當的點撥)

A、 她很普通,對誰都不重要,惟獨對這個小男孩,她要成爲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

——強烈的責任感和對孩子深沉的愛。

B、 陶影充滿感情地指了指小也。她想所有的人都會喜歡她的兒子的。

——動作和心理描寫,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感情。

C、天班上下來,累得不想動彈,真想湊合湊合算了。

—一含辛茹苦、任勞任怨

D、(掏了張紙幣)買一根冰棍就成了,媽不吃。

——(動作描寫)省吃儉用

自己把西瓜皮啃得很苦,兒子把瓜皮啃得太苦時卻勃然大怒。

——(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自身生活拮据,但又要培養孩子的大家風度。

E、(輕鬆但是極堅決)他不夠1、 1米的!

我不知道國際米尺是什麼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兒子是沒有那麼高,我知道我們沒有逃票。

——(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執著、認真

F、不要車票報銷

——教孩子誠實做人,不要撒謊。

“爲了小也,她忍”

——(語言描寫)爲了孩子,忍氣吞聲

陶影獨自坐公共汽車時,經常不買票。

——家庭經濟拮据,儘量少花錢。心中充滿無奈和自責。

G、(執拗地)如果再設有音訊,我就直接去找!

(鄭重地)小也,你離兩位爺爺再近點,我什麼都不圖,只請兩位爺爺把那天的

同孩子講清楚,告訴孩子:媽媽沒有錯!……

——(語言,神態描寫)竭力維護人格尊嚴,立場堅定,有強烈正義感和責任感,善良、大度、自尊。

H、陶影的手像折斷的翅膀僵在半空中。

——(比喻句)擔心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 破壞的恐懼心理。

小結:陶影是一個有着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義感的人,有正確的價值觀,努力給孩子正面教育,在孩子面前做完美而無可挑剔的母親。

2.文章中的紅衣青年、小也你怎麼評價呢?(學生自己分析)

四)提高升華,理解主題

1.陶影,可以說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是她卻給孩子樹立了完美的形象,你認爲她可敬嗎?談一談你對“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新的認識和體驗。

(學生先討論,然後再點名發言)

師點撥:要懂得體諒父母,孝敬父母,學會寬容,努力作一個誠實,善良,有責任感和正義感的人。

2.通過陶影這個人物,你受到什麼啓發呢?(主題探討)

(學生髮言,談談自己學習課文的收穫)

3.教師小結:

這是一篇很典型的以小見大的作品。作者所寫的實在是一件小事:一個媽媽帶孩子去公園,因爲公園門口的尺度不準確而被誤會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釐米。這在許多關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裏,這的確是一件小事。可這在一位母親的眼中卻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過這樣一件小事,折射出人性的光輝,映射出平凡中的偉大,寫出了一個大主題:如何讓一個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靈,或者說一個人應該怎樣看待尊嚴的問題。這樣的主題,在我們今天這個物質逐漸豐富、精神逐漸貧乏的社會有着振聾發聵的意義。

三、課堂訓練:

1.指出下列語句所運用的描寫方法。

(1)“小也,你不夠的。還差一釐米。”她溫柔地說。 ( )

(2)陶影一個箭步衝過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頭顱上,聲音清脆,彷彿踩破一個乒乓球。 ( )

(3)陶影覺得見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筍一樣見風就長? ( )

(4)她勃然大怒了:“誰叫你把瓜皮啃成這樣!” ( )

(5)陶影突然有些傷心,不就是一座廟嗎?怎麼連媽媽都不等了,旋即又釋然,帶兒子出來,不就是要讓他快樂嘛! ( )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橫線上的詞句,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我本來不太喜歡網絡歌曲, 不愛聽《丁香花》,覺得它太平淡,太簡單,可我何曾知道它背後競還有這樣一段悽美的故事。 忍不住把它重新聽了一遍,不禁潸然淚下,才明白原來平淡纔是 ,簡單纔是 。

A.更 於是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B.也 但是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C.更 但是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D.也 於是 穿透了表象的最真 超越了生死的最美

3.文中有不少獨特形象的比喻句,如:“以她現有的家境培育出具有大家風範的孩子,需要全力以赴的正面教育。這很難,就像用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一樣,但並不是做不到。”請分析這句話。

(1)語言

(2)動作

(3)心理

(4)神態語言

(5)心理 [解析] 聯繫描寫人物的方法和文章主題來回答。

作者將家境不富裕要培養出有大家風度的孩子有一定難度比作用小米加步槍打敗飛機大炮,儘管有一定的難度,但只要全力以赴就能取勝,形象而生動,讓人過目不忘。

4.《補充習題》“隨文練習”一二三題。

【課外拓展】

1.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理解人物性格。

3.母親節,班上開展“母恩難忘”的感恩活動。請你把這次活動的內容、收穫製作成手抄報,作爲送給母親的特殊禮物。請爲手抄報寫一段“編者的話”,說明這期手抄報的主題。

4.今天小也的母親陶影有幸來到了我們班,站在這裏與大家一起交流,作爲傾聽者,你想對她說寫什麼呢?請寫一段 200 字左右的心理話給這位偉大的母親。

5.課後閱讀畢淑敏的其他作品,體會她以小事情,反映大主題的思想。

示例:母愛是世間最偉大的力量,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世間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而人的嘴脣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也是母親。如果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滋養,孩子們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樸素、真摯的語言。

2、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一。

3、陶冶學生性情,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細膩生動的心理描寫,認識作者純潔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

2、品味文章精警句段。

教學方法

自讀——點撥法;對比閱讀法。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播放《二泉映月》的音樂。)

在淒涼、哀怨的二胡聲中,老師導入。

教師語:生活在光明世界裏的人,是很難體會殘疾人所忍受的各種困難和痛苦的,尤其是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我們從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聽出的是(坎坷的經歷,悲慘的命運,淒涼的心境),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一位集盲、聾、啞於一身的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這被譽爲“精神楷模”的傑出女作家給我們展示的豐富情感。

板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二、整體感知

1、從文題來看,這是作者設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讀課文,這三天光明帶給海倫一種怎樣的感受?

明確:“塞滿那美妙的回憶”這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2、眼睛是心靈的門窗。它既是人們攝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們傳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達千般風情;眼神一瞥,會有萬種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視力的人你能想象得到一個永遠處於黑夜中的盲人對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嗎?

提問: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三天美妙的時光,(自讀課文,理清作者想象中三天的活動內容,將自己感受較深的句子勾畫出來。)

明確:(多媒體以表格形式出現)

第一天

白天:看望麥西夫人,約朋友來家,樹林散步,看落日。

夜晚:回憶這一天。(親人,友人)

第二天

白天: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藝術博物館。

夜晚:看戲(藝術)

第三天

白天:遊覽紐約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

夜晚:看喜劇。(平常生活)

小結:三天的活動,雖是想象的,卻真實地表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是作者精神世界和人格的寫照。

三、透視語言,體會思想感情(對比閱讀)

(課前印發閱讀材料,引發學生比較思維,激發閱讀興趣。佈置學生對《盲人看》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仔細閱讀,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將自己的感受較深的地方勾畫出來,供上課討論研讀用。 )

材料: 略

1、海倫·凱勒三天光明的日子裏,她最急切看到的是安排在第一天的內容,她最希望看到的是,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指導學生重點朗讀對麥西夫人打量這段,體會其情感之真。)

(提示:抓住課文的關鍵語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人們”。而這其中首先“長時間凝視”的是她的啓蒙老師——安妮?莎莉文?麥西夫人。)

學生閱讀、討論、回答。

明確: 之所以“長時間凝視”麥西夫人,從她臉上能“找出同情的溫柔的耐心的生動的形跡”,因爲是她“打開了我的外部世界”,這是一個多麼困難艱鉅的任務,但靠着“溫柔和耐心來完成教育我的困難和任務”,海倫對她是充滿感激而尊敬之情的。

海倫把看望親友安排在第一天,足見她對親情的極端重視,因爲是這些人給了她生命和智慧,表現了她對自己周圍的人是懷着極其真摯的友愛之情的。這裏體現的是一種親情美。海倫稱其爲“再塑生命的人”。

海倫則不一樣,她作爲一名嚴重殘疾的人,十分珍惜這三天的“光明”時間。常常地感到了健全人擁有各種天賦的可貴,可是卻有許多人沒有去珍惜自己擁有的天賦,而是在懶怠中虛度光明,對人類的歷史文明熟視無睹,漠然對之,她不得不提出了善意的批評。以自己的“設想”證明擁有光明的幸福,並勸告人們珍惜自己擁有的這份幸福,珍惜光明。

她在這三天的假想活動中,“看”到了人類燦爛的歷史文明和豐富的文化藝術,有着一種藝術的美。

3、“懷着發現新的歡樂的渴望,將再次迎接那初升的旭日。根據她想象中的奇蹟的期限,這是她能看見東西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我把第一天給了我的朋友,給了那些有生命和沒有生命的東西,第二天我看到了人類和自然的歷史面目。今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裏,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

一個盲人,在爲明眼人操勞”,閱讀海倫第三天的活動,看一看她是對日常世界擁有怎樣的心態? 學生閱讀、討論、回答。

提示:海倫在這一天中,不僅對那沸騰的五彩繽紛的生活場景讚歎,而且“看到微笑,我感到欣慰;看到果斷,我感到驕傲;看到疾苦,我產生憐憫”。

更難能可貴的是“對於歡樂和悲哀,我總是睜大眼睛去關心,有些場面是令人愉快的,讓你內心喜悅,可有些情景卻使你感到悲哀和憂鬱。對後者我也不會閉上眼睛,因爲它們畢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它們閉上眼睛就等於緊鎖心靈,禁錮思想”。

這樣把別人的歡樂和痛苦當成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充分顯示了一位殘疾人的博愛襟懷和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強烈願望。她渴望一種平凡的生活,從這位殘疾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最美好的心靈,最善良的天性。

小結:我們通過對文表現作者情感的異同,就自然流露出這位盲人作家對大自然的愛戀和渴望,這是對人類美好的大自然、人類美好生活的高度禮讚。同時也向世人展示着她那顆對美好的未來的人生之路的執着追求的心,而這種對光明的渴望,對生命的珍視,對美的追求,從這位生來就有生理缺陷的盲人女性身上迸發而出,不能不給我們這些健全人以強烈的震撼。

四、自主探究

通過這些“美妙的回憶”我信能感到她是用“心”在感受生活的真諦,盲人說:“別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來一點不比別人少啊。”縱觀全文,我們看海倫是用一顆怎樣的心去“看”外部世界,去安排這想象中的三天光明旅行的。

學生能聯繫課文內容、閱讀資料的簡介,討論、交流。

提示:同學們,會聯想,想象海倫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

一顆熾熱、求索的心。

一顆坦誠、趨勢的心。

一顆樸素、博愛的心。

一顆對生活熱戀的心。

一顆對知識渴望的心。

一顆對人類友愛的心。

一顆堅忍不拔的執着心。

一顆積極樂觀的上進心。

一顆追尋人類美和崇高精神的心。

而這恰恰又是一顆平凡的心。

五、教師在學生的熱烈討論中,收束全文:

同學們,我們從海倫的三天光明中,絲毫沒有看到恐懼、淒涼、悲哀,看到的是光明的內心世界,堅強的意志,對生活充滿的愛。因此,海倫的人生之路是一曲《二泉映月》嗎?不是!應該是:《命運交響曲》

通過這些,我們看到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她堅韌不拔,自我超脫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導人類邁向光明的未來。而只要這種精神存在,海倫·凱勒的名字就不會被遺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將爲人們所珍視。正如羅斯福夫人爲海倫的《我生活的故事》寫的前記所說:“這個故事是永遠不會完結的。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不會忘記!”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調動多種朗讀手段,品味本文洗練、流暢、優美的語言。

2、深入思考和領悟文章中的名言警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從中獲得有益的啓迪。

3、體會作者對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感受海倫·凱勒的精神世界,進而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教學重難點:

1、正確理解作者對“明眼人”等健康人的“批評”言辭。

2、領會文中關鍵句反覆出現的作用。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預習:疏通字詞;熟讀課文;讀《一個偉大的女性》瞭解作者

教學時間:4月2、3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知道海倫·凱勒嗎?

2、請你用幾個形容詞來評價一下海倫·凱勒。(堅強、好學等)

3、海倫·凱勒的故事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爲什麼?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形式朗讀課文

2、圈劃語句,感知課文

A文中作者列舉了大多數人的生活態度是怎樣的?

圈劃文中的句子: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怠倦、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鑑賞之心、熟視無睹、淡漠、平庸、麻木、呆滯

B作者認爲大多數人產生這種悲劇性的人生態度的原因是什麼?

a對時間的錯覺,總覺得未來的日子還很多

b對自身擁有的天賦及器官的怠倦,只有等到生命快要失去,等到天賦快要喪失,器官快要退化或損壞,才知道它的可貴。

C海倫·凱勒在文中表達了怎樣的生活態度?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內心世界?

明確:生活態度是: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享受生命的美好,不虛度光陰,不浪費天賦

內心世界:有一顆火熱的心,她一直都在用心地生活,一直都在用心地感知。很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

3、再讀課文,深化拓展

A海倫·凱勒爲什麼要提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個問題?

目的在於警醒人們珍愛時光、珍愛生命,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

B海倫·凱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麼?

源泉是渴求光明、珍愛生命、戰勝困苦、善待生命

C再讀課文,選擇最能引發思考的警句,並說說你從中得到了哪些感悟和啓示?

4、練一練

文章結尾處,海倫提出了三個問題,你將如何作答?

請將答案寫在課堂作業本上

5、作業佈置

A完成《點擊》;

B海倫·凱勒說:“一旦失去了的東西,人們纔會留戀它。”請以此爲話題,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

C推薦閱讀海倫·凱勒的作品:《我生命的故事》、《我所生活的世界》、《從黑暗中出來》、《我的信仰》等。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6

預習:

1、標劃出段落序號,共29段。

2、海倫假想的三天光明在哪些段落?

3、標劃出體現海倫精神世界和人格的詞語、句子,深入瞭解海倫其人。

4、標劃出不懂的句子,就你的疑問提出具體的問題。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對精警語言的感悟能力。

2、領會本文所蘊含的精神力量。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味語言認識作者純潔高尚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

速讀、品讀、點撥。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ppt顯示《二泉映月》的畫面及播放《二泉映月》的音樂。)

在淒涼、哀婉的二胡獨奏曲中,導入:

我們正在欣賞的是生活於舊中國的盲人音樂家阿炳的《二泉映月》,這首曲子獲二十世紀華人經典音樂作品獎,它的曲調時而婉轉悠揚,時而傷感愴涼,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似在表達着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似在訴說着他的坎坷經歷、悲慘命運、淒涼心境。我們很難想象終年生活在漆黑的世界裏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這首曲子唱出了盲人的悲涼人生。活在光明世界裏的人,很難體會盲人所忍受的各種困難和痛苦,更難以想象盲人能夠做出超凡的成就,可是,奇蹟就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海倫·凱勒。

Ppt1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

Ppt2海倫·凱勒簡介

海倫·凱勒爲什麼能做出這麼卓越的成就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這位集盲、聾、啞於一身的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去探訪她的心靈,去品味這被譽爲“精神楷模”的傑出女作家給我們展示的豐富的精神世界。

板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二、整體感知

全文共有29個自然段,請用一分鐘的時間標出。

懷着對光明的無限嚮往,海倫·凱勒寫下了假想中的三天光明生活,哪些段落是?(6——28段)在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全文可以分爲幾部分?

(一)1—5段

(二)6—28段正文,假想的三天光明生活

1、第一天(6——12段)

2、第二天(13——21段)

3、第三天(22——28段)

(三)29段結論

三、走進海倫的三天光明,瞭解其人。

問題探討:(一)這三天的光明,海倫是怎樣安排的?我們來概括一下三天的活動,看海倫爲什麼做這樣的安排,在僅有的三天光明裏,海倫最重視的、最渴望瞭解的、最關注的是什麼?

學習活動:填寫表格

時間活動活動分類

第一天白天看老師、朋友、小狗、房間、書籍、森林、田野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

夜晚回憶

第二天白天看曙光、參觀紐約自然博物館、首都藝術博物館瞭解人與自然的歷史

夜晚整晚都在欣賞戲劇

第三天白天看黎明、遊覽紐約城(從帝國大廈——第五大街——公園大道——貧民窟——工廠——兒童公園——外國人居住區)當前的日常世界

夜晚看熱鬧有趣的戲劇

Ppt交流展示對三天安排的理解。

四、深入海倫的內心,瞭解海倫其人。

中心問題探討:

1、從這三天的安排中我們看到了海倫怎樣的內心世界呢?請結合相關的語句說說她有一顆怎樣的心?

2、你還有哪些讀不懂的句子,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步驟:

(一)第一天(6——12段)

從第一天的安排中我們看到了海倫怎樣的內心世界呢?請結合相關的語句說說她有一顆怎樣的心?

學生討論

引導品讀

1、ppt品讀一:朗讀的第7段,品味紅色字,爲什麼長久地凝視老師的臉,從作者的凝視中體會出她對老師懷着什麼樣的感情嗎?(提示:從文中探尋她的感情,而不是憑空想象,看作者在下文所作的解釋)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首先,我希望長久地凝視我親愛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龐,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來到了我面前,爲我打開了外面的世界。我將不僅要看到她面龐的輪廓,以便我能夠將它珍藏在我的記憶中,而且還要研究她的容貌,發現她出自同情心的溫柔和耐心的生動跡象,她正是以此來完成教育我的艱鉅任務的。我希望從她的眼睛裏看到能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的堅強性格,並且看到她那經常向我流露的、對於全人類的同情。

——感激老師的溫厚、耐心、友誼,敬愛她的堅強、善良、博愛。

2、齊讀第8、9、10、11段,重讀突出體現作者感情的副詞、動詞、形容詞。並指導重音的把握。

(可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8、9段找一位同學讀,10、11段和同學探討應強調哪些重音,齊讀)

探討:從海倫的活動中,我們看到她有一顆怎樣的心呢?

海倫懷着感激看老師、朋友、小狗、書籍,感激這些有生命的朋友和無生命的朋友給予的友誼、鼓勵,她有一顆重情重義的感恩的心,渴望友誼的友愛的心。崇敬書籍的求知的心,她迫不及待的到自然中去,她有一顆熱愛自然的心。

3、齊讀12段,體會作者第一天光明生活的心情:

“在第一個有視覺的夜晚,我將睡不着,心中充滿對這一天的回憶”

(二)第二天(13——21段)

中心問題探討:

1、從第二天的安排中我們看到了海倫怎樣的內心世界呢,請結合相關的語句說說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渴求知識。她渴望瞭解人類發展史,自然界進化史,渴望瞭解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

2、(體會海倫對知識的熱情渴望)

步驟:

1、品讀第17段,漫遊在藝術博物館那充盈着人類豐富思想的長廊中,海倫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體會海倫對知識的熱情渴望)

朗讀17段

Ppt品味語言二:從以下紅色的形容詞、動詞、副詞中,你體會出海倫什麼樣的心情?

因此,這一天,給我光明的第二天,我將通過藝術來搜尋人類的靈魂。我會看見那些我憑藉觸摸所知道的東西。更妙的是,整個壯麗的繪畫世界將向我打開,從富有寧靜的宗教色彩的意大利早期藝術及至帶有狂想風格的現代派藝術。我將細心地觀察拉斐爾、達芬奇、提香、倫勃朗的油畫。我要飽覽維洛內薩的溫暖色彩,研究艾爾格列科的奧祕,從科羅的繪畫中重新觀察大自然。啊,你們有眼睛的人們竟能欣賞到歷代藝術中這麼豐富的意味和美!在我對這個藝術神殿的短暫的遊覽中,我一點兒也不能評論展開在我面前的那個偉大的藝術世界,我將只能得到一個膚淺的印象。藝術家們告訴我,爲了達到深刻而真正的藝術鑑賞,一個人必須訓練眼睛。一個人必須通過經驗學習判斷線條、構圖、形式和顏色的品質優劣。假如我有視覺從事這麼使人着迷的研究,該是多麼幸福啊!但是,我聽說,對於你們有眼睛的許多人,藝術世界仍是個有待進一步探索的世界。

“着迷”是一種什麼樣的工作狀態,如果海倫有視力,她會怎樣工作,你能找個詞說一下嗎?

(癡迷、廢寢忘食、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孜孜不倦、如飢似渴、沉醉、魂牽夢縈)

2、朗讀:19段,重讀修飾詞,讀出人物情態,從海倫對劇中人物的想象,你體會出海倫對於看戲懷有什麼樣的感情?

(興致盎然、熱切希望、嚮往)

3、你還有哪些讀不懂的句子,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如:(1)“我將通過藝術來搜尋人類的靈魂”怎麼理解?

(2)我聽說,對於你們有視覺的許多人,藝術世界仍是個有待進一步探索的世界。

(3)“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首都藝術博物館,它存放着美的鑰匙”,“美的鑰匙”指什麼?

4、朗讀:“所以,在我虛構的重見光明的第二晚,我沒有睡成,整晚都在欣賞戲劇”(和海倫共同沉醉一回)

5:小結:在博物館,在劇院,我們看到海倫熱愛知識、積極探索自然、熱愛藝術的火熱的心。

(三)第三天(22——28段)

海倫把第一天,獻給了她身邊的給予她溫暖和鼓勵的有生命和無生命的親密朋友,第二天獻給了博大的宇宙自然和偉大的藝術,珍貴的僅剩的第三天,海倫爲什麼獻給日常世界呢?從中我們看到海倫怎樣的內心世界呢?

學生討論

1:在第五大街,海倫想象自己會對什麼感興趣?(色彩)她還想象假如自己有健康的視覺的話,還會對什麼感興趣?(服裝款式)這反映了海倫怎樣的內心世界?

熱愛生活,

同類聯想,引導思考:

《最後的常春藤葉》中,瓊珊看到最後的一片常春藤葉經歷了連續的狂風驟雨之後,仍然傲然的掛在藤枝上,讓蘇艾拿些湯來,再弄一點摻葡萄酒的牛奶,要一面小鏡子,坐起來看蘇艾煮東西;之前卻萬念俱灰。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周遊世界;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

這些瑣細的事務,組成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個人對待日常生活的態度,往往反映着她的精神面貌。

無窮的樂趣和幸福就蘊藏在日常的生活中,它們也同樣充盈着我們的內心。珍貴的有限的光明時刻,海倫沒忘記以幸福的樂觀的態度擁抱生活。

2、從以下三個句子,我們看到海倫是個什麼樣的人?

“看到他們的笑顏,我感到快樂;看到他們的嚴肅的決定,我感到驕傲;看到他們的痛苦,我不禁充滿同情。”(善良)

“我始終睜大眼睛注視幸福和悲慘的全部景象,以便能夠深入調查,進一步瞭解人們是怎樣工作和生活的。”(關注世人生活、關注社會)

“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有些則極其悽慘,令人傷感。對於後者,我決不閉上我的雙眼,因爲它們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們面前閉上眼睛,就等於關閉了心房,關閉了思想。”(直面苦難)

五、俯察文本一:感受海倫的人格魅力。

1、現在我們遊歷了海倫三天的光明生活,發現離海倫的心靈越來越近了。現在讓我們跳出文本,以俯察的角度感悟海倫,你覺得海倫有哪些打動人心的人格魅力?

PPT她堅忍,能夠直面苦難、超脫苦難;她善良,她有一顆愛老師、愛朋友、愛生靈、愛世人的博大的愛心,用自己的真摯的愛心去擁抱生活、熱愛生活;她上下求索,追尋着美、追尋着友愛、追尋知識、追尋崇高。

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海倫·凱勒才能在黑漆漆的黑暗中創造出輝煌的人生。這是人類邁向未來的精神。而只要這精神還存在,海倫·凱勒的名字就不會被遺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將爲人們所珍視。正如羅斯福夫人爲海倫的《我的生活故事》寫的前言所說:“這個故事是永遠不會完結的。人類的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永遠不會忘記!”人們將會把他們的名字銘刻在心上,銘刻在歷史上。

如PPT羣像、個像:貝多芬。

俯察文本二:海倫爲什麼寫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表達自己對光明的渴求,表達自己微笑面對命運,在厄運面前不屈服,急欲打開視聽窗口與外界交流的願望;對世人的勸誡。

六、勸喻世人

那麼,我們多數人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態度呢?

第一部分,海倫對常人生活態度的認識及感觸,朋友的回答對自己的觸動。

那麼海倫是如何勸喻世人的呢?

齊讀最後一段。

七、總結全文

海倫·凱勒給了我們一個生存、生活、生命的提醒:善於發現身邊的美好,懂得豐富生活,熱愛生活!

海倫·凱勒給了我們一個生命的啓示:直面生活!追尋求索!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7

一、 教學目標:

整體感知全文。

品味重點語段、語句。

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積極、樂觀與不屈。

樹立起樂觀的人生觀與堅強的人生信念。

二、 教學重點、難點:

對重點語句的品味與體悟。

從學習這篇文章進行的對自己人生觀的重新審視與認識。

三、 教學設想:

整堂課的主線以“海倫看到什麼——爲什麼看到這些——我得到什麼”展開。注重誦讀,通過誦讀加強對散文語言的領悟能力。注重學生課文研究的自主性,創設一個寬鬆的研究、討論型課堂氛圍。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展示《天堂的顏色》(伊朗描述盲童的電影)劇照以及配套小詩。

教師充滿感情的朗誦:

你看見天堂的顏色嗎

我看不見...

黑色,是我眼前的全部。

但我能觸碰,我能聆聽...

在幼鳥的身上,我摸到了新生的喜悅;

在汽車的窗外,我抓到了清晨的涼風;

在妹妹的臉龐上,我撫摸到了笑容;

在奶奶的手掌裏,我感受到了溫柔。

啄木鳥的對話、海鷗的悲歌,

麥穗的細語、溪水的呢喃。

在黑色的世界裏,我能觸碰、聆聽到這天地的無限可能...

從這張圖片以及文字,你能讀到一些什麼?

我們可以看不見小鳥、汽車;我們可以看不見妹妹奶奶;我們可以看不見甚至自己;但是,誰也不能拒絕我擁抱整個世界……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着美國著名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走近生活、擁抱世界。

2、 品味語言: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三天啊,僅僅三天,和人的一輩子相比是多麼的短暫而渺小,

海倫想要牢牢抓緊時間,看看自己從沒看過的東西。那麼她都看到了一些什麼呢?爲什麼想看到這些?(1、想看的東西很多,時間有限,不能言盡,學生講了哪些就品味哪些,重在學習品味語言的方法與思維的方式。2、每一個語段的分析都應很重視通過誦讀來體會,多讀,多指導誦讀,充分發揮誦讀的作用。)

①“長時間地凝視着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麥西夫人的臉”?

看的方式是“長時間的凝視”。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能幫作者想想“凝視”時蘊涵的千言萬語嗎?

重獲光明,第一想見到的是誰,爲什麼?海倫·凱勒在假想的三天光明中,首先想看到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教師,這確實是作者最大和最真誠的心願。麥西夫人來到海倫·凱勒家的第一天,作者就認爲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作者說:“她是來對我啓示世間的事理,她是爲了愛我纔來的。”海倫·凱勒的奇蹟可以說是由她和自己的教師共同創造的。

②、看所有親愛的朋友

看的是美。因爲內在美。

海倫對人內在美的一種追求。

③、看嬰兒

爲什麼看嬰兒?實際上看到的是什麼?。

看到的是一種新生,生命力,活力,天真無邪。

爲什麼要看新生,生命力,活力,天真無邪?

對美的一種渴望,一種企求,一種呼喚。

④、看狗

狗在這裏代表了什麼?

忠誠、另人信賴的。對忠誠、信賴的美德的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望與熱愛。

⑤、看家,看書

方式是仔細觀察……虔誠的凝視

家是堅持前進的港灣,書是一種堅持前進的動力。

⑥、看自然

方式:在森林裏作一次長時間的漫步,讓自己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色裏,在這有限的幾小時內我要如癡如醉地欣賞那永遠向有視力的人敞開的壯麗奇景。看一幅寧靜滿足的生活圖,我的內心不是辛酸傷楚的,而是寧靜的、滿足的、平和的。

⑦、看人造光明

人造光明代表一種人類的力量,我會爲人類的創造而喜悅。

⑧、看日出、天亮

懷着什麼心情?敬畏

爲什麼要敬畏?奇蹟

爲什麼是奇蹟?

每天都有日出,我們從沒認爲過這是“奇蹟”,可是海倫用了“奇蹟”一詞,可見,這些平常人能看見的事物在一個盲人心中的地位是如此高,高到需要勇敢“敬畏”的心去景仰。

⑨、看城市

“有些場面是令人愉快的,讓你內心喜悅,可有些情景卻使你感到悲哀和憂鬱。對後者我絕不閉上雙眼,因爲它們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們面前閉上眼睛就等於關閉了心房,關閉了思想。”怎樣理解這段話?海倫·凱勒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探究學習:作者在遊覽整個城市時,要到公元大道去,到貧民區去,到工廠去,到孩子們玩耍的公園去。“對於幸福和悲慘的全部景象,我始終睜大眼睛注視。”一個殘疾人,本應該讓世人同情、關懷,但她卻同情、關懷別人,表達了海倫·凱勒對世人的博愛襟懷。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最美好的心靈和最善良的天性。 海倫·凱勒讓人們不要對“悲哀和憂鬱”閉上眼睛,就是要直面現實、直麪人生。儘管她善良,但她並不迴避世間的陰暗和痛苦;她客觀、冷靜,具有堅韌不拔的性格和直面抗爭的勇氣,這也是她另外一個突出的精神品質。

⑩、看喜劇

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見到光明的第三天,最後一眼要看的是喜劇,欣賞人類心靈中的諧音?海倫·凱勒最突出的精神品質是什麼?

探究學習:海倫·凱勒的奇蹟是在逆境中甚至可以說是在絕境中創造的。“絕處逢生”取決於什麼因素?從人的本體角度來看,取決於一個人對待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堅強不屈是海倫非凡生命的一個基點,而樂觀向上的品質,更是她創造奇蹟的源泉和亮點。

作者雖寫了“假如”中的三天時間,但卻展示了自己最突出的精神品質。聯繫到第一天她最想看到自己教師的願望,可以認爲,海倫·凱勒的內心世界裏充滿着真摯友愛和樂觀的情懷。

總結:假如海倫只有三天的時間,那麼她“最”想看到什麼?

學生回答略

是的,她想看的東西太多了,她最想看到的東西也太多了。我們不如說,什麼都是她“最”想看到的。或者,我們又可以說:根本就沒有這個最,因爲任何她想看到的事物全都是她內心一個信念的傳達:我想看看這個美麗豐富的世界,我想擁有一個健康豐富的人生。

海倫想看的的東西太多太多,她豐富的行程也是她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展現。她熱忱、認真、樸素、博愛、求索、執著、積極、樂觀……她對生活是眷戀的,對知識是渴求的,對人類是友愛的。

3、 擴展人生觀、思想教育

她,一個盲人可以看到這麼多東西,感受這麼多東西。我們一個正常卻往往不能重視這

些東西。海倫曾經寫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展示投影)

我不時地詢問過我的能看見東西的朋友們,以瞭解他們看到什麼。最近,我的一個很好的朋友來看我,她剛從一片森林裏散步許久回來,我問她看到了什麼,她答道:“沒什麼特別的。”如果我不是習慣了聽到這種回答,我都可能不相信,因爲很久以來我已確信這個情況:能看得見的人卻看不到什麼。”

對於這一段文字,你得到了什麼樣的啓發?

學生回答略

海倫規勸着有視力的人們要好好利用自己的眼睛;好好去全神貫注於一部電影、一場戲;好好的珍惜眼前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好好的體會着每一絲生活的痕跡。

4、結尾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的心願,這是一種生活的理想,這是一種生活的信念,更是一種生命的力量。這種生命的力量在他們身上同樣體現着……

(展示課件投影,圖片音樂)霍金,張海迪,羅斯福,貝多芬 阿炳 配背景音樂 :鄭智化的《水手》//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問爲什麼

最後送給同學們幾句話:

我們不能改變天氣,但是可以改變心情;

我們不能改變容貌,但是可以展現笑容;

我們不能決定他人,但是可以把握自己;

我們不能預知明天,但是可以利用今天;

我們不能樣樣順利,但是可以事事盡心。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教學,指導學生掌握看一本完整的書常用的讀書方法。

2、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象能力,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故事情節,體會人物的心情,說出自己的收穫。

課時設計

1課時

教學方法:

1、專題閱讀方法指導;

2、學生閱讀實踐;

3、暢談收穫體會;

教學媒體:

白板展示給學生上課閱讀的片段。並且配圖。讓學生邊讀邊看圖,體會作者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學生每人一本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沒有了書籍就像生活中沒有了陽光,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沒有了翅膀。要想讓自己變得聰明,那就得讀書。

你能說一說有關讀書的名言嗎?

二、談談自己的讀書方法

1、你們喜歡看書嗎?看了哪些課外書呢?那你是怎麼看這些書的?

學生交流:

2、總結:看書是有方法的,今天,我們就以手中的書爲例學習怎樣閱讀一本完整的書。(學生手中的書是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推薦書目,凱勒着,劉廣星改編,河南人民出版社)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一本奇書,2005年世界圖書銷量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國家庭幾乎家家都有這本書。

讀着這條信息,你想說什麼?學生交流。

3、激發興趣:它到底具有什麼神奇的魅力呢?讓我們趕緊走進它吧!

三、走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一)閱讀導讀:瞭解作者簡介、作品簡介和目錄

1、拿到這本書,你認爲應該先看什麼? (首頁中的導讀)

2、導讀分幾個部分?(作者小傳和作品簡介)怎樣閱讀?

A.作者小傳一般是在書的最前面,我們怎樣去讀呢?請大家打開書粗粗地看一遍。

B.從作者小傳中你瞭解到了什麼?簡單介紹一下。

書中有一個主人公,她雖集盲聾啞於一身,但她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19xx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的榮譽——總統自由勳章,1965年又被推選爲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她是美國的驕傲。她的名字叫——海倫·凱勒。馬克·吐溫說:“19世紀的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C.從作品簡介中你又瞭解到什麼?

3、還要看什麼?(目錄)

目錄可以體現作者的思路,通過看目錄可以瞭解所看書的大概內容,所以我們看書,還要學會看目錄。

A.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目錄中有什麼內容。

B.從目錄中你能瞭解到哪些信息?學生自由發言。

目錄有這樣強的感染力啊!你們想讀書嗎?

4、小結閱讀準備:除了看作者、作品簡介和目錄外,有時還要看序言,看看作者或作者邀請的知名專家或組織編寫本書的單位或譯者對對作品所進行的實事求是的評價。

(二)閱讀期待:猜想內容

1、剛纔我們讀了作者簡介、作品簡介和目錄,對文章和作者有了大致的瞭解,現在請大家合上書本,先思考一下你想知道什麼,或猜想一下故事情節,再打開書看看,我想,肯定會別有一番感受,我們會因爲故事情節被自己猜中了而歡呼雀躍,會因爲書中精彩描述而驚歎,你們有興趣來猜想一下嗎?

學生髮揮想象,自由猜想

2、出示文中片段,請大家欣賞。

片段1:

就是在這個陽臺上,我第一次聽到鳥兒在唱“愛之歌”。那天,我在陽臺上享受着風捨不得進房,足足呆了一個鐘頭。陽臺的南邊種着蔓藤,枝葉繞着欄杆而上;北邊則種着蘋果樹,每當蘋果花開時,撲鼻的香味令人陶醉。

忽然間,我扶着欄杆的手感覺到微微的震動,這種震動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把手放在音樂家的喉嚨上的感受一樣。震動是一陣一陣的,忽行忽止,就在某一個停頓的瞬間,有一片花瓣掉了下來,輕擦過我的臉頰落到地面。我立刻猜想可能是鳥兒飛來或者微風吹過,花瓣纔會掉下來。我正猜測時,欄杆又開始震動了。

“到底是什麼呢?”……

(1)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讀這段文字,邊讀邊想像,邊讀邊提出疑問。

(2)你想到了什麼?心中有什麼想說的?

學生交流。

“微微震動”是怎樣的感覺?到底是什麼在震動?同學們採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猜想,和作者一起猜想,原來是鳥兒在唱“愛之歌”。這種學習方法值得記憶。

海倫在用心體會着一點一滴,通過這傳神、優美的文字,她告訴我們要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繽紛世界。身爲殘疾的海倫尚且如此,那健康的我們就更應該熱愛生活,熱愛生命。這就是我們從這段文字中所感悟出來的。

我們用上面的閱讀方法來讀下面的'經典段落,邊讀邊想象,再感悟,相信你會有新的收穫。

片段2:我們誰都知道自己難免一死。但是這一天的到來,似乎遙遙無期。當然人們要是健康無恙,誰又會整日惦記着它。於是便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有時我想,要是人們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後一天,那該有多好啊!這就更能顯出生命的價值。如果認爲歲月還相當漫長,我們的每一天就不會過得那樣有意義、有朝氣,我們對生活就不會總是那樣充滿熱情。

(1)學生讀文,交流:你讀出了什麼?聯繫自己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

(2)小結:同學們很會讀書,除了會看,還會思考。請把你們剛纔的那番感悟寫在這段文字的旁邊,那就是一次非常好的讀書筆記,也可以把它摘錄下來,不時地去看看,你肯定會有所啓發的。

(三)閱讀評價:感悟人物

1、通過閱讀以上兩個片段,結合課文《海倫·凱勒》,你最想對海倫說些什麼。

2、老師摘錄的這些僅僅是書中的滄海一粟,還有許許多多更爲精彩、更爲驚人的語言。讓我們用眼、用心去通讀,讀完整本書,細細去品位這一世界奇書,認識這位世界奇人。

3、請記住海倫·凱勒的名言。

(1)只要朝着陽光,便不會看見陰影。---海倫·凱勒

(2)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東西是看不倒也摸不到的……它們只能被心靈感受到。

(3)對於凌駕於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四、閱讀,終生的承諾

請大家記住下面兩句話,願大家一生與書爲伴,讓閱讀,成爲終生的承諾:

世界上最動人的皺眉是在讀書時那苦思的剎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讀書時那會心的微笑。

板書設計:

閱讀指導

一看:導讀(作者介紹、作品簡介)目錄(粗讀)

二想:情節內容

三看:經典句段(細讀想象感悟讀書筆記)

四想:人生哲理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閱讀過程中,認真感受海倫在苦難的成長中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強烈的求知慾慾望

2.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特徵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在生活、學習中能夠學習主人逆境中堅持不懈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海倫.凱勒》導入

1.同學談心目中的海倫.凱勒。

2.課前同學們已經課前閱讀了第一章“開啓心靈的眼睛”,第二章“我的求學之路”,第三章“迎接新生活”,現在請你同桌談談以下問題。

(1)在這山間秋色中海倫盡情地享受,她主要敘述了哪幾件事?

(2)海倫爲什麼喜歡劇院生活,而不喜歡演講生活?

(3)你覺得莎莉文老師是一個怎樣的人?

3.全班展示彙報以上問題。

二、閱讀第四章“假如給三天光明”

(一)請同學們齊聲朗讀第四章閱讀導語“也許人的本性就是這樣,已經擁有的不知道珍惜,而總是去追逐不屬於我們的東西”

1.想想自己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和同桌交流。

(二)自由朗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1.快速閱讀184頁——203頁。分爲四部分“學會珍惜”、“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

2.圈畫出帶有批註的生字詞語。

3.重視帶有重點符號的句子。

4.關注每一部分後面的“成長啓示”、“要點思考”、“寫作積累”

(三)交流讀後體會

1.感受成長啓示:

(1)課件出示“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駐足,但是我們總是錯過它們而不自知。當某一天,它們消失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爲什麼沒有多看一眼,這時多少會有點遺憾與悔恨。所以,我們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眼前的美麗,珍惜眼前的情意,不要等到失去了纔想起追逐。”

思考一下你對這段話的理解。組內交流。推薦展示發言。

(2)課件出示“海倫想象着能看見事物的第一天,自己能做些什麼。她是多麼渴望光明啊,所以她珍惜所能看見的一切,而且看得深沉而又入迷。但我們視力正常的人卻往往忽略了身邊存在而又值得欣賞的東西。”

你對這段話有是怎麼理解?

(3)“第二天”、“第三天”的成長啓示,和同學交流想法。

(四)思考感悟

1.課件出示

(1)海倫爲什麼要先看人,這裏表達了她怎樣的一種情感?

(2)想象一下自己,如果擁有和海倫一樣的境遇,自己將會怎樣做?

(3)看過海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你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小組討論以上問題,推薦同學全班交流。

2.出示:作者爲什麼設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中受到了什麼啓發?

小組內討論交流,推薦發言。

預設:第一問,對世人擁有光明卻不珍惜,表示遺憾;以自己的設想證明擁有光明的幸福,並勸告人們珍惜這種幸福。第二問,以此表達自己對身殘志堅的堅強忍耐、對生命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人類的友愛。第三問,警示我們要珍惜人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追求知識,追求道德完善,並且不被任何困難嚇倒。

三、學習寫法

(一)小組交流書中的寫作方法。

(二)全班展示交流:

1.預設“松針或者海綿似的柔草鋪就的茂盛蔥鬱的地毯”。把松針和柔草比作地毯,形象生動。

2.預設“季節變換的華麗場面是一部激動人心的永無止息的戲劇,它的情節從我手指尖上一幕幕滑過。”比喻,語言優美,想象豐富。

3.預設“我還想盡情欣賞韋羅內賽溫暖的色彩,研究埃爾.格列柯的神祕之處,從柯羅的作品中捕捉對大自然的新看法”。韋羅內塞: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威尼斯畫派主要畫家,以擅長運用華美色彩著稱。埃爾.格列柯:西班牙畫家,作品色彩明亮偏冷,任務造型奇異修長。柯羅:法國風景畫家。這裏運用了舉例子的寫法。

……

四、閱讀延伸

(一)看本書名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感悟。

2.摘抄自己喜歡的名言。

(二)看“作者名片:海倫.凱勒”“人物名片:安妮.莎莉文”

莎莉文這隻照亮了別人的蠟燭,她默默地隱身背後,從不抱怨。沒有莎莉文的關懷,海倫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海倫是莎莉文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奇蹟,而莎莉文就是創造奇蹟的的人。六年級了,同學們馬上小學畢業了,希望同學們進入初中以後,繼續努力學習,你們就是我的驕傲!

(三)作業:看“名家點評”、“讀後感優秀例文”,課後根據自己對這本書人物,寫作方法等的感悟,寫一篇讀後感。

板書設計: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美國海倫.凱勒身殘志堅

安妮.莎莉文照亮凱勒的蠟燭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正確認讀8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8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五彩繽紛、無動於衷”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品讀課文,對海倫·凱勒“單憑觸覺感受到的東西”有所體驗,體會她積極的生活態度,從中受到熱愛生活的感染。

2. 過程與方法:教學時引導學生邊閱讀邊聯繫自己的日常生活,在相互驗證中產生共鳴,促進思考。在學生髮表看法的同時,要抓住恰當的時機推動學生對自己的反思,點撥學生髮現自身的問題。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品讀課文,體會海倫積極的生活態度,從中受到熱愛生活的感染。

教學重點: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品讀課文,對海倫·凱勒“單憑觸覺感受到的東西”有所體驗,體會她積極的生活態度,從中受到熱愛生活的感染。

教學難點:

在充分體會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發對自己生活現狀的思考。

課前準備:

課件、蒐集有關海倫·凱勒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播放第一單元相關圖片,讓學生在複習所學知識的同時初步認識課本中美好的大自然。

2. 帶學生欣賞圓明園荷花節的美景,讓學生感受來自親身遊歷所見的美好大自然。

3. 播放不常見的大自然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網絡視頻中美好的大自然。

4. 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是閱讀課本,親身遊歷,還是觀看視頻,都需要我們有一雙健全的雙眼,從而引出《假如只有三天光明》(出示課件)

二、解題

1. 作者簡介

2. 介紹與作者海倫·凱勒同樣身殘志堅的其他國內外名人,使學生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反思自我。(出示課件)

三、朗讀訓練

1.教師範讀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上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1)給詞語注音(出示課件)

凱勒 健康 無恙 惦記 珍惜 撫摩 徵兆 清晰 捫心自問 長途跋涉 五彩繽紛 潺潺流水 無動於衷

(2)理解詞語(出示課件)

無恙 惦記 天賦 捫心自問 五彩繽紛 無動於衷

四、整體感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1. 請學生自讀課文,談談文中寫了些什麼?(出示課件)

(學生讀後敘述、回答,教師梳理,引導、整理文章的結構。)

2. 從文中找出作者“單憑觸覺”就感受到的有趣的東西,字裏行間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感情?

(朗讀相關段落的文字,小組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從動作和描寫景物的詞語入手體會。)

3. 哪些地方還體現出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

五、作業

作者說“那些視力完好的人卻幾乎什麼也看不見,他們對展現在面前的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事情卻無動於衷”,請同學們結合自身的經歷寫一下感受。

六、板書設計

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動作性 撫摩 輕輕的貼

描繪性 天鵝絨般 清晰可見 盡情歌唱 潺潺 撲鼻

教學反思:

1. 由於剛參加工作,對該階段學生的學情以及課標的瞭解不深入,所以導致本次授課教學很多環節嚴重偏離學生認知發展的水平。

2. 實際授課與教學設計出現偏離,很多預設環節沒有在課堂得到實際操作。我想,這需要向老教師及其他優秀的年輕教師學習,慢慢的積累經驗,不斷的進行實戰!

九年級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案 篇11

設計理念: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教學目標:

1、瞭解海倫·凱勒的一生,引導學生做有一個有毅力、有信心敢於挑戰困難、擁有愛心的人,懂得珍惜生命,關愛社會,關愛他人。

2、激發閱讀全書的興趣,逐步培養學生讀書的好習慣。

3、領悟閱讀方法,品味作品中的語言,能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

課前準備:

學生借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筆記本。

教學重難點:

激發學生閱讀全書興趣,掌握簡單的閱讀方法,以及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質。

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20世紀,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有87年生活在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中。(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並獲得“總統自由勳章”。有人說,海倫·凱勒好像註定要爲人類創造奇蹟,她的一生,向人們昭示生命的尊嚴和偉大。

師:正如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現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海倫·凱勒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調查:讀這本書了嗎?讀完了嗎?如果你沒讀呢,在這節課上我們要推薦給你這本好書;如果你讀了,在課堂中你會學到如何去進一步閱讀和賞析這本世界名著。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她爲什麼是了不起的人物;她哪些地方了不起?爲接下來的閱讀墊下基礎。)

二、閱讀指導;

我們在閱讀一本書之前,首先會了解作者——看前言瞭解作者。

1、瞭解作者

“你對海倫·凱勒瞭解多少呢?”(請學生彙報)教師完善補充:海倫·凱勒是19世紀美國盲聾啞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1880年6月27日出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一個小城鎮。在她19個月大的時候,突患急性腦充血病,連日的高燒讓她昏迷不醒。當她甦醒過來時,眼睛被燒瞎了,耳朵被燒聾了,那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從此她陷入了一個黑暗而沉寂的世界。但她並沒有放棄,而是自強不息,並在她的導師安妮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用頑強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熱愛生活並從中得到知識,學會了讀書和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而且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蜚聲國際的美國哈佛大學,成爲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臘五種文字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爲盲人學校募集資金,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她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成就了自己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

(設計意圖:介紹作者的生平經歷,可以讓學生對海倫·凱勒的精神品質有初步的瞭解,對海倫·凱勒產生無比敬仰之情,有助於學生理解他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2、在閱讀正文之前,我們可以看內容簡介,瞭解大概內容。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介紹。

3、指導閱讀正文

師:進行課外閱讀,在這節課中向同學們推薦“三步閱讀法”;

泛讀:概括書的內容。

精讀:品味賞析內容。

研讀:聯繫實際,思考感悟。我們在這節課中就採用這“三步閱讀法”。

(設計意圖:先指導閱讀方法,再進行閱讀訓練,讓學生充分感知閱讀的方法與閱讀的快樂。)

4、泛讀:概括書的內容。分組讀:引言、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概括內容,並交流。

(引言:光明的寶貴,作者對光明的渴望。如果我有三天能用眼睛看見世界的話,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的有價值的人們,我要將我所有親愛的朋友們都叫來,好好端詳他們的面孔,將他們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第二天,我要去看一看那由黑夜變成白天的激動人心的奇觀。我還要通過參觀博物館,戲院或電影院瞭解人類和自然的歷史面目。第三天,也就是最後一天。我要在現實世界裏,在從事日常生活的人們中間度過平凡的一天。)

5、精讀:品味賞析內容。讀出你認爲深有感觸的句子或段落,品味、欣賞、交流。(抓重點詞欣賞、理解含義、用心體會、聯繫實際欣賞) “對於我們所具有的感官能力和其他天賦,我想我們同樣是倦怠和麻木的。只有失聰者才知道擁有聽力是多麼幸福;只有目盲這才知道能看見陽光是多麼慶幸。那些在成年以後喪失了視覺和聽力的人最能體會這一點,但是那些從未遭受視聽障礙的人卻幾乎不懂得如何去利用這種珍貴的天賦。他們的眼睛粗枝大葉的掃過身邊的世界,耳朵則模模糊糊的接受周圍的聲音,從不會集中起來,帶上哪怕是一點點欣賞的意味。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生病了纔想起健康的好,這都是老生常談了。”

(對光明的渴望,告訴我們要懂得珍惜。) “春天裏,我沿着樹枝觸摸,希望能找到春回大地後抽出的第一支新芽,這是大自然從寒冬的睡夢中甦醒的信號。我觸摸到柔軟的花瓣是有說不出的欣喜,還發現他們一圈圈的卷繞着,真不簡單,大自然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奇蹟。”

(對大自然的熱愛。)

第一天,我要去見那些好心、親切的人,因爲他們的友誼我的生活才變得有意義。首先我要好好看看親愛的安妮。沙利文。梅西夫人。在我還是一個懵懂孩童的時候,她來到我的身邊,向我揭示了外面的世界。我不僅僅想模糊的看到她臉龐的輪廓,而要把她仔細端詳,從她的臉上尋找深切的同情和耐心,這兩種品性讓她在教育我的過程中克服了重重困難。如此,就能把她的面容珍藏到我的記憶裏面了。我還要凝視她的眼眸,她的眼裏定然蘊藏着面對困難時的堅毅,以及她經常對我流露的對整個人類的同情心。 (感恩的心,博愛的心。)

第二天,在擁有光明的第二天,我要快速的瀏覽這個世界,瞭解它的歷史和現狀。自然歷史博物館向我們展示的是世界的物質財富,藝術博物館則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精神財富。以前通過觸摸認識的東西現在可以仔細打量了。更讓我高興的是繪畫藝術的華麗殿堂將向我敞開,從意大利那帶有宗教熱情的原始繪畫到在視覺上給人震撼的現代作品。對拉斐爾、達。芬奇、提香、倫勃朗的油畫我要仔細品味,還要用韋羅內塞那色彩豔麗的作品來一飽眼福噢,對你,一個視力正常的人,這些古老的作品中包含了多少美的元素和有意義的東西啊!

(知識的豐富,對光明的渴望。)

接下來的這天早晨,我會再次黎明就起牀,熱切尋找新的欣喜,我敢肯定對於那些視力正常而且真正用心看世界的人來說,每一天的黎明始終都會是美的再現。今天我要過一回平常日子裏的生活,融入那些忙碌於商業活動和生活瑣事的人羣。

(對生活的愛)在午夜,我從目盲中暫時解脫出來的短暫時光就要結束,永久的黑夜將再一次將我包圍。自然,在短短的三天光明裏我不能看盡我所希望看到的全部,只有當黑暗再次降臨我才意識到自己來不及看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但是,我的頭腦中將塞滿了光輝的記憶,以至於我沒有多少時間去遺憾。此後,我對每一件物品的觸覺將會喚起關於它的模樣的生動記憶。

(對光明的渴望,光明值得珍惜。)我作爲一個目盲之人可以給那些目明之人一點建議。對那些想要把視力天賦充分發揮的人也許是一句警言:使用你的眼睛,好似明天你將失明。傾聽人聲的音樂、鳥兒的歌聲、管絃樂強有力的旋律,彷彿明天你就會永遠失聰;觸摸一切你想觸摸到的東西,彷彿明天你就會觸覺失靈;聞聞花朵散發的清香,每一口食物都津津有味地品嚐,彷彿明天你再也沒有嗅覺和味覺。讓每一種感官都發揮出的功能,爲世界通過大自然以各種接觸的方式給予你的一切歡樂和美的享受而自豪吧。

(珍惜光明,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在她的作品中,也不乏孩子對生活中的好奇,模仿書籍中寫作帶來的成功,閱讀書籍給他帶來的快樂

6、研讀:聯繫實際,思考感悟。讀過一本書,我們會對書中的內容進行回顧總結,反覆研讀,提出你讀過文章後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海倫·凱勒的成功來源於什麼?

她怎樣獲得那麼豐富的知識?這本書帶給我什麼啓示?這部作品想告訴我們什麼?(對周圍人的愛與感恩、對大自然的愛、對生活的熱愛、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要有勇氣、有信心)隨你深入讀這本書會進一步尋找答案。

三、回顧總結

1、要想更深入的解讀海倫·凱勒,你在課下用心走進《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把其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段落摘錄下來,帶給你啓發的語句銘記在心裏。

“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看不見也摸不着,要靠心靈去感受。” “愛是摸不着的,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

“黑暗將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靜將使人更加喜愛聲音。” “不懷希望,不論什麼事情都做不出來。”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做生命的最後一天。”

2、爲更近一步瞭解海倫·凱勒的思想,可以擴展閱讀海倫·凱勒的其他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我生活的世界》、《我的老師》、《走出黑暗》等。

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是海倫·凱勒發自心底的聲音。你不能改變容貌,但你可以展現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預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樣樣順利,但你可以事事盡力。讓我們向海倫·凱勒學習,做一個在逆境中永遠向上的強者,珍惜你所擁有的,用心中的愛回報愛。

佈置作業:

聯繫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寫一篇讀書感悟,不少於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