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一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案範文

高一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案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4W 次

教學目標:

高一語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案範文

1、品味作品樸素、真摯的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

2、體會作者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所創設的“物”我”之間完美的融合與統一。

3、陶冶學生性情,激發熱愛生活的感情,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研習習文本爲主,輔之以品讀法、點撥法與對比閱讀法。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眼睛是心靈的門窗。它既是人們攝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們發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達千般風情;眼神一瞥,會有萬種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視力的人你能想像得到一個永遠處於黑夜中的盲人對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嗎?讀了海倫·凱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後,你肯定會有所體味。你將會爲自己擁有視力而慶幸,將會懂得熱愛生活,將會知道珍惜生命、關愛人生。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這位集集盲、聾、啞於一身的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被譽爲“精神楷模”的傑出女作家給我們展示的豐富情感。

二、新課推進:

(一) 關於作者

海倫·凱勒,美國女作家、教育家。幼時患病,兩耳失聰,雙目失明。七歲時,安妮·莎莉文擔任她的家庭教師,從此成了她的良師益友,相處達50年。在莎莉文的幫助下就讀於馬薩諸塞州劍橋女子學校,又入劍橋的拉德克利夫學院,190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在大學期間寫了第一本書《我生命的故事》。敘述她如何戰勝病殘,不僅給盲人而且給成千上萬的正常人帶來了鼓舞。這本書被譯成50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以後她爲許多雜誌撰寫文章,還寫了幾部自傳性小說,《我所生活的世界》《從黑暗中出來》《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後的生活》和《願我們充滿信心》。凱勒後來成了卓越的社會改革家,她到美國各地,到歐洲、亞洲發表演說,爲盲人和聾啞人的教育籌集資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訪問多所醫院,慰問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人們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國公民最高的榮譽——總統自由勳章。次年又被推選爲世界十名傑出婦女之一。著名的傳記作家範懷克·布魯克斯爲她寫了傳記。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脈:

要求學生運用速讀方法,瀏覽課文,抓住文章線索,理清文章思路,領略課文大意。

開篇設問總領全文,作者首先提出了一種可以尖銳地強調生命價值的人生態度,接着通過一位要好朋友從樹林裏遠足而來沒有看到什麼值得注意的東西,與“我這個不能用眼睛看的人,僅僅憑藉觸覺,就能發現好幾百種使我感興趣的東西”作對比,指出:“那些有視覺的人顯然看得很少。……在光明的世界中,視覺這一天賦才能,竟只被作爲一種便利,而不是一種豐富生活的手段,這是多麼可惜啊!”

接下來正文部分,是作者對得到假想的三天光明的安排。(這是本文主體部分)

最後結語部分,述說感受並對那些能夠充分利用天賦視覺的人提出忠告。

這樣通過整體感知時,理清文脈,就能很快把握課文內容。

(三)刪繁就簡,重點突破:

1、從文題來看,這是作者設想的三天光明生活;快速跳讀課文,這三天光明帶給海倫一種怎樣的感受?

明確:“塞滿那美妙的回憶”這是一種美妙的感覺。

2、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海倫·凱勒這三天美妙的時光:(第一步品讀感受作者的美妙的感覺)

明確:虛構中的三天活動,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會了這一主要內容的含義,有助於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一天。白天:端詳周圍的親人和所有親密的朋友,看清家裏的擺設,在樹林和田野散步,看落日。夜晚:回憶這一天。

第二天。白天: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美術博物館。夜晚:看戲。

第三天。白天:周遊紐約城看日常人的生活和世界。夜晚:看戲劇。

3、引導思考: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安排三天的活動? (第二步揣摩寫作意圖)

明確:作者把看望親友安排在第一天,是對親情的極端重視;把參觀博物館安排在第二天,是想考察“世界的物質方面”和人類精神的千姿百態;把周遊城區安排在第三天,是關心世人的生活。

這裏既涉及自己的感情生活,又涉及人類文化知識領域、人類社會的過去和現在,還涉及自然風光。所寫範圍由小到大。實際上是對人類生活的全面考察。

作者想通過三天的歷程展示自己內心的渴望,表達對世人的勸誡。她想過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而不可得,只能假想虛構。她以自己痛苦的經歷和美好的幻想,警示人們要珍惜光明,珍惜光陰。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共同初步感知了了海倫·凱勒三天光明的美妙感覺,讓我們懂得了作爲正常人所應認識到的生活,而不是我們現實的生活,我們從海倫·凱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人生,看到了我們應該擁有的人生。我想這一點正是我們共同學習這篇文章意義所在。我們將在下一節課繼續走進海倫·凱勒的世界,進一步探討海倫·凱勒的思想情感。

第二課時

一、新課推進:

(一) 通讀課文,進一步思考:作者爲什麼設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 明確:這個設計,意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1、對世人的規勸。

雖然大多數人有正常的天賦——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們並沒有意識到這種天賦的可貴,沒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懶怠中虛度光陰。對此,作家表示非常遺憾,以自己的“設想”證明擁有光明的幸福,並勸告人們珍惜這種幸福。

2、表白自己的內心世界。

作者雖然身有殘疾,但品性、人格卻是美好的;雖然面對種種在他人看來難以克服的困難,仍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一個殘疾人的生命價值。同時,我們也可以感覺到,作者身處黑暗中,渴望與人類交流,並得到世人的厚愛,也想借此文表達對世人的博愛胸懷。從一個殘疾人身上,我們看到了人類最美好的心靈,最善良的天性。

(三) 按課文順序選擇幾段有代表性的文字,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寫作技巧。(第四步,品味精警句段)

(可採取個人推薦精警句段,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共同探討文本的樸素、真摯的語言以及想像與白描手法的運用)

1.“第一天,我要看到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人們。首先,我想長時間地凝視着我親愛的教師安妮·莎莉文·麥西夫人的臉”。(提示:爲什麼將“看人”作爲第一天要做的事?爲什麼要首先打量老師?)

明確:①因爲這些人給了作者生命、智慧及友愛,作者把這些看成世間最寶貴的東西。②莎莉文夫人不僅溝通了作者與外部世界的聯繫,而且教給了她“堅定地面對困難的堅強毅力”“溫柔和耐心”“對於人類的同情心”。作者對莎莉文夫人充滿了感激之情。

2.“我要用虔敬的目光凝視我所讀過的那些凸字書,不過這眼光將更加急於看到那些供有視力的人讀的印刷書。因爲在我生活的漫長黑夜裏,我讀過的書以及別人讀給我聽的書,已經變成一座偉大光明的燈塔,向我揭示出人類生活和人爲精神的最深泉源”。

明確:作者的敬意是通過比喻構成的一幅令人驚歎的想象畫面來表述的。“用虔敬的目光”是這段文字的關鍵語。這段文字是作者內心深處感情的流露。

3.“對於歡樂和悲哀,我總是睜大眼睛去關心,以便能深刻探索和進一步瞭解人們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我的心裏充滿了對人和物的憧憬,我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東西,力求捕捉和把握所目擊的每一件事物。有些場面是令人愉快的,讓你內心喜悅,可有些情景卻使你感到悲哀和憂鬱。對後者我也不會閉上眼睛,因爲它們畢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對它們閉上眼睛就等於緊鎖心靈,禁錮思想”。

明確:這段話顯示了作者的博愛胸襟和了解現實生活的願望,也可以視爲作者對她所有讀者的真誠勸告。並且其樸素、真摯的語言可見一斑。

4.“到午夜,我從盲人痛苦中得到的暫時解脫就要終結了,永久的黑夜將重新籠罩我周圍。”黑暗當前,作者感到了恐懼和失落嗎?爲什麼?

明確:作者沒有感到恐懼和失落。從後文看,作者心裏充滿了美好的回憶,沒有時間作其他感想,從更深一層意義上說,作者內心世界是光明的,意志是堅強的,對生活充滿了愛,也從社會得到了友愛和尊重,因此不可能產生低落情緒。

二、收束全文:

同學們,我們從海倫的三天光明中,絲毫沒有看到恐懼、淒涼、悲哀,看到的是光明的內心世界,堅強的意志,對生活充滿的愛。因此,海倫的人生之路是一曲真正的《命運交響曲》。透過這些,我們看到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她堅韌不拔,自我超脫而又追求美和崇高,也正是她引導人類邁向光明的未來。而只要這種精神存在,海倫·凱勒的名字就不會被遺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將爲人們所珍視。正如羅斯福夫人爲海倫的《我生活的故事》寫的前記所說:“這個故事是永遠不會完結的。人類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認識,我們就不會忘記!”

(師生在《命運交響曲》的伴奏下,結束本課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