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2017年中考文言文資料:桃花源記

2017年中考文言文資料:桃花源記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69K 次

1. 詞類活用

2017年中考文言文資料:桃花源記

① 林盡水源。 盡:形容詞用作動詞,消失。

② 漁人甚異之。 異:形容詞用爲動詞的意動用法,對……感到驚異。

③ 復前行。 前:方位名詞作狀語,向前。

④ 欲窮其林。 窮: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走到盡頭。

⑤ 不復出焉。 焉:兼詞,“於之”,即“從這裏”。

⑥ 處處志之。 志:名詞作動詞,做標記。

⑦ 未果。 果:名詞作動詞,實現。

2. 一義多詞

① 緣溪行。 便扶向路。 緣、扶: 沿着。

② 便要還家。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 要、延: 邀請。

③ 悉如外人。 鹹來問訊。 皆出酒食。 悉、鹹、皆: 都。

④ 不足爲外人道也。 此中人語云。 道、雲:說。

3. 古今異義詞

4. 本文出現的成語:落英繽紛、豁然開朗、世外桃源、無人問津、不足爲外人道。

【世外桃源】原指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豁然開朗】一下子出現開闊明朗的境界。也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無人問津】沒人探問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

5. 一詞多義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本文中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桃花林奇異景象)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文中是什麼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3、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環境的句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4、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社會環境的安寧的句子: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

5、本文中描寫了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

6、本文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a.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 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b.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7本文"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桃花源人爲何嘆惋不已?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8、交代桃源人來歷的句子: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線索: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爲線索。發現——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 2、順序:時間先後

3、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簡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4、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的理想社會?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5、從文章那些地方知道內容是虛構的:從“桃源世界”,結果“不復得路”,而後“無人問津”可知。6、虛構目的: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7、作品意義:儘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但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和嚮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8、 爲什麼“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

*設下懸念,使故事更加離奇

9、“桃花源”是作者虛構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爲什麼還要寫它呢?

*爲了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意願。或:爲了寄託美好理想,追求自由生活

10、漁人離開桃源後,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後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麼?

*① 增添神祕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十四、開放性試題

1、成語:(1)世外桃源: (2)豁然開朗: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後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