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雨說教學設計教案

雨說教學設計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8W 次

篇一:《雨說》教學設計1

課題:《雨說》

【學習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能讀準字音,讀出停頓。

2.通過學習作者對春雨形象的描繪和歌頌,領悟作者對兒童的關愛之情

3.學習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形象塑造、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學習重點】

1.通過學習作者對春雨形象的描繪和歌頌,領悟作者對兒童的關愛之情

2.學習擬人、比喻、反覆等修辭手法,體會它們在形象塑造、表情達意中的作用。

【學法指導】

《雨說》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春雨以說話能力,採用第一人稱與兒童對話,塑造了一個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的形象。全詩洋溢着輕鬆愉快、清新活潑的氣息。 學習這首詩,大家應該多讀,使朗誦聲情並茂,體會詩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查字典,給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並讀一讀。 田圃 ( ) 禁錮( ) 留滯( ) 喑啞()() 襁褓( )( ) .......2.解釋下列詞語。

寒淺:________留滯:________喑啞:________ 襁褓:________

忍冬:________洗禮:________

3.自查資料或網上搜索關於鄭愁予的資料,整理歸納後寫在下面。

4.用普通話朗讀課文二、三遍,要求讀音正確、流利。想一想,雨“說”了哪些話?請你在文中用橫線標出。

5.通過以上預習,把你閱讀時的困難、疑惑寫在下面,課堂交流。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聽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配以《獻給艾麗絲》的鋼琴曲。讓學生思考:雨說的話主要表達了什麼意思?

2.朗讀課文,完成文章結構圖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1.自讀課文,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思考:詩歌的每一小節各寫了什麼內容? 2.合作探究,分組討論。

(1) 作者怎樣描寫春雨特點的?找出幾個詞句說說你的體會。 (2) 這首詩採用擬人手法好在哪裏? (3) 這首詩的語言有什麼特色?

(4)“我要教你們勇敢的笑”這句話中的“笑”的內涵是什麼? 3.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找出課文中三至五個你認爲精彩的擬人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4.歸納總結。試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歸納文章的主題。

(五)比較閱讀,鑑賞提升

讀杜甫的《春夜喜雨》,比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1、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請你談出對“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理解。

【設計意圖】

《雨說》以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春雨以說話能力,採用第一人稱與兒童對話,塑造了一個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的形象。全詩洋溢着輕鬆愉快、清新活潑的氣息。 學習這首詩,大家應該多讀,使朗誦聲情並茂,體會詩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並能理解詩歌的主旨及寫法。

篇二:《雨說》 優秀教案

雨說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啓發學生感受現代詩歌的節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初步培養學生解讀意象和品味意境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誦全詩,體會本詩明麗清新的風格。

2.理解意象,把握本詩的主題,感受作者飽含的真情。

[教學方法]

1.誦讀感悟法。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從語言入手,充分入境。

2.聯想想像法。指導學生展開想像把握詩中的意象。

3.評析欣賞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暢所欲言。

4.探究學習法。用於詩歌鑑賞方法的探究,根據學生實際酌情進行。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大家還記得唐代詩人王維的“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美妙意境嗎?在中華詩歌的寶庫裏,還有許多燦若星河、異彩紛呈的現代詩。今天,就讓我們和着喜悅、輕快的節拍,去聆聽“雨說”,去感受現代詩歌的魅力。

二、解題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童年 童年時他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大江南北;抗戰期間,他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在逃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949年隨家人去臺灣,一面學習,一面寫作,1951年開始發表作品,1955年他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商學院,1963年成爲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赴美,在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班進修學習,獲藝術碩士學位。此後一直保持沉默、很少發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寶刀未老”,勤耕不輟,代表作有《錯誤》《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爲抒情主人公,被稱爲“浪子詩人”。現旅居美國,爲“現代詩社”成員,任耶魯大學東亞文學系教授。

《雨說》是他復出之後於1979年寫成的,此時詩人雖身在美國,卻心繫祖國,以滿腔的熱忱關注祖國兒童的成長。詩歌以新穎而鮮活的意象,靈動而多情的語言,抒發了對兒童濃濃的關愛之情,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真誠的祝福。詩人從小在炮火中長大,他深切體味過戰爭的苦難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視童心的天真爛漫,也更能懂得“關愛”對童年的意義。詩中“雨”成了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正寄寓了詩人真誠的希望。

三、研習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田圃(pǔ) 禁錮(jìngù) 留滯(zhì) 喑(yīn)啞(yǎ) 襁(qiǎng)褓(bǎo)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着的音樂美。

朗讀指導:如第一節應讀得急切,表達出對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節應讀得輕柔、溫和,以示“雨”之關愛;第五節可讀得歡快一些,傳達喜悅之情;第八節應讀出高昂之氣,把全詩感情推向高潮;第九節讀出欣慰之情,顯示全詩的主旨。

(3)師範讀、生跟讀,注意詩句的節奏和停頓,注意把握語氣和語調。

(4)喜悅、輕快地朗讀這首詩

a、生用喜悅、輕快地語調朗讀這首詩三遍;

b、生交流朗讀效果,以四人小組互讀互查,推選優勝者;

c、各組優勝者全班交流朗讀,其他組可點評優劣(評時可對節奏語調點評)

d、推選班內最優勝者,領讀全詩。

2、整體感知

自由吟詠,請學生結合自己想像的畫面,給“雨”前邊加上恰當的修辭詞,說說詩中“雨”的形象,並思考詩人寄予“雨”怎樣的內涵。

明確:大地企盼的春雨;親切溫柔充滿愛心的春雨;與孩子一起嬉戲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樂觀、愛笑的雨??

雨,滋潤大地,播種希望,她給自然界帶來生機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詩抓住“雨”這些特點,讚頌人間永恆的愛,於是“雨”成了春的腳步,愛的使者,她給孩子們帶來笑聲,給世界帶來希望。

3、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四、作業

熟讀這首詩歌,並思考研討與練習。

五、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說說詩中“雨”的形象,及其內涵。

大地企盼的春雨;親切溫柔充滿愛心的春雨;與孩子一起嬉戲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樂觀、愛笑的雨??

雨,滋潤大地,播種希望,她給自然界帶來生機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詩抓住“雨”這些特點,讚頌人間永恆的愛,於是“雨”成了春的腳步,愛的使者,她給孩子們帶來笑聲,給世界帶來希望。

二、研讀課文

1、理解性朗讀全詩,分析“雨”說的話主要表達了什麼意思?表現了春雨怎樣的精神? 這首詩通篇都是“雨”說的話。“雨”首先說她到來之前,“四月

雨說教學設計教案

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她要探訪大地;“雨”接着說她是到大地上來親近孩子們的??;還說自己“來的地方很遙遠”,她要教孩子們勇敢地笑??;最後說她“來了就不再回去”。所有這些說的話,集中地表達了這樣的信息: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了,“雨”這位愛的使者要給大地帶來春天,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讓孩子們勇敢地歡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不難看出,春雨具有奉獻自己、爲人類創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優秀品質。

2、從上面我們瞭解到,雨的到來可以給大地帶來春天,給孩子們帶來快樂,這都不難理解;但詩中七、八兩節卻提到“雨”到來要做兩件事,而這兩件事都是要教孩子們勇敢的笑,雨能教孩子們笑嗎?這個笑是我們平常時的哈哈大笑嗎?如不是,那我們又如何理解“笑”?

明確:這兩節詩,雖是“春雨教兒童二樣事”,但內容只有一樣,即“教你們勇敢地笑”。不同的是第7節詩人通過景物描寫,通過物對雨的態度,看到“笑”的作用。“柳條兒”被雨打自然是要矮一些的,這擬人逼真,風雨中的柳樹長得更瀟灑;而石獅,石獅流的自然不是淚,那應該是雨水呀,風雨中石獅也多了一種樂趣;雨中的飛燕,傾斜那靈巧的軀體,穿梭其中,那是一種喜慶、勇敢的身姿,可見詩人透過雨,教給兒童們的是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樂觀、積極的對待人生,只有這樣,才能幸福成長。而第8節中“只要旗子笑,春天的聲音就有了/只要你們笑,大地的希就有了”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這裏的“笑”仍然是教兒童們要勇敢、樂觀、積極地面對人生。兒童是大地的主人,兒童是未來。只要我們的廣大兒童勇敢面對生活,樂對人生,我們的國家,民族就有希望。這是詩人殷切的希望。

所以,詩中的“笑”其實是一種態度,是一種勇敢面對生活,積極、樂觀的對待生活的精神。教孩子們勇敢的笑,就是詩人希望孩子們能用這種精神態度去衝破束縛,自由自在、快樂地生活。

3、這也是詩人爲什麼要以“爲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作爲副標題的原因。 (聯繫詩人的童年生活經歷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加以解釋。)

本詩的副標題既點明瞭這首詩特爲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又概括了詩的內容,而且表明了詩人對中國兒童的期待和祝願。這首詩寫於70年代末,當時正值我國結束災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的時期,旅居海外已久的詩人關注着中國大陸,看到她的變化所展現的希望,而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因此這首愛之歌,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願。同時,詩人從小在炮火中長大,他深切體味過戰爭的苦難和流浪的辛酸,所以他更珍視童心的天真爛漫,也更能懂得“關愛”對童年的意義。所以詩中“雨”成了溫柔親切的愛的使者,這也正寄寓了詩人真誠的希望。

4、集體朗讀課文。

三、品味詩歌語言,探究詩歌語言特色

1、點擊:詩歌是作者用豐富的感情、鮮明的節奏、和諧精練的語言以描繪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對於語言的品位,是把握詩歌內蘊,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的基礎。這首詩採用了擬人手法,這樣寫好在哪裏?

明確:這首詩詩人運用了擬人化修辭手法,整首詩擬人。把春雨當作人來描寫,賦予春雨人的動作與思維。把詩人抽象地希望兒童們幸福成長的願望,用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如詩的開頭寫大地蕭條,用擬人化寫景物,雖沒有明白地說,沒有雨,造成了荒涼。但“小溪漸漸暗啞歌不.成調了”讓人明白沒有雨,沒有水的後果是嚴重的。抽象的思想通過了具體形象的詩歌語言,擬人的方法得到實現。又如第5節的詩完全是.照應了第1節“田圃”、“牧場”“魚塘”“小溪”雨前、雨後不同的景象,讓我們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後的喜。可見擬人化的修辭手法讓這首詩更加形象,更加生動,更容易讓人接受,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溫柔的形象。不僅如此,詩人對詩中其他事物,詩人也都做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如“繞着池塘跟跳躍的魚兒說聲好,去聽聽溪水練習新編的洗衣謠”“柳條兒見了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等等。

總之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手法,使這首詩更加形象,更加生動,也更容易讓人接受,同時也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這種手法不是擬人的修辭方法,而是擬人手法二者的區別是:前者用於整體藝術形象的

塑造,後者僅僅用於語句的修飾。

2、擬人手法是文學作品一種藝術表現手法,除此以外,這首詩語言還有什麼特色? 明確:鄭愁予的詩往往透出中國古典詩的修養和一種動人的江南文化氣息,這首詩也是這樣,它的一些用語和詩句,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詩人還善於針對詩的接受對象運用一些適合少年兒童讀者的口語,令人感到無比親切。

四、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學生在自由背誦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背,推薦有感情同學領背、齊背,達到共同背誦下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