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左忠毅公逸事》教學設計「兩篇」

《左忠毅公逸事》教學設計「兩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左忠毅公逸事》教學設計之一

  【教學設想】

《左忠毅公逸事》教學設計「兩篇」

1、教學內容和重點:《左忠毅公逸事》是傳統名篇,是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作。學生對該文文字的閱讀理解難度並不大,因此不將對字詞句的理解作爲課堂教學的重點。“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派散文的歷史地位不同尋常。本課擬將桐城派散文創作主張“義法說”作爲課堂教學主線,從材料的選取、寫作手法的運用兩方面展開教學,即將教學重點落到文章的章法教學上。

2、課前準備:指導學生認真預習,明確預習要求;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學生預習後還存在的疑問,並整理總結,作爲本課教學的基本內容。

3、教學手段:擬用自主探究法、討論講解法、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左光斗愛才若渴,堅貞不屈,一心爲國的高風亮節,理解本文的思想意義。

2、賞析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例,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特色,體會“義法說”的內涵。

  【教學重點】

選擇典型事例和精要細節刻劃人物性格的意義。

  【預習要求】

1、通讀課文四五遍。

2、找出在查閱字典、互助討論後都難以理解的字詞句。

3、熟悉並概括每段大意。

 【教學流程】

  一、明曉目標,檢查預習

1、出示並簡要解說教學目標。

2、讀準文中易錯字詞的讀音。

京畿(jī) 廡(wǔ)下 防伺(sì) 炮烙(páo luò)

草屨(jù) 長鑱(chán) 以指撥眥(zì) 蘄(qí)黃潛桐

蹲踞(jù) 迸(bèng)落

3、理解文中重要詞句含義。

詞類活用部分:

①使史更敝衣,草屨,揹筐,手長鑱,爲除不潔者(草屨,穿草鞋;手,手拿)

②席地倚牆而坐(席,以……爲席)

③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前,走上前,另例:於是相如前進缶,因跪請秦王)

重要詞語和句式:

①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叩,詢問;則,連詞表承接,表示後一部分是前一部分的解釋或說明,可譯爲“原來是”“就發現”等,另例: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

②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獄門外。(下,進入,關入;朝夕,名作狀,從早到晚;“朝夕”後省略動詞“守候”)

③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已,動詞,完,完畢;昧,不明;支拄,支撐;者,句末語氣詞,表疑問,例句“誰爲大王爲此計者”)

 二、解題辨體,走進文本

1、學生集體朗讀課文1-2節,思考問題:課文圍繞左公共寫了哪幾件事?

2、師生討論並概括:①左公識才惜才選才 ②左公責才護才勖才

概括提示:兩段文字都說明,在左公眼裏,史可法是可當大任、可承襲自己遺志的人才,圍繞“左公”和“才”兩個信息展開思考;精讀課文,讀出段內層次,分別找出識---惜---選,責---護---勖的層次意識。

3、資料鏈接,補充介紹:方苞與桐城派

桐城派是我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文統源遠流長、文論博大精深、著述豐厚清正而聞名,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顯赫地位。“天下文章出桐城”,則是對桐城派散文歷史地位形象概括。

創始人方苞以文章道德名於當世,他繼承歸有光唐宋派古文傳統,提出“義法”主張。“義”指中心,即正統的基本觀點;“法”指表達中心或基本觀點的形式技巧,包括結構、條理、修辭等。“義”與“法”一經一緯,相輔相成,即內容與形式必須統一。

思考:在《左忠毅公逸事》一文中,“義”和“法”是如何體現的?

4、抓準文眼,理解“忠毅”在文章選材和內容上的總領作用。

左公,左光斗(1575~1625)字遺直,一字共之,號浮丘。別名左遺直、左共之、左浮丘。明朝桐城人,因彈劾大宦官魏忠賢而下獄並死在獄中。弘光時(距左光斗辭世約20年)平反。

忠毅,左光斗的諡號。所謂“諡號”,是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依據其生前事蹟所給予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作歸納和核心提示:

①課文標題爲什麼不是《左遺直公逸事》,而是《左忠毅公逸事》?“忠毅”是何意?“忠”體現在哪裏?“毅”體現在哪裏?

“忠毅”是朝廷對左公一生行事和品格的高度概括,忠君愛國,矢志不渝。

忠:識才惜才選才(第一段文字)

毅:責才護才勖才(第二段文字)

②文章如何表現左公的“忠”和“毅”的?你認爲“忠”和“毅”是什麼關係?

“忠”集中體現在第一自然段中,表現在左公識才惜才選才上。文章主要用細節描寫法來展現。如“閱畢---解貂---覆生---掩戶---叩之寺僧”等一系列動作描寫,雖是寫左公對史可法個人的關愛,但這也正是他爲國選才,求賢若渴的愛國忠君情懷的體現。再如,“掩戶”的“掩”,意思爲關閉,合上,但表示的動作輕柔,如掩卷沉思,掩面而泣。此處若改爲“關門”就不能體現左公爲國選才、愛才志慮之深沉。

“毅”主要體現在第二自然段,表現在左公責才護才勖才上。文章用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來展現。如“席地倚牆而坐,面額焦爛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盡脫矣”直接體現左公身受非人殘害而堅貞不屈;史可法“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也是對左公“毅”的直接讚美。此外,“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怒曰”一句,將原本氣息奄奄的左公和內心焦慮、神情激憤的左公對比,表現左公寧死不屈的堅毅品格;再有,“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使史更敝衣,草屨,揹筐,手長鑱,爲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私處”等語句通過側面緊張環境氛圍的渲染來表現左公的處境以及寧折不彎的剛毅之志。

就“忠”“毅”關係而言,從本質上說,“毅”還是“忠”的體現,或者說是寓“忠”於“毅”。所以朝廷給左公的諡號是“忠毅”而不是“毅忠”。

③課文標題爲什麼不是《左忠毅公遺事》,而是《左忠毅公逸事》?“逸事”可信嗎?

逸事,指散失的,不見於正式記載、鮮爲人知卻又有重大意義的事蹟。

以文章傳人,可擇要述其一生,也可選錄部分,以一斑窺全豹。左忠毅公一生,可傳之事很多,文中略而不提爲衆人熟知之事,只是敘說世人不知的一點內容。唯其不爲人知,方顯材料新鮮珍貴,教育意義顯著。若拾人牙慧,選取盡人皆知的材料,則在表現力上有損。

但“逸事”也常易使人生疑,故而全篇起首一句“先君子嘗言”,說明是記載先父之言,予人以親切感、真實感。篇末一段呼應起首一句,註明這些未載入正史的逸事並非街談巷議,“獄中語”乃左公女婿“餘宗老塗山”親自得之史可法,“餘宗老塗山”又“與先君子善”,證實“先君子嘗言”確鑿無誤。所以,結尾一段補說了逸事的由來,強調了材料的翔實可靠,更加令人信服。

④課文標題爲《左忠毅公逸事》,爲何要單寫史可法的事蹟?

圍繞史可法寫了兩件事:治軍、請安。寫史可法的兩則逸事,落筆在史可法身上,指歸卻在左光斗身上,採用的是也側面烘托法。

寫史可法統兵作戰時忠於職守,反映左光斗“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的期望已成爲現實,說明他識別人才的卓識與爲國選才的成效。史可法忠於職守是因爲“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可見左公當年期待對他的影響之深。寫史可法敬事左公的父母及夫人的作用,也是如此。另外,史可法向人涕泣談及左公獄中事,說“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這既是對左的讚頌,也是對自己的策勵。由此可見,寫史即所以寫左,史的言行實際是左的精神品德的光輝的折射,把他們聯繫起來寫,使彼此相得益彰。

5、總結:

義:圍繞寫作中心“忠毅”選材,主線明確,意義深刻,翔實可靠。

法:運用細節描寫、對比襯托、側面烘托等多種手法,將一位可敬可愛的愛國志士形象活脫脫展現在人們面前。

 三、拓展閱讀,課堂實踐

結合本課所學“義法說”的體會,給下面一篇散文擬一個標題,並簡要說明擬題的理由。

《 》

天氣好的時候,樓房的南牆根下,常坐着一位老人。老人實在是太老了,已屬耄耋的那個層次,頭上捂頂帽子,看不出頭髮已稀疏花白到了什麼程度,一張核桃樣的臉,皺紋深刻地密佈,嘴巴癟癟的,連鼻子都抽縮在一起了。尤其蒼老的是那雙眼睛,總是空茫地大睜着,迎着風,迎着太陽,不怕那陽光多麼強烈刺眼,看來老人已經失明瞭。

老人是鐘點工扶出來的,來了就坐在那張不知誰家丟棄在這裏的一張木椅上。鐘點工安頓好他,就轉身走了,聽說她照料着好幾位老人。曬太陽好,可以補鈣,老年人太需要補鈣了。

引人注目處,是老人身前幾步遠的地方,有一棵樹,桃樹。桃樹不高,卻還粗壯,樹幹足有飯碗粗。春天的時候,桃樹會有幾天的繁鬧,盛開的花朵會引來蝶舞蜂唱。可那樣的日子畢竟短暫,花謝了,葉綠了,葉子也終要飄零,北方的冬季太漫長。在枝葉乾枯的日子,樹杈上便搭掛起長白的大蔥。大蔥伴老人,倒也貼切,雖是葉枯皮焦,心卻仍活着。老人一天天地越發老邁,那蔥也一日日地越發枯縮。

不時有人從老人身邊走過,問:老爺子,有幾個兒女呀?

老人答:兩個,都在南方呢。我去過,那地方又熱又悶,受不了,空調吹,又得病。南方的飯也不行,甜裏吧嘰的。不如回咱北方老家來。

老人常常這般問一答十。

有小貓小狗跑過來,偎在老人的膝旁。老人從衣袋裏摸出吃食,小貓小狗吃過,便伸出舌頭在老人的手掌上舔,讓老人臉上閃現出片刻的愜意。遛狗人說:老爺子,也養只小東西吧,正好給你做伴。老人說:老嘍,腿腳不行了,哪還追得上!以前也養過……

搭話人不白問,離去時,時不時地順手從樹杈上扯下大蔥,或一棵,或兩棵,帶回家去做蔥花。好在老人看不見,從不過問。

有時,小孩子跑過來,大聲喊:老爺爺,我拿棵蔥行嗎?我媽媽讓我去買,可我還要寫作業呢。老人臉上的核桃紋立刻綻放成九月的菊花,高興地答:拿吧拿吧,挑那長的,硬實的,扶着點樹幹,別摔了。你學習好不好啊?我那孫子去年還得了獎狀呢……

有一天,一位中年人竄到了樹下,躡手躡腳的,一下抓進手裏好幾棵蔥,轉身欲去時,身後的老人說話了,冷冷地,頗爲不悅:不管拿多拿少,總不差兩句話吧!中年人怔了怔,尷尬一笑說:喲,我以爲老爺子睡着了呢。老人用手背往外揮了揮,說:走吧走吧,怎麼還不如個孩子呢?

這一幕被當時在附近嘮閒嗑的幾個女人看到了,於是,人們便知道,老人的眼睛看不見,耳朵卻精靈,那腳步聲和大蔥離樹的窸窣,是躲不過老人的耳朵的。

幾天後的星期天,一位女士提着馬紮,坐在了老人身旁,兩人說了好長時間的話,直到太陽偏西,鐘點工來接老人回去。老人說,樹上有蔥,是我備下的,隨便拿。女士眼圈紅了,說以後有時間,我還來陪大伯說話,把我沒來得及說給我爸我媽的話都說給你老人家聽。

(取自《羊城晚報》)

參考答案核心提示:這篇取自《羊城晚報》的散文的標題爲《老人與蔥》。

 四、作業鞏固,課後延伸

課後閱讀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狀》(見《唐宋八大家散文選讀》第85頁),比較《左》《段》兩文在選材和寫作手法上的異同。字數300字左右。

參考答案核心提示:《段太尉逸事狀》圍繞段秀實“人視之,儒者也”一句展開選材和構思,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諶、節顯治事堂三個事件體現的段太尉的特徵指向都是“儒者”一詞,這與本文圍繞“忠毅”一詞展開敘述頗爲相似。但在表現手法上,《段太尉逸事狀》在敘述順序安排、詳略安排以及篇末點題策略上(考慮本文的寫作目的是辯誣)又與《左忠毅公逸事》的處理大不相同。

  《左忠毅公逸事》教學設計之二

  教學目標:

1、複習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方法

2、複習各種人物描寫的方法

3、通過學習左光斗愛才若渴,堅貞不屈,一心爲國的高風亮節,理解本文的思想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方法

2、側面烘托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作者及背景介紹:

方苞(1668~1749)清代散文家。字鳳九、靈皋,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早年刻苦攻讀,文章曾得時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的賞識,漸有聲望。康熙四十五年(1706)中進士。五年後因戴名世“南山集”案受牽連下獄。後被康熙特赦,曾任武英殿修書總裁,歷官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他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創始人,爲文講究“義法”,“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語言風格追求“雅潔”。所作散文,多爲經說及書序、碑傳一類,立意明確,結構嚴謹,語言簡潔,在寫作技巧上有可供借鑑之處,但內容一般是宣傳封建禮教,鼓吹程朱理學,陳腐可厭。《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等,是方藝文集中爲數不多的較爲出色的文章。

  二、題解。

忠毅公是左光斗死後由朝廷追贈的諡號。在封建社會中,凡朝廷大臣或社會知名人士死後,朝廷根據他生前的表現和貢獻,給予“諡號”。

“逸事”又寫“軼事”或“佚事”,指的是爲正史書所不載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蹟。這些事蹟一般比較瑣碎,但能說明被記者的品質、性格等。

  三、字詞梳理,總結文言文翻譯方法:

(一)介紹文言文翻譯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

翻譯原則:信、達、雅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二)學生按上述原則和方法試一試:

1、崇禎末,流賊張獻忠出沒蘄、黃、潛、桐間,史公以鳳廬道奉檄守禦。

2、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 金,涕泣謀于禁卒,卒感焉。

3、不速去,無俟奸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

4、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爲掩戶。

5、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

6、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

教師有針對性地總結:

1、“崇禎”、“張獻忠”、“鳳廬道”翻譯時保留

2、“久之”的“之”不翻譯,“涕”古今異義,解釋爲“眼淚”

3、“無”通假字,通“毋”,不要

4、“解貂覆生”省略介詞“於”,“ 爲掩戶”省略賓語“之”,翻譯時補充進去

5、“拜夫人於堂上”介詞結構後置句,翻譯時調整語序

6、“風雪”名詞活用動詞,解釋爲“颳風下雪”,“從”使動,解釋爲“使……跟從”

翻譯具體方法總結: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如“鳳廬道”是官名,保留;“崇禎末”是年號,保留;“張獻忠”是人名,保留。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句首的發語詞、句中的語助詞、在句中表順接的一些連詞,起補足音節或停頓的助詞等虛詞,均可略去不譯。如“久之”的“之”補足音節的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爲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文言中有不少用語,現代雖然還用,但已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譯時都應換用與之相應的現代說法。如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例如文言文翻譯時,會遇到一些修辭現象、委婉說法、用典用事,翻譯時要靈活處理,以使譯文明白、貫通。如: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中學課本,《過秦論》)如果硬譯爲“一個男子犯上作亂,七座廟都被毀壞了”,就與文意大相徑庭。“一夫作難”是用典,譯爲陳涉起義即可;“七廟”是借代,代指整個秦王朝。

(三)強化訓練

1、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

(“叩之寺僧”省略介詞“於”;“ 則史公可法也”判斷句)

2、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

(“呈卷”省略主語“史公”;“ 即面署第一” 省略主語“左公”)

3、召入,使拜夫人。

(“召入”“ 使拜夫人”都省略賓語“之”)

4、及左公下廠獄,。

(“史朝夕獄門外”省略謂語動詞“守候”和介詞“於”)

5、逆閹防伺甚嚴,雖家僕不得近。

(“近”,形容詞活用爲動詞,解釋“接近”)

6、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屨,揹筐,手長鑱,爲除不潔者,引入。

(“草屨”“手”,名詞活用爲動詞,解釋“穿着草鞋”,“手裏拿着”;“引入”省略賓語“之”)

7、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

(“席”意動,解釋“以……爲席”)

8、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

(“寒夜”名詞作狀語,解釋“在寒冷的夜晚”)

9、或勸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

(“或勸以少休”省略賓語“之”;“上”“下”名詞作狀語,解釋“對上”“對下”)

10、餘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

(“餘宗老塗山,左公甥也”判斷句;“善”,形容詞活用爲動詞,解釋“交好”;“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介詞結構後置句)

  第二課時

方苞是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創始人,爲文講究“義法”,“義”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

  一、“法”即“言有序”(文章結構分析)

1、本文記敘了哪幾件逸事?

左光斗勤於國事,爲國選才。

左光斗怒斥來獄中探望他的史可法。

史可法治軍,勤於職守。

史可法敬事左公的父母、妻子。

2、這些逸事以什麼爲線索貫穿起來?

本文以“才”爲線索貫穿全篇:

覓才:“風雪嚴寒,從數騎出。”作爲京城地區的學政官員,在如此惡劣的氣候中卻微服出行,暗訪人才,可見思才之渴。

惜才:“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借讀古寺,可見此生出身寒微;“文方成草”,可見此生髮奮苦讀。“公閱畢”,左公讀罷文章,識別史可法確實是人才,於是“解貂覆生,爲掩戶”,一片憐才惜才之意躍然紙上。

選才:等到考試時,左公“瞿然注視”,“ 面署第一”,這兩個細節,說明對史可法倍加賞識,立即果斷得提拔了他。

譽才:“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可見左公對史可法的讚譽欣賞的程度。此外又交代了左公選才目的,是爲國家大業尋找繼承人。

護才:第2段史可法獄中探視,左公怒斥史公:“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可見左公早已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而把爲國家保護人才放在第一位。

驗才:第3段寫史可法爲國事恪盡職守,驗證了史公確實是棟樑之才,表現了左公目光敏銳,知人善任,具有遠見卓識。

總結:作爲“逸事”,它不像正史那樣全面地敘述人物的生平事蹟,而是選取生活中一小部分行事來表現人物,因此必須選擇典型事件,嚴密組織安排材料。全文以“才”爲線索串連全篇,可謂匠心獨運。

  二、“義”即“言有物”(人物形象分析)

1、 課文既然是記述左光斗的逸事,爲什麼用了不少的篇幅記述史可法的逸事?

提示:本文描寫了兩個人物,一爲左光斗,一爲史可法。寫左光斗是核心,寫史可法是爲了側面烘托左光斗。文中有許多筆墨落筆於史可法,而歸意於左光鬥。可從三方面看出:

探視牢獄,顯示師恩之重

獄中被斥,顯示師威之重

勤於職守,驗證恩師識才

總結:刻畫人物形象方法之一:側面烘托

2、刻畫人物形象方法之二:正面描寫

A、 文章對左光斗的有哪些正面描寫?

提示:行動、語言、肖像描寫

B、本文怎樣通過行動、語言、肖像的細節刻畫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的?

行動描寫:

微行視學——深入民間,瞭解民情

解貂覆生 、面署第一 ——善於發現人才,大膽選拔人才

奮臂撥眥、摸械投擊——忠心爲國,既忠且毅

語言描寫:

“吾諸兒碌碌”句 ——一心爲公,提拔後人

“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句 ——憂國如焚,悲辭慷慨

肖像描寫:

面額焦爛——忠貞不屈,大義凜然

目光如炬——心懷國家,毫不頹唐

  三、人物形象概括:

愛惜人才,一心爲國,堅強不屈,正義凜然的光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