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李白《蜀道難》教學反思精選

李白《蜀道難》教學反思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5W 次

  《蜀道難》教學反思1

1、注重課前的預習,將熟悉課文的任務前置,爲課堂的高效奠定基礎。課前的預習注重情景設置,不是課堂的激情導入,這提高了預習的感情投入度,預習有了情感投入,隨着學生對文本的鑽研,有了和文本在思想上契合,學習的感情會貫穿始終的。

李白《蜀道難》教學反思精選

2、注重預習的指導,預習的作用大家都清楚,但有老師指導的預習和沒有指導的預習結果是不一樣的,預習指導指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有突出語文的工具性也要涉及人文性,但不要求多深多廣。

3、我們時常談備課要備學生,但往往是一句空話,只有深入學生的預習中,瞭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才能設計出符合學情的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

4、課堂的檢查預習,是課堂教學的一個環節,它既督促了預習也落實了基礎。許多新課程課堂往往淡化了對知識的落實,這是影響學生語文素質提高的因素之一。

5、課堂預習展示是學生對文本個性理解的展現,如果預習檢查注重的是語文的工具性的話,學生的展示更注重人文性。展示的方式很多,如篇幅比較長的文章學生的展示先在小組中進行,然後在班級進行。本文短小,可以直接在班級展示。展示有三要求:都會的不展示,都不會的不展示,產生歧義或核心知識問題的展示;展示不是表演,別人可以提出質疑;展示有目標有準備,語言精練,長話短說。

6、問題探究是培養學生思辨思維較好形式,探究的.題目來自學生,但由於學生的素質的差別,這些提供在課堂討論的題目是經過老師複述加工的。探究採取參與式的方式,在老師的組織下,以四人小組爲主。自由回答。

7、 課外延伸是對課堂生成的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在課外進行探究,寫成作文。

  《蜀道難》教學反思2

一、勇敢捨棄才能得到更多

李白作品無論在思想還是在藝術方面無疑具有典範性,想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的目標不太現實。於是我就以課後練習題二爲“母題”,圍繞唐代評論家殷?[對這首詩的評價進行教學設計:“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爲此體調也。”那麼,這首詩到底“奇”在哪裏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章法結構、語言、意境、主旨、風格等。時間短,任務重,在翻閱各種資料並對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徹的理解之後,我決定忍痛割愛,捨棄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圍繞“奇”字,以賞析詩歌藝術特色並進行鑑賞訓練爲主,這樣就使目標更爲集中,也能更好地達到目標。

二、傾心投入,帶動整個課堂

本單元學習提示反覆強調詩歌教學要反覆誦讀。具體到這一首詩來說,相對較爲抽象難懂,所以剛開始的全體誦讀詩歌,我和學生一起大聲誦讀,把握好節奏和情感,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蜀地那卓絕的險與美之中,用我的真情去感染學生,讓大家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中。

三、相信學生能夠綻放精彩

在鑑賞詩歌的語言時,學生積極參與,主動舉手,願意暢談自己的看法。積極參與可以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關注,教師有問題自然習慣和愛參與的學生交流,這樣在師生之間的交流過程中,教師的一些思路、學習方法會影響學生,對學生來說自然也就提高了學習效率,拓展了學習寬度,培養了學習能力。

這節課學生有許多自己新的解讀,我設計了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只要言之有理就對學生鼓勵。如,談李白寫這首詩歌的意圖是什麼、分析語言之奇等問題時,儘管他們說得未必合理,但學生只要敢張口說,就是好現象,這也是我所想要的結果,我們的課堂就是要有新的見解,而不能人云亦云。

四、思想昇華,培養情操

本堂的結束語在思想上有所提升。現在的學生缺少的是胸襟和雅量,面對困難他們往往灰心喪氣,沒有好的心態,語文課堂就是要培養他們向上的精神,教他們有勇氣,讓他們平心靜氣地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教給他們方法,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去區分什麼是可以改變的,什麼是不可以改變的事情。我認爲每一次的語文課對其進行這樣的薰陶,是必不可少的。

課堂時間較緊,就使一些內容教得不夠透徹,誦讀教學使用的方式多樣,但學生的誦讀興趣與誦讀能力被調動得還不夠,應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誦讀。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總結反思,不斷進步。

  《蜀道難》教學反思3

就像《勸學》中所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在每次講完課後我都會進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讓自己的教學技能在反思中進步。這次剛講完《蜀道難》,之前在準備教師資格證的時候自己練習過,但這次是有學生坐在下面,感覺完全不一樣。這次的課我準備了很久,也還算比較充分,收穫很大,但仍有不足之處。

一、勇敢捨棄才能得到更多

從對高中教材的解讀來說,李白作品無論在思想還是在藝術方面無疑具有典範性。在講這節課之前我曾設想將作品的藝術風格與李白的身世經歷相結合,進而從情感層面對詩作作出解讀。但是,在翻閱各種資料並對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徹的理解之後,我決定忍痛割愛,捨棄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圍繞“難”字,以賞析詩歌藝術特色並進行鑑賞訓練爲主,這樣就使目標更爲集中。

二、傾心投入帶動整個課堂

本單元學習提示反覆強調詩歌教學要反覆誦讀。具體到這一首詩來說,相對較爲抽象難懂,所以我就用一個早讀時間讓學生預習,通過交流與檢查發現這種充分預習是很必要的。在正式上課時,我較爲注重教師自己的朗誦示範作用。在《悲壯的大提琴》的沉鬱又昂揚的旋律中,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蜀地那卓絕的險與美之中,面對着同學們朗誦完這首詩後,我的眼睛幾乎溼潤,竟忘了這是一節有很多位老師聽課的公開課。這種投入也感染了學生們,他們給我最熱烈的掌聲,並將這種氛圍一直延續到下課鈴聲響起。

三、交流探討衍生無限生機

在講課之前,我翻閱了大量的資料,唯恐學生不能領悟理解,所以第一遍寫的教案預設性過多而生成性太少。然而早讀時學生讀書的熱情給了我嘗試的勇氣與信心,所以我決定把設計好的整體思路拆散成零散部件,讓學生自己去組合。正式上課時學生的創造力與潛能令我驚異,他們不僅很好地悟出了朗讀的技巧,而且聯想到了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聯想到了李白的行藏經歷與理想追求,大大豐富了課堂構成,使預設的課堂煥發出意料之外的無限生機,這是我的意外收穫,也是今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