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9W 次

  教學目標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在初中學習過的議論文寫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弄清觀點和材料的關係。

2.初步瞭解演講辭的寫法。

(二)能力訓練目標

尋找並藉助承遞性的詞句和過渡句段,明瞭段與段、層與層之間的邏輯關係。

(三)德育滲透目標

瞭解馬克思一生的偉大成就,學習他爲全人類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鬥不息的精神。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本文教學重點是全文的結構層次,通過尋找承遞性的詞句和過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結構特點。

本文難點是分析“講話”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層次結構,弄懂各部分、各層次間的內在邏輯關係。採用討論法解決。

本文教學疑點是某些結構複雜、含義深刻的句子的理解,採用練習與點撥相結合的方法予以突破。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課題簡介,檢查預習,講讀第一、二部分。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題簡介: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加點部分板書,下同)這篇著名的馬列主義文獻是馬克思最親密的戰友恩格斯寫的。

馬克思於 1818 年 5 月 5 日誕生在普魯士萊茵省特利爾城一個律師的家裏。1844 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從此,“這兩位朋友的畢生工作,就成了他們的共同事業”。1883 年 3 月 14 日,馬克思——這位國際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心臟停止了跳動。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親人們爲馬克思舉行了葬禮。葬禮簡樸、莊嚴,參加人數不多,但他們身後卻站着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在安葬這位偉人的時候,與他一生並肩戰鬥的最親密的戰友恩格斯用英語發表了這一篇極其重要的講話。他滿懷無產階級革命深情,論述了馬克思對全人類、對全世界無產者所作出的豐功偉績,讚頌了馬克思爲解放全人類而奮鬥終生的崇高精神,表達了對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二、讓學生默讀全文,要求按悼詞要點,述其哀、贊其功、頌其德,把課文劃分爲三大部分。

三、講讀第一部分(第 1、2 自然段)

導讀設計:要求學生研讀第一、二兩段,完成下面的練習: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詞語:“下午兩點三刻”,“最”、 “還”、“安靜地睡着了——但已經是”;同時依次撤換第一、二兩自然段中的下列詞語: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換成“的心臟停止跳動”,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個“對於”換成 “和”,“不可估量”換成“巨大”,“空白”換成“嚴重情況”。抄在小黑板上(或用幻燈片)出示給學生,要求學生對照課文,仔細思考,逐一說明刪去的詞語爲什麼不能刪去?用來替代的詞語爲什麼不能替代?

參考答案:

“下午兩點三刻”:寫明具體時刻,表明馬克思的逝世對於整個世界的非同尋常的影響,是一個令人萬分悲痛、永誌不忘的時刻。

“最”:選用這個程度副詞,突出了馬克思在思想界的無與倫比的地位和作用。

“還”:流露出未能在馬克思臨終時陪伴在他身邊的無限惋惜和遺憾的感情。

“安靜地睡着了——但已經是”:(破折號表示補充說明)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無限依戀和對於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與深重的悲痛;同時也表明了馬克思遺容的安詳。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臟停止跳動”,而用“停止思想”,這不單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諱飾”的手法,而是爲了突出馬克思的偉大,因爲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失去了一個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階級的頭腦。

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並列用兩個“對於”,從在無產階級實際鬥爭中的領導作用和研究社會科學的成就兩個方面突出了馬克思的傑出貢獻;同時,表明了從兩個方面總領起後文的內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無法估計和衡量),因爲後者程度最高,強調了馬克思逝世的損失之大,同時也讚揚了馬克思主義對於指導革命的偉大作用。不用“嚴重情況”,而用“空白”,因爲前者語意含糊,而後者則說明了馬克思在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中的地位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這是對馬克思最確切、最富概括性的評價。

第二自然段兩句話總領起後文對馬克思無與倫比的豐功偉績和卓絕的鬥爭精神的讚頌,突出了全文論述的中心,連同第一自然段,表達了對馬克思逝世的無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板書:述其哀

指導朗讀第一部分:要求體會文章用詞的精確,深沉的哀悼情調。語速:低沉、緩慢。先由學生各自朗讀,然後指名朗讀,酌情指導。

四、講讀第二部分第一層次(第 3—6 自然段)。

導讀設計:

研讀第 3—6 自然段,回答下列問題:

1.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個“規律”“即”“事實”,對不對?爲什麼?爲什麼要用達爾文的發現作比較?

2.“不僅如此”的“此”指代什麼?馬克思“還發現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這裏的“還”起了什麼作用?發現這個“特殊的運動規律”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3.“兩個發現”指代什麼?從寫作方法的角度看,“兩個發現”與“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領域”的關係是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寫?

參考答案:

1.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這個“規律”不僅僅指“事實”,因爲“即”不僅管到“事實”,而且管到由“事實”導引出的結論。

這裏的“事實”是指“吃、喝、住、穿”與“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誰是“首先”,誰是“然後”的客觀順序,它規定了物質與精神誰是第一性的,誰是第二性的。即如果沒有農民種地,工人蓋房、織布,人們就根本無法進行學習和從事政治、宗教等活動。“所以”標明由這個“簡單事實”導引出以下的結論:要解決“吃、喝、住、穿”,首先就要進行“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在這個生產中,人們就要結成一定的生產關係;這個生產關係標誌着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就是“基礎”。“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都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不僅是指“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而且包括“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這個順序在過去卻是“做得相反”的。

2.“不僅如此”的“此”指代“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馬克思“還發現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這個“還”在這兒表明圍繞馬克思的豐功偉績這個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進了一步:由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進而發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特殊規律”,這就是剩餘價值(見注)規律。這個特殊規律的發現,使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經濟學家(他們行不清資本主義的剝削實質)和社會主義批評家們(他們詛咒資本主義,空想社會主義)一下子“豁然開朗”了。這一鮮明的對比,說明了馬克思這一發現有着劃時代的偉大意義。

3.“兩個發現”是指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從寫作方法的角度看,“兩個發現”與“他研究的每一個領域”是“點”與“面”和“詳”與“略”的關係。這裏“他研究的每一個領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膚淺”的,都有“獨到的`發現”,表明馬克思作爲一位科學家研究的領域之廣、成績之大,與馬克思是“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相呼應。

小結:三個段落,圍繞馬克思的科學理論環環緊扣,層層推進,高度精確地概括了這個方面的豐功偉績。

板書:贊其功(一)

指導學生朗讀第二部分第一層,理解其內容的豐富、深刻地體會其語言的概括和精當。

五、佈置作業:

表情朗讀練習二中的四個句子,並按要求解答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複習前課內容,講讀第二部分第二層和第三部分,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前課內容

1.提問:作爲科學家的馬克思,在理論上有哪些偉大建樹?

2.檢查作業。

二、講讀第二部分第二層(第 6、7 自然段)

導讀設計:研讀第 6、7 段,完成下列練習。

1.馬克思“作爲科學家就是這樣。但是這在他身上遠不是主要的”。其中“這”指代什麼?“主要的”究竟指什麼?

2.“因爲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這個過渡句作用是承上?啓下?既承上又啓下?爲什麼?

3.第七段第二句中的判斷謂語“是”的主語是什麼?賓語是什麼?這一句中“第一次”說明了什麼?爲什麼?

4.馬克思的科學理論與他的革命實踐的相互關係是什麼?

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