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大綱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 篇1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一句話就是言語冷冰冰的,卻讓人感到了一種壓抑在心底的悲痛。

看了《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樣一個偉大的人,很久以前就離我們遠去,在安樂椅上寧靜地睡着永遠都不會醒的覺。他離我們遠去的傷痛至今仍久久不能忘懷,但是他不朽的精神、以及他對無產階級事業的貢獻與指導卻一直與我們同在。

馬克思一個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人物,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共產黨宣言的開篇話至今觸目驚心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 幽靈,在歐洲遊蕩。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爲驅除這個幽靈而結成了神聖的同盟。當時便產生濃厚的興趣究竟是何方神聖造就如此局面,他的魅力在何處《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不足千字的文章卻鏗鏘有力,高度概括了馬克思的一生。

人們對馬克思的評價太多了,“最偉大的共產主義者,革命者,哲學家,思想家”,我記得在1999年那年英國的BBC甚至稱其爲千年偉人,一代偉人屹立一個世紀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可是馬克思卻能千年不倒。

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在直接的物質生產資料的基礎上產生了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物質、意識、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

這些在今天只是簡單的一句結論,但我們卻難以想象在一個半世紀前那個愚昧落後的年代,馬克思是如何語出驚人的做出這一跨時代的發現。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門科學,甚至從某些角度是自然科學所無法比擬的。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一切意識形態發展的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是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的重大發現,恩格斯將之與達爾文發現有機世界的發展規律即物種起源學說相提並論。

不可否認,達爾文的進化論對人類發展的意義巨大,但自然科學產生於用先進的工具和研究手段去追究事物的客觀本源。而社會科學本身就是抽象的,並沒有事物本身的物質面貌。雖然說馬克思主義哲學“吸收和改造了人類思想文化的一切優秀成果,是資本主義矛盾激化和工人運動發展的產物”,但馬克思只是用一個人的大腦、幾十年的時間竟然創造了跨自然、社會、思維、政治、經濟等諸多領域的哲學思想,實在是讓人震撼。他的人格魅力的確沒有任何一種力量能抗拒。

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者,他創立國際工人協會,將其理論付諸實踐,尋求人類解放的道路。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陣營對立的資產階級社會裏,馬克思在揭祕資本主義社會的劣根性,震驚資產階級的同時,也爲日後更多次地被驅逐出境埋下伏筆,成爲“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污衊的人”。面對着一切的一切馬克思從來沒有退縮,在他青年時就寫下過這樣的句子:“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爲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因爲這是爲全人類所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面對誹謗和詛咒,馬克思用他豁達的胸懷“把它們當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因爲他心裏裝的是全人類,他擁有的只是使所有人幸福的信仰。他知道,默默努力地用筆桿爲全人類而戰纔是他畢生的奮鬥追求。從早期《萊茵報》的撰稿,到《共產黨宣言》的發表,到創立國際工人協會,到“許多富有戰鬥性的小冊子”,乃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在寫字桌前爲未完成的《資本論》傾注自己的心血。因此,在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人類短缺了一個頭腦,一個我們這一代最傑出的頭腦”。一代思想和革命領袖悄然隕落,大地上靜默出的傷口,歷史也爲之扼腕嘆息。事實證明,經典的智慧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先天下之憂而憂”纔是偉人的胸懷。

我敬佩馬克思是因爲他有舍我的精神,資本主義社會是有多麼黑暗二戰之前有些國家逐步退卻資本主義的頭銜,招來了多少雙眼睛的怒視而滅亡時資本主義盛行的社會侵犯到他們的利益和地位下場只有消失,連一個國家都堅持不住我真的難以想象馬克思你就是什麼怎麼度過他們的迫害,上蒼是公平的正因爲你手了非凡的壓迫的你也理所應當的成就非凡的偉業。、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文明史上閃爍的瑰寶,也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應該汲取發展的精神食糧。或許我們需要沉思,思索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該如何規劃自己讓自己更好地提高與奮進,從而更強大地應付不同的挑戰,更開闊地迎接自己的未來,更深入地爲人類謀福利。跟恩格斯最後用力的呼喊一句他的英明和世紀永垂不朽!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 篇2

1883年,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共產主義創始人馬克思停止思考了。馬克思生前的摯友、學生以及親屬都來到倫敦郊區的海格特公墓,將他與其夫人合葬在一起,爲他舉行了簡樸而又莊嚴的葬禮。在葬禮上,恩格斯以極其悲痛與無比崇敬的心情發表了這篇演說。

作爲馬克思生前的摯友,可以說,恩格斯是最瞭解馬克思的一個人,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別人難以體會的,也是後人所津津樂道的。在這篇演講中,恩格斯並沒有直接陳述悲痛的字眼,而是用平常的話語來打動聽衆,讓人信服,他所作出的一切評價都是真實客觀的。馬克思的逝世對世界無產階級人民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恩格斯把他的貢獻與達爾文對於有機物的發展規律相比較,說明了馬克思對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是巨大的。恩格斯高度讚揚了馬克思的一生的兩大發展,除此以外,他還對科學領域的極其關心。馬克思的貢獻是偉大的,同時恩格斯也對馬克思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作出了十分精闢的肯定,形象而生動地表述了馬克思生前的爲人,“他或許有很多敵人,可不見得有一個私敵”,讓聽衆瞭解到馬克思是一個胸懷廣大的無畏的共產主義戰士。

字裏行間讓人感受到,一位才華橫溢的人對於另一位大師逝世的悲痛。明確、嚴謹、無可辯駁的說服力,富有情感的語言,中肯理性的評述,構成了這經典悼詞。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讀後感 篇3

1883年3月14日下午二點三刻,馬克思平起平靜地離開了人世。讀完《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後,我覺得它在告訴人們的是:人類失去了“當代所擁有的最重要的一個頭腦”,國際工人階級失去了“在緊要關頭都自然地去請教的中心點”,我們今後該怎樣做?在這個講話的最後,恩格斯說:“我敢大膽地說,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是的,馬克思爲世人留下了《資本論》鉅著。他獨一無二地解剖了資本主義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預言着人類社會應該存在的公正和公平的“模式”。應該承認,儘管這世界上有許多人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爲惡魔,但不管怎樣,馬克思沒有“私敵”。

馬克思不是隻看見地球綠色的草地和藍色的海洋,不是隻看見汽車馬達的啓動和車輪的'運轉,他看到了它們背後隱藏着的規律。他的眼光是明亮的,不是孩子似的的天真無邪,也不是月下情人的暗送秋波,而是犀利的、能穿透現實迷霧和未來時空的火眼金睛。在他的世界觀裏,這種眼光給人們以無比的震撼力,他的唯物史觀就是一個例子。“物質資料的生產在社會生活中的決定作用”,“生產力的發展決定分工的發展,而分工發展的各個階段,同時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種形式”,“分工的每一階段還決定個人與勞動材料、勞動工具和勞動產品有關的相互關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這些晶瑩剔透、好不含糊的見解成了人們重大的思想理論武器,過去的一切神靈之身、神靈之音所造成的迷惑世界在這裏都煙消雲散了。

當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後,馬克思並不是高興得忘乎所以,因爲馬克思活着不是爲自己,不是爲少數人,他關心的是全人類。他的胸懷如此豁達,他的生活如此激情,是因爲他的整個心都裝着全人類,他的血液裏流的是全人類的靈魂。所以他不是一時半響的地懶洋洋地哼着“人類讚歌”,而是用他畢生的心血爲人類謀福利。當資本主義工業資本把全球鬧得天翻地覆之時,把工業文明“哺下”到世界每個角落之時,馬克思沒有隨着資產階級一起慶祝乾杯,他噙着淚水的眼睛看着貧困潦倒的底層人們——無產階級,這些佔世界大多數的無產階級的處境讓他不得不爲人類設想一個更好的社會——共產主義社會。

儘管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誣衊的人,但他的英名和事業將永垂不朽!馬克思所創立的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理論依據。沒有了馬克思就沒有今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以簡練的語言概括了馬克思一生中的兩大發現之一,即唯物史觀的發現:“正象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爲繁茂蕪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着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因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制度、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象過去那樣做得相反。”這裏,恩格斯簡明扼要地概括出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採取一定方式進行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社會其他一切活動的首要前提;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麪貌;生產方式的發展和變化,決定着社會形態的更替,推動着一種社會形態向另一種社會形態的轉變;由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佔統治地位的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着由政治、法律以及道德、哲學、宗教等構成的上層建築,規定着它的性質、基本內容和發展方向。

馬克思不迷信權威、“思考一切”的思維品質,他偉大的創新精神和求實精神,無疑應該成爲學生的精神養料。馬克思所以能爲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首先是他在青年時代其就立志“爲人類工作”,並且具有“目標始終如一”的頑強意志。我們今天改革的每一步推進都是對馬克思學說的真正發展,也是對馬克思最好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