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獲得教養的途徑》優質教學設計

《獲得教養的途徑》優質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2W 次

 教學目的要求:

《獲得教養的途徑》優質教學設計

1、知識目標:讓學生懂得真正有教養的意義,如何獲得教養等諸多問題。同時掌握文章所論述的有關內容。

2、能力目標:在自學文本的基礎上概括各自然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中意蘊深刻的句子。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目標:懂得一個有教養的人必須熱愛讀書,並不斷地養成以文字爲樂的習慣,熱愛文學,激發閱讀和寫作的熱情。

  教學重點:

掌握文本所表現的內容,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學難點:

激發對文字的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達到真正的獲得教養。

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一方面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爲主,讓他們自己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同時理解意蘊深刻句子的意思。同時以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習慣“現身教學”,以自己寫作的兩篇文章《邊讀邊寫》和《夜讀如詩》來激發他們閱讀和寫作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教師展示自己的文章《夜讀如詩》,讓他們懂得閱讀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同時也是一個人獲得教養的重要途徑。引出本文《獲得教養的途徑》並板書。

2、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瑞士作家赫爾曼·黑塞,這是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教師展示幻燈: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7.2-1962.8.9)德國作家。1923年46歲入瑞士籍。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62年於瑞士家中去世。愛好音樂與繪畫,是一位漂泊、孤獨、隱逸的詩人。主要作品有《彼得·卡門青》、《荒原狼》、《東方之行》、《玻璃球遊戲》等。

黑塞被雨果·巴爾稱爲德國浪漫派最後一位騎士,這說明他在藝術上深受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他熱愛大自然,厭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徵手法,文筆優美細膩;由於受精神分析影響,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領域裏進行挖掘探索,無畏而誠實地剖析內心,因此他的小說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於他的富於靈感的作品具有遒勁的氣勢和洞察力,也爲崇高的人道主義理想和高尚風格提供一個範例"。

 二、自學文本,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度課文,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各段論述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討論、發言。

教師在此基礎上明確:

第一段:簡要說明什麼是真正的教養。

第二段:指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讀“世界文學”即閱讀經典作品。

第三段:論述通過閱讀經典獲得教養的前提。

第四五段:論述怎樣閱讀經典傑作。

第六段:闡述通過閱讀經典作品獲得教養的必要性。

第七段:闡述經典作品有“常讀常新”的魔力。

  三、解讀意蘊深刻句子的意思

要求學生繼續默讀課文,把自己認爲理解較難的句子用筆畫線出來。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1、第一段中,黑塞說:“真正的修養不追求任何具體的目的,它的目的不在於提高這種或那種能力和本領,教養就是對精神和心靈完善的追求。”如何理解這幾句話?

教師明確:黑塞認爲真正的修養不存在功利的企圖,而是爲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具體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說的提高某種能力和本領。從人的生存來講,本領和能力固然重要,但畢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養或教養是生存的境界。

2、第一段中說:爲什麼說真正的修養永遠在半道上?

教師明確:

因爲修養是爲了精神和心靈的自我完善,是爲了“找到生活的意義”,因此它是無功利的,無止境的,是終生任務,它是一種努力的過程,是動態呈現的,所以“永遠都在半道上”。

3、第二段中提到的“這條路永無止境”,“這條路”指什麼?爲什麼說:永無止境?

明確:這條路是指研讀世界文學。因爲世界文學浩如煙海,沒有任何人可以將之讀完,即使是對某一民族的全部文學也不能讀完並有所瞭解,更不用說整個人類的文學了。

4、第二段中,作者說“對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傑作的深入理解,都會使你感到滿足和幸福——不是因爲獲得了僵死的知識,而是有了鮮活的意識和理解”。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教師明確:“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傑作”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人文和文學價值,如果能對傑作作深入理解,一定會在思想、思維方面得到有價值的啓示。

5、第四段最後有這樣兩句話:傑作常常不像時髦讀物那麼適口,那麼富於刺激性。傑作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功夫。如何理解?

教師明確:因爲傑作有巨大的思想價值和文化價值,如果僅僅膚淺地瀏覽,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需要認真讀,反覆讀並深入思考,而時髦讀物往往用一些低俗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迎合讀者。作者認爲閱讀傑作能提升人的修養,爲此是需要花力氣、下功夫的。

6、第五段只有一句話:“我們先得向傑作表明自己的價值,纔會發現傑作的真正價值。”說說這句話的含義。

教師明確:“向傑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指在閱讀傑作時需要有追求文明文化的態度,只有懷着敬重之情、懷着愛心閱讀,纔有可能獲得教養。

7、第六段中間部分有這樣一段話“最初,他們把這個世界當成一所小小的美麗幼兒園,園內有種着……都等待着新的召喚和復甦。”你如何理解?

教師明確:中間部分的描寫用比喻展示了成長過程中書籍帶給我們的神奇的魅力,說明爲獲得教養而學習是愉快的精神之旅,同時這種精神追求能不斷地進入新的境界,閱讀過程就是心智成長的過程。比喻奇特華美,生動形象。

8、第七段中間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詩人的每一個詩篇,過一些年都會讀讀者呈現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喚起新的共鳴”。作者的這種閱讀體驗說明了什麼?

教師明確:經典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範,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最高成就。閱讀經典作品,能促進人的精神成長,增強自我修養,決定審美追求。反覆閱讀經典作品,能不斷地有所發現,是因爲經典作品是一個時期的最高成就,這些作品思想內蘊豐富,語言文字精緻,像取之不盡的寶庫。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不斷地有所收穫。人的經驗不斷增長,閱讀不斷地深入,就能不斷地有新的發現,這就是所謂的“常讀常新”。

 四、出示文章《邊讀邊寫》

讓學生閱讀,並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

1、尤今(1950— ) 新加坡女作家。原名譚幼今,生於馬來西亞,1973 年畢業

於南洋大學中文系。曾任圖書管理員、記者、副刊編輯等職。著有短篇小說集《模》(1979),遊記《沙漠裏的小白屋》(1979)、

《緣》(1982),新聞特寫集《社會鱗爪》等。所寫作品大多 涉及婦女命運,表示了對婦女的同情和關切。

夢裏夢外盡是書

我的童年、我的少年、我的中年,都是由書砌成的。我誕生於馬來西亞北部一個美麗的小鎮怡保,就在那兒,我度過了我生命裏的最初八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的父親在怡保創辦了一家稱作《迅報》的小報社。這是一段亦歡亦苦的歲月。在經濟上,我們捉襟見肘,毫無寬裕;但是,在精神上,我們很富有。父親多年以來從事文化建設的理想,通過了他所創辦的報社,作了具體的實現。他和母親,常常在用過簡單的晚膳後,把頭湊在一起,共同策劃報紙的內容。我們幾個小孩兒,一知半解地坐在一旁聽,聽不懂便去翻弄父親給我們帶回來的故事書。翻着翻着,看着看着,慢慢的,整個人便入了迷。

爸爸辦的,是一家“曲高和寡”的報紙,他不肯隨俗,更不肯媚俗,結果呢,讀者和他的經費一樣,越來越少;最後,終於閉門大吉了。

父親在尋找工作上處處碰壁後,終於決定帶着一家大小到新加坡來 另謀發展。

初到新加坡來,我們住在一個叫做“火城”的地方。我們在一幢高達四層的舊樓房裏租下一個房間。樓下,是一長排店鋪。其中有一家是賣文具雜書的小店。成人的書不多,兒童故事書倒有不少。新到的,放在平臺上;稍爲舊一點的,便放在門口的大紙箱裏。那時,我讀小學二年級,常常在放學後溜到那兒去,看免費書,站着看、蹲着看,那老闆,不催又不趕,任我去。事隔那麼多年,他的長相,我早已忘了;不能、不會忘的,是他那雙含笑的眉、含笑的眼。在那袋子裏沒有多餘的零錢的歲月裏,倘若不是碰上這麼一個慈和隨便的老闆,恐怕我便得苦苦地壓抑我喜歡看書的那一份慾望了。

父親當上了建築承包商後,家裏經濟逐漸好轉。書本,再也不是可 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了。父親愛買書、愛看書,他給自己買,也給家裏的孩子買。不是一本一本地買,而是一套一套地買。

他買給我的第一套書是:《成語故事十冊》。

我廢寢忘食地看,愈看便愈驚於嘆於中國語言的優美、精深、凝鍊、廣博。我和方塊字,至此正式結緣。一結緣以後,便終生與它糾纏不清。

在文字的掌握上有了基礎後,父親便開始爲我買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我小學還沒有畢業,便讀完了《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聊齋志異》等大塊頭著作。

上了中學後,我有了固定的零用錢,開始懂得上書局去挑選自己愛 讀的書。這時期,我讀了大量的翻譯小說。比如:《傲慢與偏見》、《靜靜的頓河》、《巴黎聖母院》、《父與子》、《娜拉》、《約翰克利斯多夫》、《飄》等等,都是一本一本地接着讀的。當時喜歡讀外國的翻譯小說,主要是受作者創作的背景和書裏的時代氣息所吸引。

除此之外,古典詩詞,也愛不釋手,那時記憶好,《唐詩三百首》, 幾乎全都能背誦得出來。

進了大學,受到校園風氣的影響,我開始大量地閱讀有關哲學、社 會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硬性的書讀得多,我需要一些軟性的書來加以調和。就在這個時期,我把閱讀的觸角伸向了臺灣。臺灣浩如煙海的文藝作品,整個地把我淹沒了;這個時期的我,好似驟然闖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園圃裏,看到這裏也花、那裏也花,朵朵嬌豔、朵朵鮮麗;五彩繽紛、香氣撲人,目眩神迷之餘,日夜不分的沉醉在內了!

讀讀讀,無日或輟、無時或斷。由於長期以來養成了持續不斷的閱讀習慣,所以,這些年來,我幾乎不能一日無書。有人說:不讀書的人,言談無味,面目可憎;然而,對於我來說,言談和麪目是不是無味、是不是可憎,都還是其次的問題,最主要的是:倘若不讀書,我的日子,便過得無歡、無趣、無味、無樂。

過去,當我還是在籍學生時,看書比較有系統。總是把同一位作者 的書看完了,纔開始看另一個人的書。現在,我除了工作外,還要照顧家庭、還要從事筆耕,時間不但有限,而且,被分割得非常零碎。所以,難以擬定系統化的讀書計劃。

目前的我,什麼書都看,硬性的理論、傳記、雜文;軟性的小品文、 散文、小說,全看;來自中國的、臺灣的、香港的,都看。

我看書,分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囫圇吞棗、一目十行的看。 這時候,眼睛好像長了翅膀,在書頁上任意飛翔。雖然是看得很快,然而,由於是在全神貫注的情況下看的,所以,我並不曾辜負我手中的書。倘若讀畢以後,覺得這是一部好書,我便會從頭到尾再細細重讀一遍。細讀時,我會作眉批。有時是段批,有時是章批。在細讀一本書期間,我會利用閒暇速讀另一本新書。一緩一速,循序並進。換言之。在以反芻的方式消化舊有知識的同時,我並沒有放鬆自己對新知識的吸收。有一個問題,是別人常常問我的: “你每天可資利用的時間,好像總比別人多出了一大截,究竟你是怎麼分配的?”答案是:分秒必爭,全力以赴。

我家裏除了訂閱四份日報外,還訂了好些週刊、月刊、季刊;這些 報紙和雜誌,有許多都是在煙飛油濺的廚房裏讀完的——我在煎魚煮飯的同時,利用中間的空當來讀它們。此外,我多年以來堅持的一個習慣是:不論時間多遲,我在臨睡以前一定要看上一個小時的書。倘若不看,便睡不安寧。日積月累的,被我眼睛消化了的書本,數目便十分可觀了。由於日日夜夜都沐浴在書海里,有時晚上做夢,連夢都沾着書香呢!

我愛書。實在是太愛了,套一句目前最流行的話: “書,是我最始與最終的唯一。” 我和書彼此相戀,永不相負。

2、[法]蒙田

我的書房

我在家的時候經常躲進自己的書房裏。我就在書房主管家中的一切 事務。我坐在門口處,下面的花園、飼養場、院子,以及本寓所的大部分地方盡收眼底。我在書房裏有時翻翻這本書,有時看看那本書,不作嚴格的安排,也無一定的計劃,多方涉獵,隨興之所至。時而沉思默想,時而一邊踱步,一邊將自己所想的記錄下來加以組織,便形成如下的文 字。

我的書房設在塔樓的三層。底層是我的小禮拜堂。第二層設置一個 房間,其旁爲附屬的居室。爲了安靜,我經常在那裏歇息。臥室之上有一個藏衣室,現已改做書房。從前那是屋裏最無用的地方。現在我一生的大部分日子,我一天的大部分時光都在那裏消度。晚上我是從來不上那裏去的。附於書房之側的是一個工作室,相當舒適,冬天可以生火,窗戶開得挺別緻。要不是我擔心破費(這種擔心使我什麼事都做不了),便不難建一條長一百步、寬十二步的與書房相平的長廊,將各處聯結起來,因爲全部圍牆已現成存在,原先是爲其他用途而築的,高度正符合我的要求。隱居之處都得有散步場所。如果我坐下來,我的思路就不暢通。我的雙腿走動,腦子才活躍。凡是不憑書本研究問題的人都是這個樣的。

書房呈圓形,只有我的桌子和座位處才成扁平面。全部書籍,分五格存放,居高臨下地展現在我的面前,在四周圍了一圈。書房開有三扇窗戶,窗外一望無際,景色絢麗多彩,書房內有一定的空間,直徑爲十六步。冬天我上書房不如平時勤:因爲我的房子建於山丘之上,就像我的名字所指的那樣,沒有別的房子比它更招風的了。我倒喜歡它位置偏 僻,不好靠近,無論就做事效果或擺脫他人的騷擾來說都有好處。

書房就是我的王國。我試圖實行絕對的統治,使這個小天地不受夫妻、父子、親友之間來往的影響。在別處,我的權威只停留在口頭上,實際並不可靠。有一種人,就在自己家裏,也身不由己,沒有可安排自己之處,甚至無處躲藏。我認爲這種人是很可憐的。好大喜功的人,像廣場上的雕像一樣,無時不愛拋頭露面。“位高則身不由己。”他們連個僻靜的去處也沒有。某些修道院規定永遠羣居,而且做什麼事情衆人都得在場。我認爲,修士們所過的嚴格生活,最難熬的要算這一點了。 我覺得經常離羣索居總比無法孤獨自處要好受一點。

如果有誰對我說,單純爲了遊樂、消遣而去利用詩神,那是對詩神 的大大不敬,那麼,說這話的人準不像我那樣瞭解娛樂、遊戲和消遣的價值。我禁不住要說,別的一切目的都是可笑的。我過着閒適的日子,也可以說,我不過爲自己而活着,我的目的只限於此。少年時候,我學習是爲了自我炫耀;後來年歲漸長,便爲了追求知識;現在則是爲了自 娛,而從來不曾抱過謀利的目的。

  五、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1、同學們,腹有詩書氣自華,讓我們不斷地沉浸於書海,時時刻刻有書相伴,追求這個理想和高華的精神生活,並且從中體會無限的樂意,試想,在一個飄雪的黃昏,獨自在暖和的家裏閱讀,不時看着窗外的銀白世界,難道會不激起我們無限的詩情嗎?一個人只有對現實世界的美有所發現和體味了,那他的精神世界也就充實了。願我們閱讀吧,並不時把所思所感流淌於筆尖,那麼你將會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2、作業:第46頁自主積累,48頁至50頁知能導練

 板書設計:

第一段:簡要說明什麼是真正的教養。

第二段:指出獲得教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是研讀“世界文學”即閱讀經典作品。

第三段:論述通過閱讀經典獲得教養的前提。

第四五段:論述怎樣閱讀經典傑作。

第六段:闡述通過閱讀經典作品獲得教養的必要性。

第七段:闡述經典作品有“常讀常新”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