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二教案 > 魯教版選修《聽穎師彈琴》教案

魯教版選修《聽穎師彈琴》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3W 次

  教學目標:

魯教版選修《聽穎師彈琴》教案

1、瞭解韓愈生平及創作情況。

2、賞析該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賞析該詩的內容和藝術特色。

 授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瞭解作者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自稱郡望昌黎,出身於小官吏家庭,幼喪父,兄韓會撫養之。會能文章,對愈有影響。貞元二年(786),19歲的韓愈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直到貞元八年(792)第四次應考,才考中進士。此後又連續三次應吏部博學宏詞科考試,皆不中。直到29歲纔在董晉幕府中得到了一個觀察推官的微小官職。36歲時,任監察御史,不久就被貶爲陽山縣令。此後直到50歲,官職一直浮沉不定。元和十二年,韓愈50歲時,因參與平定淮西之役表現出處理軍國大事的才能,遷爲吏部侍郎,進入朝廷上層統治集團。但兩年後,他卻因上表諫迎佛骨而觸怒憲宗,險些憲宗被處死,幸得裴度等大臣挽救,才免於一死,被貶爲潮州(在今廣東)刺史。在潮州八個月,宦官殺憲宗,立穆宗,韓愈被召回朝,後歷官國子監祭酒、京兆尹、兵部侍郎、吏部侍郎。長慶四年(824)病逝於長安,終年57歲。有《昌黎先生集》。今人整理註釋的韓集有馬通伯《韓昌黎文集校注》、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下簡稱《集釋》)、童第德《韓集校銓》等。

  二、 閱讀並感知詩歌內容

重點註釋:1.李賀《聽穎師彈琴歌》有'竺僧前立當吾門,梵宮真相眉棱尊'。可知穎師是當時一位善彈琴的和尚。

2.暱暱:親熱而細柔。爾汝:好朋友不講客套,互稱你我,叫做'爾汝交'。《世說新語•排調》:'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爲不?'爾汝歌是古代江南一帶民間流行的情歌,歌詞每句用爾或汝相稱,以示彼此親暱。

3.劃然:突然。軒昂:形容音樂高亢雄壯。

4.浮雲兩句:形容音樂飄逸悠揚。

5.喧啾四句:形容音樂既有百鳥喧譁般的豐富熱鬧,又有主題樂調的鮮明嘹亮,高低抑揚,起伏變化。

6.絲篁:彈撥樂器,此指琴。

7.起坐:忽起忽坐,激動不已的樣子。

8.冰炭置我腸:《莊子•人間世》'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郭象注:'人患雖去,然喜懼戰於胸中,固已結冰炭於五藏矣'。此言自己被音樂所感動,情緒隨着樂聲而激動變化。

  三、賞析該詩

喜懼哀樂,變化倏忽,百感交集,莫可名狀,這是韓愈聽穎師彈琴的感受。讀罷全詩,穎師高超的琴技如可聞見,難怪清人方扶南把它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相提並論,推許爲“摹寫聲音至文”了。

詩分兩部分,前十句正面摹寫聲音。琴聲嫋嫋升起,輕柔細屑,彷彿小兒女在耳鬢廝磨,竊竊私語。忽然,琴聲變得昂揚激越起來,就像勇猛的戰士揮戈躍馬衝入敵陣。接着琴聲又由剛轉柔,呈起伏迴盪之姿。此時,天朗氣清,風和日麗,遠處浮動着幾片白雲,近處搖曳着幾絲柳絮,它們飄浮不定,若有若無,難於捉摸,卻逗人情思。驀地,百鳥齊鳴,啁啾不已,安謐的環境被喧鬧的場面所代替。在衆鳥翩躚之中,一隻鳳凰翩然高舉,引吭長鳴。這只不甘與凡鳥爲伍的孤傲的鳳凰,一心向上,飽經躋攀之苦,結果還是跌落下來。這裏除了用形象化的比喻顯示琴聲的起落變化外,似乎還另有寄託。聯繫後面的“溼衣淚滂滂”等句,很可能包含着詩人對自己境遇的慨嘆。“溼衣”句與《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溼”頗相類似,只是後者表達得比較直接、顯豁罷了。

後八句寫自己聽琴的感受和反應,從側面烘托琴聲的優美動聽。這種感情上的強烈刺激,實在叫人無法承受!

 四、背誦全詩

 附:詩歌譯文

親親暱暱學一對小兒女輕言細語(暱暱兒女語)卿卿我我聚兩個俏冤家暗敘衷曲(恩怨相爾汝)多豪放如風展旗是誰正高歌引吭(劃然變軒昂)有勇士似電掣馬揮長劍殺敵擒王(勇士赴敵場)又轉成浮雲依依柳絮起無根無蒂(浮雲柳絮無根蒂)沒奈何圓天茫茫道路迷宕東宕西(天地闊遠隨飛揚)嘰嘰啾啾分明是煙霞中羽光翻浪(喧啾百鳥羣)影影綽綽兀立在喬木上百鳳朝凰(忽見孤鳳凰)峭壁懸崖壓人來寸步都攀援難上(躋攀分寸不可上)黑壑深淵崩石下千丈猶轟隆傳響(失勢一落千丈強)慚愧呀我空有耳朵一雙(嗟餘有兩耳)對音樂太外行不懂欣賞(未省聽絲篁)聽了你這琴聲忽柔忽剛(自聞穎師彈)振人起強人坐令人低昂(起坐在一旁)倉皇中我伸手把琴遮擋(推手遽止之)淚潮呀早已經洶涌盈眶(溼衣淚滂滂)穎師傅好功夫實非尋常(穎乎爾誠能)別再把冰與火填我胸膛(無以冰炭置我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