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魯教版必修四)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魯教版必修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3W 次

  教學設想:

《米洛斯的維納斯》教案(魯教版必修四)

這篇文章被選編在高中語文第二冊第四單元,本單元是文化隨筆,教學的重點是要理解作者所發表的觀點,《米洛斯的維納斯》一文,是日本作家清岡卓行用散文的筆法寫就的一篇藝術評論,談的是米洛斯的維納斯因偶然缺損雙臂而意外獲得了非凡的美學價值,觀點建築在哲學,文藝美學的基礎上,表述又極具概括性,因而內涵深蘊。爲了降低認知難度,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就是不拘泥於文本上那些艱澀難懂的句子的理解(甚至我有意淡化這些句子的揣摩,我只有用“這種語言是清岡卓行的語言”來說服自己),而是結合同學們的藝術眼光,通過具體的事例把作者的觀點引向生活層面,從而藉此把學生批判的目光牽引入更深廣處,在研究探討中培養思辨習慣,啓迪創新思維。

 知識目標:

一、虛實相生原理及實踐(教學重、難點)

二、對作者的見解發表自己的看法(探究評價)

三、通過閱讀本文,提高審美修養。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鼓勵學生髮表創造性見解。

 教學方法:

多媒體輔助;課堂以學生討論、釋疑爲主(一課時)

 預習佈置:

1.查閱資料,瞭解有關維納斯的神話傳說及“斷臂維納斯”雕像的特徵。(以法國巴黎,希臘神話,日本清岡卓行三個名詞與維納斯組成一句話)

2.通讀全文,瞭解大意,把握作者的主要觀點。

3.對作者的觀點發表一點自己的見解。

 教程設計:

 一、導入——奠定審美認識的基礎,培養閱讀探討的興趣。

《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形象: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討論總結:小說中的林黛玉存在於讀者的想象中,她帶有理想的色彩,給人以神祕感,60個同學眼中會有60個林黛玉,而電視畫面中的林黛玉太實,很難符合每一個同學的審美理想,可見,想象中的藝術形象更具有夢幻般的美感。

  二、導讀——把握並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領會虛實相生的美學原理。

A: 整體感知(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觀點,並師生互動討論之。)

1、試揣摩商人和作者會從何角度來看待維納斯。

①拍賣會上——商人——米洛斯的維納斯

②博物館裏——清岡卓行——米洛斯的維納斯

2、維納斯的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欣賞圖片談維納斯的實體美和空白的美)

3、“有臂‘的侷限;(通過想象,把握暗示美,並由此上升到虛實相生的規律)

B:虛實相生規律的實踐應用(繪畫、寫作)

  三、發散思維——對作者觀點的質疑(失去的只能是雙臂)

  四、練習佈置

1、聯繫課文,思考:

斷臂的維納斯是美的,但是否殘缺都是美的呢?

2、宋朝設置了規模很大的宮廷畫院——翰林圖畫院。並對畫家授以各種職位,還常常用詩句作畫題進行考試,有一年,考試的題目是:“竹鎖橋邊賣酒家”。請以學過的虛實相生的原理對這副畫構思,用文字或者圖畫表示。

米洛斯的維納斯

清岡卓行

我欣賞着米洛斯的維納斯,一個奇怪的念頭忽地攫住我的心——她爲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爲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②地烘托着作品。

據說,這座用帕羅斯島產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維納斯像,是19世紀初葉米洛斯島的一個農人在無意中發掘出來的,後被法國人購下,搬進了巴黎的羅浮宮③博物館。那時候,維納斯就把她那條玉臂巧妙地遺忘在故鄉希臘的大海或是陸地的某個角落裏,或者可以說是遺忘在俗世人間的某個祕密場所。不,說得更爲正確些,她是爲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那條玉臂,爲了漂向更遠更遠的國度,爲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對此,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爲這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我並不是想在這裏玩弄標新立異之說。我說的是我的實際感受。毋庸贅言,米洛斯的維納斯顯示了高貴典雅同豐滿誘人的驚人的調和。可以說,她是一個美的典型。無論是她的秀顏,還是從她那豐腴④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着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而且,和這些部分相比較,人們會突然覺察到,那失去了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着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祕氣氛,或者可以說,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換言之,米洛斯的維納斯雖然失去了兩條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麗臂膊,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效果,向人們暗示着可能存在的無數雙秀美的玉臂。儘管這藝術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產生,然而這卻是向着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呀!人們只要一度被這神祕氣氛所迷,必將暗自畏懼兩條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在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

因此,對我來說,關於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兩條已經丟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認爲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當然,那些方案對喪失了的原形是做過客觀推定的,所以,爲復原所做的一切嘗試,都是順理成章⑤的。我只不過是自找煩惱而已。然而,人們對喪失了的東西已經有過一次發自內心的感動之後,恐怕再也不會被以前的、尚未喪失的往昔所打動了吧。因爲在這裏成爲問題的,已不是藝術效果上的數量的變化,而是質量的變化了。當藝術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經迥然⑥不同之時,那種可以稱之爲是對欣賞品的愛的感動,怎能再回溯而上,轉移到另一個不同對象上去呢?這一方是包孕着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絕倫⑦。

比如,也許她的左手掌上託着一隻蘋果,也許是被人柱像支託着,或者是擎着盾牌,抑或⑧是玉笏⑨?不興許根本不是那樣,而是一座顯露着入浴後羞羞答答的嬌姿的雕像。而且可以進一步馳騁想象——會不會其實她不是一座單身像,而是羣像中的一個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戀人的肩頭。人們從考證的角度,從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復原試案。我閱讀着這方面的書籍,翻閱着書中的說明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選擇出來的任何一種形象,都如我方纔所述,根本不能產生超越“喪失”的美感。如果發現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抱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的名義。

在這裏從別的意義上講,令人饒有興趣的是,附了兩條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假定喪失的不是兩條胳膊,而是其他的肉體部分,恐怕也就不會產生我在這篇文章中談到的魅力了。譬如說,眼睛被捅壞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擰掉了,而兩條胳膊卻完好無損地安然存在着,那麼,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以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爲什麼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呢?這裏我無意接受雕刻領域軀幹像方面的美學理論。我只是想強調胳膊——說得更確切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徵意義。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着的東西是什麼呢?當然,它有着實體和象徵之間的一定程度的調和,但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進行千變萬化交涉的手段。換言之,它是這些關係的媒介物,或者是這些千變萬化交涉的原則性方式。正因爲如此,一個哲學家所使用的“機械是手的延長”的比喻,纔會那麼動聽,文學竭力讚頌初次捏握情人手掌的幸福感受的述懷,纔會擁有不可思議的嚴肅力量。不管是哪種場合,這都是極其自然的,極其富有人性的。而揹負着美術作品命運的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失去了的雙臂,對這些比喻、讚頌來說,卻是一種令人難以相信的譏諷。反過來,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雙手的夢幻曲。